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发展 > 国外社团的发展历史

国外社团的发展历史

发布时间:2021-03-15 11:30:31

① 怎么写社团发展史

从创办社团的到每个社团活动的说明再到换届社长的选举情况,这些都可以写上去

② 历史上第一个高校学生社团的成立时间

1981年 社团,一个美丽的阳光部落,充盈着大学生们青春的热情和真诚,张扬着理想或自我的个性。理性和人文的光芒赋予了时代骄子极为深沉的信念和热忱,大学生们在自己感兴趣的空间都觅得了最好的栖所,所有进入社团的学子的最初体验和最终感慨早已不仅仅是一种释梦的感觉。 学生社团是大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园生机、活力和魅力的重要体现,是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载体。各学生社团在在繁荣校园文化和丰富同学课余生活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成为学校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之一。 我校的学生社团从1981年成立第一个学生社团——红烛文学社算起,至今已走过了26年的风雨历程,这二十六年是我校学生社团从自发产生到自觉发展的二十六年,是我校学生社团从依托兴趣结合到活动育人并举的二十六年,是我校学生社团从游离活动到形成规模、齐头并进的二十六年,也是我校学生社团从形式单一到百花齐放、蓬勃发展的二十六年。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广大同学学习、生活方式出现新的变化,学生社团已经成为高校中具有重大影响力和凝聚力的群体。她既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渠道,又是青年同学自我教育的有效途径;她既受到不同年级、不同年龄、不同爱好学生的欢迎,又成为我校精神文明建设中校风、学风的表现形式,对营造学校良好的文化氛围,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 我校学生社团发展现状 截止2007年10月,我校的学生社团共有48个。其中,校本部23个,占47.9%;现代文理学院12个,占25 %;体育学院9个,占18.7%;职业技术学院4个,占8.7%。成立时间最长的社团是红烛文学社,成立时间为1981年。95%的社团有自己的指导老师。社团活动覆盖的同学数达12236人,占我校学生总数的81.6%。 目前,我校的学生社团大致可分为理论学习、社会科学、学术科技、文学艺术、体育健身、从教技能培养六类。指导学生社团的职能部门是学生社团联合会,隶属学生会;各院(系)学生会也都设有社团部或学生社团联合会等专门机构,为社团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持,协助学校学生社团联合会开展工作。 1、理论学习类社团。 理论学习类社团主要以“邓小平理论研读会”和“党章学习小组”为主,她们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将党的奋斗目标教育、党的历史教育、国情教育和学生成才教育融为一体,成为大学生“三观”教育的重要载体。尽管这类社团在数量和比例上逐年下降,但在社团规模、社团建设的规范性以及社团活动的质量方面都有明显的发展。 2、社会科学类社团 这类社团主要以史学、心理、法学等社团为典型代表,具有一定的专业深度,同学们都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经常开展学术沙龙、讲座,畅谈感受,交流心得,以提高修养,提升素质。如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社、新世纪律师团等;同时,读书会也成为社会科学类社团的一种重要形式,许多同学对此情有独钟,在大学生中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 3、学术科技类社团 学术科技类社团主要是大学生以自然科学和技术知识为背景,结合各自不同专业而建立的一些社团,如新浪CAI协会、计算机爱好者协会、超越信息媒体发展中心等,这些社团中有一大批专业能力强,创造能力强,实践能力强的同学,代表了目前我校学生课外科技的总体水平。同时,这些社团也得到了学校和社会在指导教师和物资资金等方面的支持,社团结合科研和生产实际,致力于科研活动,有些科研成果还因为其实用性强,使用面广而在一些中小学校得以应用推广。 4、文学艺术类社团 文学艺术类社团是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力量,这类社团参与者以自愿为主,但作为进入这类社团的敲门砖,往往又需要有些专业特长能力。