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发展 > 夸克发展历史

夸克发展历史

发布时间:2021-02-09 18:49:20

Ⅰ 夸克的运动形态

美国能源部下属的布鲁克黑文国家实验室科学家于正在佛罗里达州坦帕举行的美国物理学学会会议上宣布,他们利用相对论重离子对撞机(RHIC)制造出了“夸克胶子等离子体”。这是一种全新的物质形态,曾广泛存在于宇宙诞生后的百万分之几秒内。 现有物理学理论认为,宇宙诞生后的百万分之几秒内,宇宙中曾存在过一种被称为“夸克胶子等离子体”的物质。在“夸克胶子等离子体”中,夸克和胶子(一种理论上假设的无质量粒子)等基本粒子以自由状态存在。它们随宇宙的冷却结合形成质子和中子等亚原子粒子,后者又形成原子核,最终产生原子以及今天的宇宙万物。 在宇宙现有物质中,夸克等被约束在质子和中子内,无法独立存在。布鲁克黑文国家实验室下属的高能与核物理实验室研究人员从2000年6月起,让金原子核以接近光速的速度相撞,试图以相撞产生的巨大能量和温度“融解”质子和中子,使夸克以自由形态释放出来。研究人员在实验室中创造出相当于15万倍太阳中心温度的高温及足以形成夸克胶子等离子体的能量。研究人员原认为,在如此高的温度和能量状态下,被释放出的夸克应当像气体一样“随意地飞翔”。然而,2000年至2003年三年中的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对论重离子对撞机中金原子核相撞产生的物质更接近液态。 结果发现,相撞产生的原始粒子根据金原子核相撞产生的不同压力变化在“集体移动”,好像一个鱼群在游动。由于这种运动方式与液体运动的性质十分相似,研究人员将其称为“流动”。这种运动接近一种“完美”状态,可以用流体动力学方程来解释。流体动力学方程适用于理想状态下的液体,“完美液体”的黏性极低,并具有能够随着内部粒子之间的高强度相互作用而迅速达到热平衡状态的能力。而对撞机中产生的物质其黏性极低,已经达到量子机制的极限状态,符合“完美液体”的特征。这一成果发表在《核物理学A》杂志上。 研究人员认为,夸克胶子等离子体呈液体状态,为研究宇宙在诞生后的最初形态提供了新的见解,宇宙在诞生后的百万分之几秒内可能就是一种“完美的液态”。此外,新发现还可能对物理学中的“弦论”产生影响。弦论是以十维空间的概念来解释宇宙的性质,描述重力在黑洞附近的活动情况,并能解释夸克如何在夸克胶子等离子体中运动。美国能源部长塞缪尔·博德曼表示,布鲁克黑文国家实验室的这项成果是物理学界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进展。(

