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发展 > 德国的历史发展

德国的历史发展

发布时间:2021-02-06 17:28:15

❶ 二战历史:介绍一下纳粹德国的发展历程

纳粹党的发展

1919年希特勒成为德国工人党党员。1920年2月该党公布他与德莱克斯勒合作起草的25点纲领,后改名为德意志民族社会主义工人党,1923年啤酒店暴动失败后纳粹党被取缔,1925年2月重建。重建后利用德国人民对《凡尔赛和约》的不满大肆煽动日耳曼民族主义情绪,党员人数激增,1928年为10万人,1932年达140万人。在1930~1932年的国会选举中,该党议席从12席增至230席。1929~1932年的世界经济危机,为纳粹运动的发展提供了土壤,愈来愈多的垄断资本家支持纳粹党。纳粹党私自筹集武器,组建冲锋队.1932年11月,大资产阶级和大地主联名上书魏玛共和国总统P·von兴登堡 ,要求委任希特勒为总理,并最终于次年1月30日将希特勒推上台,纳粹党成为执政党。希特勒当权后,宣扬泛日耳曼主义,打击和取缔其他政党,确立法西斯一党专政。 在国内取消民主自由,煽起排犹运动,实行法西斯恐怖统治。对外撕毁《凡尔赛和约》,疯狂扩军备战,组织轴心国集团,实行侵略扩张政策,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给德国和世界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纳粹党的成分十分复杂,既有经历过纳粹运动早期风险的亡命之徒、种族主义空谈家,也有殷实的资产阶级,还有一般店主、职员、工人和农民。纳粹党成立伊始,便培植对领袖的崇拜,编造关于希特勒的神话,贯彻对独裁者的绝对服从。纳粹党头目除希特勒外,还有G.施特拉塞、 R·赫斯、H·戈林、P·J·戈培尔等。在州、区、乡设地方和基层组织,统归全国委员会领导。下辖组织有冲锋队、党卫军、盖世太保、纳粹党外事局、希特勒青年团、纳粹妇女联合会等。宣传喉舌为《民族观察家》、《 进攻 》、《 民族社会主义通讯》。纲领性的读物为希特勒的自传《我的奋斗》。党旗上有红底白圆心、中间是一个黑色卐字的图案。纳粹党徒声称红的象征社会主义,白的象征民族主义。党徽上亦有卐字图案。

❷ 德国历史,有时间划分的

1、日耳曼时期(约70万年前-476年)

公元前58年,古罗马军队与日耳曼人在莱茵河以西数十公里处厮杀,那场战斗以日耳曼人的失败告终。公元9年,日耳曼人与罗马帝国的下层人民联合,推翻了显赫的罗马帝国。

2、法兰克人时期(477年-813年)

从509年开始,法兰克人分为3个部族:萨利安人、里普利安人和卡蒂人。公元800年罗马教皇利奥三世为日耳曼头领查理曼加冕,建立了法兰克王国。

3、德意志立国(814年-919年)

公元814年,查理曼去世后其三个儿子把法兰克王国一分为三,成为后来德国、法国、意大利的雏形。其中东法兰克相当于现在的德国西部,地理上称德意志,因为这里的人讲德意志语。

公元919年,东法兰克王权落入了萨克森公爵亨利手中,他把东法兰克王国改成了德意志王国,这就是德意志历史的开端。

4、神圣罗马帝国(910年-1806年)

公元962年,亨利之子奥托一世加冕教皇授予罗马皇帝称号,德意志王国便被称为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史称德意志第一帝国,1806年,拿破仑的军队占领柏林之后解散了神圣罗马帝国。

5、普鲁士时期(1807年-1870年)

1815年欧洲各国联军打败了拿破仑,德意志各邦组成了松散的德意志邦联,由38个帮联成。1870年7月14日,法国向普鲁士宣战。欧洲各国保持中立,普鲁士获胜。

6、德意志帝国(1871年-1932年)

1871年1月18日,德皇威廉一世在凡尔赛宫举行加冕典礼,宣布了统一德意志民族国家的诞生,史称德意志第二帝国。1919年6月签订的《凡尔赛合约》,迫使德国割地赔款。

7、纳粹德国时期(1933年-1945年)

1933年1月30号,阿道夫希特勒上台开始了纳粹专制统治,史称德意志第三帝国。1939年9月1日,希特勒对波兰发动突然袭击,开始了第二次世界大战,1945年5月德国投降,二战结束。

8、战后德国(1946年-)

战争结束后,美、苏分区占领德国,分别成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在1989年11月9日柏林墙倒塌后,关于德国统一的条约达成于1990年2月13日。

(2)德国的历史发展扩展阅读:

从l990年5月5日开始,联邦德国、民主德国、美国、苏联、英国、法国6国展开了多轮谈判,最终于1990年9月12日签署《最后解决德国问题的国际条约》。

美国、苏联、英国、法国四国对德国的占领状态彻底结束、放弃所有特权,德国统一的所有政治、外交障碍被扫除。

统一之后德国政府以庞大的财政支持包揽了整个东部地区的经济改革,从1991到1999年,西部向东部“输血”高达7740亿马克,为东部建立起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

前东德公民的个人存款可以按1:1的比率兑换成西德使用的马克,仅用了五年时间就全面实现了经济转型。

❸ 德国历史简介

德国历史:

公元前境内就居住着日耳曼人。公元2-3世纪逐渐形成部落。10世纪形成德意志早期封建国家。13世纪中期走向封建割据。18世纪初奥地利和普鲁士崛起,根据1815年维也纳会议,组成了德意志邦联,1848年德国各地爆发革命,普鲁士于1866年的“七星期战争”中击败奥地利,次年建立北德意志联邦,1871年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建立 。
该帝国1914年挑起第一次世界大战,1918年因战败而宣告崩溃。1919年2月德意志建立魏玛共和国。1933年希特勒上台实行独裁统治。 德国于1939年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1945年5月8日德国战败。战后,根据雅尔塔协定和波茨坦协定,德国分别由美、英、法、苏四国占领,并由四国组成盟国管制委员会接管德国最高权力。柏林市也划分成4个占领区。1948年6月,美、英、法三国占领区合并。翌年5月23日,合并后的西部占领区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同年10月7日,东部的苏占区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德国从此正式分裂为两个主权国家 。
1990年3月18日,民主德国人民议会实行自由选举,德梅齐埃任总理后,两德统一的步伐大大加快。5月18日,两德在波恩签署关于建立货币、经济和社会联盟的国家条约。8月31日,双方又在柏林签署两德统一条约。9月24日,民主德国国家人民军正式退出华约组织。10月3日民主德国正式加入联邦德国。民主德国的宪法、人民议院、政府自动取消,原14个专区为适应联邦德国建制改为5个州,并入了联邦德国,分裂40多年的两个德国重新统一。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The 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简称德国,是位于中欧的联邦议会共和制国家,北邻丹麦,西部与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接壤,南邻瑞士和奥地利,东部与捷克和波兰接壤,该国由16个联邦州组成,首都为柏林,领土面积357167平方公里,以温带气候为主,人口约8110万人 ,是欧洲联盟中人口最多的国家 ,以德意志人为主体民族。

