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有哪些专业学习
来学院招收历史学专业(源含历史基地班、历史教育、文化遗产与文化产业)本科生,历史教育为师范专业,基地班、文化遗产与文化产业为非师范专业。历史教育专业(师范)依据“研教双优”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先进的教育理念、较强的学习和研究能力、扎实的专业技能的一流师资;历史学(基地班)侧重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历史学研究人才;历史学(文化遗产与文化产业)侧重于培养在文化遗产管理与利用、文化产业开发与创新方面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专业人才。本科毕业生就业率居学校前列,考取研究生比例保持在35%以上。
『贰』 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怎么样,怎么联系
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的地址
http://history.ccnu.e.cn/
好像打不开,不过还好
http://www.ccnu.e.cn/华中师范大学专的网址可属以打开
管理员联系方式:1号楼3楼计算机室,[email protected]
尽力了,谢谢
『叁』 华中师范大学的历史文化学院怎么样
你好!历史文化学院是华中师范大学传统优势学院之一。学院设有历史系、内文化学系容、中国近代史研究所、中国历史文献研究所、楚学研究所、道家道教研究中心、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侨务理论研究武汉基地。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有教职工79人,其中教授33人(博士生导师19人),副教授20人。章开沅教授是海内外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家,马敏教授担任我校校长、教育部历史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
学院资料中心藏书20余万册,中外文期刊500余册,文物馆珍藏各类文物近3000余件(类)。近年来,学院年均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20余项,出版学术著作、教材30多种,发表CSCI论文200余篇。
从这些数据简介来看,历史文化学院是非常不错的。
『肆』 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研好考吗
我觉得考研并没有高考那么激烈,考的人少了很多很多。我看周围的那内些天天早起,努力用功容的同学,我觉得基本都能考上。那些得过且过,不用心复习的,基本就没戏了;即使他们勉强过了初试,复试也会被刷下来。我认为根本就不是好不好考的问题,而是你用不用功的问题。
『伍』 华中师范大学的历史文化学院女生宿舍住宿情况
华师的宿舍都是4人间。没有独立的卫生间和淋浴。2012新生入学可提前在网上自选宿专舍床属位,新生必须在规定区域内进行选择。“自主选房,新生可提前知道宿舍的位置、设施、朝向和宿舍内其余床位的选择情况以及所选同学的基本信息,能更好地满足新生的住宿诉求。对于部分未能提前选房的学生,将采取随机分配或者报名现场指导选房的方式进行安排。
『陆』 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的导师有哪些及其研究方向(侧重世界史)
