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蔚县的建制沿革
蔚(yù )县历史悠久,唐尧最初把中国分为九州,蔚县属冀州地。虞舜时,将中国分为十二州,蔚县属并州。夏禹重新分中国为九州,蔚县又回属冀州。在殷商时期,蔚县称代国(定都今代王城),依属冀州。
周朝时代,蔚县依然称代国,属冀州。战国时,为赵国代郡地,周赧王十八年(公元前三零三年),赵武灵王册封儿子赵章于安阳,号安阳君。安阳是代国的下属,治所在今天的定安县村。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将天下分为郡和县,蔚县称代郡。
西汉时属并州,辖桑干、代、道人、当城、高柳、马城、班氏,延陵,且如、平邑、阳原、东安阳、参合、平舒、灵丘、广昌、卤城、狋示十八县。汉高祖初,曾置代国。东汉时,属幽州代郡。
三国时,属幽州,辖代县、平舒县、当城县、桑乾县、马城县。
西晋时,属幽州,辖代县(今蔚县代王城镇)、当城县(今蔚县定安县村)、平舒县(今广灵县平城村)、广昌县(今涞源县)。
从史籍考证看,蔚州的设置和辖境是有变化的、有移徙的。追溯蔚州最早建置于东魏永安中(公元528-530年)改怀荒、御夷二镇(分别在张北县与赤城县北)置,寄治并州邬县界。《中国历史地图集》北朝·东魏地图(武定四年,公元546年)中蔚州治,即标定在此。正如清朝顺治十六年版《蔚州志·古迹》载:“蔚州废城:在平遥西北二十五里,后魏迁蔚州民居此,州废。”当时领郡有三:即始昌郡、忠义郡、附恩郡。领县有七;即于门县、兰泉县、苇池县、西凉县、利石县、化政县。今之蔚州,东魏孝静帝天平二年(公元535年)始置蔚州(治今蔚县城),蔚自此始,北周宣帝时(公元579年)又置蔚州,是著名的“燕云十六州”之一,置大昌县州治在灵丘(今山西省灵丘县)蔚县地属之。
隋朝大业三年(公元607年),罢蔚州置雁门郡,为雁门郡灵丘县地。隋末,陷于突厥。
唐朝武德六年(公元623年)重制蔚州,寄治并州阳曲县。贞观五年(公元631年),破突厥,复故地,移治灵丘县,属河东道。开元十二年,(公元724年)置安边县(治今蔚县城)。天定元年(公元742年),改蔚州为安边郡,并自灵丘移州治于安边城。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改安边郡为兴唐郡,并改安边县为兴唐县。乾元元年(公元758年),置蔚州,并置横野军,辖安边县(今蔚县、广灵县、阳原县)、飞狐县、灵丘县。
辽朝时,属西京道,并置忠顺军,辖灵仙县(今蔚县中西部)、定安县(今蔚县东部,涿鹿县小部分、阳原县小部分)、广陵县(今广灵县)、灵丘县、飞狐县(今涞源县)。辽末归宋仅一年,属云中路,辖县不变。
金朝时,属西京路,并置忠顺军,辖灵仙县、定安县、广灵县、灵丘县、飞狐县。
元朝时,属上都路顺宁府(宣德府),辖灵仙县、定安县、广灵县、灵丘县、飞狐县。
明朝时,属山西大同府,辖广昌县(今涞源县)、广灵县、灵丘县,并置蔚州卫属山西行都指挥使司,宣德五年(公元1430年)改属万全都指挥使司(万全都司)。
清朝时,初属山西大同府。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改属宣化府,遂不再辖县。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蔚县(原蔚州卫,康熙三十二年改为蔚县)归入蔚州。
中华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蔚州属直隶省口北道。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改蔚州为蔚县。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划归察哈尔省。
1952年,划归河北省。
