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发展 > 乌鲁木齐的历史文化

乌鲁木齐的历史文化

发布时间:2021-02-07 13:22:38

Ⅰ 新疆历史文化,瓦刺等民族的历史故事/

在新疆历史研究中有五个重大问题——历朝各代对新疆的治理;新疆是各民族共同生活的大家园,不是哪一个民族的家园;多种宗教在碰撞中并存;多元文化的共存、交融与互补;屯垦戍边的历史定位。 按上述5个基本问题可以分为:治理篇、民族篇、宗教演变篇、文化交融篇和屯垦戍边篇。而最有研究价值的就是文化交融篇。 综观新疆文化的发展史,多种文化的并存、交融与互补是其显著的特色。 1. 新疆文化发展的阶段性 新疆文化的发展大致经过了多元文化的汇聚、多元文化的发展与交流、多元文化的融合、多元文化并存格局的确立四个阶段。 早在3000年以前,南疆的绿洲和北疆的草原使新疆文化在形成时期即呈现出以农业文明和牧业文明为主的多元特色。现有的考古资料和文献记载已经证明,这些文化是最早活动在新疆地区的塞人、羌人创造的。这种多元文化的汇集,为新疆多元文化的发展与交流奠定了基础。两汉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是新疆多元文化的发展与交流阶段,以高昌、鄯善、于阗等文化为代表的绿洲文明凝聚了当地、中原和南亚及中亚乃至欧洲众多的文化因素,使新疆文化在多元中得到发展;在北疆地区,乌孙、匈奴、嚈哒、柔然、突厥等游牧文化在各自的发展过程中不断相互影响,使北疆文化在游牧文化状态下也呈现出多元的特色;而随着更多的汉人和吐蕃人的进入,中原文化和吐蕃文化也成为新疆文化的主要构成因素,使新疆文化在众多文化因素的交融中更加绚丽夺目,不断发展。宋至明时期,新疆文化依然呈现多元的特点,一方面回鹘、契丹、蒙古等民族先后进入新疆,为新疆文化带来了我国北方草原地区的文化因素,不同的文化开始在这里汇集、融合;另一方面伊斯兰教传入新疆,并在传播的过程中对新疆文化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最终随着维吾尔等民族的形成使新疆文化具有了鲜明的伊斯兰特色。清代是新疆多元文化并存格局的确立阶段,以绿洲维吾尔文化、草原卫拉特文化、满汉文化为主体,包括众多其他民族文化并存的格局最终确立。 2. 多民族的共存是产生多元文化的前提民族是文化的载体,新疆多元文化的形成和不断发展得益于新疆历史上多民族共存格局的不断演变和相互影响,这种多民族的共存格局是新疆多元文化产生的前提。 新疆的早期文化是由塞人、羌人创造的,而依据学者对古人类遗骨的研究,史前新疆古人类具有蒙古人种、欧罗巴人种及两类人种的混合型三个不同的类型,这反映着新疆的古老居民已经有了多元的特征,由此也决定了史前新疆文化的多元特点。进入汉代以后,众多绿洲城邦民族的分布使南疆地区出现了各具特色的绿洲文化,而随着中原汉族的迁入和印度犍陀罗文化的传入,南疆逐渐形成了以汉文化为主体、东西文化交融为特点的高昌文化圈和以佛教文化为主体的于阗—龟兹文化圈,以及两种文化体制并行的鄯善文化圈。北疆则由于乌孙、匈奴、嚈哒、柔然、突厥等游牧民族的存在和迁入,文化尽管具有一般游牧文化的特征,但由于这些不同民族的存在也呈现出不同的特色。这一时期新疆多民族分布格局所导致的多元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又因为汉唐时期大量汉人和吐蕃人的迁入而更加丰富多彩。唐代以后,回鹘人的西迁和伊斯兰教的传入虽然导致了南疆地区文化的突厥化和伊斯兰化,多元文化的发展呈现出融合的趋势,但由于多民族的并存,尤其是契丹、蒙古等民族的迁入,新疆文化的多元性并没有消失。进入清代,新疆的多民族分布格局基本确立,维吾尔、汉、哈萨克、回、蒙古、柯尔克孜、塔吉克、锡伯、乌孜别克、满、达斡尔、塔塔尔、俄罗斯等13个世居民族的并存决定了这一时期的新疆文化依然具有多元的特征。因此,多民族的共存是新疆文化呈现多元特点的重要原因之一。 3. 交流与互补中汉文化、伊斯兰特色的维吾尔文化以及集游牧文化之大成的卫拉特文化是多元文化的主流,影响深远。 多民族的存在和新疆地处欧亚大陆的结合部不仅决定了新疆文化的多元特点,而且也决定了多种文化的交流与互补是新疆文化发展的主要特征之一,而在这种交流和互补中汉文化、伊斯兰特色的维吾尔文化以及集游牧文化之大成的卫拉特文化是新疆多元文化的主流。 汉文化是较早进入新疆的文化之一。《山海经》、《竹书纪年》等先秦典籍记载了在先秦时期中原与西域即有交往。