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发展 > 山大历史文化

山大历史文化

发布时间:2021-02-07 14:00:28

① 山东大学历史学怎么样就业怎么样

历史学系是我院目前教学、科研优势最强的学科,有一个人事部历史学博士后流动站,一个历史一级学科,五个历史学二级学科博士授权点(中国古代史、专门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史学理论与史学史),6个硕士点(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专门史、世界史、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和文化产业管理),是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历史学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委员单位之一。目前共有教授27人:其中孟祥才(博导)、胡新生教授(博导)、马新(博导)等教授的先秦秦汉史研究,郑佩欣、陈之安(原山东大学党委书记)、齐涛(博导,原山东大学副校长,现为山东省教育厅厅长)、王晓毅教授(博导,山大、清华双聘教授)、张金龙(博导)等教授的魏晋南北朝隋唐史研究,乔幼梅(博导,原山东大学副校长)、王育济(博导,历史文化学院院长)、晁中辰(博导)、李晓等教授的宋元明清史研究,姜生(博导)、张涛(博导)等教授的道教与中国思想文化史研究,路遥(博导)、刘天路、刘平(博导)等教授的义和团与近现代中国社会研究、陶飞亚(博导)、胡卫清等教授的基督教会研究,吕伟俊教授(博导)等教授的民国史和山东区域史研究,陈尚胜(博导)、张礼恒等教授的中外关系史研究,王学典(博导)、周晓瑜、张书学(博导)等教授的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关绍纪教授的美国史研究,顾銮斋教授的世界中古史研究、刘新利教授的德国史及基督教文化研究,李巍教授的加拿大史研究、郑群副教授的西方史学史研究等均在史学界占有重要地位。

历史系目前有历史学、世界史和文化产业管理三个本科专业,面向全国招生。学生通过中国历史世界历史和文化产业管理知识的学习,可以全面掌握中外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基本状况,系统了解中外文化传统和风俗民情。本科毕业后学生可以推荐免试或考取本院各个硕士专业研究生,也可被推荐报考或免试保送其他重点院校的研究生。近十几年来,除考取本校本院研究生或其他院系研究生外,还有四十余名学生保送或考取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中央党校、浙江大学、兰州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院校的硕士研究生,本科毕业生在各类外事部门、各级党政机关、中外企业以及电视台、报社、出版、教育、科研、文化资源管理等部门工作的也很多。硕、博研究生招生规模近年来也有明显的增长,近年来以年均20—35%的速度增长,其中2003年招生117人。近年来,各类毕业生的一次就业率均保持在80%以上。

② 山东大学有没有历史文化学院

有啊 一、概况

山东大学素以“文史见长”,历史文化学院是一个学术传统悠久,人文积淀深厚的学院,在海内外有着广泛的影响。

学院是国家“211”和“985”重点建设的单位之一,是教育部、财政部审定的“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之一。学院具有国家重点学科、一级学科博士点、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等重大学术平台,下有9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1个硕士点。历史学一级学科最新学术综合实力连续两年居中国大学排行榜第6名。二级学科中的考古专业曾以A++的最高分数排名第二,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曾以A++的最高分数排名第一。

学院现有教职员工77人,其中教授30人,副教授17人。有国家教学名师1人,泰山学者3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3人;有二级岗教授4人,三级岗教授10人;有博士生导师34人(含兼职博导)。学院现有国家社科基金评委1人,有教育部历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档案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有国家留学基金委评委1人。在全国性学会中担任主要职务者6人。

学院设有历史、考古、档案、文化产业管理四个系,有韩国研究中心、中国传统文化研究所、宗教、科学与社会问题研究所、东方考古研究中心、历史语言研究所、美术考古研究所等研究机构。

学院共有历史、考古、档案、文化产业管理、世界史5个本科招生专业,并面向全校本科学生开设《中华民族的历史与精神》的全校公共必修课。近五年获得“国家教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和“国家精品课程”各一项。

2005年2月15日,中央电视台晚19点的《新闻联播》节目中,曾重点报道过学院的本科教学工作。

学院团委为学校的五个“红旗团委”之一,学生会主办的《长风》杂志是全校的品牌杂志。

学院国际交流极为活跃,是国家留学基金委的评委单位。中外合作项目众多,在海外有着很大的影响。根据学校人事处2008年公布的最新资料,我院有长期海外经历的教师18人,是除外语学院外人数最多的文科学院。

