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发展 > 历史辩证发展

历史辩证发展

发布时间:2021-02-08 00:55:42

Ⅰ 辩证法、历史和认识论的统一有何意义

传统哲学在理论与实践、科学与道德、自然与社会、真理与历史之间设置了不少隔阂,康德关于理论哲学与实践哲学的区分是这一传统的延续。与之相反,谢林做出了意识历史与自然历史之间存在着对应关系的猜测,试图把这两个被分割开的领域结合在一起。在这一方面,黑格尔继承并彻底贯彻了谢林的作法,把本体论、认识论、自然哲学、道德哲学、艺术哲学、历史哲学和宗教哲学等各门学科结合成一以贯之的体系。辩证法是贯穿在所有这些领域的原则、规律和过程。绝对精神的辩证运动构成了本体论,这是黑格尔的《逻辑学》研究的内容。绝对精神的辩证运动在个人意识内的表现是认识论,这是他的《精神现象学》的内容。绝对精神在自然界的异化是他的《自然哲学》的内容,它在人类精神各个领域的显现分别构成了道德哲学、历史哲学、艺术哲学和宗教哲学的内容。另外,黑格尔还写了《哲学史讲演录》,说明哲学家们认识绝对精神的过程。

按照黑格尔的解释,不管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不管是个人意识,还是人类精神,都有自己的历史,都是辩证发展的过程。辩证法是历史的本质和规律,历史是辩证法的具体应用。从原则上说,历史的每一个阶段都与辩证法的某一个环节相对应;按照辩证法螺旋上升的方向,历史发展的方向是进步,达到了辩证法规定的最后目标,历史也就终结了。

黑格尔是用辩证法来规定包括认识过程在内的一切历史过程的,本体论(即阐明绝对精神辩证运动的逻辑学)是全部体系的基础和核心。我们知道,近代哲学是以认识论为中心的,黑格尔却说:“辩证法是科学认识的灵魂”,“辩证法以知识为对象”。他嘲笑说,康德要求在知识之前首先考察知识的可能性的条件,犹如迂腐学究式的教导:“在没有学会游泳之前,切勿冒险下水。”这不仅是对康德哲学,而且也是对近代哲学的批判。因为几乎所有主要的近代哲学家都要求在认识一对象之前先要考察认识的可能性,康德的先验哲学只是这种以认识论为中心的哲学的典型。按黑格尔的理解,真理、知识、理性如同主体和精神一样,并不是纯主观的,绝对精神的运动是客观的辩证法,也是客观知识和真理,并不依赖人的意识而存在。但是,黑格尔并不因此而把本体论置于认识论之上,他深知这样一个道理:即使说辩证法是绝对精神的客观运动,他也要首先回答人们如何能够知道绝对精神的辩证法这一认识论的问题。就存在的顺序而言,绝对精神在先,人的意识在后;但就认识的顺序而言,人的意识在先,绝对精神在后。黑格尔的《逻辑学》是按照存在的顺序处理人的意识的,把它当作绝对精神发展的一个阶段,即“主观概念”的阶段,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等环节。另一方面,他的《精神现象学》则是按照认识的顺序来处理绝对精神的,它只是在人的意识发展到最后阶段才呈现出来。把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辩证法与认识论是统一的。这是因为,辩证法的范畴和规律是认识论的对象,认识论是辩证法在人的意识中的应用。

需要进一步指出的是,虽然黑格尔的逻辑学具有本体论的性质,但它与哲学的其他部分并不是形而上与形而下之分,辩证法与历史运动也不是本质与现象之分;用黑格尔的话来说,两者是“自觉的理性”与“事物之中的理性”的区别。辩证法不仅是绝对精神本身的自在自为的运动,而且也是具体的、个别的事物的运动。不能简单地把绝对精神的辩证法与具体事物的辩证法之间的关系理解为主观与客观、内在与外在的关系。毋宁说,前者是自我构成的过程,后者是自我应用的过程,两者是连续的过程,先在的绝对精神的运动构成了辩证发展过程的环节和阶段,它应用于自然界、社会和个人意识,赋予那些逻辑环节和阶段以新的内容和本质,最终丰富了自身,成全了自身。黑格尔在《法哲学原理》导言中说:“凡是合理的都是现实的,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这句话也适用于他的辩证法体系。辩证法的合理性总会应用于现实,一切现实都有辩证法的因素而具有合理性。按照这样的理解,我们可以把黑格尔的体系分为逻辑学和应用逻辑学两部分,前者是关于绝对精神的辩证法,后者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精神活动的辩证法。

我们对黑格尔哲学的解释将遵循黑格尔本人叙述他的体系的顺序,按这样三个部分进行。

一、精神现象学:说明人是如何认识绝对精神的。

二、逻辑学:说明绝对精神是如何运动的。

三、应用逻辑学,包括:

1.自然哲学:说明绝对精神如何被异化为自然的运动;