西汉统一西域之后,伴随着大量汉人进入西域,汉文化不仅传入西域,而且对西域文化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凿井技术、礼仪制度、语言文字、书籍等在西域的传播,使汉文化一方面成为西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也对其他文化的形成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高昌文化的兴起即是明显的例证。进入唐代,汉文化对西域文化的影响不仅更加明显,而且也成为了西域文化的主体组成部分之一,大量的汉文文书的发现以及史书的记载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宋代之后,虽然突厥化、伊斯兰化成为新疆文化发展的主要特征,但汉文化的因素也并没有消失,表明汉文化依然具有很强的影响力。清王朝统一新疆之后,随着汉人的又一次大量迁入,汉文化在新疆文化中的主体地位最终得以确立,成为新疆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 伊斯兰特色的维吾尔文化是随着伊斯兰教传入和维吾尔民族的形成而形成的。公元10世纪末11世纪初,塔里木盆地周缘地区为喀喇汗王朝、高昌回鹘王朝辖有,由于操突厥语族语言诸族居民占多数,这一地区居民的回鹘化成为一种趋势,伊斯兰教传入并取得了主导宗教的地位,至15~16世纪,伴随着维吾尔民族的形成,具有鲜明伊斯兰特色的文化也最终成为新疆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 蒙古文化进入新疆是随着蒙古汗国对新疆的征服开始的,虽然元朝灭亡之后察合台、叶尔羌等汗国的蒙古人融入到了维吾尔族之中,但具有蒙古文化特点的卫拉特文化因其在明清时期对新疆历史的影响而成为新疆文化主体之一。卫拉特是明末清初准噶尔、杜尔伯克、和硕特、土尔扈特四部的合称,卫拉特蒙古和在清代迁入的察哈尔蒙古构成新疆蒙古族的主体。卫拉特蒙古信仰藏传佛教,有自己的文字——初为回鹘式蒙古文,后为托忒蒙古文,经济则以游牧为特点,是集游牧文化之大成者,卫拉特蒙古文化不仅为新疆文化增加了新的内涵,而且成为新疆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 4. 文化交融才能促使文化繁荣,文化排斥只能造成文化衰败回顾新疆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历程,最值得总结的是新疆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是不同文化交融的结果,这也是新疆文化之所以灿烂夺目的重要原因。 文化的产生是多方面因素作用的结果,其中不同的地理环境和经济形态是导致文化出现差异的主要因素。应该说,任何一种文化都是人类创造的宝贵遗产,是人类为适应特定的地理环境而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并无先进与落后、优与劣之分。诸如北疆地区的以游牧为主要特征的文化是众多游牧民族创造的,这种文化和北疆适宜牧业生产的地理环境形成了完美的结合;而南疆地区的众多绿洲则适宜农业生产,因而生活在这里的众多民族则创造了绿洲文化。文化虽然没有优劣之分,但文化的发展却需要借鉴乃至吸纳其他文化的优秀成分,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深化对自然界的认识,增强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进而促进文化的发展。高昌文化是在中西文化交融的过程中吸纳了游牧文化因素而形成并繁荣起来的;维吾尔文化不仅传承了回鹘文化、融合了塔里木盆地原有的一些文化,而且吸收了众多伊斯兰文化的成分,是在多种文化的交融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当然,在新疆文化发展的历史上,我们也可以找到因文化排斥所导致的文化衰败乃至消失的现象,诸如于阗文化就是在喀喇汗王朝积极奉行单一文化政策,对佛教文化进行排斥,进而发动对于阗的宗教战争中毁灭的。 总之,新疆文化是由众多具有不同特点的民族文化构成的,这些民族文化本身虽然没有优劣之分,但却存在明显的差异。承认这些差异,并积极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认同,一方面是新疆文化整体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政治认同的基础与前提.

