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杭州师范大学是一本还是二本
杭州师范大学是二本。
杭州师范大学在浙江既有是第一批次招生也有第二批招生,所以严格意义上,我们说杭州师范大学是二本大学,只有全部都在第一批本科招生,我们才说杭州师范大学是一本大学。
如果你不是浙江考生,杭州师范大学在你所在的省份是本科一批招生的话,你也可以说杭州师范大学是一本大学。
注:教育部门并没有说杭州师范大学是一本还是二本,杭州师范大学是几本只是民间说法(某大学在某省是第一批次招生的话,就说该大学是一本大学,在第二批次招生的话,就说该大学是二本大学,既有一批又有二批招生的,通常也认为是二本大学)。
杭州师范大学简称“杭师大”,位于素有人间天堂美誉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杭州;杭州市重点综合性大学 ,为浙江省和杭州市重点建设的百年老校,第二批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截至2016年12月,该校建有仓前、下沙、玉皇山、古荡湾、温州路校区等校区。博士、硕士点132个,有包括国家特色专业、教育部综合改革试点、省重点专业在内的69个本科专业,形成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理学、医学四大主干学科,艺术、教师等特色学科。
历史沿革
杭州师范大学前身是光绪三十二年创建的浙江官立两级师范学堂,是全国建立最早的六大高等师范学堂和浙江省民主科学思想和艺术教育的发祥地之一,为最早的全国四大官立师范学堂之一。
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杭州师范学院,新世纪更名为杭州师范大学。
2000年,杭州师范学校、杭州教育学院、杭州市法律学校、杭州工艺美术学校并入杭州师范学院。
2016年,入选应用型建设试点示范学校; 列入来华留学质量认证首批试点院校。
2018年11月,教育部公示第一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名单,杭州师范大学入选。
❷ 有关温州的历史文化
东瓯名城”温州,是一座历史文化悠久的城市,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是回中国沿海九个港口之一,答公元323年,著名学者郭璞选址始建温州城。相传建城时,有一只白鹿衔花跨城而过,所到之处一片鸟语花香、祥云腾飞,故又名“鹿城”。<br/>“东瓯山水甲江南”,温州旅游资源极为丰富。有被誉为“海上名山、寰中绝胜”的雁荡山和号称“天下第一江”的楠溪江两个国家级名胜风景区;有以“东方夏威夷”著称的南麂山列岛和有“动植物王国”之称的乌岩岭自然保护区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br/>温州还是改革开放较早的前沿城市,商业经济相当发达。温州人几乎家家户户经商,专业市场遍地开花。一方面,外资大量涌入温州,使其迅速发展成为科技先进、经济繁荣、文明富裕的现代化商贸港口城市;另一方面,温州人开办的公司遍布五洲四海。“温州模式”、“温州速度”、“温州商人”,享誉海内外。<br/>
❸ 明朝温州叫什么名字
明朝时温州就叫温州。温州在唐朝是就改名为温州。
约公元前2500年(新石器时代晚期),在温州境内已发现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100余处,出土有石犁、石镰、石斧、石锛、石刀、石凿、石镞、石网坠、石矛及纺轮等劳动工具。尚有夹炭陶片和夹粗沙陶片,先民从事渔猎和耕作,前475-前221年战国时代,前333年(楚威王七年),楚威王破越国,杀越王无疆.越部分族迁东瓯定居。
公元前221年,秦王政统一中国,划天下为36郡,温州地属闽中郡。
公元前192年(西汉惠帝三年)惠帝刘盈立驺摇为东海王,都东瓯,温州地属东海国(俗称东瓯国)。汉武帝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东瓯国灭。
汉昭帝始元二年(公元前85),属会稽郡回浦县。
章帝章和元年(公元87),为章安县东瓯乡。
138年(东汉顺帝永和三年)分章安县之东瓯乡置永宁县,西犹兼处州地,户不满万,县始于瓯江北岸,是为温州建县之始。
323年(东晋明帝太宁元年),析临海郡温峤岭以南地区置永嘉郡,辖永宁,安固、横阳、松阳四县。治永宁,建郡城于瓯江南岸。
422年(南朝宁武帝永初三年)谢灵运贬宁永嘉,遍历诸县,多有题咏,成为山水诗鼻祖。前此数年,郑缉之撰《永嘉群记》,是温州最早的地方志,今存孙诒让辑本一卷。
589年(隋文帝开皇九年)永宁、安固、横阳、乐成四县合并,称永嘉县,属处州。后三年,处州改名为括州.州治设于括苍(今丽水市)。
607年(隋炀帝大业三年)改括州为永嘉郡,郡治仍于括苍.辖永嘉、括苍、松阳、临海四县,计10542户。621年(唐高祖武德四年)改永嘉郡为括州。622年,析括州之永嘉县置东嘉州,辖永嘉、安固、乐成、横阳四县。627年,废东嘉州重隶于括州。
675年,从括州析永嘉、安固两县置温州。自此以后,历1300余年至今,州名无改,州境亦无大变。
742年(唐玄宗天宝元年)改温州为永嘉郡,辖四县,共计42814户,241690口。
758年(唐肃宗乾元元年)复改永嘉郡为温州。