Ⅱ 夸克模型的研究简史

1928年,狄拉克将相对论引入量子力学,他建立的狄拉克方程预言:存在与电子具有严格相同的质量,但是电荷符号相反的正电子。
对于物质结构的探索是科学的重要任务,自从有人类出现,这种探索从来没有停止过。在19世纪,人们逐渐弄清楚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1932年查德威克发现了中子,人们认识到原子核应由质子和中子构成。人们对物质结构的研究就如剥笋一样层层盘剥下去,每一个层次的发现,都是对物质结构认识的深化。
质子和中子不是点粒子,它们都具有内部结构。在20世纪30年代,理论物理学家认为作为核子的质子和中子是基该粒子,应该象点粒子,根据狄拉克的相对论性波动方程,质子的磁矩是一个单位核磁子,中子由于不带电,因而磁矩是零。但出乎意料的是,实验家斯特恩测得的质子磁矩却为5。6个单位核磁子,中子磁矩也不是零,而是-3。82个单位核磁子,与点粒子理论相悖。这些都清楚地说明质子、中子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简单,它们可能是具有内部结构的。
1932年,安德森在宇宙线实验中观察到:高能光子穿过重原子核附近时可以转化为一个电子和一个质量与电子相同但带有单位正电荷的粒子,从而发现了正电子。狄拉克对正电子的预言得到了实验的证实。
反粒子的存在是电子所特有的性质,如果所有的粒子都有相应的反粒子,首先检验的应该是是否存在质子的反粒子、中子的反粒子。24年后的1956年,美国科学家张伯伦(Owen Chamberlain,1920-2006)等在加速器的实验中发现了反质子,即质量和质子相同,自旋量子数也是1/2,带一个单位负电荷的粒子,接着又发现了反中子。
20世纪60年代,霍夫斯塔特等人用高能电子轰击核子,证明核子电荷呈弥散分布,核子的确具有内部结构[1]。既然核子并不是点粒子,那么其内部的物质是怎样分布的呢?也许有三种情形:或者核子内有一个硬核,核子象一枚桃子;或有许多颗粒,象石榴一样有许多子;或没有颗粒,疏松如棉絮状。具体属哪一种情形,要靠深度非弹性散射实验来作进一步决定。
1961年,盖尔曼在奇异数守恒定律的基础上将对称性运用于基该粒子的分类,即SU(3)对称性。他和以色列物理学家内曼(Yuval Neemann,1925-2006)各自独立地提出了强作用对称性的理论——八重法(eightfold way),按照这一方法,把有相近性质的强作用基该粒子分成一个个的族,并认为每个族成员应有8个。八重法很好地说明了强子的自旋、宇称、电荷、奇异数以及质量等性质的规律性,可以把已知的全部基该粒子归类,并且还给未发现的粒子预留了位置,未发现粒子的特性可以从对称的粒子特性推出。
1964年,美国科学家格林伯格(Oscar Wallace Greenberg)引入了夸克的一种自由度——“颜色”(color)的概念。这里的“颜色”并不是视觉感受到的颜色,而是一种新引入的量子数的代名词,与电子带电荷相类似,夸克带颜色荷。这样,每味夸克就有三种颜色分别是红、绿和蓝。
1964年,盖尔曼和兹韦格(George Zweig,1937-)在强子分类八重法的基础上分别提出了更复杂的夸克模型(相当于基该粒子的“周期表”),他认为中子、质子这一类强子是由更基该的单元——夸克(quark)组成的(一些中国物理学家称其为“层子”)。夸克与所有已知的亚原子粒子不同,它们带有分数电荷,例如:+2/3或-1/3。夸克都是两两成对、或三三成群,不可能单独被观测到。它们之间的结合是靠交换胶子,这就是著名的夸克模型。“夸克”一词是盖尔曼从乔伊斯的小说《芬尼根彻夜祭》(Finnegan's Wake)中的诗句改编而来的。
1964年,在氢气泡室实验中果然观测到了盖尔曼预言的新粒子,称为沃米格负(Ω-),并测得其质量为1672.45±0.29 MeV,与理论的预言完全一致。
虽然夸克模型取得了巨大成功,但科学家们对物质微观结构的研究并没有停止。
1974年,美国华裔科学家丁肇中(Samuel Chao Chung Ting,1936-)与美国科学家瑞奇特(Burton Richter,1931-)分别在实验中发现了一种新粒子,称为J/y粒子。它的质量为3.1GeV(1GeV=1000 MeV),比三个质子还重,但寿命却出奇的长。要想解释它,只能假定存在一种新的夸克——粲夸克(charm)(第四种夸克),用字母c来表示,其质量为1.5GeV。介子J/y由粲夸克与反粲夸克构成 (c`c)。
1977年,美国物理学家莱德曼(Leon M。 Lederman,1922-)又发现了一种长寿命的新介子¡,它的质量为9.5GeV,只能引入第五种夸克——取名为“美”(Beauty)或“底”(Bottom),用字母b代表。介子¡由底夸克和反底夸克构成 (d`d)。
1994年,美国费米实验室的CDF组在质子-反质子对撞机上发现了一个最重的夸克,质量为176 GeV,取名为顶夸克(top),用字母t代表。科学家们相信这是最后一种夸克了,已经可以得出夸克的完整图像。

