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影响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因素有:
1、政治制度;
2、科技与经济;
3、战争;
4、思想文化;
2. 对世界历史发展有何积极的影响
①有利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
②有利于发挥联合国的作用
③有利于建立公平合理的世界政回治、经济新秩答序
④有利于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⑤有利于大国关系缓和.
⑥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⑦使世界经济发展出现两个主要趋势: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总的来看,它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因为各种力量的平衡和制约,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维护了世界和平与安全.另外,它促进了世界大国关系的缓和.尤其是为了对付人类面临的一些共同问题如恐怖主义、环境污染和突发性自然灾害、艾滋病和水资源的短缺、土地沙漠化等问题.同时它使世界经济发展出现了两个趋势即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此外,广大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在总体上有所增强,可谓是机遇和挑战并存,知识经济也开始兴起.
3. 历史的发展受了哪些影响
历史的发展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在社会历史领域内进行活动的,全是具有意识的、经过思虑或凭激情行动的、追求某种目的的人;任何事情的发生都不是没有自觉的意图,没有预期的目的的。后来恩格斯为了反对有的人对唯物史观的简单化,还提出了历史发展的“合力”的思想,这种思想就是把作用于社会历史的各种因素以及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看作是一个复杂的动力系统,是它们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甚至把许多人的意志力量也看成是一种“合力”。但是,这丝毫不能改变这样一个现实:历史过程是受内在的一般规律支配的,其最终的决定力量是社会生产力。这就是历史唯物主义所阐明了的历史运动的规律。
历史是丰富多彩的。按照辩证法的观点,在人类的命运中,除了不固定本身外没有任何固定的东西,除了变化本身之外没有任何不变化的东西;只要注意观察历史的不可阻挡的进程,看到历史的车轮是怎样无情地驶过一个个帝国的废墟、常常毫不惋惜地毁灭整整一代人,充满了偶然突发的事件,但历史发展的总航向还是有规律可循的。唯物史观在人类思想史上的影响是巨大的。毫无疑问,历史唯物主义会把人类关于自身历史的研究提高到一个空前的高度。
4. 三国鼎立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在汉、唐盛世之间出现的“ 三国鼎立”,并非表层意义上的鼎足而立,亦非简单的割据分裂。
一、“ 三国鼎立”的实质
赤壁之战前,面对曹操的强大攻势,孙权既不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又不愿“案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诸葛亮舌战群儒,详细分析了联刘抗曹必胜,并劝孙权“ 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曹军必矣。操军破,必北还,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孙权与鲁肃、周瑜商讨再三,决定联刘抗曹。孙刘联盟开始建立。
