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缙云有哪些民风民俗
缙云民风淳朴,习俗简朴厚实,重礼节,好往来,重农崇儒,重教崇文,节俭自奉,慷慨待人。具体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 民俗节庆
缙云的民间节庆主要有:春节、元宵节、清明、立夏、祭祀黄帝典礼、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等。
春节:春节是我国的农历新年,是全国城乡最大规模和最隆重的传统民俗节日。为了迎接春节的到来,人们要做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如办年货、大扫除、挂彩灯、贴春联,农村还要燃放烟花爆竹。在外地工作的家庭成员,一般需在大年三十之前赶回家过年。
缙云各地过年从农历12月25日开始到30日止。吃年饭除自家人外,还要请邻居及至亲好友,人越多越好。表示邻里和睦,预示人丁兴旺。大年三十这天还必须准备好第二天要吃穿用的所有东西。而初一则穿新衣、吃余饭,其他什么也不做。预示来年有吃有穿、有钱有闲。春节期间还要探亲访友。现在也有不少人去全国各地或外国旅游观光,这是一种新兴的过节方式与社会新时尚。
元宵节:缙云人把正月十五称作正月半,从上古以来人们早就形成闹月半或闹元宵的传统。初一刚过,大家就兴高采烈,忙着操办元宵节闹花灯的各项准备工作。如板龙,一般以 1 丈 2 尺长、 18 公分宽、 8 公分厚的龙板为一节,而且要上等的松木做成;龙壳要上等的毛竹,劈成很细很薄的条子,用贮麻扎好,糊上透明的纸,最后请有相当水平的美术艺人上彩,一条以假乱真的龙就创作成功了。正月十二正式开迎,迎前要祭拜,并由德高望重的老者画龙点睛后,才可上灯起龙。一条板龙由龙头、龙身、龙尾组成,长的有 300多节,短的也有100多节,每节2人扛,龙头要 16 人抬着,摇头摆尾,前面四面大锣,乐队开路,龙珠滚动,排灯两立,时而是一条长龙,时而是一条盘龙,灯光闪烁鞭炮齐鸣,好一场热闹景象。天天从下午 3 点出发,晚上12点后返回,到正月十六晚上结束,要将龙撕碎,将龙板归房以待明年重用。板龙出迎了,抬阁、走马灯、秧歌队、八仙队、狮子队也出发了,大街小巷出迎、观看的人拥挤在路的两边,锣鼓声、鞭炮声、喝彩声、响彻云天。
清明节:主要是祭祀活动。大的有仙都民祭黄帝活动,由县政协主持,民间企业负责人或个人出资为主祭。礼仪与公祭黄帝一致。小的是民间的族祭与家祭,一般出门在外的人员都要回家参加祭祖,表示对祖先的敬仰与怀念。祭祖时,清明馃是必不可少的,它是缙云的一种特色食品,农村家家都会自制,县城市场可以购买。
立夏:立夏要吃立夏饭、立夏汤,也有的吃橡涂(一种用鸡蛋与面粉糊的薄饼)。立夏饭以米掺蚕豆、笋、芥菜等做成,外加煎鸡蛋。立夏汤为红枣、桂圆、荔枝、豆、花生加红糖煮成,一般作点心或晚上吃。立夏开始,农事渐渐繁忙,民间传说吃笋可以接脚骨,煎鸡蛋好象箬帽,说是可以遮日蔽雨。立夏这一天忌讳坐门槛,以防苦夏,民间还有称体重的风俗。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这一天,缙云习俗是家家都将艾叶悬于堂中,用来避邪驱瘴。用菖蒲作剑,插在门楣上,有驱魔祛鬼的神效。人们要吃雄黄酒,在家中的角落处洒雄黄粉末,或者大人要用雄黄酒在孩子的脸上和身上涂抹,目的是驱逐病菌蠹虫等病害。给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面用丝布包好,清香四溢,再用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在缙云,端午节的粽子必须是已出嫁的女儿送的。这一天,也是孩子可以开始洗冷水澡的第一天。