山东省委社科规划领导小组批准的山东省文化产业研究基地、山东省东方文化研究基地,和山东省委宣传部的工作指导网站“山东文化产业网”均设立在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韩连琪基金委员会、王仲荦学术基金评审委员会、《中国文化产业学术年鉴》基金委员会均设立在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学院现任院长为王育济教授,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为赵爱国教授,副院长兼校博物馆馆长方辉教授,副院长赵兴胜教授,张友臣、杨加深副教授,院党委副书记为董雪梅副教授,办公室主任薛辰兵,院团委书记兼院长助理朱伟,院办公室副主任扈玉萍。

历史系系主任为胡新生教授,考古系系主任为王青教授,档案系系主任为刘旭光副教授,文化产业管理学系系主任为韩英副教授。

二、历史沿革

1901 年官立山东大学堂(济南)创建之初即开设历史课程。后在省立山东大学( 1926 年后,济南)、山东大学( 1930 年后,青岛)、齐鲁大学、临沂抗日根据地山东大学中,历史学科有极大的发展。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历史系独立成系,杨向奎先生兼任中文、历史两系主任。历史系汇集了杨向奎、童书业、黄云眉、张维华、郑鹤声、王仲荦、赵俪生、陈同燮"等著名的八大教授",以及丁山、赵纪彬、吴大琨、许思园、刘敦愿、韩连琪、卢振华、徐绪典、孙思白、华山、蒋捷夫等一批知名学者,创办了《文史哲》(杨向奎先生为第一任主编),以高水平的研究成果为山东大学赢得了 " 文史见长 " 的盛誉。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国家实行学位制后,山东大学历史系拥有了国务院审批的第一批博士点(中国古代史)和硕士点。王仲荦、张维华、郑鹤声、韩连琪、刘敦愿、田昌五等前辈学者培养了一批青年学术人才。另有一批中壮年教授成为各个研究领域中的著名学者。考古学、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外关系史、中国经济史及史学理论研究均在学术界有较高地位。尤其是王仲荦、郑佩欣、陈之安等先生的魏晋隋唐史研究和以路遥、孔令仁、李德征、陆景琪等为代表的义和团研究,在海内外学术界有着巨大影响。八十年代,在路遥教授的亲自主持下,在五十年代的基础上又开始了近二十年的大规模的义和团资料的田野调查。目前,路遥教授仍在继续招收和培养义和团方面的博士研究生、博士后研究人员,以他为主任的 " 山东大学义和团运动与近代中国社会研究中心 " 是国际公认的义和团研究重镇。在此期间,王仲荦、葛懋春、李德征、吕伟俊教授先后担任历史系主任。

1996 年 7 月,山东大学在原历史系的基础上组建历史文化学院,下设历史系、考古系、档案系、旅游系( 2000 年划归管理学院),院长为吕伟俊教授。2000 年 7 月 22 日,原山东大学、原山东医科大学、原山东工业大学合并组成新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保持原名称、建制不变,2001年王育济教授、于海广教授分别担任院长与党委书记。

学院的历史专业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1951年全国院系大调整时单独设历史系;考古与博物馆学、档案学于1996年单独设系;文化产业管理学于2004年设系。

学院的中国古代史专业是1983年国务院审批的第一批博士点之一;2000年考古专业被审批为博士点;2003年学院连续取得了专门史博士点、一级学科博士点和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博士点覆盖了历史学所有8个二级学科,即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考古与博物馆学、专门史、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历史地理学、历史文献学。2007年,专门史中的中外关系史由国务院学位办单独审批为博士点,我院博士点增加到9个。

我院硕士点11个(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考古与博物馆学、专门史、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历史地理学、历史文献学、中外关系史、档案管理学和文化产业管理学)。其中档案管理学、文化产业管理学授管理学的硕士学位。2006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批的文化产业管理学硕士点,也是全国第一个本专业的硕士点。

三、学科现状

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为王育济教授,副主任委员为姜生教授、马新教授,委员为于海广、方辉、任相宏、张金龙、陈尚胜、周晓瑜、胡新生、胡卫清、赵爱国、赵兴胜、栾丰实、顾銮斋教授。

