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民间信贷的历史
古老的民间借贷与信用的现象及相互关系大概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末期。战国时期齐专国的孟尝君在自属己的封邑“薛”地放债取息,作为奉养宾客的财源之一,这可能是关于民间借贷最早的文字记载…1。“会”是古代民间普遍和主要的资金借贷的互助组织。“会”在民间的名称繁多、形态各异,设立的目的包括应付家庭丧葬乏费、预筹子女婚嫁费用、看秋、酬香或过年、修房和储蓄等,会员主要是有亲缘、业缘和地缘关系的人。在众多的“会”中。“钱会”是组织最为严密、形态最为发达的一种。
② 国际贷款的历史发展
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建立以前,国际贷款就已出现,但只限于政府之间的贷款和为扩大国际贸易提供的一些周转性信贷。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40年代,英国首先完成了产业革命,资本积累迅速增长,除向各国政府贷款外,并开始向外国工商业提供信贷。19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制度在西欧和美国确立,但那时国际贷款主要仍是为了扩大出口贸易,以争夺世界市场。20世纪初,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垄断资本集团形成,建立起金融资本统治的世界经济体系。它们积极扩大资本输出,国际贷款在广度与深度上都获得长足的发展。20世纪初期,主要的资本输出国是英国和法国,其中英国占当时国际贷款债权总额的41%,主要的债务国是欧洲、南美和北美诸国。德国和美国对外输出资本较晚,但增长较快。俄国和日本也有少量的资本输出。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成为长期资本的主要供应者和世界最大的债权国。20年代中期,在美国发行的外国有价证券比战前增加3倍,超过了英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国的经济实力空前壮大。美国通过政府双边协定贷款的形式向西欧和日本输出资本,同时通过世界银行对亚洲和非洲国家发放贷款,并向拉丁美洲国家提供发展基金。50年代上半期,美国提供的借贷资金已占国际借贷市场资金总额的78.4%,60年代中期,西欧和日本随着经济的恢复和实力的增长,扩大了对发展中国家的贷款,美国的信贷比重缩小到44%。60年代以后,国际贷款的规模日益扩大。资金来源及贷款形式也更加多样化。过去,对发展中国家的贷款一向为西方大国所垄断,后来苏联及个别发展中国家也向其他发展中国家甚至发达国家发放贷款。随着国际信贷资金需求的扩大,50年代末形成的欧洲美元市场逐渐发展为欧洲货币市场,并涌现出许多新的国际金融市场,如欧洲的卢森堡、亚洲的新加坡、香港和巴林国际金融市场。还有一些专营离岸业务的境外货币市场,如巴哈马和开曼群岛等。这些金融市场的出现使国际资金流通渠道更加多元化,从而便利了资金的融通。
③ 信贷历史过短是什么
所谓的信贷历史过短,是因为你的贷款时间太短了,贷款次数太少。可能是就是这么个意思吧。
④ 个人贷款业务的产生和发展经历的阶段有哪些
个人贷款业务的产生和发展经历的阶段主要经历了起步、 发展、规范三个阶段。
个人贷款业务的产生和发展经历的阶段一:住房制度的改革促进了个人住房贷款 的发生和发展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我国的住房制度改革、城市住宅商品化进程加快和金 融体系的改革,为适应居民个人住房消费需求,建设银行率先在国内开办个人住 房贷款业务,随之各商业银行相继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开办,迄今为止已有20年的 历史。
目前,各商业银行的个人住房贷款规模不断扩大,由单一的个人购买房改房贷款 ,发展到开办消费性的个人住房类贷款,其品种齐全,便于选择,有针对购买房 改房、经济适用房、参加集资建房的个人提供贷款,也有对购买商品房的个人提 供贷款。
既有委托性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也有自营性个人住房贷款,以及两者结合的组 合贷款;既有人民币个人住房贷款,也有外币个人住房贷款;既有个人住房贷款 ,也有个人商业用房、车位。写字楼贷款;既有单纯的购房贷款,也有购房与购 车组合、购房与装修等的组合贷款;还有“转按”、“加按”等个人住房贷款的 衍生品种。
个人贷款业务的产生和发展经历的阶段二:国内消费需求的增长推动了个人消费 信贷的蓬勃发展
90年代末期,我国经济保持了高速稳定增长,但国内需求不足对我国经济发展产 生了不利的影响。对此,国家相继推出了一系列积极的财政及货币政策,以期刺 激国内消费和投资需求,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发展。为此,人民银行也通过窗口 指导和政策引导来启动国内的消费信贷市场,引导商业银行开拓消费信贷业务。 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快速发展,逐步形成了以个人住房贷款和个人汽车消费贷款为 主导,其他个人综合消费贷款、个人经营创业贷款、教育助学贷款、个人信用贷 款、个人网上自助贷款换和个人委托贷款等类型的几十个品种共同发展的较为完 善的个人贷款产品系列。
个人贷款业务的产生和发展经历的阶段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推动了个人贷款 业务的规范发展
近年来,随着各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银行按照建立现代金融企业 制度的要求,着力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逐步健全内控制度,转换经营机制, 建立相关监测与考评机制,从而有力推动了个人贷款业务的规范发展。个人贷款 业务在服务水准、贷款品种结构、规模、信贷风险控制等方面逐步完善和提高。
⑤ 中国房地产信贷的发展历程
指个人购买房屋时办理贷款的比重,2004年购买房屋时50%的客户办理贷款,2005年是15%,2006年是10%,说明贷款卖房的个人少,等等。
用途:分析房产市场\贷款市场等用.