2.精神哲学:说明绝对精神是如何在人类社会和精神领域中运动的。

Ⅱ “辩证”是否有“历史”的含义

历史辩证法 关于社会历史过程自身的辩证法.有唯
心主义的历史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的历史辩证法之
分.唯心主义的历史辩证法,指在哲学史上有些哲学家对
社会历史的了解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历史发展的辩证过
程.例如黑格尔把辩证法的联系原则运用到社会历史;把
人类历史看作是前进的运动过程,是有必然性和规律性;
较系统地阐述了历史现象中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
等.但他认为社会历史变化发展的本质是绝对精神的自
我实现.因此,他仅仅是猜测到了历史辩证法.唯物主义
的历史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对社会历史辩证发展过程的
正确揭示,是科学的历史辩证法.唯物主义的历史辩证法
认为,宇宙间任何事物的存在都处于普遍联系、永恒运动
发展之中,事物运动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
盾.人类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人类社会既与自
然界相联系,又区别于自然界,这就表现为社会具有不同
于自然规律的辩证发展规律.社会是由有生命的人组成
的,人的个体生存和类的繁衍是通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
产活动来保证的.在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活动中,形成了
人与自然的关系即生产力,又结成了人与人的社会关系
即生产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构成人类社会的第一对
基本矛盾.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
力.当生产关系适合于生产力的时候就推动生产力的发
展,当生产关系不适合于生产力的时候就阻碍生产力的
发展.生产力是一个连续变动的因素,所以生产关系总是
从适合生产力的发展到不适合生产力的发展,从而构成
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
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在经济基础之上建立了
社会的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构成人类社会的
第二对基本矛盾.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
用于经济基础.维护先进的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对社会
发展起推动作用,维护落后的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对社
会发展起阻碍作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作用,构成
了它们的矛盾运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
建筑都是社会的基本矛盾,两对矛盾贯穿于人类社会的
始终,相互制约,相互作用,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生产
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是社会基本
矛盾根源性的方面.生产力的发展变化要求改变生产关
系,生产关系的改变或迟或早地要引起整个上层建筑的
变化.这个变化在阶级社会中是通过阶级斗争和社会革
命来实现的.当革命阶级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打碎旧的
上层建筑和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旧的生产关系,并建立起
新的生产关系时,从而使生产力获得解放,社会便从一种
低级的社会形态进到高一级的社会形态.这是人类历史
发展最一般的规律.揭示这个一般规律的科学就是唯物
主义的历史辩证法.

Ⅲ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的基本观点

辩证唯物主复义历史观认为:
1.社会制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能动地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2.社会历史是客观的合乎规律的辩证发展过程,社会基本矛盾是一切社会发展的动力,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初源泉;
3.在阶级社会,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4.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主要力量。

