① 微电子组装的历史发展
微电子组装技术的发展始于20世纪40年代末和50年代初的微模组件和后来发展的薄膜和厚膜混合内电路及容微波集成电路。70年代以来,微电子组装技术发展更快,又出现了芯片载体、载带、大面积多芯片多层厚膜电路。
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门阵列芯片、密封载体-陶瓷基板、被釉钢基板和表面安装印制线路板组件得到广泛应用,多层薄膜混合电路和有机聚合物厚膜电路也在迅速发展。
②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的历史沿革
1958年8月,为研来制国防专用109计算自机,我国第一个半导体器件生产厂成立,命名为“109厂”,隶属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1960年-1965年,隶属于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1965年-1967年,隶属于中国科学院。
1967年-1975年,隶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4研究院编制建厂(所)。
1975年-1986年,隶属于中国科学院。
1986年,109厂与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有关研制大规模集成电路部分单位合并,成立中国科学院微电子中心,隶属于中国科学院至今。
2003年10月16日,为了集中和充足优势资源,进一步凝练和明确发展方向,拓宽应用研究领域,巩固创新成果,“中国科学院微电子中心”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③ 天微电子的发展历史
2003年,门洪达和张伟等在中国深圳创立天微电子公司,主要开发消费类集成电路。
2003-2005年 起步与发展阶段;公司由最初的3人发展到目前300余人。截止2005年底,本公司在LED显示驱动产品占70%的市场份额。
2006-2007年 被评定为深圳市高新技术企业;通过质量标准ISO9001:2000认证。通过集成电路设计企业认定;获得深圳市企业研发资助。
2008年 获得深圳市第一批自主创新行业龙头企业称号;获得深圳市企业研发资助,与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合作,共同研制测量芯片、大功率LED芯片、SOC等。
2009年 省部企业科技特派员进驻企业;加入集成电路技术省部产学研联盟理事单位,南山区集成电路产学研联盟、南山区LED产业联盟、南山区专业无线通信产业联盟等;通过英国QAIC质量认证;获得国家、省、南山区科技项目资助;获得特区三十周年优秀软件产品奖 ;2009年深圳市自主创新产品认定。
2010年 企业入驻紫光信息港、获得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的立项支持、获得省部产学研项目立项支持、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获得深圳市知名品牌的认定、获得深圳市自主创新产品的认定。
2010年 成立了天微集成电路(厦门)有限公司。自有厂房面积11127.41平方米,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
2011年 认定为国家集成电路百强企业;承担多项国家和省级市级科技计划项目。
2012年 上市规划,申请IPO。通过国际质量标准ISO9001:2008认证。在苏州建立中测厂,成立苏州分公司。
④ 微电子技术有哪些发展过程
随着晶体管应用的日益广泛,特别是制造工艺的发展,科学家们不由得想到:为什么不把组成电路的元器件和连线都像制造晶体管那样,集中在一块硅片上来实现电路的微型化呢?经过近十年的努力,这个天才想法才得以实现。1958年,大规模集成电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相继问世,性能更强成本更低。这无疑引起了计算机技术的巨大变革。计算机的心脏——中央处理器和其他电路的高度集成化,使计算机小型化、微型化成为现实。“埃妮娅卡”房间大小的内部系统,采用集成电路后。就变得像一张扑克牌那么小。晶体管和集成电路,“都是微电子技术发展的结果,和传统电子技术相比,微电子技术立足于电子设备和系统的微型化。这是一门从60年代以来新兴的技术学科,它兼有精妙的理论和诱人的实用前景,研究起来极具挑战性。大批优秀的年轻人加入到这一领域,许多商家也被这一领域内不可估量的市场前景所吸引,将巨资投入到这一领域。两者的结合实现了几十年来微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
微电子技术的发展,使计算机真正成为人类历史的传奇。随着计算机处理能力的加强和工业造价的一再下降,电脑这“昔时王谢堂前燕”,如今也“飞入寻常百姓家”,个人电脑出现了,功能也开始摆脱单一的数值计算。在办公、教育、娱乐等多方面表现出威力。
今天,微电子技术几乎影响了所有的电子产品,而不仅仅是电脑。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电视机、电话机、微波炉、音响、电子玩具、游戏机等,里面都有集成电路和微处理芯片。就电视机而言,一小块集成电路就取代了传统的由大量分立元件组成的功能电路,成本大大下降,功能却大大增强,因为微电子数字调谐技术,使电视机可以对多达100个频道任选,且提高了图像和声音的保真度。
