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喀什地区的历史沿革
秦末汉初,这些地方属于匈奴的僮仆都尉管辖。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汉博望侯张骞奉旨通西域时进驻疏勒,这里始为汉朝所控制。公元前60年,汉朝在新疆设置西域都护府,喀什作为西域的一部分,正式列入祖国版图。
唐太宗以后,这里为唐朝政府的重要军事据点,当时的安西四镇之一即为喀什噶尔。
五代至宋,先后为喀喇汗王朝和西辽所管辖。喀喇汗王朝时期,曾以喀什噶尔为首府。
成吉思汗西征后,属次子察合台太子的封地。叶尔羌汗国时,喀什曾作为辅助中心,起着重要的作用。
元代马可波罗行纪中曾对喀什专门做过描述,其也被翻译为可失合儿国(Kachgar)。文中对喀什的记叙如下:“可失合儿(Kachgar)曾经是一个王国,面积为五天的路程。不过,现在臣服于大汗,居民有自己的语言,主要信奉回教。其境内有许多被高墙厚垣围绕着的城镇,当然,这其中最大、最壮丽的就是可失合儿本城了。此地也在东方和东北方之间,居民多为工匠商贾。这里有幽美的园林,有葡萄园,有制造业,棉花产量很大。有不少从此地出去的商人,他们到世界各地去经商。不过,此地的居民都非常吝啬,生活窘迫,饮食很差。当地有不少聂思脱里派的基督徒,并有其本教的教堂。 ”
清乾隆时期这儿是清政府“总理南八城事宜”的喀什噶尔参赞大臣的驻地。光绪十年(1884年),置喀什噶尔道,共辖有疏勒、莎车两个府和英吉沙尔直隶厅、蒲犁分防厅、和阗直隶州。 建立了喀什专区和莎车专区。1956年撤销莎车专区,并入喀什专区,1971年1月,喀什专区改为喀什地区。
1982年11月6日,喀什行署决定,将喀什市浩罕、伯什克然木、阿瓦提、英吾斯坦4个公社及河内林场划归疏附县。
1998年3月1日,经自治区政府批准,将疏附县浩罕乡、伯什克然木乡5个村、阿瓦提乡2个村、帕哈太克里乡1个村、疏勒县城关镇1个村的3个村民小组划归喀什市管辖。1998年底,喀什地区总人口为327.95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0.97%。
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喀什地区常住总人口3405713人。其中:喀什市340640人、疏附县345282人、疏勒县284853人、英吉沙县213338人、泽普县181721人、莎车县620329人、叶城县370229人、麦盖提县201810人、岳普湖县129441人、伽师县311733人、巴楚县375883人、塔什库尔干县30454人。
2001年末,全区总人口342.68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0%。2002年末,全区总人口348.7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70.58万人。
2003年末,喀什地区总人口3501198人,其中城镇人口81.95万人。辖1个市、11个县,共有8个区公所,26个镇、4个街,141个乡,2310个村委会、96个居委会。境内还驻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第三师所辖16个团场以及自治区属管单位、农场、石油基地、军事机关等单位。
2004年末,喀什地区总人口361.5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83.42万人。
2004年8月2日,经自治区政府批准,将疏附县的色满乡、荒地乡划归喀什市管辖。2005年2月24日,经自治区政府批准,将疏附县的帕哈太克里乡、伯什克然木乡划归喀什市管辖。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喀什地区常住总人口3979321人,其中:喀什市506640人,疏附县311960人,疏勒县312455人,英吉沙县262067人,泽普县206936人,莎车县762385人,叶城县454328人,麦盖提县258978人,岳普湖县147688人,伽师县381767人,巴楚县336274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37843人。
2013年3月,自治区政府(新政函[2013]35号)同意将疏附县阿瓦提乡划归喀什市管辖;同年,自治区政府(新政函[2013]207号)批准同意将疏附县英吾斯坦乡划归喀什市管辖(11月20日正式实施)。
2014年10月21日,自治区政府(新政函[2014]194号)同意将疏附县阿克喀什乡划归喀什市管辖。
