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发展 > 天水历史文化典故

天水历史文化典故

发布时间:2021-02-07 21:35:10

㈠ 天水有什么民俗文化

1、上九朝观

每年农历正月初九,天水的市民都会倾城而出,去玉泉观“朝观”,朝观是天水最大的群众文化活动之一。

每年从正月初八晚上开始,市民像潮水般涌向玉泉观。到零点,人流几乎水泄不通,钟声、鼓声、人们的欢呼声相融相和,直到次日凌晨,人流渐歇。

2、伏羲庙会

每逢农历正月十六,相传是伏羲诞辰,这一天,是天水有名的伏羲庙“人祖”庙会。对天水人来说 ,每年这一天都要祭祀人文始祖伏羲,缅怀始祖恩泽,弘扬伏羲文化,促进社会团结进步。



3、天水浴佛节

天水的佛事活动历史悠久,尤以每年农历四月初八的“浴佛节”最为有名。四月初八这一天,麦积山石窟、甘谷大像山石窟、华盖寺古石窟、武山水帘洞石窟、木梯寺石窟、秦州区的南郭寺、麦积区的净土寺,都会迎来成千上万的游人,组成了天水传统庙会的一大人文景观。

4、社火

社火,也叫“天水秧歌”,是民间各种歌舞形式的总称,广泛流行于天水城乡。每年春节期间,村村镇镇、城里城外,形成秧歌汇演的大阵势,热闹非凡。

5、小曲

小曲俗称地摊秧歌,在天水各地流行十分广泛,以秦安小曲最有代表性。秦安小曲相传形成于明代,兴盛于清代,分为花腔与老腔两大类型。小曲用当地民间方言演唱,只唱无白;器乐主要以塞子敲击节奏,以三弦随腔伴奏,或以锣鼓、镲、四片瓦等器乐伴奏。

㈡ 天水有哪些历史文化遗产

是古时丝绸之路重镇, 现辖武山、甘谷、秦安、清水、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五县和秦州、麦积两区, 总人口 350万人。

