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晋国是什么时期的
晋在历史上可算是抢手的名字,从周朝时的晋国到五代的后晋,再到今天的山西简称晋,很多国名、地名都喜欢这个字。
如果不算曹魏分封的晋国这种,没有割据之实的"晋国",历史上帝王诸侯级别的晋国出现过五个。
按照历史的先后顺序,分别是周朝(春秋战国)时期的晋国、三国之后的两晋、五代时期的前晋与后晋。
说来也巧,与晋相关的,都是分裂的状态,也都是融合的状态。
▲山西(晋)地图
周朝(春秋战国)时期的晋国。周朝为分封国之一,老大是姬姓晋氏,首任国君为周武王姬发和王后邑姜(姜太公的女儿)之子唐叔虞,晋祠的便是为了纪念他而建。
最有名的事情莫过于"三家分晋" ,韩、赵、魏三家把晋国切了蛋糕,这件事儿也是春秋与战国的分界线。
▲晋祠平面图
西晋。东汉末年分三国,这句歌词唱出了历史,华佗的五禽戏让司马懿超长待机,熬了曹操、曹丕、曹叡和曹芳四代。
等到公元265年时,司马炎登上帝位,改国号为晋。这也是晋国中的顶峰了。
比较有名的事件就是"司马昭之心",但却不是啥好词。在265年,司马懿已经去世了,所以,司马懿严格来讲,并不是晋朝人。
▲朝代
东晋。司马懿用光了司马家的运气,他的后代一个比一个荒唐。
很快八王之乱和永嘉之祸就来了,国势渐衰,316年西晋被北方蛮族KO,史称"五胡乱华"。317年,晋室南渡,司马睿在建邺建立了东晋。
但是,坚持了一百多年后,420年,刘裕建立刘宋,东晋灭亡。南北朝来了。
东晋时好像没啥太有名的事儿。
▲司马懿家族
前晋。唐朝末年,黄巢起义,李克用把各种黄金甲平掉,被朝廷任为河东节度使,然后体验到了黄巢的快乐。于是建立了晋国,史称前晋。
李克用病逝后,传位给李存勖,李存勖干得不错,把老爹的事业发扬了一下,但是觉得"晋"这个词来得不爽,于是改成了"唐",史称后唐。
好像还是没啥太有名的事儿。
▲黄巢起义
后晋。历史上五代十国时期的第三个政权,存在感极低的国家。
老大石敬瑭在历史上略有点名气,公元936年建国,12年后,就被突厥灭了。
更没啥太有名的事儿。
⑵ 晋国的历史
【参考词条:桐叶封弟】
唐叔虞,姓姬,字子于,是周武王的儿子,周成王的弟弟,母亲王后邑姜,是姜太公的女儿。传说叔虞的母亲梦见上天对周武王说:“我让你生个儿子,名叫虞,我把唐赐给他。”等到邑姜生下婴儿后一看,手掌心上果然写着“虞”字,所以就给儿子取名为虞。
前1035年(周成王八年),唐国发生内乱,周公灭了唐。一天,周成王和叔虞作游戏,成王把一片桐树叶削成珪状送给叔虞,说:“用这个分封你。”史佚于是请求选择一个吉日封叔虞为诸侯。周成王说:“我和他开玩笑呢!”史佚说:“天子无戏言。只要说了,史官就应如实记载下来,按礼节完成它,并奏乐章歌咏它。”于是前1033年(周成王十年)周成王把唐封给叔虞。 唐叔虞之子燮父,继位徙治晋水,更国号为晋。 前785年(晋穆侯二十七年),晋穆侯去世,弟弟殇叔自立为君,太子仇被迫逃亡。殇叔四年(前781年),太子仇率人袭击殇叔自立为国君,这就是晋文侯。
公元前771年(晋文侯十年)烽火戏诸侯之后,周平王继位,而此时周幽王的余党虢石父又拥立姬余臣,史称周携王。周平王和周携王各自称王,周朝出现二王并立的情形。 经过几次战乱的镐京早已残破不堪,于是周平王就决定把都城迁到洛邑(今河南洛阳)。但此时王室的力量实在太薄弱,已经无法独自完成迁都之举。在这紧要关头,晋文侯会同郑武公、秦襄公合力勤王,共同护卫周平王完成东迁。
前760年(晋文侯二十一年),晋文侯杀死了周携王,结束周王室长达十年的二王并立局面,稳定东周初年的局势。 【参考条目:曲沃代翼、唇亡齿寒】
前746年(晋文侯三十五年),晋文侯逝世,儿子昭侯伯即位。晋昭侯把曲沃封给晋文侯的弟弟成师,是为曲沃桓叔。曲沃城比晋君的都城翼城还大,曲沃桓叔有了一个比国都还要大的城,这明显违背了君臣礼仪,也表明在一定程度上,曲沃桓叔威胁到了国君的地位。 此后晋国进入了长达近70年的宗室内战。