在赤壁之战中,孙刘联盟初显威力,大败曹军,迫使曹操由攻势转入守势。孙刘借机发展各自的势力。刘备占益州,夺汉中,奠定了蜀汉的规模。孙权在江淮扩张势力,占领岭南,又招抚了占据广、交的士燮兄弟,做好了建吴的准备。
关羽在荆州地区的发展,引起东吴不安。吕蒙袭杀关羽,占据荆州。至此,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孙刘联盟亦宣告破裂。刘备为了夺回荆州,以给关羽报仇为名大举进犯东吴,孙刘关系恶化为战争状态。夷陵一战,刘备大败并死于白帝城。
刘备死后,孙刘联盟必须恢复,才能共拒曹魏。诸葛亮鉴于后主幼弱,恐孙权“有异计”,立即派邓芝“修好于权。权果狐疑,不时见芝”。邓芝晓以厉害:“蜀有重险之固,吴有三江之阻;合此二长,共为唇齿,进可并兼天下,退可鼎足而立,此理之自然”。你若归顺于魏,大则要你入朝,小则以你的太子为质,若不听从,必然派兵进攻,蜀也会乘机顺流东下。如此,江南之地非你所有。孙权醒悟,“遂自绝魏,与蜀连和,遣张温报聘于蜀。蜀复令芝重往”。孙刘联盟重新建立。此后,蜀又派费祎、陈震前往。孙权与陈震“开坛歃盟”。从此,孙刘联盟确定不移,一直到蜀亡为止。
孙刘联盟对蜀、吴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具体表现为如下几方面:
其一,孙刘联盟可以合蜀、吴之力与曹魏对抗,增强了反曹魏的力量,使其不敢轻举妄动。
其二,孙刘联盟可以使蜀、吴不必顾虑对方,为各自内修政理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其三,孙刘联盟有利于蜀、吴相互交流,互通有无,满足各自需求,促进双方发展。联盟建立后,双方聘使经常相互往来,互致方物;民间交往之盛自不待言。
其四,孙刘联盟有重要的军事作用,迫使曹魏陷入两线作战的不利局面。对蜀而言,联盟为其北伐解除了“东顾之忧”,使曹魏“河南之众,不得尽西”。对吴亦然。吴可无西顾之忧,河南之众不得尽南。例如,建兴六年(228年)十二月,吴魏交兵,诸葛亮乘机率数万军出散关(今陕西宝鸡西南),围陈仓(宝鸡东),从西面进攻曹魏。再如,建兴十二年二月,诸葛亮率十万大军出斜谷口,进攻曹魏,四月至郿,在五丈原扎营,与魏军对抗。五月,孙权率十万人由巢湖进攻合肥新城。蜀吴互相配合,迫使曹魏两线奔波。
在“三国鼎立”的四十多年间,孙刘联盟除在夷陵之战前后极短时间遭到过破坏外,一直得以持续保持。也正因为蜀吴共同抗击曹魏,才使“三国鼎立”延续达四十余年之久。因此,“三国鼎立”的实质并非简单的三足鼎立,而是孙刘联盟作为一方而与曹魏一方的对抗。
二、形成“三国鼎立”的条件
以中原地区为主体的北方,与以巴蜀、江南地区为主体的南方,在地理、经济、政治等方面势均力敌的对抗,是形成“三国鼎立”的条件。
(一) 地理条件:“吴有长江之险,蜀有崇山之阻”,魏则拥有广大的中原,地理上恰好为山水相依的南方对抗苍莽广袤的北方。
吴有长江天险,易守难攻。吴军习于水上作战,而曹魏中原兵不习水战。吴扬长避短,利用长江天险和强大水军,就可以有效地阻止曹魏的进攻。赤壁之战已经证明了长江天险是保护孙吴的一道天然屏障。后来,曹魏多年不能举兵伐吴,其中一条原因就是魏军不能轻易越过长江天险。西晋灭吴时,也是先占领长江上游,强大的王浚水师顺江而下,与吴平分长江天险才完成。
蜀与吴以长江为纽带得以紧密联系,互相依托,互相支援。蜀还有崇山之阻,进可攻,退可守,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建兴六年,马谡失街亭,魏军攻汉中,诸葛亮派军扼险拒守,魏军寸步难行。延熙七年(244年),曹爽“率步骑十余万”,走傥骆攻汉中,“汉中守兵不满三万”;蜀将王平凭守骆谷口的“兴势围”(关隘),挡住了十余万曹军。
九州之地,魏有其七,地域广大,边境重要关隘要冲均派兵把守,灭蜀吴不易,守则有余。强大的曹魏,虽独霸中原,却在四十余年间,只能对南方的蜀、吴徒作虎视之势。
(二)经济条件:曹魏经济与蜀吴经济相均衡,即以中原地区为中心的北方经济与以江南、巴蜀地区为中心的南方经济相均衡。
东汉末年,中原地区成了军阀混战的厮杀场,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辽阔的北方地区变成了一片荆棘丛生的荒原。为了改变残破的局面,曹魏采取了一些措施恢复发展经济。至曹魏后期,北方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洛阳由“宫室烧尽,街陌荒芜,百官披荆棘,依丘墙间……饥穷稍甚,尚书郎以下自出樵采,或饥死墙壁间”,变成了“其民四方杂居,多豪门大族,商贾胡貊,天下四方会利之所聚”的繁荣都市。从皖北到洛阳一带,“ 农官兵田,鸡犬之声,阡陌相属”,成为人口稠密的富庶区。