㈢ 甘肃天水的文化

天水大地湾遗址 大约8000年前,一批中华先民生活在甘肃东南部的天水地区(包括天水市的五县两区)和陇南地区的礼县西和等地,他们创造了古老的大地湾文化,接着他们中的一部分迁入现在的陕西,形成了李家村文化、老官台文化和北首岭文化,大约1000年之后,大地湾文化、李家村文化、老官台文化和北首岭文化先后转化为仰韶文化极重要的分支——半坡文化,半坡文化从陕西的关中地区向四面八方扩展,当它到达陕西、山西、河南的三省交界处时,在半坡文化的刺激下,仰韶文化的另一个重要分支——庙底沟文化兴起,并取代了先前的半坡文化占了统治地位。 发源于天水大地湾的仰韶文化,其时空和内涵在我国史前考古文化中体量最大、最丰富,影响最广泛、深远。是我国远古文化的核心和主干。 仰韶文化最主要的两个类型是半坡文化和庙底沟文化,其中又以后者传播最广、影响最巨,它以晋南、豫西、关中东部为核心,西至甘、青地区的马家窑文化,东临海岱的大汶口文化,南及湖南湖北的大溪文化,北达辽宁内蒙的红山文化,都是其影响范围。这种影响如此之大,以至于有些考古学家把马家窑文化和红山文化当成了仰韶文化的变种。 大地湾遗址不仅是仰韶文化的源头,而且还囊括了仰韶文化最主要的两个类型——半坡文化和庙底沟文化,其晚期文化也代表了仰韶文化发展的最高成就。 天水大地湾遗址与四川三星堆文明的关系 岷江上游地区的新石器文化(以营盘山遗址为代表),和以三星堆为代表古蜀文明(以三星堆为代表)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渊源关系。而 根据目前取得的实物资料分析,营盘山大型遗址群历经了三个大的发展阶段。以波西遗址为代表的遗存为第一阶段,文化面貌与营盘山遗址有一定差异,受到了天水一带仰韶文化的强烈影响,外来文化因素占据较为明显的主体优势。 第二阶段是以营盘山遗址的主体遗存为代表,当时岷江上游的新石器文化发展到高度繁荣阶段,遗址数量众多,外来文化因素、主要是天水一带仰韶文化的影响仍然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 第三阶段的遗存以沙乌都遗址为代表,距今4500年左右,出土遗物与成都平原各史前古城遗址为代表的宝墩文化相同,更多地表现出浓郁的本地文化特色,表明此阶段岷江上游地区的本土文化因素已胜于外来文化因素,从而使四川古文明占据了优势地位。 另外,大地湾遗址、营盘山遗址、三星堆遗址都有朱砂涂红现象。这种现象最早在大地湾遗址中出现,所以应是大地湾文化影响的结果。 天水大地湾遗址与裴李岗文化的关系 裴李岗系统(和大地湾文化一样距今8000年左右)一度曾被误认为是仰韶文化的前身。但随着对裴李岗系统尤其是贾湖遗址的研究逐步深入,学术界认识到将裴李岗系统看成是仰韶文化前身的观点是不正确,虽然仰韶文化的确有部分文化要素来自裴李岗系统,但裴李岗系统是包括大汶口文化在内的海岱地区考古文化的源头。仰韶文化真正的源头是我国西北天水一带的大地湾文化。 不过根据考古发现,裴李岗文化和大地湾文化之间似乎有一定的联系,都发现了三足钵和彩陶,只是裴李岗系统把三足钵发扬光大,形成了鼎文化圈(以大汶口文化为代表),而大地湾文化把彩陶发扬光大,形成了彩陶文化圈(即仰韶文化)。 后来,裴李岗文化受到发源于天水的仰韶文化的挤压,便进入了山东等地,形成了大汶口文化,并对后世的殷商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大地湾遗址与马家窑文化的关系 在甘肃省东南部的大地湾文化兴起了2000多年之后,甘肃省的中部地区和青海省的一部分地区出现了马家窑文化。它继承了仰韶文化彩陶的制作技艺,并推陈出新,造就了彩陶文化的另一个高峰。以至于有些人将它叫做甘肃的仰韶文化。 其实,根据考古发现,马家窑文化是在甘肃东南部仰韶文化的刺激下形成的,它始终与甘肃天水大地湾一带的仰韶文化处于对峙状态。另外,从人种上来说,它们两者的区别也是较大的,天水大地湾人有点像现在中国的南方人,而马家窑人与华北人接近。 天水大地湾遗址和大溪文化的关系 大家熟悉的长江流域古文化是河姆渡文化,然而,长江流域真正的强势文化是大溪文化,它是从8000年前的城背溪文化和彭头山文化演变而来,它曾受到了仰韶文化的强烈影响。其彩陶图案以鱼为主,而天水大地湾遗址出土的彩陶比半坡遗址更生动地反映了鱼图案的整个演变过程。 有人说湖北的炎帝传说可能与仰韶文化对大溪文化的影响有关。 天水大地湾与红山文化的关系 距今5500年后,发源于天水大地湾的仰韶文化和红山文化相遇,很快,在红山文化早期出现具有后冈一期文化特征的“红顶碗”,此后,红山文化大幅度吸收仰韶文化的先进因素,特别是庙底沟类型的花卉纹彩陶图案,形成具南北两种文化因素的自身文化特征。后者的证据是在河北省西北部张家口地区桑干河上游的蔚县西合营乡三关村附近,发现的一群具有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特征的遗址中,也不时有篦点之字纹陶等燕山以北地区红山文化因素出现,特别是发掘到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绘玫瑰花卉图案彩陶盆与红山文化绘龙鳞纹图案彩陶罐在这里有共存关系,表明红山文化在它的晚期向南扩展,并在桑干河上游一带与仰韶文化相遇。辽西地区作为5000年古国象征之一的红山文化规模宏大的坛、庙、冢遗址群,就是这一文化交流的成果。

