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发展 > 中国梦的历史意义

中国梦的历史意义

发布时间:2021-02-02 10:33:20

❶ 新中国的成立对中国梦有什么意义

中国梦与创新的关系
创新不是轻而易举能够实现的,需要一个有利于创新的环境.从历史发展来看,中国梦真正变成一个民族的自觉行动发端于近代时期.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开始了坚苦卓绝的中国梦探索之旅.自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中国梦探索主题主要体现为“救亡图存”,在上层建筑层面对束缚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切制度和势力进行革命.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梦探索主题是寻找“中国道路”,我们选择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了科学发展观,终于促使科技创新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
2
制约创新的主要因素
新中国成立初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广大科技工作者秉持科技兴国的情怀,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奋发图强,创造了“两弹一星”的光辉业绩.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自主创新插上腾飞的翅膀,送来了“科学的春天”,我国科技创新日新月异.但是,我们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成就,与欧美相比仍然存在很大差距,我国还不是创新型国家.当前最大的不足是许多领域没有掌握核心技术,创新多为模仿型、渐进型,源头创新、突破型创新还远远不够.
3 如何实现创新
当前中国要实现的创新,就是追赶欧美等创新型国家,在源头创新、突破性创新、核心技术方面占领一席之地,成为世界主要的科技创新中心,为实现中国梦奠定强大的物质基础.要实现创新,需要做好基础性工作.我们必须遵循比较优势原则发展经济,充分发挥科技后发优势,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为实现创新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和需求动力.我们必须建设一流的创新环境,包括现代化的公共基础设施、完善的产业链、优越的生态环境,特别是建设先进的科研基础设施.我们必须完善创新制度,学习先进国家制定自主创新法律和制度,完善科技管理体制,保护知识产权,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除了做好基础性工作,还需要抓好关键性工作.
我们要高度重视建设创新文化.创新文化是催生创新的肥沃土壤,是实现创新的精神力量.一般来说,创新型国家的创新文化主要包括如下内容:将创新作为每一个国民的基本职责;所有科技工作者要崇尚创新,把创新作为人生追求和工作乐趣;把创新能力作为判断人力资本价值的衡量尺度;鼓励冒险,宽容失败,把创新失败经历作为创新的宝贵财富;敢于质疑,敢于询问,敢于挑战权威;提倡思想自由、学术民主、平等交流.要形成创新文化,我们就要建设开放社会.封闭社会必将形成思想僵化,不利于培育国民创新文化.开放社会能够形成多元化的思维方式、多元化的生活方式、多元化的思想观念,有利于创新灵感的萌发.其次,我们要建设法治社会.法治社会能够促进社会阶层广泛流动,为每一个国民实现梦想提供平等的机会,促进创新成为实现梦想的基本途径.法治社会能够保护创新权利,为创新提供激励环境.我们还要建设诚信社会.诚信社会能够推动合作创新,有利于建设创新联盟,共同开展核心技术攻关.诚信社会能够激励风险资本投资于创新,有利于提高资本市场的配置效率,让资本市场成为创新的助推器.

❷ 中国梦的含义和特征有哪些

中国梦的含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中国梦的基本特征:1.未来性。2.目标性。3.丰富性。4.主题性。5.民族性。6.开放性。7.人民性。8.激励性。

❸ 中国梦对大学生有何意义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广大青年要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人民,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在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让青春焕发出绚丽的光彩”。这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传达给每个青年最强烈的信号,是党和国家宏伟大业向每位青年发出的深情召唤。也是让党的事业后继有人,让党的队伍始终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根本。
青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继承人,他们将决定祖国的命运。大学生,作为青年中的佼佼者,具有优势的特殊群体,大学生们必须坚定自己的理念,时刻牢记自己的历史使命,肩负起时代的重任,而且要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强弱将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关系到我们能否或在多大程度上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我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中国梦,因为这个梦想,它是凝聚和寄托了几代中国人的这样一种宿愿,它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它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一种共同的期盼。历史告诉我们,我们每一个人的个人前途命运,都是和这个国家的前途命运,和这个民族的前途命运密切相关的。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我坚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我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会实现。我更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会实现。
作为国家培养出的当代青年大学生,应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认为我们要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要树立远大的志向,以远大的志向为前进和发展鼓足动能。激情飞扬的青春活力是推动发展的“正能量”。“发展是第一要务”,也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根本。而发展离不开充满激情的青春理想,离不**大的志向作为前行的航标,离不开充满生机活力的创新创业体制机制。广大青年大学生要踊跃投身国家建设,以激情飞扬的青春活力不断添加祖国前行的“燃料”。我们会敢为人先,善于创造,勤奋求实,勇于开拓,成为改革创新的生力军。我们有了坚定的志向和信念,以及坚韧不拔的毅力,就一定能将志向与目标变为现实。作为青年大学生,我们一旦拥有远大志向和理想,就会不畏前行道路上的艰难险阻,敢于面对困难与挫折。我们会想尽一切办法,去克服和战胜困难,就会立足当下、放眼长远,开拓奋进,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其次,要做到自强,树立坚韧不拔的拼搏精神。青年人最大的优点是:有拼劲、充满活力和朝气;有激情,始终鼓足创新前行的动力;有锐气,敢于挑战障碍,不拘一格。广大青年大学生,要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创业、独立奋斗。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奋斗,只有具备百折不挠、勇往直前、顽强拼搏的精神,才能在中国崛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贡献自己的力量。
然后,要做到自立,勇于承担人才强国的重任。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是当代中国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两项重大战略任务。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既是国家战略,又是广大青年的历史责任。在科技和教育迅猛发展,社会信息化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当代青年有较多的机会学习、运用、创新现代科学技术。广大青年应义不容辞地担当迎接新技术革命挑战的重任,争当优秀的创新人才,成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中坚力量。
我们作为青年大学生,在学校要珍惜所有能珍惜的机会,一方面要学习好科学文化知识,为自己的未来国家的未来打好基础,另一方面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尽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在锻炼自己能力的同时为社会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同时我们要紧跟党走,认真学习党的政策方针,紧跟党的步伐。实现“中国梦”的路并不是依靠青年学生一腔热血就可以实现的。青年学生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引领下,才能寻求到努力的方向,才能寻求到实现“中国梦”持续奋斗的精神动力。中国精神、延安精神、雷锋精神等便是高校青年学生实现“中国梦”提供了精神动力,我们要学习并弘扬这些精神,让自己更加满怀信心的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作为高校青年大学生我们要牢记党的的教诲,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人民,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刻苦学习、勇于实践,求真务实、艰苦奋斗,敢于吃苦、勇挑重担,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收获成功、托起自己的梦、托起中国梦。
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我们每个人为实现自己梦想的努力就拥有广阔的空间。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牢记使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用13亿人的智慧和力量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❹ 中国梦的历史意义是什么中国梦的三大动力源是什么