前739年(晋昭侯七年),晋国大臣潘父弑昭侯而迎纳曲沃桓叔,桓叔想趁机入翼夺权,但晋国国人起兵抗击桓叔,桓叔失败,只好退回曲沃。晋国人立昭侯之子平为晋君,是为孝侯,并且诛杀了叛党潘父。为“曲沃代翼第一战”,曲沃败,晋君胜。
前731年(晋孝侯八年)73岁的曲沃桓叔在壮志未酬的遗憾心情中死去,其子鲜(亦名鳝)继立,是为曲沃庄伯。双方斗争还在继续,而且随着血缘关系的日渐疏远,双方的斗争更加惨烈。
前725年(晋孝侯十五年),曲沃庄伯派人到翼地暗杀了晋孝侯。晋国人在荀国等诸侯的国际援助下进行反击,庄伯只好再退回曲沃。晋人拥立晋孝侯的儿子姬郄为国君,这就是晋鄂侯。 晋鄂侯去世时,曲沃庄伯趁机兴兵攻打晋都。周平王派德高望重的虢国虢公率领联军讨伐曲沃庄伯,庄伯逃回曲沃防守,曲沃代翼第二战再次以曲沃失败告终,晋人又拥立鄂侯儿子姬光为国君,这就是晋哀侯。
曲沃武公继位后继续发兵攻打晋国国君,并掳走了晋哀侯。晋人立哀侯之子小子为国君,但此时曲沃越来越强大,已经与国君的实力不相上下了。
前706年(晋小子侯四年),晋小子被曲沃武公骗到了曲沃杀死。周桓王派虢仲讨伐曲沃武公,武公逃回曲沃,晋哀侯之弟姬缗被立为晋侯。
前679年(晋侯缗二十八年)曲沃武公攻打晋侯缗,一举灭亡了晋,为得到周天子的认可,把晋国的宝贝全部用来贿赂了周釐王,周釐王任命了曲沃武公为晋国君,居诸侯之列,此时武公把整个晋国土地全部吞并 。自桓叔封曲沃至此,曲沃桓叔姬成叔一系彻底打败姬仇一系,夺得晋国正统地位。 【主条目:骊姬之乱】
晋武公三十九年(前677年),晋武公去世,晋献公继位。
前669年(晋献公八年),为防范曲沃代翼的事件再次发生,晋献公派人把原晋国诸公子们全部诛杀,开始以“绛”为都城。
晋献公是一位十分有作为的国君,他挟着曲沃代翼的余风,率领充满新生活力的晋国大肆扩张,先后伐灭霍、魏、耿 、虢、虞等诸侯国。强大的晋国,“西有河西,与秦接境,北边翟,东至河内”。
可惜,英雄难过美人关,晋献公攻打骊戎的时候得到骊姬,对她倍加宠爱, 想立她的儿子奚齐为太子,就命太子申生居曲沃,公子重耳居蒲,公子夷吾居屈。而骊姬时常吹枕头风,更通过陷害,让献公误以为太子申生想害他,赐死了申生。 重耳、夷吾害怕殃及自己,先后逃亡。晋献公去世后,里克杀奚齐。荀息立奚悼子为君。不久里克杀掉了悼子。夷吾通过秦穆公的帮助回到晋国成为晋国国君,是为晋惠公。
晋惠公继位后违背前期对秦割地的许诺,还诛杀了里克、丕郑、七舆大夫,大失民望。此外得罪了周天子,名望降低。
前647年(晋惠公四年),秦国遇上荒年,向晋借米,晋惠公却趁机攻打秦国。结果晋国大败,晋惠公被俘。 晋惠公的姐姐为秦穆公夫人,秦穆公就把惠公给放了。晋惠公让太子圉到秦当质子,后来太子圉逃回晋国继位,是为晋怀公。
秦恨晋怀公不告而别就寻找流亡多年的重耳,想立他为晋君。晋怀公下令让当初随同重耳逃亡的晋人在限期内回到晋国,不然灭其家。秦穆公帮助重耳入晋,栾枝、郤榖等人为内应,弑晋怀公。重耳立,是为晋文公。 【参考条目:晋楚争霸、城濮之战、践土会盟、崤之战】
前636年(晋文公元年)晋文公诛杀吕、郤叛乱,“赏从亡者及功臣,大者封邑,小者尊爵”。周王室发生王子带之乱,晋文公听赵衰“求霸莫如入王尊周”,赶在秦师前面发兵迎回周襄王,晋军杀死王子带,护送周襄王回到了周都洛邑,周襄王大为感动,把河内、阳樊两地赐给了晋国。 值此,晋国开始争霸诸侯。
前632年(晋文公五年)于城濮大败楚军,并召集齐、宋等国于践土会盟。
前631年(晋文公六年)夏,晋文公与王子虎、宋公孙固、齐国归父、陈辕涛涂、秦小子憖,会盟于翟泉, 晋文公称霸。
前627年(晋襄公元年)晋秦崤之战,晋打败秦国,接霸中原。 同年八月,崤之战硝烟未散,先轸决定向日渐嚣张的白翟人给予一记重锤。双方在箕地决战,结果大败翟军并生俘翟人的国君。冬天,楚成王不甘将霸权交与晋国,出动大军征服陈国、蔡国,进攻郑国,晋国于泜水之役大败楚国。
前625年(晋襄公三年),秦晋彭衙之战,晋打败秦国。
