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国哪所大学历史意义最大
东北大学
『贰』 《大学》在历史上有哪些文学意义
《大学》在唐代被尊来为源经书,南宋以后被列为“十三经”之一。《大学》文辞简约,内涵深刻,影响深远。作为我国古代社会后期昀重要的儒家经典之一,两千年来,无数仁人志士由此登堂入室以窥儒家之门,对人们如何做人、做事、立业等等均有深刻启迪意义。
『叁』 南方大学的历史意义
在南方大学建校三年中,培养近2 万名革命干部和专业人才,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历史贡献。在南方大学18230名毕业生中,当时分配参加土地改革的4396名,参加军事干 部的2572名,参加财经部门工作的1996名,参加文教部门工作的911名,参加广东省、广州市工会工作的1168名,分别到中共中央华南分局、广东省政府和广州市政府各机关、团体工作的4109名,分配到广东、广西各地区做地方工作的3013名,派驻华南以外地区工作的65名。他(她)们在土地改革, 抗美援朝,经济建设,文教建设,政权建设,以及国防建设等方面,都作出了贡献。而参加各地土改的毕业生,在土改完成后,又服从组织安排,继续留下参加地方各项工作。现在很多人已成为当地各个部门的骨干力量,有的还当了县、市领导干部。南方大学毕业生很多从事教育工作,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为振兴我国教育事业尽心尽力。许多人成了优秀教师,中学校长;一些在大学工作的成长为教授。当然,遍布在全国各地的广大南方大学毕业生,五十几年如一日地在工厂、在矿山、 在边疆、在海岛、在农场、在乡村,勤勤恳恳地工作,“甘当勤务员”,在平凡的岗位上为祖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同样是受到人们钦 佩和尊敬的。
另外,南方大学的师生还积极参与广州市越秀山体育场的兴建工作。据悉,1950年3月24日,叶剑英任校长的南方大学800名青年首先开进越秀山体育场建设工地,一连奋战了3天,打响了建场工作的第一炮。在此后的时间里,全市的工厂、机关、学校、解放军部队等单位共发动了1万7千多人开展义务劳动,进场参 加修建工程。1950年10月越秀山体育场第一期工程胜利完成,体育场初具规模。10月14日在新建成的场地上,举行了庆祝广州解放一周年的广州市第一届 人民体育运动大会。至1953年,场内包括一个大型足球场和一条400米跑道全部完成。1956年扩建了大门楼以及东南和东北看台,沿山坡建好的看台可容纳 2.8万观众。
『肆』 中世纪大学产生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中世纪大学的产生,虽然有其明显的局限性。但是应该肯定,中世纪大学的出现,奠定了现代大学的办学基础,为高等教育发展作出了贡献,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
(一)树立了学术自由、探求真理的典范
中世纪大学的出现,尤其是中世纪大学拥有极大的自主权,推行学术自由,鼓励学者和学生探求真理,为人类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现代大学成为先进文化的聚集地,与中世纪大学在社会系统中奠定的地位是分不开的。
(二)形成了学术中心,推动了思想和学术的发展
中世纪大学推行学术自由,会集了大量学者,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传播了社会文化,直接成为传承文化的桥梁;进行了对真理的探求,促进了社会思想和科学的发展。使大学成为了社会学术中心。
(三)为后期大学发展提供了许多有意义的办学实践经验
早期中世纪大学形成了初步的学科划分和学位制度。比如学科划分制度,这种按照职业划分的教学和组织形式一直影响着现代大学。
中世纪大学的特点:
1.它是一种学者的行会。波洛尼亚大学是由该城从事法律研究的学生组成的,以保护他们在城市里的利益。这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大学。巴黎大学则是以教师为主体的行会。后来建立的大学主要是后一种模式。
2.这些大学主要有法学、医学、神学以及后来被统称为文科等学科。课程相当贫乏,主要从事脱离社会现实的纯理论研究,与社会发展无直接联系。
3.它与宗教关系密切。当时僧侣是社会上有学问的人士,不少大学由宗教学校、修道院发展而来,神学在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教学内容充斥了经院哲学,主要为神学和教义寻找依据,为宗教作宣传,神学院高于其他学院。培养神职人员是大学的重要职责。
