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发展 > 罗平历史文化

罗平历史文化

发布时间:2021-02-07 23:41:22

① 罗平的地域文化特点

罗平县隶属云南省曲靖市,地处东经103°57′~ 104°43′、北纬24°31′~25°25′之间。境东西宽75公里,南北长99公里,国土面积3025平方公里,其中山区面积占78%;东沿黄泥河为界与贵州省兴义市接壤;东南以南盘江、清水江为界,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林县隔河相望;西南与师宗相邻;西至北界,分别与陆良、麒麟、富源三县(区)毗邻。西距省城昆明207公里,北距曲靖市120公里,东至贵州省兴义市86公里,南距广西壮族自治区西林县城156公里。
罗平县地质地貌
罗平县地处滇东高原向黔西高原过渡的斜坡上,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形地质结构复杂,西部和北部是较为完整的滇东高原面,中部属岩溶断陷湖形盆地,东部和南部受河流侵蚀、切割,形成中低山和峡谷相间的地貌,最高海拔为白腊山主峰2468米,最低海拔为鲁布革乡三江口722米,相对高差1746米。
历史文化
罗平地处西南,但秦汉以来就多与中原文化交汇,元明时期,大批汉族入滇,文化得到了交融与发展,中华传统习俗融合形成,北方方言的西南官话也得以形成,传统的腌制技巧、酿酒技术等也在此得到传承。如今,已经发展成为汉族文化为主,布依、彝、回等多民族和谐交融的文化。罗平人杰地灵,犹其自明清以来,文教日益发展,不断涌现出多位的影响深远的人物,如者继荣、窦垿、胡若愚、尹兰冰、张惟清等,在中华历史长河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当今也有如王明辉、黄敏、伏润民等。

罗平县方言
罗平方言属北方方言系统的西南官话体系,同普通话比较起来大同小异,语法、词汇均无本质区别,语音方面,声母语除个别组外,其余与普通话基本一致,韵母较为普遍的是无撮口音,前后鼻韵无区别或实际语音有区别但分别不出。

罗平县民族文化
彝族
在整个民族文化发展史中,罗平土著彝族在这块土地上已生息繁衍达三千年之久,曾取得统治地位800年左右,创造出了别具一格的民族文化,现存的《玄通大书》、《神通大书》就是一部集哲学、宗教、天文、地理、星象、医学、历算、气象、道德的少数民族大网络全书,也是一部具有很高研究价值的史料。彝族节日过大年从农历6月23日至25日三天,每当这个时候,各村寨的彝族青年男女就会聚集歌场,对歌、摔跤、赛马、耍火把,跳传统的歌舞。彝族舞蹈主要有祭祀性舞蹈《跳歹舞》和《兵器舞》,兵器舞也称耍把式,兵器舞仍属一种祭祀舞蹈,以大刀、三尖叉、股杆、两节棍、金钱棍为主。
布依族
布依族是我国古“百越”的一支汉文籍中称沙人和仲家等,但布依族却很反感这种称呼,他们自称“布依”或“布依饶”。罗平布依族有语言却无文字,占全省布依族的80%,故罗平有“布依之乡”的美誉。布依族依山傍水而居,性情温柔、文雅,对人谦和、娴慧,服饰以蓝、黑、青三色为主,传统民间节日主要有农历“二月二”、“三月三”对歌节和“祭老人房”。主要舞蹈有把式舞、高跷舞等。
苗族
罗平苗族有本民族的语言和文字自称“白人”,据《罗平州志》记载“服饰与汉人同惟,习俗则异多,有读书登仕籍”,而苗家妇女的服饰则保持完好,白苗白折麻布花裙,白麻布裹腿,衣短无扣,以左右襟交叉搭系于胸前,发扎红线,盘于头顶,衣裙喜用青色,纹饰用黑红线绣成;花苗却又有所不同,并且女子已婚未婚从发髻上就可区别。苗族的传统节日很多,比较有特色的是正月十五“花山节”,舞蹈为芦笙舞。
回族
罗平回族有回族有回文,但不是大众化的语言文字,仅限于回民师傅(阿訇)礼拜和记录本民族史实之用。回民聚居区都有清真寺,礼拜是信教者的必修课,教民要修炼五功,即念、礼、斋、课、朝。罗平回族由于历史原因,没有民间舞蹈,而是更多地融合于汉族艺术中。