七夕节:七月七,最大的活动是献山庙会(我们在后面导游词中会详细介绍),其次是叠罗汉。罗汉是缙云县历史流传下来最有代表性的一种民间表演艺术,分迎罗汉、叠罗汉和背罗汉三种。
迎罗汉是缙云乡村的一个传统节庆,主要是在每年农历七月七日寺庙开光时进行,全县乡村组成罗汉队,其中大号、长号、锣鼓队开路,毛公旗(长旗)紧随,罗汉队、三十六行、十八狐狸、铜钱鞭、秧歌队,从村里出发步行到固定的庙,沿途所到的村庄都要用茶水、便饭招待,用鞭炮、锣鼓接送,庙前塔2-——5个戏台,请业余和专业戏班演戏或叫品戏场,热闹非凡。这种节庆主要是乞求风调雨顺、年年有余和天下太平。
叠罗汉选择在比较大的道坛,身着古色服装,腰系大扎包,由身强力壮的人任罗汉柱(由基柱、中柱、顶柱)及左右、前后4人(叫插翼)和罗汉顶,共8-——12人组成,这种叫叠罗汉。
罗汉叠好后,鞭炮齐鸣,罗鼓喧天,唢呐、大号响起,要绕天井8-——10圈,并且选村中最宽敞的道路沿街迎,观众紧随,热闹非凡,主要是为了乞求好运气、好收成。
中秋节:是缙云民间的一个重要节日。其形式与全国各地大致相似,上辈要求下辈尽量回家团聚。过节时,每户人家除了吃月饼外,还烹制一桌丰盛的宴席,全家人会聚在一起,享受天伦之乐。
重阳节:最重要的是官方举行的祭祀黄帝典礼。仙都鼎湖峰是黄帝炼丹觞百神飞升之地,黄帝祠宇是我国南方祭祀黄帝的重要场所,与陕西黄陵遥相呼应,形成“北陵南祠”缅怀先祖的格局。每年在清明节和重阳节分别举行民祭和公祭黄帝典礼。祭祀活动采用“禘礼”(古代最高的礼祭)的规格,以传统与现代、礼与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期间将开展各种竞技活动、民间文艺表演和仙都文化交流等活动(这一点我们在鼎湖峰景区的导游词中会详细讲解)。九月九日,又是老人节,全县开展一些老年人健身娱乐及尊敬老人活动。有时还举行大型的攀岩登山活动。在这一天,民间有吃麻糍、金团(糯米做的一种甜食)的传统。
二 文化娱乐
1、婺剧:是浙江著名的剧种之一,原称高腔、昆腔、徽班、乱弹、三合班等,因主要流行于金华(古称婺州)一带,解放后统一改用此名。婺剧兼收昆曲、徽戏等戏曲精华,是经过多方融合与发展而形成的新剧种。婺剧的表演夸张、生动、形象、强烈,讲究武戏文做,文戏武做,所谓:“武戏慢慢来,文戏踩破台”。由于过去服装没有水袖,表演多在手指、手腕上下功夫,亮相、功架近似敦煌壁画的人物姿态,自具一格。且特技表演甚多,如变脸、耍牙、滚灯、红拳、飞叉、耍珠等。角色行当分老生、老外、副末、小生、大花面(净)、二花面(副)、小花面(丑)、四花面(武净)、花旦、作旦、正旦、老旦、武小旦、三梁旦、(第三位花旦)、杂(扮演神仙、老虎、狗,由管“三箱”的兼)共十五行。
婺剧名演员有江和义、徐东福、周越先、徐汝英、周越桂、徐锡贵、王金龙、叶阿苟、郑兰香、葛素云、吴光煜等。
婺剧的传统剧目十分丰富,较有影响的剧目有:《僧尼会》、《对课》、《黄金印》、《孙膑与庞涓》、《三请梨花》、《断桥》、《西施泪》和现代戏《桃子风波》等。
2、采茶戏:属民间戏剧,又称“灯戏”,相传早在明代永乐年间新碧小溪村已有演出,到清代时已流传很广。其音乐来自民歌小调,节目有《十二采茶》、《贩茶》、《盘茶》、《讨茶租》、《四姐妹采花》等。20年代开始掺入徽、乱小戏。到现在民间仍有演出。
3、鼓词:属民间曲艺,俗称“唱鼓事”,在缙云县内流行。唱鼓词的大多为盲人。鼓词内容多改编传统戏文、民间故事,大多没有唱本,靠口传心记。鼓词伴奏乐器为鼓和板,唱词以7字句为主,间或有4--11字句。唱腔多为吟诵式,白、表、唱兼容。根据情节需要,也插入戏曲唱腔和民间小调,有慢板、中板、紧板三类节奏;根据不同感情,又有平板、清板、骂板、哭板、浪板之分。
常唱传统曲目有:《买柴记》、《情义缘》、《玉凤钗》、《满门贤》、《双金钿》、《水红袍》、《玉簪记》、《芙蓉扇》、《双珠连》、《天宝图》等。