求采纳

㈣ 能介绍甘肃天水的历史

天水在夏、商时期属雍州,周孝王十二年(公元前九世纪)赢非子在秦池(今张家川县城南一带)为王室养马有功被封于秦,号赢秦。秦即后世的秦亭,是今天水市辖区见于史籍的最早地名。
秦武公十年(前688年),秦灭圭阝戎、冀戎,置圭阝(今天水市城区)、冀(今甘谷县东)二县,这是中国历史上设置最早的两个县级建置。秦昭王二十八年(279年),设陇西郡。郡县制在今辖区确立。
西汉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年),从陇西、北地二郡析置天水郡。从此有“天水”的名称。
三国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年),一度设秦州。因秦邑而得名,从此有“秦州”的名称。
西晋始,实行州郡县三级制。晋武帝泰始五年(269年)秦州正式设立,今辖大部分由秦州天水郡辖。南北朝因亡。
隋唐时,实行州县二级制,秦州地域缩小,地域和今辖区大体相当。元代,秦州辖成纪、秦安、清水3县。
明代,秦州辖秦安、清水、礼县3县。清雍正七年(1729年),秦州升为直隶州,直隶甘肃省,辖秦安、清水、两当、徽县、礼县5县。
民国2年(1913年),2月,北洋政府推行省、县二级制,暂存道制。巩秦阶道改称陇南道。撤秦州设天水县。民国3年1月,宁远县改称武山县。6月,陇南道改称渭川道,辖14县。民国16年(1927年)7月,渭川道改称渭川行政区。不久,撤销行政芪 ,实行纯粹的省县二级制。民国18年(1929年),伏羌县改名甘谷县。民国23年(1934年),甘肃省政府设立天水行政督察区。次年,改称甘肃省第四行政督察区,辖10县。
1949年8月3日,天水县解放。8月15日,天水分区行政督察区成立。同年12月,天水分区改称天水专区。1950年2月,析天水县置天水市,以城区为天水市的行政区域。
1953年7月6日,将清水、秦安、庄浪、陇县38乡合并成立张家川回族自治区(1955年10月改称县),属天水专区。1958年4月8日,撤销武都专区,并入天水专区。1961年11月5日,恢复武都专区。
1969年10月1日,天水专区改称天水地区。(时辖天水市、天水县、甘谷县、武山县、清水县、张川县、秦安县、徽县、两当县、礼县、漳县等1市11县)。
1985年7月8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天水地区,实行市管县体制。天水市升为地级市。撤销天水县、将其行政区域并入天水市。天水市设立秦城、北道两区。以天水县西南17乡及原天水市(县级)辖区设秦城区,以天水县东南、西北其余22乡和北道镇设北道区。天水市人民政府驻秦城区。将原天水地区的徽县、两当、西和、礼县划归新成立的陇南地区;漳县划归定西地区。天水市辖两区五县;即秦城、北道两区,秦安、清水、张家川、甘谷、武山等5县。