罗平县节日
罗平花灯节
罗平是云南省六大花灯源流之一,唱灯的历史可追溯到明朝,据民国二十一年编的《罗平县志》记载:“自土改以后流寓接踵,风俗断以易移,文化日新”。1956年,罗平花灯歌舞《破四门》参加了全省优秀地方戏曲调演,并推荐上北京演出,获得好评。1950年2月2日至1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二野四兵团陈赓、宋任穷、周保中、张冲等将军率部进入罗平。罗平解放区人民群众在四十多公里的公路沿线载歌载舞迎接人民子弟兵,四兵团将士们说:“到了罗平,我们进入了歌舞之乡”。
罗平国际油菜花节
“中国·云南·罗平国际油菜花文化旅游节”是由曲靖市人民政府和云南省旅游局主办、罗平县人民政府承办,集农业生态旅游观光、喀斯特地貌观赏、景区景点推介、布依风情展示、招商引资洽谈为一体的大型节庆活动。活动每年举办一次,每届历时两个半月,每年农历腊月二十开幕。自1999年春开始至2011年,已连续举办了十三届。
2007年罗平县油菜花文化旅游节被评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旅游节庆活动”;2007年罗平县油菜花文化旅游节被评为“全国十大花卉类节庆”; 2010年罗平油菜花文化旅游节在上海世博会中国节庆高峰论坛上又获“中国最具魅力的七大节庆活动