㈡ 蔚县历史文化名城 蔚县为什么能成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蔚县历史悠久,古城形制独特,风貌保存较好,文化遗存丰富多样,古代建筑数量众多,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蔚县城始建于北周大象二年(公元580年),全县现有国保单位22处。省保单位23处。
㈢ 蔚县的历史文化
蔚,一字多音,一般读wèi,地名和姓名读yù,以地理命名为例,为两个地名(蔚州县、蔚汾县)、两条河流(蔚汾河、蔚茹河)所专用。蔚县因蔚州得名。
第一种说法
战国时期赵国廉颇因屡立战功,赵孝成王十五年(公元前251年)把尉文封给他,号信平君。尉文即蔚州地。蔚州由此得名。见《史记·赵世家》第十三:“(孝成王)十五年,以尉文封相国廉颇为信平君。”据《史记·索隐》注:“尉文盖地名。或曰,尉,官;文,名。谓以尉文所食之地以封廉颇也。”《史记·正义》注释:“尉文盖蔚州地也。信平,廉颇号也。”
第二种说法
蔚州因蔚汾河(水)而得名。
第三种说法
以草木茂盛貌,泛指蔚州的自然优美,来解释“蔚州”的得名。这类似于《禹贡》的《尔雅注疏》中对中国古代“九州”的名称的解释。这种说法似缺乏史籍根据。 蔚州古城、暖泉古镇、古堡、古民居、古戏楼,蔚县剪纸、年俗社火、打树花、拜登山、皮影戏、蔚州秧歌等,都已被列为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申报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材料已顺利通过省专家组评审,将由省政府上报国务院。
打树花
打树花是河北省张家口蔚县暖泉镇的汉族传统民俗文化活动。
这种别具特色的古老节日社火,至今已有300余年历史,是用熔化的铁水泼洒到古城墙上,迸溅形成万朵火花,因犹如枝繁叶茂的树冠而称之为“树花”,其壮观程度绝不亚于燃放烟花。后来,暖泉镇每逢元宵佳节期间“打树花”的习俗一直延续至今。打树花也作为一项古老技艺,成为河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蔚县暖泉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蔚县西部,因镇中心有一四季长流、冬暖夏凉的泉水而得名。[1]除了花灯会、剪纸等汉族民俗文化外,该县暖泉镇人还传承了全国仅有的300多年绝技——“打树花”。春节期间,蔚县出现了“十万人次赏树花”的盛况。“打树花”表达人们欢度节日和向往甜美生活的美好愿望。
蔚县剪纸
蔚县剪纸源于明代,这种剪纸不是“剪”,而是“刻”,它是以薄薄的宣纸为原料,拿小巧锐利的雕刀刻制,再点染明快绚丽的色彩而成,其基本制作工艺为:设计造型、薰样、雕刻、染色。2006年5月20日,该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蔚县剪纸以“阴刻”和“色彩点染”为主,故有“三分工七分染”之说。
蔚县剪纸是借鉴了杨柳青年画、五强木版年画而在许多民间艺人的艰苦探索下创造出的一种民间工艺品。具有六大特点:一为构图时具有上下均衡,左右对称的特点;二为刻制时以阴刻为主,阳刻为辅。阴刻见色彩,阳刻见刀功,素以刀工精细,色彩浓艳驰名;三为染色时将点染、涂染、晕染、套染、渲染等技法有机地结合运用,富有鲜明的地方特色,给人以和谐大方的乡土气息感;四为在人物造型上着意刻画,务求传神妙处,给人以生动优美感(包括其它动植物的造型);五为采用象征民间吉祥喜庆的“连年有余”、“岁岁平安”等图案,给人以吉祥如意、幸福美满感;六为在阴刻为主的剪纸艺术中,以实用上不遮光的穿透明亮,给人以活灵活现的立体感。
㈣ 蔚县饸饹有多少年的历史
萝川荞面饸饹
蔚县古称蔚州,又名萝川,是河北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在蔚县十镇,每逢集
日,卖饸饹的叫喊声,洁白的帆布篷组成的一排排饸饹摊,为繁荣的市场增
添了景色。从乡村来赶集的村民,大都要吃上一两碗飘着香气的荞面饸饹。
外地到蔚县的旅客,也要到摊前品尝这种食品。
荞麦属草本植物类,生长期短,叶为三角形,有长柄,子实磨面如小麦
面粉,可供食用。蔚县养麦种植面积颇广,不论河川、丘陵、山区均有,方
