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马克思主义认为,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是
趋势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到最后,能做出这一事情的只有国家,必定是公有制取代资本私有制。
Ⅱ 垄断资本主义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1 国际垄断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和主要表现、它的本质特征、历史地位及其对世界社会主义的影响
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是资本国际化或资本国际社会化,是资本在国际化运动中实现不断增殖。其基本特征包括:(1)垄断已不是一般的垄断,而是高度集中的国际垄断;垄断组织也不再是最初的“国际托拉斯”,而是庞大的跨国公司以及触角伸向世界各个角落的子公司。(2)金融资本在当今经济全球化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在金融资本的推动下,资本和财富迅速集中,在世界上形成了空前巨大的财团、寡头和豪富。(3)资本输出已经成为国际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形式。
国际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或帝国主义发展的新阶段。虽然当代资本主义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其本质并没有改变,帝国主义的寄生性、腐朽性和垂死性特征在当代表现得更为突出和尖锐。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的新发展既给社会主义新社会准备着越来越充分的物质基础和历史条件,也给现有社会主义国家构成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2 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条件、主要动因以及当代资本主义的主要发展阶段
战后资本主义进入了一个和平发展的新时期,它在东西方冷战和两极对峙的世界格局中谋求稳定和发展。苏东剧变使许多发展中国家重新沦为西方垄断资产阶级经济盘剥、政治干预、军事侵略的对象,现有的社会主义国家遭到严密的包围和遏制,而资本主义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却迅速扩大了。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动因包括社会主义运动的影响、新科技革命的作用、西方国家的自我调节以及不合理的国际关系等。
当代资本主义经历了凯恩斯主义、新自由主义、“第三条道路”等三个主要发展阶段。二战结束至20世纪70年代,在凯恩斯主义的指导下,西方国家对资本主义经济进行全面调控,出现了许多与私人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不同的新特征。这些变革为战后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比较有利的国内和国际环境,但也给资本主义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20世纪70-90年代新自由主义的兴起和发展,是资本主义由国家垄断向国际垄断阶段发展的产物。经济全球化和资本的全球扩张互相呼应,使新自由主义成为了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的思想基础。西方发达国家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结构的升级,增强了科学技术优势和国际竞争能力,缓和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但它不能保证经济的稳定增长,也
Ⅲ 关于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
一、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转变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国家政权与垄断资本溶为一体的垄断资本主义。由私人垄断向国家垄断的转变,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
国家垄断作为垄断的一种形式,早在垄断资本主义形成初期就已经产生。它的最初形式是国营铁路、国营兵工厂、国有土地基金等,但当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整个垄断资本主义经济中的作用还很有限。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受战争形势所迫,几个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空前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许多国家实行了生产和分配的国家调节。战争结束后,随着战时经济向和平经济的转变,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也就削弱了。
20世纪30年代初的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再次得到显著发展,各国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如美国出现罗斯福新政,德、意、日等国实行军事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各参战国实行严厉的统制经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再次出现高潮。二战结束后,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有所减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又一次进入低潮。