② 罗平镇的风景名胜

迳口樵歌
迳口樵歌是罗定八景之一。罗平镇平垌村大屋垌金山迳,古屋散落,绿水潺潺、青山环绕,放眼望去,是小桥流水人家,当地人爱好唱歌,有樵夫,负薪而过,一路即兴而歌,余音袅袅。樵夫的歌声中不乏劝勉人勤学苦读的内容。下为迳口樵歌诗二则:
诗(林昆)
侵晨小迳入烟萝,次弟歌声岭外过;
无累无羁尘虑杳,载游载咏逸情多;
松花不老观棋局,洞日初斜觉烂柯;
有志负薪勤苦读,五云深处听鸣珂。
迳口樵歌
小迳曲通列障阿,樵夫次第共吟哦。
一肩晚色担全湿,半岭烟容踏破多。
唤子归林禽解语,随声答响谷能歌。
山中世上俱棋局,满向王郎问斧柯。
龙头寺
龙头寺寺位于罗平镇沙头村,坐落于沙朗圩东侧,面向沙朗(音)河。龙头寺历史悠久,史载该寺于清康熙五年重修,距今约400年。
龙头寺与泗盆村的惠民庙齐名,相传古时龙母和六龙子同黑蛇精斗法,龙母击败蛇精,但长龙子被蛇精击中漂落在西江的南方,龙母为寻散落的长龙子,沿泷江寻找,但长龙子最终力竭而卒,长龙子卒于泷江支流的沙朗河,化成了一座山脉,就是当地的龙湾村,龙母泪洒泷州,就演化出牛路迳的神泉了,后人为纪念龙母和长龙子,均在当地设立寺庙纪念,在龙头的地方建龙头寺,就是沙朗龙头寺了,又在龙头寺对面建龙母凤庙,由于龙母卒于德庆悦城,当地建德庆龙母庙。罗平沙朗龙头寺和龙母凤庙以灵验而著称。
醮会是罗定地区特色文化之一,龙头寺和龙母凤庙定期举办醮会,连续几天几夜上演各种精彩大戏及民间演出,热闹非凡。
惠民庙
惠民庙坐落在罗平镇泗盆与马溪村之间,是在明末清初兴建的一座三合院,面向泷江,既可教书育人,又可借假期堆放堆放运送都巿的农产品。人民为悼念皇上派来征粮、护送粮的要臣,常举办庙会等民间文化活动。1986年重修建,2003年维修。
张氏贤良书院
张氏贤良书院位于罗定市罗平镇黄牛木,为木村青砖瓦木结构,两座四合院式古建筑现为罗定市文明祠堂,为罗定市文物保护单位。
南宋时期,张贤良播迁泷州(今罗定),距今七百多年,历史悠久,张贤良重教化办学堂,建立贤良书院,培育后代。古时,数年一考,优者中秀才,贡生,举人,进士,状元。取录人数极少,难度大。贤良公裔孙张广扬经多次会试夺魁,中秀才,中举人后,于明代洪武二十四年(1391)中辛未科进士,成为罗定有史以来首开纪录的第一个文进士。
后其父张昌于明代永乐二年(1404)又高中甲申科文进士,父子进士及弟成就惊人,继后其叔张澜于明代成化二十三年又高中第十五名文进士,成为名符其实的一门三进士。在古代罗定共有六个进士,而张贤良之后裔即居其三,而且还有五个拔元和六个举人《罗定州志》《罗定县志》有载。
背夫山战国墓
1983年11月,在罗平沙郎横桥背夫山发掘旧战国墓1座,出土青铜器等文物100多件。1983年11月下旬,罗定县文物普查队在罗平区沙头乡横垌村背夫山发现了一座土坑墓(编号 M1),随后由省博物馆派员会同清理。现将情况分述如下:
地理环境与墓葬形制背夫山是一座高约20米的小山岗,位于罗定市罗平圩东南7.5公里的横垌村后,东南面有高峻的石芽山岭,西北面300米处有沙朗河自南向北流经,汇进罗定江而注入西江。
背夫山战国墓葬与1977年太平区南门垌发现的战国墓相距约12公里。墓坑位于山的西南坡,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长4、宽2米,墓向220度。墓坑上部已被辟为三级梯田,北端地面至墓底深2.3米。墓底中部有一个圆形腰坑,直径45、深70厘米。
长岗坡渡槽
长岗坡渡槽位于罗定市罗平镇长岗坡上,距镇中心约1里路,它横空跨越罗平镇平垌、竹围、双连几个村委,气势雄伟壮观,全国驰名。有“广东红旗渠”之称,素有“北看红旗渠,南看长岗坡”之美称。
长岗坡渡槽全长达5200米,宽6米,有133个石砌桥墩、132个跨拱,最高一个墩高达37米,拱的最大跨度达51米,渡槽两边设有行人道。渡槽凌空飞架横跨在长岗坡上。
太平、罗镜河水水位高可达2.1米,流量是25立方米/秒,通过渡槽流向生江镇的金银河水库。
长岗坡渡槽于1976年动工兴建,1981年竣工通水,历时四年多。渡槽设计过水流量25秒立方米,长度3450米,砌石拱渡槽1750米,共5200米,这个长度在当时是全国之最。渡槽宽6米,高2.2米。渡槽共有133个墩,132个跨拱,拱的最大跨度51米,最高高度37米。长岗坡渡槽的设计曾做过两次方案,最后由原肇庆地区水电局派来工程师孔祥华与罗定县水电局工程师梁中承担设计和施工。
工程采用肋拱形式和实心重力墩,除几个大跨度的拱跨以外,有2700米长的拱跨都用无筋拱或少筋拱,单钢材就节约了300多吨。渡槽共有161条伸缩缝。
2009年,长岗坡渡槽入选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165处重要新发现之一。