1911年(清宣统三年)武昌起义后,11月29日,温州组成军政分府,徐定超任临时都督。翌年7月废温州军政分府,置温州府。1914年6月置瓯海道,辖温州、处州二府,道尹公署驻永嘉县,属浙江省。1932年建立行政督察区.温州区初称浙江省第十县政督察区,督察专员办事处驻永嘉县。后数度更名称第四特区、第三特区、永嘉行政督察区、第八行政督察区,1948年4月,改称第五行政督察区。1949年5月7日温州和平解放,建立温州市军事管制委员会;8月26日成立第五专区,并设温州市。
建国后改称为温州区专员公署。其后,名称和辖县有所变动。
1981年9月温州地区和温州市合并建立温州市,实行市管县体制。
1981年9月12日,析原温州市郊区置瓯海县。
1984年1月,市郊区6个乡划归城区,称鹿城区。
1984月2日,划市郊状元镇、龙湾乡和瓯海县永中镇的黄石、黄山二村建龙湾区。
1987年4月18日,改瑞安县为瑞安市(县级)。
1992年3月9日,改瓯海县为区。
1993年9月18日,改乐清县为乐清市(县级)。
2015年,《国务院关于同意浙江省调整温州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国函[2015]122号):同意撤销洞头县,设立温州市洞头区,将温州市龙湾区灵昆街道划归洞头区管辖,以原洞头县和龙湾区灵昆街道的行政区域为洞头区的行政区域。洞头区人民政府驻北岙街道县前路12号。
2016年4月22日,温州获国务院批准成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❹ 温州有名吗
温州,浙江省辖地级市,简称"瓯";浙江省三大中心城市之一。温州历史悠久回,有2000余年的答建城历史。
温州是中国数学家的摇篮、中国南戏的故乡、中国海鲜鸡蛋之乡,温州人被国人称之为东方犹太人。温州方言也被评为中国最难懂方言之一。
2016年4月22日,温州被国务院批准成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❺ 温州景点都有哪些
1、雁荡山:东南第一山
雁荡山形成于一亿二千万年以前,风景壮美,素有“海版上名山、寰中绝胜”之誉权。雁荡山有三绝不能错过,大龙湫、灵峰夜景和灵岩飞渡。
4、龙湾潭国家森林公园:亲近自然
龙湾潭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楠溪江上游。这里有郁郁葱葱的森林和气势磅礴的瀑布、深潭,也游人不太多,是值得一去的亲近自然的好地方。
5、楠溪江:坐竹筏赏美景
楠溪江是浙南地区最令人神往的一片山水。这里景致优美,无论你是登山探幽还是漂流赏水,甚至只是漫步江边,都能感受到楠溪江如梦似幻的景致。
❻ 温州从早年到今天的历史演变
约公元前2500年(新石器时代晚期),在温州境内已发现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100余处,出土有石犁、石镰、石斧、石锛、石刀、石凿、石镞、石网坠、石矛及纺轮等劳动工具。尚有夹炭陶片和夹粗沙陶片,先民从事渔猎和耕作,前475-前221年战国时代,前333年(楚威王七年),楚威王破越国,杀越王无疆.越部分族迁东瓯定居。
公元前221年,秦王政统一中国,划天下为36郡,温州地属闽中郡。
唐高宗上元二年(公元675年),处州析置温州,这是温州得名的开始
建国后改称为温州区专员公署。其后,名称和辖县有所变动。
1981年9月温州地区和温州市合并建立温州市,实行市管县体制。
1981年9月12日,析原温州市郊区置瓯海县。
1984年1月,市郊区6个乡划归城区,称鹿城区。
1984月2日,划市郊状元镇、龙湾乡和瓯海县永中镇的黄石、黄山二村建龙湾区。
1987年4月18日,改瑞安县为瑞安市(县级)。
1992年3月9日,改瓯海县为区。
1993年9月18日,改乐清县为乐清市(县级)。
2015年,《国务院关于同意浙江省调整温州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国函[2015]122号):同意撤销洞头县,设立温州市洞头区,将温州市龙湾区灵昆街道划归洞头区管辖,以原洞头县和龙湾区灵昆街道的行政区域为洞头区的行政区域。洞头区人民政府驻北岙街道县前路12号。[2]
2016年4月22日,温州获国务院批准成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❼ 温州和无锡哪座城市好
温州是中国浙江省的辖市,2012年3月28日国务院决定设立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中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海峡西岸经济区五大中心城市之一、浙江省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浙江的经济中心之一、浙东南第一大都市、第二批国家低碳城市试点。总体来说经济肯定会不错的。
而无锡呢被誉为“太湖明珠”,无锡自古就是中国著名的鱼米之乡、中国四大米市之一,同时也是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中国民族工业的发源地之一,2012年中国城市GDP排名前十、被《财富》(中文版)杂志评为“中国最佳商务城市”。2004年1月2日当选《CCTV》“全国十大最具经济活力城市”,连续多年入选福布斯大陆最佳商业城市。代管的江阴市和宜兴市两个县级市的经济实力均列全国百强县(市)前十分别位居第一、第七位。江阴市的华西村被誉为“天下第一村”。在全国相对富裕地区排行榜中,无锡位列全国第五。(2012年数据)。