前621年(晋襄公六年),晋襄公逝世,其子晋灵公尚幼,赵盾掌权。前620年(晋灵公元年),秦晋令狐之战,晋元帅赵盾打败秦国。
前613年(晋灵公八年)赵盾主盟,与宋、陈、卫、郑、许、曹六国的国君在宋地新城结盟,晋国持续控制中原诸侯。 【参考词条:邲之战、鞌之战】
前597年(晋景公三年)楚庄王包围郑国,郑国向晋国求救。郑国被楚国降服而惧怕楚国,反而帮助楚军进攻晋军,晋军大败。之后晋国转而经略北方。
前594年(晋景公六年),秦晋辅氏之战,晋将魏颗打败秦国。
前593年(晋景公七年),晋国派随会灭亡了赤狄。 晋景公九年(前591年),由于齐晋争霸,晋国讨伐齐国,齐国派太子彊到晋国做人质,晋军才停止进攻,说明在与曾经的霸主齐国争霸的过程中,晋国一直占据上风。
前589年(晋景公十一年)春,齐国讨伐鲁国,卫国和鲁国向晋国求救。晋国派郤克、栾书、韩厥用八百辆战车和鲁国、卫国共同讨伐齐国。晋国君臣同仇敌忾,在鞌(今济南西北)大败齐国。齐顷公换上下属逢丑父的衣服仓皇逃跑,险些被俘。
前578年,秦晋麻隧之战,晋打败秦国。 【参考词条:鄢陵之战、湛阪之战、弭兵会盟】
前575年(晋厉公六年)春,楚共王在武城(今河南省南阳市北)派遣公子成前去郑国,以汝阴之田(今河南省郏县、叶县间)向郑国求和,于是郑国背叛晋国,与楚国结盟。晋国讨伐楚郑,于鄢陵之战中大败楚国并俘获了楚王子茷,楚共王也被射瞎一只眼睛。
晋楚争霸夺中原进行了一系列的战争,双方各有胜负,旗鼓相当,都难以完全控制中原。前572年(晋厉公九年)晋悼公继位,选贤任能,励精图治,一时间霸业复兴。
前563年(晋悼公十八年)春,晋、吴国君首次接洽,从“北—东北—东”三方形成对楚国的包围网,给予楚国以极大的震撼与威胁。 自文襄,经灵成,至景厉,晋国遏秦困齐,与楚国争霸也大获全胜,更以诸侯身份立周天子(入襄王、立匡王)。晋厉公之后,悼公任用魏绛而九合诸侯,霸业达到顶峰。
公元前557年(晋平公元年)晋联合诸侯攻许国 ,晋借机攻楚,楚公子格率楚军迎战,两军战于湛阪(今平顶山),楚师受挫败退。晋军攻至楚长城,取城外诸城邑后,回军攻许,随后撤军。晋胜楚后,又多次联吴国伐楚,使楚腹背受敌,再无力与晋扰争。
公元前546年(晋平公二十六年),为消弭战争,宋国执政华元、向戌两次召集晋、楚两国在宋会盟,晋、楚、齐、秦等十三国响应,此后五年,中原各国无战争,晋因国内六卿专权,互相争斗,不得已对外罢兵,晋楚争霸也就此结束。 晋国在称霸的过程中,卿族势力不断增大,甚至威胁了国君的统治,先有赵盾弑晋灵公,后有晋厉公灭三郤,栾书、中行偃弑晋厉公,卿族之间也是明争暗斗、相互攻伐。
前550年,世代位居卿相的栾氏恃权骄恣,引起国君和朝中大臣的猜忌,范匄、赵武等设计灭了栾氏,晋国六卿共主国政。
前526年(晋昭公于六年)晋顷公姬去疾即位,晋国六卿更加强大,以至于周景王逝世后晋国六卿平息了周王室内乱,立了周敬王。
前514年(晋顷公十二年),晋国公族祁傒的孙子与叔向的儿子在晋君面前互相诋毁,六卿想削弱国君的力量,便依照刑法杀死了他们全部家族,并把他们的封邑划分为十个县,各自让自己的儿子去做大夫,晋君的实力更加弱小了。
前497年(晋定公十五年),赵鞅欲将卫贡500户良民从邯郸迁到晋阳,邯郸大夫赵午不同意,说邯郸大夫午不诚实,想杀死赵午,赵午和中行寅、范吉射攻打赵鞅,赵鞅败逃晋阳防守,晋定公包围了晋阳。荀栎、韩不信、魏侈与范去射、中行寅有仇,就调军队攻打他们,范去射、中行寅反叛,晋军转过头平叛并获胜,范去射、中行寅逃到朝歌据城自保。韩不信、魏侈替赵鞅向晋君道歉,于是晋君赦免了赵鞅,恢复了他的地位。
前490年(晋定公二十二年)范吉射、中行氏逃到了齐国。 前458年(晋出公十七年)知伯与赵鞅、韩不信、魏侈共同瓜分子范吉射、中行寅的领地,晋出公很生气,求告齐国、鲁国,想借机讨伐四卿,四卿于是反击攻打晋出公,晋出公在逃亡齐国的半路上死去。知伯立昭公的曾孙姬骄做了晋君,即晋哀公。 晋国的政务全部由知伯决定,知伯占借机有了范吉射、中行寅的领地,在六卿中变得最强大。