4.它的任务是保存和传递现有文化,而非创造文化。
5.它享有一定的自治权。作为独立于社会之外的独立团体,它有权管理自己的内部事务,包括选举校长,安排课程,聘请教师等。
『伍』 大学的意义
悉尼大学校长Michael Spence:
“大学必须成为这样的一个圣地,不仅在这里可以获得信息,同时你也可以在这里学到最为核心的思考技能。”
“大学存在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我们凭什么拿这么多政府的钱和公共的资金?”10月19日下午,在中科院研究生院北京玉泉路校区,面对台下数百名研究生听众,悉尼大学校长Michael Spence抛出了这个问题。
Spence当时是在“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第119场报告会上发表演讲。他称下面的听众中就会有未来的大学校长,“非常重要的是,大家从年轻时就开始重新批判性地思考大学应该是什么。你们的思想将会直接塑造未来的教育,并且直接塑造中国的未来”。
大学的四块“基石”
Spence认为,有四个和大学直接相关的基本特点必须维护和保持。这四块“基石”对于大学的活力来说非常重要,也是大学的意义所在。
首要的就是大学对学生思考技能的培训。在Spence看来,很多大学都忽视了这一点,而只是强调工作技能的培训。
“不管一个人未来所从事的工作是什么,但最为重要的是他要学会思考。”Spence说,“大学必须成为这样的一个圣地,不仅在这里可以获得信息,同时你也可以在这里学到最为核心的思考技能。”他认为现代大学的课程设置不应只以信息为基础,因为“今天所学到的任何信息都会很快过时”。
“我们所需要的是有不同技能和思考能力的,能清晰进行思考的,能提出比较刁钻问题的,能有效表达自己想法的公民。因此,在大学里,我们非常希望学生能问刁钻的问题,我们鼓励学生进一步地去平衡、去考虑各种各样他们所拿到的证据和论据,来让对方接受自己的论点。”
他提出要建立一个评估学生能力的体系,该体系不仅考核教学结果、所使用的工具以及学生学到的东西,更重要的是评估学生学习的过程。
Spence指出,为了更好地培训思考技能,除了鼓励学生批判性的思维、奖励创新,还要平衡学生学习的广度和深度以及平衡课堂内外的教育影响。
Spence谈到的第二块“基石”是:大学应该是一个允许自由问询的地方,他认为问询的自由会带来一系列的结果,这些结果则会引领一个大学的改革。
“教授治校”是Spence比较倡导的观点。他说,学术社会里,应由学者自己来决定到底教什么、研究什么。他介绍,悉尼大学在改革过程中,尤其在一些大学事务决策会议上,尽可能多地让学术代表参与,把他们的观点融入最终决策。
“虽然这样制定一个大学的共同规划需要耗费较长的时间,但是这样做可以减少不必要的错误。”
充分开展跨学科合作和国际交流的重要性则是Spence强调的大学的第三块和第四块“基石”。
没人有资格对中国最好的大学指手画脚
2008年开始担任悉尼大学校长的Spence本科和硕士就读于该校,博士学位在牛津大学获得,历任牛津大学法学系主任、牛津大学四大学部之一的社会科学部负责人。他深谙西方各国大学的特点和风格,现在与中国教育机构的交流也很频繁。
一位听众请他谈谈中国的名校应该如何提高竞争力。他迅速给出了这样的回答——
“我不觉得世界上谁有资格可以站在中国最好的大学面前理直气壮地指手画脚。”
Spence称赞中国大学在过去20年中的发展非常好,“真的是非常抓人眼球”。
但他也指出,全球任何一所大学都可能面临的挑战是,去聘用可以找到的最聪明的人,并且给他们创造这样的条件,让他们在这个环境中可以进一步蓬勃发展,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这一点听起来似乎显而易见,但它正是最复杂、最难以实现的。”
Spence认为,这涉及到对大学的资金投入,也涉及到他前面谈到的四大“基石”建设。“这可能是大学成功的秘方。”
『陆』 大学对人生的意义
这个问题,有很多人提过,你可以去搜索答案!以前我也曾经和朋友聊过类似的问题,朋友的回答,我觉得很有道理。我把我朋友的话给你复述一下,他问我:你为什么不去死?我一下子愣住了,以为他在骂我。我想了想就告诉他,理由:1、世界上这么多美女,我还没有玩过几个,我不玩也便宜了别人。2、世界上这么多钱,我都还没有赚到,我不赚也便宜了别人。3、世界上这么多好吃东西,我都没有吃过,我不吃也便宜了别人。4、世界上这么多好玩的地方,我都没有去过,我不去也便宜了别人。5、如果我死了,我老婆就会改嫁,她改嫁以后,那个鸟男人就会花我的钱,玩我的老婆,打我的儿子!所以,我不去死! 他接过我的话说:“你刚才所说的所有的你为什么不去死的理由,就是你活着意义的答案!”。其实,每个人不去死理由都是不同的,你自己不去死的理由需要你自己去找。