由于微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群逐步形成,使工业生产与管理、通信邮电、教育、医疗等等方面都产生了变革,成为既代表国家现代化水平,又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一项高新技术。
⑤ IC芯片的发展历史
IC芯片(Integrated Circuit集成电路)是将大量的微电子元器件(晶体管、电阻、电容等)形成的集成电路放在一块塑基上,做成一块芯片。而今几乎所有看到的芯片,都可以叫做IC芯片。
⑥ 历史上微电子科学家及成就
王阳元 - 中国著名微电子学科家
中国著名微电子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北版京大学微电子学研权究院院长,微电子学系主任,中国电子学会副理事长,从事微电子学领域中新器件、新工艺和新结构电路的研究,是我国硅栅N沟道MOS技术开拓者之一。
张卫,复旦大学微电子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1997年起任教于复旦大学,1999年晋升为教授。现任复旦大学微电子学系系主任、复旦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家重大专项“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装备及成套工艺”总体专家组专家,是我国集成电路领域优秀的学科带头人之一。先后获得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复旦大学优秀研究生导师、教育部科技奖励评审专家、国家科技奖励评审专家等荣誉。
长期从事集成电路工艺和半导体器件的研究。自1992年以来先后在Applied
Physics Letters,IEEE Electron Device Letters,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等国际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180多篇,申请专利20多项,合作出版学术著作1部。
⑦ 微电子的历史
微电子技术是在电子电路和系统的超小型化和微型化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专。
第二次大战中、后期属,由于军事需要对电子设备提出了不少具有根本意义的设想,并研究出一些有用的技术。1947年晶体管的发明,后来又结合印刷电路组装使电子电路在小型化的方面前进了一大步。到1958年前后已研究成功以这种组件为基础的混合组件。集成电路技术是通过一系列特定的加工工艺,将晶体管、二极管等有源器件和电阻、电容等无源器件,按照-定的电路互连,“集成”在一块半导体单晶片上,执行特定电路或系统功能。
⑧ 微电子机械系统的发展历程
有关微机械系统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59年12月,美国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R.P.Feynman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举行的美国物理协会年度会议上的科普演讲中,首次提出了MEMS概念。
事实上,在Feynman演讲之前科学家们已经成功地研制出指甲盖儿大小的电机,然而Feynman认为,这些研究成果在小型化的道路上还很原始、粗糙,尚处于技术初期阶段。他的结论是,”在这以后还有更加令人震惊的微小世界“,他设想可以将24卷《大英网络全书》写在针尖上,要做到这件事只需要将尺寸缩小到1/25000即可。历史证明了Feynman的卓远见识,纳米科技、MEMS及量子计算和分子自组装等领域向人们展示了微小世界的巨大潜力。
1987年研制出的微型马达的原理来自于该演讲的思想,因此人们普遍认为MEMS研究的时间起点为1959年。
1962年,微小器件的先驱——第一个硅微压力传感器问世,它的特征是用硅膜、压敏电阻和体硅腐蚀。它是MEMS微传感器的起始点,同时也是MEMS体加工(bulk micromachining)的起始点。
1967年,美国西屋研究实验室Nathanson等人报道了硅谐振栅晶体管。它的特征是用静电激励起栅振动,它是MEMS执行器的起始点。
1968年,美国Mallory公司Wallis等人报道了硅玻璃静电键合技术,该技术成为后来微传感器封装的主要技术之一。
1978年,美国IBM的Bassous等人报道了硅微喷嘴。它是MEMS微结构的起点。
1979~1985年,以集成传感器为主要对象的MEMS领域第一次成为热点。各种新型MEMS加工技术接连出现。
1987~1988年间,一系列关于微机械和微动力学的技术会议召开,MEMS一词在这些会议中被广泛采纳并逐渐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学术用语。目前MEMS研究开发主要集中在微传感器、微执行器和微系统三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