总之这俩个城市都是我国说的上来的城市,在我国也比较出名,主要经济好,还有所处位子。但是不知道后来发展势头大不大,我国好像最近几年都在着重建设西部大开发,比如西藏、新疆、以及最重要的内蒙古等地。望采纳。
❽ 温州瑞安市
参考资料:http://www.ruian.gov.cn
瑞安位于浙江省东南沿海,是浙江重要的现代工贸城市、历史文化名城和温州大都市区南翼中心城市。全市陆域面积 1271平方公里,海域面积3037平方公里,共辖6街道12镇19乡,总人口112.5万。瑞安历史悠久,三国吴赤乌二年(公元239年)开始置县,至今已有1760多年历史,有着“理学名邦”、“东南小邹鲁”之美称,二十五史正式立传的瑞安人就有22人,“永嘉学派”代表人物陈傅良、“南戏鼻祖”高则诚、清代朴学大师孙诒让等就是瑞安历史文化名人的杰出代表。瑞安名胜古迹众多,境内已发现史前遗址和各类文物史迹600处,其中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保单位2个、省级重点文保单位8个。2003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192.5亿元,财政总收入19.49 亿元,综合经济实力名列全国百强县(市)第36位,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居全国第24位。
瑞 安 经 济
2004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努力克服要素资源制约,实现了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全年宏观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运行质量明显提高;经济结构调整加快,经济活力有所增强;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取得新发展;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
一、综 合
经济总量持续较快增长。据初步核算,全年实现生产总值227.7亿元,比上年增长14.1%,增幅达到了1998年以来的最高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2亿元,比上年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 130.3亿元,增长14.8%;第三产业增加值87.2亿元,增长14.2%。全市人均生产总值20179元,比上年增长13.5%。
经济结构加快调整。国民经济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4.8:56.8:38.4调整为4.5:57.2:38.3,财政收入占生产总值比重由上年10.1%提高到10.3%,外贸依存度由上年的11.7%提高到13.9%,出口依存度由16.6%提高到21.3%,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占全部工业的比重突破50%,达到53.3%。
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问题是:农业生产的基础还不牢固,激励机制尚需完善;工业产业结构水平较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动力不足,土地、电力等资源性瓶颈制约更加突出;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制约经济发展后劲;区域发展和产业发展不平衡,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拉大。
二、农 业
农业生产恢复增长。我市全面落实中央、省委两个l号文件精神,加大农业扶持力度,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中心,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和安全,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7.7亿元,比上年增长4.6%,其中农业产值7.8亿元,增长7.4%;林业产值0.2亿元,增长3.3%;牧业产值1.7亿元,下降6.0%;渔业产值7.8亿元,增长3.5%。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均恢复增长。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0.1万亩,比上年增加4.3万亩,增长12.0%,扭转了我市连续6年粮食种植面积下降的趋势。经济作物播种面积25.8万亩,比上年下降1.9%。粮经比例为60.9:39.1。全年粮食产量15.7万吨,比上年增长14.4%。
农业产业化经营稳步推进。农产品推广成效显著,通过举办旅游节、高楼杨梅节,提高了我市杨梅的知名度;在省农博会、温州农博会等展示展销会上签订农产品销售合同9350万元,农产品获奖25个。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增速较快。全市50家农业加工企业,全年实现产值9.8亿元,同比增长15%。品牌战略实施成效显著。鹿木乡马蹄笋基地被评为"浙江省效益林业十大精品基地",杨梅产业项目被列入省特色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项目。