前453年(晋哀公四年),赵襄子、韩康子、魏桓子共同杀死了知伯,吞并了他的全部土地。 【参考词条:三家分晋】
前433年(晋幽公元年)晋公室仅剩下绛、曲沃两邑作为奉祀的地方,晋国所有领土全部入了韩、赵、魏三家之手,晋幽公反而要去朝见韩、赵、魏三家。
前423年(晋幽公十五年),魏文侯即位。晋幽公十八年(前420年),晋幽公夜间私自出城,被强盗所杀。魏文侯派兵诛灭晋国的内乱,立晋幽公儿子止继位。
前404年(晋烈公十二年),晋烈公会诸侯于任地,晋师大败齐师,晋烈公献齐俘馘于周王,与齐康公、鲁穆公、宋休公、卫慎公、郑繻公一起朝见周王。
前403年(晋烈公十三年),周威烈王赐赵、韩、魏为诸侯,从名义上承认了赵、魏、韩的诸侯地位,晋国名存实亡。
前369年(晋桓公二十年),赵成侯、韩懿侯把晋桓公迁到了屯留。前359年(晋桓公三十年),赵成侯与韩昭侯分晋,又把晋君迁到端氏。前349年(晋静公八年),赵国夺取晋国的端氏,将晋君迁往韩国的屯留,《竹书纪年》言此年韩玘杀君悼公,疑此君主即晋静公,晋国最终灭亡。
⑶ 关于晋国历史
哈哈,我当初和你有同样的疑问。
现在我知道了,分享给你:
1.晋平公应该是晋悼回公的儿子,这种事史答官没必要乱写。
晋平公公元前531年死的,如果他真的活了70岁,那他大概生于公元前601年,而晋悼公生于公元前586年,这样算他年龄比他爹都大...
2.晋平公和师旷的这个典故,好像是出自西汉文学家刘向的《说苑》,这并非史书,所以并不可靠。这个典故是子虚乌有的。记得钱文忠教授也说过这事。
⑷ 概括一下晋国历史
1、国家建立 剪桐来封弟。是弟源弟,不是土地。2、正统之争 曲沃代晋 3、扩张脚步 假途伐虢。4、霸业顶峰 城濮之战
5、百年霸业 赵氏孤儿事件(其实不如用赵武的另外一个事件,弭兵之会) 6、霸业消散。三家分晋
前面是阶段,后面是主要事件
⑸ 春秋五霸分别是谁我想知道晋国的历史,要详细的
春秋五霸形势图(公元前453年) 春秋五霸是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 秦穆公和楚庄王晋国历史:晋国的祖先是周成王的弟弟叔虞。周成王时唐有乱,周公灭唐,以其地封叔虞,号为唐叔虞,在今天太原附近。后其子迁徙到晋水旁,所以改唐侯称晋侯。晋也是周朝的一个重要诸侯。周平王东迁后,宗室中晋侯成为最大的诸侯,帮助周平王镇压叛乱,定都洛阳;联合秦国收复申地。但是不久以后晋国内部就爆发了内战,这次长达六十年的内战使本来已经严重削弱的周朝宗室再次受到重创。大批贵族流散,直到曲沃武公重新统一了晋国,此时已经到了春秋争霸时期,武公被王室重新封为诸侯,但晋国的统治依然没有稳定巩固下来。
武公之子献公图谋诛灭公族,又听信郦姬谗言,谋害诸子,再次导致太子自尽,大批公族和诸子流亡,春秋时期流行的谚语:楚虽有才,晋实用之,晋虽有才,秦实用之。晋国的人才主要是流散到了秦国,著名的谋士由余就是晋国人。在晋国内乱的时候,与晋国关系最密切的诸侯秦穆公干预帮助晋惠公父子即位,以后又立在外流亡近二十年的重耳回国,这就是著名的晋文公,他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他长期游历在狄国和中原各个诸侯国,阅历丰富,深刻了解民间疾苦,在他的领导下晋国国力迅速增强,晋国恢复了诸侯强国的地位,晋文公二年他帅兵平息周王室内乱。当时第一位霸主齐桓公去世,楚国也非常强大,控制了陈蔡等国进兵中原,打败了第二位霸主宋襄公,又与郑国、卫国、曹国结盟,包围进攻宋国。晋文公接受群臣的建议,出兵救援宋国,率领齐秦宋联军在城濮打败了楚陈蔡联军,随后率领诸侯朝见周天子,成为第三位霸主,确定了晋国在中原的主导地位,此后一直保持春秋大国的地位。