❹ 德国历史起源

公元前境内就居抄住着日耳曼人。公元2-3世纪逐渐形成部落。10世纪形成德意志早期封建国家。13世纪中期走向封建割据。18世纪初奥地利和普鲁士崛起,根据1815年维也纳会议,组成了德意志邦联,1848年德国各地爆发革命,普鲁士于1866年的“七星期战争”中击败奥地利,次年建立北德意志联邦,1871年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建立。
德意志民族的产生是一个延续了许多世纪的过程。一般认为,德国历史开始于公元919年。在这一年,萨克森公爵亨利一世取得了东法兰克王国王位,建立了德意志王国。亨利一世的儿子奥托一世继承王位后为了取得所谓上帝授予的皇权,于公元962年强迫教皇约翰十世在罗马给他加冕,称为“罗马皇帝”,德意志王国便称为“德意志民族的神圣罗马帝国”,史称“德意志第一帝国”。神圣罗马帝国始终不是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随着地方封建势力日益强大,皇帝的权力便不断衰落,形成了不少的邦国。德意志是第一个战胜罗马帝国的民族。在这四分五裂的帝国中,最大的两个邦国是普鲁士和奥地利。

❺ 德国的历史是怎样的

19世纪前复德国是很多国家组制成的 19世纪初 脾斯麦任德国首相 他演说的铁血长卷解决德国四分五裂的状况 在整个19世纪德国发动无数战役 从拿破仑三世掠取法国部分领土 三十年战争中入侵奥地利迫使奥地利割地给德国 1872年 德皇威廉二世与脾斯麦宣布德国统一 脾斯麦任德国总理 之后德国不断入侵其他国家 1895年迫使清政府把胶东划分给德国租界 德国还是两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1945年苏联占领柏林 英美苏法四国在波茨坦签订协议 把德国分为两个国家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也就是东德西德 1991年由于西方的冷战基本结束 再加之苏联解体 苏美英法统治也到期 两德统一

❻ 德国的历史简介

10——1万年,通过迁徙,原本在亚洲腹地的日耳曼部落人群外迁。外迁路线是从亚洲腹地向南、西、东南等几个方向。如向西南迁徙的一部分人建立了古波斯帝国。其中一部分去了欧洲中部、北部,西部及东部,他们围绕着波罗的海沿岸居住,北部到了北冰洋沿岸,西部到了大西洋北部沿海,南部与罗马帝国相邻,长期战争。
西汉时期,汉朝与匈奴人发生战争,匈奴战败,一部向西北方向迁徙,他们到了欧洲消灭了日耳曼人建立的东、西哥特帝国,并对其他日耳曼人部落领地产生了威胁,日耳曼人就向罗马帝国迁徙,发生战争,随后日耳曼的一部进入罗马城,罗马帝国灭亡。日耳曼人四处寻找领地居住,由此遍布欧洲大部分。
匈奴人随后在新占领区域建立了匈牙利和奥地利,两个国家由一对夫妻来管理,其中匈奴人做国王,实际管理匈牙利,以匈奴人和被匈奴人征服的其他不明真相的群众为主;匈奴人国王的妻子是日耳曼人,是奥地利的名义领袖,奥地利设置一名贵族做宰相,辅佐王后管理奥地利,当时的奥地利国是以日耳曼人为主。
【之前的历史因缺乏足够史料故而年代相对模糊一些,之后就有根有据了】
匈奴人和日耳曼人战争持续多年,在此过程中,日耳曼人南迁与罗马人产生了冲突,但日耳曼人在匈奴人的军事压力下,如潮水一般进入罗马境内,根本无法堵截,罗马干脆选择优秀的日耳曼人加入罗马军队,代替罗马军人守边,这些加入罗马军队的日耳曼人文化进步很快,后来成为灭亡罗马的主要领袖人物。在这一段的欧洲历史上,日耳曼人最活跃的地方,反而不是当今的德国境内,而是欧洲其他部分。【关于这一部分,可参考阿拉里克词条,这是一个优秀的日耳曼人领袖】
【这一段时期的历史,请参考罗马帝国词条】
西元9年(中国汉朝),日耳曼战胜罗马人。
西元2-3世纪,居住在现今德国境内的日耳曼人逐渐形成了新的部落,开始仿照匈牙利、罗马国家模式,建立现代化的新的小国家。(所谓现代化,指的是与原来的部落制度对比而言)
凯撒与日耳曼人征战期间,说这些自称德意志人(Deutsche)的人是日耳曼尼亚(意思是邻居),从此这些人又有了一个统一的称呼“日耳曼尼亚”【不仅指的是这些人,这些人居住的地方也被如此称呼】,但很不准确,但限制于历史和条件,很多很多部落,当时没条件,现在是没史料去仔细区别了。
罗马帝国灭亡后,日耳曼部落在原来的罗马帝国疆域内建立了大大小小的很多日耳曼人国家……其中之一……
751-987年 卡洛林王朝
800年 查理曼大帝在罗马由教皇加冕称帝。
843年 查理曼大帝的子孙三分帝国,法兰克帝国分裂,其中东法兰克后来形成德意志国家。
911年 第一个德意志国王康拉德登基,为早期封建国家。
962年 奥图一世(Otto)称帝,建立「神圣罗马帝国」。 基督教世界中只有一个皇帝,这个皇帝长期是欧洲的正统,其他的是王,但不是帝。最后一位皇帝解散了神圣帝国,欧洲再度陷入混乱中……
1092年 第一次十字军东征。
1118年 骑士文化的全盛期。
1241年 汉撒同盟成立。
13世纪中期形成封建割据。
1346年 欧洲流行瘟疫。
1386年 海德堡大学创立。
1415年 捷克宗教改革者胡斯(John Huss)被教廷火刑处死
1450年 古腾堡(Jahannes Gutenberg)发明活字印刷术
1517年 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点论纲,揭开宗教革命序幕。
16世纪发生农民战争。
1618-1648年 三十年战争。
1701年 布兰登堡选侯国取名为「普鲁士王国」
1806年 拿破仑进柏林,德意志民族的「神圣罗马帝国」告终。
1815年 拿破仑战败,英俄普奥四国同盟,普鲁士、奥地利崛起,根据维也纳会议组成「日耳曼邦联」。
1835年 德国第一条铁路在纽伦堡与Furth之间通车
1848年 德国各地爆发革命。
1862年 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任命俾斯麦为首相。
1866年 普鲁士在「七周战争」中击败奥地利,隔年建立北德意志联邦。
1870-1871年 普法战争。
1871年 普法战争结束,德国击败法国,同时兼并了南德诸邦,建立了统一的「德意志帝国」,以普鲁士国王为皇帝。
1914年 德国发起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8年 战败,帝国崩溃,德皇威廉二世退位。
1919-1933年 「威玛共和国」。
1933年 希特勒上台后成立「德意志第三帝国」。
1939年 德国发动二次世界大战。
1945年5月8日德国战败投降。战后,根据波茨坦协定,德国由美、英、法、苏联分占,并由四国组成盟国管制委员会接管德国最高权力。柏林市也划分成4个占领区。
1948年6月20日,美、英、法三国占领区合并。
1949年 美、英、法控制的西占区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同年10月,东部的苏联占区相应成立了民主共和国,德国正式分裂为两个国家。
1961年「柏林围墙」建立,柏林分为东、西柏林。
1989年 5月起,大批公民出走前东德国。10月初,许多东德城市相继爆发了大规模的示威游行,要求放宽出国旅行和争取媒体自由等,东德总统旋即辞职。「柏林围墙」倒塌。
1990年 联邦德国总理科尔(Kohl)提出实现统一两德的计划,1990年10月3日东德正式加入联邦德国,原有14个专区为适应联邦德国建制改为5个邦,并入了联邦德国,分裂40多年的两个德国终告统一。
可参阅词条日耳曼,