以20世纪50年代开始,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进入猛烈发展阶段,而且具有新的特点。此时,不仅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财政开支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迅速增加,一般已达到40%左右,而且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已不再是作为一种短时期的“战时状态”或“反危机措施”,而是发展成为社会资本再生产过程的经常性需要,国家与垄断资本的结合,已经发展到整个社会资本再生产过程的所有环节,包括了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从而使垄断资本主义具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显著特征。
2.私人垄断向国家垄断转变的原因
私人垄断向国家垄断的深刻根源是生产社会化与私人垄断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私人垄断已难以适应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迫使国家不得不直接参与社会资本的再生产过程,调节社会经济的运行;同进也迫使私人垄断资本运动依赖于国家政权,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溶合起来,形成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具体说来,私人垄断向国家垄断转变有下列原因:
1)科技革命和生产社会化的高度发展,私人垄断资本的积累已无法满足社会再生产所必需的条件,必须由国家进行投资或者由国家给予私人资本以资助。
2)私人垄断统治扩大了资本主义生产与消费的矛盾,必须由国家采取一定手段干预国民经济,减轻经济危机的程度,缓和社会矛盾。
3)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加剧,单纯依靠私人垄断资本的力量和市场的自发调节已难以解决由结构失衡所造成的经济动荡,必须依靠国家采取行政的或经济的措施调整国民经济结构。
以上种种原因,导致国家及其职能发生巨大变化,促使国家力量与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所以,私人垄断向国家垄断的转变,具有客观必然性。
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特征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私人垄断资本与国家政权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垄断资本主义。
2.私人垄断资本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的形式
1)企业外部即流通过程的结合,如政府采购、发放补贴等等;
2)企业内部即生产过程的结合,如国家资本和私人垄断资本联合组建股份公司等等。
3)国家还可以代表垄断资本家总体直接掌握和经营资本,如运用国有财政资本,进行投资、消费,或者是建立国有企业等等。
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特点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仍然是以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维护资产阶级利益和资本主义制度。但是,从一般垄断资本主义转化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生部分质变。与私人垄断相比,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具有以下特点:
1) 垄断资本与国家政权相结合,并以其巨大的力量,对整个社会经济活动进行干预和调节。
2)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所追求的是国家垄断利润。国家垄断利润是垄断资本与国家政权紧密结合在一起,向工人阶级和整个社会征收的贡赋。国家垄断利润不能由私人垄断集团独占,而是在国家与垄断组织之间瓜分。
3) 国家垄断资本经济实力雄厚,资本社会化达到新的高度。
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资本再生产的调节
1.国家调节经济的主要目标
为了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和长远的利益,维护和巩固资主义制度,资产阶级国家必须对经济运行进行调节,有意识地影响社会再生产的局部比例和宏观比例。国家调节经济的主要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和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调节的主要内容
从经济活动的层次看,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调节的主要内容是局部比例的调节和宏观比例的调节。局部比例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国家执行各项有差别的经济政策,通过国家从某一部门取出(税收)和返还(补贴),来引导和刺激某些部门的发展,抑制另一些部门的发展。通过这种机制的调节作用,影响资本在不同部门的再分配,求得国民经济的局部平衡。而宏观比例调节的基本方式则是总需求管理。当出现总需求小于总供给时,由于需求不足,生产萧条和失业,国家通过增加支出,刺激和扩大总需求;当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由于出现过度需求,产生通货膨胀,国家就通过减少支出,从而抑制和减少总需求。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社会资本再生产的调节,按其作用方式,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的调节,如国家进行生产投资刺激需求,政府采购商品等等;另一类是间接的调节,即通过经济信息和各种经济参数(如价格、税率、利率、工资参数等)来影响社会资本的再生产。