⑥ 我国银行信贷管理的发展历程包括哪些阶段
信贷风险管理是指通过风险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的程序,对风险进行评级、分类、报告和管理,保持风险和效益的平衡发展,提高贷款的经济效益。
⑦ 信贷管理体制的历史沿革
1987年开始,人民银行_总行和省人行发出一系列深化信贷资金管理体制改革,省市各专业银行也提出完善“实贷实存”的管理办法及信贷资金分层次管理办法,将国家综合信贷计划分为三个层次:国家综合信贷计划(包括人民银行和各家专业银行的信贷收支计划)、专业银行信贷计划和人民银行信贷计划。
其他金融机构的信贷收支,作为单独的计划,不包括在国家综合信贷计划_内,实行计划与资金分开管理原则,人民银行核定专业银行的年度信贷计划是“笼子”和目标,在执行过程中所需的资金,要面向市场,通过吸收存款、发行金融债券、同业拆借等方式筹措,人民银行不再包资金供应。
人民银行对专业银行贷款实行“合理供应、确定期限、有借有还、周转使用”的原则。人行总行核定各地人民银行分行对专业银行贷款的额度,在这个额度内对专业银行按月按季灵活掌握发放,未经批准不得突破。将贷款分为两类:一类为年度性贷款(即原来的计划内贷款);一类为短期贷款,包括日拆性贷款、季节性贷款和再贴现。这两类贷款可分开管理和控制。并将贷实贷权下放到二级分行,增强大中城市人民银行调控资金的能力。
专业银行上下级之间资金往来的调拨关系改为借贷关系,人民银行对专业银行资金往来由单纯供应资金转为实行资金调控,并根据经济发展和宏观调控,确定对专业银行贷款。为增强资金间接调控手段,1987年初将建设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从30%降为10%后,同年10月又对各专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从10%提高到12%。同时还规定财政性存款归人民银行管理,市人民银行系统的资金管理也实行指标管理。各专业银行分别制定信贷资金分层次管理的具体办法,增强人民银行的宏观调控能力,调动专业银行管好用活信贷资金_的积极性。
1988年,执行《关于进一步加强金融宏观调控、严格信贷资金管理的通知》,及省人行与各专业行下发的《关于加强贷款规模的通知》,各行再次完善、充实“实贷实存”的管理办法,加强信贷规模的考核和监控,采取双线管理条块考核,实行层层负责,增强金融宏观调控能力,存款准备金率从12%提高到13%,对专业行再贷款实行期限管理的新办法,积极开展清仓挖潜,调整信贷结构,如期收回超限额短期贷款,通过各项措施回笼货币,稳定金融,信贷增长过猛的势头得到抑制。
1989年,贯彻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方针,认真执行“控制总量、调整结构、保证重点、压缩一般、适时调节”的货币信贷政策。市人行提出“瞄准市场,管紧存量,搞活滞量,用好投量,优化总量”的指导思想和相应措施。市政府向有关部门批转《福州市调整信贷结构的意见》。各专业银行围绕盘活滞量,调整存量,进行结构调整,通过清仓挖潜,清拖欠,全年盘活资金近3亿元,压缩一般贷款0.5亿元。市政府成立“整、治、改办公室”,调整企业和产品结构,对前景欠佳、严重亏损的企业,实行关、停、并、转;淘汰没有发展前途的产品,银行信贷结构有所改善。同时加强对福州开发区基础设施贷款的管理,提出将每年开发区归还的基础设施贷款,列入区财政预算,以区年财政收入的40%和土地回收全数安排还贷。为调节好各个时节的资金,按专业银行资金松紧和经济部门对季节性资金供求情况调节,中央银行再贷款。
1990年,根据省人行《进一步完善1990年信贷资金管理的意见》,市人行继续完善分层次信贷计划和全社会信用规划的管理。分四个层次进行管理和监控。第一层次是对银行、城乡信用社、各类信托投资机构和企业各种债券、股票、集资等信用活动进行总量控制;第二层次是包括人民银行、专业银行、交通银行和兴业银行在内的银行信贷计划;第三层次是包括信托投资公司、城乡信用社等在内的其他金融机构的信贷计划;第四层次是企业各种形式的债券、股票和集资活动。继续实行贷款限额管理,控制好信贷总量。对贷款限额继续实行“全年亮底,按季监控,按月考核,适时调节”的办法,并按照“条块结合”的方式进行监控,各家银行“以条为主”,同级人民银行负责监控;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块为主”,由同级人民银行负责管理和监督。全年贷款限额为指令性计划,未经批准不得突破。各家银行的季度贷款限额为指导性计划,由各自上级行适时调控。是年,市人行贯彻“治理整顿,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方针,执行“控制总量,调整结构,保证重点,压缩一般,适时调节,提高效益”的货币信贷政策,以及五家总行联合召开的“从紧方针不变,适当调整力度”的电话会议精神,先后制定《关于当前贷款掌握的十点意见》,《关于支持企业生产的几点意见》、《福州市金融部门支持企业技改的优惠法》、《福州市外商投资企业资金融通暂行办法》,及时把握各家金融机构的贷款投向,合理增强信贷投入,支持经济发展。支持重点工业生产企业的资金需要,重点支持大中型骨干企业和一、二类企业。扶持商业、粮食、外资部门的经营,增加农业生产的投入,主要支持春耕生产和农业生产资料储备、副食品基地生产等。促进企业技改升温,调整全市产业、产品结构。