Ⅳ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

简单地讲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是唯物的辩证法。而黑格尔的哲学是唯心主义辩证法。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联系的、发展的,而黑格尔的辩证法则是强调“绝对观念”的运动、变化、发展的。即是主观的运动、变化、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建立是吸收了黑格尔的合理内容,给辩证法的内容,加上费尔巴哈的唯物论。在此基础上,从而建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以人为本→研究社会→自然理论。黑格尔主义先从绝对精神→自然理论→社会过程→人的状态。两个不同方向。下面举三个例子:①抽象与具体,一对常用的哲学范畴。原来有分离与聚合的含义,在G.W.F.黑格尔的哲学中,有特殊的含义。通常所说的抽象,指在认识上把事物的规定、属性、关系从原来有机联系的整体中孤立地抽取出来;具体是指尚未经过这种抽象的感性对象。黑格尔承认前面所说的抽象为抽象,但并不承认感性对象为具体。黑格尔认为具体是理性的具体,即具体概念,也就是以概念为本质的一切事物的多方面的规定、属性、关系的有机整体性,以及它们在认识中的反映。在哲学史上黑格尔第一次按照上述含义使用这对范畴,明确地把孤立、割裂、片面这类思想方法称为抽象思维,把不同规定性的统一、对立面的统一、普遍和特殊的统一作为具体性的根本特征。他主张世界上客观存在着的真实事物、概念、真理都是具体的,都是不同规定性的有机统一体。世界上决没有那种抽象的、孤立的、非此即彼的东西。具体性是概念、真理最基本的特性。哲学的目标就是要把握具体真理、具体概念。在黑格尔看来,为要达到这个目标,认识必须经历一个辩证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具体概念自我发展、自我认识的过程,是它所包含的各个规定性在内部矛盾推动下互相推移、转化、由不统一到逐步统一的过程,也就是由抽象发展为具体的过程。认识开始只能得到一些抽象的规定性,它们是孤立的、片面的。随着认识的前进,愈是在后的概念所包含的规定性愈多,因而内容愈丰富、愈具体、愈真实。马克思主义用辩证唯物主义工具改造了黑格尔使用的这对哲学范畴,马克思第一次在唯物主义基础上对它们作出了科学的表述,认为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在实践的基础上,由感性的具体上升为理性的抽象,进而把各种抽象的规定通过更深刻的思维加工,达到具体的再生产,由理性的抽象上升到理性的具体,从而把握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本质的过程。②异化 哲学和社会学的概念。黑格尔的异化思想最初表现在对于基督教的“实证性”所作的批判中。他继费希特揭示人与自然的异化关系之后,通过思想异化的形式揭示了人与人的异化关系。他认为,所谓基督教的“实证性”,就是指人所制造的基督教变成了一种僵化的反过来压迫人的异己力量。在《精神现象学》中,黑格尔的异化理论达到高峰,异化成了说明自然、社会、历史等辩证发展的核心概念,成为在“自我意识”所体现的人类意识和社会发展整体中始终起重要作用的中介。黑格尔把存在的一切都归结为“自我意识”,把异化也归结为“自我意识”的异化。自我意识作为绝对理念外化为自然,在社会历史中作为“自我意识”环节的人异化为“绝对精神”。他认为,人和由人所组成的各种社会形态及其历史作为主体,在异化中不仅表现为“分裂为二”、“或树立对立面的双重化过程”,而且这种由主体所产生的对立物,对于主体是一种“压迫性的”、“吞食它的力量”,从而赋予异化概念不同于外化概念的深刻含义。但是,黑格尔在把异化作为发展中介的同时,往往也把对象化和对立面转化笼统地当作异化,把“自我意识”作为异化的前提和归结点,表现了他的异化理论的唯心主义历史局限性。 马克思的异化观马克思批判了前人非科学形态的异化理论,并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最典型的异化本质。在马克思之前,人们所揭示的种种异化,基本上还停留在异化的外部现象。马克思则揭示出决定异化外部现象的本质异化,即异化劳动或劳动异化。它所反映的实质内容,不同历史时期的学者有不同的解释。从马克思主义观点看,异化作为社会现象同阶级一起产生,是人的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及其产品变成异己力量,反过来统治人的一种社会现象。私有制是异化的主要根源,社会分工固定化是它的最终根源。异化概念所反映的,是人们的生产活动及其产品反对人们自己的特殊性质和特殊关系。在异化活动中,人的能动性丧失了,遭到异己的物质力量或精神力量的奴役,从而使人的个性不能全面发展,只能片面发展,甚至畸形发展。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异化达到最严重的程度。异化在一定历史阶段同对象化与物化有关。但是,异化决不等于或归结于对象化与物化。对象化与物化作为人的社会活动,将与人类社会一起长存,而异化活动则是短时期的历史现象,随着私有制和阶级的消亡以及僵化的社会分工的最终消灭,异化必将在社会历史上绝迹。马克思在批判吸取黑格尔的合理思想时,明确指出异化的产生和演变具有历史的必然性,并且有其进步的历史意义。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异化“是过去历史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但是,马克思认为异化决不是永恒存在的现象,而是受一定生产关系制约的历史现象。因此,受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制约的异化,必将随着这种生产关系的彻底消灭而消灭。③绝对理念, 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家G.W.F.黑格尔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的基本概念。指作为一切存在的共同本质和根据的某种无限的、“客观的”、无人身的思想、理性或精神。自然、社会、人的思维是它的特殊存在的不同形态,是作为它的“异在”和从异在向自身回复的阶段,艺术、宗教、哲学是它认识自身的不同方式。在这一广泛的意义上,绝对理念可以和绝对精神互用,是黑格尔哲学的唯一对象和内容。狭义的绝对理念仅指尚未表现为自然和人类精神的逻辑理念从抽象到具体的辩证发展的最高阶段和最后结果。它包括前此的全部逻辑过程,是最具体、最丰富的普遍,是逻辑理念的有机统一的全体和全部的真理。新黑格尔主义者在解释绝对理念时,掺入了大量主观唯心主义和反理性主义的因素,甚至把它变成了绝对经验,即绝对化的知觉经验,其中包括感觉、感情、思想和意志。黑格尔的绝对理念是绝对化和神化了的人的理性思维过程。马克思主义却认为这个概念本身同科学的事实相违反,是一种唯心的和神学的虚构。马克思主义哲学彻底抛弃了它,但却批判地挽救、改造和发展了黑格尔关于绝对理念学说中全部有价值的辩证法的合理内容,理念是存在的但必需是社会发展的结果,是事物的附属物。。

Ⅳ “辩证”是否有“历史”的含义

历史辩证法 关于社会历史过程自身的辩证法。有唯
心主义的历史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的历史辩证法之
分。唯心主义的历史辩证法,指在哲学史上有些哲学家对
社会历史的了解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历史发展的辩证过
程。例如黑格尔把辩证法的联系原则运用到社会历史;把
人类历史看作是前进的运动过程,是有必然性和规律性;
较系统地阐述了历史现象中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
等。但他认为社会历史变化发展的本质是绝对精神的自
我实现。因此,他仅仅是猜测到了历史辩证法。唯物主义
的历史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对社会历史辩证发展过程的
正确揭示,是科学的历史辩证法。唯物主义的历史辩证法
认为,宇宙间任何事物的存在都处于普遍联系、永恒运动
发展之中,事物运动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
盾。人类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人类社会既与自
然界相联系,又区别于自然界,这就表现为社会具有不同
于自然规律的辩证发展规律。社会是由有生命的人组成
的,人的个体生存和类的繁衍是通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
产活动来保证的。在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活动中,形成了
人与自然的关系即生产力,又结成了人与人的社会关系
即生产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构成人类社会的第一对
基本矛盾。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
力。当生产关系适合于生产力的时候就推动生产力的发
展,当生产关系不适合于生产力的时候就阻碍生产力的
发展。生产力是一个连续变动的因素,所以生产关系总是
从适合生产力的发展到不适合生产力的发展,从而构成
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
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在经济基础之上建立了
社会的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构成人类社会的
第二对基本矛盾。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
用于经济基础。维护先进的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对社会
发展起推动作用,维护落后的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对社
会发展起阻碍作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作用,构成
了它们的矛盾运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
建筑都是社会的基本矛盾,两对矛盾贯穿于人类社会的
始终,相互制约,相互作用,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生产
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是社会基本
矛盾根源性的方面。生产力的发展变化要求改变生产关
系,生产关系的改变或迟或早地要引起整个上层建筑的
变化。这个变化在阶级社会中是通过阶级斗争和社会革
命来实现的。当革命阶级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打碎旧的
上层建筑和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旧的生产关系,并建立起
新的生产关系时,从而使生产力获得解放,社会便从一种
低级的社会形态进到高一级的社会形态。这是人类历史
发展最一般的规律。揭示这个一般规律的科学就是唯物
主义的历史辩证法。

