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阅读材料三指出西域政府设立西域都护的历史意义有哪些
汉朝与匈奴在西域的争霸中,除了公主出塞和亲外,真正决定性的胜利是在战场上取得的。汉武帝对西域发动了几次军事行动,最大的一次出动了十几万兵力、十几万头牲口和十几万民工,征服了大宛。由于交通线太长,补给困难,汉朝虽然控制了天山南路,但对天山以北还不能经常控制,那里的国家还受到匈奴的威胁,不敢完全服从汉朝。又经过多次战争,到宣帝神爵二年(前60年),汉朝终于取得决定性胜利,完全控制了天山北路,设置了西域都护府,汉宣帝任命郑吉为西域都护。西域都护府的辖境包括自玉门关、阳关以西的天山南北,直到今巴尔喀什湖、费尔干纳盆地和帕米尔高原以内的范围,初期有三十六国,以后增加到五十国,治所设在乌垒城(今新疆轮台县东野云沟附近)。西域都护府既是汉朝的军事驻防区,也是一个特殊的行政区。一方面它与内地的正式政区不同,不设置郡、县,依然保留原来的国,汉朝一般不干预它们的内部事务,但掌握它们的兵力和人口等基本状况;另一方面,都护代表朝廷掌管这些国家的外交和军事权,可以调动它们的军队,决定它们的对外态度,必要时还可直接废立他们的君主,甚至取消某一个国。正因为如此,西域都护府也是汉朝疆域的一部分。西域都护的设置,使西域正式成为了汉朝版图。这是一个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
Ⅱ 西域都护府设立的作用及意义是什么
其主要职责在于守境安土,协调西域各国间的矛盾和纠纷,制止外来势力的侵扰,维护西域地方的社会秩序,确保丝绸之路的畅通。
历史意义
西域都护府的设立,标志着西域正式纳入汉朝的版图,中央政权在这里开始行使主权。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立行政管理机构、任命官员,派兵驻守并屯田,统计当地户口,推行汉朝的政令等等,都是国家行使主权的重要内容,它由此奠定此后历代中央政权管理西域的基础。
西域都护府的设立,打破了西域各地小国林立、互不往来的隔离状态,造就了在中央政府的统一管理之下,西域各地相互交流的日益增多,增进了西域诸城邦国、各民族间的相互了解与信任,同时也增进了西域与内地的密切联系,增强了西域各地对中央政权的认同。
西汉末年至东汉初年,西域局势发生动荡,但西域一些小国仍派人至中原,请求中央政府派遣西域都护,反映了西域诸国对中央政权的信赖与对中央政权的忠诚。甚至在东汉灭亡以后,魏晋南北朝时期,西域许多城邦国仍保留着汉朝颁发的印信。
西域都护府的设立,保障了东西商路的畅通,加强了中原地区和西域广大地区的交流,以及对西域地区的管理。
(2)西域都护府的历史意义扩展阅读:
历史
在西域都护出现前,西域诸国役属于匈奴;匈奴于冒顿单于和老上单于在位期间(公元前209年-前161年)征服了西域,初期时以奴役方式统治西域诸国。其后匈奴设置僮仆都尉一职,该职为西部的日逐王先贤掸在狐鹿姑单于(公元前96年-前85年)在位时期前后时间所设置,其职责是在西域征收赋税。
公元前60年至前59年前后,左部出身的日逐王与右贤王屠耆堂不和,遂率领其部属数万骑归顺汉朝;汉朝便在乌垒国设置西域都护,以取代僮仆都尉一职,将天山南部第一次置于汉廷的势力范围之下。
西域不属汉朝郡县范围,与僮仆都尉不同的是,西域都护的职责主要以保护当地城邦国为主,因此西域都护并不像匈奴的僮仆都尉一样在西域有征收赋税的职责。
在对匈奴的战争取得重大胜利后,尤其是在张骞通西域、汉攻大宛之战之后,为西域此后纳入汉朝的势力范围创造有利条件,此时为保障西域通商之路的通畅,于是“自敦煌西至盐泽(今罗布泊),往往起亭。
而轮台、渠犁皆有田卒数百人,置使者校尉领护,以给使外国者”,汉武帝开始在渠犁和轮台二地屯田以供应往返河西四郡的使者;此时丝绸之路南北两道的西域诸国仍役属于匈奴,诸国也必须向匈奴僮仆都尉交赋税。