4、莲花:属民间曲艺,在迎神赛会时,演唱队身穿长袍,头戴草帽,规模大的有数十人、上百人,使用的打击乐器有大板、小板、蜈蚣签、响碟、响盏、木鱼、竹绑等。基本曲调有“高韵”、“平韵”、“沙腊梅”等,演唱时一领众和,节奏性强。莲花队各有一套固定曲目,世代相传。由于曲调通俗化,唱词口语化,演唱内容多为群众所喜闻乐见,在民间流行很快。
5、钢叉舞:据朱氏宗谱记载,钢叉舞开始于明隆庆年间(公元1570年),离现在将近500年了。其起源与祭祀关云长有关。据说每年的五月十三是关云长纪念日,村民为表示对他的感谢,总要请有名的戏班演三天三夜的戏,村里组织迎案。迎案是民间的一种笼统说法,包括罗汉班、台角、高台、长脚鹿、推车、叠牌方、翻猪刀等内容。罗汉班其实就是武术班,包括舞刀、打棍、打拳、双锏、矛、盾、响铃、叉等,响铃叉又代表一种兵器,是从古代十八般兵器中模仿过来,他充满阳刚之气,据说有驱邪护正的作用,能发扬关云长忠义效国、除恶护正之精神,因此每年起案时都要先到关帝庙祭拜,而后才能上街表演,响铃叉(即钢叉)由此产生。为发扬这项民间文化,先前的少数几个表演者将它逐步推广,成为广大群众的一项活动。《钢叉舞》还参加了丽水大型踩街活动和省吴山广场文化艺术节,深受好评。“钢叉舞”还获2002浙江省第三届广场文化艺术节开幕式暨全省广场民间舞蹈(鼓乐)大赛金奖。
6、庙会迎案:由祭祀胡公、陈十四娘娘等发展起来的文化庙会,已有近千年的历史。俗称"迎案"的庙会,其实是规模宏大的民间体育文艺大会演。
每年农历正月初八宫前村迎胡公、外前村迎白衣丞相,二月初二水口村迎陈十四娘娘,五月十三金竹村迎关公,六月初六岩背、桂村迎朱相公,七月初七前村年迎三太祖,七月初七和十月十五献山庙会迎陈十四娘娘,八月初九胪膛、靖岳村迎胡公,十四横塘岸村迎胡公,九月初十赤岩山迎“三将军”,十月十五日县城迎城隍老爷。其中以赤岩山、献山庙和城隍庙会最为隆重盛大,方圆数里乡村组队送案,多时达三四十支队伍。迎案队伍以罗汉班为主,另有高跷、三十六行、十八狐狸、莲花、哑口背风、小唱班等。罗汉班组班前,设“大头”主事。主事者以此为荣,率先出资串联村众,叫做“穿鼻”,然后设饭菜聚会,筹资聘请教练,事成后再次设食庆贺。庙会的那一天,迎案到场,好几个村都要献演,高潮时,一天有四五十丈“打罗汉”队伍,各村各显绝技,异彩纷呈,蔚为壮观。
这是相沿成习的民间娱乐健身活动,是农民自己的盛大节日。其中不少优秀传统节目保留至今,成为民间艺术瑰宝。
此外,缙云的歌舞、音乐会、夜总会、民俗表演及卡拉OK活动等等,都是多姿多彩,为人们的夜生活平添无穷的乐趣。
三 土特产
朋友们,我们缙云的土特产十分丰富,主要有蕃莳片、缙云土面、黄花菜、高山茭白、高山萝卜、高山辣椒、十月酒,还有石雕、香菇、茶叶、麻鸭等。
1、蕃莳片:古时缙云人被称为“缙云蕃莳”,其原因有二:一是指缙云人敦厚老实,二是指缙云县是产蕃莳大县。蕃莳片由薯块经挑选、清洗、去皮、切片、煮捞、晒干而成。藏品柔软透亮,松脆香甜可口。上等品为8×16厘米左右,长方形,经剪切翻成各种吉祥特有花样,经炸制后极具观赏、食用特色,作为迎送贵宾之用。
2、黄花菜:俗称金针。缙云黄花菜栽培历史在600年以上,黄花菜干品为淡黄色或金黄色条状,有光泽、肉质丰厚,营养丰富,含18种氨基酸。据《本草纲目》记载,黄花菜有安神健胃、解热镇痛、利尿消肿等效用,是家庭食用佳品。
3、缙云索面:也叫缙云土面,选用当地特种麦粉、食用盐、天然泉水,沿用传统手工艺制作,没有任何添加剂。为民间传统特产中的珍品。缙云人每逢走亲访友,都用索面相赠;庆贺生日用索面开宴,来表示长寿;大年初一,家家户户吃索面蛋,来求得新年吉利、好运富裕。
4、高山茭白:高山茭白肉质松软,质地嫩白,味道鲜美适口,营养丰富,含糖类约4%、蛋白质约1.5%,以及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作为一种“无公害”绿色食品畅销省内外大中城市。