志称“蔚多山岗砂涧,其土燥。以列六清六谷”,荞麦即属谷类。
制做饸饹时,须将养面用温水和成面剂,在一口大锅上放置饸饹床,为
使锅中汤清饸饹不粘,一般要在汤中放适量的白灰,待水开后,将面剂放入
饸饹床内,用一、二人压床把饸饹即慢慢进入开水锅中,连压二、三剂,用
筷子打断饸饹,盛碗凉水点个滚头,即用笊篱搭出放入凉水盆中,再捞到大
箩筐里,摆成一个个团状备用。集市上的饸饹摊前,一般都有用以热饸饹的
小锅台,火炉上有一口小铁锅,肉汤里放着各种辅菜,如黄花、蘑菇、紫菜、
炸豆腐、西红柿和葱、姜等调味品。摊前备有长桌、小凳,桌上备有醋、辣
椒、香菜等供顾客选用。倾客光顾,卖主先从箩筐里取出一团饸饹,用笊篱
放入开水锅中烫热,捞进碗里,添上肉汤即可食用。
荞面营养价值很高,除蛋白质、脂肪、淀粉外,还含有铁、磷、钙、铜
等无机盐和柠檬酸、苹果酸、草酸等有机酸,以及维生素B1、B2、P 等,对
儿童、老人和糖尿病患者尤其适用。李时珍《本草纲目》有荞麦具“实肠胃,
益气力,续精神,能炼五脏滓秽
㈤ 蔚县南康庄历史解释。
蔚县历史沿革复蔚县,古制称蔚州,亦名萝川。春秋时为代国地,战国为代郡地。北周宣帝时(579年)置蔚州;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始置蔚县,蔚县因蔚州为名。据《郡县释名》:“后周始置蔚州,郡名蔚萝。州志曰:二字皆从草,土地易生之意。本草云:茺蔚子又云马先蒿。《诗》曰:‘匪莪伊蒿,皆易生者。至若萝字,有松萝、女萝之异,皆依附余木而生根,不著电,与菟丝相同。’然郡名用此者,言其土脉丰润,易生草木,犹蔚罗云”。
㈥ 蔚州的历史
西周:代国,代(国治)。
东周:(春秋):代国,代(国治)。(战国):赵国代郡,代(郡治)。
秦:代郡,代(郡治)。
西汉:代国。代(国治)。并州代郡,领桑干(郡治)、代、道人、当城、高柳、马城、班氏,延陵,且如、平邑、阳原、东安阳、参合、平舒、灵丘、广昌、卤城、狋示十八县。
东汉:幽州代郡,领高柳(郡治)、代、当城、平舒、桑干、北平邑、东安阳、马城、班氏、道人、灵丘、狋示十二县。
三国:魏国幽州代郡,领代(郡治)、平舒、当城、桑乾、马城。
西晋:幽州代郡,领代(郡治)、当城、平舒、广昌。
北魏:燕州东代郡,代(郡治)。东魏:蔚州(今平遥西北)。北周:蔚州,领大昌,灵丘。(州治不详)。
隋:州废。
唐:河东道蔚州,领安边(州治)、飞狐、灵丘(州治)。(初治灵丘,后治安边,再后复治灵丘)。
辽:西京道蔚州,领灵仙(州治)、定安、广陵、灵丘、飞狐。北宋:云中路蔚州,领灵仙(州治)、定安、广灵、灵丘、飞狐。
金:西京路蔚州,领灵仙(州治)、定安、广灵、灵丘、飞狐。
元:上都路顺宁府(宣德府)蔚州,领灵仙(州治)、定安、广灵、灵丘、飞狐。上都路蔚昌府,领灵仙(府治)、定安、广灵、灵丘、飞狐。
明:山西大同府蔚州,领广灵、灵丘、广昌。
清:山西省大同府蔚州,领广灵、灵丘、广昌。直隶省宣化府蔚州。
㈦ 蔚县为何被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5月10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将河北省蔚县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批复称,蔚县历史悠版久,古城形制独特权,风貌保存较好,文化遗存丰富多样,古代建筑数量众多,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蔚县,河北省张家口市辖县。古称蔚州,为“燕云十六州”之一。位于河北省西北部,东临北京,南接保定,西倚山西大同,北枕张家口,县境东西横距74.55千米,南北纵距71.25千米。
中国文化先进县、民间艺术之乡、剪纸艺术之乡、剪纸艺术研究中心、最佳民俗文化旅游城市、仁用杏之乡,河北省历史文化名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1处,中国传统村落名录35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2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1处,国家AAA级旅游景区4处。
