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提供风水发展史中的历史人物
郭璞
(276年—324年),字景纯,河东闻喜县人(今属山西省),西晋建平太守郭瑗之子回。东晋著名学答者,既是文学家和训诂学家,又是道学术数大师和游仙诗的祖师。
生平
西晋末年战乱将起,郭璞躲避江南,历任宣城、丹阳参军。
晋元帝时期,升至著作佐郎,迁尚书郎,又任将军王敦的记室参军。
324年,力阻驻守荆州的王敦谋逆,被杀,时年49岁。事后,郭璞被追赐为“弘农太守”。
晋明帝在玄武湖边建了郭璞的衣冠冢,名“郭公墩”。郭璞之子敦骜被封为临贺太守。
http://ke..com/view/72826.html
杨筠松
赖文俊
刘伯温
蒋大鸿
沈竹祁
廖禹
⑵ 在中国风水有着漫长的发展历史,风水学究竟有哪些流派呢
八宅派综合起来只有两点:一是将坐山配游星论吉凶。所谓游星就是:伏位、天医、生气、延年四吉星和五鬼、绝命、祸害、六煞四凶星。以此八星根据住宅的八卦山起伏位。
所以笔者提醒学风水的易友,以十二长生论水的来去之吉凶,不可全用,一定要分辨阴阳,配尽阴尽阳为善。翻卦派以八卦翻出九星卦为主,然后再配合山水以论吉凶。翻卦派有几种翻法,如辅星翻卦,又名黄石公翻卦法,它是根据纳甲起以贪狼、巨门、禄存、文曲、廉贞、武曲、破军、左辅、右弼九星来推断吉凶。玄空飞星派是将山向配合元运挨排山向,元盘九星,从而看水山配合室内布局论旺衰吉凶。
所谓玄空九星指的是:一白在坎为贪狼,二黑在坤为巨门,三碧在震为禄存,四绿在巽为文曲,五黄中央为廉贞,六白在乾为武曲,七赤在兑为破军,八白在艮为左辅,九紫在离为右弼。玄空学的实质就是注重元运的旺与衰,以及1—9九个数字的生克制化与命局中喜忌配合、只要读者能把握住这一点,就算是玄空学已入门,一般来说就可以为人调整室内风水。但要把握玄空学的真髓,当然还要深入学习。
⑶ 风水的起源地是哪里
风水术是中国古代人环境选择的学问,又称山水、堪舆、青乌等。强调的是龙砂穴水的山川之形态与气惯环绕的半虚半实的境状,乃至无形、无状、无味的所产生神气凝聚的哲思认知体系。由于认知的差别,也没有标准化的答案,江湖术士便充斥其中,把这种堪天舆地与大自然和谐协同的方法,推之玄之又玄,借以混世。所以,风水术如易经、卜筮类一样,自古就是鱼龙混杂,真假难辨。风水是择吉避凶的术学,从考古遗址中发现,远古人择居地形、地貌、方位,有惊人的一致性。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的聚落遗址表明,选择在背坡面水、处河流沼泽边缘的聚落遗址最为普遍。无论仰韶时期,还是龙山时期均是如此。从遗址发掘来看,多是重向阳取暖性好,水草茂密高台近水之地,为使隐蔽、安全又便于自下而上猎取食物或便于农耕,总之是以择吉避灾为总则。这些选择至今仍然不失其合理性。
风水从字面上来理解,“风”是流动着的空气 ;“水”是大地的血脉、万物生长的依靠。有风、有水的地方就有生命和生气,万物就能生长,人群就能生活。风水好的吉祥地总是生气勃勃、欣欣向荣。风水坏的地方总是暗伏危机,一片荒凉,充满恐怖。风水又称“堪舆”。什么叫“堪舆”呢 ?西汉司马迁《史记》中已有“堪舆家”的专门名词。《汉书·艺文志》中也有《堪舆金匮》的书目。在中国古代的文意里,“堪”是天道、高处 ;“舆”是地道、低处。“堪舆”是指研究天道、地道之间,特别是地形高下之间的学问。它是以当时有机论自然观为基础,把当时天文、气候、大地、水文、生态环境等内容引进选择地址、布建环境的艺术之中。