3.财政调节。
财政是国家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的工具,通过集中和重新分配一部分国民收入,来影响生产资源的使用、个人收入的分配以及整个宏观经济的运行。财政包括国家收入和支出两个方面,财政政策包括财政支出政策和财政收入政策两个内容。
国家财政调节的主要内容有:(1)通过国家预算,增加国家投资,举办公共工程,建立国有经济以及投资新兴科技领域等,以扩大社会总需求,避免经济衰退,扩大就业。(2)调整税率、税种和税收起征点,实行某些免税、退税政策,直接引导纳税人的经济行为,调节经济运行。(3)实行“补偿性财政”政策,即在危机和萧条阶段采取“松”的财政政策,减少税收,扩大政府支出,加大财政赤字,增发国债;而在经济繁荣、需求过旺时,采取“紧”的财政政策,增加税收,削减政府支出,偿还国债等,以抑制需求,延缓经济危机爆发。(4)实行财政补贴,通过对国有企业亏损补贴、私营企业补贴、投资补贴、科技开发补贴、新产品出口补贴等,使各部门、企业协调和平衡地发展。(5)扩大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为私人垄断企业提供和扩大国内市场,既解决产品的实现问题,又对产品结构调整产生校大的影响。
4.货币调节。
货币政策是现代资本主义经济中政府调节经济的又一基本手段。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因国家直接控制着中央银行和货币供应量、金融管理权,国家可以利用控制货币供应量影响利率水平及投资,最终达到影响总需求和调节社会再生产比例关系的目的。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资本主义国家中央银行主要采取三种手段调节社会货币供应量:一是改变存款准备金比率。存款准备金比率是由国家金融当局规定的,其高低直接涉及到商业银行的流动资金和资金供应。通过这一比率的调整可以达到影响商业银行放贷规模的效果。二是调整中央银行的再贴现率。即商业银行以未到期的票据向中央银行融通现金时,贴现利息与票据到期时应得款额的比率。贴现率的高低,对于商业银行的贷款额和利息率有重大影响,中央银行通过再贴现率的调整来影响商业银行的贴现率,进而影响市场利率,从而调节货币供应量。三是公开市场业务。即中央银行通过公开买卖有价证券和国家公债来控制货币市场。当采取紧缩货币政策时,中央银行便抛出票据或证券以回笼货币,减少市场的货币供应量;当执行扩张货币政策时,就大量买进公债及其他有价证券,以增加市场上的货币供应量。
5.收入调节。
它的主要内容是管制工资和物价,国家通过分配领域对再生产过程实行干预。它的目标有两方面:一是企图克服物价和工资的螺旋式上涨引起通货膨胀。二是调节收入分配,调整工资与利润的相对份额。
国家实施收入政策的手段主要有三种:一是强制性收入政策。主要是政府通过立法来冻结物价和工资,一般是在通货膨胀严重时采用的手段。二是非强制性的“指导性”方法。即政府根据平均劳动生产率的增长趋势,规定每个部门工资增长限度,使货币收入增长不超过劳动生产率增长幅度。三是收入指数化措施。即将名义收入与某种物价指数联系起来,名义收入随物价指数变动而变动,其作用在于避免或减轻物价上涨对实际工资的影响。
6.国家的计划调节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计划的内容
在当代资本主义经济中,为了减少市场对经济运行产生的自发性破坏作用,为了便于集中资金发展重点或关键部门,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市场经济基础上都不同程度地实行了对经济的计划管理和调节,它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调节经济的一种综合形式。
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计划的内容包括:总的经济增长计划、财政收入与货币发行计划、国家重点投资计划、科技教育发展计划、主要产业发展计划等等。
但是,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计划,无法保证整个国民经济的按比例发展,无法解决经济过程的深刻矛盾。
Ⅳ 试述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的历史过程
19世纪70年代以前,资本主义处于自由竞争阶段;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逐步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
19世纪末20世纪初,垄断代替自由竞争并占据统治地位,垄断资本主义得以形成。这一时期垄断资本主义主要以私人垄断资本为基础,所以又叫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是在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的基础上形成的。
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进入到垄断阶段,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结果。垄断是适应生产高度社会化而产生的资本社会化形式。垄断取代自由竞争只是在资本主义私有制范围内生产关系的阶段性调整。
(4)资本主义垄断的发展历史扩展阅读
垄断条件下竞争的特点
垄断是从自由竞争中形成的,是作为自由竞争的对立面产生的,但是,垄断并不能消除竞争,反而使竞争变得更加复杂和剧烈。