Ⅱ 为什么不到新疆喀什不能看出新疆的源远流长,喀什有什么神奇的景色
和"不到长城非好汉"一样,喀什和长城一样是新疆最典型的代表,喀什是来源于维吾尔语"喀什噶尔"的音译名词,维吾尔族语是由突厥语、阿拉伯语、波斯语等多种语言的融合然后交织最后演变而成,但是喀什不管在哪个语言中都是美好的意思。
喀什老城不仅承载着的维吾尔历史、文化、艺术和宗教的传承地位,它的每个角落里都蕴藏着古代中西方文化交融的味道,喀什更是古代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道路。 喀什的居民住宅在今天依旧大多都是生土建筑,所以我们可以从喀什中探寻古代少数民族生活习俗和建筑特色。
喀什没有什么神奇的,但是它又是神奇,说不到 喀什看不出新疆的源远流长是因为 喀什可以说是新疆文化的重要起源地。
Ⅲ 喀什地区有着怎样的人文风情
喀什地区位于我国西北边陲,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西南部,与巴基斯坦、阿富汗、印度、吉尔吉斯坦、塔吉克斯坦等五国相邻.土地总面积16.2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14. 4万人,有维吾尔、汉、回、塔吉克等32个民族,其中维吾尔族占90%,农村人口占80%, 辖1市11县,即喀什市、疏附、疏勒、英吉沙、岳普湖、伽师、叶城、莎车、麦盖提、巴楚县和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
喀什是塔里木盆地西缘最古老的绿洲之一,现有耕地600万亩,可垦荒地1800万亩,其中宜农荒地1200万亩,农业的开发前景十分广阔,盛产小麦、玉米、棉花、水稻,被誉为“塞外江南”,是全国地区级最大的商品棉基地和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还盛产杏、梨、核桃、苹果、葡萄、无花果、巴旦木、伽师瓜等.产品远销区内外“瓜果之乡” 的美称早已闻名于世.喀什四季分明,夏无酷署,冬无严寒,年平均气温11.8℃, 年日照时数2652小时,年积温4702℃,年无霜期224天,年降水量150毫米左右.水利资源丰富,10 条河流年径流量117亿立方米,地下水储量55亿立方米,水能蕴藏量760万千瓦. 野生植物及矿产资源丰富,甘草、罗布麻等野生植物面积达3000万亩;石油、黄金、玉石、水晶、云母等矿产贮量很大,开发利用前景广阔.喀什旅游资源极为丰富,自然景色独特迷人,沙漠旅游,冰川探险,高山旅游等为各国游客所倾慕.喀什历史悠久,有众多的人文景观,闻名遐迩的艾提尕尔清真寺,阿帕克霍加墓(香妃墓),穆罕默德·喀什噶里墓,玉素甫·哈斯·哈吉甫陵墓,叶尔羌汗朝古迹等景点,集中体现了维吾尔文化和建筑艺术特色.喀什以其浓郁的历史文化、绚丽的民俗风情、独特的人文自然景观,在整个新疆地区最具典型性和代表性,吸引着众多的海内外游客观光游览,中外人士一致公认“不到喀什,就不算到新疆”以石油化工、电力、纺织、煤炭、建材和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工业体系初具规模,全区共有独立核算的工业企业503个,职工5万余人,工业产品340多种,1998年工业总产值为14亿元.乡镇企业、个体企业、私营企业发展迅速.1996年,全区乡镇企业总产值10亿元,实现利润1亿元;个体工商达50000户,从业人员75000多人;私营企业达280户,注册资金6500万元.石化工业方兴未艾,泽普石化厂扩建项目开工在即,将揭开塔西南油田大开发的序幕.交通邮电初步形成了以喀什市为中心,联结各县,沟通南北疆的现代综合性交通,运输通讯网络.314、315国道贯通我区,主要干线公路实现沥青化.1996货物周转量21416.9万公里,旅客周转量68026万人.喀什机场于1953年通航.现为新疆第二大航空港,国家已批准其扩建工程,与邻国通航指日可待.南疆铁路已经铺就,近日即可通车.邮电通讯发展迅速,建成了卫星地面通讯站,12各县市的电话已组成本地网,进入全国程控网,并可直拨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大中城市.解放后,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党的一系列富民政策的指引下,广大干部群众焕发出了巨大的生产积极性.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按照“稳增量,大上棉,抓畜牧,上园桑”的发展方针,大力发展以棉花为主的经济作物,普遍推广地膜植棉和高产栽培模式,推动了棉花生产的大发展.