5、高山萝卜:高山萝卜是根菜类的主要品种,含有糖分、维生素及无机盐,特别是含有淀粉分解酶,能促进人的食欲和消化。这种萝卜具有肉质细嫩、含水丰富、不易空心、表皮光滑等特点。
6、高山辣椒:属茄科蔬菜,其果实未熟时为绿色,成熟后为红色,果实中含丰富的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特别是维生素C居蔬菜首位。我县产的辣椒,辣味中等,果皮软,适合熟食、腌制或加工成辣椒粉。每一克辣椒中含铁约97.5毫克、含钙约353毫克,多种成分均高于其它同类蔬菜。
7、十月酒:缙云人有自酿土酒的传统,每家每户都选在农历十月酿制,所以又叫十月酒。十月酒,口感香,味甜,且有强身健体的功效。缙云人招待朋友、客人都用十月酒。如果把酒加微热再配以姜丝、红糖,喝后可通筋、活血、养神、去寒,缙云人生孩子,都要喝十月酒。
四 地方风味
缙云的风味小吃花样繁多,品种齐全。最常见的有馄饨(面饺)、油条(天罗丝)、包子、豆浆、烧饼、麻糍、敲肉羹、豆腐丸等。我主要给大家介绍几种有代表性的小吃:
1、麻糍,民间特色小吃。入夏后新糯米上市,把糯米蒸熟后,在石臼中打烂成饼,然后摘成小块,里面裹上红糖,外面擦一层熟糯米粉,以不见糖为合格。每到集市,古树下、柳亭边,都有人在叫卖。入冬后,可把糯米做成薄饼,用平锅热烤,加入红糖,润甜香糯,很受人们青睐。
2、缙云烧饼,也叫桶饼。制作方法是先拌和面粉、搓揉、擀薄、涂油。先把面粉擀薄成卷筒样子、摘成小段,然后用手掌压扁,里面放入干菜和鲜肉馅,擀成饼后,外面涂上薯粉糖油,最后贴在桶炉内壁烤熟。这种饼既酥又鲜,满口生香。
3、敲肉羹:民间的传统小吃。它的做法是:先把猪后腿精肉细细地切,拌上山粉,放到砧板上,再用刀背把肉敲细,锅内同时烧沸鲜汤汁,然后将肉下锅,熟了后勾芡成羹。这种羹滑、爽、鲜、嫩,四味俱全,人人喜欢。
4、豆腐丸:民间的传统小吃。它的做法是:将两勺已捣碎的豆腐舀到碗中,加入肉末搅拌均匀,再用手摇碗,使碗中的豆腐肉末滚成圆球状。而后,放入开水锅中,烧煮片刻捞出,再放入另一肉骨头汤锅中继续炖。也怪,豆腐丸无论怎么炖就是不会散。花一元钱,就能吃上4个豆腐丸,豆腐鲜嫩,汤味香醇。
5、千层糕:又称早米糕。壶镇一带称糖饧。将米磨成浆,在蒸笼内蒸熟一层,再添一层,这样多达十来层,厚地象糖糕一样。出锅后,分划成菱形小块,就可以享用了。如果加青菜炒制或油煎味道就更佳。剥片晒干,油炸成酥,称为糖饧松,节日作果点食用,香脆爽口。
6、清明馃:采用青蓬洗净,沸水煮浸,去其苦味,细剁,拌入米粉,搓揉分团,以豆腐、笋丝、猪肉等为馅,垫上果叶蒸炊,清香异常,是清明时节祭祖必备的食品。在3月至5月期间,缙云的酒店、餐馆及市场均有供应,深受市民与游客的喜爱。
五 地方名菜
朋友们,我们缙云可以说是一个品尝美食的天堂,不仅有品种丰富的风味小吃,还有原料新鲜、做法讲究的各式菜肴。
1、红烧溪鱼:主料是产自好溪的野生五彩鱼,特点是色泽红亮,鱼肉鲜嫩。
2、菜干豆腐:也叫婆媳豆腐,主料是农民自己晒制的霉干菜和盐卤豆腐,一般用慢火炖制,特点是豆腐有咬劲,爽口入味。以前在农村是作为妇女养月子的滋补菜。
3、缙云麻鸭:主料是缙云老麻鸭一只,取小竹笋若干,放入煲中炖烂。特点是鲜美、清口。
4、飘香童鸭:也叫椒盐童鸭,主料是刚孵出的雄性乳鸭若干只,放入新鲜的菜油中炸烤。特点是又香又酥。
5、缙云土鸡:主料是农家饲养鸡一只,加上嫩姜若干,一并炖制,既纯香又滋补。
6、农家土面: 主料是土索面、小青菜、油渣,特点是汤清味鲜、色泽鲜艳,土索面不易涨糊。
7、黄花菜扣肉:主料是黄花菜、五花肉,特点是色泽红亮、香味浓郁,肉质酥烂而不油腻。
8、蜜汁薯条:主料是红薯条若干,油炸熟后加蜂蜜搅拌。特点是香酥、味甜。
9、酸菜豆:主料是自制的咸菜和毛豆,特点是色泽鲜亮、清爽开胃。
⑵ 缙云山的地域文化
缙云山名之由来有多种传说。
一说,黄帝时有缙云氏后裔居此,故称缙云山。据郡志载宋灵成侯庙碑云;“此山出于禹别九州之前,黄帝时有缙云氏不才子曰混沌,高辛氏亦有不才子八人投于巴(宗)以御魑魅,名基于此”,故得山名,这是一种传说。