Ⅵ 人类社会经历了哪些历史阶段

人类社会大体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目前正向共产主义(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过渡。

1、原始社会

原始社会是人类最初的社会形态,是以亲族关系为基础,以母系社会为前提,经济生活采取平均主义分配办法,对社会的控制则靠传统和家长来维系。世界各地都有原始社会,形式多样。

有些以狩猎和采集经济为主,有些则以渔业为主,或者以简单的自然农业为主,部落组织是某些原始社会的特征,但是并非所有的原始社会都有这一特征。

根据文化进化论者的学说,有些原始社会保持著平均主义的性质,但另一些则已经逐步变成等级制度的社会,并进而发展成为酋长领地,其组织形式更为复杂。

2、奴隶社会

随着私有制的产生,社会上出现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原始社会开始解体,奴隶制度逐渐形成,奴隶社会产生。在奴隶社会中,奴隶主在经济和上层建筑居于主导地位,奴隶占有制生产方式决定着整个社会的基本发展方向。

奴隶社会最早出现于埃及、西亚、中国和印度,继而在希腊和意大利等地产生。随着奴隶与奴隶主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日趋激烈,作为奴隶主阶级镇压奴隶和其他被剥削者工具的奴隶制国家应运而生。人类历史上最早在亚洲、非洲和欧洲出现的国家,都是奴隶制国家。

3、封建社会

封建社会是分封制定义的一种社会制度。这种制度下,国王向各类封建领主授予采邑,而封建领主向国王效忠,从而形成一种金字塔式的国家治理结构。根据领主们的封地规模、家族地位等因素,国王授予公、侯、伯、子、男爵位。

地主阶级成为统治阶级的社会是封建社会,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封建社会形成的自然经济是以土地为基础,农业与手工业结合,以家庭为生产单位,具有自我封闭性、独立性,以满足自身需要为主的经济结构。

4、资本主义社会

劳动力转化为商品和生产资料转化为资本,标志着简单商品生产向资本主义生产的过渡,也标志着对劳动者的剥削形式的变换,即由封建剥削变成资本主义剥削。

资本原始积累还包括对殖民地的侵占和掠夺,以及其他利用国家权力的暴力手段。以使用机器的大生产为特征,生产社会化同资本主义的私人占有之间 的矛盾构成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这一基本矛盾贯穿于资本主义发展的始终,它在经济上具体表现为个别企业生产有组织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的矛盾,在政治上表现为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对抗阶级不可调和的阶级矛盾。资本主义的发展经历两大阶段——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

5、共产主义社会

共产主义社会是指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条件下,在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的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原则的劳动者自由联合的社会经济形态。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作为一种社会形态,生产资料所有制是完全的公有制,基本生活资料是按需分配的,即每个人都尽其所能为社会作出贡献,而依照自己的需求索取。

要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必须实现家庭的分化,形成共产主义社会所特有的结构,客观上依赖生产资料公有制和共产主义分配方式,并形成人人平等的社会机制和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我国古代设想的“大同”社会也是共产主义社会的一种思想萌芽。