其主要形式分为三类:一是文学类,如零点文学社、红烛文学社等;二是综合类艺术社团,如吉他协会、乐友团等,这些艺术团体以提高同学艺术修养培养艺术才能为目的,。这些社团不仅在学校中进行展演,同时也将校园文化推向社区、推向社会,成为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新生力量;三是大众化程度较高的艺术社团。这之中,尤以摄影协会,集邮爱好者协会等参与者为众。这些社团的成员都在既大众化又带专业的成份在内,将兴趣爱好充分体现在社团活动中,往往更能够自发地产生很多好的活动成果。这类社团的特点是成员较为固定,有一些很有凝聚力且又有很强专业能力的核心成员,这些核心成员决定了这些社团的存在和发展。 5、体育健身类社团 体育健身类社团结合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寓竞技和娱乐于一体的开展了一系列活动。我校体育健身类社团以三类为主,即:球类,棋类,健美舞蹈类。在球类社团中,除了比赛以外,还承担球迷啦啦队,裁判培训,组织评球看球等工作,随着各项全国球类比赛的火爆,学校这类球类社团也随之发展,足球协会、篮球协会和网球,乒乓球,羽毛球社团为最多。在棋牌类社团中,围棋、桥牌、中国象棋占前三位,这些社团经常开设各类讲座,分析棋牌局,组织开展比赛。因为投入不多,所需场地不大,得到学校各方的欢迎。在健美舞蹈类社团中,健美操和国际标准舞方面的社团占绝大多数,并且成为参与社会健美操比赛的重要参赛队伍,这也为丰富学生的交际能力和审美情趣打下了一定基础。 6、从教技能培养社团 随着社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广大同学逐渐开始自觉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从教技能培养类社团就应运而生了,如英语爱好者协会、大学生演讲俱乐部、普通话艺术社团、书法爱好者联谊会等,由于这类社团与师范专业紧密结合,社团活动也能适应大众要求,能为广大同学提高自身专业素质提供广阔的舞台,受到了大多数同学尤其是高年级同学的青睐,呈现出稳定发展的态势。 二、 我校社团成就回顾及发展态势 校园需要社团,社团文化正一点点潜入大学生的心灵。无数初入学的学子参与其中,很快成长为社团中坚或骨干,用文字诠释生命,用行动证实思想,社团文化培育了一代又一代大学学人,从社团的历练直至走向社会的成功。高校社团以其追求自由和个性发展的独特视角,正成为众多校园精英乐此不疲的活动场所。新潮思想的介入总意味着校园内或大或小的革新。当发展到一定时机,一些敢为先者便脱颖而出,随之,特色各异的社团应运而生,涵盖了科技、教育、体育、娱乐、电子等诸多领域。五花八门的社团组织为大学内各有所长的学子尽可能地提供了一个发表见解、张扬青春活力的场所,犹如阳光匝地,为高校注入了源源不绝的能源。 在高教体制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我校学生社团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从学生社团的数量和人数、类别变化来看,我校学生社团以较快的速度实现规模化发展,形成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这说明近年来随着高教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学生社团的数量和活动都呈现蓬勃发展的势头。从社团类别的角度分析,文艺、体育等传统意义上的社团依然是学生关注的重点,尤其以文学艺术类社团近年来增加较快。而一些有较强专业知识背景的学术科技类社团和新兴的志愿服务类社团也正受到越来越多同学的瞩目。 2、从学生社团的活动范围和内容来看,我校学生社团活动品牌已经形成,正由社团内部或校内自我封闭循环方式转变为走出校园,深入社会实践的开放式活动。 目前,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我校的学生社团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品牌活动。如:红烛文学社的《红烛报》,英语爱好者协会的“英语街”、“英语角”,绿色先锋队的“植物挂牌”、律师团的模拟法庭、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社的《心航》、5·25心理健康日,零点文学社的《零点》,体育学院的健身社团群体等。我校的社团活动月已成为我校校园文化活动的精品工程之一,受到了团省委、省学联的肯定和表彰。从1999年起,每年的5月和11月即为社团活动月。每年的社团活动月,由学生社团联合会统一规划,各学生社团集中力量,在活动月期间充分展示实力,拿出精品,社团成员展示风采,交流共进,各具特色的社团活动成为这一期间校园文化的主角。