东汉末年,中原军阀混战,江南相对安定,北方人民大量从中原流迁到蜀、荆、江淮一带。南迁人民不仅带来了劳动力,还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他们和江南人民一道劳作,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垦田面积显著增加,建康“其四野则 无数,膏腴兼倍”。鲁肃称荆州“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业之资也。”周瑜也指出:江东富饶,足以自立,“今将军承父兄余资,兼六郡之众,兵众粮多,将士用命。铸山为铜,煮海为盐,境内富饶,人不思乱”。东吴的治铸业、盐业、丝织业、造船业都很发达。
益州本来就“民殷国富”,“沃野千里,天府之土”。在诸葛亮的治理下,蜀国政局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史称“亮之治蜀,田畴辟,仓廪实,器械利,蓄积饶,朝会不华,路无醉人”;成都平原“沟洫脉散,疆理绮错,黍稷油油,粳稻莫莫”,盐、铁、织锦业很发达。
总之,以中原地区为中心的北方经济,由于遭受东汉末年混战的多次破坏,尽管曹魏后期有所恢复和发展,但经济的正常发展受到了抑制;以江南、巴蜀地区为中心的南方经济却有了巨大的发展,北、南方经济力量基本上达到了平衡。这正是三国鼎立的经济原因。
(三)政治条件:以中原地区为中心的北方人口及地主集团,与以江南、巴蜀地区为中心的南方人口及地主集团势均力敌。
曹魏得到中原豪强地主的支持,东吴以长江南北的豪强地主为支柱,蜀汉得到荆益地主阶级的支持。南、北方是否有对抗的条件呢?下面看两组数据:蜀亡时(263年)有人口94万,魏有443万,吴亡时(280年)有人口230万。嘉靖本《 三国志通俗演义》卷前有三国志宗僚一栏,开列三方人物477人,蜀汉104人,孙吴131人,曹魏242人。蜀、吴一方共有人口320多万,曹魏一方有443万。可见,无论是杰出人物(主要是地主阶级及其幕僚),还是人口,都大体相当,这是蜀吴联盟得以与曹魏对抗的政治基础。
三、“ 三国鼎立”的作用
“ 三国鼎立”是从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走向西晋,即从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时期。这个时期,为中国封建社会最终走向盛唐的顶峰,奠定了第一级稳固的阶梯(两晋及南北朝则可视为第二级、第三级历史阶梯)。
其一,“ 三国鼎立”实现了局部统一,为西晋的统一创造了条件。历史从分裂走向统一。
东汉末年,封建军阀割据一方,全国处于分裂 混乱的状态。经过多年的征战兼并,曹魏逐渐实现了北方的统一。其中,197年,大败袁术于蕲县;198年,攻徐州,杀吕布,又打败张绣、刘表联军;199年,张绣投降;200年,先在下邳击溃刘备势力,后在官渡大败袁绍主力;随后几年,兼并幽、冀、青、并四州。至208年,基本上统一了北方,后来又统一了关陇地区。曹操统一北方,避免了群雄割据。他曾自负地说:“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的确,曹操统一北方,实现了局部统一,为全国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孙策打败扬州的割据势力,在江东站稳了脚跟。孙权代继孙策后,继续经营江南,在江淮扩张势力,夺荆州,占岭南,招抚广、交,统一了江南。
刘备进军西蜀,占益州,夺汉中,南抚吴越,西和诸夷,统一了巴蜀地区。
“三国鼎立”,使全国由分裂割据逐步向统一发展。后来,西晋继承了曹魏的衣钵,通过两次大兼并战争,灭蜀平吴,最终完成了全国的统一。因此,“三国鼎立”是历史的进步,而不是历史的倒退。
其二,“三国鼎立”创造了稳定的社会环境,有利于经济、政治、文化的恢复和发展。