1、垄断没有消除产生竞争的经济条件。竞争是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垄断产生以后,不但没有改变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而且又促进商品经济继续发展,所以不可能消除竞争。
2、垄断必须通过竞争来维持。各个垄断组织通过竞争发展壮大起来。在取得了一定的垄断地位后,由于存在攫取高额垄断利润的内在动力和面临更加强大的竞争对手的外在压力,垄断组织必须不断增强自己的竞争实力,巩固自己的垄断地位。
3、社会生产是复杂多样的,任何垄断组织都不可能把包罗万象的社会生产都包下来。实际上,在垄断组织之外,还存在着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
Ⅳ 资本主义发展史
什么是资本主义?(1)资本主义是“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和剥削雇佣劳动的社会制度”。(《辞海》2000)。(2)资本主义,又称自由市场经济,生产资料大都为私人所有,生产引导和利益分配决定于市场运作。(《不列颠网络全书》1993)。
资本主义发展史:新航路的开辟以后,文艺复兴的奠基宗教改革的发展影响了资本主义发展史:
1)第一阶段(1733-1785=52年),从1733年发明“飞梭”和1765年发明蒸气机,到1785年建成第一座“近代炼钢厂”,主要成就是纺织机械化。人类走出了手工业时代。
(2)第二阶段(1785-1867=82年),从1785年建成“近代炼钢厂”到1867年发明“发电机”,主要成就是发展钢铁工业,以及利用钢铁的机械制造、轮船、铁路。工业化国家成为世界强国。
(3)第三阶段(1867-1919=52年),从1867年发明“发电机”到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主要成就是发展被称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电气化。人类生活,焕然一新。
(4)第四阶段(1919-1945=26年),从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到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这期间发生经济大萧条,实行“新政”大改革。资本主义陷入困境,自救更生。
(5)第五阶段(1945-现在=60年+),从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现在(2006),主要成就是新科技突飞猛进,信息化,全球化,出现没有工人的工厂,被称为后资本主义。
Ⅵ 资本主义发展历史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于封建社会内部。封建社会经济结构的解体使资本主义的要素得到解放。14、15世纪,地中海沿岸的某些城市(例如威尼斯)已经稀疏地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但是资本主义时代是从16世纪才开始的。在封建社会末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封建社会自然经济的解体,引起小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资本的原始积累加速了这种分化,造成资本主义生产的基本条件是:一方面,产生大批失去生产资料而不得不出卖自己劳动力的无产者;另一方面,巨额的货币和生产资料集中在少数人手里转化为资本。所谓资本原始积累,就是强制地使劳动者同他们的生产资料分离的历史过程,而对农民土地的剥夺是全部过程的基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被破坏,大量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从而既给资本主义造成了劳动力市场,又给它造成了商品市场。剥夺农民和手工业者的历史在不同国家带有不同的特点,经历不同的阶段。劳动力转化为商品和生产资料转化为资本,标志着简单商品生产向资本主义生产的过渡,也标志着对劳动者的剥削形式的变换,即由封建剥削变成资本主义剥削。资本原始积累还包括对殖民地的侵占和掠夺,以及其他利用国家权力的暴力手段。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同封建制度的地方特权、等级制度和人身依附是相矛盾的。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的经济、政治力量不断壮大,为各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准备了条件。荷兰在16世纪末,英国在17世纪中叶,法国在18世纪末,德国及其他一些国家在19世纪中叶,先后爆发资产阶级革命,变革了封建制度,从而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取代封建的生产方式扫清了道路。
资本主义制度是经过工业革命,由工场手工业过渡到机器大工业以后最终确立的。15世纪末的地理大发现以及随之而来的殖民地的开拓,使销售市场扩大了许多倍,加速了手工业向工场手工业的转化。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由于在工场内部实行劳动分工,比资本主义初期实行简单协作的手工业,大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到18世纪,在英国等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里,国内市场与世界市场的迅速扩大,越来越同工场手工业的狭隘的技术基础发生矛盾。资本家为了在竞争中获取更多的利润,要求进一步改进生产技术。在这种情况下发生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诞生的机器大工业,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的物质技术基础已经建立。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对抗阶级成为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的阶级结构。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于生产,促进了生产力迅速发展,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扩展到一切生产部门,同时也使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抗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在各个国家具有共同的规律并带来类似的后果,但是各个国家由于具体的历史条件不同,也具有各自的特点。