二说,因缙云寺而得名。另据《重庆府志》描述渝州十二景,有王尔鉴的《缙岭云霞》诗,其序云:“缙云山九峰争秀,色赤如霞。缙,赤色也”。缙云山间云雾缭绕,气象万千,云霞时常变得色赤如火,姹紫嫣红,五彩缤纷。古人以赤多白少为缙,故名缙云,遂为山名,这又是一种传说。
三说,缙云山在远古时代叫做巴山。山上松翠花香,山下嘉陵碧流,在这一带,居住着两个勤劳而善良的氏族,一个是巴族,一个是賨族(音丛)。他们和睦相处,靠打猎和捕鱼为生。山上有一个石穴,终年翻涌着一股暖人心脾的温泉水。这水,据说是王母娘娘的玉液池裂了一条缝,流淌到巴山来的仙水,巴山上的人喝了这仙水,岁数都活得很长很长;洗了这仙水,从不生疮染病。巴、賨两个氏族过得十分快乐。到了轩辕皇帝打败了炎帝,统一了中原以后,大封功臣,把一个掌管驱疫、驱鬼的臣子封为夏官、赐了他一个姓氏,就叫缙云氏。缙云氏生了一个名荼的儿子,性情暴躁,常在外为非作歹,涂炭生灵。老百姓控告到皇帝那儿,皇帝大怒,准备下令把荼处以极刑。缙云氏十分恐惧,他想起了同朝共事的高辛氏也有八个不成器的儿子,便去找他商量主意。他们终于盘算出了一个办法,向皇帝汇报说,巴山有一个仙泉,恳请皇帝批准由他们的儿子带兵到巴山一带去征服当地的氏族,夺取仙泉,将功赎罪。皇帝想占有仙水,于是,缙云氏之子荼为帅,高辛氏八子当先锋,率领上万兵士,溯江而上。一路上烧杀抢掠,巴族、賨族英勇抵抗。终因寡不敌众,最后剩下九位年轻的勇士退到嘉陵江边的巴山上,以喝巴山仙水补充精力,坚持奋战了七天七夜,进攻者死伤数千人,荼帅气得两眼喷出火花,将巴山的树木烧光了,岩石熔化了,鸟儿飞走了,老虎被烧死了,连巴山上空的云朵也被烤成绯红绯红的,待满山大火熄灭,九位勇士化成九座雄伟高大的山峰,挡着进攻者的去路,它就是现在的缙云九峰。从那时起,巴山上空的云彩,一早一晚,总是绯红绯红的,古时称赤色为缙色,于是人们便逐渐把巴山称为缙云山了。
四说,地方志记载,4700年前,华夏始祖轩辕黄帝就在此山修道炼丹,因为丹成之时天空出现非红非紫的祥云,轩辕黄帝遂命名为缙云,缙云山因此而得名。《大明正统道藏》“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中也记载:‘轩辕黄帝往,炼石于缙云堂,于地炼丹时,有非红非紫之云现,是曰缙云, 因名缙云山’。 郭沫若《云山纪游》
徐凝《鼎池二首》
⑶ 缙云烧饼的历史故事
传说朱元璋当年征战到缙云,吃上缙云烧饼,念念不忘;后来做了皇帝,还派人到缙云,找到当年的师傅接到宫中,专做烧饼给他吃。有刘基的《烧饼歌》为证:
“明太祖一日身居内殿食烧饼,方啖一口,内监忽报国师刘基进见,太祖以碗覆之,始召基入,礼毕。帝问基曰:先生深明理数,可知碗中是何对象?基乃捏指轮算,对曰:半似日兮半似月,曾被金龙咬一缺,此食物也。开视果然。”
刘基早年在青田石门洞读书,离缙云不远,肯定吃过缙云烧饼;我想“捏指轮算”是假,远远就嗅到了他熟悉的缙云烧饼香味是真。说到这里,也许有人当我让缙云烧饼去攀宫廷御膳的高亲;其实缙云烧饼的美味全在于“土”。缙云属浙南山区小县,自古民风淳朴,物产丰饶;烧饼师傅大多半饼半农;烤烧饼的原料,或自给自足,或有左邻右舍的供应链。
现代人崇尚绿色食品,如果你游过缙云仙都,却漏吃了缙云烧饼,那是很遗憾的事。 主辅料:面粉、夹心肉、霉干菜、面娘(已经发酵的面粉);
调味料:食盐、饴糖、芝麻少许
成菜特点:色泽金黄,酥香、生糯。
1、面粉拌和成发面;冬天,夏天方法不一。冬天用热汤,夏天用凉水。夏天时,现做与延时做不一。现做用热汤延时用凉水;
2、夹心肉切粒加霉干菜和精制食盐拌和入味成馅;
3、发面摘剂,包入馅收口捏拢,按扁,擀成圆饼坯直径大约10--15cm;
4、饼坯正面刷上少许麦芽饴糖并洒上芝麻,反面刷上少许水贴在炭火烧热的烧桶内壁上;
5、用炭火烧烤3—4分钟,待饼面金黄,香味溢出时,用特制铁钳钳出即成。