孙刘联盟与曹魏势均力敌,彼此都不敢轻举妄动。诸葛亮五出歧山,战斗范围很小。此外,交战范围仅局限于彼此交界之处,于广大地区损益不大。相对稳定的环境,为经济、政治、文化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其三,“三国鼎立” 有助于激发三国间的竞争意识,促使各国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恢复和发展各自的经济、政治和文化。
曹操依靠豪强大族统一北方后,力矫汉末弊政,推行打击豪强大族的政策,以抑制大族势力的发展,来缓和阶级矛盾,巩固统治。他颁布“唯才是举”令,一大批有才能的中小地主被吸收入曹魏政权,有利于革新吏治,使政治比较清明。为了发展农业生产,曹魏实行军屯、民屯,取得了积极效果:在许昌附近募民屯田,一年得谷百万斛;邓艾在淮河流域屯田,每年得谷五百万斛。地方官大力招徕流民,使其重返生产一线。如张既为京兆尹时,“招怀流民,兴复县邑”;苏则为金城太守时,“与民分粮而食,旬月之间,流民皆归,得数千家”;扬州刺史刘馥由于执行比较开明的政策,“流民越江山而归者以万数”。为了把自耕农束缚在土地上,地方官大多注意劝课生产。如河东太守杜畿“课民畜牸牛草马,下逮鸡豚犬豕,皆有章程。百姓勤农,家家丰实”;颜斐为京兆太守时,令百姓“整阡陌,树桑果”,闲月上山伐取木材做车,又令百姓养猪狗;郑浑为魏郡太守时,“以郡下百姓苦乏材木,乃课树榆为篱,并益树五果,榆皆成藩,五果丰实”。这些政策,对生产的恢复与发展无疑起到了积极作用。为了促进农业生产,还修建了许多水利灌溉工程,如在合肥修芍陂、茹陂、七门、吴塘诸堰,其中七门堰可溉田1500顷,芍陂可溉田至数万顷;在淮颍地区,“修广淮阳、百尺二渠,上引河流,下通淮颍,大治诸陂于颍南颍北,穿渠三百余里,溉田二万顷”;在关中开成国渠,筑临晋陂,溉田三千余顷;在河北疏导高梁河,造戾陵遏,开车箱渠。这些水利工程对促进北方农业的恢复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针对“德政不举,威刑不肃,蜀士人每专权自恣”,诸葛亮采取了信赏必罚的法治手段,打击控制专权自恣的益州地主,政治比较清明。诸葛亮南抚夷越,西和诸戎,成功地安定了西南少数民族,并使其成为蜀汉的重要力量之一。为了保障成都平原的灌溉,诸葛亮派一千二百丁护理都江堰。蜀设司金中郎将、司盐校尉等官职,加强管理盐、铁、织锦等手工业,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
为了增加劳动力,东吴强迫山越人离开山区,迁到平原,“强者为兵,羸者补户”;又设典农校尉、典农都尉,管理民屯生产。为了增加军粮,实行军屯,还设司盐校尉、司盐都尉,管理盐业生产;另设典船校尉、典船
都尉,管理造船。东吴的冶铸业、盐业、丝织业、造船业都很发达。
综上所述,“ 三国鼎立”是三国各方势力面对东汉末期的烂摊子奋发有为,重新收拾旧山河,在对抗中进步,在竞争中发展,从而在汉、唐盛世之间,起到承先启后的积极作用。
5. 影响中国五千年历史发展的大事
约公元前21世纪夏朝建立。
约公元前16世纪商汤灭夏,商朝建立。
约公元前14世纪盘庚迁都至殷。
约公元前11世纪武王灭殷,西周时期开始。
公元前841年国人暴动,共和行政。我国历史开始有确切纪年。
公元前771年犬戎攻入镐京,周幽王被杀,西周结束。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春秋时期开始。
公元前685年齐桓公即位,任管仲为相。
公元前684年齐鲁长勺之战。
公元前656年齐桓公率鲁、宋等七国联军伐楚。
公元前638年宋、楚泓水之战,宋襄公败。
公元前632年晋、楚城濮之战,楚军大败,晋文公称霸。
公元前623年秦穆公称霸西戎。
公元前597年晋楚邲之战,晋军大败。楚庄王称霸。
公元前551年孔子生。
公元前506年吴王阖闾伐楚。
公元前496年越王勾践大败吴军,阖闾死。吴王夫差即位。
公元前475年战国时期开始,我国进入封建社会。
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践灭吴。
公元首403年韩、赵、魏三家被立为诸侯。
公元前359年(一说,前356年)商鞅在秦变法开始。
公元前341年马陵之战,孙膑大败魏军。
公元前307年赵武灵王实行胡服骑射。
公元前284年乐毅率五国联军伐齐。
公元前283年蔺相如完壁归赵。
公元前279年田单用火牛阵攻燕,恢复齐国。