西域都护一职初设于公元前60年(汉宣帝神爵二年),都护府设在乌垒国都城(今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轮台策大雅南),西域都护设置后,结束了匈奴在西域长达百余年的支配与影响,将天山南部第一次置于中央朝廷的势力范围之下,郑吉被任命为首位都护。
除了保护塔里木盆地和吐鲁番盆地的西域诸城各小国,都护也有“督察乌孙、康居诸外国”的责任,但这些外部的西域诸国不属汉朝势力范围内,《汉书·西域传》将这些诸外国列入监护名单外。郑吉之后,西汉时代担任西域都护职位的共有18位;已知姓名的共有10位。
公元10年,新朝王莽与匈奴断绝关系后,匈奴大举攻入西域;公元13年焉耆王起兵斩杀由西汉任命的西域都护但钦,于是“西域亦瓦解”,新朝势力退出西域;公元16年,王莽以李崇为西域都护讨伐焉耆失败,李崇还保龟兹国;公元23年王莽死后“(李)崇遂没,西域因绝”。
东汉时期,匈奴在西域征收重税,一些西域诸国向汉光武帝提出设置西域都护。东汉于公元74年重设西域都护,以陈睦为都护,但次年焉耆王广和龟兹王建围攻西域都护,杀西域都护陈睦及吏士二千余人,遂罢西域都护;
公元91年,班超平西域,东汉遂以班超为西域都护,驻龟兹国境内的它乾城(今新疆库车附近,其址未详)焉;公元94年,班超斩焉耆王广、尉黎王泛于前都护陈睦驻扎过的乌垒城,又于公元97年派甘英出使罗马帝国,公元102年班超回朝,任尚、段禧接任西域都护;
至公元107年7月29日,因西域诸国反,龟兹国人叛白霸和东汉与羌的战争,“朝廷以其险远,难相应赴”,从此废置西域都护,北匈奴重新占领了西域。123年班勇收复西域,改置西域长史府。
十六国前凉建兴二十三年(335年)再次设置西域都护,治所在高昌(今新疆吐鲁番市东),历经前凉、前秦、后凉、北凉(段氏)、西凉、北凉(沮渠氏)沿置。
Ⅲ 西域都护府建立时间和意义
【汉宣帝神爵二年(前60)设西域都护府】。
意义:首先是使西域诸国摆脱了匈奴的残酷统治,转向生产技术先进,经济比较发达的汉王朝,从而加强了与内地经济、政治与文化的联系。这种联系无疑是有利于当地社会发展的,对于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巩固,有着深远的影响。匈奴是个奴隶制国家,在西域设置“僮仆都尉”,目的是向各国勒索奴婢和财物,“备其逋租,高其价值,严以期会”(《后汉书·班勇传》),以最大限度的剥削强加在各族人民头上。汉开西域后情况迥然不同,诸国不需向汉贡赋纳税,汉派驻在西域的戍卒和官员,其给养供奉完全取之于屯田和内地朝廷,不要各国负担。同时,内地的农业灌溉技术和冶炼工业等由此而传播到西域,促进了当地生产力的提高。汉朝的统一有效的治理,使西域有了一个比较安定的生活环境,这也符合于各族人民的愿望。因此,西域各国“不乐匈奴”而“慕汉”。每当汉不在西域设置都护,匈奴势力卷土重来的时候,西域诸国无不“区区东望扣关者数矣”(《后汉书·西域传》),热切地向往着内地,希望能重开玉门关、阳关,恢复汉的管辖。
西域都护府使被匈奴切断了的“丝绸之路”得以恢复发展,畅通无阻,各国人民在这条中西交通要道上撒下了友谊的种子。西域的胡麻(芝麻)、胡豆(蚕豆、豌豆等)、胡瓜(黄瓜)、胡葱(大葱)、胡萝卜等植物和骆驼、驴、马的优良品种传入中原,内地的丝绸织品和铁器等工艺品、生产品源源不断地输往西域,东西方的交流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大大地丰富了各国人民的生活。
汉西域都护府这种管辖方式,也为中国后世王朝开创了先例,十六国后凉吕光在统一西域后,曾仿效汉代,设置西域大都护,行使主权。唐代,在边区各族先后统辖在一个政府下之后,也分别设置了都护府。唐东北有“安东都护府”;北边有“安北”、“单于”等都护府;西北有“安西”、“北庭”等都护府;西南有“保宁”、“支南”都护府。这都借鉴于汉代,适应了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形成和巩固的需要,有着积极的历史作用。