社会化生产和资本主义所有制之间的矛盾还表现为个别企业生产的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对立。简单商品生产已经包含着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的萌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把这种无政府状态推向极端。大工业和世界市场的形成使资本家之间的斗争具有普遍性和空前激烈性。资本家为了占有更多的剩余价值,同时也在竞争规律的支配下,竭力应用科学技术的成果,不断改进机器,加强自己企业中社会化生产所具有的组织性,其结果是不断加剧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资本主义大工业巨大的扩张遇到了资本主义占有所造成的市场相对狭小的限制,社会化生产所必需的客观比例遇到了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的破坏,冲突便成为不可避免。1825年以来,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地爆发,就是这种冲突的突出表现。在危机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全部机构在自己创造的生产力的压力下失灵了。周期性经济危机表明,社会生产力以日益增长的威力要求摆脱它作为资本的那种属性,要求在事实上承认它作为社会生产力的性质。生产力的这种反抗,迫使资本家阶级不得不在资本关系内部可能的限度内,部分地承认生产力的社会性质。由资本集中而产生的股份公司、垄断组织以及国家占有就是这种趋势的表现。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过渡到它的最高阶段,即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帝国主义)。
Ⅶ 资本主义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为什么
1、第一阶段,14-16世纪资本主义萌芽阶段。
此时,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兴起,东西方的交流逐步加强,西欧封建制度开始瓦解,逐渐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由于文艺复兴的兴起和新航路的开辟,使人们思想和行为上走向开放,世界发展由分散逐渐走向整体。
2、第二阶段,17-18世纪早期资产阶级革命阶段。
资本主义制度开始确立,在启蒙思想的影响下,英国、美国、法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先后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进入资本主义时代,但欧洲封建势力仍比较强大,资本主义制度在建立和复辟中反复。
3、第三阶段,18世纪六十年代-19世纪七十年代自由资本主义阶段(蒸汽时代)。
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产阶级力量极大增强,19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现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的世界潮流,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确立对世界的统治。英法美俄日等国完善的资本主义制度,逐步开始了对外扩张。
4、第四阶段,19世纪七十年代-20世纪四五十年代,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电气时代)。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开始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美、德、英、法、日、俄等,相继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由于资本主义世界发展的不平衡,该阶段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资本主义世界不断地进行争夺殖民地的战争。
Ⅷ 资本主义的发展经历的三个阶段工场手工业、工业资本主义、垄断资本主义的史实与特征是那些
“工场手工业”一词译自马克思所称Manufaktur。1932年瞿秋白译为“工厂手工业”,?1945年商务版《德华大词典》同。1953、1961年版郭大力等译《资本论》作“手工制造业”。后马列著作编译局译作“工场手工业”。本文中,“工场手工业”指其经济性质,具体组织依习惯,如绸厂、布厂、磨坊、油坊、机房、铁作、木器作等;类称用“手工厂”。
工场手工业是资本雇佣劳动者的生产形式。但雇佣多少人始具资本主义性质,当因生产力发展状况和民族历史条件而异。在研究资本主义萌芽时,当时史料多不能区分家属劳动与雇佣劳动,我们原则上以有10人以上的厂坊为工场手工业。鸦片战争后,沿用此例。1929年公布《工厂法》,规定使用发动机器并雇工30人以上者为工厂;此后统计资料皆以此为准,我们遂以雇工10人(或稍少)以上而不足工厂标准者为工场手工业。解放后,国家统计局作有10人以上工厂统计,中央手工业管理局遂以4-9人的厂坊为工场手工业。原来,机器大工业。工场手工业、个体和家庭工业都是经济研究所用概念,硬性划界不可能,亦无意义。