“中国梦”具有最大限度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而凝聚人心的伟力,无论面对多少挑战、多大困难,始终以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历史智慧为底蕴,给人以希望、给人以信心、给人以力量。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曾经饱受欺凌,山河破碎、民生凋敝,但“中国梦”在无数矢志于民族复兴的仁人志士心中从未泯灭过。梦想不灭,希望永在。“中国梦”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不竭动力,牵引着中国砥砺前行的脚步。“五四”运动以来,汇聚了中华民族先进分子的中国共产党,率先破解了“中国梦”的密码,找到了实现“中国梦”的路径,波澜壮阔的铸梦世纪工程大幕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续推进,“中国梦”的动力之源全面激活,“风景这边独好”的“中国故事”精彩呈现,中国人民从未像今天这样离伟大的“中国梦”如此之近。中国的发展必将影响着亚洲乃至世界。

“中国梦”为探索人类文明多样化发展道路开辟了更加光明的前景。成就“中国梦”,既是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历程,也是中国人民开拓、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伟大历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一条康庄大道,不同于其他国家的现代化道路,是中华民族的“人间正道”。中国既成功抵御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又在推动世界经济摆脱危机、走出低谷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事实证明,实现“中国梦”也是世界的重大“利好”。在我们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已经以与国际社会互利共赢和平发展的崭新实践,为人类社会向更高级的文明形式演进提供了新范式。

2012年11月中共新一届领导集体上任以来,“中国梦”一词正式进入官方语汇并迅速走红。

所谓“共同支点”,首先应考察梦想的动力源。既然是一个梦想,那么它必然是关乎人们尚未实现但又在努力争取实现的事情,并由此催生强烈的奋斗动机和动力。

中国人民实现中国梦的动力是强烈而迫切的,这也从宏观角度有力解释了为什么实行改革开放才33年的中国,却已经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跨越式进步。

“中国梦”的主要动力有三大来源:第一,追求经济腾飞,生活改善,物质进步,环境提升;第二,追求公平正义,民主法制,公民成长,文化繁荣,教育进步,科技创新;第三,追求富国强兵,民族尊严,主权完整,国家统一,世界和平。

在三大动力来源的基础之上,中国有远见、有胆识、有智慧、有爱国情操的公民、团体及领导人,应该及时准确地找到整合协调这三大动力源的共同支点,形成发展进步的兼容合力,造就托起“中国梦”的众志成城。

❺ 从政治文化角度来看,中国梦的重要意义有哪几点

一、超越改革开放以来关于国家意识形态理解上的差异,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保持活力注入了新鲜的政治资源