自古以来,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斗争史。原始社会,人类要和野兽战斗,随时都有生命危险,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奴隶社会,大量的奴隶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命根本就不属于自己的。封建社会,生产力低下,农民的粮食只够吃半年的,剩下的时间就是野菜草根树皮度日,甚至有人用观音土充饥,饿死的人实在难以计数。一直到1949年,也就是几十年前,中国解放了,人们才有了自由、安全,在此之前,兵荒马乱,命如草芥。以前的法律也很严苛,有一个叫“满门抄斩、株连九族”的罪,你应该听说过吧?就是你正在和朋友喝酒聊天的时候,忽然就被抓去砍头!可是你并没有犯任何法。也就是近30年以来,人们才可以用自己的勤奋、努力、智慧等等能力去赚钱。有一部分人赚到了很多钱,不再需要努力奋斗了,于是他们就迷茫了,找不到人生的意义。有一部分人能力比较低,看到大家都生活无忧了,自己却在为生存苦苦挣扎,于是他们也迷茫了,看不到胜利的曙光,找不到人生的意义。
其实,自古以来,人类的人生意义,就是认识自然、征服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为了生存、自由而斗争,也就是上面所说的,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斗争史。现在,这部斗争史已经到了尾声,人类历史即将展开的是一部新的历史。
这部新的历史,应该是一部“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历史,这部历史是应该把人类推向一个新的高度的历史。我们不再为生存和自由而斗争了,我们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呢?我认为,每个人的人生意义是不同的,自己的人生意义必须自己去寻找!这就叫做“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从而使人类能在各个方面都得到长足的发展!
我个人觉得,作为人来说,与所有动物的最大区别就是可以不需要整天为生存问题去考虑。动物每天都要去把肚子填饱,每天都要躲避天敌,以及繁衍种族。它们根本不可能有机会去象人一样,可以做更多的事情。除此以外,上帝也没有赋予它们人这样聪明的头脑。有很多事情,只有我们人类去完成。动物的局限对人类来说,已经完全突破了,因为人类发明了钱,只要有足够的钱,就能得到自己所需要的东西。但是,如果仅仅为了钱,那和其他动物也就没有什么区别了。所以,人必须做有别于动物的事情,这才是有意义的!这也是上帝交给我们人类的大任! 什么事情是动物不能干,而我们人类可以干的呢?当然我说的不是那些一般意义上的事情。有人会理解为,动物不会画画,人会。动物不会上网或者打麻将,而人也会,这些例子太多。我所说意思也可以举个例子,如:动物永远都不会知道,宇宙到底有多大?宇宙到底是怎样形成的?人类真的能穿越时空回到过去吗?太平洋底到底什么样?如果真的把喜马拉雅山炸个缺口,让温暖的印度洋海风吹进黄土高原,就真的能让青藏高原变成万亩良田?人类的智慧为什么比其他动物高出这么多?人真的可以像道教所说的,可以修炼结金丹、元婴……三花聚顶、五气朝元,最后长生成仙?诸葛亮真的可以神机妙算?以前所说的共产主义社会也就是人类社会的终结发展,共产主义社会,人类都在干什么呢?假如你现在不用为钱发愁了,也可以说你已经提前实现了共产主义,到那个时候,你难道真的就要像很多人说的:旅游?找真心相爱的亲密爱人做伴度过一生?唱歌喝酒或者应酬?幸福感和满足感?难道这样就叫不空洞虚度青春年华和生命?如果是这样,那真的到了共产主义社会,岂不是全世界人都要去混吃等死吗??很多人已经提前实现共产主义,他们就应该去找到共产主义社会时期,人类应该干什么?
人类的斗争史已经快要结束,新的历史时期已经即将到来,新历史时期人类的人生意义不再是斗争,而是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高度。所以,我觉得我们人生的意义也和人类发展历史一样,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每个人的答案不一样,每个人生阶段也不一样,没有爱情的时候,你的人生意义就是寻找爱情,没有钱的时候,你的人生意义就是去赚钱,主要是看你现在的现状!这好比就是爬楼梯,每上一个台阶,高度就不一样,高度不一样,你的人生意义就不一样。(请选我为最佳答案,谢谢了!)