㈤ 天水的历史名人

李白(701-762),「子之文章,杰力人上。地辟天开,云蒸雨降。播产万物,玮丽瑰奇。大巧自然,人力和施 ? 又如长河,浩浩奔放。万里一泻,末势尤壮。大骋阙辞,至於如此。意气飘然,发扬俦伟」【宋 曾巩《代人际李白文》】。
中国人几乎没人不知道李白的,因为李白是站在盛唐诗坛高峰之巅的为大诗人,在中国诗歌的发展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堪称中国诗坛第一人。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陇西成纪(甘肃秦安西北)人,其先祖於隋末战乱逃至碎叶(今吉而吉斯共和国托克马克附近),李白即出生於此。李白少年时代就「观奇书」,「游神仙」,「好剑术」,有多方面的才能和兴趣,唐中宗神龙元年(705)举家迁居四川绵州,曾任翰林供奉。因称「李翰林」。贺之张誉为「天上谪仙人」,后人又称「李谪仙」。然而唐玄宗只让李白待诏翰林,作文学侍从之臣,李白的大志无法实现。李白性格傲岸不,也不能忍受「摧眉折腰事权贵」的生活。三年后李白因遭谗毁,自请还山,离开长安。他只能游山访仙,痛饮狂歌,以排遣怀才不遇的忧愤。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建立伟业,成为非凡人物的理想。安史之乱爆发后,李白曾应邀入永王李璘幕府,又以为获得了建功立业的机会。,咏出「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的豪迈诗句。永王军队为唐肃宗消灭后,李白也受牵连入狱,后来在流放夜郎的途中遇赦。直到六十一岁时,李白还请求从军入幕,希望能有「一割之用」,却因病在途中折回,未能如愿,六十二岁时在他的族叔当涂县(安徽马鞍山)令的李阳冰家。
李白的诗歌今存990多首。有大量的政治抒情诗,充分表现了诗人非凡的抱负,奔放的激情,豪侠的气概,也集中代表了盛唐诗歌昂阳奋发的典型音调。李白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多次以大鹏自比,「大鹏一日同风起,博摇直上九万里」《上李邕》。但李白在长安三年失意而归,使他激昂的政治热情,再受到现实的冲撞时,便转化为怀才不遇的悲愤狂歌,从胸中喷涌而出:「大道如青天, 我独不得出, 羞逐长安社中儿, 赤鸡白狗赌梨栗, 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李白还以痛快淋漓的饮酒诗,来排遣怀才不遇的忧愁。《将进酒》:「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与这种豪放奔涌,无所掩抑的感情气势相适应,李白的诗歌在艺术手法方面的显著特点是:想像神奇,变化无端,结构纵横跳跃,句式长短错落,形成了雄奇飘逸的风格。《梦游天姥吟留别》: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湖月照我影, 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壑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邱峦崩摧,洞天石扇,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而当大梦初醒来,幻境消失,又引出了对人生世事的感慨:「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这种想落天外的特点,大大发展了庄子寓言,屈原初次的浪漫精神和表现手法,也融汇了道教的神仙意象,具有令人惊叹不已的艺术魅力,赢得了一代「诗仙」的赞誉。
李白的诗歌的题材是多种多样的。他的七言古诗(《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梁甫吟》等 ); 五言古诗(《古风》59首); 有句汉魏六朝乐府民歌风味的《长干行》,《子夜吴歌》等,七言绝句(《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等)都成为盛唐的名篇。李白在唐代已经享有盛名。他的诗作「集无定卷,家家有之」。为中华诗坛第一人。

鲁迅〔1881/9/25–1936/10/19〕,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於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期间曾回国奉母命结婚,夫人朱安。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同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为北洋军阀政府所通缉,南下到厦门大学任中文系主任。1927年1月,到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在中山大学任教务主任。1927年10月到达上海,开始与其学生许广平同居。1929年,儿子周海婴出世。1930年起,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反抗国民党政府的独裁统治和政治迫害。从1927年到1936年,创作了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收辑在《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编》、《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和《集外集拾遗》等专集中。鲁迅的一生,对中国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领导、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文学团体;主编了《国民新报副刊》〔乙种〕、《莽原》、《语丝》、《奔流》、《萌芽》、《译文》等文艺期刊;热忱关怀、积极培养青年作者;大力翻译外国进步文学作品和介绍国内外著名的绘画、木刻;搜集、研究、整理大量的古典文学,编著《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整理《嵇康集》,辑录《会稽郡故书杂录》、《古小说钩沈》、《唐宋传奇录》、《小说旧闻钞》等等。1936年10月19日因肺结核病逝於上海,上海民众上万名自发举行公祭、送葬,葬於虹桥万国公墓。1956年,鲁迅遗体移葬虹口公园,毛泽东为重建的鲁迅墓题字。1938年出版《鲁迅全集》〔二十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鲁迅著译已分别编为《鲁迅全集》〔十卷〕,《鲁迅译文集》〔十卷〕,《鲁迅日记》〔二卷〕,《鲁迅书信集》,并重印鲁迅编校的古籍多种。1981年出版了《鲁迅全集》〔十六卷〕。北京、上海、绍兴、广州、厦门等地先后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鲁迅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首〕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小说《祝福》、《阿Q正传》、《药》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