㈧ 蔚县什么年代唐朝最望
蔚县(yù xiàn)古称蔚州,为“燕云十六州”之一。位于河北省西北部,东临北京,南接保定,西倚山西大同,北枕张家口,县境东西横距74.55千米,南北纵距71.25千米,位于东经114°13′~115°04′,北纬39°34′~40°10′之间。是中国文化先进县、民间艺术之乡、剪纸艺术之乡、剪纸艺术研究中心、最佳民俗文化旅游城市、仁用杏之乡,河北省历史文化名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1处,中国传统村落名录7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2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处。
蔚县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境内最南端,太行山西北麓,总面积3220平方公里。东与涿鹿县接壤,南与保定市涞源县、涞水县为邻,西与山西省广灵县、灵丘县交界,北与宣化县、阳原县相接。蔚县区位优势明显,处在京津冀、晋冀蒙两个经济圈和环渤海都市圈结合地带。蔚县是革命老区、扶贫开发“三合一”重点县(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燕山—太行山连片特困地区重点县、河北省环首都扶贫开发示范区重点县)
气候特征
蔚县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由于高低悬殊,立体气候明显。其主要特点是:夏季凉爽﹑秋季气候多变。
降水分布
蔚县各地年降水量大约在380.0~682.7毫米之间。降水量最多的是东部的小五台山地区,在580~700毫米,最少的是中北部壶流河两岸的河川地区,在380~430毫米,南部山区降水量在530~580毫米之间。
气温分布
蔚县气温分布总的趋势是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递减。年平均气温在6.8~7.6度之间。壶流河谷地区年平均气温最高,南北山区次之,小五台山区最低。
地形地貌
蔚县地处恒山、太行山、燕山三山交汇之处,属冀西北山间盆地,恒山余脉由晋入蔚,分南北两支环峙四周,壶流河横贯西东,形成了明显的南部深山、中部河川、北部丘陵三个不同的自然区域。
深山区:1141.1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500-2000m,西南-东北:石门山-灵仙山-萝山-玉泉山-翠屏山-黑石岭-莲花山-九宫山-马头山-永宁山-松枝山-马蹄山-小五台山。河北省最高峰——小五台山,高2882米。
河川区:987.9平方公里,海拔900m左右。中部有壶流河及其支流清水河安定河穿过。地势平坦,水源充足,土地肥沃,一直是京西著名的“米粮川”,历史上四大贡米之一的“蔚州贡米”享誉中华。[2]
丘陵区:1118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000-1500m,相对高度在500m以下,黄土地貌发育得特别典型。宜于发展林果业和种植业。
2历史沿革
蔚县历史悠久,唐尧最初把中国分为九州,蔚县属冀州地。
虞舜时将中国分为十二州,蔚县属并州。夏禹重新分中国为九州,蔚县又回属冀州。在殷商时期,蔚县称代国(都今代王城),依属冀州。周朝时代,蔚县依然称代国,属冀州。战国为赵国代郡地,周赦王十八年(公元前三零三年),赵武灵王雍封子章于安阳,号安阳君。安阳是代国的下属.安阳即今天的定安县村。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二二一年),将天下分为郡和县,蔚县称代郡。