风水发生于中国,它和《易经》关系密切。《易经》是中国的一部最为伟大的书。要研究中国的学问,谈中国的文化,不能不研究《易经》。中国文化思想的深厚、广大及细密,其一切思想哲学基础都与《易经》息息相关。《易经》应用于天道,例如天干、地支、气象与节气 ;应用于地道,大地、山川、河湖、道路、城镇、村落与住宅 ;应用于人道,人们的伦理观念与行为准则等。阴阳、五行是《易经》的基础。风水这门选择、布建人们生活环境的学问,是以《易经》为其理论基础的,用《易经》的观念来指导人们选择、布局和建造周围的环境。认为人要配合天、效法天才能兴盛发展。违背天理人情,违背自然法则就会失败遭殃。所以风水在选择与布建生活环境时,总是要把城市、村落、住宅等与天象结合起来。“法天象地”,力求“天助、人助”。“万物兼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使人和周围的生活环境、气候、天象、动植物、地形等达到协和、共进、互助的关系。从而达到“天人合一”、“天人相助”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的境地。中国传统的城市、村落、住宅的选址、规划、布局,注重四方、区位,四合院、中轴线都体现了“中者,天之正道
⑷ 风水之术源于哪个朝代
【风水的历史】
如下:
【上古及先秦时期】
伏羲古代神话传说中的部落酋长和人类的始祖,姓风,建都于陈(今河南开封东)。《周易系辞下》∶“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认为八卦乃伏羲所画。
神农亦称连山氏、烈山氏。一说即炎帝,传说中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相传为姜永(今湖北随县)人,相传伏羲氏所作之易,经十九传而至神农氏。神农氏扩大了易象的运用,运用阴阳升降消长之象和理数,奠定了中医之基础。相传其复演八卦而为六十四卦,作《连山易》。
黄帝古史中说他本姓公孙,因居姬水,故改姬姓,号轩辕氏,有熊氏,又号归藏氏,传说中中原各族的共同祖先。伏羲之易,至神农氏后又经八传而至黄帝。其治易,用途甚广,深致远,制器尚象,发明了文字、音律、乾支、五行、天文、历算、舟车、宫室、杵臼、方矢及棺椁衣衾,并据易而立礼制,兴礼乐治百官,济万民,开拓中华之文化,还曾作兵家八阵法以破蚩尤。黄帝之易,以坤为首位,认为坤象地而属土,而地面上的万物,均由坤土之功而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所以作《归藏易》。
周文王商末周部落领袖,姬姓,名昌。商纣时为西伯,故亦称伯昌。周武王之父,武王有天下,追尊为文王,故又称文昌。相传其被囚羑里时,曾取法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衣取象于乾,裳取象于坤),演易而穷究天人之理,演伏羲八卦而为六十四卦,并作卦辞和爻辞。
姜尚姜尚,名望,又称姜子牙。其祖原居东方、与禹一起治水有功,对于吕,遂以吕为氏。因周文王曾封尚为专管军事的太师,故又称“师尚父”。传说,姜尚早年很穷,虽有才华,但怀才不遇,后听说文王求贤,遂到渭水支流钓鱼,果为文王所赏识。文王被囚羑里归国后,重用姜尚,参与策划伐商大计,后来扶佐武王灭商有功,封于齐。民间常称他为姜太公。传说古代兵书《六韬》为他所著。
周公西周杰出政治家。姓姬,名旦,亦称公旦,叔旦。因封地在周(今陕西岐山),史称周公。文王之子,武工之弟。相传他不仅精通易学,还曾作八卦爻辞。其言论见于《尚书》的《大诰》、《康诰》、《多士》、《无逸》、《立政》等篇。
老子春秋末期著名思想家,道家学说创始人。姓老,名聃。一说姓李,名耳,字伯阳,聃为谥号。楚国苦邑(今河南鹿邑东)厉乡曲仁里人。曾任周朝守藏室之史。老子之学,宗黄帝《归藏易》之体系,首重坤柔。其守静、贵柔、尊阴、无为的思想,和“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宇宙生成论和数字推测法,被认为是在《周易》的成卦程序以及易有两仪、四象、八卦的启示下衍生出来的。著有《老子》(又名《道德经》)五千余言。