全院现有教职员工77人,其中专业教师61人,教授 30 人,副教授 17 人。正教授占专业教师的 52% ,比例居全校各院系之冠。学院目前有博士生导师 34 人(含在我院招生的兼职博导)。

近十年中学院连续 13 人破格晋升为正教授。近五年有 15 名中青年高层次人才从海内外引进。形成了一个以中青年学者为主体、在海内外学术界具有重要影响的学术梯队。

2003年,学院同时完成了专门史博士点、一级学科博士点、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的建设;2007年学院的中国古代史专业被评定为国家级重点学科,2008年整个历史学科被财政部、教育部审定为“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

其中又以下述5个学科领域在学术界有重要影响:

1.道教与中国古代文化

学术带头人姜生教授,1964年生。复旦大学史学硕士,四川大学哲学博士(道教研究),哈佛大学高级访问学者(一年期)。教育部首届“高校青年教师奖”,教育部第二批“跨世纪优秀人才”,国家七部委“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04),美、法The G1obal Perspectives On Science and Spirituality国际奖获得者(2005)。代表作《中国道教科学技术史》(汉魏两晋卷,140.8万字;南北朝隋唐五代卷,1 60万字。科学出版社2002、2006)、《原始道教之兴起与两汉 社会秩序》《中国社会科学》2000、2002中英文版)等。美国Encyclopedia of Science and Religion(科学与宗教大网络全书)撰稿人之一。先后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重点项目3项。

其他重要学者有胡新生、曾振宇教授(先秦秦汉文化),谭世宝教授(魏晋隋唐文化),王育济、张熙惟、范学辉教授(宋元明清文化),以及杨加深、葛焕礼、林威、宇汝松等副教授。

2.魏晋隋唐史

学术带头人张金龙教授,1965年生。先后毕业于北京大学(本科)、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南京大学(博士后),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副会长,霍英东基金获得者(2002)。代表作《魏晋南北朝禁卫武官制度研究》(80万字,中华书局2004)和《北魏前期禁卫武官制度考论》(《历史研究》2003.3)、《北魏洛阳里坊制度探微》(《历史研究》1999.6)、《李唐出于赵郡李氏说》(《历史研究》1993.5)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1项。

其他重要学者有齐涛教授(魏晋隋唐史)、谭世宝教授(魏晋隋唐佛教)、马新教授(汉魏乡村史)、周晓瑜教授(汉唐史学史)、王大建教授(魏晋南北朝史)、刘玉峰教授(隋唐经济史),及张友臣副教授、谭景玉博士和王建峰博士等。

3.中外关系史

学术带头人陈尚胜教授,1958年生,中国朝鲜史研究会副会长。代表作《闭关与开放:中国封建晚期对外关系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1993)、《明与清前期海外贸易政策比较》(《历史研究》2003.6)、《唐代的新罗侨民社区》(《历史研究》1996.1)等。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3项,韩国国际交流财团项目2项,现主持国家《清史》编修工程中的《清史·邦交志》项目。

其他重要学者有晁中辰教授(华侨史、明代中外关系史)、顾銮斋教授(世界中世纪史及中外税制比较)、李巍教授(加拿大史及中加关系史)、郑群副教授(中西史学比较研究)等。

4.义和团与民间信仰和近代社会

学术带头人路遥教授是义和团研究领域中最负资望的老一辈学者(2002年由学院返聘,2003年由学校发文返聘为博士生导师)。近年代表作《山东民间秘密教门》(当代中国出版社,2000)、《义和团运动发展阶段中的民间秘密教门》(《历史研究》2002年第5期),主持教育部重大攻关课题(《民间信仰与中国社会》,2004)、国家《清史》编修工程招标课题(2005)各1项。

其他重要学者有胡卫清教授(基督教在华传播史)、刘平教授(清史、秘密社会史)、苏位智、刘天路教授(义和团与近代中国),徐畅、赵兴胜、刘培平、李平生(中国近现代经济史和中华民国史)、赵爱国、董宝训教授(当代中国史),以及牟东篱副教授等。