公元前278年诗人屈原投汨罗江。
公元前270年范睢入秦,秦实行远交近攻计。
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秦白起大破赵括。
公元前257年魏信陵君救赵,大破秦军。
公元前256年秦灭周。
公元前238年秦王政亲政。
公元首227年荆轲刺秦王失败。
公元前230—前221年秦灭六国。
公元前221年秦王改称始皇帝,建立郡县制。
公元前213、前212年奏始皇焚书坑儒。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死,李斯、赵高立二世皇帝。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刘邦、项梁起兵。
公元前207年巨鹿之战,项羽大破秦军。
公元前206年刘邦灭秦。刘邦被封汉王。西汉纪年开始。
公元前202年楚汉战争结束,项羽自杀,刘邦称帝。
公元前200年汉高祖在白登被围。
公元前196年汉高祖杀韩信、彭越。
公元前188年吕太后临朝。
公元前180年吕太后死,陈平、周勃迎汉文帝即位。
公元前167年缇萦上书,汉文帝废除肉刑。
公元前154年吴楚七国之乱。
公元前138、前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公元前133年汉武帝诱匈奴兵至马邑。汉、匈之间战争开始。
公元前119年卫青、霍去病大败匈奴,匈奴退至大漠西北。
公元前100年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留(十九年后回汉)。
公元前99年司马迁下狱。
公元前87年汉昭帝即位,霍光辅政。
公元前33年呼韩邪单于到长安,王昭君去匈奴。
公开8年王莽建立新朝,西汉亡。
公元17—27年绿林、赤眉起义。
公元23年昆阳之战,刘秀大破王莽军,新朝亡。
公元25年刘秀建立东汉。
公元67年汉使者从天竺取佛经回国。
公元73年班超第一次出使西域。
公元132年张衡制作地动仪。
公元166年第一次党锢事件。
公元169年第二次党锢事件,李膺、范滂等被杀。
公元184年张角领导黄巾军起义。
公元189年董卓进洛阳。
公元190年关东州郡起兵讨董卓。
公元196年曹操迎汉献帝迁都许城。
公元200年官渡之战,曹操大致袁绍。
公元208年赤壁之战,孙权、刘备联军大破曹军。
公元214年刘备进占益州。
公元220年曹操死。曹丕称帝,国号魏。东汉亡。
公元221年刘备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
公元222年彝陵(猇亭)之战,刘备被陆逊所败。
公元225年诸葛亮平定南中,七擒孟获。
公元229年孙权称帝,国号吴。
公元234年诸葛亮屯兵五丈原,病死。
公元249年司马懿杀曹爽。
公元263年钟会、邓艾攻蜀,蜀亡。
公元265年司马炎废魏帝,建立西晋,魏亡。
公元280年晋杜预、王浚等伐吴,吴亡。
公元291—306年八王之乱。
公元301年氏族人李特率流兵起义。
公元308年匈奴人刘渊称帝。
公元316年匈奴刘曜攻占长安,西晋亡。
公元317年司马睿在建康即位,东晋开始。
公元319年羯族人石勒称赵王。
公元354年桓温北伐,到达灞上。
公元376年前秦苻坚统一北方。
公元383年淝水之战,苻坚大举进攻东晋失败。
公元399年孙恩起义。
公元420年刘裕建立宋朝(刘宋),东晋亡。南北朝开始。
公元439年北魏统一北方。
公元462年祖冲之创大明历。
公元479年萧道成称帝,建立南齐,宋亡。
公元493年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公元502年萧衍称帝,建立梁朝,南齐亡。
公元523年六镇起义。
公元534年北魏分裂为西魏、东魏。
公元548—552年侯景之乱。
公元550年高洋建立北齐,东魏亡。
公元557年陈霸先称帝,建立陈朝,梁亡。字文觉建立北周。西魏亡。
公元531年杨坚称帝,建立隋朝,北周亡。
公元589年隋灭陈,统一中国。
公元605年隋建东都,开凿大运河。
公元611年隋末农民大起义开始。
公元613年隋炀帝再征高丽失败。杨玄感反隋。
公元617年瓦岗军占领兴洛仓;李渊太原起兵。
公元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隋炀帝被杀,隋亡。