西汉时属并州,辖桑干、代、道人、当城、高柳、马城、班氏,延陵,且如、平邑、阳原、东安阳、参合、平舒、灵丘、广昌、卤城、狋示十八县。汉高祖初曾置代国。东汉时属幽州代郡。[3]
三国时属幽州,辖代县、平舒县、当城县、桑乾县、马城县。
西晋时属幽州,辖代县(今蔚县代王城镇)、当城县(今蔚县定安县村)、平舒县(今广灵县平城村)、广昌县(今涞源县)。
从史籍考证看,蔚州的设置和辖境是有变化的、有移徙的。追溯蔚州最早建置于东魏永安中(公元528-530年)改怀荒、御夷二镇(分别在张北县与赤城县北)置,寄治并州邬县界。《中国历史地图集》北朝·东魏图(武定四年,公元546年)中蔚州治,即标定在此。正如清朝顺治十六年版《蔚州志·古迹》载:“蔚州废城:在平遥西北二十五里,后魏迁蔚州民居此,州废。”当时领郡有三:即始昌郡、忠义郡、附恩郡。领县有七;即于门县、兰泉县、苇池县、西凉县、利石县、化政县。今之蔚州,东魏孝静帝天平二年(公元535年)始置蔚州(治今蔚县城),蔚自此始,北周宣帝时(公元579年)又置蔚州,是著名的“燕云十六州”之一,置大昌县州治在灵丘(今山西省灵丘县)蔚县地属之。
隋朝大业三年(公元607年)罢蔚州置雁门郡,为雁门郡灵丘县地。隋末陷于突厥。
唐朝武德六年(公元623年)重轩蔚州,寄治并州阳曲县,贞观五年(公元631年)破突厥,复故地,移治灵丘县,属河东道。开元十二年(公元724年)置安边县(治今蔚县城),天定元年(公元742年),改蔚州为安边郡,并自灵丘移州治于安边城。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改安边郡为兴唐郡,并改安边县为兴唐县。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又置蔚州,并置横野军,辖安边县(今蔚县、广灵县、阳原县)、飞狐县、灵丘县。
辽朝时属西京道,并置忠顺军,辖灵仙县(今蔚县中西部)、定安县(今蔚县东部,涿鹿县小部分、阳原县小部分)、广陵县(今广灵县)、灵丘县、飞狐县(今涞源县)。辽末归宋仅一年,属云中路,辖县不变。
金朝时属西京路,并置忠顺军,辖灵仙县、定安县、广灵县、灵丘县、飞狐县。
元朝时属上都路顺宁府(宣德府),辖灵仙县、定安县、广灵县、灵丘县、飞狐县。
明朝时属山西大同府,辖广昌县(今涞源县)、广灵县、灵丘县,并置蔚州卫属山西行都指挥使司,宣德五年(公元1430年)改属万全都指挥使司(万全都司)。
清朝时初属山西大同府,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改属宣化府,遂不再辖县。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蔚县(原蔚州卫,康熙三十二年改为蔚县)归入蔚州。
中华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蔚州属直隶省口北道,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改蔚州为蔚县,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划归察哈尔省。1952年划归河北省。
3交通优势
蔚县县城北距张家口140km,东距首都北京220km,南距保定220km,西距山西大同160km,处在“一县连二省(河北省、山西省),三市(大同市、保定市、张家口市)的重要位置,是西联东出、承北接南的重要枢纽。蔚县境内路网四通八达,国道109线、112(207)线、张石高速公路、沙蔚铁路纵横交贯全境。特别是即将建设的京蔚高速公路,县境内将形成贯通南北、连接东西的“十”字型高速路网,届时从蔚县出发,乘车一个多小时就可到达北京。荣乌高速通车后也会大大缩短蔚县至保定、石家庄的行车时间。
4行政区划
蔚州镇、代王城镇、西合营镇、吉家庄镇、白乐镇、暖泉镇、南留庄镇、北水泉镇、桃花镇、阳眷镇、宋家庄镇11镇,下宫村乡、南杨庄乡、柏树乡、常宁乡、涌泉庄乡、杨庄窠乡、南岭庄乡、陈家洼乡、黄梅乡、白草村乡、草沟堡乡11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