改革开放以来,围绕着如何改革、如何开放的问题,中国社会各界在思想方法上产生了一定的分歧。这些分歧一开始集中于具体领域、具体的体制机制、方式方法、时间空间的范围等问题上,这些问题积累到一定程度就涉及到意识形态领域,有些人以为通过意识形态的彻底改变就会保证改革开放的成功。针对这种情况,邓小平曾提出过不争论的策略,其目的不是不坚持意识形态上的原则性,而是防止在这个问题上的分歧蔓延化,并因此陷入空谈误国的境地。但30多年改革开放所积累的有关意识形态认识上的差异非常多,从大的方面来看至少表现为以下几点:在政治上虽然总体上国人对于坚持中国特色具有坚定的共识,但始终没有对于坚持现有的政治制度具有坚定的自信,尤其是在西方发达国家的政治理论和政治实践的挑战下,中国究竟如何选择西方政治制度、体制的合理性内容,没有获得确定的认识。无论是自由主义者、新儒家、新老左派,还是新权威主义,他们的政治主张在国内都有一定的受众,虽其影响有限,但明显地对以四项基本原则为基础的我国政治制度的现实合理性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在经济领域,传统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对这30多年改革开放实践的指导性影响明显式微,在我们已经加入世贸组织、融入到国际经济体系中的大背景下,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指导作用越来越受到一些人的质疑;至于文化领域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始终充满争议,始终就如何在具体的机制、体制上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上缺乏共识。这些分歧是不可能通过一般的行政手段消除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建构一套超越这些分歧的政治文化体系。这种超越既必须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坚持,又必须在形式和内容上实现了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中国梦抓住了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内在动因,反映了马克思主义改造中国的历史过程,把握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线索和规律、取向,既内在地坚持了近代以来中国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合理性,又给马克思主义发展提供了符合中国习惯、心理的无限宽广的外在形式。总之,中国梦命题对于当前中国人凝聚共识、消除各种认识差异提供了丰富的政治资源。
二、增强了中国政府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政治话语主导权

任何一个执政党和政府必须要有一套能够激发民众热情、砥砺民众意志、鼓起民众士气、吸引民众眼球的话语体系,否则,就无法获得话语的主导权,其执政的合法性和效率就会大大降低。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互联网、手机时代的到来,社会价值观的多样化,社会舆论的丰富性,利益群体的重新组合,社会环境的不断开放等新情况的出现,使得党和政府的话语主导权受到了冲击和削弱。这种局面的发生,从总的来看是中国拨乱反正、改革开放大环境下的产物。为了拨乱反正,就必须要从过去的政治话语体系中转换过来,为了改革开放事业的顺利发展,也必须要创造新的话语体系。但问题是我们在解构旧的话语体系时,没有及时地建立新的话语体系。缺乏适时合适的话语体系,执政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号召力的发挥会受到很大的制约,执政党和政府的决策、措施往往得不到民众深层次的理解。任何国家执政党和政府都必须有一套切合本国民众人心、为他们所自觉和不自觉地认同的政治话语,这是政党政府保持社会秩序和效率的基本的文化前提之一。我们党和政府在这30多年中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的总体中做了很多的事情,但在将这些成就总结、内化、上升到为具有高度包容性内容的政治话语体系上显然存在发展的空间。没有为老百姓所信服、熟悉的话语体系,执政党和政府往往被动办事,容易陷入事务主义,还容易在应急的要求下脱离自己的理想和宗旨。这个局面不改变是不行的。我们不但有富有生气活力的对内的政治话语体系,还要有开明开放、进取公正民主等精神内涵的对外话语体系,只有这样,我们的事业才能符合现代化发展的方向。而目前我们的党和政府在对内对外的政治话语中缺乏能不战而屈人之兵的主导权。面对这种情况,简单地通过行政方式来扩大话语权是不行的,必须要通过话语体系本身的转换才能获得成功。中国梦作为一种政治语汇,避免了一般的意识形态话语所具有的强烈的政治色彩,国内外的不同层次的主体都能从中看到中国新的领导人清晰的执政思路,也因其中性化的色彩和多元化的主体而呈现出巨大的包容性。所以,这个命题的提出获得了中国广大民众的认可,广大人民群众不断从这个朴实的命题中寻找各自的发展着力点,充分地说明了中国新的领导人在政治话语主导权方面获得了成功。
三、凸显了近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内在驱动、基本轨迹和走向,为中国政治发展的走向提供了历史文化资鉴

任何现实政治的合法性、合理性、必然性都有其历史依据。近代中国政治发展是在西方的挑战中开始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经历了无数的艰难困苦。激励中国人走出这崎岖不平、九曲回肠的道路的是民族复兴的愿望,是基于中国梦的不懈追求。所以,提出中国梦这样的政治口号、政治命题,就是要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说明近代中国政治发展的真正动因,说明了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中国共产党登上中国政治和社会舞台的必然性。所以,运用中国梦可以把近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内在脉络打通,将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中起过进步作用的各种思潮、流派、人物的共性凸现出来,这对于消除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虚无主义态度提供了科学的工具。通过近代中国梦历史任务和实践的梳理,可以使得人们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价值的认同,对于我们当下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资鉴作用,对于未来中国如何围绕民族复兴梦而完善政治建设也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它尤其有助于我们在现实和未来的中国政治发展中实施改革,把历史、现实、未来有机结合起来推动中国的发展。中国梦是一个能把不同的政治力量、政治实践与现代化民族振兴串联在一起的政治话语,它内在地表达了对那些为中国的振兴发展在不同的实验中起推动作用的历史人物和历史活动的尊重,鞭策现实中国人去超越各种认识分歧、利益争端,共同围绕中国梦实现的目标前进。这个话语由于没有脱离历史,也没有脱离群众实际的需要,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四、反映了当前中国人对于民族文化越来越强烈的自我认同,从政治设计上适时地回应了这种认同的情感和愿望