公元621年李世民平定东都。
公元626年玄武门之变,唐太宗即位。
公元629年玄奘赴天竺取经。
公元630年唐灭东突厥。各族君长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
公元641年唐文成公主和吐蕃松赞干布结婚。
公元683年唐高宗死,武则天临朝。
公元690年武则天称帝,改国号为周。
公元712年唐玄宗即位,次年任姚崇为相。
公元755年安禄山叛乱,颜杲卿、颜真卿发兵抵抗。
公元756年马嵬驿兵变。唐肃宗即位。
公元757年张巡、许远守睢阳;郭子仪等收复长安、洛阳。
公元762年诗人李白死。
公元763年安史之乱结束。
公元770年诗人杜甫死。
公元783年朱泚之乱。
公元805年王叔文改革(永贞革新)。
公元817年裴度、李愬想平定淮西。
公元824年文学家韩愈死。
公元835年甘露之变。
公元846年诗人白居易死。
公元874年王仙芝起义。
公元880年黄巢进长安,建立大齐政权。
公元907年朱温称帝,建立后梁。唐朝亡,五代时期开始。
公元916年契丹耶律阿保机称帝。
公元923年李存勖灭后梁,建立后唐。
公元936年石敬瑭借契丹兵灭后唐,建立后晋,割让燕云十六州给契丹。
公元946年契丹灭后晋。
公元947年契丹改国号为辽。刘知远称帝,
建立后汉。
公元951年郭威称帝,建立后周,后汉亡。
公元954年高平之战,周世宗大败北汉。
公元959年周世宗死。
公元960年赵匡胤称帝,建立北宋,后周亡。五代结束。
公元986年北宋征辽失败,杨业战死。
公元993年王小波、李顺起义。
公元1004年寇准保宋真宗亲征,宋辽澶渊之盟。
公元1038年党项族元昊称帝,建立西夏。
公元1043年范仲淹实行新政。
公元1069年王安石变法开始。
公元1084年司马光完成《资治通鉴》。
公元1115年女真族完颜阿骨打称帝,建立金朝。
公元1120年方腊起义。
公元1125年金灭辽。
公元1127年金兵攻入东京,北宋亡。宋高宗即位,南宋开始。
公元1130年钟相起义。韩世忠在黄天荡阻击金军。
公元1140年郾城之战,岳飞大破金军。
公元1141年宋金绍兴和议。次年,岳飞被杀害。
公元1161年采石之战,虞允文大败金军。
公元1162年辛弃疾到建康。
公元1206年韩侂胄北伐失败。铁木真统一蒙古,称成吉思汗。
公元1210年诗人陆游去世。
公元1234年蒙古灭金。
公元1271年忽必烈称帝,定国号为元。
公元1276年元军攻占临安。
公元1279年元军攻占厓山,南宋亡。
公元1283年文天祥就义。
公元1351年红巾军起义。
公元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明军攻入大都,元亡。
公元1403年燕王朱棣进应天,建文帝下落不明。
公元1403—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
公元1449年土木堡之变:于谦率军民保卫北京。
公元1457年夺门之变;于谦被杀害。
公元1510年刘六、刘七起义。
公元1565年戚继光、俞大猷基本肃清倭寇。
公元1572年张居正辅改开始。
公元1593年李时珍去世。
公元1601年葛贤领导苏州织工反税监斗争。
公元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
公元1619年萨尔浒之战。
公元1625年杨涟、左光斗被阉党杀害。
公元1626年苏州市民暴动,颜佩韦等五人就义。宁远之战,努尔哈赤受重伤死。
公元1628年陕北农民起义。
公元1633年徐光启去世。
公元1636年李自成称闯王。后金皇太极称帝,改国号为清。
公元1641年李自成破洛阳,张献忠破襄阳。徐霞客去世。
公元1644年李自成建大顺政权,入北京,明朝亡;吴三桂降清,清兵入关。
公元1645年清兵南下,史可法守扬州。
公元1647年夏完淳被害。
公元1652年李定国在桂林击败清军。
公元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
公元1681年康熙帝平定三藩之乱。
公元1682年顾炎武去世。
公元1685、1686年雅克萨之战。
公元1689年中俄订《尼布楚条约》。
公元1690、1696、1697年康熙帝三征噶尔丹。
公元1764年曹雪芹去世。
公元1782年《四库全书》修成。
公元1796-1805年白莲教大起义。