Ⅳ 西域都护的设立有什么历史意义
汉西域都护府的建立有着重要意义。首先是使西域诸国摆脱了匈奴的残酷统治专,转向生产技术先进属,经济比较发达的汉王朝,从而加强了与内地经济、政治与文化的联系。这种联系无疑是有利于当地社会发展的,对于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巩固,有着深远的影响。
Ⅳ 西域都护府设置的意义,简练点
汉朝与匈奴在西域的争霸中,汉武帝对西域发动了几次军事行动,最大的专一次出动了十属几万兵力、十几万头牲口和十几万民工,征服了大宛。
西域都护府的辖境包括自玉门关、阳关以西的天山南北,直到今巴尔喀什湖、费尔干纳盆地和帕米尔高原以内的范围,初期有三十六国,以后增加到五十国,治所设在乌垒城(今新疆轮台县东野云沟附近)。
西域都护府既是汉朝的军事驻防区,也是一个特殊的行政区。一方面它与内地的正式政区不同,不设置郡、县,依然保留原来的国,汉朝一般不干预它们的内部事务,但掌握它们的兵力和人口等基本状况;
另一方面,都护代表朝廷掌管这些国家的外交和军事权,可以调动它们的军队,决定它们的对外态度,必要时还可直接废立他们的君主,甚至取消某一个国。正因为如此,西域都护府也是汉朝疆域的一部分。西域都护的设置,使西域正式成为了汉朝版图。这是一个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
Ⅵ 西域都护的设立及其意义
西域都护府的设置有以下意义:
1.西域都护府的设立,标志着西域正式纳入汉内朝的版图,中容央政权在这里开始行使主权。
2.西域都护府的设立,打破了西域各地小国林立、互不往来的隔离状态,造就了在中央政府的统一管理之下,西域各地相互交流的日益增多,增进了西域诸城邦国、各民族间的相互了解与信任,同时也增进了西域与内地的密切联系,增强了西域各地对中央政权的认同。
3.西域都护府的设立,更是保证了丝绸之路的畅通无阻,它使西域与中原的经济之间产生了持久而良性的互动,从而使西域地区的区域经济纳入到整个汉朝的经济体系之中。
Ⅶ 西域都护府的设置有什么意义
西域都护府的设立,标志着西域正式纳入汉朝的版图,中央政权在这里开始版行使主权。
西汉政权府在西域设立行政管理机构、任命官员,派兵驻守并屯田,统计当地户口,推行汉朝的政令等等,都是国家行使主权的重要内容,它由此奠定此后历代中央政权管理西域的基础。
西域都护府的设立,打破了西域各地小国林立、互不往来的隔离状态,造就了在中央政府的统一管理之下,西域各地相互交流的日益增多,增进了西域诸城邦国、各民族间的相互了解与信任,同时也增进了西域与内地的密切联系。
随着西域都护府的建立,西域与中原地区的文化交流也日益增多,中原地区的文化制度对西域产生了很大影响,如龟兹王绛宾从中原返回龟兹后,将中原的礼仪制度带回龟兹并加以实施。而西域地区的音乐、舞蹈也传入内地,从而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
首先是使西域诸国摆脱了匈奴的残酷统治,转向生产技术先进,经济比较发达的汉王朝,从而加强了与内地经济、政治与文化的联系。
这种联系无疑是有利于当地社会发展的,对于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巩固,有着深远的影响。
Ⅷ 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府有何历史意义
“都护”是汉西域地方最高长官,“秩比二千石”,相当于内地的“郡都尉”.“郡都尉”是一郡首脑太守的副职,掌管军事.西域因地位特殊,故设“都护”,实际上与郡级区划相等.其主要职责在于守境安土,协调西域各国间的矛盾和纠纷,制止外来势力的侵扰,维护西域地方的社会秩序,确保丝绸之路的畅通.