可以说社团活动月已经成为青年同学发挥特长、展示个性、引领潮流的青春舞台,集中反映着时代的风貌和大学生的文化、价值取向。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高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问题愈来愈受到重视,大学生不仅仅要在校园里完善知识结构,更应走出校门,到社会的广阔大舞台中经历风雨,加速自身的社会化进程。作为高校校园文化晴雨表的学生社团,也自然而然的开始转变活动方式,承载了高校校园文化、社团文化进社区的功能,组织和带动社团成员走出象牙塔,在奉献社会的过程中完善自身的人格塑造。如律师团走上街头开展法律咨询、农艺推广协会田间地头的农产指导、绿色先锋队的环保宣传等,均受到了明显的教育实效和社会实效。2002年3月,在学生社团联合会的联系和组织下,书法爱好者联谊会代表我校参加了由西北轻工学院承办的西北地区书法篆刻艺术大赛,在共有陕西、山西、内蒙、甘肃、广西、湖南六个省区参赛的情况下,我校获得了一个一等奖、两个二等奖、四个三等奖的优异成绩,学生社团联合会也被授予优秀组织奖。许多社团已经用实践证明,走出校园,不仅是学生社会化的需要,同时也是社团生命力不断加强的有力手段。 3、从学生社团的制度建设来看,社团内外部管理正日益成熟,良好的管理给予了社团进一步发展的更大保障。 我校的学生社团已经逐步健全了独立的章程或者管理条例,尽管有的章程内容不完善,但已经具备了内部管理和展开活动总体框架和依据。80%左右的社团有自己的指导教师,对提升社团活动的层次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许多社团明确规定社团负责人的选举产生办法,各有关职能部门的职责,社团内部负责人各司其职,分工负责,定期举行会议,讨论活动安排,整个社团运作井然有序。 2001年学生社团工作会议总结回顾了我校20年来的学生社团工作,通过了一系列包括《山西师大学生社团联合会章程》等在内的12项规章制度。同时,校社联制定了《山西师大学生社团工作指导手册》,保证了社团信息的及时记录与反馈。 2002年,学生社团联合会在深入调研、结合实际的基础上,推行了《学生社团资格认证制度》《学生社团甲乙级评定制度》等4项新的制度,为学生社团的规范化、制度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从学生社团的物质保障方面看,社团正在尝试积极利用社会资源,逐渐由单靠学校划拨资金发展为多渠道筹集资金,包括与社会企业联合共同进行活动。 由于学生社团活动经费普遍缺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社团的健康发展。许多社团在走出校园,在社会上展开活动的同时,也积极与一些社会企业联系,利用自身的智力和文化优势,为企业发展作贡献。同时得到企业的经费支持,将社团活动在更大范围和更高的层次上开展。目前,一些文艺类、体育类、学术科技类社团由于具有这方面较强的优势,已经率先在尝试将这种方式固化为社团资金来源的经常渠道。尤其是一些科技类社团,在积极争取社会资源的同时,也在探索将自己的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途径,努力尝试社团与社会双向受益,形成良性循环。 校园需要青春活力,需要激情飞扬,但是更需要苦练内功以及扎扎实实的学识沉淀。社团文化需要建设,需要辩证的继承与发扬,理性的批判与吸收。在当今知识经济的大背景下,面对高速发展的社团文化,社团在取得良好发展势头的同时,要更加注重自身的建设,逐步健全规章制度,改组内部机构,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树立自身的特色形象,加注重团体精神和合作意识。如此,才有持续发展的契机。2005年,我校心理健康研究社被评为“全国百家社团”,事实又一次表明我校社团工作走在了全省社团的前列,也初步实现多年来师大社团走向全国的梦想。 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学生社团作为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将会对广大青年同学知识、技能、能力的塑造和思想道德的培养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们坚信,在校党委的领导下,在校团委和学生会的指导下,通过我们的扎实工作、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我校学生社团必将以更加清晰的发展轮廓和更为强大的生命力,绽放在我校素质教育的风景线上! 路漫漫其修远兮,社团的诞生和发展,为学校,也在学生记忆中留下真实的情感记录,实现学生激情生涯和梦想的追寻,保持对理想追求的执着,那么,社团的阳光将铺展到更远的地方。