Ⅲ 夸克联盟有多久的历史了

1963年后,科学家陆续发现第4、5种夸克,其中“粲夸克”是由华裔科学家内丁肇中领导容的研究群在1974年发现。3年后,李德曼领导的研究群又证实“底夸克”的存在。寻找最后一种夸克,便是19年来粒子物理学家努力的方向,只有证实顶夸克的存在,粒子物理学理论才能获得验证。顶夸克的质量超过科学家的推测。顶夸克的质量大约是质子质量的200倍,依照相对论的质量与能量转换公式,以质子对撞方式产生顶夸克,必须使质子以极高的速度运动。速度愈快、能量愈高,碰撞的瞬间产生顶夸克可能性越大。
费米实验室的加速器周长有6.3km,使用1000个超导磁铁,把质子与反质子加速到各具有九千亿电子伏特的能量后,进行对撞,平均要1兆次的对撞才可能观察到1次顶夸克。

Ⅳ 关于夸克的问题

楼上的有点胡搅蛮缠,夸克跟四维空间没有任何对应关系,跟广义相对论的联系也不大。
夸克包含六种(由轻到重分别记为:上夸克u、下夸克d、奇异夸克s、粲夸克c、底夸克b 和顶夸克t),每一种夸克包含三种色,再加上对应的反粒子,一共是3×6×2=36种不同夸克。其数学模型来源于盖尔曼在1961年和以色列的物理学家提出的“八重法”(Eight-foldWay);而描述这些夸克之间色相互作用的基本理论称为量子色动力学(QCD)。

QCD 理论的两个最基本特性就是夸克渐进自由和夸克禁闭。夸克渐进自由指的是两个夸克靠得越近其相互作用越弱。此特性在理论和实验上都已研究得比较清楚,为此,首先发现QCD 理论这一特性的美国理论物理学家格罗斯(Gross)、波利策(Politzer)和维尔切克(Wilzcek)获得了2004 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而夸克禁闭特性的研究则是目前QCD 理论的一个难点。它意味着夸克不能单独分割出来,只能以至少3 个夸克形成重子(也就是常见的质子、中子)或一个夸克和一个反夸克形成介子(也就是强相互作用的作用子)的复合体形式存在。正是因为禁闭现象(夸克间距离越远,作用力越大),使得我们无法得到自由夸克(这就是楼主问的问题)。

要注意的是,传统的量子场论,既不能解释渐近自由,也不能解释禁闭现象,必须用QCD理论才能解释,而楼上的说法就更加无稽了。
另外要说明的是,三夸克构成重子和二夸克构成介子的理论目前有一定的补充,也就是所谓的“五夸克态”,这个理论预言重子中除了三夸克,还还有部分五夸克态成分。

参考资料:
1. 关于2004年诺贝尔奖以及反思(我国的层子理论晚于夸克模型)
http://www.ihns.ac.cn/readers/2004/041208.htm 这里面对夸克理论的历史有较详细的说明。
2. QCD理论和五夸克态的介绍
http://www.chinesevacuum.com/ShowArticle.aspx?id=5030