5.海岱考古与美术考古

学术带头人栾丰实教授,1951年生,山东大学博士。代表作有《海岱地区考古研究》(山东大学出版社,1997)、《大汶口文化社会发展进程研究》(《古代文明》第2卷,2003)。主持发掘的“丁公遗址”被评为当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主持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等资助的中美合作“日照两城镇考古研究”等项目。

学术带头人刘凤君教授,1953年生,毕业于北京大学考古系,代表作有《美术考古学导论》(山东大学出版社,1995,2002再版)、《青州地区出土北朝晚期石佛像与“青州风格”》(《考古学报》2002年第1期)等。

其他主要学者有于世永(环境考古)、于海广教授(商周考古)、任相宏教授(商周考古)、方辉教授(商周考古),崔大庸教授(汉唐考古)、靳桂云教授(植物考古),王青教授(史前考古),以及陈淑卿副教授,王芬、陈雪香博士等。

我院世界史专业的顾銮斋、李巍教授,郑群、白雪峰、牛淑萍、王广振、解玉军、孙一萍副教授在世界中世纪史研究和西方宪政史研究方面有突出影响;档案学专业的赵爱国教授,刘旭光、王云庆副教授,谭必勇博士在档案管理、公务员制度等方面的研究有较大的影响;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虽然2004年建立,但在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均走在全国最前列,曾连续两年以A++的最高评价居中国大学排行榜年度新专业之首。刘玉平教授,张友臣、韩英、牛淑萍、王广振、董雪梅副教授,丁培卫、杨东篱、盖金敏、唐建军博士在文化产业相关领域的研究中有较深造诣。

山东大学的史学理论与史学史、中国哲学史、世界宗教史、古典文献整理等学科方向均在国内外学术界有着重要影响,其主要带头人或学术机构分布在山东大学其他院系,共同构成了山东大学历史人文学科发展的宏大格局。

学院科研基础厚实,近十年来,仅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即高达 20 项。 2005 年我院曾同时获得 4 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其中一项为重点课题)。2006年获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课题1项。另外还有教育部重大攻关招标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 项,国家清史工程招标课题 4 项,教育部项目 27 项,省社科规划项目和其他项目 82 项。2006年,山东大学召开五年一度的全校文科工作会议上,陈炎副校长公布全校文科科研经费统计数字,历史文化学院的纵向经费(国家、教育部、教育厅)和横向经费,均居文科院部第一。

学院设有韩连琪基金会、王仲荦学术基金评审委员会、《中国文化产业学术年鉴》基金委员会,鼓励和支持相关领域的研究,并重点奖励和支持品学兼优的优秀学生。
学院现有国家重点学科一个,山东省重点学科3个,山东省社会实践基地3个。

学院近年来与国内外学术交流频繁,每年都有数量不等的国际学术讨论会,每个月都有国内外的知名学者来访,中外合作研究课题众多。浓厚的学术文化氛围,和向海外开放的教育空间,为学生的成长营造了一流的环境。其中,姜生教授主编,由美国、法国、英国、日本等众多著名学者参编的《中国道教科学技术史》和姜生教授所获得的“GPSS-MAP”国际学术大奖,于海广、栾丰实教授主持的美国国家科学基金日照两城镇研究、方辉教授主持的美国地理学会鲁东南聚落考古合作项目,陈尚胜教授主持的中韩关系等均有着重要影响。德国的Mayke Wagner教授、美国的Anne Underhill教授,以及港台的丁煌教授等,均为学院特聘教授。

著名学者席泽宗(中国科学院首批院士)、李学勤(清华大学教授)、李文海(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国史学会会长)、张海鹏(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研究员、中国史学会副会长)、钱乘旦(北京大学教授)、马大正(中国社科院边疆研究中心研究员)、朱诚如(国家清史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胡正荣(中国传媒大学教授)、于化民(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研究员)、郝振省(中国出版研究所首席研究员)、齐涛(山东省教育厅厅长)、刘长允(山东广播电视局局长)、崔大庸(济南市文物局局长)、江奔东(山东艺术学院教授)、张书学(山东经济学院教授)等均为历史文化学院兼职博士生导师,直接在我院招收和指导博士研究生。另有一批著名学者为我院兼职教授,从不同方面关心和支持着学院的学科发展。