Ⅶ 社会科学认识史 经历了哪些主要发展阶段

一、将社会组织制度划分为原始社会时代、民族国家社会时代和全球一体化社会时代三种宏观历史形态,既是对社会历史五形态分期理论的辩证继承,亦是对其辩证发展
马克思曾经指出:“人类始终只能提出自己能够解决的任务,因为只要仔细考察就可以发现,只有在解决它的物质条件已经存在或至少是在形成进程中的时候,才会发生.”(《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卷,第9页)既然全球一体化发展趋势已成为当代人类无法否认的社会历史的客观现实,将全球一体化社会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历史形态的提出也就成为当代人类“能够解决的任务”;既然解决全球一体化社会宏观历史形态的“物质条件已经存在或至少是在形成进程中的时候”,因此,对其进行理论考察研究亦就必然“会发生”.
将人类社会划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五种基本形态,这种划分方法和观点在十九世纪是一种伟大的进步,奠定了社会历史形态科学理论观的理论基础,在社会历史形态理论领域具有划时代的伟大意义. 但是,由于五形态理论产生于十九世纪,因此,随着社会历史的不断发展进步,随着时代的变迁,五形态理论必然会存在以下局限性:第一,从方法论方面来看.原始社会与共产主义社会都属于无私有制、无阶级、无民族国家的社会形态;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都属于存在私有制、阶级、民族国家的社会形态,从社会组织制度形态的角度,我们可将奴隶制社会、封建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概括为“民族国家社会形态”.因此,我们可将人类社会划分为原始社会、民族国家社会、全球一体化社会三种宏观历史形态或三个宏观历史时代.进一步可将原始社会宏观历史时代划分为原始自然社会历史时期、原始母系氏族社会历史时期、原始父系氏族社会历史时期、原始氏族部落联盟社会历史转型时期四个中观历史时期;可将民族国家社会宏观历史时代划分为奴隶制社会历史时期、封建制社会历史时期、资本主义社会历史时期、社会主义社会历史转型时期四个中观历史时期;可将全球一体化社会宏观历史时代划分为全球一体化网络社会历史时期、全球一体化文化生态社会历史时期、近地太空文明社会历史时期、远地太空文明社会历史转型时期四个中观社会历史时期.
二、原始社会组织制度时代、民族国家社会组织制度时代、全球一体化社会组织制度时代
从宏观历史层次结构层面,可将地球人类社会历史辩证运动发展演化整体过程划分为原始社会组织制度时代、民族国家社会组织制度时代、全球一体化社会组织制度时代三个宏观社会历史时代.
原始氏族部落联盟社会历史时期是由原始社会时代向民族国家社会时代的辩证转化历史转型过渡时期,这一过渡时期既存在原始社会时代的部分基本特征,又逐渐产生形成了民族国家社会时代的部分新特征,从而会呈现出“亦原亦国”的亦此亦彼的社会历史转型过渡特征.社会主义社会历史时期是由民族国家社会时代向全球一体化社会时代辩证转化历史转型过渡时期,在这一过渡时期同样会既存在日趋衰亡的民族国家社会时代的部分基本特征,又逐渐产生形成了全球一体化社会时代的部分新特征,从而亦同样会呈现出“亦国亦全”的社会历史转型过渡特征.远地太空文明社会历史时期是由地球文明宇观时代向星际文明宇观时代辩证转化历史转型过渡时期,这一过渡时期既同地球文明社会保持着内在联系,又逐渐在向星际文明社会过渡,从而亦同样会呈现出“亦地亦星”的社会宇观历史转型过渡时期的特征.
从微观历史层次结构层面,可将每一中观社会组织制度历史时期划分为若干个微观社会历史发展阶段.例如,可将资本主义社会中观历史时期划分为资本主义社会初期发展历史阶段、资本主义社会全面发展历史阶段、资本主义社会全面解体终结历史发展阶段三个微观社会历史阶段;又如,可将社会主义社会中观历史时期划分为社会主义社会初级发展历史阶级、社会主义社会全面发展历史阶段、社会主义社会向全球一体化社会时代全面转化历史阶段三个微观社会历史阶段.
三、原始社会历史时代社会组织制度的基本特征
在原始社会时代社会组织制度历史形态会呈现出以下显著的基本特征:⑴从婚姻家庭形态方面来看.将经历有限制的群内群婚姻制、群外群婚制、对偶婚姻制诸种历史发展形态,最终将向一夫一妻婚姻制度形态转化过渡.⑵从社会组织制度形态方面来看.将经历原始自然社会组织制度、原始母系氏族社会组织制度、原始父系氏族社会组织制度、原始氏族部落联盟社会组织制度四种历史形态,最终将向民族国家社会组织制度形态转化过渡.⑶从婚姻家庭组织制度形态与社会组织制度形态之间的相互关系方面来看.尚处于未分化的原始同一混沌状态,原始婚姻家庭组织制度形态同社会组织制度形态是辩证同一的,彼此尚未分化而融合为一体的.⑷从社会活动方面来看.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社会管理尚未发生相互分化,处于原始同一的混沌状态.在这一时代所萌芽的社会分工,主要是因社会成员之间因性别、年龄、生理状况等方面所存在的自然差异而形成的自然分工,如成年女性担当生儿育女繁衍抚养后代的分工,成年成员担当采集狩猎的分工,体力强壮经验丰富的成员通常成为身体力行的社会活动的领头人,未成年儿童则一方面得到成年成员的照顾,一方面学习模仿生产生活的基本技能,积累相关的生产生活经验及常识.⑸从社会成员、社会财富之间的相互关系方面来看.社会成员之间既存在着生理、年龄、劳动技能、经验方面的差异,又存在着在对社会财富占有使用方面的原始平等关系,这是由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原始落后,尚未产生积累起可供占有的社会剩余劳动产品和社会剩余财富.⑹从社会组织制度规模方面来看.在原始社会时代,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十分原始落后、通讯交通十分原始落后、社会管理方式亦十分原始落后,因此,原始社会分化为诸多相互隔离、彼此相互独立规模较小的原始血缘群、或原始氏族社会、或原始氏族部落等原始社会组织制度形态社会单元.