③ 中国科技社团发展的历史进程与主要贡献

中国科技社团发展的历史进程和主要贡献有很多很多

④ 欧美社会工作发展史对大陆社工的借鉴

这个问题有些笼统,恕我直言,有些不太理解您的问题。社会工作在中国基本算是新事物,专业的社会工作也是在最近几年才兴起,还有,不知道您的问题是要做作业用呢?还是想了解一下。如果是作业,那就要从欧美的宗教和友好访问团开始谈起了,大陆在很多理论上都是借鉴外国的,如果要谈其对社工的影响,就要从价值观和爱人的方面谈起了,具体的您可以参考{社会工作概论}中的相关陈述,也不知道这是不是您所要的答案。如果是要了解一下的话,建议您可以先从中国的社会思想史和社会工作发展史的相关书籍中去了解,不过历史相对枯燥,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可以问一下社会工作方面的研究人员,看您是匿名提问,估计也是社会工作的相关人员,这个很值得研究,对社会工作在中国的长久发展也很重要,最后,祝您学习愉快!

⑤ 国外发展的演变经历了哪几个历史阶段变化

国外的发展演变经历了历史阶段,人类的历史演变主要是经过了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阶段。

⑥ 学生社团的发展史

在我国,高校学生社团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我国第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大学生社团是1904年京师大学堂的抗俄铁血会,当时的青年学生可以通过集会、演讲、办报、发传单等方式抗议日本、俄国在我国东北发动战争。1919年“五四”前后一大批现代意义的社团风起云涌,这是“五四”新文化和民主爱国运动的直接产物。 学校的中国共产党组织和行政组织,学校的共产主义青年团组织和学生会,都应关心学生社团的活动,及时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一般由同级党组织授权团的组织对学生社团进行管理和具体的指导,学生会应该积极配合和支持学生社团的工作,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社团目的 学生社团是指学生为了实现会员的共同意愿和满足个人兴趣爱好的需求、自愿组成的、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群众性学生组织。 学生社团必须自觉接受学校团委、各院系团委的领导,必须遵守宪法、法律以及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社团活动不得妨碍学校各类正常工作和教学、生活秩序。学生社团的会员应当是具有正式学籍的在校学生。学生社团不得从事以营利为目的的经营性活动。学生社团的基本任务是:适应社会发展需要,适应教育改革及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积极开展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课外科技文化艺术活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⑦ ICF的发展历史

而2007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文化节更是借70年校庆达到了一个新高度。国际文化节以“七十年的荣耀,跨世纪的友谊”为主题,包括活动开幕式、寰球文化风情展、“手拉手”专场演出三项大型活动。为期一天的寰球风情展上,来自五大洲 40 多个国家的人大留学生精心装饰了各国展台。展品形式多样,有风情图片、民族服饰、特色食物、宣传片等等。越南学生在展台前立起了漂亮的门楼;土耳其艺术家现场表演神奇的水中画;蒙古学生将美食美酒堆成小山供大家免费品尝;东南亚的同学身着民族服装在展台前载歌载舞……今年的风情展,还特别设置了大中华区展台,将国际文化节真正打造成中外文化交流的平台。风情展的同时,红地毯上穿插着欢快热情的互动表演,独具民族风情的舞蹈与音乐博得观众阵阵掌声,将节日气氛不断推向高潮。
2008年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文化节在2007年高度的基础上更创新高,活动持续一周,包括开幕式、寰球美食展、各国篮球足球赛、午后电影展、图片文化展、异域晚会等大型活动,深受参与者以及校领导好评。
每届国际文化交流节一直坚持“打造人大校内的最好的学生国际交流平台”的目标,通过电影节、书画摄影展、中外篮球赛、露天风情展示、Party等形式,向人大的同学展示了精彩的异国文化,丰富了同学们的视野,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如今,国际文化交流节已经成为中国人民大学一大品牌特色活动,也是人大社团项目自主运作的典范。
在全球化大趋势推动着世界文化大融合大回流的今天,作为人大学子理应更好的培养自己的国际视野,在国际化背景下重新审视自我。而举办此次国际文化交流节,正是旨在中国人民大学校园里营造多元文化交流氛围,充分调动利用人大现有的国际交流资源,碰撞出青年大学生们的激情火花。