③ 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在2000年前是什么朝代

中国,二千年前为汉朝(公元前202—公元220年)。罗平历史悠久,西汉时曾设漏卧国/漏卧侯国/夜郎国(今罗平),隶牂牁郡。

④ 云南罗平从古至今的名人

罗平人杰地灵、物宝天华,历史的长河中曾涌现出众多的影响深远的历史人物,如者继荣、王双甲、窦垿、夏鼎、尹兰冰、周时英等。

⑤ 云南罗平的地名,为什么叫罗平呀

地名不一定有其实际意义的。就像人名一样的,就是一个代码而已。

⑥ 曲靖历史文化性格

1、爨[cuàn]文化。是指分布在中国云南曲靖陆良地区自东晋经南北朝至唐天宝七年,爨氏统治南中地区长达400余年间所造就的历史文明。有礼乐、诗歌、习俗、典祀、服饰、饮食、医药、建筑、工艺等。

2、爨乡古乐。爨乡古乐是一种独具地方民族特色的乐种。洞经音乐则是云南特定历史,特定社会的文化产物。明朝万历年间(1579年),随着佛教的盛行,人们世界观、人生观的改变和生活习俗的要求,将《文昌大洞仙经》的经文作为唱词而填入部分曲调中,故称“洞经”。

3、铜商文化。曲靖会泽地区秦汉时为古夜郎地,因铜矿的开采冶炼铸币而鼎盛一时。东汉时期,会泽铸造锻打的"堂琅铜洗"铭文和图案,为滇中最早使用汉文字的实物。清朝乾隆、嘉庆年间,会泽在铜的开采、冶炼、铸币、运输等方面盛况空前。

4、吸引了赣、浙、桂、川、黔等十省八府的中原汉族云集到会泽,带来了不同地域的多元的汉文化、赣文化、秦文化、楚文化、闽文化、川文化,形成了别具一格的铜商文化和会馆文化。

(6)罗平历史文化扩展阅读:

曲靖民族

1、曲靖是云南省下辖地级市,位于云南省东部,处珠江源头,云南、贵州、广西三省区交界处,素有“滇黔锁钥”、“云南咽喉”之称,距省会昆明市120公里,地区面积2.89万平方公里,占云南省面积的13.63%。

2、截至2017年末,曲靖有49种少数民族,共计538609人,占全市总人口的8.15%。其中,曲靖7种世居少数民族人口有510761人,分别为彝族294944人、回族87746人、苗族39799人、壮族39153人、布依族36671人、水族9772人、瑶族2676人,其他少数民族人口有27848人。

3、在全市9个县(市、区)中,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是宣威市117332人,最少的是陆良县15314人;少数民族人口比例最高的是师宗县81494人,占该县总人口的18.79%;其次是罗平县93911人,占该县总人口的14.5%。

⑦ 罗平油菜花节的罗平文化


多民族民族文化
罗平是一个少数民族杂居县,民族文化氛围较浓,底蕴深厚。境内居住着布依、彝、回、苗等少数民族,人口约占全县总人口的12%,其中,以布依族群众所占的比例最高,在全县十二个乡(镇)中就有两个布依族乡,布依族人口占全省布依族总人口的70%左右。相对其它民族,布依族群众在语言、服饰、生产生活、居住环境、婚丧嫁娶等方面均还保存着古老的传统民族文化。
节庆文化
农历的“二月二”和“三月三”,是布依族群众的传统“对歌节”和“泼水节”。每年农历二月初二这一天,九龙河、块泽河、黄泥河沿岸和贵州近邻的布依族青年男女便云集九龙瀑布群风景区对歌求偶,热闹非凡。“二月二,龙抬头,男女老少出竹楼”,这句话生动形象地概括出布依族“二月二”对歌节的欢乐场景。如今,除对唱山歌外,还开展丰富多彩的民俗表演活动。
而农历的三月初三,是布依族众多节日中最隆重的祭祀山神、水神的一个传统节日,节期历时6天,节日期间,家家户户杀猪宰羊,男女老幼全部身着盛装聚集河边路旁,打水枪、赛竹筏、玩水车、对山歌、泼圣水、尝花饭,所有布依村寨均成了欢乐的海洋。在罗平,“三月三”不仅仅是布依人的节日,也是所有生活在罗平境内及在罗旅客的节日。每年的这个节日,天南地北的人都不约而同地奔向多依河、九龙河、鲁布革三峡等布依人生活的地方,加入到布依人的欢乐行列中,感受布依人的纯朴与热情,体会“三月三”的古朴与狂野。
服饰文化
布依族是一个崇尚纺织的民族,有“选婿看犁田,择妻观纺织”的说法。至今在布依族聚居区仍较完整地保留着传统工艺,家家户户仍有扎花机、弹花机、纺纱机、织布机、染缸等设备,一个家庭就是一个集纺、织、染为一体的综合小作坊。
特产购物
油菜花蜜、烤烟、生姜、鸡枞、竹笋、杜仲茶、菜油、老厂酒等。民族工艺品有布依族五彩花饭、挎包、彩蛋、靛染服饰、油纸伞、小水车、铜器、水烟筒等。