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作为著名的学者和思想家,孔子对《周易》有很深的研究和独到的见解。强调卦爻辞对道德修养的意义,同时又认为善学《易》的人,不去占筮,认为《周易》的用处在于提高人的道德境界,不是卜问吉凶祸福。这种对《周易》的理解,对后来儒家学者解易产生很大的影响。后来儒家解易,注重卦爻辞的教育意义,不注重筮法。如荀子之言∶“善为易者不占。”(《荀子大略》)《易传》更是充分反映了孔子重人道教育意义的治《易》倾向。使《周易》完成了由卜筮之书向哲学著作的过渡。至于传统上认为《易传》乃孔子所作,则自宋代欧阳修《易童子传问》提出疑问以来就一直见仁见智、莫衷一是,迄今尚无定论。
卜商(前507-?)春秋末儒学家、政治家。名商,字子夏,以字行。孔子得意门生,易学著作相传有《子夏易传》十一卷,今人多认为此书为后人伪托。
荀子(前313?-前238)战国后期杰出的思想家和儒学大师。受战国时期阴阳学说或以阴阳说解易的影响,他以阴阳为哲学范畴,说明事物的发展。并曾引用《周易》卦爻辞论证自己的观点。
邹衍(前305-前240?)战国末期哲学家,阴阳家的代表人物,齐国临淄(今山东淄博市东北)人。以阴阳观念为核心,创立了阴阳五行学派。其学说对象数派易学有一定影响。“五德终始”说后来成为西汉谶纬学说的基石。
蔡泽战国时辩士。燕国人。精研《周易》,其易说受道家和阴阳家的影响,以阴阳消息说来解释《周易》中的义理。
鬼谷子相传为战国时楚人,纵横家之祖。姓名传说不一,因隐居于鬼谷而号称鬼谷子,后人或称鬼谷先生。长于养性持身和纵横捭阖之术,《史记》载其为苏秦、张仪之师。其学源自《易》,论因变无常,从黄老“心术”论世御事,讲求内外损益之理,后来又演变为“反应”、“揣摩”之术,为纵横家所宗。首创多种“方术”“秘术”留传后世,今传《鬼谷子》一书,系后人伪托。
⑸ 住宅风水的历史
住宅风水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一门玄术。也称青鸟、青囊,较为学术性的说法叫做堪专舆。“风属水”最早见于晋代郭璞所著的《葬书》:“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这是有关风水的最早的定义。这部著作中还提出了风水的要旨:“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风水学的根本基础和核心思想依据来源于《易经》。关于风水有相当多的评论与争议,有人认为风水是中国的一门综合科学,结合了环境,地理,健康等等历史悠久的观察。也有人认为风水是旧世界的迷信,阻碍了中国人的建筑设计,室内设计等的发挥创意。
⑹ 中国风水是怎么起源的,有什么科学的理论依据
中国风水学在很多百姓眼中被称为“玄学”,上至帝王对宫殿、寝殿、墓地的选址,下至百姓在住宅、村落、墓地的选址,都会请风水大师来个我们相看。那么中国风水到底是以什么为根据,在什么理论基础上起源的呢?
总结
母系社会时期的远古中国人根据对客观世界的认知,形成了早期的《风水学》理论,并据此发展起了各种其它的具体学科分类,其中以中医学的《黄帝内经》为比较著名的代表。
但进入到父系社会以后,由于人类自身的神话迷信,以及后期逐渐形成的教条思维方式,中国人就逐渐放弃了对未知客观世界的探索,并把早期的一些不具有实用性能的科研成就转为神学方式存在,如郭璞的《葬经》,而只把一些较为有实用价值的内容继续保留,如《黄帝内经》,其余的部分则完全丢失在涛涛历史长河之中,只给后人留下了无穷的遗恨!