大约过三、五分钟,炉子里的饼香就往你的鼻孔里钻了。师傅操起宽嘴烧饼钳揭开炉盖,准备往外夹饼。夹饼看似简单,其实又有一番磨练的工夫;首先,要看烧饼熟透的程度,那通体发胖,饼底边稍稍翘起的是刚好熟透的;操控铁钳的两片嘴皮稍稍张开,一片嘴皮舔到饼底边轻轻地一铲,另一片嘴皮及时衔拢,烧饼才不会掉入炉底,粘一身灰;如此反复将饼夹上炉面。刚刚出炉的烧饼,还冒着火气,饼皮金黄色,半焦的糖油闪着光亮,漫天星一样的芝麻,既是香料,又是点缀;饼未入口,先觉色泽养眼,喷香扑鼻。
这时你一定馋得直流口水了;可烧饼师傅装着没看见,自顾自去整理炉子——你可别怪他不把你放在眼里。其实刚出炉的烧饼火烫无比,必须等它稍稍地冷却一下,师傅才用一张小纸片,半包着烧饼递到你的手心。而你接上这样诱人的烧饼,还不能象猪八戒吞吃人参果,那会烫坏你的嘴巴;必须先小心翼翼的在圆饼边上咬出一小口,再忍一口气,对着张开小嘴的烧饼吹,把里头的热气吹出一些,才可以放心的享用。有人说缙云烧饼火气大,其实不然,因为烧饼里的霉干菜,用芥菜做原料,性凉。好不容易等来的烧饼,终于吃在嘴里;表皮松脆,内质软糯,麦香、肉香、葱香、芝麻香、糖油香,经高温烧烤熔成一气,咸淡适宜,油而不腻,再加糖油淡淡的甜赛过味精,慢慢咀嚼,细细品味,真比轩辕黄帝还要享受! 面粉因烘烤其蛋白质与维生素有一定的损失,但由于饼中的肉类其营养成份保存较好,其中蛋白质、维生素与面粉的损失形成互补,并含有脂肪、糖类、钙、磷、铁,有补中益气的作用。
⑷ 缙云县的历史沿革
现缙云县建于武周万岁登丰元年(公元696年),以境内古缙云山而得名。缙云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的号名。置县后,属括州。大历十四年(公元779年)改括州为处州,沿属处州,1949年5月,缙云解放,属丽水专区。1952年改属金华专区。1963年复属丽水专区。1968年丽水专区改为丽水地区,隶属不变,2000年丽水地区改为丽水市,隶属不变。县人民政府驻地是五云镇。
今缙云地,《禹贡》 “ 扬州之域 ” ,春秋战国时属吴越,秦代分属会稽郡、闽中郡。西汉时为会稽郡地,分属乌伤县,东汉初改回浦为章安。汉末建安四年(199),分章安县南乡置松阳县,缙云地分属乌伤和松阳两县。
三国吴赤乌八年(245),分乌伤县南境上浦乡置永康县,今缙云北部为永康县一部分。吴太平二年(257),分会稽郡东部置临海郡,松阳属之:吴宝鼎元年(266),又分会稽郡西部置东阳郡,永康县属之。缙云地分属临海郡之松阳县和东阳郡之永康县。
东晋太宁元年(323),分林海郡东部置永嘉郡,松阳县属之。隋开皇九年(589),分松阳县东部置括苍县,废永嘉郡置处州。开皇十二年,又改处州为括州。隋初废东阳郡置婺州,大业初复改婺州为东阳郡,括州为永嘉郡。今缙云地北部仍属东阳郡永康县,南部属永嘉郡括苍县。
唐武德四年(621),李子通改东阳郡为婺州,升永康为丽州,分置缙云县,属丽州。八年,废丽州及缙云县,仍属永康县。万岁登封元年(696),分括州括苍县东北界及婺州永康县南界再置缙云县,因境内缙云山而名,属括州。天宝元年(742)改括州为缙云郡。乾元元年(758)复为括州。大历十四年(779)因避德宗讳(名适,音 kuò),改括州为处州,缙云县属之。
五代时,缙云县为吴越国之地,仍为处州属县。宋时亦属处州。
元至元十三年(1276),蒙古军攻占处州,改处州为处州路。至正十九(1359),朱元璋占处州,改处州路为安南府,旋改处州府。缙云县属之。顺治三年七月,缙云入清。
明、清时,缙云县属处州府。清宣统三年(1911)十月光复处州,处州成立军政分府,缙云县属之。
民国三年(1914),设钱塘、会稽、金华、瓯海4 道,缙云县属瓯海道。十六年废道制,实行省县两级制,缙云县直属浙江省。1930年,浙江省实行县政督察专员制,全省分为12个区域,缙云县属第二特区。1935年,全省分为9个督察区,属第九行政督察区。1948年4月,全省裁并为 6 个行政督察区,7月又改为7个,缙云县先后属第六区和第七区。