近代中国屡战屡败、积贫积弱,在西学东渐的热浪吹拂下,很长一段时期内有着强烈的民族文化自卑的情结。在中国共产党执政初期,出于革命和建设的需要,对于传统民族文化教育也在不经意中忽视。在改革开放之后一段时期内,长期闭关锁国使得在骤然打开国门后,人们在物质产品消费上感受到的巨大中外差异中又产生过民族文化自卑、甚至自虐的倾向。进入20世纪以来,中国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文化的魅力逐渐凸显。此时的中国人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再次获得了对于中国文化、中华民族强烈的自豪感、自信感,这是中国现代化中最为令人振奋的事情,它表达出这样的信息:中国道路得到人们文化上的认同,中国精神得到了激励,中国人力量已经被激发出来,这个时候,只要领导者适应民意,打出 “中国梦”这张关键牌,就可以使得中国共产党获得强大的政治组织力,更能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增强党领导的合法性。任何政治理论、政治实践如果不懂得尊重民众文化上的自我认同的情感和愿望,那么它就一定会失去民心,政治秩序和效率必然会受到根本的动摇。

❻ 中国梦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其一,民族复兴源于中国历史中很强的文化共同体传统。中国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总体上保持了大一统格局,由此也强化了国家和天下的观念。而塑造中华民族共同文化的核心资源,主要来自儒家思想。儒家思想强调入世,追求超越自身的狭隘利益以实现群体共同利益。宋明理学所崇尚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立足点在内,着眼点在外,其衡量历史地位的标准还是看为共同体作出的贡献。而宋儒张载所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更体现出一种强烈的为国为民情结。在这样的文化传统下,关注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将实现国家和民族的强盛作为个体的奋斗目标,对很多中国人而言,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其二,民族复兴是近代中华民族在共同抵御外敌中形成的宝贵精神之自然延伸。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陷入空前的危机,在抵御列强入侵以及争取民族独立的过程中,中国作为一个现代民族国家的格局得以形成。新中国成立后,虽然我们从根本上实现了国家的独立,但过去外敌入侵给国家和民族带来深重灾难的心理创痛依然存在。从这一意义上讲,民族复兴是民族图存、民族独立、民族自强之后的一种延续。这种延续因为与中华民族近代悲情的历史联系在一起,自然生发出一种力量。

其三,民族主义是当下能整合各方力量的一种思潮。虽然各种思潮在国家发展的方向问题上各执一词,但在对外捍卫国家利益上,还是很容易达成一致。此外,与其他思潮的大不同之处在于,民族主义不依赖繁琐的理论,更多的是一种情绪,因此容易得到各阶层的认同。