⑧ 学生社团的由来,历史,高中的和大学的各种社团。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诞生,团中央根据党中央的指示,于10月13日发布了在全目建立中国少年儿童队的决议。1953年6月,中国少年儿童队又改名为中国少年先锋队。四十多年来。一代一代的少先队员,在党的关怀培养下,茁壮地成长。
1979年,少先队开展了“我们爱科学”活动。少先队员们在小发明、小制作过程中,登上了科学的阶梯,敲响了知识的大门,为自己成为祖国社会主义四化建设中的有用人才,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清华学生会初期的组织形式模拟的是资产阶级议会政治,即“三权鼎立”。评议会是全校代议机构,行使立法权;干事部行使行政权;司法的权力还掌握在学校斋务处手中。随着“五四”以来新思潮对学生影响的增长,学生们对于校方家长式的严厉管束越来越不满。1919年10月,一位姓李的斋务长因开除学生,遭学生诘问并被打。同年12月,校长张煜全因干涉学生会成立大会,遭到学生反对而被迫去职。学校传统的管理方式被动摇,1920年起学生对自治展开广泛讨论,认为“学生自治,是由学生组织团体去练习学生管理自己”。到1922年3月,学生通过学生会提出要求,成立了学生法庭,选出了审判官和检察官, “三权鼎立”随之形成。学校还拨了一笔钱,为“法官”们缝制了“法服”。穿戴上峨冠博袖的服装,学生法官们审理学生间争执事件甚至处理学生违反校章的事件。1925年学生法庭被停止。1929年《国立清华大学学生会章程》规定“本会最高权力机关为全体大会,立法机关为代表大会,执行机关为执行委员会”。

清华学生会的成立与实现自治,一方面是由于“五四”运动唤起了清华学生的爱国热情和自我意识的觉醒,“年轻的学生们经此刺激震动而突然觉醒了,登时表现出一股蓬蓬勃勃的朝气,好像是蕴藏压抑多年的情绪与生活力,一旦获得了迸发奔放的机会,一发而不可收拾,沛然而莫之能御。”;另一方面,也可从中窥见清华学校早期的教育目的,清华学校的教育目标不仅是培养留美预备生,同时还寓有造就“领袖人才”的意义,希望“成一造就中国领袖人才之试验学校”。对于这种领袖人才,清华校长曹云祥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天赋之才,精明强干,随机应变,善于治人”。学校在加强管理的同时,也提倡和鼓励学生组织各种社团,开展课外活动,包括对外交涉、演说辩论、开运动会、请人演讲、编杂志、出级刊等。学校以学生团体活动为手段来培养学生的组织、办事能力,而清华学生会以后的日益发展以及参与左右校政、领导学生积极参加反帝爱国运动等行为恐怕已非校方的初衷了。

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学生的爱国热情高涨,清华学生会领导学生参加了一系列的爱国反帝运动,逐渐成为清华爱国学生运动的领导核心,在以后的“一二·九”运动、“一二·一”运动、抗暴运动、“反饥饿、反内战”运动、解放前的护校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⑨ 中国大学社团历史

中国最早的大学社团应该是抗俄铁血会,
光绪三十年(1904)初,日俄为争夺中国,在中国境内挑起日俄战争。京师大学堂学生丁开嶂,基于对列强侵略和清政府的愤慨,与同学张榕等赴东北朝廷抗俄和反清活动。到东北后,丁开嶂在奉天组织抗俄铁血会,发布檄文,声讨俄国侵略中国的罪行。檄文宣称其宗旨在于“纠合海内外学生将弁及直、奉、吉、黑四省之绿林领袖”,“大败俄罗斯于东清而后止”。入会者半为学界志士半为绿林会党。同年,丁开嶂在兴京一带组成义军,与俄军交战“二十余次”。日俄和约签订后,该会遂告解散。
上世纪初的日俄战争,催生了第一代的中国大学生社团——抗俄铁血会。新文化运动中,进德会、新闻研究会身影频现。五四运动,又催生了一大批学生社团。新中国建立以后,学生社团在一次获得了极大的发展。
二十世纪初,日俄战争在中国土地上爆发,战争双方对中国的烧杀抢掠激起了京师大学堂学生空前的爱国激情和强烈义愤——抗俄铁血会1904年成立,这是中国最早的学生社团之一。当时,协会成员以集会、演讲、办报等形式进行宣传,进行轰轰烈烈的反俄运动,在全国产生了重大影响。

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北大校园内出现了进德会、新闻研究会、新潮社、社会主义研究会、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学生储蓄银行、消费公社、雄辩会、画法研究会等数以百计的学生社团。李大钊、陈独秀、高君宇等468名师生成为进德会的第一批会员。毛泽东1918年到北大以后曾积极参加新闻研究会的活动,还获得了该会“半年研究期满证书”。社会主义研究会和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则培养了中国第一批马克思主义者。