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上新台阶。"清明早"牌茶叶通过有机食品认证,成为我市首个拥有"有机食品"标志使用权的农产品;"厨工"牌陈醋、"大三元"牌香脆鳗片和虾皮等8个产品通过了绿色认证,至年末"绿色食品"累计达9只;无公害农产品新增11个,累计达30个;无公害农产品产地新增13个(其中畜禽2个)、面积4.8万亩,累计个数达27个、面积13.2万亩。
林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造林面积0.4万亩,发展经济林0.4万亩;封山育林2.5万亩,累计达32万亩;平原植树20万株。森林覆盖率为41.5%。
畜牧业和渔业生产总体稳定。畜牧业生产略有下降,全市肉类总产量10793吨,比上年下降8.0%。全年水产品总量115781吨,比上年增长2.1%。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我市不断完善工业发展政策,加大对主导行业的引导、扶持力度,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448.0亿元,比上年增长20.8%,增幅比上年提高4.5个百分点,实现工业增加值118.3亿元,增长16.1%。工业经济的主导作用更加突出,工业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贡献率达到56.5%,拉动GDP增长8.3个百分点。
工业经济规模不断扩大。据初步统计,全市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工业)数量继续攀升,达到756家,完成工业总产值238.6亿元,比上年增长27.7%,高于全部工业增幅6.9个百分点。重工业产值135.0亿元,比上年增长27.8%,高出轻工业2.1个百分点,轻重工比达到43.4:56.6。产值超亿元的企业41家,比上年增加12家,实现产值96.1亿元,增长32.2%,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40.3%。
三大主导行业引领其他行业发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三大主导行业完成总产值138.4亿元,比上年增长30.7%,增幅高出规模以上工业3个百分点,其中高分子合成材料及其制品行业43.5亿元,增长36.0%,汽摩配行业44.7亿元,增长29.5%,机械电子行业50.3亿元,增长27.4%。
品牌经营得到较快发展。2004年获得"中国男装名城"、"中国胶鞋名城"称号,至此我市已拥有5个国家级生产基地称号。获国家免检产品1个,累计达3个;获浙江省名牌产品6个,累计达到17个;获温州市名牌产品18个,累计达到51个。全年新获省著名商标3个,累计达16个;温州市知名商标9个,累计达22个。华峰集团、荣光集团等企业跻身全国民营企业500强。
企业资本经营取得突破。华峰氨纶公司完成上市辅导期,并通过国家证监会股票发行审核。瑞立集团通过收购境外企业,创建瑞立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并成功在美国纳斯达克证券交易市场上市,实现温州民企上市零的突破。
工业经济效益有所改善。对规模以上工业7项经济效益指标综合考评得分为137.6分,比上年提高0.3分。在考核指标中,成本费用利润率为5.44%,全员劳动生产率为4.6万元/人,均比上年有所好转。效益考核企业全年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28.2亿元,比上年增长26.6%,利税总额20.8亿元,增长21.3%,其中利润总额12.0亿元,增长28.8%,呈现产销利同步增长的良好势头。
建筑业稳步发展。全年建筑业完成增加值12.0亿元,比上年增长2.8%。全市拥有四级以上资质的建筑企业52家,实现总产值16.1 亿元,比上年增长17.2%;实现利润4365万元,下降13.7%。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89.8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92.3万平方米。
四、国内贸易、对外经济和旅游
消费市场稳步增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3.8亿元,比上年增长10.8%。批发零售业零售额56.5亿元,增长9.1%;餐饮业零售额7.3亿元,增长26.4%。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全年实现商品零售总额15.8亿元,比上年增长14.1%,其中汽车类、石油及制品类等增长较快。汽车类商品零售额9.54亿元,增长11.7%。
商品交易市场成交活跃。年末有各类市场77个,其中消费品市场50个,生产资料市场26个,生产要素市场1个。商品交易市场全年实现成交额104.9亿元,比上年增长56.1%。各类市场中成交额超亿元市场9个,年成交额93.9亿元,其中超十亿元市场2个,年成交额71.1亿元。