❼ 中国梦的提出有什么价值和意义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我们称之为中国梦,其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奋斗目标是“两个一百年”,即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梦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形象表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梦的核心内容。
现在,中国梦作为当代中国社会的主流话语,不仅是响彻神州大地的高频词,而且也是世界解读中国的关键词。中国梦甫一提出,即以其理想可期、目标可行、成功可及,日益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共鸣,也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大家对中国梦进行了多角度解读,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同认识甚至疑问。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从总体上对提出中国梦的意义加以认知。那么,中国梦的意义、价值究竟何在?笔者认为,可初步概括为打通了历史与现实,打通了中国与世界,打通了国家与个人,打通了认识与行动,打通了左的与右的;也可浓缩为十五个字,即通古今、连中外、接群己、合知行、超左右。
通 古 今
我们说,中国梦这个概念,之所以能够引起炎黄子孙的普遍认同,就是因为它既具有很强的现实感,又具有很强的历史感。说它具有很强的现实感,是因为中国梦机不可失、时不我待,因而这种现实感实际上是一种深深的紧迫感;说它具有很强的历史感,是因为中国梦由来已久、源远流长,因而这种历史感实际上是一种沉沉的责任感。人们普遍感到,中国梦在时空观上是立足现实、怀抱历史,并且贯通历史与现实的。
提出中国梦是今日之功,但怀有中国梦并非自今日始。中国梦,是中国人民的百年夙愿,跨越十九、二十、二十一这三个世纪。中国梦作为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凝结着无数先烈前贤和仁人志士的不懈努力,承载着全体中国人民和中华儿女的共同向往,既深深体现了今天中国人的理想期盼,也深深反映了我们先人们不懈奋斗追求进步的光荣传统,因而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
祖先有梦,前人有梦,先烈有梦,我们有梦,一代代中国人有梦,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了实现这一宏大而美好的理想愿景,我们必须坚持不懈地艰苦奋斗,锲而不舍地接力奋斗。中华民族是具有非凡创造力的民族,我们创造了伟大的中华文明,也能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中国梦是历史的,也是现实的,还是未来的。现实情境中的中国梦,向未来延伸,往历史纵深,前有未来之“照”,后有历史之“靠”,既非孤立存在,也非单一维度,而是在一种继往开来、鉴往知今的意义上,把历史与现实、先人与今人、古往与今来、今天与明天连接起来了,具有一种打通历史与现实乃至未来的性质。
正是在当代中国的坐标系上,中国梦把中国文明史与中共党史、新中国史结合起来,把中国革命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现代文化结合起来,把中华民族的长期奋斗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结合起来,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与中国共产党的自觉担当结合起来,从而得以在一个历史长轴上进行定位,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一种很显然的历史纵深、历史厚重,也赋予我们一份沉甸甸的历史责任、历史使命。
如今,我们已经找到了圆梦之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即中国道路。由此上溯,这条道路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在新中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多年的不懈奋斗中,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历史传承中走出来的。
我们走在大路上,既贯通古今又面向未来,保持历史使命自觉,坚定现实道路自信,从实现总体小康到全面建成小康,再由“小康”而走向“大同”,让梦想照进现实,不断开拓充满希望的未来。
连 中 外
提出中国梦,讲述属于我们自己的中国故事,表达中国拥抱世界的自信和豪情,同时也找到了中国与世界相通的国际语言。中国梦是“中国话”,也是“世界语”。有外国友人说,中国梦给世界带来了话题与兴奋感,诚哉斯言。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美好的梦想,像大家熟悉的“美国梦”,还有“俄国梦”“法国梦”“韩国梦”,等等。各国人民有梦,再正常不过;中国人民有梦,也自然而然。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梦之表达,尤其便于理解和沟通。
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中国梦与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之间,是相连相通、相互补充的。每个美好梦想都可以理解,各个美好梦想都可以相容。各国各地区各自有梦而外,还有各种各样梦的交集,比如“中法梦”“中非梦”“中拉梦”以及“亚洲梦”“欧洲梦”“非洲梦”“亚太梦”“拉美梦”等等,而其中最大的交集就是“世界梦”。此所谓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世界和谐。中国梦同世界梦之间深度融合、交相辉映,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需要中国。中国人民与各国人民加强团结合作和交流,加强相互支持和帮助,努力实现我们各自的梦想,并在此基础上,推动实现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梦。
有些人反对中国梦,忌惮中国人民有梦,认为中国人民不该有梦,甚至视中国梦为威胁,这不是促狭就是霸道。自己可以有梦,别人也可以有梦,不能只许自己有梦,而不容别人有梦。那种“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的逻辑,是不能做到以理服人,也难以通行天下的。至于国际上有人担心,中国发展起来会不会也搞霸权主义、欺负别人,这种想法完全是多余的、没有必要的。
中国如果是一头狮子,那么它现在不是睡狮,而是醒狮,这头狮子不是好斗的、强权的、侵略别人的,它是和平、可亲、文明的狮子。中国过去深受战争、动乱、颠沛流离之苦,求和、求平、求稳定是基本民意,家庭和睦、社会和谐、世界和平是主导价值。中国人民自古珍爱和平,中国文化一向崇尚和谐,中华民族的血脉中没有霸权和掠夺的基因,中国在历史上也没有侵略和殖民的记录,中国在现在和将来都不认可“国强必霸”的逻辑,自己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真诚希望世界各国都走和平发展道路,戮力同心,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中国的发展是世界和平力量的壮大,集聚着越来越多的友谊正能量,带给世界的是更多机遇而不是什么威胁。我们要实现的中国梦,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比翼齐飞的过程,是财富意义和文化意义相统一的幸福梦想,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各国人民。中国梦独具特色之处就在于,中国和世界共发展、与世界同分享,把世界的机遇转变为中国的机遇,把中国的机遇转变为世界的机遇。因此,中国梦是中国大有益于世界、对世界有所贡献、与世界互融共生的梦。
古人说过:“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正是基于“和而不同”(和谐而不苟同)、“周而不比”(合群而不勾结)的理解,我们主张国与国之间、不同文明之间能够平等交流、相互借鉴、共同进步,各国人民都能够共享世界经济科技发展的成果,各国人民的意愿都能够得到尊重,各国能够齐心协力推动建设和谐世界。如今,世界上有越来越多的人认可中国梦,随着时间的推移,还会有更多的人认识到,中国梦是复兴之梦、发展之梦,也是和谐之梦、和平之梦。
接 群 己
中国传统哲学中有所谓“群己之辨”,指的就是对个人与群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民族、个人与国家之间关系的不同理解。从群己之辨角度来看,可以说提出中国梦有一大亮点,就是在这一问题上找到了切实解决之道,实现了一种融会贯通和真正打通,贯通了个人与国家、个人与民族,也贯通了个人梦与国家梦、个人梦与民族梦。