1949年5月,缙云解放。9月,浙江省分为7个专区,缙云县属第七专区。10月,第七专区改为丽水专区。1952年1月撤消丽水专区,缙云县属金华专区。1963年5月恢复丽水专区。1968年11月丽水专区改称丽水地区,缙云县属之。2000年7月,撤消丽水地区,建地级丽水市,地域不变,缙云县属之。
得名《隋书·地理志》:“括苍有缙云山。”贞观元年,唐太宗按地理形势,把全国分为十道,浙江属江南道。缙云山是江南道名山之一。唐《元和郡县志》:“缙云山,一名仙都,一曰缙云,黄帝炼丹于此。《一统志》在缙云县东二十三里,高六百丈,周三百里,本名缙云山。缙云县因境内缙云山而得名。
⑸ 缙云十大历史人物
潜说友
潜说友(1216—1288)字君高,号赤璧子,缙云人。南宋淳佑元年(1241)进士,官至代理户部尚书,封缙云县开国男。任临安(今杭州)知府期间,重视疏浚西湖,修葺名胜,整修道路。主修《咸淳临安志》。后迁任平江(今苏州)知府。德佑元年(1275)元兵逼平江时弃城逃跑,在福州降元,任福州安抚使,被部将李雄杀死。
赵顺孙
赵顺孙(1215—1277)字和仲,缙云人。南宋淳佑十年(1250)进士,曾任吏部尚书、参知政事等职。经常与奸臣贾似道对抗,为贾所忌。度宗欲封赵为相,辞谢。蒙古军南侵,襄阳危急,贾似道匿而不报,他竭力与之争论,忿然出朝,因忧愤成疾而卒。著有《四书纂疏》、《孝宗系年录》、《中兴名臣言行录》等书。
杜光庭
杜光庭(850—933)字圣宾,号东瀛子,缙云人。唐懿宗时,考进士未中,后到天台山入道。僖宗时,如为供奉麟德殿文章应制。随僖宗入蜀,后来追随前蜀王建,官至户部侍郎。赐号传真天师。晚年辞官隐居四川青城山。一生著作颇多,有《道德真经广圣义》、《道门科范大全集》、《广成集》、《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青城山记》、《武夷山记》、《西湖古迹事实》等。古代著名传奇小说《虬髯客传》相传系他所作。
⑹ 缙云氏的历史由来
中华民族自古就是由若干氏族、部落经过长时期争斗、兼并、融合而成。我们祖版国经过上古时代的发展,人权王朝时期就逐渐形成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见诸于文字记载“传说时代”的一些某某氏,无论是氏族、部落或代表人物都当视为存在过。如盘古氏(浑沌氏)、女娲氏(女娲、她娲、女希等)、燧人氏、有巢氏、容成氏(庸成)、柏皇氏、中央氏、伏羲氏(宓羲氏、庖羲氏、太昊)、栗陆氏(栗睦氏)、黎连氏、尊卢氏、朱襄氏、葛天氏、阴康氏、亡怀氏、东扈氏等等。其中或有同名异族、同族异名者,因记事简略难以考究。有的见于《庄子》、《吕氏春秋》等先秦典籍,应当说不是无根之木。还有许多氏族、部落或代表人物因事迹或经后世人补充叙述,有较多的了解,这里从略。
⑺ 缙云 有哪些历代遗留下来的文化
建置沿革
缙云县历代建置沿革表
缙云建县时间辨证
缙云建县时间释疑
附:我国古籍记载缙云建县时间一览表
女皇武则天封禅与缙云建县
经济
番薯、玉米的种植与缙云的人口
宋代处州名酒金盘露的传说与酿造
地质
天然的火山地质博物馆——仙都
黄帝文化
缙云黄帝文化概论
我国古代黄帝驭龙飞升的文化现象
中国古代的自然崇拜和缙云封禅
三天子鄣山考
东夷、两昊和蚩尤
轩辕黄帝车驾驻跸之地——黄碧
黄帝合宫的文化遗产和缙云河阳民居
仙都文化
缙云仙都文化发展史纲
唐明皇敕封仙都的综合考证
缙云越王山传说及其研究
括苍山山脉地理和文化考察
缙云永康之交东历山虞舜文化考察
鼎湖峰巡礼
仙乡帝里——缙云琼阁
元日登黄龙山记
文物考古
缙云出土石器的年代初探
试探李邕《缙云三帖》
再探李邕《缙云三帖》
仙都的摩崖石刻
吏隐山中的李阳冰摩崖石刻
仙都胡塔地的宋元古桥
缙云的古井
宋缙云胡份《钦止帖》的考定
人物考索