❼ 德国从古至今的历史

意志(德语:Deutsch)这个词大约见于公元世纪时期教宗哈德良一世的一份文献中的Theodiscus一词,意思是"方言"或"人民的",开始仅指在法兰克帝国东部地区使用的一种不同于罗曼语和凯尔特语的方言。卡尔大帝(查理曼)死后,帝国分裂,其中东法兰克和西法兰克的界限大约相当于罗曼语族和日尔曼语族的界限。东部帝国的居民后来才逐渐产生休戚相关的感觉。
与中国这样的统一与中央集权的多民族国家不同,对于历史上长期处于民族融合和政治分裂过程中的德意志地区来说,民族、国土、国家常常是相互分离的。因而从德意志历史整体考察,只有1871年俾斯麦统一德国后,Deutschland这个词才包含了同一的国土和国家政权的含义,因此,准确地说,只有这之后的历史才可以称为“德国史”,之前的历史只是德意志地区和德意志各民族的历史。
目录
早期历史
近代德国
现代德国
展开
早期历史
近代德国
现代德国
展开
编辑本段早期历史
日耳曼时期
考古证据表明,在现今德国国境内,约70万年前就有人类踏足。从此推测,约50万前开始,人类就陆续移居于此。
因为缺乏文献记载,所以德意志人早期的历史,并不是太清楚。罗马帝国最早开始记载日耳曼部落(Germanen)的活动,但这些日耳曼部落与今天的德意志民族并不相同。当时所谓的日耳曼部