坚持不懈地进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全区建成现代化引水渠道20座,平原水库81座,总蓄水量7.5亿立方米,干支渠道计6万余公里,水电站105座,总装机8.3万千瓦.控制灌溉面积620万亩.建成轮廊条田386万亩,其中高产稳产农田200余万亩.依靠科学技术,开展了“四个百万亩”科技攻关(即:100万亩粮食“两早”配套,100万亩棉花集团承包,100万亩中低产田改造,100万亩病虫害综合防治),极大地带动了科技的推广应用.大力发展了农业机械化,目前全区共有拖拉机25000余台,农机总动力达62.5万千瓦,粮棉生产基本实现了机械化作业.全区粮棉单产达到全国中,高产水平,棉花已成为地区的支柱产业,涌现了一批皮棉总产50万担以上的产棉大县,莎车县1994年皮棉总产100万担,居全国首位,麦盖提县和岳普湖县单产皮棉超双百斤,全区粮棉产量分别占新疆的1/6和1/4.畜牧业稳定增长,经济林发展迅速,1996年全区牲畜存栏580万头,产肉量7万吨,水果23万吨.当年农业总产值达57亿元.全区12各县市已有8个县市对外开放.我们充分利用红其拉甫、吐尔尕特、伊尔克什坦三个国家口岸和即将开放的卡拉苏临时过货通道的优势,确定了"东联西出,西进东销"的商贸兴边战略,通过商贸先行,促进产业联动。近年来,我区与中亚、西亚、欧洲等地的经济贸易日益发展,商务活动不断增加,参与地边贸的企业由原来的2家,迅速发展到150多户.其中6户企业有大贸经营权,32户企业有小额贸易权,贸易进出口总额不断迈上新台阶。1992年,全区完成进出口总额872.2万美元;1996年,进出口总额达5500万美元。随着外贸规模的不断扩大,出口商品的质量和管理水平也有了新的提高。在扩大对外贸易的同时,我们狠抓国内横向经济联合。“七五”时期,全区共落实横联项目264个,横联资金16564。7万元;“八五”期间,横联项目为165个,横联资金29673。75万元。通过外引内联,促进了我区产业结构的变化和地边贸易的发展,推动了企业改革,造就了一批新型的企业管理人才。
喀什市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古丝绸之路的重镇,是新疆旅游热点城市,具有发展旅游业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喀什旅游业起步于1984年,当年接待海外旅游者3700多人,营业收入30多万元人民币。随着改革开放,旅游设施有了很大改善,旅行社从原来只有一家二类社发展到现在的一家一类社和4家三类社;宾馆从原来的三个招待所发展现在的11家旅游定点宾馆、饭店,床位2000余张。其中二星级宾馆四家,一星级宾馆一家;旅游接待用车从原有的四辆越野车发展到现在有各种型号的进口车50余辆.喀什旅游汽车公司为南疆最大的旅游汽车公司,综合接待能力进一步增强。到1996年,喀什旅游系统共接待旅游者21万多人,其中:海外旅游者3万多人;营业收入4000多万元,这个速度远高于其它行业的发展速度。客源来自日本、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奥地利、新加坡、马来西亚、韩国、巴基斯坦、中亚、港、澳,台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散客外宾主要是巴基斯坦和独联体国家。
喀什地区是旅游资源大区,独特的民俗风情,众多的文物古迹,绮丽的自然风光,浩瀚的沙漠湖泊,神秘的雪峰冰川,能开发出一批高、新、奇、特的旅游产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扩大,旅游业必将迎来新的辉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勤劳、智慧、热情、好客的喀什各族人民,热烈欢迎国内外朋友前来旅游观光,加强经济技术协作,共同开发建设这块美丽神奇的沃土。
当地特色: 歌舞之乡
喀什被称为“歌舞之乡”,一千年前喀什歌舞就传到了中原,隋唐时代,喀什的音乐和舞蹈誉满长安。现在,喀什的民族歌舞更是独放异彩,成为中华民族乐舞艺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能歌善舞是维吾尔族人的天性,他们无论男女老幼,情之所动,兴之所至,都会翩翩起舞,引吭高歌。维吾尔族舞蹈有的质朴短小,富有乡土气息;有的规模宏大,具有现代色彩;有的以粗犷豪放、鲜明跳跃见长,有的以浓郁雍容、深沉悠长显胜。驰名中外的维吾尔古典音乐《十二木卡姆》集维吾尔音乐之大成,是维吾尔乐舞艺术的稀世瑰宝。维吾尔舞蹈有流行广泛、自由多变的“喀什赛乃姆”,还有“刀郎舞”、“萨玛舞”及“麦西来甫”等。
Ⅳ 喀什的历史多久
今日的喀什地区古代称疏勒.