四.学生工作、本科教学和其他方面

截至 2008 年 9月,全院有全日制在校硕士研究生 267 人,博士研究生 91 人,博士后研究人员 22 人,在读本科生 470 人。自 2002 年起,全日制研究生招生超过了本科生。凭借学院悠久深厚的学术人文传统和学科的独特优势,形成了 " 传道 " 与 " 授业 " 相结合的 " 综合育人 " 的教学管理特色。近年来,本科学生英语四六级考试通过率及学生的一次就业率在学校中均名列前茅。学院的共青团工作近年有突出发展,2007年被评为山东大学仅有的五个“红旗团委”之一。学生会的《长风》杂志先后七次被评为品牌杂志;学生组织的中共党史党建研究会多次被评为全校学生优秀社团。

学院十分重视本科教学工作,形成扎实、严谨的学风。教师课堂的评分,历年来均居全校前列。2005年山东大学在完成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评估中,我院等5个院部获得最高奖。2002年以来,学院还面向全校4万本科学生开设公共必修课《中华民族的历史与精神》(又名《中华民族精神概论》),在国内外教育界有重大影响,先后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和国家精品课程;中央电视台2005年2月15日晚19点新闻联播节目中,以“扬历史传统,育民族精神”为题,对我院主讲的这门课程进行了报道。2005年7月,在北京香山举行的“中国大学的人文教育”国际研讨会上,“中华民族的历史与精神”成为会议讨论的重点问题之一,杨振宁、李学勤、汤一介、陈黛云、韦珏(教育部副部长)刘小枫、郭齐勇、陈来、朱苏力、甘阳等著名学者都从不同方面发表了意见。

学院有两个多媒体教室、一个微机室,有考古、档案和文化产业3个专业实验室。院图书资料室现有中外文藏书 14.7 万种,各类中外文期刊 200 余种, 3 余万册。考古资料室现有考古类图书 5 万余种。我院的韩国研究中心,是目前国内收藏韩国历史资料最齐全的机构。我院的宗教 、 科学与社会问题研究所是目前收藏山东道教碑刻资料最全的机构。学院的考古资料库藏有一万余件文物,是目前中国高校中文物收藏最多的库房,其中 95% 以上是本科教学实习时发掘的成果,一级文物 75 件。学院收藏的丁公陶文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文字,大辛庄甲骨文字是殷墟之外首次发现的商代甲骨卜辞。有四次考古成果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发现”,其中三次发掘的文物由历史文化学院收藏,为考古教学和中国古代史教学提供了最充足的实物资料。

学院提出“教学、科研、创收并重”的发展方针,2002年创收500余万元,2003年创收430余万元,2004年“高硕”招生近500人,创收1200余万元,有力地支持了学术梯队的建设和学科的发展。根据校财务处公布的数据,我院自2002年以来,连续每年创收总收入均列山东大学前十位,累计上缴学校提成达1000余万元,为学校做出较大贡献。

山东省委社科规划小组批准建立的“山东省东方文化研究基地”(2002年)、山东省文化产业研究基地(2003年)设立在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山东省东方文化研究基地”近年来完成了“齐鲁商贾传统”等一系列研究成果。“山东省文化产业研究基地”近年来完成了“一山一水一圣人”、“风筝文化产业”、“山东公共历史文化资源综合研究”等课题;2006年提出“文化、创意、财富”的主题词连续两届成为山东省人民政府主办的山东省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的主题词,在海内外产生过巨大影响。

山东省委宣传部的工作指导网站“山东文化产业网”设立在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文化产业管理系,是国内点击量最大的专业网站之一。

③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有哪些学科

学科、专业:学院拥有历史学门类的3个一级学科(考古学、中国史、世界史)和专管理学门类的属2个二级学科(档案学、文化产业管理)。设有5个学系(历史学系、考古学与博物馆学系、世界史学系、文秘档案学系、文化产业管理学系);拥有6个本科专业(历史学、世界史、考古学、文物与博物馆学、档案学、文化产业管理),1个二级国家重点学科(中国古代史),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中国史、世界史、考古学),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硕士点,5个学术型硕士招生专业(中国史、世界史、考古学、档案学、文化产业管理)和2个专业型硕士招生专业(文物与博物馆、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
在教育部第三轮、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山东大学考古学、历史学、世界史均位列前茅。2016年,考古与历史学科被列入山东大学“学科高峰计划”首批重点学科名单。按照《山东大学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方案》,学校重点建设“中国古典学术”等五大优势学科领域,中国史、考古学名列其中。