6. 世界历史对中国发展的影响
可以说在第一次鸦片抄战袭争以前,中国与世界可以说基本只有商贸上的少许往来,我们一直是政治思想及经济军事的超级大国,有自己独立的体系,我们物产丰富地大物博,因此我们完全能够在各方面自己自足。我们只知道有琉球、高丽等小邦附庸,因此对待外交上只有抚和剿两种策略。但是这种地缘优势到了19世纪中期即被打破,经历工业革命的欧美及东亚强国对我们进行了百年来的蛮横掠夺,百年屈辱史中的华夏子孙亦在不停地寻找着民主共和富国强兵的道路,从最开始的愚昧到学习国外的先进之处并模仿最终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一条民族振兴之路。
大概的框架就是这样,希望对你能有所帮助。
7. 对人类历史的发展产生了什么重要的影响
蒸汽机的应用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对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版,到了20世纪乃至今权天也没有完全失去其作为动力机的意义.正如马克思所说,蒸汽机的发明与应用,在短时间内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
一.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革新.蒸汽动力的应用,根本改变了交通运输技术的面貌,直接导致了蒸汽机车、轮船的发明,带动了铁路的出现,美国人富尔顿建成的汽船开创了世界航运史上的新时代.英国人斯蒂芬逊制成的蒸汽机车,开辟了陆上运输的新纪元.19世纪40年代后英国出现了铁路建设的热潮,美、法、德、俄等国也着手兴建铁路,很快形成了全国铁路网.为社会生产和人们交往提供了更为快捷便利的条件.
二.带动了许多工业部门的发展.到19世纪40年代,欧洲国家和美国都普遍推广使用了蒸汽机.蒸汽机不但首先在纺织、采矿业中得到广泛应用,而且还被推广到冶金、印染、机械、化工等一系列工业部门,加快了工业革命的步伐,从而引发了人类历史上科学技术的第四次重大进步(有史以来的第四次产业革命).
8. 影响人类历史发展的大事有哪些
从经济方面讲,是三次大转变,一是农业的产生,二是工业化,三是信息化.
从人文方面讲,一是文字回产生答,二是造纸术推广,三是电脑发明和应用.
从人类发展讲,一是青铜器的发明,二是铁器,冷兵器的应用,二是火药用于军事,四是原子弹,核武器的出现.
从思想方面讲,一是宗教的产生,二是唯心哲学的成熟,二是唯物哲学的成长.
从科学方面讲,一是数学理论成熟,二是物理学和化学的成熟.三是量子理论提出,四是相对论提出.
9. 对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产生什么影响
新航路复的开辟:
地理大发现制时期,指从15世纪到17世纪欧洲的船队出现在世界各处的海洋上,寻找着新的贸易路线和贸易伙伴,以发展欧洲新生的资本主义。欧洲人发现了许多当时在欧洲不为人知的国家与地区。欧洲涌现出了许多著名的航海家,有哥伦布、达伽马、卡布拉尔、迪亚士、德莱昂、麦哲伦等。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东西方之间的文化、贸易交流开始大量增加,殖民主义与自由贸易主义也开始出现。
新大陆:
新大陆是欧洲人于15世纪末发现美洲大陆及邻近的群岛後对这片新土地的称呼。在发现新大陆前,美洲大陆对欧洲人来讲是陌生的,他们普遍认为整个世界只有欧亚非三个大洲而没有其他大陆的存在。
新航路开辟过程中的特点:
1.以海上交通为核心;
2.受到西、葡两国王室支持;
3.新航路的开辟以到达东方为目的。
10. 世界历史发展过程中有什么影响
世界史,复一般是指有制人类以来地球上历史的总和,虽然世界历史本身早在人类文明出现后就出现,但人类一直到近现代才真正用这个概念来研究和述说历史。
这种世界史的概念也在西方向外发展的过程中影响到世界各地,如日本在19世纪 末开始发展世界史的研究,中国知识分子也开始对世界历史感到兴趣。但在西方,一直到20世纪晚期,西洋史仍然一直是学术主流,直到1980年代,以来,打破西方中心的努力下,欧洲以及美国的历史课程主流,才开始由西洋史转向世界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