王羲之生平简介
王羲之(约321-379),字逸少,东晋琅琊临沂人。他的家族是晋代屈指可数的豪门大士族。他的祖父王正为尚书郎。他的父亲王旷为淮南太守,曾倡议晋室渡江,于江左称制,建立东晋王朝。王羲之的伯父王导更是名闻于世,是东晋的丞相。而他的另一位伯父王敦是东晋的军事统帅。琅琊王氏在东晋可谓权倾一时,炽盛隆贵。
王羲之因为这样的出身,一出仕便为秘书郎,后为庾亮的参军,再迁宁远将军、江州刺史,最后做到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所以人们又称他为“王右军”。
王羲之为人坦率,不拘礼节,从小就不慕荣利。《世说新语》里载有王羲之“坦腹东床”的美谈。
晋代的另一大士族郗鉴欲与王氏家族联姻,就派了门生到王家去择婿。王导让来人到东厢下逐一观察他的子侄。门生回去后对郗鉴汇报说:王氏的诸少年都不错。他们听说来人是郗家派来选女婿的,都一个个神态矜持。只有一个人在东床上坦胸露腹地吃东西,好像不知道有这回事一样。郗鉴听了,说:“这就是我要找的佳婿。”后来一打听,知道坦腹而食的人是王羲之,就把女儿嫁给了他。
从这则逸事上看,王羲之从小就具有旷达的性格,很少为一些小事戚戚于心。也许这就是他的书法雄浑开阔,具有自由气象、潇洒神态的原因之一罢。也因为这个典故,后来人们就把“东床坦腹”、“东床”作为女婿的美称,或称呼他人的女婿叫“令坦”。
王羲之因为少有美名,朝廷公卿都喜爱他的才干,屡次征召为侍中、史部尚书等职,他都坚辞不受。他不喜当官、更喜欢清静。他在任职期间,曾对宰相谢安和参与朝政的殷浩等人发表过重要而切实的政见。他还对饥民开仓赈济。这些都说明他不慕荣利但为人正直的品格。
王羲之从小爱好书法。幼年时他曾跟随姨母,著名的女书法家卫夫人学过书法。渡江后,他又学习了前辈书法大师李斯、曹喜、张芝、张昶、蔡邕、锺繇和梁鹄等人的书法。这使他的书法融合各家所长,自成一家。再加上他的家族中擅长书法的人济济一堂,父辈王导、王旷、王异等都是高手,这对他的书法学习的帮助也是极为显着的。
王羲之对真书、草、行诸体书法造诣都很深。他的真书势形巧密,开辟了一种新的境界;他的草长浓纤折衷;他的行书遒媚劲健。人们称他的字“飘若浮云,矫若惊龙”;“龙跳天门,虎卧凰阁”。
王羲之的书法刻本很多,像《乐颜论》、《黄庭经》、《东方朔画赞》等楷书作品,在中国古代书法史上都占有重要位置。他的行草书传世墨宝有《寒切贴》、《姨母帖》、《初月帖》等十余种。这些墨宝虽然是唐人双勾廓填摹本,但也都不失为难得的珍品。他的行书《快雪时晴帖》只有二十四个字,被清乾隆皇帝列为《三希帖》之首。
《兰亭序》是王羲之最著名的代表作。从文学的角度,它文字优美,情感旷达闲逸,是千古绝妙的好文章。从书法的角度,它被誉为法贴之冠,被各代名家悉心钻研。
王羲之还善于绘画,是历史上比较早的兼精绘画的书法家之一。他的夫人郗氏和他的七个儿子都善于书法,是一个闻名于世的书法世家,这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也是不多见的。尤其是他的小儿子王献之,继承父学,且进一步独创天地,字画秀媚,妙绝时伦,以至与父齐名,人称“二王”。

㈥ 天水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为

天水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为丝路重镇,并是人文始祖伏羲的诞生士也

㈦ 天水的历史文化底蕴非常深厚,可以说是八千年文化的集中地,却为什么在全国知道的人很少

天水,在西北,水向来东流,人向钱源流,东边有钱,西边只有沙子.人是吃不得苦的.
千万不要谈历史,现代人只会强奸历史,而不会把历史当朋友,当师长,当成 肉铺里的肉.
文化集中是西北丝绸之路和西方各少数民族的集中地,不是大汉族的,在一个没有大天下的民族心里,那儿不自家的地儿~
陈宝国版里的汉武大帝里有句台词,是对霍去病说的,朕想把汉文化推广到大漠以北,你为什么没这份胸襟.
在大陆文明时代,天水只是边陲重镇罢了,在海洋文明的今天,大陆文明的宠儿只能落寞,像敦煌,一样的命运.

