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发展 > 纸的历史发展阅读

纸的历史发展阅读

发布时间:2021-02-09 04:46:52

Ⅰ 纸的发展史(300字)

纸,是古代汉族劳动人民一个重要的发明。上古时代,祖先主要依靠结绳纪事,以后逐回渐发明了文字,开答始用甲骨作为书写材料,后来又发现和利用竹片和木片以及缣帛作为书写材料。但由于缣帛太昂贵,竹片太笨重,于是便产生了纸。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造纸术与指南针,火药,印刷术一起,给中国古代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技术的基础。纸的发明结束了古代简牍繁复的历史,大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发展。造纸术是汉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用于书写、印刷、绘画或包装等的片状纤维制品。
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西汉绘有地图的纸,是目前世界上发现最早的纸。
用植物纤维制成的薄片,作为写画、印刷书报、包装等。纸张:纸的总称。纸以张计,故纸张一般分为:凸版印刷纸、新闻纸、胶版印刷纸、铜版纸、书皮纸、字典纸、拷贝纸、板纸等。

Ⅱ 纸的发展历史

据记载,纸是东汉时蔡伦发明的,当时人们还是用纱绸作为写字用,使用的成本很版高。权后来,蔡伦经过多次的试验,用粉碎麦草打成浆,然后铺在平板上晾干,这样就造出一张纸来了。经过人们的不断改进,造纸的工艺越来越先进,材料越来越广泛。

Ⅲ 关于纸的发展历史

古今中外,公认为东汉初期的宦官蔡伦是造纸术的发明人。
据范晔的《后汉书》记载:"蔡伦,字敬仲,桂阳人也。……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这是历史文献中最早的关于造纸术的记载。从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到蔡伦造纸使用的原材料是树皮、麻头、旧布、渔网等价格低廉的物料,这样造出的纸成本低,很快就得到了推广应用。
但是,在也有一些文献记载了蔡伦之前就有纸张使用的例证。例如,在班固的《汉书》中,就记载了公元前12前用纸包药事例。特别是本世纪以来在甘肃天水放马滩、敦煌马圈湾烽燧遗址和敦煌甜水井汉悬泉邮驿遗址出土的西汉纸,以现存实物证实了远在蔡伦发明造纸术之前,西汉就已出现了纸张的使用。这大约比蔡伦发明造纸术要提前170年左右。
由此看出,早在西汉时期就发明了纸张,当时的纸张质量较差,不能用于书写,到了西汉后期,纸张的质量才有提高。而蔡伦正是在此造纸术的基础上,对原材料、工艺进行了改进,制造出了质量很高的纸,特别是蔡伦扩大了造纸的原料,而且为以后广用各种植物纤维造纸提供了条件。
公元105年,蔡伦所造的纸已经能满足书写的要求,对于蔡伦来说,造纸的目的就是用来取代木牍、竹简、缣帛等书写、记录文字的材料,由于纸质轻,价格低等优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东汉末年,造纸技术与超过了蔡伦的造纸。
公元2世纪4世纪,是竹简、缣帛和纸张并用的时期,由于纸张的质量和产量不断提高,纸张作为写字用的材料,已成为文人不可缺少的写字材料。
有关中国古代造纸的方法,历史上记载很少,但就纸的制作工艺及其原理,发明迄今两千年来,并无多大实质性变化。总结起可归纳以下几点:
一是将砍伐来的植物,比如麻类植物,用水浸泡,剥其皮,再用刀剁碎,放在锅里煮,待晾凉后再行浸泡、脚踩,用棍棒搅拌,使其纤维变碎、变细。
二是掺入辅料,制成纸浆。
三是用抄纸器(竹帘之类)进行抄捞、晾干,即可制成为纸。
参考资料:http://..com/question/3586710.html

Ⅳ 纸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

纸,是我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一个重要的发明。上古时代,祖先主要依靠结绳纪专事。发明了文属字后,人们开始用甲骨作为书写材料。

后来,人们又发现和利用竹片和木片以及缣帛作为书写材料。但由于缣帛太昂贵,竹片太笨重,于是便产生了纸。

纸起源于我国,是西汉时期发明的。到了东汉和帝时,蔡伦又对造纸进行了重大改进。人们将树皮、破布、破旧渔网等加水蒸煮捣碎,直到成为均匀的纸浆,再把纸浆薄薄地倒在预先做好的筛网上,水渐渐流走了,筛网上便留下薄薄的一层纸坯。然后人们把纸坯晾干,涂上一些苔胶,就制好了一张纸。