1994年,市人行贯彻《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信贷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简称《办法》),《办法》规定,人民银行的分支机构按照总行的授权,负责辖区内的信贷资金管理。人民银行对货币信贷总量的控制,要由信贷规模管理为主的直接控制,逐步转向运用社会信用规模、再贷款、再贴现、公开市场操作、准备金率、基准利率、比例管理等手段的间接控制。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按照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求平衡、自我发展的原则,实行资产负债比例和风险管理。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是以金融机构的资本及负债制约其资产总量及结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指标,主要包括资本充足率、有贷款比例、中长期贷款比例、资产流动性比率、备付金比例、单个贷款比例、拆借资金比例、股东贷款比例和贷款质量比例等。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要接受人民银行对其资产负债比例及其资产质量的检查和考核,以提高信贷资金效益,减少资产风险。
2010年,央行拟建立新的信贷管理体制,将根据经济增长速度确定信贷投放速度,资本充足率等指标将纳入考量范围。分析人士预计,明后年银行或会有资本充足率压力,而若真的与这些指标挂钩,新的信贷管理体制将更加精细化、更有针对性,也会更有效地从宏观上控制信贷投放。
近日,有媒体援引消息人士称,央行近期召集几家大型商业银行开会,讨论信贷管理体制改革事宜。但新信贷管理体制方面还在讨论阶段,没有明确的时间表。
信贷管理体制改革方向是将信贷管理方式从行政管制向综合运用市场化调控手段转变。央行可能不再设定信贷目标,而是根据各家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流动性比率、动态拨备率、存贷比指标来指导信贷投放。
交通银行(5.67,-0.03,-0.53%)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相较单一的总量控制,新的信贷管理体制表明央行在控制宏观信贷上将更加贴近实际、更有针对性,是一种更精细化的管理模式。
连平指出,银行指标有日均数和时点数两类,诸如贷存比之类的指标属于时点数。银监会要求商业银行存贷比底线为75%,有些不那么规矩的银行临近月末,冲一冲,就能达标,也就是说除月末外的很长时间这些银行根本不能达标。如果信贷管理与存贷比指标之类的指标挂钩,那么存贷比可能不再是时点数,而成为日常指标,使得银行放贷更为谨慎。
央行在2009年度与2010年三季度报告中曾明确提出实行宏观审慎管理、建立逆风向的货币信贷动态调控机制。兴业银行(27.10,-0.08,-0.29%)资深经济学家鲁政委认为,央行此前就有这方面的意向,建立新的信贷管理体制,以经济增长状况来确定信贷投放也在意料之中。
此外,有专家认为,明后年银行资本充足率可能面临压力。
鲁政委认为,明年信贷总量或仍旧处于高位,这将给银行资本充足率带来一定压力。而连平则认为,由于当前银行已经基本完成了一轮融资,2011年资本充足率压力还不重,但2012年银行会有这方面压力。而他更对2011年银行盈利能力有所担忧,“媒体报道银监会近日对融资平台贷款的管理提出新要求,可以预计2011年银行肯定要提高拨备率,计提之后,盈利状况会受到影响。”
连平指出,总体来看,讨论中的新信贷管理体制将更有效地控制信贷。
⑧ 我国的个人消费信贷发展历史是什么谢谢谢谢
个人消费信贷是以刺激消费、提高居民生活水平为目的,用居民个人未来收入作回担保,由金融机构向消费者提供的以答特定的商品为对象的贷款。具体而言,它包括如下几层含义:
1.从性质上说,消费信贷是信用消费的一种形式。一般而言,凡是以借款或延期付款的形式进行的消费均称为信用消费。信用消费的形式很多,如通过亲朋好友、高利贷者和银行等借款消费及赊销消费等。消费信贷只是信用消费的一种,它是由金融机构向居民个人发放的、用于居民购买特定消费品的贷款。消费信贷是一个历史性的范畴,它是市场经济发展到较高程度时的一种经济现象。
2.消费信贷的目的是刺激消费,扩大商品销售,加速商品周转,提高消费者生活水平。因此有人形象地说,消费信贷的目的和作用就是帮助消费者实现“用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的理想。
⑨ 国际小额信贷的发展历史是怎样的
20世纪50年代
⑩ 求我国信贷的发展历程
请参考:http://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kjdk200936138.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