四、民族国家社会历史时代社会组织制度的基本特征
民族国家社会时代是对原始社会时代的辩证否定,是原始社会时代辩证发展的必然结果.在民族国家社会时代社会组织制度历史形态会呈现出以下显著的基本特征:⑴从婚姻家庭组织制度形态方面来看.一夫一妻制婚姻家庭形态将存在于整个民族国家社会时代,一夫多妻制婚姻家庭和一妻多夫制婚姻家庭形态属于极为个别的情况.实行一夫一妻制婚姻家庭,一方面,使人类社会成员之间的血缘关系得以明析,为私有制的产生形成和发展巩固奠定了明晰的血缘关系基本前提;另一方面,有利于人类生理智力的健康发育进化,为社会的不断发展进化奠定了生理基因方面的坚实基础.⑵从社会组织制度形态方面来看.自进入民族国家时代以来,一方面,从社会有机体之中逐渐分化产生形成了各种社会生产类组织、各种社会服务类组织、各种社会日常生活类组织、各种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类组织;另一方面,各种社会组织及其它社会系统要素又在辩证运动发展进化过程中,通过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依存产生形成各种有机统一的社会组织制度,并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社会历史时期的社会组织制度历史发展形态.民族国家社会时代将经历奴隶制社会时期、封建制社会时期、资本主义社会时期、社会主义社会时段四个中观社会组织制度历史发展时期,这四个时期亦是民族国家社会组织制度的四种中观社会组织制度历史发展形态.⑶从婚姻家庭组织制度形态与社会组织制度形态之间的相互关系方面来看.在民族国家时代,婚姻家庭组织制度同社会组织制度之间已发生了相互分离,婚姻关系只是构成社会关系的一个方面,家庭只是构成社会组织制度的基本细胞,婚姻家庭组织制度同社会组织制度不再处于未分化的原始同一的状态.但是,在奴隶制和封建制社会中,奴隶制王族和封建皇族的婚姻家庭形态同其社会组织制度仍然处于相互重合的未分化状态,奴隶制王族和封建皇族的婚姻家庭关系形态的变化通常会对其社会组织制度产生异常重要的影响.⑷从社会成员、社会财富之间的相互关系方面来看.在民族国家社会时代,社会财富同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分离,社会财富逐渐向极少数社会成员集中,从而成为剥削阶级和统治阶级;其余大部分社会成员逐渐沦落为贫穷的被剥削被统治社会阶级.⑸从社会组织制度基本形态及规模方面来看.在民族国家社会历史时代,人类社会分化为诸多既相互独立,又彼此发生直接间接联系的民族国家社会组织制度单元;并由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相应提高、通讯交通条件的相应改变、社会管理水平的相应改变、社会科技文化教育方面的相应发展,从而使得部分民族国家社会的规模得以相应的扩大.尽管在这一社会历史时代的部分民族国家统治者曾经试图将其势力拓展到整个全球各国,但由于受其所生活时代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和制约,最终只能成为一种缺乏社会历史客观现实基础的雄心勃勃的美好历史幻想.
五、全球一体化社会历史时代社会组织制度的基本特征
全球一体化社会时代是民族国家社会时代辩证运动发展进化的必然结果,是对民族国家社会时代的辩证否定和辩证发展.全球一体化社会时代的社会组织制度形态有以下显著的基本特征:⑴从社会组织制度形态及其规模方面来看.在全球一体化社会历史时代,将由相互分离、相互独立、彼此矛盾冲突的民族国家社会组织制度形态向全球一体化社会组织制度形态转型,全球各民族国家将融合成为一个有机统一的全球人类社会共同体,全球社会各种族、民族将融合成为一个有机统一的“地球人类族”;从规模方面来看,全球一体化社会组织制度将在空间上覆盖整个全地球,其社会组织制度的组织机构将遍及全球社会的每一个区域.⑵从社会成员、社会财富之间的关系方面来看.在全球一体化社会历史时代,将建构起遍布全球范围的社会生产设施系统、社会服务设施系统、社会日常生活设施系统、社会管理设施系统,以上四个系统将日趋融合成为一个有机统一的“全球社会公共设施系统”,这一巨系统的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分权、管理权为全球人类社会成员共同拥有.这样一来,社会成员在社会财富占有方面的差异将彻底消失,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社会财富“共同所有制”.⑶从社会分工及社会活动方面来看.在全球一体化社会历史时代,由于社会科技文化教育得到高度充分发展,使社会生产力水平得到极大地提高,使每一社会成员的素质都能获得全面充分的发展,这就将彻底改变传统意义上的社会分工,从而使每一位成年社会成员既可成为生产者、服务者,又可成为消费者和管理者.