㈧ 天水的历史名人有哪些

1)赵壹, 生卒年不详。字元叔,汉阳郡西县(今甘肃天水南)人,东汉著名辞斌家,活动在灵帝(公元168年189年在位)之世。

2)姜维,(公元202年—公元264年),字伯约,天水冀县(今甘肃甘谷)人,三国时蜀国将领。

3)董卓,(他是个声誉不太好的人,不过也是个名人) 字仲颖,东汉时,陇西临兆 (今甘肃天水)人。

4)李广,(公元前?——前一一九年),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人,西汉名将。

5)苻坚,(三三八——三八五年),字永固,略阳临渭(今甘肃秦安东南)氐族人,十六国时期前秦皇帝。

6)赵充国,(公元前一三七——前五二年),字翁孙,陇西上邽(今甘肃天水市境内)人,后徙居金城令居(今甘肃永登县)。西汉名将。

7) 段会宗,(公元前八三——前九年),字子松,西汉陇西郡上邽县(今甘肃天水市)人。曾两任西域都护,四次专使乌孙,是西汉后期著名的外交家。

8)秦襄公,(公元前?——前七六六年),今甘肃天水一带人,秦国的奠基者。

9)李白,(七○一—— 七六二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北),唐代大诗人。

10)李世民(五九九——六四九年),唐朝皇帝,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即唐太宗。李氏祖籍为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北)人,李世民是唐朝开国皇帝李渊的次子,生于渭水北岸的陕西武功。

11)李翱 (772~836),唐代散文家、哲学家。字习之。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人。

12)邓宝珊(1894—1968),甘肃天水市人,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民革的卓越领导人之一.解放后,他任西北军政委员会委员,国防委员会委员,甘肃省人民政府主席、省长,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常委等,他还荣获一级解放勋章

㈨ 天水的历史文化。

天水在夏、商时期属雍州,周孝王十二年赢非子在秦池为王室养马有功被封于秦,号赢秦。秦即后世的秦亭,是天水市辖区见于史籍的最早地名。

秦武公十年,秦灭圭阝戎、冀戎,置圭阝、冀二县,这是中国历史上设置最早的两个县级建置。秦昭王二十八年,设陇西郡。郡县制在今辖区确立。西汉武帝元鼎三年,从陇西、北地二郡析置天水郡。从此有天水的名称。

三国魏文帝黄初元年,一度设秦州。因秦邑而得名,从此有“秦州”的名称。西晋始,实行州郡县三级制。晋武帝泰始五年秦州正式设立,今辖大部分由秦州天水郡辖。南北朝因亡。隋唐时,实行州县二级制,秦州地域缩小,地域和今辖区大体相当。

元代,秦州辖成纪、秦安、清水3县。明代,秦州辖秦安、清水、礼县3县。清雍正七年,秦州升为直隶州,直隶甘肃省,辖秦安、清水、两当、徽县、礼县5县。民国二年,2月,北洋政府推行省、县二级制,暂存道制。巩秦阶道改称陇南道。

撤秦州设天水县。民国三年1月,宁远县改称武山县。6月,陇南道改称渭川道,辖14县。民国十六年7月,渭川道改称渭川行政区。不久,撤销行政芪 ,实行纯粹的省县二级制。

民国18年,伏羌县改名甘谷县。民国二十三年,甘肃省政府设立天水行政督察区。次年,改称甘肃省第四行政督察区,辖10县。

(9)天水历史文化典故扩展阅读:

天水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在1000—2100米之间,市区平均海拔高度为1100米。最高峰天爷梁,3120米;最低点牛背村,海拔760米。

天水地貌区域分异明显。东部和南部因古老地层褶皱而隆起,形成山地地貌。北部因受地质沉陷和红、黄土层沉积,形成黄土层沉积,形成黄土丘陵地貌。

中部小部分地区因受纬向构造带的断裂,形成渭河地堑,经第四纪河流分育和侵蚀堆积,形成渭河河谷地貌。

阅读全文

与天水历史文化典故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