公元3世纪,造纸技术有了很大进步,并且发现植物纤维可用作造纸原料。这种造纸技术一直沿用到现在。纸作为一种商品先从中国传到朝鲜和日本,后又由商人经新疆一带,传到阿拉伯国家,最后传到欧洲。

公元8世纪时,伊拉克首府巴格达和叙利亚首府大马士革开始有了造纸厂。公元9世纪造纸术传到了埃及。公元12世纪造纸业在西班牙兴起,后来欧洲其他国家也先后建起了造纸厂。

纸的发明结束了我国古代简牍繁复的历史,大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发展。造纸术是汉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

Ⅳ 论述纸的历史作用及对人类发展的影响

纸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人类文明史上的一项杰出的发明创造.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丝的国家.古人以上等蚕茧抽丝织绸,剩下的恶茧、病茧等则用漂絮法制取丝绵.漂絮完毕,篾席上会遗留一些残絮.当漂絮的次数多了,篾席上的残絮便积成一层纤维薄片,经晾干之后剥离下来,可用于书写.这种漂絮的副产物数量不多,在古书上称它为赫蹏或方絮.这表明了中国造纸术的起源同丝絮有着渊源关系.东汉元兴元年(105)蔡伦发明造纸术.他用树皮、麻头及敝布、鱼网等植物原料,经过挫、捣、抄、烘等工艺制造的纸,是现代纸的渊源.自从造纸术发明之后,纸张便以新的姿态进入社会文化生活之中,并逐步在中国大地传播开来,以后又传布到世界各地.
有了文字之后,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一个很好的载体.古代埃及人利用尼罗河的纸草来记述历史;在古代的欧洲,人们还长时间地利用动物的皮比如羊皮来书写文字;而中国,在造纸术发明以前,甲骨、竹简和绢帛是古代用来供书写、记载的材料.但是甲骨、竹简都比较笨重,秦始皇一天光阅读奏章,就要整整一车;绢帛虽然轻便,但是成本非常昂贵,也不适于书写.到了汉代,由于西汉的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甲骨和竹简已经不能满足发展的需求了,从而促使了书写工具的改进——纸被发明出来了.造纸是一项重要的化学工艺,纸的发明是中国在人类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上,所做出的一项十分宝贵的贡献,是中国史上的一项重大的成就,对中国历史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Ⅵ 纸的发展历史,快!急用!

纸在西汉时期来就有了最早出土是在甘自肃,画的是一副地图。后来东汉的蔡伦将造纸技术改进了,采用麻布
渔网
树皮等制作。现在纸张分许多种类,有贵的有便宜的。现在的纸张制造技术就不同了,但是主要是数目
草制造而成的。纸最先传到欧洲,再是非洲,最后是大洋洲。

Ⅶ 纸的历史

纸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曾经为历史上的文化传播立下了卓著功勋。即使在机制纸盛行的今天,某些传统的手工纸依然体现着它不可替代的作用,焕发着独有的光彩。古纸在留传下来的古书画中尚能一窥其貌。

在纸张发明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是采用什么来作为记事材料的呢?根据文献和实物资料,最早的人们是采用结绳来记事的,遇事打个结,事毕解去。后来又在龟甲兽骨上刻辞,所谓“甲骨文”。在青铜产生以后,又在青铜器上铸刻铭义,即“金文”或“钟鼎文”。再后,将字写在用竹、木削成的片上,称“竹木简”,如较宽厚的竹木片则叫“牍”。同时,有的也写于丝织制品的嫌帛上。先秦以前,除以上记事材料外,还发现了刻于石头上的文字,比如著名的“石鼓文”。

一般人们皆知,纸是在东汉由蔡伦发明的。但近年的考古发掘,却对此提出了疑问。随着西北丝绸之路沿线考古工作的进展,许多西汉遗址和墓葬被发现,其中也不乏纸的遗物。这些右纸均据其出土的地点而被冠名。

从目前出土古纸自身的年代顺序,可以分别排列为:西汉早期的放马滩纸,西汉中期的灞桥纸、悬泉纸、马圈湾纸、居延纸,西汉晚期的旱滩坡纸。这些纸不但都早于蔡伦纸,而且有些纸上还有墨迹字体,说明已用于文书的书写。