Ⅷ 社会科学认识史经历了哪些主要发展阶段

一、将社会组织制度划分为原始社会时代、民族国家社会时代和全球一体化社会时代三种宏观历史形态,既是对社会历史五形态分期理论的辩证继承,亦是对其辩证发展
马克思曾经指出:“人类始终只能提出自己能够解决的任务,因为只要仔细考察就可以发现,只有在解决它的物质条件已经存在或至少是在形成进程中的时候,才会发生.”(《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卷,第9页)既然全球一体化发展趋势已成为当代人类无法否认的社会历史的客观现实,将全球一体化社会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历史形态的提出也就成为当代人类“能够解决的任务”;既然解决全球一体化社会宏观历史形态的“物质条件已经存在或至少是在形成进程中的时候”,因此,对其进行理论考察研究亦就必然“会发生”.
将人类社会划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五种基本形态,这种划分方法和观点在十九世纪是一种伟大的进步,奠定了社会历史形态科学理论观的理论基础,在社会历史形态理论领域具有划时代的伟大意义. 但是,由于五形态理论产生于十九世纪,因此,随着社会历史的不断发展进步,随着时代的变迁,五形态理论必然会存在以下局限性:第一,从方法论方面来看.原始社会与共产主义社会都属于无私有制、无阶级、无民族国家的社会形态;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都属于存在私有制、阶级、民族国家的社会形态,从社会组织制度形态的角度,我们可将奴隶制社会、封建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概括为“民族国家社会形态”.因此,我们可将人类社会划分为原始社会、民族国家社会、全球一体化社会三种宏观历史形态或三个宏观历史时代.进一步可将原始社会宏观历史时代划分为原始自然社会历史时期、原始母系氏族社会历史时期、原始父系氏族社会历史时期、原始氏族部落联盟社会历史转型时期四个中观历史时期;可将民族国家社会宏观历史时代划分为奴隶制社会历史时期、封建制社会历史时期、资本主义社会历史时期、社会主义社会历史转型时期四个中观历史时期;可将全球一体化社会宏观历史时代划分为全球一体化网络社会历史时期、全球一体化文化生态社会历史时期、近地太空文明社会历史时期、远地太空文明社会历史转型时期四个中观社会历史时期.
二、原始社会组织制度时代、民族国家社会组织制度时代、全球一体化社会组织制度时代
从宏观历史层次结构层面,可将地球人类社会历史辩证运动发展演化整体过程划分为原始社会组织制度时代、民族国家社会组织制度时代、全球一体化社会组织制度时代三个宏观社会历史时代.
原始氏族部落联盟社会历史时期是由原始社会时代向民族国家社会时代的辩证转化历史转型过渡时期,这一过渡时期既存在原始社会时代的部分基本特征,又逐渐产生形成了民族国家社会时代的部分新特征,从而会呈现出“亦原亦国”的亦此亦彼的社会历史转型过渡特征.社会主义社会历史时期是由民族国家社会时代向全球一体化社会时代辩证转化历史转型过渡时期,在这一过渡时期同样会既存在日趋衰亡的民族国家社会时代的部分基本特征,又逐渐产生形成了全球一体化社会时代的部分新特征,从而亦同样会呈现出“亦国亦全”的社会历史转型过渡特征.远地太空文明社会历史时期是由地球文明宇观时代向星际文明宇观时代辩证转化历史转型过渡时期,这一过渡时期既同地球文明社会保持着内在联系,又逐渐在向星际文明社会过渡,从而亦同样会呈现出“亦地亦星”的社会宇观历史转型过渡时期的特征.
从微观历史层次结构层面,可将每一中观社会组织制度历史时期划分为若干个微观社会历史发展阶段.例如,可将资本主义社会中观历史时期划分为资本主义社会初期发展历史阶段、资本主义社会全面发展历史阶段、资本主义社会全面解体终结历史发展阶段三个微观社会历史阶段;又如,可将社会主义社会中观历史时期划分为社会主义社会初级发展历史阶级、社会主义社会全面发展历史阶段、社会主义社会向全球一体化社会时代全面转化历史阶段三个微观社会历史阶段.
三、原始社会历史时代社会组织制度的基本特征
在原始社会时代社会组织制度历史形态会呈现出以下显著的基本特征:⑴从婚姻家庭形态方面来看.将经历有限制的群内群婚姻制、群外群婚制、对偶婚姻制诸种历史发展形态,最终将向一夫一妻婚姻制度形态转化过渡.⑵从社会组织制度形态方面来看.将经历原始自然社会组织制度、原始母系氏族社会组织制度、原始父系氏族社会组织制度、原始氏族部落联盟社会组织制度四种历史形态,最终将向民族国家社会组织制度形态转化过渡.⑶从婚姻家庭组织制度形态与社会组织制度形态之间的相互关系方面来看.尚处于未分化的原始同一混沌状态,原始婚姻家庭组织制度形态同社会组织制度形态是辩证同一的,彼此尚未分化而融合为一体的.⑷从社会活动方面来看.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社会管理尚未发生相互分化,处于原始同一的混沌状态.在这一时代所萌芽的社会分工,主要是因社会成员之间因性别、年龄、生理状况等方面所存在的自然差异而形成的自然分工,如成年女性担当生儿育女繁衍抚养后代的分工,成年成员担当采集狩猎的分工,体力强壮经验丰富的成员通常成为身体力行的社会活动的领头人,未成年儿童则一方面得到成年成员的照顾,一方面学习模仿生产生活的基本技能,积累相关的生产生活经验及常识.⑸从社会成员、社会财富之间的相互关系方面来看.社会成员之间既存在着生理、年龄、劳动技能、经验方面的差异,又存在着在对社会财富占有使用方面的原始平等关系,这是由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原始落后,尚未产生积累起可供占有的社会剩余劳动产品和社会剩余财富.⑹从社会组织制度规模方面来看.在原始社会时代,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十分原始落后、通讯交通十分原始落后、社会管理方式亦十分原始落后,因此,原始社会分化为诸多相互隔离、彼此相互独立规模较小的原始血缘群、或原始氏族社会、或原始氏族部落等原始社会组织制度形态社会单元.