秦末汉初,这些地方属于匈奴的僮仆都尉管辖。
汉武帝内元狩四年(公容元前119年),汉博望候张骞奉旨通西域时进驻疏勒,这里始为汉朝所控制。
公元前60年,汉朝在新疆设置西域都护府,喀什作为西域的一部分,正式列入祖国版图。
唐安西四镇之一即为喀什噶尔.
光绪十年(1884年),置喀什噶尔道,共辖有疏勒、莎车两个府和英吉沙尔直隶厅、蒲犁分防厅、和阗直隶州。
民国年间改为喀什行政区,设行政长公署于疏附
解放后建立了喀什专区和莎车专区。
1971年1月,喀什专区改为喀什地区。
Ⅳ 喀什老城,究竟是一座多神秘的老城呢有何秘密
新疆是个好地方,这里有着迷人的风景,也是很多当地特色美食,在中国广阔的国土上,新疆是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风景秀丽的土地,新疆喀什是个好地方,两千多年前,小张来过这里,一千多年前,玄奘来到这里,现在有很多人来这里,每个地方都有自己吸引人的地方,新疆有独特的魅力,总是吸引很多人去这片土地。
Ⅵ 喀什的历史,古称都有什么啊
喀什全称“喀什噶尔”,意为“玉石集中之地”。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已有2000余年。在秦末汉初,喀什为西域三十六国的疏勒(今喀什市、疏附县、疏勒县、伽师县一带)、蒲犁(今塔什库尔干)、莎车、依耐(今英吉沙)、子合(今叶城)、西夜(今莎车城南)等诸国地。
当时,这些地方属于匈奴的僮仆都尉管辖,与中原地区有商旅往来。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西汉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沟通了喀什与中原的联系。公元前60年,汉朝在新疆设置西域都护府,喀什作为西域的一部分,正式列入祖国版图。公元74年,东汉名将班超出任西域都护,这里是大本营,驻守长达17年。唐太宗以后,这里为唐朝政府的重要军事据点,当时的安西四镇之一即为喀什噶尔。这里曾留下唐僧西天取经的脚印。五代至宋,先后为喀喇汗王朝和西辽所管辖。喀喇汗王朝时期,曾以喀什噶尔为首府。元代为成吉思汗次子察合台太子的封地。明代,喀什为西域四大回城之一。直到15世纪海路开通之前,喀什作为“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一直是中外商人云集的国际商埠。清乾隆时期,这里一度是清政府“总理南八城事宜”的喀什噶尔参赞大臣驻地,清光绪十年(1884年),清政府设置了喀什噶尔道,共辖有疏勒、莎车两个府和英吉沙尔直隶厅、蒲犁分防厅、和阗直隶州。民国年间,先后在此设立第三(喀什)和第十(莎车)行政区。新中国成立后,曾是南疆区党委、南疆行署和喀什地委、喀什行署驻地,以后莎车专区并入喀什行政区至今。
喀什是祖国的西大门,自古就是军事战略要地。周边与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吉尔吉斯、印度五国接壤,有红其拉甫、吐尔尕特、伊尔克什坦、卡拉苏四个口岸对外开放。随着1999年南疆铁路库尔勒至喀什段贯通、2004年喀什航空口岸开放和喀什至巴基斯坦伊斯兰堡通航,喀什结束了遥远封闭的历史,一跃成为我国进入中亚、西亚以及欧洲的国际大道道、向西开放的桥头堡,战略地位更显突出。
喀什各种资源开发极富潜力。光热水土条件得天独厚。年均地表径流量可达117亿立方米,地下水动储量达50亿立方米。现有耕地600万亩,后备耕地资源1500万亩,农业开发潜力巨大。这里光照充足,无霜期220天左右、年有效积温可达4200℃,昼夜温差大,非常适于粮、棉、瓜、果和其它经济作物生长。喀什幅员辽阔,地形复杂,是矿产资源的富集区,有金、铜、铝、锌、镍、钒、钛、水晶、云母等30多种矿产。石膏储量居全国前茅,蛇纹岩储量居全国第三位。石油、天然气、玉石等矿藏储量丰富。
喀什的古老人文景观和独特自然景观交相辉映,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有闻名遐迩的阿帕克霍加墓(香妃墓)、艾提尕尔清真寺、班超纪念公园、玉素甫·哈斯·哈吉甫墓、叶尔羌汗国遗址、穆罕默德·喀什噶里墓、高台民居、莫尔佛塔、唐王城、石头城等历史遗址,是追寻西域历史文化变迁的好去处。有世界第二高峰乔格里峰和号称“冰山之父”的慕士塔格峰以及原始胡杨林等多种自然景观和原始风光,大漠、绿洲、冰河、雪岭、原始森林在这些都可以领略到。喀什正在与北京中坤集团联合投巨资打造黄金旅游线路,使独特的西域风情尽观世人面前。