汉西域都护府的建立有着重要意义.首先是使西域诸国摆脱了匈奴的残酷统治,转向生产技术先进,经济比较发达的汉王朝,从而加强了与内地经济、政治与文化的联系.这种联系无疑是有利于当地社会发展的,对于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巩固,有着深远的影响.匈奴是个奴隶制国家,在西域设置“僮仆都尉”,目的是向各国勒索奴婢和财物,“备其逋租,高其价值,严以期会”(《后汉书·班勇传》),以最大限度的剥削强加在各族人民头上.汉开西域后情况迥然不同,诸国不需向汉贡赋纳税,汉派驻在西域的戍卒和官员,其给养供奉完全取之于屯田和内地朝廷,不要各国负担.同时,内地的农业灌溉技术和冶炼工业等由此而传播到西域,促进了当地生产力的提高.汉朝的统一有效的治理,使西域有了一个比较安定的生活环境,这也符合于各族人民的愿望.因此,西域各国“不乐匈奴”而“慕汉”.每当汉不在西域设置都护,匈奴势力卷土重来的时候,西域诸国无不“区区东望扣关者数矣”(《后汉书·西域传》),热切地向往着内地,希望能重开玉门关、阳关,恢复汉的管辖. 西域都护府使被匈奴切断了的“丝绸之路”得以恢复发展,畅通无阻,各国人民在这条中西交通要道上撒下了友谊的种子.西域的胡麻(芝麻)、胡豆(蚕豆、豌豆等)、胡瓜(黄瓜)、胡葱(大葱)、胡萝卜等植物和骆驼、驴、马的优良品种传入中原,内地的丝绸织品和铁器等工艺品、生产品源源不断地输往西域,东西方的交流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大大地丰富了各国人民的生活. 汉西域都护府这种管辖方式,也为中国后世王朝开创了先例,十六国后凉吕光在统一西域后,曾仿效汉代,设置西域大都护,行使主权.唐代,在边区各族先后统辖在一个政府下之后,也分别设置了都护府.唐东北有“安东都护府”;北边有“安北”、“单于”等都护府;西北有“安西”、“北庭”等都护府;西南有“保宁”、“支南”都护府.这都借鉴于汉代,适应了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形成和巩固的需要,有着积极的历史作用.
Ⅸ 西域都护府的历史意义
“都护”是汉西域地方最高长官,“秩比二千石”,相当于内地的“郡都尉”。“郡都尉”是一郡首脑太守的副职,掌管军事。西域因地位特殊,故设“都护”,实际上与郡级区划相等。其主要职责在于守境安土,协调西域各国间的矛盾和纠纷,制止外来势力的侵扰,维护西域地方的社会秩序,确保丝绸之路的畅通。
汉西域都护府的建立有着重要意义。首先是使西域诸国摆脱了匈奴的残酷统治,转向生产技术先进,经济比较发达的汉王朝,从而加强了与内地经济、政治与文化的联系。这种联系无疑是有利于当地社会发展的,对于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巩固,有着深远的影响。匈奴是个奴隶制国家,在西域设置“僮仆都尉”,目的是向各国勒索奴婢和财物,“备其逋租,高其价值,严以期会”(《后汉书·班勇传》),以最大限度的剥削强加在各族人民头上。汉开西域后情况迥然不同,诸国不需向汉贡赋纳税,汉派驻在西域的戍卒和官员,其给养供奉完全取之于屯田和内地朝廷,不要各国负担。同时,内地的农业灌溉技术和冶炼工业等由此而传播到西域,促进了当地生产力的提高。汉朝的统一有效的治理,使西域有了一个比较安定的生活环境,这也符合于各族人民的愿望。因此,西域各国“不乐匈奴”而“慕汉”。每当汉不在西域设置都护,匈奴势力卷土重来的时候,西域诸国无不“区区东望扣关者数矣”(《后汉书·西域传》),热切地向往着内地,希望能重开玉门关、阳关,恢复汉的管辖。 西域都护府使被匈奴切断了的“丝绸之路”得以恢复发展,畅通无阻,各国人民在这条中西交通要道上撒下了友谊的种子。西域的胡麻(芝麻)、胡豆(蚕豆、豌豆等)、胡瓜(黄瓜)、胡葱(大葱)、胡萝卜等植物和骆驼、驴、马的优良品种传入中原,内地的丝绸织品和铁器等工艺品、生产品源源不断地输往西域,东西方的交流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大大地丰富了各国人民的生活。 汉西域都护府这种管辖方式,也为中国后世王朝开创了先例,十六国后凉吕光在统一西域后,曾仿效汉代,设置西域大都护,行使主权。唐代,在边区各族先后统辖在一个政府下之后,也分别设置了都护府。唐东北有“安东都护府”;北边有“安北”、“单于”等都护府;西北有“安西”、“北庭”等都护府;西南有“保宁”、“支南”都护府。这都借鉴于汉代,适应了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形成和巩固的需要,有着积极的历史作用。
Ⅹ 西域都护府的设置有什么意义
西域都护府的设置有以下意义:
1.西域都护府的设立,标志着西域正式纳入汉朝的版图,中专央政权在这里开始行属使主权。
2.西域都护府的设立,打破了西域各地小国林立、互不往来的隔离状态,造就了在中央政府的统一管理之下,西域各地相互交流的日益增多,增进了西域诸城邦国、各民族间的相互了解与信任,同时也增进了西域与内地的密切联系,增强了西域各地对中央政权的认同。
3.西域都护府的设立,更是保证了丝绸之路的畅通无阻,它使西域与中原的经济之间产生了持久而良性的互动,从而使西域地区的区域经济纳入到整个汉朝的经济体系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