黄正柏(HUANG ZHENG-BAI),男,1949年8月生,湖北省汉川县人,汉族,博导。1972─1975年在华中师范学院历史版系学权习,毕业后留校任教。研究方向为德国史与国际关系史。其后先后在北京大学历史系和国际政治系、英国爱丁堡大学历史系、英国剑桥大学国际研究中心进修和研究。曾任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系主任和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现任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兼任湖北省世界史学会副会长,中国世界现代史研究会常务理事暨中南地区分会副会长,中国德国史研究会常务理事兼秘书长,中国国际关系学会理事,中国第二次世界大战研究会理事。承担世界现当代史、德国现当代史、国际关系史、英语历史文选等课程的教学。
『柒』 我被华中师范大学历史学(文化遗产与文化产业)录取了 这个专业是怎么样的
华师的历史系很好,这个专业开设也是考虑到历史要适应现实。进一步专说,好好学是有前属途的。优秀生可以保研可以出国,有成功范例,学校的实力很强,最差能当个中学历史老师,有个饭碗。实在不爱好可以调剂专业。再者,国家这些年经济发展,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这一块很重视,中国是文化大国,政府会越来越重视文物保护工作,比如说端午申遗问题等。专业今后前景很好,看问题要看大的发展趋势,不能为一时利益局限。还有要看自己兴趣,如果你不喜欢历史,可以进校后立即转专业
『捌』 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的教师队伍建设
学院现有三所两系,教职员工82人。
中国近代史所 16人:章开沅、马敏、朱英、罗福惠、严昌洪、何建明、彭南生、刘家峰、田彤、许小青、江满情、王薇佳、郑成林、张建平、谢建军。章开沅、刘望龄、罗福惠、严昌洪先后担任所长,现任所长朱英兼任基地主任。
历史文献所12人:周国林、刘韶军、顾志华、杨昶、王玉德、刘固胜、董恩林、陈蔚松、李晓明、谭汉生、贾国伟、孙湘云。张舜徽、李国祥、周国林先后担任所长,现任所长刘韶军。
楚学所 3人:蔡靖泉、顾久幸、张正明。现任所长蔡靖泉。
历史系30人。其中世界史教研室12人:黄正柏、晏绍祥(兼副院长)、李隆庆、李其荣、邢来顺、庄万友、陶笑虹、揭书安、徐晓旭、王震宇、梁军、曾晓祥,教研室主任黄正柏。中近史教研室 9人:刘伟(兼副院长)、黄华文、李英铨、曾祥文、沈志安、孙泽学、杜芳、董恩强、李宝红,教研室主任黄华文。中古史教研室 9人:熊铁基、吴琦、邓鸿光、张全明、丁毅华、赵国华、杨有礼、尤学工,教研室主任赵国华。历史系主任赵国华、副主任邢来顺。
文化学系6人:彭长征、姚伟钧、程翠英、王娟、李爱国、纪东东。主任彭长征、副主任姚伟钧。
资料中心:喻枝英、陈亚敏、喻旭、徐艳芳、胡永弘、胡秀云、邹霞。中心主任喻枝英。院党政 9人:胡年珍(书记)、寇富安(副书记)、徐 剑(团委书记)、辜庆、卢志平(行政副院长)、庞华君(院办主任)、廖林子(教学秘书)、 查旺双(科研与函授秘书)、赵国清(行政秘书)。计算机房1人:何蕾。
其中有教师64人,博士生导师15人,硕士生导师33人。教授30人、副教授19人、副研究馆员4人、讲师13人。具有博士学位的19人。
教授:章开沅、马敏、朱英、罗福惠、严昌洪、何建明、周国林、刘韶军、黄正柏、熊铁基、吴琦、刘伟、姚伟钧、彭南生、张固也、黄华文、晏绍祥、邢来顺、李其荣、邓鸿光、张全明、丁毅华、顾志华、杨昶、王玉德、蔡靖泉、顾久幸、张正明、彭长征、刘固胜、许小青。(前15人为博导)
副教授:赵国华、杨有礼、李英铨、曾祥文、沈志安、孙泽学、杜芳、李隆庆、庄万友、陶笑虹、揭书安、董恩林、陈蔚松、李晓明、贾国伟、孙湘云、刘家峰、田彤、徐晓旭、梁军、董恩强、冯玉荣。
讲师:王震宇、曾晓祥、李宝红、江满情、王薇佳、郑成林、程翠英、王娟、李爱国、纪东东。
图书系列副研究馆员:俞旭、喻枝英、徐艳芳、胡永弘。馆员陈亚敏胡秀云邹霞。技师:何蕾。
以上教师中,有博士学位的19人:彭南生、刘固胜、晏绍祥、何晓旭、田彤、刘家峰、马敏、何建明、周国林、刘韶军、吴琦、姚伟钧、王玉德、董恩林、李晓明、邢来顺、孙泽学、郑成林、王薇佳、江满情,前6人为博士后。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的有4人:梁军、董恩强、尤学工、许小青。
退休的教授还在著书立说,或继续发挥学术作用,他们是涂厚善、黄道立、高明振、黄振、闵光沛、王瑞明、吴量恺、邹贤俊、李国祥、崔曙庭、张翼之、戴绪恭、谭克绳、苏中立等先生。