德国
落,是对所有居住于北欧及中欧,使用印度-日耳曼语系的各个部落的统称。现代的民族学家对这个名字的含意尚不太清楚,大约可信的是欧洲较早的居民克尔特人(Kelten)先使用这个名称来称呼新移民。而凯撒(Julius Caesar)远征高卢时,用“日耳曼族”这个名称来称呼当时居住在莱茵河右岸(在今天的德国境内)的各个部落。其后,“日耳曼族”这个概念才逐渐介绍到罗马人的世界里。
日耳曼部落是指原先居于斯堪地那维亚半岛南部(包括丹麦)及其临近地区的一些民族,他们的文化及宗教相当接近,所以成为一个文化圈。西元前1000年左右,因为北欧地区气候转坏,该地区的居民开始向南迁移。到西元前450年时,他们分布于莱茵河沿岸,南至阿尔卑斯山以北,东到外克塞河(Weichsel,即维斯杜拉河Vistula)的地区之内。到了西元前2世纪,这些民族又开始另一波的民族移动,而开始与罗马世界有较多的接触。
公元前后,在多瑙河和莱茵河流域,已定居着许多日耳曼部落,这些部落同企图征服此地的罗马帝国不断发生冲突。公元9年的日耳曼各部族在条顿堡森林战役中战胜了当时强盛的罗马帝国。在这次战役中,日耳曼部落伏击并消灭了三个罗马军团。此后,罗马人再也没有真正尝试过把它们帝国的东部边界推进过莱茵河。
日耳曼部落虽是以语言、血统、生活习惯、文化及信仰为族群的指标,但因散居之故,个别差异可以相当大。所以西元4世纪起的大规模族群迁移时,并不是整个血缘民族集体行动,而是以较小的氏族组织为单位。历史学家将这些移动的日耳曼部落约略分成西日耳曼人,东日耳曼人及北日耳曼人三个大类别。西日耳曼人指的是西元1世纪时居住在西起莱茵河,东至卫塞河(Weser),南至多瑙河,北达北海的这些族群。
自407年开始的一段时期中,各莱茵河沿岸的日耳曼部落渡过莱茵河并在今天的法国和西班牙的部分地区建立了一系列短命的王国。476年,日耳曼人与罗马帝国的下层人民联合,推翻了显赫的罗马帝国。
民族大迁徙
376~568年,散居罗马帝国境外的以日耳曼人为主的诸“蛮族”部落大举强行移居帝国境内,并各自建立国家的历史过程 。民族大迁徙的原因是日耳曼人的原始公社制解体,部落显贵 、军事首领及亲兵渴望向外掠夺新的土地和财富;人口自然增长对生产力形成压力,为了发展畜牧经济,一般日耳曼人不得不向外地迁徙。罗马奴隶制的危机和帝国的衰落,无力抵御外族入侵,因而使“蛮族”的武装迁徙深入帝国腹地。
法兰克人时期
从509年开始,法兰克人分为3个部族:萨利安人(Salian)、里普利安人(Ripuarian)和卡蒂人(Chatti, 或黑森人〔Hessian〕)。在428~480年间,萨利安法兰克人占领了罗亚尔河以北高卢的大部分地区。里普利安人和卡蒂人仍然留在德意志和高卢东北部。萨利安人在他们的国王克洛维(Clovis)的统治(481/482~511)下信奉了天主教,克洛维把他的统治权扩大到其他法兰克人身上,并征服了高卢的其他大部分地区。他的梅罗文加王朝(以他的祖父梅罗文加的名字命名)的继任者们统治法兰克人的土地,直至8世纪由加洛林家族代替时为止。加洛林王朝的查理曼大帝(768~814年在位)与教宗(教皇)合作恢复了西罗马帝国,并把天主教传播到德意志中部和北部。他的帝国於9世纪中叶解体。
德意志立国
5世纪末,延续了几个世纪的法兰克王国建立,其中包括莫洛温王朝和卡洛林王朝的辉煌时期。在查理曼大帝(800年加冕)的统治下,王国几乎拓展到了今天的法国和德国的绝大部分地区,称为查理曼帝国。查理曼大帝去世后,帝国很快走向分裂。公元843年,法兰克王国的疆域按照凡尔登条约分成三部分,西边的部分即莱茵河左岸的西法兰克王国就成为后来法国的基础;而东边的部分即莱茵河右岸操德语的东法兰克王国成为后来的日耳曼王国的基础,成为未来的神圣罗马帝国,也是今天德国的雏形;中间的部分成为了后来法德争斗的根源。
公元919年,萨克森公爵亨利一世当选为东法兰克王国的国王,建立了萨克森王朝。萨克森王朝的地域大致位于今荷兰、德国西部、瑞士和奥地利。严格意义上的德意志历史的就此开始。
编辑本段近代德国
神圣罗马帝国
神圣罗马帝国早期是由拥有实际权力的皇帝统治的国家,中世纪时演变成承认皇帝为最高权威的公国、侯国、宗教贵族领地和帝国自由城市的政治联合体。
其帝国国祚,因自称奉天承运,日耳曼人认为追溯为承继罗马帝国而来,所以称之为神圣罗马帝国。
查理曼死后,西罗马帝国皇帝这个头衔,始终由东法兰克王国和西法兰克王国的加洛林君主轮流拥有。然而,胖子查理于887年被废黜之后,加洛林帝国自此瓦解,再也没有统一。自胖子查理之后,罗马帝国皇帝的头衔拥有者大多是由教宗加冕的意大利国王,意大利国王的实际统治范围极其有限,仅限于意大利东北部,而那些国王几乎是清一色的意大利本土贵族,最后一位本土国王是贝伦加尔一世。
大约在900年,东法兰克王国地方势力崛起,形成了四大公国,它们是:萨克森、法兰克尼亚、士瓦本和巴伐利亚。当加洛林家族的最后一位国王孩童路易于911年去世后,东法兰克贵族没有选择西法兰克王国的加洛林家族作为路易的继任者,而是选举法兰克尼亚公爵康拉德为新一任国王。康拉德临终之时,指定宿敌捕鸟者亨利为继任者。919年,萨克森公爵亨利在众多东法兰克王国的公爵当中,被推举为东法兰克王国国王,亨利去世后其子奥托继位为东法兰克国王。962年,东法兰克国王、奥托王朝的奥托一世在罗马由教皇约翰十二世加冕称帝,到973年在位,成为罗马的监护人与皇帝和罗马天主教世界的最高统治者。
1157年,这一帝国得到了“神圣帝国”的称号。1254年,帝国第一次开始使用头衔“神圣罗马帝国”,1512年的科隆帝国会议后颁布敕令,使用“德意志民族的神圣罗马帝国”,此后作为官方名称沿用直至1806年。
1804年5月18日,拿破仑称帝。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弗朗茨二世纠合英国,俄国,瑞典和那不勒斯,组成第三次反法同盟。1805年,同盟军入侵法国的盟国巴伐利亚,另一只同盟军进攻拿破仑控制的意大利。拿破仑自本土挥军渡过莱茵河。12月2日在奥斯特利茨(Austerlitz),法、俄、神圣罗马三国皇军打了一场「三皇会战」。法军不但守住巴伐利亚,更攻入神圣罗马帝国的摩拉维亚,同时将同盟军赶出意大利,并在普鲁士境内打败俄国援军。12月16日,法国和神圣罗马帝国签订《普勒斯堡和约》。和约签订后,拿破仑成立以自己为护国公的莱茵邦联,以整固自己在德意志地区的盟友。1806年7月12日,在拿破仑的威逼利诱下,原来的16个神圣罗马帝国的成员邦签订了《莱茵邦联条约》(Rheinbundakte),脱离神圣罗马帝国,加入邦联。同时,拿破仑 对奥皇弗朗茨二世发出最后通牒,要求他解散神圣罗马帝国,并且放弃神圣罗马皇帝和罗马人民的国王等称号。最后弗朗茨二世于1806年8月6日放弃神圣罗马皇帝和罗马人民的国王的称号,仅保留奥地利帝号。神圣罗马帝国正式灭亡。
德国人在论述其帝国历史时,将其定义为“第一帝国”;与后来的德意志帝国(1871年-1918年,史称为第二帝国)与希特勒执政时期(1933年-1945年,史称为第三帝国)加以串连论之。
宗教改革
马丁·路德为反对赎罪券买卖发表了九十五条论纲,后来在1517年他发起德国宗教改革。
1519年哈布斯堡家族的查理五世即位。他不单要对抗土耳其奥斯曼帝国还要卷入了对法国及教宗的长期战争。他在帝国的地位被削弱,无力阻止宗教改革。
1522年至1526年间,在帝国的某些城市和地区流传着路德的学说。宗教改革由君主执行。皇帝的弟弟费迪南不能容忍路德的教徒。对此支持新教的领主还一度游行示威。
14世纪农民就因为生活困苦而爆发起义。在宗教改革期间的1524年至1526年,甚至发展为德国农民战争。1525年在闵采尔的领导下,法兰肯豪斯的地主被废除。
三十年战争
由于德意志是1618年至1648年的三十年战争的主要战场,其经济遭到极大破坏,而且战后诸侯国各割地盘,其内部分裂变成不可逆转,间接令神圣罗马帝国变得名存实亡。黎塞留主政的法国在这场战争中取得了阿尔萨斯与洛林,为以后德法争战埋下隐患。
普鲁士崛起
1701年1月18日,勃兰登堡选帝侯腓特烈三世(Friedrich III,腓特烈·威廉之子)因支持神圣罗马帝国哈布斯堡王朝向法国波旁王朝宣战,在柯尼斯堡被加冕成为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一世(Friedrich I),自此,普鲁士作为一个王国才正式存在。
法国大革命后,普鲁士参加反法同盟,但败于法军,被迫在1795年同意法国兼并莱茵河以西的普鲁士领土。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三世(1797年即位)于1806年10月再度参加反法战争,随即在耶拿败于拿破仑,被迫逃往柯尼斯堡。1807年普鲁士和法国在涅曼河的提尔西特缔结和约,普鲁士割让16万平方公里土地,包括普属波兰的绝大部分领土(第二次、第三次瓜分波兰所得,以及第一次瓜分波兰所得领土的南半部),以及易北河以西的全部领土,并赔款1.3亿法郎。
1806年惨败后,普鲁士首相卡尔·施泰因开始推行改革,其措施包括让公民参与政治以唤醒其民族主义情感;释放农奴;实行地方自治;改组中央政府机构等。1809年在柏林创办了腓特烈·威廉大学(柏林大学),同时格哈德·冯·沙恩霍斯特开始对普鲁士军队进行改革。此后普鲁士的爱国主义情绪高涨。1812年冬,拿破仑军队自俄国败退,普鲁士遂于次年再度参加反法同盟,于1813年3月17日对法国宣战,10月24日,普、奥、俄三国联军在布吕歇尔和格奈森瑙指挥下在莱比锡大败法军。1815年普军在滑铁卢再度击败法军。根据维也纳会议的领土调整,普鲁士疆域自默麦尔河延至莱茵河,成为德意志邦联内德语居民占优势的唯一强国,以及欧洲列强之一。
神圣罗马帝国在1806年灭亡后,德意志邦联在1815年成立,其中以普鲁士和奥地利最强大。普鲁士和奥地利都想由自己领导德国统一,后来普鲁士渐渐取得领导权。1834年普鲁士在德意志地区建立了德意志关税同盟,除奥地利和汉堡外,全部德意志邦国都加入该同盟。
1848年革命
1848年巴黎的二月革命推动了德国城邦的三月革命的发生。在奥地利发生巷战。3月13日梅特涅下台并逃亡到英国。费迪南一世于1848年4月批准新宪法通过并且允许民间组建武装力量。在匈牙利,意大利和斯拉夫地区爆发了起义,但很快被镇压。普鲁士皇帝腓特烈·威廉四世迫于民间压力,修改宪法并且承认人民有集会和言论自由。至于小城邦,如巴登就试图通过任命自由派分子组成政府这一策略来避免革命。但随着革命进一步升级,正是萨克森和巴登成为了激进民主革命的中心。
5月初所有城邦进行选举,推选法兰克福国民议会代表。但只有六个城邦进行了直选。在国会里既有保守的保皇党也有自由党和共和党人。工人和农民根本就没有自己的代表。5月18日成立了临时政府,由临时国家元首领导。诸侯也承认临时政府,但临时政府没有自己的军队,警察和公务员,有名无实。
法兰克福国民议会需要划定未来德国的国界。刚开始有人提出大德意志方案。但后来还是决定采用小德意志方案,建立一个不包括奥地利的德国。
1849年3月28日,经过长时间讨论,伯多禄教堂宪法终于通过,宪法规定,在中央政府的领导下建立一个统一的联邦,立法部门是帝国议会,领导中央政府的则是世袭皇帝。该宪法是魏玛宪法和德国基本法的基础。选举权被进一步确定。
4月2日普鲁士皇帝腓特烈·威廉四世逊位后,各城邦都从法兰克福撤回了代表。德累斯顿和巴登为了推行宪法发生了革命,但最后被镇压。少数代表拒绝被召回并且在斯图加特举行进一步会议。最后一场革命发生在7月23日拉斯斯塔德。宪法永远失效了。很多人由于受到政治迫害而逃亡到美洲。
德意志统一
1871年普鲁士腓特烈·威廉四世逝世,威廉一世即位。 1862年他因军事改革所需预算及税收问题与国会发生冲突,本拟退位,但在前驻法大使俾斯麦的建议下收回成命。俾斯麦表示支持军事改革,并称若任命他担任首相,他将不惜一切强行推行陆军改革和新兵役制度。1862年9月22日,威廉一世任命俾斯麦担任首相。
俾斯麦出任首相,这标志着德国统一的开始。1864年普鲁士打败丹麦,收回北方近丹麦边境的多个领地。1866年普鲁士打败奥地利,迫使奥地利与匈牙利组成奥匈帝国;并合并数个邦,组成北德意志邦联。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德国南部几个邦脱离法国控制,至1871年德国宣布完成统一,德意志帝国成立,也称“德意志第二帝国”。
编辑本段现代德国
一战时期
在战争爆发之前几年,德国总参谋长阿尔弗雷德·冯·施里芬已制定了以速战速决为主要特征的施里芬计划:先利用德国发达的铁路网,集中优势兵力在六星期内打败法国,然后将部队调往东线进攻俄国。与此相对应,法国也制订了以两个集团军齐头并进,一举收复普法战争后被割让给德国的阿尔萨斯和洛林两省的第十七号计划。但战事的发展却出乎这些军事家意料,使得这两个计划皆不可行。
1914年8月2日,德军出兵中立国卢森堡,以取得卢森堡的铁路网。8月3日,德军对比利时不宣而战。至8月9日,德军成功攻占比利时全境,并且驱逐在比利时境内的法军回法国境内。8月21日,德军分兵五路攻向法国北部,法军失守,被逼后撤。9月3日,德军已进逼巴黎,法国政府被逼撤退至波尔多。9月5-12日,德军与英法联军在巴黎近郊马恩河一线爆发马恩河战役,结果两败俱伤,德军只得转入战略防御,固守安纳河一线,战斗开始演变为阵地战。接着,双方爆发了奔向海边的运动战,结果英法联军大败。德军成功夺取法国东北部的广阔领土,但始终不能截断英法两国的运输线。随后双方再爆发佛兰德会战,但双方均无重大成果,结果战事进入胶着对峙状态。
1915年春,英法联军趁德军主力集中在东面战线,发动了香巴尼和阿杜瓦两轮攻势。但因为沿用旧战术,而且欠缺强大火力掩护,结果被德军成功抵挡,己方反而伤亡惨重。该年4月德军反击,并首次使用毒气,使双方的损失更为惨重。结果1915年的西面战线,英法联军死伤百万人,德军亦死伤 61万人,但战事仍然胶着。
1916年2月,东面战线的压力稍为降低,德军主力再次移师西线,与法军爆发凡尔登会战。结果在激战7个多月后,德军仍不能攻取凡尔登。而英法联军为了制衡德军,在该年7月初向索姆河一线与德军爆发索姆河战役,战况更为惨烈。英军虽然在这场战争里首次使用坦克,但双方在伤亡共约 120万人后,战事仍未有重大突破,并持续至该年11月,西线再次变为胶着对峙状态,不过协约国开始掌握战争的主动权。
1917年2月3日因德国使用无限制潜艇战,使美国多只船只被击沉,美国与德国断交。2月24日,美国驻英大使佩奇收到破获的齐默曼电报,电报称如果墨西哥对美国宣战,德国将协助把美国西南部还给墨西哥,于是美国以此为根据,于4月6日向德国宣战。
1918年8月至9月间,德军再损失15万人、大炮2000余门及机枪13000余挺。不断传来的军事失败的消息使德国国内的矛盾加剧。9月,兴登堡元帅建议在德国议会提出要“结束战争”。但德军的最高统帅部却仍死心不息,意图用剩余的海军舰只与英国海军进行最后决战。结果德国水兵因不愿送死,在基尔港发生哗变,并迅速蔓延到整个海军及全国。11月9日,德国首都柏林亦发生革命,德皇威廉二世只得宣布退位,并逃至荷兰。11月11日,德军求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凡尔赛条约》将发动战争的责任悉数推给德国,从而对德国实行条件极为严厉的经济与军事制裁,德国失去13%的国土和12%的人口,还被解除武装,德国陆军被控制在10万人以下,且不许拥有空军。但德国虽然在一战中最后战败,其元气并未受到过大的伤害,工业体系依然保存完整,本土也并未受到战火的波及。《凡尔赛条约》过多考虑战胜国的利益分配,完全没有考虑战败国自身的利益,加上条约的空前苛刻性和掠夺本质,造成德国货币疯狂贬值,使得德国国民对强加给他们的条约有极强的抵触和反感情绪,因而引发德国民众强烈的民族复仇主义情绪。德国人为摆脱《凡尔赛条约》桎梏,各派政治势力、各种政治思想在德国你争我夺,显得尤为激烈。种种因素配合,以及德国在希特勒的纳粹党的领导下,终于爆发了规模空前的第二次世界大战。
魏玛共和国