Ⅳ 请详细介绍一下胶子和夸克

胶子:理论上预言传递夸克(Quark)之间强相互作用的粒子。共8种 ,静质量为0,自旋为1,具有色荷(Color Charge)。带电粒子间的电磁相互作用是通过交换光子而实现的;与此类比,具有色荷的夸克之间的强相互作用是通过交换胶子而实现的,所不同的是光子不带电荷,光子本身不能放出或吸收光子;胶子具有色荷 ,胶子之间也有强相互作用,胶子本身可放出或吸收胶子。实验上还未发现自由状态的胶子,但1968年电子对质子的深度非弹性散射实验中,显示质子中有着点状结构,质子的能量只有一半由带电的点状物质所携带,另一半则由中性的无电磁作用的组分所携带。按照夸克模型,这带电的点状结构是夸克,中性的组分就是胶子,实验结果提供了可能存在胶子的迹象。1979年在高能正负电子对撞实验中发现三喷注现象,进一步显示了胶子的存在。 在物理学中,胶子是一种负责传递强核力的玻色子。它们把夸克捆绑在一起,使之形成质子、中子及其他强子。胶子的电荷为零,但自旋是 1。它们通常假设为无质量,但亦可能有大至几百万电子伏特(MeV)的质量。胶子是维持原子核穏定的重要一环。 在量子色动力学(QCD,是一广为接受描述强核力的理论)中,当两颗粒子色荷互相作用时便会交换胶子。当两颗夸克交换胶子时,它们自身的色彩亦同会时改变;胶子会携带发出者的反色彩以补偿发出者的色变,它亦会携带接收者的色彩。因胶子本身有色,故它们亦能与其它胶子互相作用,令到对于强核力的数学分析十分复杂和困难。 於1980年代早期,位于汉堡的德国电子加速器(DESY)的大规模电子-正子碰撞器(Large electron-positron collider,PETRA)凭一明显的三重喷流结构显示了胶子的存在;其第三喷流被认定为一个产生了的夸克发出胶子。 八种胶子 从一般人的角度来看,由于有三种色荷,故应有九种不同的胶子:。可是,若由数学角度出发则胶子应有无限多种:以上九种形态的叠加(例如 等)。此外,由于实验证明无色重子并不互相作用,故以下性质必然成立,否则重子便能通过发射胶子来利用强核力互相作用。 因胶子再没有其他线性独立关系,故只有八种线性独立的胶子,其一般简化为“胶子共有八种”。 夸克:(一个质子和一个反质子在高能下碰撞,产生了一对几乎自由的夸克。) 1964年,美国物理学家默里·盖尔曼和G.茨威格各自独立提出了中子、质子这一类强子是由更基本的单元——Quark组成的。它们具有分数电荷,是基本电量的2/3或-1/3倍,自旋为1/2。夸克一词是盖尔曼取自詹姆斯·乔埃斯的小说《芬尼根彻夜祭》的词句“为马克检阅者王,三声夸克(Three quarks for Muster Mark)”。夸克在该书中具有多种含义,其中之一是一种海鸟的叫声。他认为,这适合他最初认为“基本粒子不基本、基本电荷非整数”的奇特想法,同时他也指出这只是一个笑话,这是对矫饰的科学语言的反抗。另外,也可能是出于他对鸟类的喜爱。
麻烦采纳,谢谢!

Ⅵ 关于《时间简史》中夸克的问题

夸克 quark
(喷射轨迹图片来源:《时间简史》图5.2,一个质子和一个反质子在高能下碰撞,产生了一对几乎自由的夸克。)

1964年,美国物理学家默里·盖尔曼和G.茨威格各自独立提出了中子、质子这一类强子是由更基本的单元——Quark组成的。它们具有分数电荷,是基本电量的2/3或-1/3倍,自旋为1/2。夸克一词是盖尔曼取自詹姆斯·乔埃斯的小说《芬尼根彻夜祭》的词句“为马克检阅者王,三声夸克(Three quarks for Muster Mark)”。夸克在该书中具有多种含义,其中之一是一种海鸟的叫声。他认为,这适合他最初认为“基本粒子不基本、基本电荷非整数”的奇特想法,同时他也指出这只是一个笑话,这是对矫饰的科学语言的反抗。另外,也可能是出于他对鸟类的喜爱。

最初解释强相互作用粒子的理论需要三种夸克,叫做夸克的三种味,它们分别是上夸克(up,u)、下夸克(down,d)和奇夸克(strange,s)。1974年发现了J/ψ粒子,要求引入第四种夸克粲夸克(魅夸克)(charm,c)。1977年发现了Υ粒子,要求引入第五种夸克底夸克(bottom,b)。1994年发现第六种夸克顶夸克(top,t),人们相信这是最后一种夸克。

夸克理论认为,所有的重子都是由三个夸克组成的,反重子则是由三个相应的反夸克组成的。比如质子(uud),中子(udd)。夸克理论还预言了存在一种由三个奇异夸克组成的粒子(sss),这种粒子于1964年在氢气泡室中观测到,叫做负ω粒子。

中国的部分物理学家称夸克为层子,因为他们认为:即使层子也不是物质的始元,也只不过是物质结构无穷层次中的一个层次而已。

夸克按其特性分为三代,如下表所示:

符号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电荷(e) 质量(GeV/c^2)

u 上夸克 up +2/3e 0.004

d 下夸克 down -1/3e 0.008

c 粲夸克 charm +2/3e 1.5

s 奇夸克 strange -1/3e 0.15

t 顶夸克 top +2/3e 176

b 底夸克 bottom -1/3e 4.7

在量子色动力学中,夸克除了具有“味”的特性外,还具有三种“色”的特性,分别是红、绿和蓝。这里“色”并非指夸克真的具有颜色,而是借“色”这一词形象地比喻夸克本身的一种物理属性。量子色动力学认为,一般物质是没有“色”的,组成重子的三种夸克的“颜色”分别为红、绿和蓝,因此叠加在一起就成了无色的。因此计入6种味和3种色的属性,共有18种夸克,另有它们对应的18种反夸克。