晋国和秦国的关系总体说是友好的,关于崤之战、麻遂之战、棫林之战两国交恶的记载不实,《左传》中关于两国友好的记载要比对抗真实。晋文公的儿子公子雍在秦国担任亚卿,几乎被赵盾立为晋侯。晋景公、晋平公病重的时候都是到秦国请著名的医生救治,而麻遂之战前不久,秦国医生刚刚救护过晋厉公的父亲,而当时狄国正在侵略晋国,破坏晋楚议和,晋狄爆发交刚之战,麻遂之战更有可能是晋率领诸侯伐狄。棫林之战时,士鞅得罪了栾氏逃亡到当时处于“敌对”的秦国,而秦国竟然能向晋国求情让士鞅复职,可见当时秦晋友好,所以战场棫林不是在秦国,而是进攻楚国。晋国的主要发展方向是东方,秦国的主要发展方向是西方,所以两国维持了稳固的友好关系。
晋国很早就把攻占的国土分封给晋卿,如晋献公把耿魏封给赵夙、毕万。晋成公元年的时候建立了重要的公族体制,他首先任命了赵氏为公族,以后又制订了众晋卿的嫡长子都被任命为公族的制度,这项民主制度虽然以后造成了众卿争权和晋国分裂,但是在当时对晋国的发展起了重要推动作用。晋景公初期与楚庄王的争霸战争受挫,但是他赦免了荀林父,巩固内部加强团结,兼并了狄人几个残暴的国家,势力扩展到太行山东部,此时齐楚联合对抗晋国,晋景公十一年齐国进攻鲁国、卫国,两国向晋国求援,晋国出兵与齐国在鞍地交战,打败了齐军,晋景公婉言拒绝了齐顷公让他称王的请求,两国议和结盟。此时晋国重新登上诸侯盟主的地位。晋景公重用楚国大臣申公巫臣,联合南方的吴国牵制楚国。晋厉公即位后谋求向南发展,与楚国在鄢陵交战,打败了楚军,以后楚军忙于应付吴国的进攻,与晋国议和放弃了争夺中原霸权。
晋悼公的时候,他也是一位有作为的政治家,巩固了晋国在诸侯中的地位,扩大了晋国的领土和政治影响,重用魏绛九会诸侯和戎狄,使晋国成为春秋时期最大的国家。以后的平公、昭公时期依然能维持晋国领导诸侯的地位,但此时的晋国的公族包括赵、魏、韩、荀(智、中行)、范、羊舌、栾、祁、张、梁等等,加上早先的贾、狐、阳、先、却、胥、吕等众多世家,规模已经十分庞大,晋成公建立的这种世家制度,不同于战国时期出现的中央集权的郡县制,尽管它比奴隶社会的宗法制度要进步,但是依然在春秋后期显示出他的弊端:晋卿强,公室弱的情况在晋顷公时期以后日益明显。晋国没有出现商鞅式的变法,建立中央集权的郡县制,也和晋国的具体政治、地理环境有关,他地处中原,四面受敌(与秦国还是友好的),而秦国地处西部,不受中原政治环境影响,可以专心致志地从事自身的发展,逐步建立起封建专制的郡县制。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三晋促进和保护了秦国逐步完成了这种历史演变。
晋国后期的历史主要就是六卿争权,三家分晋的历史,晋国的分裂也为秦国最后统一中国减少了难度 。首先看看晋国封建制度逐步发展和巩固的情况,根据史料记载晋国的晋卿在自己的封地大多都开始施行封建制生产关系,他们大多都在晋国的边区,在晋国的对外兼并战争中所攻占的土地大部分都被他们控制,春秋的县治不是封建制度的郡县制,尽管包括晋国、楚国在内的中原诸侯大多都设置行政县,但是基本上也都是由诸侯贵族和世家贵族操纵。这些地方的官员都是他们的子弟,直接听命于这些贵族世家。在晋国六卿中,赵氏与智氏与秦国友好,韩氏与周王室友好,魏氏与赵氏和韩氏友好,范氏和中行氏与秦国、齐国友好,他们在攻灭了祁氏和羊舌氏这两个公族后,晋国就只剩下这六家公族,晋定公十五年爆发了六卿争权是晋国历史发展的转折点。当时势力最大的范氏、中行氏为了控制邯郸而与赵氏晋卿赵简子发生了矛盾冲突,韩魏两家替赵简子求情与晋君盟誓和好,晋君率领四家打败了范氏、中行氏,二子流亡到齐国,而他们的土地后来大都被智家瓜分,智氏进攻并赶走晋君,从晋出公时期开始,晋君的权力被进一步削弱。以后赵魏韩三家又攻灭了智氏,403年被周王室任为诸侯,从此晋国等同于鲁卫一样的小诸侯。323年赵魏韩都称王,成为战国七雄中的著名的三晋之国。
从现有的历史资料《左传》中关于春秋历史发展的记载最详细,晋国作为春秋时期最重要的诸侯之一,其整个发展过程反映了中国奴隶社会宗法制度向封建社会私有制度转变的全过程。由于《左传》中晋国的历史记载资料最丰富,是研究中国春秋时期历史的基础,我们在它春秋近四百年的发展中,认识了众多惊心动魄的历史事件,认识了众多才华出众的历史人物,从中能够认识和总结出无数宝贵的历史经验。春秋时期晋国的强大是维系周朝法统得以延续的基础,在东周近五百年的历史中,在晋国直接保护下的时间近三百年,在三晋维持下的时间也有百年,晋国对华夏文明的发展和延续作出了重要贡献。