魏玛共和国国徽
战后的魏玛共和国是在德国的土地上建立一个和平、自由、民主的政权的一次努力。但是,魏玛政府自一开始就注定了困于经济问题和本身魏玛宪法固有的缺陷。开始的几年,魏玛共和国不得不忙于处理左翼和右翼相继发动的叛乱和1923年的严重的通货膨胀。接下来,由于德国与战时敌人们的关系逐渐缓和和赔偿债务的放宽,情况有了些好转。盟国一定程度上恢复了秩序和繁荣,全靠总理兼外交部长古斯塔夫·施特雷泽曼。这种繁荣一直延续到1930年来临的大萧条之前。
此后,经济的衰退,加上对1923年超速通货膨胀的记忆和凡尔赛条约严酷的条款引发的民族主义反对声音,从内外两方面断送了魏玛政府。阿道夫·希特勒和他的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NSDAP,简称纳粹)利用了这一现实和不断增长的失业率。纳粹不断强调民族和种族的问题,并承诺让失业的人重新获得工作,他们把德国的许多问题都归罪于所谓的犹太人的阴谋,甚至宣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失败是由于内部的通敌造成的。
二战时期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巨额赔款使魏玛共和国之民主共和政府无法负担,之后遭遇的经济大萧条和未能解决失业、其他社会问题(如左派及士兵工人的暴动),使许多德国人转向支持右翼,希特勒之纳粹党则属极右翼中之一支。希特勒承诺减少失业人口及对经济、文化和军事进行改革。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后,魏玛共和国的政局开始转向法西斯化。在1933年1月30日,魏玛共和国第二任总统保罗·冯·兴登堡任命希特勒为德国总理。
希特勒执政后,对内开始实行白色恐怖,残酷镇压异己分子,通过冲锋队、党卫军和盖世太保及其遍布各地的劳动营和集中营实行法西斯专政。希特勒是通过鼓吹强烈的民粹主义上台的,上台后的他开始了对犹太人疯狂的种族压迫。在1933年2月27日,国会纵火案后,希特勒声称是国会的第二大党共产党(也是纳粹党的主要政敌)所为,逮捕了共产党领袖,动员冲锋队将全国所有共产党党部占领并禁止了共产党员参加3月初的国会选举,纳粹党赢得了44%的席位,联合了国家人民党后又通过胁迫或贿赂的手段,强行通过了《授权法》,只有社会民主党未赞同,是为德国踏入极权主义的第一步,最终利用《授权法》取缔了所有非纳粹政党。
1933年9月1日,希特勒在纽伦堡召开的纳粹党代表大会上首度使用“第三帝国”指称他所统治下、“国祚千年”的德国。1933年12月1日通过《保证党和国家统一法》,成立德意志第三帝国。。
1934年8月1日通过《德国元首法》等,加强了法西斯独裁统治。1934年8月2日保罗·冯·兴登堡死后,希特勒顺理成章地控制德国,废除总统制,成为德国元首,并派出100,000 名间谍,监察国内的评论家及异见者。
希特勒将国家经济纳入战争轨道,加快重整军备的步伐。当时,德国总体经济因纳粹党的战争经济计划的而得到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大幅提高。但许多政治对手、尤其是共产主义者和一些社会主义者,被送去集中营,据估计,在纳粹最初统治的时间里,就有成千上万政治受害者死去或失踪。
1935年3月16日,希特勒突破凡尔赛条约的封锁,宣布实施普遍义务兵役制,建立起50万人的军队,次年宣布实行由戈林主持的“四年计划”,工业发展速度超过西方各国。
1936年3月7日,希特勒将德军开进莱茵非武装区,7月武装参与西班牙内战。11月25日德日缔结《反共产国际公约》。
1938年3月德国吞并奥地利,9月,在慕尼黑会议上,希特勒表示「取得苏德台区以后,德国不再有领土要求」以及英法的绥靖政策的驱使下签订《慕尼黑协定》。10月,德国背约占领捷克斯洛伐克。
1939年5月22日,德国和意大利于柏林订立钢铁同盟,至此,三国正式结盟,被称为轴心国。
1939年7月10日,宣传部长戈培尔正式宣布废弃使用,改以“大德意志帝国”(Gross-deutsches Reich)取代。
1939年9月1日,德国以闪电战进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开始,随后迅速占领了丹麦、挪威、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等国。1940年,击败英法联军,并占领了法国。随后占领了南斯拉夫和希腊等国。
二战末期,根据希特勒遗嘱,北部战区司令邓尼茨海军元帅任总统,宣传部长戈培尔为总理。但戈培尔在希特勒自杀身亡后随即自杀,很快邓尼茨向盟军投降。
1944年6月6日,美英联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1945年5月8日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德意志第三帝国”终结。
冷战时期
第二次世界大战纳粹德国战败,根据战时波茨坦会议中英、美、法、苏四国的秘约,决定在德国战败后将其一分为四分别由四个战胜国占领,并且合组一个最高管理单位同盟管理议会(Allied Control Council,ACC)来治理德国事务。但由于理念上的差异,在战后以美国为主的西方阵营与以苏联为主的共产阵营逐渐疏远,1948年3月时,美、英、法三国在伦敦举行会议,初步决议要将三国所分别管理的德国领土合并,组成一个德国西部的政权,针对这点苏联方面作出反制,首先是退出ACC,并进而宣布着手设立一个东德政权的计划。
但直接导致东西德分离的导火线,则是发生在1948年6月20日,西