利用外资进展顺利。在行业结构上,外资开始涉足城市基础设施、服务行业等项目;在利用外资方式上,瑞立集团在美国"买壳上市",开辟了我市间接利用外资的新渠道;在投资规模上,合同外资平均投资规模达454万美元,比上年有了较大幅度增加。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23家,新签合同外资金额10454.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51.8%,实际使用外资3694万美元,增长113.5%。
对外贸易快速增长。我市已与13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关系。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7.9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2.3%,其中出口5.87亿美元,增长51.8%,进口2.05亿美元,增长54.5%。机电产品出口增长快速,出口额比上年增长79.4%,占总出口额的27.8%。市场开拓有新进展,对出口总额占全市90%以上的欧、亚、美三大主体市场出口分别增长38.7%、67.7%和46.3%,对非洲等新兴市场出口也成绩斐然,增长率为76.4%。全年新增出口企业97家,完成出口额9514万美元,占出口总额的16.2%,成为带动我市外贸发展的新动力。
外经合作稳步推进。全市共新批境外投资项目24个,同比增长118.2%,完成年度计划266.7%。境外机构带动国内商品出口9990.9万美元,同比增长11.5%。
旅游产业进入发展新阶段。全年接待国内旅游者135.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6.5%;实现旅游收入15.3亿元,增长46.7%。全年接待海外旅游者1.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7.6%;旅游外汇收入209.6万美元,增长41.7%。2004年,我市在社会经济各方面条件不断完善的基础上,积极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通过了国家验收。
五、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势头趋缓。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54.8亿元,比上年增长5.7%,增幅比上年下降14.3个百分点。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城镇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8亿元,比上年下降5.6%;农村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6.0亿元,增长12.8%。国有单位投资10.1亿元,比上年下降1.9%;非国有单位投资44.7亿元,增长7.6%。城乡私人投资8.4亿元,下降2.4%。
投资结构变化显著。基础设施投资继续保持较大力度,基础设施完成投资14.7亿元,比上年增长9.2%。工业性投资力度明显加大,工业性项目完成投资额17.0亿元,增长39.2%,增幅比上年增加26.9个百分点,支撑着投资总额增长的势头;房地产投资14.4亿元,下降16.1%。限额以上项目投资22.9亿元,比上年增长25.2%。
重点工程项目建设进展顺利。2004年全市共安排重点建设工程25个,完成投资9.65亿元。瑞安广场、市行政学校、凤山水厂一期、110KV上望、焦坑(扩建)变电所、粮食中心库等一批重点工程相继竣工,56省道瑞安段全线贯通,飞云江三桥及接线、东新路、文化艺术中心等工程进展顺利,污水处理、城市防洪三期、瑞枫公路、塘下大道、温福铁路瑞安段等工程相继开工建设。
六、交通、邮电和电力
交通建设成效显著。2004年,我市交通建设力度继续加大,有10项交通重点工程项目列入省级计划,获得交通补助资金7500万元,是历史上列入省级项目最多、获得资金补助最多的一年。干线畅通工程顺利推进。围绕我市"五纵二横一绕"公路主网络建设,全年投入重点工程投资4.8亿元。乡村康庄工程全面铺开。全年开工的通村公路建设总里程186.6公里,完成投资7400万元。至年末市域内等级公路达535.3公里,每平方公里拥有公路42.1公里。交通运输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全年货运量763.31万吨,货物周转量34752.77万吨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4.8%、2.6%;客运量、旅客周转量分别为2995.03万人、73114.77万人公里,分别增长5.8%、8.5%;飞云江港口货物吞吐量256.31万吨,比上年增长3.5%。年末机动车拥有量13.4万辆,其中汽车5.6万辆。
邮电业务进一步发展。全年邮电业务总量9.98亿元,比上年增长13.5%。其中电信业务总量9.49亿元,增长14.5%;邮政业务总量4876.5万元,增长9.8%。年内新增固定电话用户10.1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5.7万户,互联网用户1.9万户。至年末全市拥有固定电话用户52.3万户,移动电话用户68.6万户,互联网用户12.0万户。全市每百人拥有固定电话46部,移动电话61部,互联网普及率达到39.5%。邮政业务保持稳定发展。全年函件总量307.0万件,包裹总量11.3万件,汇票业务38.9万笔,特快专递22.3万件,报纸订阅累计2018.8万份,杂志累计53.9万份,集邮业务31.8万枚。