很多人颇为纠结,中国梦到底是个人梦,还是国家梦?一些人拿中国梦与美国梦相比较,认为中国梦是国家梦,美国梦是个人梦,进而认为像中国梦这样的国家梦有关国家民族而无涉个人幸福,甚至追捧美国梦而贬斥中国梦。这种观点没有什么道理可言,除了表达了一种认识上的偏见外,其实质是把个人梦与国家梦对立起来了。应当说,美国梦之所以成其为美国梦,还是因为它首先代表了美国的国家梦想或曰“美国理想”,个人在贡献于国家的同时,其发展更多地是从国家发展中寻找机会、获得成功。“国家”一词,中华民族有着独特的理解,国与家紧密相连、不可分离。提出中国梦,正是自觉以家国天下为念,着意将国家梦与个人梦打通,集中体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意蕴,所追求的就是个人梦与国家梦的内在统一。
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就内在地包含了中国梦既是国家梦、民族梦,也是人民梦、个人梦,因而是个人梦与国家梦、与民族梦的统一。一方面,亿万中国人民、中华儿女都有一个梦,就是共同梦想,就是国家富强梦、民族复兴梦;另一方面,每个中国人、炎黄子孙都各自有梦,就是人生梦想,就是人民幸福梦、个人成功梦。中国梦把个人与国家、与民族、与社会等都统一起来了,而不是单一的个人梦或国家梦。中国梦是国家富强梦,也是人民幸福梦;是民族和国家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因此,努力实现中国梦,内在地包含着为实现各自人生梦想和我们的共同梦想而奋斗。
我们不会简单断言,中国梦是什么梦或不是什么梦;我们的理解是,泰山不辞抔土,方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方能成其大。通过大家一个个人生梦、事业梦的实现,可以促进整个中国梦的实现。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息息相关,每一个人的奋斗努力,都是中国梦的组成部分。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此所谓“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梦想成真的机会、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我们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就能最终成就一番事业;我们每个人都为美好梦想而奋斗,就能汇聚起实现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中国梦源自个人与国家、与民族的积极互动,基于每个中华儿女、炎黄子孙的努力奋斗。中国梦的现实主体是中国人,既是中国人民,也是中华儿女。中国人在文化上是一个国族概念,类同于中华民族概念,包括国内同胞与海外侨胞,所指公民与华裔、国家与民族等。中国梦是属于13亿中国人的,但又不以此为限,中国梦是中国人民和中华儿女的梦。每个中国人、每个中华儿女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在中国梦这个大目标之下,每个中国人、中华儿女都有自己的小目标;在中国梦这个“大宇宙”之中,每个中国人、中华儿女的“小宇宙”都在激情爆发。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中国梦的美好图景统一于人民梦的历史语境之中,实现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并不断造福人民。
合 知 行
中国梦是认知上的,也是行动上的;是理论上的,也是实践上的;因此,既是知,也是行。一般而言,理论家认为知难行易,实践家认为知易行难,虽然侧重不同,但都各执一面。对于中国梦而言,知行都不易,知难行亦难,认为知难行易或知易行难,都是失之偏颇的理解,同时也把知与行割裂开来了,唯有知行并进、知行合一,认识与行动、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才是应取的正确主张。
在中国哲学史上,关于知行观已有相当深入的讨论,很多哲学家都对此作出了积极贡献,形成了很多有价值的思想成果。站在今人的立场来看,其主要之点就是“知行合一”,总的意思无非是说,认识事物与实行其事,真知和力行,应是密不可分的一回事。知与行互为表里,不分先后,不能分离。倘若知与行相分离,那么这个知就不是真知而是妄想;同样,倘若行与知相分离,那么这个行也不是笃行而是盲动。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归根结底,重要的是知的自觉与行的坚定,根本要求就是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的思想具有启发意义。按照现代哲学的理解,中国梦是一个具有“实践观念”形态的创新性概念,既不是纯粹的观念,也不是纯粹的实践,而是具有鲜明实践性的观念,是实践的观念形态。实践观念是具有鲜明实践性的观念,其本身是知行合一,是真知和力行的统一。因此,重要的不是从概念到概念的推演和完善,而是从认识到行动的自觉和践履。从实践观念看中国梦,其运思与实行,都不外是知行并重、知行并进、知行合一。
中国梦是一个具有现实可能性的国家理想,也是一个正在按计划分步骤而不断实施的国家目标,全然摒弃了某些空想家的无限的主观臆想,也超越了某些政治家的有限的权宜考量,努力把理想与现实、认识与行动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在关于中国梦的论述中,知行合一的思想元素随处可见。比如,从提出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一张好的蓝图一干到底”“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到重申“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功崇惟志,业广惟勤”“自胜者强,自强者胜”“善学善思,善作善成”,再到强调尊重劳动、劳动光荣,以劳动托起中国梦,“梦在前方,路在脚下”“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梦想不会自动成真”“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从实践起步”等等,无不如此。提出中国梦概念,无疑体现了知行合一的思想,而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也要按照知行合一的要求,扎实努力,久久为功。
超 左 右
有一种观察认为,在当前中国社会中,无论是左的还是右的认识,对中国梦非但没有异议,反而都高度认同。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中国梦的提出,完全站在一个新的高度和角度,既超越了左的认识,又超越了右的认识,已然成为当今中国社会一个很大的共识,破除了左右对峙的思维定势与观念魔障。
所谓左与右,最初源于英法议会政治传统的左右对峙制度,原指民选代表们在半圆形议会大厅议事时面对议长所选择的位置,长期以来被用于说明代表们政治倾向的对立,以及选民需要进行选择的不同政治方案,由此产生了革命“左派”与保守“右派”的说法,由此也可见左右对峙的基本理解和大体格局。
在中国,左与右也成为政治认知上两相反对的两种不同意见。长期以来,在我国政治生活中,既有反右扩大化的错误实践,也有“要反对右,更要防止左”的深刻认知。大体以改革开放新时期为界,左与右的含义有一个较显著的变化。此前,左指思想超越现实,冒进盲动;右指思想滞后于现实,落后保守。此后,左指思想落后于现实,开倒车走老路;右指思想超越现实,开快车走邪路。比如,对待改革开放,左的认识持保守的反对态度,思想比较僵化,错误指引改革走上一条不测之途;右的认识,持激进的赞同态度,误导改革走上一条不归之路。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绝不能走右的邪路,也绝不能走左的老路,而是要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新路。邪路是自绝前程的断头路,老路是重蹈覆辙的回头路,只有新路才是充满希望的康庄路,才是正途。在政治思维上,左与右反映了在思想与现实之间或者超越阶段或者落后于现实的矛盾情境。左右之间,以前或许有不可消解的立场和价值之分,但现在有时更多地是一种情绪和意见之争,甚至无所其谓、毫无意义。
当今社会,能够弥合“左右理论”而求得的“最大公约数”,乃至涵盖“主流非主流”而合成的“最小公倍数”,或非中国梦莫属。中国梦超越了左的和右的两种不同意见,实际上也可以超越彼此颃颉的诸多争论,甚至也可以超越某些所谓的意识形态争议。
理性政治的表现应当是多方面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在多元互动中寻求平衡和互补,进而达致一种良性共生状态。中国社会要有序且可持续地健康发展,就必须超越左右之争的传统窠臼。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这样一个“至大无外”的民族大义,就是可以超越左右之争的明智之选,也是现实之途。