东德国旗
方占领区境内的货币重整计划。当时西方三国占领区内原本分别发行的货币整合为一,但却排除苏联占领区,发行了西德马克,而苏联占领区也在短短三日后发行了东德马克,俨然象征东西德正式分离。东西德分离后,东德方面曾在1948年中开始,对使用西德马克的西柏林地区进行封锁,为期11个月,希望透过此举达到完全控制整个柏林地区的目的,但却在西方国家持续以空运方式所进行的柏林空运之支援下没有实现。在柏林封锁解除(1949年5月12日)后没多久的5月23日,西德(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宣布正式成立。而东德方面也在同年的10月7日宣布正式成立以德意志社会主义统一党(缩写:SED)一党专政的社会主义政体。
西德于1955年5月8日加入北约,相对的,由苏联扶植、共党主政的东德(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则加入了华沙条约组织,使得东西德间的交界成为两大对垒阵营的最前线,冷战的焦点。
德意志再次统一
在1989年11月9日柏林墙倒塌后,关于德国统一的条约达成于1990年2月13日,这个协议通过1990年2月14日的所谓“四加二协议”(英美苏法四个占领国和东西德国)得以实现。东德领土于1990年10月3日正式并入西德,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从此覆盖德国全境,德国统一成一个国家。统一后的德国仍然是欧共体(后来成为欧盟)和北约的成员国。
1991年3月15日,四个占领国正式放弃对其的占领权。因此除了视为是一个分裂状态下的独立国家之外,西德也可被视为是当代德国(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一段历史时期。
根据《柏林/波恩法令》,1994年3月10日,柏林重新成为德国的首都,直到1999年联邦政府才统合完成;而波恩则获得了联邦城市的地位,目前有包括国防部、农业部等在内六个联邦行政部门位于波恩,是德国第二大政治中心。
2005年11月,基督教民主联盟的领导人安格拉·默克尔当选为德国总理,成为德国历史上首位女总理。

❽ 德国历史

德国的历史
德意志(Deutsch)这个词大约见于公元8世纪,开始仅指在法兰克帝国东部地区使用的一种属于日尔曼语族的方言。卡尔大帝(德语:Karl der Große,即法语的查理曼大帝:Charlemagne)死后,帝国分裂,其中东法兰克和西法兰克的界限大约相当于罗曼语族和日尔曼语族的界限。东部帝国的居民后来才逐渐产生休戚相关的感觉,德意志这个词的含义由语言扩展到说此语言的人,最后才用以称呼它们居住的地区——德意志国(Deutschland)。公元920年,日尔曼人的东法兰克王国改称为“德意志王国”(拉丁文 Regnum Teutonicum),开始了所谓“德国”的历史。

与中国这样的统一与中央集权的多民族国家不同,对于历史上长期处于民族融合和政治分裂过程中的德意志地区来说,民族、国土、国家常常是相互分离的。因而从德意志历史整体考察,只有1871年俾斯麦统一德国后,Deutschland这个词才包含了同一的国土和国家政权的含义,因此,准确地说,只有这之后的历史才可以称为“德国史”,之前的历史只是德意志地区和德意志各民族的历史。
历史分期
史前时期
考古证据表明,在现今德国国境内,约70万年前就有人类踏足。从此推测,约50万前开始,人类就陆续移居于此。

公元前后,在多瑙河和莱茵河流域,已定居着许多日耳曼部落,这些部落同企图征服此地的罗马帝国不断发生冲突。公元9年的日耳曼各部族在条顿堡森林之战中战胜了当时强盛的罗马帝国。在这次战役中,日耳曼部落伏击并消灭了三个罗马军团。此后,罗马人再也没有真正尝试过把它们帝国的东部边界推进过莱茵河。

自407年开始的一段时期中,各莱茵河沿岸的日耳曼部落渡过莱茵河并在今天的法国和西班牙的部分地区建立了一系列短命的王国。476年,日耳曼人与罗马帝国的下层人民联合,推翻了显赫的罗马帝国。

德意志立国时期
5世纪末,延续了几个世纪的法兰克王国建立,其中包括莫洛温王朝和卡洛林王朝的辉煌时期。在查理曼大帝(800年加冕)的治下,王国几乎拓展到了今天的法国和德国的绝大部分地区,称为查理曼帝国。查理曼大帝去世后,帝国很快走向分裂。公元843年,法兰克王国的疆域按照凡尔登条约分成三部分,西边的部分即莱茵河左岸的西法兰克王国就成为后来法国的基础;而东边的部分即莱茵河右岸操德语的东法兰克王国成为后来的德意志王国的基础,成为未来的神圣罗马帝国,也是今天德国的雏形;中间的部分成为了后来法德争斗的根源。