电力供需矛盾突出。全市电力系统最高负荷48.6万千瓦,比上年增长7.1%,用电高峰期电力负荷最大缺口达25万千瓦。由于供电紧缺,全年全社会用电量27.5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8.5%,增幅比上年下降5.1个百分点,其中工业用电量21.56亿千瓦时,增长17.0%;城乡居民生活用电4.2亿千瓦时,与上年基本持平。
七、财政和金融保险
财政形势稳定。全市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23.4亿元(按上年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22.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1.8亿元,同比增长26.5%。考虑2004年实施的出口退税新机制及其他财政体制改革因素,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为19.1亿元(新口径),与上年同口径相比增长17.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0.7亿元,增长21.8%。全年地方一般预算支出12.87亿元,与上年相比增长23.7%,完成预算的112.6%,其中教育事业费支出3.77亿元,增长24.3%。科技、社会福利、社会保障、医疗卫生、重点项目建设等重点支出明显增加。
金融运行健康平稳。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到221.7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0.3亿元,增长10.1 %,其中居民储蓄存款128.9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1.0亿元,增长9.4%;企业存款61.39亿元,比上年末增加6.6亿元,增长12.0%。年末金融机构贷款余额达到170.04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3.5亿元,增长16.0%。年末金融机构存贷款比达76.7%,比上年末提高3.9个百分点。信贷结构不断优化。基础建设、工业、个人消费等贷款保持较快增长,与上年末相比增幅分别为22.9%、25.7%、和30.5%。金融机构全年现金累计收入2347.4亿元,累计支出2311.2亿元,现金净回笼36.2亿元,比上年增加8.1亿元。
保险业继续发展。至年末,全市共有各类保险公司12家,全年保费收入45831万元,比上年增长1.6%,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7151万元,增长18.6%;人身险保费收入28680万元,下降6.4%。全年支付各类保险赔款及给付12771万元,比上年增长41.1%,其中财产险10749万元,增长58.6%;人身险2022万元,下降11.1%。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整体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全市拥有各级各类全日制学校221所,在校学生168697人,占总人口14.91%。小学入学率为99.99%;初中入学率为98.54%;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段比例达到88.69%,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全国高校统考报名录取率80.34%。中等职业教育和民办教育也得到大力发展。全年新创温州市级教育强镇2个,温州市级以上教育强镇累计达14个,其中省级12个。教育条件继续改善。每个学生平均占有校舍建筑面积,小学达4.83平方米,初中8.24平方米,普高15.23平方米;校均学生人数,小学达到687人/所,独立初中达到1149人/所,一贯制学校初中部达265人/所。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小学、初中、普高、职高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达98.8%、97.1%、94.9%、72.8%,中级及以上职称比例分别为49.34%、47.06%、48.43%、38.28%。