⑺ 做风水的风水发展历史
1:形成时期:原为萨满教根据考察山势土壤总结经验
2:确立时期:在夏、商时代经过《连山易》和《归藏易》的整理形成详细的选择方法算法
3:世俗化时期:在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三道九流中的阴阳家将风水整理成为大众通俗易通的内容。风水学进入世俗
4:贵族化逆流时期:秦代焚烧坑儒、汉代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风水从世俗化再次转入贵族化,只有皇家阴阳官可以阅读阴阳家时期的风水资料
5:衰落时期:秦末农民起义,五斗米道的农民起义军登上历史舞台,追认以老子为祖师,提出“均平富”的革命思想,创立道教。阴阳家开始没落,原本的阴阳家的阴阳师在汉唐时随日本来华学者东渡。
6:在日本发展时期:唐代将道教尊为国教,秦末农民起义军成立的道教以五行、八卦为理论。风水在唐代后消失,直到宋代才在出现。唐代日本来华使者将历代风水书籍和资料带回国内,其中包括唐代早期的《大唐阴阳书》书中有关龙砂的介绍,明确记载最早叫做“岳”。日本遣唐使对《大唐阴阳书》翻译时将“岳”翻译成“龙巢”,宋代后随着中日交流,阴阳风水学再次传入中国,宋代学者将“龙巢”翻译成“龙砂”。 汉唐时代东渡日本的阴阳家逐渐在日本形成强大的势力,并且进入日本贵族,因为收到强大的经济支持,逐步形成了日本“阴阳师”这个团体。风水学在日本得到广大发展
7:风水归来:道教造成的“三秋之乱”是唐代有盛转衰的开始。此后汉地进入风水真空区。随着和日本的交流和五代时期大量有组织的国家盗墓行为,古墓中的占卜竹简出土,风水占卜再次兴盛在宋代达到顶峰。
8:风水学的东强西弱:汉到唐约1000多年时间,风水在汉地从强到消失,造成汉地风水衰弱,虽然宋代达到巅峰但是一直没有超过日本的阴阳师
9:风水文化断交:元代至元五年(公元1268年)五月,忽必烈终止了中日数千年的友好邦交,并且准备攻打日本。随历史发展,中日风水文化的交流完全断绝。
10:风水学再次发展:中日断交后一直到清末才有新的交流,光绪25年(公元1899年)秋,王懿荣发现甲骨文后来又通过古董商范维卿等人进行搜购,累计共收集了1500多片。其中包括《连山易》86卷、《归藏易》92卷。日本来华阴阳师南宫橘末以每片甲骨1两黄金的价格选出《连山易》27卷《归藏易》23卷,购买走并且运到日本。余下的《连山易》和《归藏易》因为战争原因和解放后文化革命因素被打碎、焚烧、或做成猪饲料无一留下。日本因为得到《连山易》27卷《归藏易》23卷进入了风水研究的高超时期。阴阳师南宫橘末的弟子竹影法师在自己的《东洋见闻录》有27卷中《连山易》的2卷的发表和23卷中的《归藏易》4卷的发表。
11:风水交流:1976中国特殊时期结束,1977年河南民间涌现出大量风水爱好者,从河南逐步扩展到广东等地区。1978年初从河南走出的风水爱好者,成立了各种风水学派680多家,并且追认古代先人为开派鼻祖常见有17个门派(1)峦头派(2)形象派(3)形法派(4)八宅派(5)命理派(6)三合派(7)翻卦派(8)飞星派(9)五行派(10)玄空大卦派(11)八卦派(12)九星飞泊派(13)奇门派(14)阳宅三要派(15)廿四山头派(16)星宿派(17)金锁玉关派。1978年12月中国改革开放,中日风水学开始出现断断续续交流。
12:风水学飞跃发展:1993年3月,湖北江陵王家台15号秦墓中出土了《归藏易》,称为王家台秦简《归藏易》,重启解放后中国研究风水的热潮。出土的秦简《归藏易》是《归藏易》中第6卷,第2册,第7篇《郑母经》部分内容。对于我国《归藏易》研究有重大突破。我国很多学者通过研究《郑母经》部分内容成为独霸一方的风水大家。
13:风水独立:1996年原来河南风水学爱好者在新加坡取得双国籍,借此注册成立了“新加坡国际易学会”办公地点设立在广东。1997年初开设风水占卜类网站,并且相继在新加坡注册成了140多家易学研究协会。到1999年时因为我国易学学者的努力,世界大部分地区都了解到中国的风水学。2000年时新加坡国际易学会中的全体河南易学大家提出“阻东,进西。中国风水学和易学正式和日本断绝交流走上了自我研究的道路。
14:风水学“阻东,进西”:阻东:指的是不在和日本风水学、易学进行交流。而且要阻挡和排斥日本风水资料。这是因为日本风水学和易学经过几千年的持续发展,有更进步的发展。日本风水学者在风水交流时常常引用的本国的《日本风俗诗》“国比中原国,人同上古人,衣冠唐制度,礼乐汉君臣。”此诗词就可以体现日本对汉文化的继承性。河南易学大师提出“中国地大物博,文化博大精深,只有自我的闭关研究才可以走上独立道路。”因此阻止和排斥日本风水学的交流可以起到很好的保护中国风水发展,并且建立以河南文化为主题的中华文化。 进西:日本风水学一直沿用古代方法,寻龙需要几个小时,点穴需要2个多月。河南学者为了更好推广风水,将风水算法限定为只做五行和凶煞简单判定。这样简单的计算只需要几分钟,而且可以利于电脑化。