夸克理论还认为,介子是由同色的一个夸克和一个反夸克组成的束缚态。例如,日本物理学家汤川秀树预言的[[π+介子]]是由一个上夸克和一个反下夸克组成的,π-介子则是由一个反上夸克和一个下夸克组成的,它们都是无色的。

除顶夸克外的五种夸克已经通过实验发现它们的存在,华裔科学家丁肇中便因发现粲夸克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近十年来高能粒子物理学家的主攻方向之一是顶夸克 (t)。

至于1994年最新发现的第六种“顶夸克”,相信是最后一种,它的发现令科学家得出有关夸克子的完整图像,有助研究在宇宙大爆炸之初少于一秒之内宇宙如何演化,因为大爆炸最初产生的高热,会产生顶夸粒子。

研究显示,有些恒星在演化末期可能会变成“夸克星”。当星体抵受不住自身的万有引力不断收缩时,密度大增会把夸克挤出来,最终一个太阳大小的星体可能会萎缩到只有七、八公里那么大,但仍会发光。

夸克理论认为,夸克都是被囚禁在粒子内部的,不存在单独的夸克。一些人据此提出反对意见,认为夸克不是真实存在的。然而夸克理论做出的几乎所有预言都与实验测量符合的很好,因此大部分研究者相信夸克理论是正确的。

Ⅶ 顶夸克的发现历史

1963年后,科学复家陆续发现第4、5种夸克制,其中“粲夸克”是由华裔科学家丁肇中领导的研究群在1974年发现。3年后,李德曼领导的研究群又证实“底夸克”的存在。寻找最后一种夸克,便是19年来粒子物理学家努力的方向,只有证实顶夸克的存在,粒子物理学理论才能获得验证。顶夸克的质量超过科学家的推测。顶夸克的质量大约是质子质量的200倍,依照相对论的质量与能量转换公式,以质子对撞方式产生顶夸克,必须使质子以极高的速度运动。速度愈快、能量愈高,碰撞的瞬间产生顶夸克可能性越大。
费米实验室的加速器周长有6.3km,使用1000个超导磁铁,把质子与反质子加速到各具有九千亿电子伏特的能量后,进行对撞,平均要1兆次的对撞才可能观察到1次顶夸克。
顶夸克出现后,“随即”消失。实验显示,顶夸克出现后,便在1×10-24s(观察者还来不及眨眼的瞬间)衰变成其他粒子。

Ⅷ 夸克是什么东东

夸克
quark

20世纪60年代,美国物理学家默里·盖尔曼和G.茨威格各自独立提出了中子、质子这一类强子是由更基本的单元——夸克(quark)组成的,很多中国物理学家称其为“层子”。它们具有分数电荷,是电子电量的2/3或-1/3倍,自旋为1/2.夸克一词是盖尔曼取自J·乔埃斯的小说《芬尼根彻夜祭》的词句“为马克检阅者王,三声夸克”.夸克在该书中具有多种含义,其中之一是一种海鸟的叫声.他认为,这适合他最初认为“基本粒子不基本、基本电荷非整数”的奇特想法,同时他也指出这只是一个笑话,这是对矫饰的科学语言的反抗.另外,也可能是他喜欢鸟类的原因.
最初解释强相互作用粒子的理论需要三种夸克,叫做夸克的三种味,它们分别是上夸克(up,u)、下夸克(down,d)和奇异夸克(strange,s)。1974年发现了J/ψ粒子,要求引入第四种夸克粲夸克(魅夸克)(charm,c)。1977年发现了Υ粒子,要求引入第五种夸克底夸克(bottom,b)。1994年发现第六种夸克顶夸克(top,t),人们相信这是最后一种夸克。