❽ 如何 理解中国梦的 深刻 内涵 和时代意义

“中国梦”的核心目标也可以概括为“两个一百年”的目标,也就是:到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和20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时,逐步并最终顺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体表现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途径是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弘扬民族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实施手段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
系统的理论架构.中国梦具有全面系统的理论架构,是由多层次、多维度子系统交织而成的理论体系.它涵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执政党建设、国防和军队建设、国家统一、外交等诸多领域和层面,融合了建设经济富国、政治大国、文化强国、军事强国、美丽中国、和谐世界等多个维度的内容.
科学的思想品质.中国梦是在科学理论指导、科学制度保障、科学方法运用的基础上探索形成的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战略思想.一方面,它从实际出发,初步回答和解决了“什么是中国梦、为什么要提出中国梦、怎样实现中国梦”等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另一方面,它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思想精髓贯穿其中,倡导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追梦理念,将实现中国梦的过程自觉置于理论与实践、主观与客观有机统一的轨道上.
深远的指导意义.中国梦战略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全面深化和广大干部群众的广泛认同,中国梦的内涵外延将不断拓展、体系架构将日益完善、作用意义将全面体现,对我们全面深化改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中国梦的实践内涵和特质
中国梦是在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践过程中,立足我国实际和现实国情、顺应人民期望而形成的理想追求.因此,中国梦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不是坐而论道的清谈,而需要身体力行.
实践路径的自主性.中国梦是我们自己的梦,实现中国梦也只能靠我们自己,靠我们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靠每个中国人为之付出热情和心血.如果我们自己不主动找出路、不自觉深挖潜力,而单纯将希望寄托于外人、外部、外力、外国,往往会事与愿违.因此,实现中国梦必须走稳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实践过程的长期性.中国梦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实现的,而需要经历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在不同的时期、背景、形势之下,中国梦呈现不同的阶段性特征.近代中华民族陷入生死存亡的危机以来,仁人志士们发出了民族复兴的呐喊,并鼓舞带领民众为之积极行动,其场景恰如“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在当下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梦的展开是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理想追求的,其场景恰如“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在未来的社会主义高级阶段、发达阶段,中国梦的展开将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高理想追求,其场景恰如“众里寻他千网络,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实践方式的有效性.改革开放是中国梦得以提出的底气与基础,也是实现中国梦最有效的方式.一方面,没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开放所创造的辉煌发展业绩、所打下的坚实发展基础,我国综合国力、民族凝聚力、国际影响力就不会提升上来,我们就不能底气十足、信心满怀地面向世界提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另一方面,我们之所以能大张旗鼓、理直气壮地提出和实现中国梦,也正是因为有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作坚强支撑.
中国梦的民族内涵和特质
中国梦既然以“中国”来命名,其民族性也就不言而喻了.中国梦是以鲜明的中华民族内涵和特质为世人所认知的.
植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国是举世闻名的文明古国,有着5000多年文明史,在历史演进中形成发展了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崇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同时倡导天下为公、追求天下大同.这些优秀思想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建构提供了丰富养料,使中国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血脉相连.
体现中华民族整体利益.中国梦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代表着全体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梦既给整个中华民族明确了一个高远的奋斗目标和辉煌的未来,同时实打实地聚焦和整合了全体中国人民的利益诉求,着眼于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确保广大人民群众从中得到实惠.中国梦不是高不可攀的,而是脚踏实地的;不是空洞无物的,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
承载中华民族未来与希望.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灿烂文明的伟大民族,是一个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光明前景.对个人而言,梦想是人活着、奋斗着的重要精神动力,失去了梦想,人们也就没有了精气神,也就失去了精彩的人生;对民族而言,梦想是自立自强的依托,失去了梦想,民族也就没有了未来.从这个意义上讲,“向下扎根、向上生长”的中国梦,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未来与希望.
中国梦的时代内涵和特质
中国梦是在我们党长期执政、我国面临重大发展机遇与挑战的时代背景下,在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主流,同时充满矛盾与冲突的时代背景下提出的,具有深深的时代烙印,饱含鲜明的时代特色.
努力回应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我国正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处于各种矛盾和挑战的凸显期.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等得到持续改善与提升,国内政治社会和谐稳定,党的领导坚强有力、党的执政卓有成效、党的自身建设成就斐然.这些都为我们把握难得发展机遇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我们面临来自国际国内党内党外的诸多挑战,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中国梦就是在这样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背景下提出并展开的.
努力占据综合国力竞争的制高点.当前,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各国都在抢抓竞争主动权.综合国力既包括经济、科技、军事等硬实力,也包括文化、价值观等软实力.一个民族的理想信念与梦想追求是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要在世界上立足并有所作为,就必须确立自己的理想追求、建构自己的远大梦想.有了自己的梦想,我们才能与其他国家形成比较,理性权衡自身的优势与不足,在世界民族之林中保持独特的中国风度、中国气派、中国精神、中国特色,努力占据综合国力竞争的制高点,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辉煌.
努力促进不同文明的交流交融.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深入推进,世界上不同文明的交流交融交锋日益凸显,世界各国通过世界市场、全球性问题等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我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奋力前行的同时,其他国家和地区也着眼于本国、本地区的发展与未来,提出了各具特色的梦想.从这个角度说,中国梦是世界梦的有机组成部分,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梦想殊途同归,共同指向人类繁荣美好的未来.中国梦的实践与实现,将促进世界上不同文明“各美其美、美人之美”,从而为不同文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作出积极贡献