四、民族国家社会历史时代社会组织制度的基本特征
民族国家社会时代是对原始社会时代的辩证否定,是原始社会时代辩证发展的必然结果.在民族国家社会时代社会组织制度历史形态会呈现出以下显著的基本特征:⑴从婚姻家庭组织制度形态方面来看.一夫一妻制婚姻家庭形态将存在于整个民族国家社会时代,一夫多妻制婚姻家庭和一妻多夫制婚姻家庭形态属于极为个别的情况.实行一夫一妻制婚姻家庭,一方面,使人类社会成员之间的血缘关系得以明析,为私有制的产生形成和发展巩固奠定了明晰的血缘关系基本前提;另一方面,有利于人类生理智力的健康发育进化,为社会的不断发展进化奠定了生理基因方面的坚实基础.⑵从社会组织制度形态方面来看.自进入民族国家时代以来,一方面,从社会有机体之中逐渐分化产生形成了各种社会生产类组织、各种社会服务类组织、各种社会日常生活类组织、各种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类组织;另一方面,各种社会组织及其它社会系统要素又在辩证运动发展进化过程中,通过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依存产生形成各种有机统一的社会组织制度,并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社会历史时期的社会组织制度历史发展形态.民族国家社会时代将经历奴隶制社会时期、封建制社会时期、资本主义社会时期、社会主义社会时段四个中观社会组织制度历史发展时期,这四个时期亦是民族国家社会组织制度的四种中观社会组织制度历史发展形态.⑶从婚姻家庭组织制度形态与社会组织制度形态之间的相互关系方面来看.在民族国家时代,婚姻家庭组织制度同社会组织制度之间已发生了相互分离,婚姻关系只是构成社会关系的一个方面,家庭只是构成社会组织制度的基本细胞,婚姻家庭组织制度同社会组织制度不再处于未分化的原始同一的状态.但是,在奴隶制和封建制社会中,奴隶制王族和封建皇族的婚姻家庭形态同其社会组织制度仍然处于相互重合的未分化状态,奴隶制王族和封建皇族的婚姻家庭关系形态的变化通常会对其社会组织制度产生异常重要的影响.⑷从社会成员、社会财富之间的相互关系方面来看.在民族国家社会时代,社会财富同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分离,社会财富逐渐向极少数社会成员集中,从而成为剥削阶级和统治阶级;其余大部分社会成员逐渐沦落为贫穷的被剥削被统治社会阶级.⑸从社会组织制度基本形态及规模方面来看.在民族国家社会历史时代,人类社会分化为诸多既相互独立,又彼此发生直接间接联系的民族国家社会组织制度单元;并由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相应提高、通讯交通条件的相应改变、社会管理水平的相应改变、社会科技文化教育方面的相应发展,从而使得部分民族国家社会的规模得以相应的扩大.尽管在这一社会历史时代的部分民族国家统治者曾经试图将其势力拓展到整个全球各国,但由于受其所生活时代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和制约,最终只能成为一种缺乏社会历史客观现实基础的雄心勃勃的美好历史幻想.
五、全球一体化社会历史时代社会组织制度的基本特征
全球一体化社会时代是民族国家社会时代辩证运动发展进化的必然结果,是对民族国家社会时代的辩证否定和辩证发展.全球一体化社会时代的社会组织制度形态有以下显著的基本特征:⑴从社会组织制度形态及其规模方面来看.在全球一体化社会历史时代,将由相互分离、相互独立、彼此矛盾冲突的民族国家社会组织制度形态向全球一体化社会组织制度形态转型,全球各民族国家将融合成为一个有机统一的全球人类社会共同体,全球社会各种族、民族将融合成为一个有机统一的“地球人类族”;从规模方面来看,全球一体化社会组织制度将在空间上覆盖整个全地球,其社会组织制度的组织机构将遍及全球社会的每一个区域.⑵从社会成员、社会财富之间的关系方面来看.在全球一体化社会历史时代,将建构起遍布全球范围的社会生产设施系统、社会服务设施系统、社会日常生活设施系统、社会管理设施系统,以上四个系统将日趋融合成为一个有机统一的“全球社会公共设施系统”,这一巨系统的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分权、管理权为全球人类社会成员共同拥有.这样一来,社会成员在社会财富占有方面的差异将彻底消失,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社会财富“共同所有制”.⑶从社会分工及社会活动方面来看.在全球一体化社会历史时代,由于社会科技文化教育得到高度充分发展,使社会生产力水平得到极大地提高,使每一社会成员的素质都能获得全面充分的发展,这就将彻底改变传统意义上的社会分工,从而使每一位成年社会成员既可成为生产者、服务者,又可成为消费者和管理者~

Ⅸ “辩证法”与“历史辩证法”有何异同

辨证法是关于物质存在状态的学说,既包括自然界,也包括人类历史和社会.而历史辩证法只是关于历史和社会发展规律的学说,两者是不重复的.

阅读全文

与历史辩证发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