解放以来,喀什已经走过了50多年的光辉历程,同全国一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2003年生产总值完成105.1亿元,第一产业增加值50.1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8.5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36.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5.2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82元。粮食区内平衡、自给有余。棉花具备了600万担的年生产能力,是全国最大的地区级商品棉基地。杏子、核桃,石榴、巴旦木、酸梅、开心果等优质特色干鲜果品形成了250万亩的规模,果品年产量50万吨,是有名的“瓜果之乡”。农区畜牧业优势明显,牲畜饲养量近1300万头(只),约占全疆的六分之一,年产肉量可达20万吨以上。工业从无到有,已形成纺织、煤炭、电力、农机、农副产品加工、食品加工、建材、化工、造纸、塑料加工等10多个初具规模的门类。水利、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大为改善,初步形成了公路、铁路、航空立体交通网络,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社会事业欣欣向荣,科技教育发展迅速,现有各类学校1522所。在校学生达83万人,广播和电视人口的覆盖率分别达到95.4%、94.l%。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是全国群众性体育运动先进地区。医疗卫生事业在几乎空白的基础上发展壮大,现有各级各类医院215个。基本形成了地县乡三级群众文化网络。
以民族团结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硕果累累,民族团结、军民团结、兵地团结不断加强,各民族间形成了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良好关系,一小撮民族分裂分子受到孤立和打击,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
在新世纪新阶段,继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之后,党中央又专门对新疆的发展与稳定作出战略部署,并从各个方面给予倾斜和支持。对于占全疆人口六分之一、农民的四分之一的喀什而言,实观经济的腾飞,面临着极好的发展机遇。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喀什提出了紧紧抓住本世纪头二十年的重点战略机遇期,打开西出东进的大通道,充分发挥周边邻多国的区位优势和集群口岸优势,加快建立“两个基地一个中心”(东联西出的商品加工基地,西进东销的商品集散基地和商贸旅游购物中心),经过长期不懈地努力把喀什打造成为中亚经济圈的核心区。到2020年力争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以上,前十年力争经济年均增长12%。第一步是到2007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67亿元,年均增长12%,比2000年翻一番。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3亿元,年均增长6%;第二产业增加值40亿元,年均增长20%;第三产业增加值64亿元,年均增长15%;地方财政收入达到8亿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2000元以上,使人民生活改善更加显著。
宏伟目标催人奋进。为实现既定奋斗目标,我区确定了调强一产,调大二产,调快三产的发展方针,提出以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的发展,大力推进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坚持抓好粮食、棉花、畜牧业、林果业、设施农业和富余劳动力转移六项产业,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农村的城镇化和农民的市民化。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重点发展电力、棉纺、特色农副产品加工、建材、矿产、轻工业和面向周边国家的服装类、小家电、日用百货等组装工业的发展,努力实现由农业统领经济向工业统领经济的格局转变;举全区之力促喀什市、疏勒县、疏附县“一市两县”区域经济的崛起。加快轻工、服装、纺织工业园区、能源材料工业园区、石化工业园区、旅游及文化产品开发园区、农产品加工和高新技术开发园区的建设,构筑5000平方公里、120万人口的大喀什市城市圈,发挥对全区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通过引进大的企业集团来促进大经贸、大旅游格局的形成,促进三产快速发展,使喀什成为带动南疆西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在未来的征程中,喀什地区各族人民将进一步加强团结,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保持稳定,创造繁荣、稳定、富裕、文明的新喀什,使西部明珠重放异彩!