手工业无明确定义。工业革命之初,以蒸汽机代替人畜力视为惊人之举,遂以动力区分机器与手工。然水力发达区域常以古老的水轮机代替蒸汽机,亦无碍技术革命。又如历史悠久的磨坊,曾历人力、畜力、风力、水力诸阶段,及用蒸汽机称火轮磨坊,仍是利用两片石磨转动。19世纪末发明滚筒制粉和联动装置(rolling system),才实现技术革命;前此均可称手工业。进入20世纪,手工工具演变为复合装置,不少应用精密机械原理或化学反应过程;电力普及后,手工厂添置马达已属常事。因而研究工业结构者多以企业规模为准。如日本常将不足10人的厂视同手工业;日军占领华东时并规定20釜以下之丝厂为手工业。二次大战后,联邦德国以不满10人、年销售额”不满30万马克者为手工业。按规模划分,似更合理。
垄断资本主义的最基本特征
第一,资本集中与生产集中高度发展,在主要产业部门乃至整个经济生活中产生了居支配地位的垄断组织。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的单一单位企业和在此基础上的分散竞争已经成为历史。主要产业部门大都已形成寡头垄断格局。
第二,工业垄断资本与银行垄断资本日趋溶合为金融资本,金融资本的进一步集中又形成金融寡头。在工业垄断资本形成的同时,银行业的竞争造成银行业日趋集中和银行垄断组织形成。银行垄断组织的形成,使银行的地位与作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即由过去的借贷中介人,变成了万能的垄断者,并与工业资本日益融合在一起。这表现在:
(1)银行支配工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少数大银行可以通过存放款及其他金融业务,了解工商企业的状况,监督其经营活动,并通过扩大或减少贷款来影响工商企业可支配的资本数量,决定它们的命运。
(2)促进和加速了垄断组织的形成。银行业务的扩大和长期贷款的增加使银行与工商企业的命运紧密结合。一方面,银行信用增加了大资本的实力,在竞争中自发地推动了资本、生产集中和垄断组织的形成;另一方面,为了自身的利益,银行也开始有意识地促进有信贷关系的企业之间达成协定,形成垄断组织。
(3)银行成了交易所。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以后,银行成为股票与债券买卖的场所,并代理工商企业发行有价证券,使一切工商企业的创办与扩大都要通过银行。这使得银行资本与工业资本之间日益相互渗透并且在人事上实行联合,其结果是形成金融资本。在金融资本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少数既控制银行又控制工业的最大的垄断资本家,即所谓金融寡头。金融寡头充分利用股份公司制度提供的参股、控股办法,从上到下、逐步放大,对众多企业进行控制,支配更多的企业,形成庞大的资本主义企业集团。这种控制办法被称之为“参与制”。
第三,资本输出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在资本主义自由竞争阶段资本输出就已经存在,但不占重要地位。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以后,由于生产和资本越来越集中于少数大企业,利润率较高的部门具有较高的进入壁垒,而资本的本性又必然使其对利润率较低的生产部门不屑一顾,从而产生大量的过剩资本。落后国家资本有机构成低,劳动力价格低廉,则为资本输出提供了对象和场所。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落后国家进行资本输出的特征十分明显。资本输出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借贷资本输出,二是直接资本输出。不论哪种形式,在促进和推动落后国家经济的某种程度发展的同时,也加强了垄断资本对落后国家人民的控制和剥削,并使这些国家的经济片面发展,民族经济衰败,增强其对发达国家的依赖。
Ⅸ 资本主义的发展历史可以大致分为几等阶段
资本主义的演变经历了自由竞争和垄断两个阶段。
一、自由资本主义阶段
1、时段
16~19世纪。
2、特征
①自由竞争;
②政治民主;
③商品输出。例如电影《创业》周挺杉拉骆驼,运洋油。
二、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帝国主义阶段)
列宁指出:“如果必须给帝国主义下一个尽量简短的定义,那就应当说,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垄断阶段。”LX2-808
1、时段
19世纪末20世纪初~现在。
2、特征
①垄断组织的形成。
垄断组织的基本形式是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和康采恩。
②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融合起来,形成了金融资本。
③资本输出。
所谓资本输出,是指资本家、资本家集团或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对国外进行投资和贷款(的行为)。它有两种形式:
一是企业形式的资本输出,资本家直接到其他国家办工厂,形成跨国公司。
二是借贷形式的资本输出,通过银行向其他国家的企业贷款。
④国际垄断同盟在经济上瓜分世界。
所谓国际垄断同盟,就是资本主义各国最大的垄断组织根据协定成立的国际性经济联盟。
⑤资本主义列强从领土上瓜分世界。
列宁说:“帝国主义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几个大国都想争夺霸权。”LX2-810 “现代战争产生于帝国主义”。LQ21-324 两次世界大战就是突出的表现。人们一般是从侵略、战争的角度来认识帝国主义的。
另外,所谓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组织的一种形式,不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一大阶段。
(回答完毕,若有价值,请予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