与此同时,在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等校,也都出现了一批很有影响力的学生社团。但除了北京师范大学的五四文学社等极少数的社团能够延续至今外,绝大多数社团在经历了特定的历史时期之后,又重新恢复到原先沉寂的状态。

五四运动后,北大等校的社团文化处于平稳阶段,直到抗日救亡运动初期,才重新恢复五四时期那样热烈的场面。

建国后,学生社团又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相继涌现了一批优秀的学生社团,北大的五四文学社成为最具有活力的学生社团之一,一直活跃至今。改革开放以后出现的北大山鹰社、爱心社、自行车协会以及北京师范大学白鸽协会、教育学社、农民之子等至今在社会上都有很大影响。

世界上第一个建立社团的大学当首推意大利 波伦亚大学

意大利波伦亚大学,创建于1087年。说起波伦亚大学,在西方是赫赫有名的。这座11世纪通过契约和特许建立起的大学,属于最古老的大学,其传统据说可以追溯到古罗马帝国时期,成为后来许多欧洲大学建立的模式。这所大学的雏形发源于学生与教授之间松散临时的组织关系,其具体建立时代现在已经无从考证。但正是这种大学的原始形态,以及从中体现出的那种朴素自然的人文理念,在今天看来,仍然对我们的教育制度有着启发的力量.

如果对中世纪的波伦亚大学进行定义,可称之为学生自治的大学,这一传统在很长时间内在其他新建大学内得到了完善和继承,并最终于13世纪过渡到一种教授(或和行政和宗教官员一起)领导的大学,一种我们今天熟知的大学体系。学生自治的权威首先来源于契约的力量。当时的教育机构只有修道院和主教大学堂,而对于一些实用的科学,如法学,医学,艺术等没有继续深造的场所。为此,全欧洲各地的学生开始寻找能够继续教授知识的老师,并聚集到一处。由于他们出资资助和供养讲学的教授,这使得全欧洲的教授也开始向这些学生聚集。为此他们之间达成一个合伙性的契约。另一方面,游学的学子们和城市的世俗政府谈判,获得特许状,租赁房屋为学堂和宿舍,规定学生在城市中享有的权利和待遇。学生与教授和市政府之间的契约确立了大学的雏形,而由于学生在这两种契约关系中都处于支付金钱的一方,使得学生掌握了大学自治的主动权。

学生要自治,就必须有其组织,这些组织的起源是各种形式的同乡会,包括法兰克人,阿勒曼尼人(日耳曼人),盎格鲁人,西班牙人等20多个同乡会,最后他们联合为两个具有法律人格意义的公会,一个由阿尔卑斯山以北的学生组成,一个以阿尔卑斯山以南的学生组成,其组织形式称为universitas(一个罗马法上关于社团的术语)。这样的社团组织,使得学生们得以在行政上有效地管理自己,对外则通过签订协议保证整体的权益。

从各种由学生社团签定的契约中可以看出,当时学生在大学组织中具有主导力量。对于教授,他们可以确定教授的内容和教材,决定授课时间和假期(假期的本意是给老师放假)的长短,而教学酬金由各个班级的学生直接给付。如果教授不能履行其教学职责,学生有权利罢课或拒付酬金。如果教授不能在一个学期内完成其教学计划,学生社团还会对其处以罚金。

对于市政府,首先是要保护大学的独立性和正常秩序。教室,图书馆,餐厅,宿舍以及如酒馆等各种娱乐设施的租赁和消费价格成为协议的重点。其次,为了保护学生在和市民冲突中的权利,学生社团还从市政府得到了对学生民事和刑事案件的管辖权,实际上使学生获得了一种相当于甚至优于当地市民的权利。

在和教会的关系上,学生社团作为一个整体享有法权自治,即有向教皇上诉的权力。当时学生几乎都是基督教徒,甚至就是教士,所以学生社团多是依靠其力量对教授和市政府进行施压,但在大学制度逐渐成型后,教会开始对大学进行控制,如1219年教会颁布的教学许可证制度,实际上剥夺了博士们在学位授予上的独立资格,这时学生社团开始和教会产生矛盾,开始支持教授们进行周期性的反抗,并直接导致了学生自治形态的消灭。