『柒』 大学的意义
上大学既是目的,也是手段。
大学的意义是什么,年轻人应该怎么做?
硬实力只能支持企业一时的发展,软实力才能决定一个企业能跑多远。
——任正非
大学里,有这样一种“废人”。
他们原本也是天之骄子、智商超群,求学路上攻城略池、一路辉煌。到了大学以后,他们刚开始仍保持了一段时间的佳绩,但慢慢地就变成了堕落的天使:
几乎一整天待在寝室,外卖的诞生甚至让他们足不出户,在寝室做什么呢?玩电脑游戏。讽刺的是,他们智商优秀,玩起游戏来更是战无不胜、乐此不疲。
第二,找寻自己的使命。
名校一边阻碍自己的学生完成自我找寻的使命,同时又邀请成功人士在大学毕业典礼上发表激动人心的励志演说,这简直不可思议,甚至令人恶心。
学会自我思考,学会自我反思,避免掉入他人哺喂给你的思想以及为你设计梦想的“二手生活”。弄清楚“我想要”的前提是,明白“我是谁”。
『捌』 有关于《大学的价值和意义》
大学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
大学的确是要承担责任的。但我们从事高等教育的人需要首先搞清楚,我们为了什么去承担责任。人们要求我们报告毕业率、研究生(Q吧)院的入学统计数字、标准考试的分数,目的是为了在大学评价中提高“附加值”,人们要看研究经费有多少,教师出版和发表论著的数量是多少。但这些硬性指标本身并不能说明所取得的成就,更不要提大学所渴望达到的目标了。虽然了解上述指标很重要,它们也可以说明我们事业中的一些特别的内容,但我们的目的要远比这些宏大得多。因此,要解释我们的责任感,也更加困难。
那么,让我斗胆提出一个定义来吧。一所大学的精神所在,是它要特别对历史和未来负责——而不完全或哪怕是主要对现在负责。大学关乎学问,影响终身的学问,将传统传承千年的学问,创造未来的学问。一所大学,既要回头看,也要向前看,其看的方法必须——也应该——与大众当下所关心的或是所要求的相对立。大学是要对永恒做出承诺。
——引自哈佛大学校长德鲁·福斯特就职演讲郭英剑译
校长这把交椅
两个多月前,10月12日,美国哈佛大学举行典礼,刚刚度过自己60岁生日的女历史学家德鲁·福斯特(Drew Faust)正式就任校长。来自美国国内和世界各地大学的220位代表参加了就职典礼,其中也包括中国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和香港大学等校的代表。
历史学教授西德尼·维尔巴(Sidney Verba)在代表哈佛教师发言时说:“我从未见到过教师们如此团结一致,他们是来欢迎新校长的。”前来祝贺的还有宾夕法尼亚大学女校长艾美·古特曼(Amy Gutmann),福斯特在到哈佛之前,曾长期在宾大工作。古特曼的开篇就引来一片笑声,她说:“我们现在都是历史变革的见证者。371年来,哈佛第一次选择了一位南方人和一位女人。”92岁的非裔美国历史学家约翰·弗兰克林(John Hope Franklin)在讲话中说,他深信福斯特的领导能力,但他又补充道,他期望着她回到历史学家中的那一天。
就职典礼最吸引人的地方,是演绎了哈佛最初的礼仪:哈佛所搜集的古代银器、钥匙和印章,早期的学校记录,当然还有那把庄严的“校长椅”。当詹姆斯·豪顿(James R.Houghton )陪同福斯特走向这把象征性的座椅时,他说,“有传言说,这可是现世中最不舒服的一把椅子。”
此言不虚,因为有前车之鉴。福斯特的前任就是从这把最不舒服的椅子上摔下来的。
2005年1月14日,上任才3年半的哈佛大学校长劳伦斯·萨默斯(Lawrence Summers)在一次学术会议上发言称,男女天生有别,是导致女性在科学与工程领域难以像男性那样做出突出成就的原因之一。
此言一出,在美国学术界激起强烈反响,谴责之声不绝于耳。再经过全美各大媒体的渲染,萨默斯无力招架。这位心直口快、口无遮拦同时态度强硬、坚持己见的铁腕校长,不得不数次公开道歉,不断与哈佛的教工、学生座谈,当面诚恳致歉表示认错。但众人依旧不依不饶。人们检视了他执政以来针对女性与少数族裔的方针政策后,要求他下台的呼声更是一浪高过一浪。
2006年2月21日,萨默斯在四面楚歌之中,黯然宣布辞职,从而成为哈佛历史上任期最短的一位校长。
哈佛大学开始寻找一位新校长。直到2007年2月,校方宣布,将任命德鲁·福斯特为第28任校长。7月1日,福斯特走马上任,成为哈佛大学历史上的第一位女校长。不仅如此,她还是第一个非哈佛毕业生担任哈佛校长的人。