④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的学院组成

学院下设四个系:历史学系、考古与博物馆学系、档案学系和文化产业管理学系。
五个本科专业:历史学、世界史、考古与博物馆学、档案学、文化产业管理( 2005 年中国大学专业排行榜中,我院的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以 A++ 的最高成绩名列新专业排行榜第一,考古专业排名同类专业第二);一个历史学一级学科,八个二级学科博士点(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与地区国别史、考古与博物馆学、专门史、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历史地理学和历史文献学)和九个硕士点(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与地区国别史、考古与博物馆学、专门史、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历史地理学、历史文献学和档案学);宗教、科学与社会问题研究所、东方考古研究中心等十七个研究所(中心)。 历史学院——系 历史学系:系主任胡新生;考古与博物馆学系:系主任王青;文化产业管理学系:系主任韩英;文秘档案学系:系主任刘旭光 所(中心) 文化遗产研究院 考古学国家级教学实验中心 中国古代史研究所 美术考古研究所 现代化与当代中国研究所 义和团运动与近代中国社会研究中心 中外关系史研究所 世界史研究所 黄河文化研究中心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所 历史语言研究所 济南文化旅游研究中心 山东区域历史与社会发展研究所 加拿大研究中心 韩国研究中心 华人华侨研究所 公共艺术产业研究中心 古籍电子化实验室 华夏文化研究中心 齐鲁影视产业研究中心 文秘档案与公务员制度研究所 品牌学校研究所 兰陵文化研究中心 中国文化产业研究中心

⑤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的学院现况

2000 年 7 月 22 日,原山东大学、原山东医科大学、原山东工业大学合并组成新内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容保持原名称、建制、人员不变。学院现任党政领导机构于2013年1 月组成,院长为方辉教授(博导),院党委书记为赵爱国教授,院党委副书记为董雪梅副教授,副院长为赵兴胜教授、张友臣教授、杨加深副教授,办公室主任为薛辰兵。 一、历史文化学院党政领导 姓名 职务 分管工作 方 辉 院长 全面负责学院行政工作 赵爱国 党委书记兼副院长 全面负责学院党委工作 张友臣 副院长 赵兴胜 副院长 杨加深 副院长 董雪梅 党委副书记 朱 伟 党委副书记 薛辰兵 办公室主任

⑥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什么时候成立的

沿革:历史学科始终是以“文史见长”著称的山东大学一个旗帜性和标杆性的学科。作为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起源性大学,山东大学早在1901年创建之初即设有“中外史学”课程。此后逐步汇集和吸纳省立山东大学(1926年成立,校址济南)、国立青岛大学(1930年成立,校址青岛,1932年改为国立山东大学)、私立齐鲁大学(1917年成立,校址济南)的学术资源,学科体系逐步完善,于20世纪50年代初独立成系。其时,任教于山东大学历史系者,有以“八大教授”之名而享誉中国史学界的杨向奎、童书业、黄云眉、张维华、陈同燮、郑鹤声、王仲荦、赵俪生诸位先生,以及丁山、赵纪彬、吴大琨、许思园、刘敦愿、韩连琪、孙思白、华山、庞朴等一批知名学者。以此为基础,山东大学的历史学者发起了一系列具有重要影响的学术讨论,创办了有“中国高校学报之王”之称的《文史哲》杂志,进一步奠定了山东大学“文史见长”的传统和文史重镇的地位。在几代学者的赓续努力下,形成了一批在国内学术界居于前列、在国际学术界有重要影响的学术方向。1996年7月,以原历史系等单位为基础,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成立。
新时期以来,学院各项事业取得快速发展。今天的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研究亮点纷呈,拥有一大批站在学术前沿的学者,产生了一批极具价值的研究成果,在义和团运动、明清对外关系、史前及青铜时代考古、科技考古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国际影响力。山东大学作为中国古代史研究重镇的地位得到进一步强化,文化产业管理、文化遗产保护等新兴交叉学科也有长足进步。