❾ 什么是中国梦以及为什么要实现中国梦

中国梦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以来 中央总书记所提出的重要指导思想和重要执政理念,正式提出于2012年11月29日。中央总书记把“中国梦”定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并且表示这个梦“一定能实现”。“中国梦”的核心目标也可以概括为“两个一百年”的目标,也就是:到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和20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时,逐步并最终顺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体表现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途径是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弘扬民族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实施手段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

实现目标:

一是两个百年的发展战略。即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二是中华民族在历史上的兴盛状况。中华民族是个有着几千年历史的伟大民族。而在这其中汉民族早自秦汉就进入盛世。作为其载体的古代中国曾以世界上头号富强大国“独领风骚”达1500年之久。古代中国的盛世有两个重要标识:

一为疆域版图特别辽阔。从汉武帝始,疆域版图就已经很辽阔了。唐朝的盛世疆域版图达1000多万平方公里。元世祖忽必烈开辟的蒙古帝国,面积约为1500多万平方公里。清康熙年间设立台湾府,使古代中国疆域版图的最后定格为1300多万平方公里,包括台湾和南海诸岛。满清帝国中央政府对各地的管辖权和控制力达到了封建社会的最大值。

二为对世界文明的贡献特别巨大。16世纪以前,影响人类生活的重大科技发明约有300项,其中175项是中国人的发明。正是这些重大的发明(包括发现),使中国的农耕、纺织、冶金、手工制造技术长期处于世界先进水平。直到18世纪末期,中国的经济规模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相当于刚刚过去的上个世纪末期美国经济总量在世界经济总量上的比重;且对外贸易长期超出当时西方国家中最富强的英国销往中国的商品总值,尚不足以抵消中国卖给英国的茶叶一项;全世界50万以上人口的大城市当时共有10个,中国就占了6个。

❿ 试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现实意义。

一、中国梦可以凝聚共识。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经济制度的渐渐形成,利益多样带来的价值多元的局面也慢慢形成。在文化软实力作用日益凸显的情况下,如何凝聚共识、引领发展就成为摆在当前党和政府面前的迫切课题。中国梦在凝聚共识中的作用包含:首先,它把人们的视野引向了能被众多国人接受的共同目标——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样就可以统一思想,引领行动;其次,它用理想形式使人们把目光从现实投向未来,这就可能使人们在发展中看到更多希望,取得更大共识,有利于人们从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统一中重新定位自己的生活与目标。
二、中国梦可以增强力量。历史发展是由物质力量决定的,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也是被历史证明为正确的观点。但强调历史发展的物质根本动力,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或否定精神因素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近年来,我国的改革逐步进入深水区,各种利益与矛盾冲突不断加深,改革到了“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还难”的地步。若只用利益方式去解决利益矛盾,其中的难度是可想而知的。可如果能把利益与理想、物质驱动与精神驱动有效结合起来,可能会使改革的难度小一些、成本低一些、效率高一些。当然,不是任何精神与理想力量都能够很快变成巨大的物质力量的,只有那些符合社会发展要求与深得民心的精神、理想才可能达到这一目的。马克思指出:“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中国梦虽然是自上而下提出的,但它反映的是党、国家与人民的共同心愿,深得人民的喜爱与追捧。因此,它一经被人们广为接受并自觉化为行动指南,就会汇成一股强大的物质洪流,有力推动我国朝着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迈进。

阅读全文

与中国梦的历史意义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