⑹ 秦国和晋国的历史
1.秦国是周朝时华夏族(汉族古称)在中国西北建立的一个诸侯国,秦人是华夏族西迁的一支。其先祖嬴姓部族早在殷商时期就是商朝镇守西戎的得力助手,颇受商朝重视,为商朝贵族。后因嬴姓部族卷入了武庚挑唆的叛乱而遭到西周统治者的惩罚,被迫西迁,嬴姓部族因此沦为奴隶。
周孝王时,秦先祖秦非子因养马有功被周王封为附庸。秦人此后世代为周王室养马并在戌边对抗西戎。周夷王以后,周王室越来越衰败,不得不依靠秦人来稳定西部疆域的和平。
公元前821年,秦庄公击败西戎,被周宣王封为西陲大夫,赐以原大骆之族所居的犬丘(甘肃天水市西南礼县一带)之地。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西戎所攻杀,秦襄公因率兵救周有功,而得到周平王的赏识。
公元前770年,秦襄公派兵护送周平王东迁,被封为诸侯,又被赐封歧山以西之地。自此,秦国正式成为周朝的诸侯国。
秦国最初由于地处偏僻,不被其他诸侯国重视。直到秦穆公时先后灭掉西方戎族所建立的12个国家,开辟国土千余里并稳定大后方以后,才奠定了其作为春秋四大强国的基础。秦国多位君王死于讨伐西戎,秦人与戎人常年交战造就了秦人能征善战。
战国初魏国连年进攻秦国,夺取了河西之地,秦国被迫退守洛水以西。秦孝公时,任用商鞅进行变法,秦国因此与日俱强,逐渐成为战国中后期最强大的国家。
公元前325年秦惠文王称王。前316年秦灭蜀国,从此秦国正式成为战国七雄中版图最大的国家。
前246年,秦王嬴政即位,于前230年至前221年十年间灭掉六国,建立秦朝。
2.晋国(前11世纪—前349年),中国周朝分封的姬姓诸侯国,侯爵,首任国君是“唐叔虞”,国号初为“唐”,唐叔虞之子燮即位后改为晋。
晋国是春秋时期称霸时间最长的国家。曾涌现出许多名君名臣名将,学者全祖望评春秋五霸时,晋国国君甚至独占四席,分别是晋文公、晋襄公、晋景公、晋悼公。
晋国在晋献公时期崛起,“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晋文公继位后尊王攘夷,并在城濮之战中大败楚国,一战而霸。晋襄公时期先后在肴之战和彭衙之战中两败秦国。继其父为中原霸主,垂拱而治。前597年,晋国在邲之战中败给老对手楚国,转而经略北方,在鞌之战中由郤克挂帅,大败齐国,险些生擒齐顷公。晋厉公继位后连败秦、狄,并在鄢陵之战再败楚国,复霸天下。晋悼公时期,国中将相齐齐用力,悼公本人勤政爱民,亲贤远恶,从谏如流,终至国势鼎盛,军治万乘。悼公八年内九合诸侯,霸势之盛,少有其匹。
晋国自中后期开始,卿大夫的势力越来越大。前453年,晋国卿大夫赵氏联合韩氏、魏氏击败智氏,史称三家分智。前403年,周天子册封晋国三位卿大夫韩虔、赵籍、魏斯为诸侯,史称三家分晋,晋国名存实亡。前376年,末任晋侯晋静公被杀,晋国灭亡。
⑺ 晋国的历史是什么样的
晋国,抄春秋时期诸侯国名,出自周成王弟唐叔虞。疆域约为山西省南部。晋国国都名翼,别都曲沃。公元前403年,晋国卿大夫韩虔、赵籍、魏斯三家自立为诸侯,分裂晋国。周威烈王赐三家为诸侯,于是韩国、赵国、魏国三国分晋,晋国灭亡。
⑻ 春秋时期的晋国
公元前636年继位,在公元前628年去世,在位九年
春秋人物-晋文公篇-这样写到“他一共在位九年,于周襄王二十四年(前628年)逝世。作为杰出的政治家,晋文公虽然在位时间不长,但对中国春秋时期的历史发展却产生了巨大影响。”
秦晋战争-1,公元前627年(周襄王二十五年)-秦、晋崤之战 2,公元前620年(周襄王三十二年 )-秦、晋令狐之战 3,公元前594年(周定王十三年) -秦攻晋辅氏之战 4,公元前578年(周简王八年)-秦、晋麻隧之战