公元919年,萨克森公爵亨利一世当选为东法兰克王国的国王,建立了萨克森王朝,正式创立德意志国家。萨克森王国的地域大致位于今荷兰、德国西部、瑞士和奥地利。严格意义上的德意志历史的就此开始。

神圣罗马帝国
公元962年,德意志国王、萨克森王朝的奥托一世在罗马由教皇约翰十二世加冕称帝(962~973在位),成为罗马的监护人和罗马天主教世界的最高统治者。从1157年起,帝国被称为神圣罗马帝国。

资本主义发展和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与反对改革

马丁·路德
马丁·路德为反对赎罪券买卖发表了九十五条论纲,后来在1517年他发起德国宗教改革。

1519年哈布斯堡家族的卡尔四世即位。他不单要对抗土耳其奥斯曼帝国还要卷入了对法国及教宗的长期战争。他在帝国的地位被削弱,无力阻止宗教改革。

1522年至1526年间,在帝国的某些城市和地区流传着路德的学说。宗教改革由君主执行。皇帝的弟弟费迪南不能容忍路的教徒。对此支持新教的领主还一度游行示威。

14世纪农民就因为生活困苦而爆发起义。在宗教改革期间的1524年至1526年,甚至发展为德国农民战争。1525年在闵采尔的领导下,法兰肯豪斯的地主被废除。

1848年革命
1848年巴黎的二月革命推动了德国城邦的三月革命的发生。在奥地利发生巷战。3月13日梅特涅下台并逃亡到英国。

费迪南皇帝于1848年4月批准新宪法通过并且允许民间组建武装力量。在匈牙利,意大利和斯拉夫地区爆发了起义,但很快被镇压。

普鲁士皇帝腓特烈·威廉四世迫于民间压力,修改宪法并且承认人民有集会和言论自由。至于小城邦,如巴登就试图通过任命自由派分子组成政府这一策略来避免革命。但随着革命进一步升级,正是萨克森和巴登成为了激进民主革命的中心。

5月初所有城邦进行选举,推选国民议会代表。但只有六个城邦进行了直选。

在国会里既有保守的保皇党也有自由党和共和党人。工人和农民根本就没有自己的代表。

5月18日成立了临时政府,由临时国家元首领导。诸侯也承认临时政府,但临时政府没有自己的军队,警察和公务员,有名无实。

国民议会需要划定未来德国的国界。刚开始有人提出大德意志方案。但后来还是决定采用小德意志方案,建立一个不包括奥地利的德国。

1849年3月28日,经过长时间讨论,伯多禄教堂宪法终于通过,宪法规定,在中央政府的领导下建立一个统一的联邦,立法部门是帝国议会,领导中央政府的则是世袭皇帝。该宪法是魏玛宪法和基本宪法的基础。选举权被进一步确定。

4月2日普鲁士皇帝腓特烈·威廉四世逊位后,各城邦都从法兰克福撤回了代表。德累斯顿和巴登为了推行宪法发生了革命,但最后被镇压。

少数代表拒绝被召回并且在斯图加特举行进一步会议。最后一场革命发生在7月23日拉斯斯塔德。宪法永远失效了。很多人由于受到政治迫害而逃亡到美洲。

德国统一
神圣罗马帝国在1806年灭亡后,德意志邦联在1815年成立,其中以普鲁士和奥地利最犟大。普鲁士和奥地利都想由自己领导德国统一,后来普鲁士渐渐取得领导权。1864年普鲁士打败丹麦,收回北方部分领地。1866年她打败奥地利,迫使奥地利与匈牙利组成奥匈帝国;并合并数个邦,组成北德意志邦联。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德国南部几个邦脱离法国控制,至1871年德国宣布完成统一,德意志帝国成立。

魏玛共和国(1919年–1933年)
战后的魏玛共和国是在德国的土地上建立一个和平、自由、民主的政权的一次努力。但是,魏玛政府自一开始就注定了困于经济问题和本身魏玛宪法固有的缺陷。

开始的几年,魏玛共和国不得不忙于处理左翼和右翼相继发动的叛乱和1923年的严重的通货膨胀。接下来,由于德国与战时敌人们的关系逐渐缓和和赔偿债务的放宽,情况有了些好转。盟国一定程度上恢复了秩序和繁荣,全靠总理兼外交部长古斯塔夫·施特雷泽曼。这种繁荣一直延续到1930年来临的大萧条之前。

此后,经济的衰退,加上对1923年超速通货膨胀的记忆和凡尔赛条约严酷的条款引发的民族主义反对声音,从内外两方面断送了魏玛政府。阿道夫·希特勒和他的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NSDAP,简称纳粹)利用了这一现实和不断增长的失业率。纳粹不断强调民族和种族的问题,并承诺让失业的人重新获得工作,他们把德国的许多问题都归罪于所谓的犹太人的阴谋,甚至宣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失败是由于内部的通敌造成的。

纳粹德国
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后,魏玛共和国的政局开始转向法西斯化。以希特勒为领袖的纳粹党在1933年1月30日开始掌握了德国的政权。

希特勒执政后,对内开始实行白色恐怖,残酷镇压异己分子,通过冲锋队、党卫军和盖世太保)及其遍布各地的劳动营和集中营实行法西斯专政。希特勒是通过鼓吹强烈的民粹主义上台的,上台后的他开始了对犹太人疯狂的种族压迫。1933年12月 1日通过《保证党和国家统一法》。1934年8月1日通过《德国元首法》等,加强了法西斯独裁统治。希特勒将国家经济纳入战争轨道,加快重整军备的步伐。1935年3月16日,希特勒宣布实施普遍义务兵役制,建立起50万人的军队,次年宣布实行由戈林主持的“四年计划”,工业发展速度超过西方各国。1936年3月7日,希特勒将德军开进莱茵非武装区,7月武装参与西班牙内战。

11月25日德日缔结《反共产国际公约》,1939年5月22日,德国和义大利於柏林订立钢铁同盟,至此,三国正式结盟,被称为轴心国。1938年3月德国吞并奥地利,9月,在慕尼黑会议上,希特勒迫使英法签订《慕尼黑协定》。10月,肢解并占领捷克斯洛伐克。

1939年9月1日,德国以闪电战进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开始,随后迅速占领了丹麦、挪威、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等国。1940年,击败英法联军,并占领了法国。随后占领了南斯拉夫和希腊等国。1941年6月22日,德国开始进攻苏联。1942年冬,斯大林格勒战役开始,德军失利,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捩点。1944年6月6日,美英联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1945年5月8日宣布无条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根据雅尔塔协定,苏美英法分区占领德国,柏林作为特殊单位由4国共同管理。1949年5月,美、英、法3国占领区合并,成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同年10月,苏联占领区宣布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德国分裂为两个国家。

冷战时期

1945年被盟军占领的德国1945年5月8日法西斯德国战败后,根据《雅尔塔协定》和《波茨坦协议》,德国除割让给苏联和波兰11.4万平方公里土地外,其余部分及首都柏林由苏、美、英、法分区占领。

1947年1月1日,美占区和英占区组成联合经济区,同年4月法占区也加入该联合经济区。1948年9月由州议会代表组成协商会议。1949年5月8日,协商会议通过《基本法》。5月23日,公布《基本法》,正式成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简称联邦德国。9月20日,由阿登纳组成第一届联邦政府。联邦德国的议会由联邦议院和联邦参议院组成。联邦的最高司法机构是联邦宪法法院。