⑻ 风水学的由来和发展
风水学又称堪舆学 ,顾名思义,风就是空气,一种流动的空气;水就是各种水资源,包括江河湖海及雨露。风水学突出了风与水对人体的作用,认为风太大的地方不宜人居住,而空气不流通的地方也不宜居住,没有水的地方不适宜人居住,而水泛滥成灾的地方也不适宜居住。风水学其实就是研究人类居住环境的一门学问,主要分为两大派——形式派和理气派。形式派又称峦头派,为唐代著名风水家杨筠松所创,在江西一带盛行,主要以山川的起止为主体,以龙、穴、砂、水相配合而进行勘察。理气派又称理法派,由一游幕僧人所创,在福建比较盛行,理气派以河洛理数为理论基础,从时间和空间上考察人体与地理、气候、地极磁波的变化关系。
早期的人类就已经认识到了环境对人类的重要影响。原始人类由于生产力的落后,他们很难抵御各种猛兽的侵袭,于是他们就选择了山洞作为规避场所。而山洞多在较高的地带,这是为了防止水淹,而且洞口都朝向南方,一是利于接受阳光的照射,二是躲避冬天寒冷的西北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逐渐走出了山林,而到依山傍水的平坦地带聚居,慢慢形成了村落与城镇。这一时期,风水学还处于一种原始的萌芽状态。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一步发展,人类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环境对人体的作用。到了先秦时期,风水学才作为一种学说问世。秦代风水家朱仙桃所著的《搜山记》,为目前流传下来的最早的风水学著作。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风水学理论逐渐得到完善,并且出现了管辂、 郭 璞这样的风水名家。郭璞著的《 葬书》,被后人推崇为风水理论的经典,而郭璞本人也被后人尊为风水学的祖师。
到了隋唐时期,风水理论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而且形成了两大派别——江西形势派和福建理气派。形势派的创始人杨筠松先生著的《疑龙经 》、《撼龙经》、《 葬法倒杖》《青囊序 》等,为风水学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些著作一直被风水研究者视为至宝。
明清时期是风水学的鼎盛时期,各种风水著作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甚至到了泛滥的程度。其中以吴鼐 的《 阳宅撮要 》、赵玉材的《地理五诀 》、蒋大鸿的《地理辨证 》 较为有名。在形势与理气两派的基础上有分成四个派别——八宅派、玄空派、杨公派、过路阴阳派。八宅派是以八卦为依据,将家宅分为八部分--东四宅与西四宅,再配合人的命卦来选择住宅,属形势派;玄空派属理气派,主要以 洛书九星为根本,外取自然环境的山水实物为依据,结合三元运气之说,通过排龙立穴、飞星布局和收山出煞 等数术运算方法;杨公派也属形势派,注重“龙、砂、水、向、穴”,也就是“寻龙、觅水、观砂、立向、定穴”;过路阴阳派也属于形势派,同时搀杂了一些理气派的东西,比较注重表象的作用。甚经典教材的内容大部分以口诀为主。
解放以后,风水学被扣上了“封建迷信”的帽子而打入冷宫,勘测风水的活动在中国大陆销声匿迹了一段时期。改革开放以后,风水活动逐渐抬头,且有愈演愈盛之势。
环境对人类的影响是至为明显的,在古代时期,人们就认识到了这一点。以现代科学知识与理论来看,天地万物是一个大磁场,而人体是一个小磁场,我们周围的万物,时刻不停的发生一种微波与我们的小磁场产生物理感应,从而使磁场发生变化,可能变好也可能变坏,正所谓环境造人。生活在不同地方的人,他们的精神面貌、性格习俗都有很大的差异,而生活在同一地方的人,就有许多相似的特点。比如广东人形体瘦小,面尖唇薄,颧骨高耸,脑筋灵活,善做生意。而蒙古人却形体高大威猛,性情豪爽粗放,虽善于牧马骑射,却不善经营。这就是生存的环境对他们产生的影响,正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是不争的事实。风水学的科学性,已被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所认同。