Ⅱ 新疆的历史文化到底是什么

提及新疆的历史文化,大多数人都会联想到丝绸之路,但是这只是新疆历史文化的一部分。新疆的历史文化主要分为丝绸之路的文化、游牧民族文化、以佛为信仰的宗教文化。其中丝绸之路的文化最为重要。

“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连接其他洲的商业贸易之路。它把亚洲、欧洲。

非洲连接起来,进行贸易和文化的交流丝绸之路起源于汉武帝时期,当时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这就是丝绸之路的最初形态。丝绸之路的起始地位于当时的洛阳,在到达新疆之后,分为了北中南三路,到达了地中海东岸,东罗马帝国等地方。

(2)乌鲁木齐的历史文化扩展阅读:

新疆文化

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山海经》和《穆天子传》中,有关周穆王西巡昆仑会见西王母的故事。新疆境内考古发掘出土的大量陶器,其中不少彩陶的图案纹饰与中原内地同期出土的陶器图案纹饰相同或相近似。

距今3000年前,新疆出土的彩陶三角形纹、涡纹、弦纹的绘制和诸如陶豆一类器形,说明甘肃和内地彩陶艺术已影响到新疆彩陶文化的发展。

1995年10月至11月,民丰尼雅遗址3号棺出土色彩斑斓的锦被上织着“王侯合昏,千秋万岁宜子孙”的小篆汉字和纹样;8号棺木出土的一只色彩艳丽的锦袋上有篆书文字:“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揭示了汉、晋时期尼雅与中原王朝密切的政治和经济关系。唐代诗人岑参、骆宾王、洪亮吉等撰写的雄浑的大漠、壮丽的山川、奇特的气象、悲壮的征战奇观等奇妙绝伦的诗篇,脍炙人口,久传不衰,称为中国文学史上的“边塞诗”。

随着佛教由印度沿丝路传入西域乃至中国内地。佛教文化成为当时西域的最重要的内容。龟兹佛学家、佛经翻译家鸠摩罗什来到内地讲译佛经、著述佛学经文。东晋高僧经西域赴印度取经,著有《佛国记》。

回鹘文《弥勒会见记》是中国最早的诞生在西域的戏剧文学剧本。龟兹乐、高昌乐、疏勒乐等在隋唐时期乐曲中占有重要地位。

除乐曲外,琵琶、箜篌、鼓、角等西域传统乐器也传入内地,成了唐代以及后世音乐演奏中的主要乐器。西域舞蹈如:胡腾舞、胡旋舞、拓枝舞等传入中原宫廷乃至民间。

宋元明清时期。喀拉汗王朝(9世纪末~1211)时期,随着伊斯兰教传入西域并逐渐扩展,伊斯兰文化对西域文化的影响愈来愈大。

著名突厥族学者玉系甫·哈斯·哈吉甫编著了反映当时社会及精神文化生活的诗体网络全书《福乐智慧》,著名维吾尔族学者马赫穆德·喀什噶里著有突厥语工具书《突厥语大词典》维吾尔族诗人玉素甫阿吉著有爱情叙事长诗《艾里甫与赛乃姆》。

蒙元时期有著名文学家马祖常;著名散曲作家贯云石;著名农学家鲁明善著有《农桑衣食撮要》。明代旅行家陈诚著有《西域行程记》、《西域番国志》等。

Ⅲ 乌鲁木齐的历史文化

乌鲁木齐主要特产中手工制品有维吾尔族花帽、手工刺绣、金银首饰、玉雕制品、地毯、回木雕、羊角鞭答、锡伯族烟袋、皮靴、艾得里斯绸、英吉沙小刀、和田地毯等。土特产有鹿茸、阿胶、鹿血酒、伊力特曲、葡萄酒等。另外各种新鲜的水果,如葡萄、哈密瓜、石榴、无花果、蟠桃、库尔勒香梨、库车小白杏、阿克苏苹果以及各种各样的水果干。
其中奥斯曼草汁有使眉毛变黑的功效,是天然的美容品,维吾尔族的女孩子从小就用它画眉,因而维族姑娘的眉毛又黑又浓。

Ⅳ 乌鲁木齐有哪些文化特色

历史上乌鲁木齐就是古丝绸之路新北道上的重镇,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中心,是版西方文化和权中国文化的荟萃之地,呈现出多元文化的特质,其特点是开放、热情、豪爽和奋进,是中亚地区最具活力的城市。乌鲁木齐居住着汉、维吾尔、哈萨克、回、蒙古等47个民族,各民族的文化艺术、风情习俗,构成了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旅游人文景观,独特的服饰和赛马、叼羊、姑娘追、达瓦孜表演、阿尔肯弹唱等民族文化活动以及能歌善舞、热情好客的各族人民,对异国他乡的游客颇具吸引力。