Ⅷ 论述纸的历史

造纸的历史
造纸为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早在1800多年前,造纸术的发明家蔡伦即使用树肤(即树皮)、麻头(麻屑)、敞布(破布)、破鱼网等为原料制成“蔡侯纸”,于公元105年献给东汉和帝,受到高度赞扬。造纸术的发明对中国和世界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造纸术发明的初期,造纸原料主要是破布和树皮。当时的破布主要是麻纤维,品种主要是苎麻和大麻。据称,我国的棉是在东汉初叶,与佛教同时由印度传入,故用于纺织应是更晚一些的事了。另外当时所用的树皮主要是构皮(即楮皮),对枸皮纸曾有“楮先生”之称。
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3-5世纪)纸的品种、产量、质量都有增加和提高,造纸原料来源更广。史书上曾论及到这时期一些与原料有关的纸种名称,如写经用的白麻纸和黄麻纸,枸皮做的皮纸,藤类纤维做的剡藤纸,桑皮做的桑根纸,稻草做的草纸等。由此看来我国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麻、枸皮、桑皮、藤纤维、稻草等已普遍用作造纸原料。
另外史书上还有提到有关蚕茧纸、苔纸、发笺纸、侧理纸等名词,那么是否当时曾用青苔、毛发等造纸呢?笔者根据这类纤维的特性来看,认为不大可能,毛发极少纤维结合力,成纸强度很低,不宜单独用来造纸,至于蚕茧纸和发笺纸之说很可能是一种象形名词,白净、细密的麻纤维纸表面形似蚕茧,可能就称其为蚕茧纸。假如在纸浆中加入少许着色的长纤维或毛发,给人以披发的感觉,故而可能就称其为发笺纸,形似青苔并且显绿色花纹者可能谓之苔纸,当然这只是一种推论,尚需送一步考据。
竹子作为造纸原料始于晋还是宋,尚有不同的看法。南北朝书法家萧子良的一封信中曾说“张茂作箔纸……取其流利,便于行书”,据考据,所渭箔纸即嫩竹纸,张茂是东晋人,看来用竹子造纸可能是初始于晋。但用量很少。
我国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都空前繁荣,造纸业也进入一个昌盛时期,纸的品种不断增加,生产出许多名纸及大量艺术珍品。造纸原料以树皮使用最广。主要是楮皮、桑皮,也有用沉香皮及栈香树皮的记载。藤纤维也广为使用,但到晚唐时期,由于野藤大量被砍伐,有无人管理栽培,原料供不应求,藤纸一蹶不振,到明代即告消失。宋代竹纸发展很快,后期的市场上十之七八是竹纸,用量之大可以想见,就产区而言有四川、浙江、江西、福建、广东、湖南、湖北等,最盛之地当推浙江、四川。在工艺上宋代竹纸大多无漂白工序,纸为原料本色,除色黄之外,竹纸也有性脆的缺点。
元明时期竹纸的兴盛创造了历史新篇章,尤以福建发展最突出。使用了“熟料”生产及天然漂白,使竹纸产量大有改进。
清代由于造纸业的大发展,麻及树皮等传统造纸原料已不能满足需要,竹纸在清代占了主导地位,其他草浆也有发展,河南、山东、山西等地有人用麦草、蒲草。陕西、甘肃、宁夏有人用马莲草,西北用芨芨草,东北用乌拉草。造些野生草类植物,在清代末期当地居民已用以制造粗草纸。我国用蔗渣造纸始于清末,张东铭在徐家坡设一造纸厂以蔗渣为原料,对此《清朝续文献通考》卷三八四有记载。清代草浆生产技木有了很大进步,用仿竹浆、皮浆的精制方法制取漂白草浆。著名的泾县宣纸就是用一定配比的精制稻草浆和檀皮浆抄制而成,其生产工序一直延续至今。芦苇在清末也有使用。据光绪三十二年《东方杂志》三卷3期载:“陈兴泰在汉口桥口地方,设一造纸厂,先后以芦浆(芦苇)、蔗渣、稻草杆等物,试造日用纸张,有成效”。
造纸术在我国由发明到发展,遍及全国。到公元7世纪初期(隋末唐初)开始东传至朝鲜、日本;8世纪西传入撒马尔罕,就是后来的阿拉伯,接着又侍入巴格达;10世纪到大马士格、开罗;11世纪传入摩洛哥;13世纪传入印度;14世纪到意大利,意大利很多城市都建了造纸厂,成为欧洲造纸术传播的重要基地,从那里再传到德国、英国;16世纪传入俄国、荷兰;17世纪传到英国;19世纪传入加拿大。
造纸术西传后所用的原料及工艺仍习我国之故,以麻和破布为主,不过欧洲的破布普遍是棉纤维,成品纸不如中国产品柔顺薄韧,而且破布日感供不应求。到19世纪末,在欧洲产业革命的推动下,以木材为原料的机制纸迅速发展,并普遍认为木材是一种较好的造纸原料。我国在满清末年和民国初年也逐渐出现了机械化的造纸厂,木材和非木材原料均有使用。