夸克理论认为,所有的重子都是由三个夸克组成的,反重子则是由三个相应的反夸克组成的。比如质子(uud),中子(udd)。夸克理论还预言了存在一种由三个奇异夸克组成的粒子(sss),这种粒子于1964年在氢气泡室中观测到,叫做负ω粒子。

夸克按其特性分为三代,如下表所示:

符号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电荷(e) 质量(GeV/c^2)

u 上夸克 up +2/3 0.004

d 下夸克 down -1/3 0.008

c 粲(魅)夸克 charm +2/3 1.5

s 奇夸克 strange -1/3 0.15

t 顶夸克 top +2/3 176

b 底夸克 bottom -1/3 4.7

在量子色动力学中,夸克除了具有“味”的特性外,还具有三种“色”的特性,分别是红、绿和蓝。这里“色”并非指夸克真的具有颜色,而是借“色”这一词形象地比喻夸克本身的一种物理属性。量子色动力学认为,一般物质是没有“色”的,组成重子的三种夸克的“颜色”分别为红、绿和蓝,因此叠加在一起就成了无色的。因此计入6种味和3种色的属性,共有18种夸克,另有它们对应的18种反夸克。

夸克理论还认为,介子是由同色的一个夸克和一个反夸克组成的束缚态。例如,日本物理学家汤川秀树预言的[[π+介子]]是由一个上夸克和一个反下夸克组成的,π-介子则是由一个反上夸克和一个下夸克组成的,它们都是无色的。

除顶夸克外的五种夸克已经通过实验发现它们的存在,华裔科学家丁肇中便因发现粲夸克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近十年来高能粒子物理学家的主攻方向之一是顶夸克 (t)。

至于1994年最新发现的第六种“顶夸克”,相信是最后一种,它的发现令科学家得出有关夸克子的完整图像,有助研究在宇宙大爆炸之初少于一秒之内宇宙如何演化,因为大爆炸最初产生的高热,会产生顶夸粒子。

研究显示,有些恒星在演化末期可能会变成“夸克星”。当星体抵受不住自身的万有引力不断收缩时,密度大增会把夸克挤出来,最终一个太阳大小的星体可能会萎缩到只有七、八公里那么大,但仍会发光。

夸克理论认为,夸克都是被囚禁在粒子内部的,不存在单独的夸克。一些人据此提出反对意见,认为夸克不是真实存在的。然而夸克理论做出的几乎所有预言都与实验测量符合的很好,因此大部分研究者相信夸克理论是正确的。

1997年,俄国物理学家戴阿科诺夫等人预测,存在一种由五个夸克组成的粒子,质量比氢原子大50%。2001年,日本物理学家在SP环-8加速器上用伽马射线轰击一片塑料时,发现了五夸克粒子存在的证据。随后得到了美国托马斯·杰裴逊国家加速器实验室和莫斯科理论和实验物理研究所的物理学家们的证实。这种五夸克粒子是由2个上夸克、2个下夸克和一个反奇异夸克组成的,它并不违背粒子物理的标准模型。这是第一次发现多于3个夸克组成的粒子。研究人员认为,这种粒子可能仅是“五夸克”粒子家族中第一个被发现的成员,还有可能存在由4个或6个夸克组成的粒子。
=====================================================
我修正一下:有人说什么发现某某夸克,完全是不懂科学乱杜撰,现在人类只是大胆假设,科学求证,夸克是为了解释一些目前人类无法解释的现象而提出的可能存在的假设,但人类一直没找到夸克存在的直接证据.

1996年12月2日,《科技日报》发表了崔君达教授反驳何祚麻院士的文章《复合时空论并非病态科学》。崔在文中进一步指出:"物理学界并非全都公认夸克的存在。不同意见早在70年代就有了。我国物理学家朱洪元,诺贝尔奖得主、量子力学奠基人海德堡都认为:全世界许许多多物理学家花了那么大的力量寻找夸克,如果夸克真的存在,早就应该找到了。"

这位科学家如此否认夸克当然也不对,像那句"如果夸克真的存在,早就应该找到了。"显然是谬论,就等于说"如果癌症真的存在,早就应该治好了一样"

总之科学来不得半点虚假与情绪化,夸克不能直接证明它存在,也不能证明(哪怕间接)它不存在,它目前只是种假设.

阅读全文

与夸克发展历史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