⑧ 谁知道罗定文化历史

罗定民俗文化 古来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俗者习也,上所化者曰风,下所习者曰俗。封建统治者也懂民情风俗的重要,所谓“入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户异政,人殊服”。为政之要辨风正俗最其上也。罗定历史上曾经有不同的民族聚居,后来又成南陲一军事重镇,吸收了大量的各地移民,所以形成的民情风情具有异常丰富多彩而独具风格的民俗特色。 自汉以来,我国民俗受儒家文化的影响日渐加深,民俗的封建意识大大强化,而且遍及全国。今日之罗定,已经历了多民族的大整合,其民俗亦不例外。中原三次向岭南移民的高潮,均对罗定有很大影响,在封建王朝强大的移风易俗的力量和大量中原移民潜移默化的作用下,使得古代先民的遗俗迅速被淘汰。在习俗的改造、淡化过程中,地方民俗深层的内涵实质,实际来源于汉民俗文化。但是罗定历史上的民族虽然在民族交融中消失了,而作为民俗的某些因素,仍然通过传承、变异演进的渠道,或多或少地保存下来,尤其在饮食和日常生活中,表现更为突出,而罗定人的气质、性格特征等仍处处带有古百粤民族先民的特别禀赋,直到现在,在外地人的印象中,罗定人仍被蒙上某些极微妙的传奇色彩。 罗定民俗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总的来说是健康的。大多数民俗文化,都是在人民长期生活中产生的。其中有的记录着先民们开基创业的史诗般的传说、遗迹;有的反映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无限热爱向往之情;有的留下饱含血泪的挣扎的反抗;有的充分表现了罗定人民作为龙的传人的自豪感;最有特色的是反映罗定风情的日常生活习俗和表现罗定人开拓、冒险、进取和创新精神的风尚爱好;在外出谋生艰难困苦中磨炼出的精明本领,具有特色的饮食文化;为反抗封建婚姻制度而形成的“哭嫁”、“童养媳”、“三岁对亲”等等不和谐的婚姻变奏曲;为纪念地方杰出人物的历史贡献而形成的种种习俗、古建筑和历史人物的神化、仙化等种种浪漫传奇式的节日活动和纪念方式等等,构成了罗定多姿多彩,充满南国浪漫情调的传奇色彩,具有浓郁的生活美、人情美以及纯朴情感的民俗文化。这是罗定民俗文化最具魅力和特色的。 从节日民俗看,凡是汉民族的重要节日,如元旦、元霄、清明、端午、七夕、盂兰、中秋、重阳、冬至、小年晚、除夕等,也是罗定的重要大节日,其节日的内容、意义也大致相同,所不同的只是由形式、地域、民情、生活习惯等而形成的表现方式和生活内容而已。当然,在传承中也有不少变异。 孟兰节,又称中元节,岭南各地叫“鬼节”,罗定叫“鬼仔节”。中元节以七月十五为正节,佛教《大藏经》中说,目连因母堕饿鬼道中,食物入口即化火炭,目连求教于佛,佛令作盂兰盆,用奇果素食放在盘中供佛,然后目连的母亲才能得食。北方中元节一连几天,佛寺均作盂兰盛会,民间挂冥钱衣纸,备素食以供奉祖先。岭南地方以七月十四日为中元节。据说,宋代末年,人们准备过节时,元兵突然入侵,因此只好提前一天祭祀祖先。从那以后,人们就习惯于七月十四这一天过节了。