Ⅸ 纸的发展史

纸是蔡伦发明的。

最早的纸在2200年前,西汉初期已有了纸,但还是很粗糙,不被广泛应版用。

在上古时权代,祖先主要依靠结绳纪事,以后渐渐发明了文字,开始用甲骨作为书写材料。后来又发现和利用竹片和木片以及缣帛作为书写材料。

但由于缣帛太昂贵,竹片太笨重,于是便导致了纸的发明。

(9)纸的历史发展阅读扩展阅读

早期的造纸方法:

一是将砍伐来的植物,比如麻类植物,用水浸泡,剥其皮,再用刀剁碎,放在锅里煮,待晾凉后再进行浸泡、脚踩,用棍棒搅拌,使其纤维变碎、变细。

二是掺入辅料,制成纸浆。

三是用抄纸器(竹帘之类)进行抄捞、晾干,即可制成为纸。

Ⅹ 纸发展历史 作文 关于纸从古到今的历史发展

造纸为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早在1800多年前,造纸术的发明家蔡伦即使用树肤(即树皮)、麻头(麻屑)、敞布(破布)、破鱼网等为原料制成“蔡侯纸”,于公元105年献给东汉和帝,受到高度赞扬。造纸术的发明对中国和世界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造纸术发明的初期,造纸原料主要是破布和树皮。当时的破布主要是麻纤维,品种主要是苎麻和大麻。据称,我国的棉是在东汉初叶,与佛教同时由印度传入,故用于纺织应是更晚一些的事了。另外当时所用的树皮主要是构皮(即楮皮),对枸皮纸曾有“楮先生”之称。

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3-5世纪)纸的品种、产量、质量都有增加和提高,造纸原料来源更广。史书上曾论及到这时期一些与原料有关的纸种名称,如写经用的白麻纸和黄麻纸,枸皮做的皮纸,藤类纤维做的剡藤纸,桑皮做的桑根纸,稻草做的草纸等。由此看来我国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麻、枸皮、桑皮、藤纤维、稻草等已普遍用作造纸原料。

另外史书上还有提到有关蚕茧纸、苔纸、发笺纸、侧理纸等名词,那么是否当时曾用青苔、毛发等造纸呢?笔者根据这类纤维的特性来看,认为不大可能,毛发极少纤维结合力,成纸强度很低,不宜单独用来造纸,至于蚕茧纸和发笺纸之说很可能是一种象形名词,白净、细密的麻纤维纸表面形似蚕茧,可能就称其为蚕茧纸。假如在纸浆中加入少许着色的长纤维或毛发,给人以披发的感觉,故而可能就称其为发笺纸,形似青苔并且显绿色花纹者可能谓之苔纸,当然这只是一种推论,尚需送一步考据。

竹子作为造纸原料始于晋还是宋,尚有不同的看法。南北朝书法家萧子良的一封信中曾说“张茂作箔纸……取其流利,便于行书”,据考据,所渭箔纸即嫩竹纸,张茂是东晋人,看来用竹子造纸可能是初始于晋。但用量很少。