喀什是一片待开发的宝地,蕴藏着无限商机,我们将创造优良的发展环境,提供各方面的优惠政策,热忱欢迎有识之士来此投资兴业。我们相信,容综合性、资询性和资料性于一体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省市县发展大典·喀什篇》的面世,必将对喀什东联西出、招商引资产生积极影响,为让世界了解喀什、让喀什走向世界发挥其功用。
Ⅶ 玉龙喀什镇的历史文化
玉龙喀什镇,古代复为于阗制六城之一,光绪8年(1882年)玉龙喀什村隶属和阗直隶州,光绪28年(1902年)置洛浦县
玉龙喀什镇--景色
后玉龙喀什为洛浦县辖地。1934年,以玉龙喀什为中心设第二区,下辖十二庄;1958年11月,该区成立和平、红星两个公社,1959年,将两公社另加吉牙区的东风、卫星两公社合并成立铁流公社;1979年,改称玉龙喀什公社;1984年12月,政社分设时析出布亚,单独成立布亚乡和玉龙喀什镇。2006年7月,区划调整,玉龙喀什镇由洛浦县划归和田市管辖,这里民风淳朴,自古民间就有摔跤、斗鸡、斗羊、麦西来甫、拔河等民风民俗。
地区北扩东延、跨河发展、沿河发展宏伟蓝图,市委以玉龙喀什镇两翼为中心城区的发展战略、滨河新区建设,以及阿和公路路边经济的发展,自治区蚕桑科技研究所、地区实验中学、技校、养路段、路桥公司、地毯厂等单位入驻本镇,给玉龙喀什镇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Ⅷ 新疆喀什的来源
喀什是维吾尔语“喀什噶尔”音译的简称,其语源有突厥语、古伊兰语、波斯语等融演而成,含意有“各色砖房”、“玉石集中之地”、“初创”等不同的解释。 今日的喀什地区古代称疏勒、任汝、疏附,包括古代的疏勒(今喀什市、疏附县、疏勒县、伽师县一带)、蒲犁(今塔什库尔干)、莎车、依耐(今英吉沙和阿克陶境内)、乌禾宅 (今塔什库尔干南部)、西夜(今叶城)等诸国地。秦末汉初,这些地方属于匈奴的僮仆都尉管辖。汉 喀什地区地图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汉博望候张骞奉旨通西域时进驻疏勒,这里始为汉朝所控制。公元前60年,汉朝在新疆设置西域都护府,喀什作为西域的一部分,正式列入祖国版图。 唐太宗以后,这里为唐朝政府的重要军事据点,当时的安西四镇之一即为喀什噶尔。五代至宋,先后为喀喇汗王朝和西辽所管辖。喀喇汗王朝时期,曾以喀什噶尔为首府。成吉思汗西征后,属次子察合台太子的封地。叶尔羌汗国时,喀什曾作为辅助中心,起着重要的作用。 清乾隆时期这儿是清政府“总理南八城事宜”的喀什噶尔参赞大臣的驻地。光绪十年(1884年),置喀什噶尔道,共辖有疏勒、莎车两个府和英吉沙尔直隶厅、蒲犁分防厅、和阗直隶州。 民国年间改为喀什行政区,设行政长公署于疏附。民国32年(1943)改名新疆第三(喀什)行政区。还有第十(莎车)行政区。 解放后建立了喀什专区和莎车专区。1956年撤销莎车专区,并入喀什专区,1971年1月,喀什专区改为喀什地区。 喀什市于一九五二年建市,一九八四年被定为国家乙级对外开放城市,一九八六年被国务院命名为新疆境内唯一一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二00四年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是中共喀什地委、行署、兵团农三师司令部、喀什军分区、武警部队等党政军所在地,是南疆西部重要的经济、政治、文化、信息中心。 2010年,为中国第六大特区。2010年5月17日至19日,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决定举全国之力建设新疆,设立喀什经济特区,率先在新疆进行资源税费改革。5年后全区人均GDP将达全国平均水平解放以来,喀什已经走过了50多年的光辉历程,同全国一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2003年生产总值完成105.1亿元,第一产业增加值50.1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8.5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36.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5.2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82元。粮食区内平衡、自给有余。棉花具备了600万担的年生产能力,是全国最大的地区级商品棉基地。