隋代缙云山高道——徐则
法华尊者——缙云智威禅师
附:天台宗六祖——法华尊者智威
唐初丽州刺史——闾丘胤
“缙云飞声”的唐县令——李阳冰
关于李阳冰的读音
唐代净土宗五祖——缙云少康
附:净土宗五祖——缙云少康
缙云詹骥的传说和考证
缙云宋代名将詹度
附:宋爱国名将——缙云詹度
文物考古
人物考索
杜光庭年谱(青少年时代)
吕祖谦后裔族祖谱在缙云被发现
明代缙云五重臣
宗教
缙云仙都道教概述
缙云仙都与道教南天师道
缙云是我国佛教初传之圣地
仙都洞天的开启和敕封
浙江古代赵炳崇拜
教育
缙云县学兴废史略
名家仙踪
倪翁寻踪
谢灵运慧眼首识缙云山
缙云古代两胡则
苏东坡和缙云詹适的朋党情结
朱熹与缙云仙都的独峰书院
历代状元仙都行
元末朱元璋兵取处州和礼聘刘伯温
徐霞客考察仙都踪迹
一路诗赋桃花岭
农民战事
缙云钢叉舞与古代浙中农民斗争
缙云宣和纪事
缙云张山寨陈十四的史实和传说
太平军在缙云的历史考证
传说怀古
缙云龙津怀古
缙云青田古钟之谜
玉盒记
好溪玳瑁鱼的传说
缙云鬼仙的传说
轩辕天鼋在缙云的踪迹和传说
城镇溯源
五云镇的聚邑和集市
缙云壶镇的传说和设镇
史事钩沉
辛亥革命时期的黄龙会党
五四运动与缙云
赵舒义救周恩来
缙云大地上的红军活动足迹
朦胧的回忆
古史丛考
鬼谷子其人其书
夏禹涂山地名辨识
释姑蔑
漯水、屯氏河和鲁北徒骇河的禹息故城
跋
1996年12月23日
在纪念缙云建县1300周年的时候,有人曾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今年真的是缙云建县1300年吗?”出现这个问题,是我国古籍对缙云建县时间记载不一致所造成的。为了对历史负责,有必要对此作全面的考证和认定。
我国是一个伟大文明古国,有浩如烟海的文献典籍,它们详尽地记录着各个时期全国各地的生动历史,其中有关缙云建县的史料,就我目前所知,就有十九种。归纳起来,有六种说法:
一、唐武德四至八年(621-25)说。《旧唐书·地理志》曰:“婺州东阳郡……永康,吴分乌伤县置。武德四年置丽州,又分置缙云县。八年废丽州及缙云县。以永康来属。”
二、唐中宗嗣圣元年(684)说。明李寅《重建缙云县厅记》曰:“缙云……始唐中宗改置名县。”同持此说的还有:成化《处州府志》,万历《缙云县志》,清康熙十一、二十三年、乾隆三十二年三部《缙云县志》,还有樊献科、李镱等。
三、武周万岁登封元年(696)说。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志》曰:“缙云县、上、万岁登封元年分丽水县北界、婺州永康县南界置,因山(缙云)名县。”持此说的还有五代的《旧唐书》,北宋的《太平寰宇记》,道光、光绪、民国续志和新近修成的四部《缙云县志》。
四、武周圣历元年(698)说。《新唐书·地理志》曰:“缙云,上。圣历元年析括苍及婺州永康置。有缙云山。”持此说还有元陈性定的《仙都志》。
五、唐代宗大历中(766-779)说。明李棠的《樊通缙云集序》中有:“大历中始分丽水、永康二县为缙云。”
六、唐宝历间(825-826)说。明樊公伦《访溪图志序》云:“缙云为邑,秦所未闻,唐宝历间始折括之丽水及婺之永康余地建置。”
⑻ 浙江的缙云拥有一个怎样的自然环境
今天要说的这个地方,是浙江的缙云。
缙云是一个有着1300多年历史的“深呼吸”小城,位于浙江丽水市,这里的人均寿命高达80岁左右,一个县城有三分之二多都是森林,全年的空气不是“优”就是“良”,出了门就等于进了“氧吧”,可见环境有多适宜居住。
所以人们说:“缙云走一走,活到九十九,多来走几趟,一百岁以上”。
“黄帝缙云,人间仙都”,在这一片“仙境”里,人们温馨而安心地生活着,春天的时候,乘着小火车观赏花海,冬天,烟雨蒙蒙中赏山赏水赏红叶,再来一碗馄饨,来一个缙云烧饼,是最实实在在的人间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