⑦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设置了哪些专业

学科、专业:学院拥有历史学门类的3个一级学科(考古学、中国史、世界史)版和管理学门类的2个二权级学科(档案学、文化产业管理)。设有5个学系(历史学系、考古学与博物馆学系、世界史学系、文秘档案学系、文化产业管理学系);拥有6个本科专业(历史学、世界史、考古学、文物与博物馆学、档案学、文化产业管理),1个二级国家重点学科(中国古代史),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中国史、世界史、考古学),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硕士点,5个学术型硕士招生专业(中国史、世界史、考古学、档案学、文化产业管理)和2个专业型硕士招生专业(文物与博物馆、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
在教育部第三轮、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山东大学考古学、历史学、世界史均位列前茅。2016年,考古与历史学科被列入山东大学“学科高峰计划”首批重点学科名单。按照《山东大学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方案》,学校重点建设“中国古典学术”等五大优势学科领域,中国史、考古学名列其中。

⑧ 山东大学的历史

山东大学创建于清光绪27年(公元1901年),初名山东大学堂。是继京师大学堂之后中版国创建的第二所国立大学权。山东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学科齐全、学术实力雄厚、办学特色鲜明,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985工程”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之一。一百多年来,这所誉满海内外的百年名校 ,历经山东大学堂、国立青岛大学、国立山东大学、山东大学等历史发展时期,迁徙分合、春华秋实,成为中国现代大学教育的重要发祥地和文化科教的重镇。

⑨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个不错的选择....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是国家“211”和“985”重点建设的单位之一,是教育部、财政部审定的“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之一。学院具有国家重点学科、一级学科博士点、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等重大学术平台,下有9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1个硕士点。
山东大学素以“文史见长”,历史文化学院是一个历史悠久、学术积淀深厚的学院。 1901 年官立山东大学堂(济南)创建之初即开设历史课程。后在济南省立山东大学( 1920 年后)、青岛山东大学( 1930 年后)、齐鲁大学、临沂抗日根据地山东大学中,历史学科有极大的发展。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杨向奎先生兼任中文、历史两系主任。五十年代,历史系独立成系。五六十年代 , 历史系汇集了杨向奎、童书业、王仲荦等著名的 " 八大教授 " 以及丁山、赵纪彬、吴大琨、许思园、刘敦愿、韩连琪、孙思白、华山、庞朴等一批知名学者,创办了《文史哲》(杨向奎先生为第一任主编),以高水平的研究成果为山东大学赢得了 " 文史见长 " 的盛誉。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国家实行学位制后,历史系拥有了国务院审批的第一批博士点(中国古代史)和硕士点。王仲荦、张维华、郑鹤声、韩连琪、刘敦愿、田昌五等前辈学者培养了一批青年学术人才。另有一批中壮年教授成为各个研究领域中的著名学者。 八十年代,山东大学考古学、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外关系史、中国经济史及史学理论研究均在学术界有较高地位。尤其是王仲荦、郑佩欣、陈之安等先生的魏晋隋唐史研究和以路遥、孔令仁、李德征、陆景琪等为代表的义和团研究,在海内外学术界有着巨大影响。八十年代,在路遥教授的亲自主持下,在五十年代的基础上又开始了近二十年的大规模的义和团资料的田野调查。目前,路遥教授仍在继续招收和培养义和团方面的研究生,以他为主任的 " 山东大学义和团运动与近代中国社会研究中心 " 是国际公认的义和团研究重镇。 八十年代以来,王仲荦、葛懋春、李德征、吕伟俊教授先后担任历史系主任。 1996 年 7 月,山东大学在原历史系的基础上组建历史文化学院。下设历史系、考古系、档案系、旅游系( 2000 年划归管理学院)。院长为著名民国史专家吕伟俊教授。
师资力量
目前全院共有学院目前有教职员工 69 人,教师 56 人(占全院教职员工总数的 81% ),其中本院教授 30 人,副教授 17 人。正教授占专业教师的 52% ,比例居各院系之冠。学院目前有博士生导师 34 人(含在我院招生的兼职博导 12 人)。学科建设的整体实力较强。近十年中学院连续 13 人破格晋升为正教授。近五年有 15 名中青年高层次人才从海内外引进。形成了一个以中青年学者为主体、在海内外学术界具有重要影响的学术梯队。

⑩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版学院权http://ke..com/view/95848.htm

阅读全文

与山大历史文化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