杏子、核桃、石榴、巴旦木、酸梅、开心果等优质特色干鲜果品形成了250万亩的规模,果品年产量50万吨,是有名的“瓜果之乡”。农区畜牧业优势明显,牲畜饲养量近1300万头(只),约占全疆的六分之一,年产肉量可达20万吨以上。 工业从无到有,已形成纺织、煤炭、电力、农机、农副产品加工、食品加工、建材、化工、造纸、塑料加工等10多个初具规模的门类。水利、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大为改善,初步形成了公路、铁路、航空立体交通网络,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社会事业欣欣向荣,科技教育发展迅速,现有各类学校1522所。在校学生达83万人,广播和电视人口的覆盖率分别达到95.4%、94.1%。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是全国群众性体育运动先进地区。医疗卫生事业在几乎空白的基础上发展壮大,现有各级各类医院215个。基本形成了地县乡三级群众文化网络。 以民族团结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硕果累累,民族团结、军民团结、兵地团结不断加强,各民族间形成了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良好关系,一小撮民族分裂分子受到孤立和打击,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 在新世纪新阶段,继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之后,党中央又专门对新疆的发展与稳定作出战略部署,并从各个方面给予支持。对于占全疆人口六分之一、农民的四分之一的喀什而言,实观经济的腾飞,面对着极好的发展机遇。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喀什提出了紧紧抓住本世纪头二十年的重点战略机遇期,打开西出东进的大通道,充分发挥周边邻多国的区位优势和集群口岸优势,加快建立“两个基地一个中心”(东联西出的商品加工基地,西进东销的商品集散基地和商贸旅游购物中心),经过长期不懈地努力把喀什打造成为中亚经济圈的核心区。到2020年力争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以上,前十年力争经济年均增长12%。第一步是到2007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67亿元,年均增长12%,比2000年翻一番。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3亿元,年均增长6%;第二产业增加值40亿元,年均增长20%;第三产业增加值64亿元,年均增长15%;地方财政收入达到8亿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2000元以上,使人民生活改善更加显著。 确定了调强一产,调大二产,调快三产的发展方针,提出以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的发展,大力推进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坚持抓好粮食、棉花、畜牧业、林果业、设施农业和富余劳动力转移六项产业,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农村的城镇化和农民的市民化。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重点发展电力、棉纺、特色农副产品加工、建材、矿产、轻工业和面向周边国家的服装类、小家电、日用百货等组装工业的发展,努力实现由农业统领经济向工业统领经济的格局转变;聚全区之力促喀什市、疏勒县、疏附县“一市两县”区域经济的崛起。加快轻工、服装、纺织工业园区、能源材料工业园区、石化工业园区、旅游及文化产品开发园区、农产品加工和高新技术开发园区的建设,构筑5000平方公里、120万人的大喀什市城市圈,发挥对全区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通过引进大的企业集团来促进大经贸、大旅游格局的形成,促进三产快速发展,使喀什成为带动南疆西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