学院聘请了一批海内外著名学者为兼职教授30余人,如野泽丰、成中英、陈鼓应、裘锡圭、庞朴等。
『玖』 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的古老的学科
解放初有一批著名学者在历史系任教,他们是钱基博、张舜徽、潘梓年、杨东纯、王玉哲、杨希时、王凌云等。国学大师钱基博、张舜徽等先生曾经向历史系捐赠了一批宝贵的文物,现收藏于学校文物馆。
在历史系工作,现已退休的历史学教授、副教授有:涂厚善、黄道立、刘继兴、高明振、黄振、闵光沛、王瑞明、吴量恺、邹贤俊、李国祥、崔曙庭、张翼之、戴绪恭、谭克绳、苏中立、唐文权、戴成兴、董方奎、涂光久、孙玉华、向子祥、吴韫山、李雪松、罗静兰、周孝梅、徐策伟、李继晟、周学根、庞子朝等。在历史系先后工作过的同志还有丁磊华、马志林、彭祖年、薄怀俊、朱明庭、谷武高、余显富、黄怀玉、黄葳、章重明、周开敏、张长清、汤建英、刘玲等。在历史系工作过,后又调出的教师有张洪、李子林、林利民、贺璋容、王昌茂、张三夕、高华平、刘筱红、罗家祥、李建中、王奇生等。 20世纪50——70年代,历史系培养了大批优秀学生,他们是中学的教学骨干。文革以后,历史系在全校率先有了硕士点和博士点,为中国史学界培养了大批新秀。历史系还开门办学,1981年历史系与江汉大学联合办学,培养历史学科的专科生,由历史系制定教学计划编写教材,派老师去江汉大学汉阳分校教学点上课。1983年,湖北省自学考试办公室设置历史专业自学考试,由该系承办培养历史专业自学考生的任务,发给自学考生毕业证书。1983年,历史系与农工民主党联合在华师办了“中华自修大学”(历史本科)。
1983年5月3日,教育部批文建立历史文献研究所,隶属于国家教委领导下的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1984年,教育部批准建立历史研究所,该所是辛亥革命史研究会、武昌辛亥革命研究中心的挂靠依托单位。
1996年,历史系、历史研究所和中国历史文献研究所合并,联合组建历史文化学院。马敏、朱英先后担任院长。
『拾』 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的科研与对外交流
学院积极开展与国内外高校及科研单位的学术交流活动:先后主办了“社会转型与文化变迁”等国际性学术会议,举办“道教文化讲习班”。学院邀请日本、韩国、美国等国多名学者以及港台学者来院访学并讲课。教师到外校作兼职教授有十余人。举办历史文化讲坛50多次,在全校乃至武汉地区有一定的影响。学院长期开展以教师读书会活动和研究生读书会活动,在省内大学和校内有很好的声誉。
学院的办公室和教室在2002年作了全面的维修。学院有两个多媒体教室。学院建立了4个计算机室,拥有电脑100台以上。在1201教室和1204教室装备了多媒体教学平台。院文物室展出文物4000余件。
资料中心有四个资料室,面积500多平方米。拥有中文专业图书15万余册、外文图书0.3万册,中外文报刊350 多种。其中,历史所的中国近现代史资料较为齐全,吸引了国内外许多学者前来查阅。。
学院重视党的建设,党总支多次评为先进单位。胡年珍、聂耀华、寇富安多次被评为学校或省里的优秀工作者。章开沅教授1988年4月12日荣获全国总工会颁发的“五一劳动奖章”。1992年3月29日历史研究所朱瑛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三次高等院校研究类青年教师奖,这是本届唯一的一项历史奖获得者。马敏、朱英先后评为教育部先进工作者。
在校庆百年之际,我院教师正以饱满的热情建设学院。拟在十五期间力争将来每年招收历史学本科生150人,文化学50人。招收硕士生100人、博士生50人。争取办古典文献本科或国学实验班。拟在2005年本科考研率要达到百分之五十。我们要培养一批高水平的研究人才,奉献一批高水平的学术成果,造就5—6名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历史学家,要办好两个“基地”,办好国家级重点学科,要建设历史学一级博士点和历史学博士后流动站,要把学院办成国内一流的、在世界上有一定知名度的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