福斯特1968年毕业于Bryn Mawr学院,1971年和1975年分别获得宾夕法尼亚大学硕士和博士学位。之后,她在宾大工作了25年,1984年成为教授。她的研究领域主要是南北战争和美国西部历史。2001年1月起,她到哈佛大学创办Radcliffe研究院(Radcliffe Institute for Advanced Study),任首任院长。早在1994年,她就当选了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
哈佛大学校长招聘委员会委员、伯克利加州大学教授Susan L.Graham这样评价福斯特:她是一位“眼望未来的历史学家”。
老校长的信和新校长的话
福斯特在就职演讲中给人们讲述了一个故事。
她说,就在不久前,她收到一个深黄褐色的信封,是1951年由哈佛大学的第23任校长詹姆斯·柯南特(James B.Conant)委托哈佛档案馆保存下来的。老校长留言说,要请下一世纪开始时的哈佛校长打开它。里面是一封不同寻常的信。柯南特在信中说,时局使他担心第三次世界大战一触即发,这将“很有可能使我们所居住的城市包括剑桥在内遭到破坏”。但是,当他想象哈佛的未来时,还是抱有坚定的信念。他写道,如果“厄运的预言”证明了是错的,如果有一位哈佛校长能活着读到这封信,他相信,收到这封信的校长,一定会“带领一个比我荣幸地执掌时更加繁荣、更有影响的大学……(哈佛)将坚持学术自由、容忍异端的传统,我确信是如此”。
福斯特从这封信中接过了历史。作为校长,她还要面对未来,面对这所世界顶尖大学的未来。
就职典礼,是一位校长声明和阐述个人思想及治校理念、方针、政策的绝佳机会。但福斯特却说,她并不想在此罗列一些具体的规划或是计划,而是想在更大的层面上去谈高等教育的未来。她说:“现在是哈佛以及像哈佛这类大学去思考的时候了,在这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中,我们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福斯特说,美国人对高等教育有一种焦虑感,可谓爱恨交集,但这其中最深层的问题却是,大家对大学缺乏了解,对大学是什么和大学应该做什么并未达成共识。公众要求大学担负起责任来,但是,要大学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却又模糊不清。
她认为,大学是要承担责任,但从事高等教育的人需要首先搞清楚为了什么去承担责任。“想要说服一个国家或是世界去尊重——不要说去支持了——那些致力于挑战社会最根本思维设定的努力,这很不容易。但这,恰恰就是我们的责任:我们既要去解释我们的目的,也要很好地去达到我们的目的,这就是我们这些大学在这个新的世纪生存和繁荣的价值所在。”
“我们需要更好地去理解和推进大学的目的。不单单是向总持批评立场的公众加以解释,更要为了我们自身的价值而坚持自我。我们必须要付诸行动,不仅是作为学生和教工、历史学家和计算机科学家、律师和医生、语言学家和社会学家,更是作为大学中的成员,我们对这个思想共同体负有责任。”福斯特说。
在谈到大学精神的时候,她说:“一所大学的精神所在,是它要特别对历史和未来负责——而不完全或哪怕是主要对现在负责。一所大学,既要回头看,也要向前看,其看的方法必须——也应该——与大众当下所关心的或是所要求的相对立。”
那么,在明确了大学精神之后,就应该知道大学是干什么的了。福斯特说,作为人类,我们需要寻找意义。“我们努力去理解我们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原因何在。对许多人来说,四年的大学生活不过是允许自己去自由自在地探索这类根本问题的一个插曲。但对意义的寻找,是没有尽头的探索,它在不断地阐释,不断地干扰和重新阐释现状,不断地在看,从不会满足于已有的发现。事实上,这就是所有学问的真谛,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概莫能外。因此,它也就成为‘大学是干什么的’之核心所在了。”
哈佛的启示
看福斯特的演讲,我想到的一个最基本的问题是:像哈佛大学这样已经办了371年的大学,还在思考大学是什么、大学应该做什么,那,我们中国的大学应该怎么办?