秦晋之好-据《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记载,春秋时代,晋国和秦国是相邻的大国,晋献公还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秦穆公,称“穆姬”,以加强同秦国的关系。献公死后,公子夷吾即位。夷吾因长期在外,于是请秦穆公派兵护送,答应割让河外五城给秦国作报酬。哪知夷吾(晋惠公)即位后,并没有信守诺言。
晋惠公不守信用,引起秦穆公的不满。公元前641年,晋国发生饥荒,秦穆公仍送去大批粮食,帮助晋国度过困难。第二年冬天,秦国遇到了同样的饥荒,晋惠公却一点粮食也不支援。秦穆公非常生气,亲自率军讨伐晋国,活捉了晋惠公。
穆姬得到消息后,身穿丧服,带着四个儿女登上一座堆满干柴的楼台,并派人对秦穆公说:“上天降灾,使秦、晋两君以刀兵相见。现在晋君被您俘虏,他什么时候来到京城,我就什么时候死去,请君王早做打算!”秦穆公一听着了慌,决定宽恕晋惠公,把他安置在灵台,待以上宾之礼,两国国君还缔结了盟约。
以后,秦、晋两国一直保持着友好的关系。晋惠公把太子子圉(yǔ)派到秦国去当人质,秦穆公将宗女怀嬴嫁给子圉。但子圉担心当不上晋国的国君,就于公元前638年秋天,偷偷逃回晋国。第二年,晋惠公因病去世,子圉即位,史称晋怀公,他生性刻薄,不能容人,弄得朝廷上下人人不安。
这时,晋公子重耳来到了秦国。穆公决定帮助他回国夺取政权。公元前636年,重耳在秦国军队的护送和国内群臣的拥戴下,回到都城曲沃,派人杀死怀公,即位为君,史称晋文公。
晋文公才华出众,忠厚谦逊,深得穆公的欢心。从此,秦晋两国在整整六年的时间里一直友好相处,没有发生过严重的冲突。“秦晋之好”由此而来。
文公死后晋国
文公死后晋国发生了哪些大事:
晋文公去世后,公元前627年,晋襄公继承了父亲开创的霸业,崤之战中,晋军大败秦军,俘获秦军三将,
公元前627年 周襄王二十六年 晋、楚汦水之战
公元前626年 周襄王二十六年 晋、卫戚之战
公元前625年 周襄王二十七年 秦、晋彭衙之战
公元前625年 周襄王二十七年 晋联合诸侯攻秦
⑼ 求晋国灭亡后的历史
三国归于晋,晋分为西晋和东晋,其后是南北朝,接下来是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中华民国、南京国民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
⑽ 历史上晋国都城有哪些变迁
周代的晋国,是周成王九年(公元前1106年)封其弟叔虞于唐,叔虞之子燮(也称燮父)改国号为晋,称晋侯而来的。晋国自唐叔虞始封到静公被韩、赵、魏三氏所分,晋国灭亡,前后共历三十八世,七百三十余年。晋国在漫长的七百余年里,在哪里建都?都城有几处?迁徒过几次?历来都是有争议的。根据历史文献资料,综合不完全的考古发掘资料的研究,现对晋国都城,提出一些看法,以供研究参考 。
(一)晋国都城“翼”、“曲沃'、“绛”,“故绛”和“新田'
晋国都城是:翼(叔虞封唐,燮改为晋,孝侯居翼之都城。在今翼城一带)。绛(穆侯迁绛之都城、在今曲沃县西南二里古城遗址)。故绎(献公徒都的都城,在今赵康晋城址)。新田(景公迁新田的都城,在今侯马的晋国遗址)。共五处,其原由如下:
关于“翼'。据《史记·晋世家》:“封叔虞于唐,唐在河汾之东,方百里。”顾炎武《日知录》:唐在翼城县西南二十里。”韦昭国语注:“太岳之野夏禹所都之墟,周成王;母弟所封之城。”《史记》:“翼晋君都邑也。'这是见于史籍的记载。公元前738年——公元前668年孝侯居“翼”以及曲沃武公伐“翼”都是这个“翼'。在今日翼城西南二十里一带。
关于成侯迁曲沃之“曲沃。《史记·晋世家》:昭侯元年封文侯弟成师于曲沃。索隐曰:“河东之县名,汉武帝改曰闻喜也。 后汉书群国志:“闻喜邑本曲沃晋地。”纲目集览:“闻喜本绎州曲沃县,汉武帝改闻喜。'都是说今闻喜一碟;是晋国故都“曲沃”所在地。近年来,在闻喜上郭一带发掘了一批东周时期的墓葬,所出土乩陶器,铜器,在器型上都早于侯马晋国遗址出土的器物。(侯马是晋国晚期都城“新田,,遗址)。‘这些材料都说明晋国都城“曲沃”是今日之闻喜。