科技进步取得新进展。全社会科技经费投入41178.2万元,科技投入占生产总值的比例为1.8%。各级财政科学事业费支出1554万元,比上年增长18.6%,科技三项经费投入2438万元,增长37.0%。全年列入国家级火炬计划5项,星火计划1项,重点新产品计划6项,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2项;列入省级各类项目56项、温州市级项目13项。全年获省科技进步奖3项,温州市科技进步奖9项。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年内新增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4家,温州市级6家,至年末,共有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21家。全年专利授权486项,至年末累计2642项。一批科技项目获得国家和省贴息贷款或创新基金资助,全年获资助经费773万元,比上年增长45.4%。科技合作交流加强。全年技术成交额1.3亿元,占温州市的24%。年末,隶属人事部门管理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3288人,比上年增加623人;其中中级以上职称人员5770人,增加834人。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群众文艺创作百花齐放,全年共创作各类文艺作品139件,其中获国家级奖项2个,省级奖11个。文化产业继续稳步发展。至年末,我市共有文化经营单位1223家,比上年增长13.7%,总投资额达3.2亿元,增长18%。公共图书馆藏书18.7万册(件),年总流通量10.9万人次。城乡群众文化生活条件不断完善,年内新?quot;东海文化明珠"乡镇1个,累计达10个;"金海岸文化网"工程新增1个,累计达4个。全市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8.7%,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5.7%,有线电视用户19万户。
公共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市有各类卫生机构605家,其中医院5家,卫生院58家,村卫生室345家,其它医疗机构185家,城市和农村卫生网络逐步完善。年末有各类卫生技术人3636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799人,执业护士935人。全市医疗机构病床 1750张,平均每万人拥有病床15.5张、医师15.9人。至年末全市农村改厕普及率达88.5%。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全年体育人口达48.6万人,占总人口的43%;中小学全面开展体育达标活动,达标率为98.3%;公共健身点新增40个,累计达160个。全年举办全民健身活动47次,参加活动17万人次。瑞籍运动员在省、市运动会的19个项目上共获金牌92枚、银牌71枚、铜牌67枚。
十、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不断加强。全年新增城市道路面积44.2万平方米,累计260.8万平方米;新增公共绿地面积2.2万平方米,累计122.3万平方米。城市公共交通、供排水设施继续改善。市区公共交通营运线路12条,年载客量3326.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5.1%。年末供水管道270公里,年供水量4119万吨,增长16.7%;排水管道199.4公里,液化石油气用户5.9万户,均比上年有所增加。
环境保护力度加大。围绕生态市建设目标,加强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大气环境和城市噪声环境质量水平保持稳定,环境空气Ⅰ、Ⅱ级优良天数占全年总天数的比重为91.3%,城市道路交通噪声全年平均值68.8分贝,符合交通干线噪声标准。工业污水排放达标率90.9%,工业烟尘排放达标率97.5%,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93.3%。全市已有8家单位通过ISO14001环境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继续保持低增长。年末全市总人口113.1万人,总户数30.5万户。男女性别比为106.6:100。人口自然增长率为8.4‰,计划生育率达90.6%,已婚育龄妇女综合避孕率90.1%,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率86%。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继续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206元,比上年增长15.9%,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35.5%。教育文化娱乐
❾ 温州市有多少个县
温州市一共有6个县。
温州市辖3个市辖区、6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鹿城内市辖区、瓯海容市辖区、龙湾市辖区; 乐清县级市,瑞安县级市;平阳县、苍南县、文成县、泰顺县、洞头县、永嘉县。
(9)温州历史文化名城扩展阅读:
温州的区划详情
截至2017年底,温州市辖鹿城、龙湾、瓯海、洞头4区,瑞安、乐清2市(县级)和永嘉、平阳、苍南、文成、泰顺5县。全市有66个街道、93个镇、26个乡,5405个建制村,152个居委会、235个城市社区。温州市人民政府驻地鹿城区绣山路321号。
温州市位于浙江省东南部,东濒东海,南与福建省宁德地区的福鼎、柘荣、寿宁三县毗邻,西和丽水地区的缙云、青田、景宁畲族自治县相接,北和东北与台州地区的仙居、黄岩、温岭、玉环四县为界。
参考资料:网络-温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