我国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都空前繁荣,造纸业也进入一个昌盛时期,纸的品种不断增加,生产出许多名纸及大量艺术珍品。造纸原料以树皮使用最广。主要是楮皮、桑皮,也有用沉香皮及栈香树皮的记载。藤纤维也广为使用,但到晚唐时期,由于野藤大量被砍伐,有无人管理栽培,原料供不应求,藤纸一蹶不振,到明代即告消失。宋代竹纸发展很快,后期的市场上十之七八是竹纸,用量之大可以想见,就产区而言有四川、浙江、江西、福建、广东、湖南、湖北等,最盛之地当推浙江、四川。在工艺上宋代竹纸大多无漂白工序,纸为原料本色,除色黄之外,竹纸也有性脆的缺点。

元明时期竹纸的兴盛创造了历史新篇章,尤以福建发展最突出。使用了“熟料”生产及天然漂白,使竹纸产量大有改进。

清代由于造纸业的大发展,麻及树皮等传统造纸原料已不能满足需要,竹纸在清代占了主导地位,其他草浆也有发展,河南、山东、山西等地有人用麦草、蒲草。陕西、甘肃、宁夏有人用马莲草,西北用芨芨草,东北用乌拉草。造些野生草类植物,在清代末期当地居民已用以制造粗草纸。我国用蔗渣造纸始于清末,张东铭在徐家坡设一造纸厂以蔗渣为原料,对此《清朝续文献通考》卷三八四有记载。清代草浆生产技木有了很大进步,用仿竹浆、皮浆的精制方法制取漂白草浆。著名的泾县宣纸就是用一定配比的精制稻草浆和檀皮浆抄制而成,其生产工序一直延续至今。芦苇在清末也有使用。据光绪三十二年《东方杂志》三卷3期载:“陈兴泰在汉口桥口地方,设一造纸厂,先后以芦浆(芦苇)、蔗渣、稻草杆等物,试造日用纸张,有成效”。

造纸术在我国由发明而发展,遍及全国。到公元7世纪初期(隋末唐初)开始东传至朝鲜、日本;8世纪西传入撒马尔罕,就是后来的阿拉伯,接着又侍入巴格达;10世纪到大马士格、开罗;11世纪传入摩洛哥;13世纪传入印度;14世纪到意大利,意大利很多城市都建了造纸厂,成为欧洲造纸术传播的重要基地,从那里再传到德国、英国;16世纪传入俄国、荷兰;17世纪传到英国;19世纪传入加拿大。
造纸术西传后所用的原料及工艺仍习我国之故,以麻和破布为主,不过欧洲的破布普遍是棉纤维,成品纸不如中国产品柔顺薄韧,而且破布日感供不应求。到19世纪末,在欧洲产业革命的推动下,以木材为原料的机制纸迅速发展,并普遍认为木材是一种较好的造纸原料。我国在满清末年和民国初年也逐渐出现了机械化的造纸厂,木材和非木材原料均有使用。

现代造纸

一般印刷纸的生产分为制浆和造纸两个基本过程。

制浆就是用机械的方法、化学的方法或者两者相结合的方法把植物纤维原料离解变成本色纸浆或漂白纸浆。

造纸则是把悬浮在水中的纸浆纤维,经过各种加工结合成合乎各种要求的纸页。

造纸厂一般需贮存足够用4~6个月的原料,使原料在贮存中经过自然发酵,以利于制浆,同时保证纸厂的连续生产。经备料工段把芦苇、麦草和木材等原料切削成料片(供生产化学浆)或木断(供生产磨木浆),再把小片原料放到蒸煮器内加化学药液,用蒸汽进行蒸煮,把原料煮成纸浆,或把木断送到磨木机上磨成纸浆,也可经过一定程度的蒸煮再磨成纸浆。然后用大量清水对纸浆进行洗涤,并通过筛选和净化把浆中的粗片、节子、石块及沙子等除去。再根据纸种的要求,用漂白剂把纸浆漂到所要求的白度,接着利用打浆设备进行打浆。然后在纸浆中加入改善纸张性能的填料、胶料、施胶剂等各种辅料,并再次进行净化和筛选,最后送上造纸机经过网部滤水、压榨脱水、烘缸干燥、压光卷取,并进行分切复卷或裁切生产出卷筒纸和平板纸。如果生产要生产涂布印刷纸,则需要干燥中部或生产成卷筒纸后经涂布加工而实现。

除以上基本过程外,还包括一些辅助过程,如蒸煮液的制备、漂液的制备、胶料的熬制及蒸煮废液和废气中的化学药品与热能的回收等。

阅读全文

与纸的历史发展阅读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