在罗定还有另一种说法:人们原本在七月十五过节,这天,瑶人都从山上下来,抢走祭祀田头土地社公的祭祀食品,于是,将过节提前了一天,好让瑶人扑个空,从此将中元节改在七月十四日。这一天,家家除祭祖外,还要在田头屋角烧香烧纸衣摆路祭让孤魂野鬼饱食一顿,求得人鬼安宁,俗称为“施幽”。 北方祭祀用牛羊,罗定祭祀用鸡,一般人家祭祀都用鸡、猪肉。鸡要整只,要煮熟,祭祀后斩成小块,配以调料,味既美爽滑,又保持鸡的原味,俗称“白切鸡”。由于鸡赋以一种隆重的意义,除祭祀外,待客也用鸡,因此有“无鸡不成宴”之说。 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罗定大部分地方以八月十五过中秋,但也有不少地方以八月十六日或八月十四日过中秋节的。据说,因为祖先以抬桥为生(有的避讳说祖先抬桥,于是说祖先当官坐桥),因为归家很晚,家家都开台祭神了。而自己什么东西(祭品)也没准备好,因此决定改在十六日过中秋节,后世沿袭流传至今。至于八月十四日过中秋节,则不知甚么原因。中秋节家家拜月光,村中习俗还时兴请月光神,村中大小老幼,夜深人静时围坐“地堂”上,由一人作法请神,据说,月光神可附体,当中被附体的便扮演起月光神角色,一般多为女性,有点像西方的催眠术。除此之外,乡村中还放火明灯(孔明灯),并以村中青壮年组成队伍,争抢降落的孔明灯。抢孔明灯时不受地形限制,因此比抢花炮的场面更为壮观。 元霄节,北方十分隆重。元霄节又名灯节,上元节,俗兴上元上灯。罗定习俗,如家中添一男丁,来年正月初二上灯,花灯挂于村中社坛大树上,十六日落灯,落灯时亲戚都来祝贺,并观看“抢春灯”,谁抢到“春灯”则会行好运。 与过年有密切关连的节日是冬至日。冬至是夏历24个节气之一,在农业生产上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冬至日太阳射向南回归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天最短的一天,过了冬至后,白天时间便逐渐加长,天气也一天天回暧,所谓“夏至一阴生,冬至一阳生”,周历以冬至为正月,是一年之始的岁首某一天。在罗定人心目中,冬至却具有过年的份量,甚至有“冬大于年”的俗谚。

⑨ 罗平县的历史沿革

西汉时曾设漏卧国/漏卧侯国/夜郎国(今罗平),隶牂牁郡。
隋为南宁州属地。
唐初版隶南宁州总官府,贞观年权间为郎州属地。天宝年间为罗雄部,属南诏石城郡。
宋为东爨乌蛮三十七部之一,隶大理国石城郡。
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置罗雄州辖亦佐县,属曲靖路。
明万历十五年(1587年)更名罗平州,属曲靖军民府。清沿之。
民国二年(1913年)始称罗平县,属滇中道。民国十八年(1929年)废道,曾直隶省。
1950年3月成立县人民政府,属宜良专区,1954年并入曲靖专区。
1958年10月撤销罗平县建制,并入师宗县。1959年2月,师宗县析出泸西,师宗与罗平合并为罗平县。
1961年析出师宗县,恢复罗平县建制。

阅读全文

与罗平历史文化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