首先,中国的大学更应该思考一下大学是个什么地方,大学应该做什么。
当代中国,一个难以回避的现象是,教育的功利性太强,太浮躁。有人说,中国教育功利的背后是整个制度的功利,而教育浮躁的背后是整个社会的浮躁。这话不假,但是否也应该反问一句:在这样的大环境中,大学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呢?用福斯特的话来说就是,大学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呢?
我总觉得,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在一所大学的一定时期内,时任校长的水平高低,基本上就决定了这所大学的水平高低。当今社会,特别是在知识界,有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大家喜欢谈西南联大,喜欢谈蔡元培时代的北京大学、梅贻琦时代的清华大学,谈起来是津津乐道、乐此不疲。这方面的书籍和文章很多,且还在源源不断地出。那个时代的大学校长以其博大胸怀和对中国教育的卓越贡献为后人所怀念,这我能理解,但我在想的一个问题是:现如今的中国高等教育、中国大学所处的大环境,比民国时期要好,但为什么我们就出不了当代的蔡元培和梅贻琦呢?
看看近几年举办的“中外大学校长论坛”,只要谈到中国大学的问题与弊端,大家都能说出个一二三来,但基本上见不到深刻自省的,更难见到愿意去尝试着做些什么以改变现状的。未来的中国大学应该是个什么样或者说应该做什么?福斯特的话对我们会有启发:需要更好地去理解和推进大学的目的,因为,我们对这个思想共同体负有责任。
接下来我们要问的就是,大学的精神是什么?
福斯特说,一所大学,要与“大众当下所关心的或是所要求的相对立”。这话对当今的中国高等教育,应该具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虽然我对当今中国的大学会不会去思考人类生存的意义、学问的真谛这类问题持相对悲观的态度,但我还是希望当代中国的大学能够保持其最基本的尊严,维护其最起码的底线。近20年来,中国的高校“升本”、“改大学”成风,但毫不客气地讲,大学越来越成了职业技术学院。不仅经、法、商、工、农、医等学科在强调实用性,就连人文学科都在强调其实用性,“有用”与“无用”似乎成了衡量学科的标准。如此一来,我们的高校就自然而然地变成了学习知识与技能的地方,办学的目的无非就是使学生将来成为有用的专才,服务于社会的某一职业,谋求自己的生存。在这样的大学,鲜见大学精神之存在,也就不奇怪了。
应该牢记的是:大学是思想交集的场所,是培养人的地方。大学若是随波逐流,大学精神将会荡然无存,大学也将丧失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进一步追问,大学乃至高等教育的使命是什么?
哈佛大学虽为世界顶尖大学,也有其苦恼。福斯特在演讲中说:“人们要求我们报告毕业率、研究生院的入学统计数字、标准考试的分数,目的是为了在大学评价中提高‘附加值’,人们要看研究经费有多少,教师出版和发表论著的数量是多少。”
目前,《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周刊的“美国大学排名”,对美国大学形成的冲击波越来越大,包括哈佛大学在内的所有大学都受其影响,无法回避。根据此项“大学排名”,普林斯顿大学已取代哈佛,连续7年在全美大学排名中名列第一。
但即便在这种情况下,新上任的哈佛校长依然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她说:“这些硬性指标本身并不能说明所取得的成就,更不要提大学所渴望达到的目标了。虽然了解上述指标很重要,它们也可以说明我们事业中的一些特别的内容,但我们的目的要远比这些宏大得多。”
看当今中国的情况,虽然大学排名的冲击还没有那么大,但其他问题带给高等教育的冲击,比起美国来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美国高等教育所遇到的问题我们都有,过去有,现在有,将来还会有。而且,我们所遇到的很多问题,甚至要比美国更严重。面对困难,如何去思考大学的功能乃至高等教育的功能,是至关重要的。
让我们再来听听福斯特的说法吧。“就其本质而言,大学培育的是一种变化的文化甚至是无法控制的文化。这是大学为未来承担责任的核心。教育、研究、教学常常都是有关变化的——当人们学习时,它改变了个人;当我们的疑问改变了我们对世界的看法时,它改变了世界;当我们的知识运用到了政策之中时,它改变了社会。”
就是这样,是大学改变社会,而不是社会改变大学!这就是大学存在的意义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