但是,传统风水学过分夸大了环境的作用,甚至将她披上了一层神秘的外衣,搞的神乎其神。有些风水家认为,只要是“风水宝地”,就能给人带来福祉,那么,生活在同一“风水宝地”的人,他们的命运也会千差万别呢?同样的住宅,有的人住进去灾祸不断,有的人住进去却事事顺心,这就是人类个体的差异性所造成的结果。每个人,作为一种磁场或者说是一种接收器,他们的排列组合与接收信号的频率是不一样的,是千差万别的。虽然传统风水学也认识到了人的差异性,但只是采用了比较粗略的分类法。比如八宅派以每个人出生的年份为依据,将人分为八种命卦---乾命、坤命、艮命、震命、兑命、坎命、离命、巽命,根据这八种命卦来判断是否与住宅相配合。这种分类法是不够精确的,一年中出生的人得有多少?他们每个人的磁场结构能一样吗?人为万物之灵,独禀天地五行之气而生,而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刹那起,作为一个小载体,每个人所禀受的天地五行之气是不一样的,所以就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小磁场,而且没有任何一个人的磁场与另外一个人是完全相同的,哪怕双胞胎也不例外。有人禀受五行之气中的火较多,有的水较多,有的木多较,因此,每个人就有了吉凶祸福的差别,正所谓“五气偏全定吉凶”。人类所禀受天地五行之气的多寡,就反映在每个人出生的年、月、日、时所代表的天干地支中,只有运用命理学的理论知识才能将每个人的差异性准确地分辨出来,这样才能根据每个人的特殊性来为其选择适宜的生存环境。
传统风水学,有她的科学性,但也有糟粕甚至迷信的成分,我们每一个有志于此道的人,都应该以现代科学知识与理论为基础,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使风水学更加完美,更加科学,从而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⑼ 风水学流传至今肯定有它的道理,它的历史渊源是什么
一、《周易》是中国文化的源泉和象征
中国人最善于临机决断,以不变应万变,中国哲学认为人既然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也是人的一部分,那么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是再平常不过的了。人们也就的理由相信,人类可以依据自然的变化来预告人类的前景。《周易》一书正是这一文化倾向的最佳的实例。
正因为《周易》有着如此的文化内涵,所以在春秋战国时代,它就已经被人们看作“圣人之书”人们通过对《周易》的研究,既汲取了许多有价值的因素,也逐渐形成了一种专门的学问――易学。
直到今天,《周易》在我们的生活中,仍然占据着重要地位,有人称它是“生命的学问、宇宙的真理、文化的智慧、价值的源泉。”有人赞其为“宇宙代数学”“科学皇冠上的明珠”
总之《周易》在其卜筮的形式中,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在它晦涩的言辞中,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它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源泉,又是中华文明的典型象征,如果以为弄懂了《周易》就会一懂百懂,那当然是毫无根据的,但如果无视其价值,而一味斥之为封建迷信,则恐怕更为愚蠢无知。
⑽ 中国风水学协会的发展历史
中国易经文化经过历代的发展,源远流长。而中国风水学文化是易经文化的精粹和文明回的结晶,发扬答光大中国风水文化是我们国家和民族建立和谐文明社会的需要。所以研究和传播中华风水文化的科学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中国风水学协会在研究周易学术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贯彻执行国家的各项政策方针和法律法规,维护国家和平统一。更以构建和谐社会为己任,引导群众拥护共产党,执行国家各项法令。同时认真贯彻国家主席胡锦涛提出的:中国风水学协会更提倡用科学的精神态度和方法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