Ⅳ 新疆有什么历史文化

新疆,汉称西域西域,意思是中国西部的疆域,最原始的称呼是柱州,这一名称自汉代出现于我国史籍,一直沿用到清朝统一新疆,之后改称新疆。新疆大部自西汉便属中国,今天新疆大部分从中国西汉一直到西晋都属于中国版图,唐朝再次纳入中国版图,元朝时为蒙古族察合台汗国地,清朝时再次纳入中国版图。最后一次被侵占是在明清换代时期。1757年,清乾隆帝再次收复故土,把这片土地命名为"新疆",取"故土新归"之意。
近代新疆各地考古发掘资料表明,还在大约距今二三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天山南北各地,都已出现人类祖先活动的遗迹,其石器型制、打刻技术以及共存的陶器色彩、花纹与我国甘肃、内蒙、宁夏等地相近。
在汉代,中央政府在西域各地开始设置地方政府机构。至西汉初年,天山南北各地社会经济已有很大发展。 西汉王朝统一西域大业是从讨伐匈奴开始的。匈奴是秦汉之际在我国北方草原地区活动的一个实力强盛的游牧民族,初弱,后强盛。匈奴对北方地区,包括西域的统一管辖,为后来全国性的统一局面形成创造了条件。
汉武帝刘彻为了打败匈奴,巩固其统治,决定“通西域,以断匈奴右臂,隔绝南羌,月氏”。为此他先派张骞两度出使西域,以加强同西域诸地的联系,共同对付匈奴。张骞西使加深了中原地区对西域的了解,密切了两地之间政治、经济联系,扩大了汉朝在西域诸地的政治影响,为汉朝统一西域创造了条件。
公元前109年,汉军将领赵破奴等率部西征攻破楼兰、姑师等西域重镇。公元前60年,驻扎西域的日逐王贤掸降汉,天山南北诸地均归汉朝中央政府统属。西域都护府的建立,标志着西域诸地自此成为我们统一多民族伟大祖国的组成部分。汉朝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加强了西域同中原地区的关系。 西汉末,外戚作乱,王莽篡权,内地政局不稳天山南北各地复陷入分裂割据状态。东汉初年,匈奴南下,重新统治了西域各地。
公元73年,东汉王朝派遣大军攻伐北匈奴,其中汉将窦固、耿忠等率部出酒泉,于天山一带击败匈奴呼衍王部,占据伊吾(今哈密市)。同时,窦固部将、时任假司马的班超受命顺天山南麓西行收复失地,班超以其卓越的政治、军事家才干,在西域各地人民大力帮助下,南征北战,有力地稳定了西域的政治局势,后受封为西域都护“定远侯”。班超在任期间,还派甘英等人于公元97年出使大秦(东罗马帝国),其使团足迹曾抵达波斯湾,使东西方之间的交往联系得到进一步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西域出现了社会大动荡和民族大融合的局面。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空前繁荣、昌盛的时期。唐朝统一了西域,并在西域设立了安西大都护府和北庭大都护府,以及回鹘西迁,是这一时期西域历史上的两件大事。 北宋时期,西域存在着高昌回鹘王国、子阗王国、喀喇汉王朝三个并立的地方政权。到了南宋时期,于阗王国并入喀喇汗王朝,但又出现了西辽王朝。
1206年,蒙古汗国建立,1271年改国号为元。蒙元时期西域大部分地区为成吉思汗次子察合台的封地。 明代,西域在东察合台汗国统治之下。明朝中叶,东察合台汗国演变为叶尔羌汗国。18世纪中叶,清朝先后平定了准噶尔贵族和大、小和卓的叛乱,统一了新疆,并采取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治理措施,这对于我国西北疆域的最后界定,新疆各主要民族及其分布格局的形成,以及新疆各民族之间、新疆与中原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与交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771年,土尔扈特人在首领渥巴锡的带领下回归祖国。
乾隆二十四年(1759)后,改称西域为“新疆”或“西域新疆”,清政府开始在新疆各地置官立府,行使中央政府对天山南北各地的管辖治理。新疆与内地的军政体制基本一致,国家的统一局面得到进一步加强。 1840年是中国近代社会的重要分界,鸦片战争以后,新疆和祖国其他地区一样,逐渐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新疆各族人民反地外国入侵,反对分裂以及反对封建剥削压迫的斗争任务更为繁重。
新疆同祖国的命运越来越密切。 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大清王朝日益衰弱,中国领土主权遭到帝国主义的践踏。位处祖国西北边陲的新疆更深受沙俄侵吞之害。沙皇俄国在完成对西伯利亚的扩张之后,开始蚕食侵占我国领土。1860年到1851年前,沙俄迫使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中俄北京条约》、《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订》和《中俄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由于清朝衰落,就连毗邻新疆的浩罕小国都有伺机吞并我国领土的野心。一些反动和卓打着“圣战”的旗号,攻城掠地,无恶不作,给新疆人民带来沉着灾难。
沙俄又借口伊犁农民起义和阿古柏势力威胁到俄国安全,打着保护和代守的旗号,公然出兵占领伊犁。新疆面临为外国瓜分侵占的危险。清政府在经过一场所谓“海防和塞防密瓜”的争论之后,西北防务生新得到清统治者的关注和重视。
光绪元年(1875年),陕甘总督左宗棠受令以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清军入疆顺应历史潮流,得到新疆各族人民的拥护和支持。至光绪三年底,清军已陆续收复到天山南部诸地,阿古柏的侵略政权覆没。光绪七年二月,清政府使臣曾纪泽(曾国藩之子)经过与沙俄艰苦的谈判,几经周折,双方签订《中俄伊犁条约》,条约议定次年沙俄军队撤出伊犁,中国以赔款和允许俄商在新疆贸易不纳税,俄国在嘉峪关和吐鲁番设领事作为代价。
1882年,伊犁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光绪十年(1884年),清政府发布新疆建省上谕,刘锦棠被任命为首任新疆巡抚。将迪化直隶州升为府,新疆军政中心由伊犁移到乌鲁木齐。实行以军府制为主体的多元性行政管理体制到单一郡县制的转换,使新疆行政建置与内地趋于一致。清朝对新疆的经营,无论是规模和范围皆远胜从前历代,社会经济得到前所未有的进步和发展。