关于“绛”。《踣史》记载:穆侯居绛。有·绛山绛水,故绛城在翼城东南,今曲沃南二里。《元和志》为汉周勃封邑。注旧志说:故址周九里十三步。这些文献所指的就是今之曲沃县西南二里,山西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曲沃古城遗址》。l960年4月至6月间山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侯马工作站对古城遗址进行了钻探发掘。1975年春天,又对古城的城墙进行了钻探。发现古城遗址的下面是东周文化堆积层,出土物为东周时期的瓦及鬲、豆,盆等残片。古城遗址的上面是二米厚的汉代文化堆积层,出土物是汉代的瓦的残片,完整的器物有:云纹圆瓦当、五铢钱和铁犁等。同时发现古城遗址内有内城,呈方形,长宽各1500米:有外城,城墙东西长约2500米,南北长约2000米,多为汉代文化堆积物。将文献记载与今天钻探、发掘的资料对照,现在曲沃县城西南二里的古城遗址,应是穆侯所居的“绛”。
关于“故绛”。据《路史》:献公城绛徒都。顾炎武说“献公城绛居之,在今太平之南,绛州之北。注:今太平县南25里古城址犹存。(见《山西通志·古迹考》)。即今赵康古晋城遗址。近年来,省和襄汾县文物部门对古晋城遗址进行过多次的勘察。在遗址内发现有:内城和外城两座。既有东周文化遗存,又有汉代文物出土。历史上称此为“古晋城”汉代此处为临汾县城。传说遗址里有献公的“斗鸡台”。据以-七的材料,说明献公九年城绛始都(亦称故绛)应是今日赵康的古城遗址.
关于“新田”(亦称“绛”)。·据《左传》成公六年(公元前585年):晋人谋去故绛,诸大夫皆日必居合瑕氏之地,沃饶而近盐,国利君乐,不可失也。'韩献子日:“不如新田,土厚水深,居之不疾,有汾浍以流其恶,且民从教。夏四月丁丑晋迁于新田。”于是景公16年(公元前685年)晋国由故绛(今之赵康古晋城)迁徒到新田,仍称“绎'。“新田”在何处?据《水经注》:新田“谓之绛阳,在绛浍之阳,南对绛山,西背二水。《一统志》:“绛邑古城在乎阳府曲沃县西南晋地新田也。,,以此地理位置,今之侯马汾浍交会的三角地带,!当是文献所指的“新田。'三十多年来,为探索“新田”古城,在侯马多次进行文物普查,钻探和考古发掘,取得了重大成就。发现了东周遗址,牛村古城遗址,平望古城遗址,台神古城遗址,白店.古城遗址,马庄古城遗址呈王古城遗址等以及-上马东周墓葬群。经过考古发掘,出土了大量的陶器、青铜器(钟、鼎、互器等)。在配合基本建设施工中又发观了东周铸铜作坊遗址。出土了大量的铸造青铜器的陶范和铸铜工具等珍贵的文物.一九六五年冬,在侯马秦村的东周盟誓遗址里出土了约五千余件玉、石片上有用毛笔书写的文字。经过对文字的识别、研究,张颔先生写出了《侯马盟书》巨著。在这些盟书里,有一篇盟书载有“十又一月甲寅腊乙丑……。”经考证所反映的时间是晋定公十六年(公元前495年)十一月三日所举行的盟誓。晋定公时晋国的都城在“新田,,。《侯马盟书》的出土,雄辩地证实了这些文字是距今二千四百多年前晋国的大夫赵鞅(赵筒子)主持进行盟誓的这一历史事实。也为“新田'在今日侯马一带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
以上回答供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杭州图书馆
参考资料: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山西省侯马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侯马文史资料 第5辑.,1992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