1946年4月苏联占领区的德国共产党和德国社会民主党合并,成立德国统一社会党。1947年12月6日,在柏林苏占区召开德国人民第一次代表大会。1949年5月30日德国人民第3次代表大会批准宪法。同年10月7日临时人民议院通过宪法。10月7日,正式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简称民主德国。10月10日苏联占领当局将行政职权移交给临时政府。

1948年,柏林危机爆发,年底,柏林正式分裂成为两个城市。1961年,民主德国在东西柏林边界自己的一侧修建柏林墙,并且切断西德与西柏林的交通运输,冷战达到了最高峰。美国靠空投物资支援西柏林,即是空中桥梁,。

战后联邦德国经济发展较快。70年代,德国出现“经济奇迹”。到统一前,联邦德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第四大国,贸易第三大国。民主德国在东欧国家中经济是发展最健康和快速的,统一前,东西德国都被世界银行列为世界十大经济体之一。
德国再次统一

1990年德国统一:BRD 表示原联邦德国;DDR 表示原民主德国
参见:两德统一

1990年10月3日,前民主德国的领土并入联邦德国。

关于德国统一的条约达成于1990年2月13日,这个协议通过1990年2月14日的所谓“四加二协议”(英美苏法四个占领国和东西德国)得以实现。统一后的德国仍然是欧共体(后来成为欧盟)和北约的成员国。

❾ 德国的历史

德国队在世界杯上的总战绩积分排名第二,夺冠次数排第三,这还是在比巴西少参加两次比赛的情况下取得的。德国队历史上共17次参加世界杯,其中12次打进四强(比巴西还多两次),获得3次冠军、4次亚军、4次季军和1次第四名。 1954年,西德队在著名的“伞兵队长”瓦尔特和传奇射手拉恩的率领下缔造不可思议的“伯尔尼奇迹”。那届世界杯中,西德队与匈牙利队交手两次,小组赛中西德队3比8惨败,这也是西德队参加世界杯的历史上失球最多的一场比赛。然而,当两队在决赛中再次相遇时,不可思议的一幕发生了,西德队在开场8分钟就0比2落后的情况下完成了大逆转,拉恩在第84分钟的进球为西德队锁定胜局,瓦尔特代表西德队首次捧起了雷米特女神金杯。 1966年和1970年两届世界杯西德队连续获得亚军和季军,1974年世界杯在联邦德国进行,西德队在“凯撒大帝”贝肯鲍尔、“轰炸机”穆勒等人的带领下一路高歌猛进,在决赛中穆勒的进球帮助球队2比1逆转击败克鲁伊夫领军的荷兰队,第二次夺得世界杯冠军。另外,由于在上届杯赛中巴西队第三次夺冠永久拥有了雷米特女神金杯,德国队也成为了世界杯新奖杯--大力神杯的第一任主人。 类似的经历在上世界80年代重演,西德队在1982年、1986年两届世界杯上屈居亚军。1990年的意大利之夏无疑是属于德国人的,以三驾马车马特乌斯、克林斯曼和布雷默为核心的德国战车所向披靡,决赛中布雷默的点球帮助西德队1比0复仇阿根廷,第三次夺冠。 2002年韩日世界杯,德国队所向披靡,一路过关斩将顺利进入决赛,但出于新老交替阶段的德国队面对劲旅巴西稍显力不从心,最终屈居亚军。 2006年,德国队再次在主场参加世界杯,虽然被意大利队挡在了决赛之外,但第三名的成绩也足以令国人满意。 2010年,德国队两胜一负从小组出线,并在1/8决赛英德大战中4:1横扫对方,挺进8强。1/4决赛比赛中继续高唱凯歌,4:0横扫阿根廷,其中德国队前锋克洛泽梅开二度,个人世界杯进球数达到14个,从而超越贝利和方丹,与前辈盖德-穆勒并列世界杯射手榜第2位。在半决赛中,德国在老道的斗牛士面前0比1小负,被挡在了决赛之外。之后,德国3:2战胜乌拉圭,成为世界杯历史上第一支蝉联季军的球队。托马斯.穆勒蝉联金靴奖及最佳新人奖。

德国国家队始于二十世纪初,首场国际赛乃1908年4月5日对阵邻国的瑞士,当时以5-3落败。二十世纪初德国值得称道的成绩,乃于1934年获得的世界杯季军,但四年后却首圈出局。德国在二次大战后分裂成联邦德过和民主德国,并曾于1950年被禁止参赛,数年后才解禁。之后联邦德国(西德)才组成了参赛队伍,成绩相当骄人,早在1954年已赢得战后首个世界杯冠军。七十年代是联邦德国的全盛期。当时的西德队,在1974年世界杯跟东德队编为同组,分组赛最后一场,东德队以1:0击败西德队(这也是两德唯一一次交手),但两队携手晋级,其后东德队出局,西德队得到冠军。而欧洲国家杯,西德队更于1972年和1980年赢得两届冠军。这段期间联邦德国出现了大量足球人才,包括弗朗茨·贝肯鲍尔、盖德·穆勒、洛塔尔·马特乌斯、卡尔·海因茨·鲁梅尼格、禾拉、奇连士文、艾芬堡等,大多效力欧洲各顶级俱乐部,如国际米兰、尤文图斯等等,至1982和86年世界杯时,西德队先后不敌意大利和阿根廷而得到亚军。到东、西德于1990年重新统一前数月,西德队在意大利夺得世界杯冠军。而统一后的德国一直都保持着良好的成绩,1992年欧洲国家杯得到了亚军;4年后英格兰欧洲国家杯决赛,德国以2:1击败捷克,获得了合并后第一个大型杯赛冠军,而德国和法国亦于1997年4月时成为98世界杯足球赛之超级大热门。不过此后德国队成绩大不如前,在2002年世界杯,德国在总决赛以0:2不敌巴西,失去了冠军奖杯;2006年世界杯也不过取得季军。而2000年和2004年欧洲国家杯,德国皆在分组赛出局。而出产的球星中,也只有有守门员简尼和中场波历克两人受各欧洲顶级俱乐部斟介。2008年欧洲国家杯上,德国轻松击败夺冠大热门葡萄牙以及黑马土耳其闯进决赛。决赛中运气不佳,以0:1惜败于西班牙,屈居第二。2010年南非世界杯闯入4强,但在半决赛中再次0:1负于西班牙,但在最后的三四名决赛中3:2胜乌拉圭,夺得世界杯季军。

世界杯
1930 弃权 1934 季军 1938 第十名 1950 弃权 (以下以联邦德国的名义参赛) 1954 冠军 1958 殿军 1962 第七名 1966 亚军 1970 季军 1974 冠军 1978 第六名 1982 亚军 1986 亚军 1990 冠军 (1990年东西德统一) 1994 第五名 1998 第七名 2002 亚军 2006 季军 2010 季军
欧锦赛
1960 弃权 1964 弃权 1968 未出线 1972 冠军 1976 亚军 1980 冠军 1984 第五名 1988 四强 1992 亚军 1996 冠军 2000 第十五名 2004 第十二名 2008 亚军
联合会杯
1992年 未能晋级 1995年 未能晋级 1997年 没有参加 1999年 第一轮 2001年 未能晋级 2003年 没有参加 2005年 季军 2009年 未能晋级

网络上有

阅读全文

与德国的历史发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