Ⅵ 史前时期的新疆的文化

新疆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它很早以前就是联系东、西方关系的交通孔道,这不仅使新疆历史上民族迁徙和交往活动十分频繁,而且还使该地区居民的种系族属和民族关系错综复杂。考古工作者曾经在楼兰故城以及附近地区发现数具古人干尸,其中最有名气的就是距今约有3800年的所谓“楼兰美女”。在东疆的哈密地区也出土了一些年代略晚于楼兰古尸的干尸。在位处帕米尔高原的塔什库尔干一个名叫香宝宝的地方,人们也发现了一批属于春秋战国时代的墓葬,葬式分土葬和火葬两种。而在北疆地区的伊犁新源县巩乃斯河南岸出土的墓葬品中,有一尊栩栩如生的跪姿武士像尤为引人注意,只见武土头戴尖状高帽,帽顶呈钩状,上身裸露,腰下系短裙,赤脚,高鼻大眼,大鬓角。这显然是该地区当时比较典型的人物肖像,其形象与塔里木盆地南缘各地发现的古尸有一定区别。据人种学家和古人类学家对天山南北各地出土的古代人头骨的体质形态特点和人种系统的测量分析及科学研究显示:新疆古代居民既有欧洲人种特征,也有蒙古人种特征,更多的人种形态则呈各人种支系类型混杂或变异特点。欧洲人种分布的位置靠近新疆西部,但是不断地向东移动;而蒙古人种分布位置主要靠近东部地区,他们有遂渐向西迁徙活动的趋向。新疆地区作为蒙古人种同欧洲人种相互交汇的地带已是一个不疑事实。又据汉代文献记载,曾同周人有血缘关系的羌人也是塔里木盆地早期的居民。除此之外,已知这一时期先后迁入新疆的北方民族还有大夏人、莎车人等。考古资料和文献记载都明确无误地表明: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多种族共同生活居住的地区,正是由于这些不伺人种和民族的共同努力和密切合作,才创造了独具特色的“西域文明”。

Ⅶ 乌鲁木齐风光和文化特色

(一) 概况

乌鲁木齐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全疆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回是第二座亚欧大陆桥中国西部答桥头堡和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她地处亚欧大陆中心,天山山脉中段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全市辖七区一县,总面积1.2万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66.8平方公里,全市总人口208.2万人(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居住着维吾尔、汉、哈萨克、回等47个民族。

历史沿革源远流长。“乌鲁木齐”为古准噶尔语,意为“优美的牧场”。早在2000多年前,这里就是古丝绸之路新北道上的重镇。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乌鲁木齐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汇点,中原与西域经济文化的融合处。古往今来,许多志士文人都曾驻足乌鲁木齐,留下了“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水间”和“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等一批描绘乌鲁木齐美好景观的名篇佳作,使乌鲁木齐闻名遐迩。在中华五千年灿烂的文明中,乌鲁木齐作为祖国西北屯垦戍边的屏障,为发展中国对外经济文化交流、建设边疆、巩固边疆、维护祖国统一做出过重要贡献。

阅读全文

与乌鲁木齐的历史文化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