在学生对大学的自我管理上,学生社团建立了一个以学生代表为成员的总理事会,代表由各同乡会推选。理事长即当今的校长,规定年龄必须在24岁以上,在校时间超过5年,学士学位由理事长授予。同时,理事会还任命了一个负责监督教授不法行为的学生委员会加强其管理工作。

作为教授,为了维护自己的权益,也建立了自己的社团,即教师会,不过其权利实在少的可怜。唯一有实际意义的是对博士学位的授予,因为当时只有持有博士学位才能成为大学教师。师会通过这一限制多少抵消了学生社团的势力,保存了教师会的独立地位

⑩ 蓝衣社的发展历程

蓝衣社的缘起,竟是一群忧国忧民的黄埔青年才俊。他们在日本留学期间发现日本侵华战争迫在眉睫,而内患积重内乱不已的政府国民或浑然不觉或熟视无睹。蓝衣社创始人四下游说,终于联合国民党军内的一群有志青年,结成社团,肩负起救党救国,抵御外侮的历史使命。这时的蓝衣社与戊戌六君子,黄花岗烈士和秋瑾、孙中山无异,都是壮怀激烈的革命志士。
蓝衣社成立之初,对内励精图志纪律严明,这在腐败成风的民国政坛不啻是吹入一缕清新的气息;对外则是复兴狂飙廉政风暴,锋芒所指贪官污吏日寇汉奸。就抗日而言,东北义勇军的首领马占山是蓝衣社护送去外蒙古,以从而保留了东北抗日力量的火种。蓝衣社还在长城与日寇血战,损失惨重。江南的忠义救国军也是蓝衣社领导的。日本特务组织对蓝衣社恨之入骨,视为眼中钉肉中刺。
当然,蓝衣社反共也是很坚决的,曾重创红四方面军,并对苏区进行封锁,给中央根据地带来极大的困难。从政敌的角度讲,蓝衣社确是我们的死敌;但从该组织的自身逻辑上讲,它反共与抗日肃贪的宗旨是一致的。
蓝衣社在一群青年精英的努力下,迅速发展壮大,成为国民党三大派系之首。其它两个是CC系和政学系。然而辉煌了短短几年,蓝衣社就衰亡了。
蓝衣社的悲剧在于,这些青年志士的爱国热血为独裁者专制主义所利用,成为他们党同伐异的利器。而当蒋介石利用蓝衣社度过内忧外患之后,又对蓝衣社的发展壮大深感不安。擅长权术的老蒋打击排挤最终解散改编了蓝衣社。蓝衣社更大的悲剧在于青年人自己。他们最初像反抗恶婆婆的儿媳妇,等到自己做了婆婆,并不因为当年反得辛苦而有所改变,反而变本加厉地压迫下一代。如此循环往复陈陈相因直至反抗越重压迫越深。蓝衣社的悲剧也是旧中国青年人的悲剧。历史上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如康有为,又如汪精卫。
蓝衣社的主要人物有所谓“十三太保”(沙陀国王李克用有子及义子十三人,称为“十三太保”,“太保”等于清代的“贝勒”,即“王子”之意),著名的有曾扩情、贺衷寒、酆悌、戴笠、康泽、邓文仪、刘健群等,另外还有潘佑强等几个不著名的人物,其中除刘健群一人外均为黄埔学生。
刘健群在抗战时期因受黄埔系排挤,曾一度出家做和尚(表面的原因是为了失恋)。
曾扩情、刘健群、贺衷寒三人均做过军委会政治训练处处长,主持过部队政训工作(即部队中的特务工作)。
曾扩情于民国二十五年任“西北剿匪司令部政训处长”,西安事变时张学良、杨虎城没有逮捕他,他自告奋勇,在西安广播电台广播,号召蒋系军队拥护张副司令、杨主任的主张。蒋介石被释放后,曾扩情也到了南京,上了一个万言书,解释他在西安时行动的用意,在保护蒋的生命,并如何发生作用。蒋介石在呈文的后面批了四个字“无耻之尤”,把曾送到南京卫戍司令部去关了好几个月。
酆悌于抗战初期任长沙警备司令,民国二十七年放火烧毁长沙全城,因此被枪决。火烧长沙城后,谣传放火的目的在出其不意地烧死周恩来将军,因为武汉失守后周将军那时在长沙,而国民党要人则不是到了重庆,就已到了衡阳,放火的命令是湖南省主席张治中与酆悌商定下的,执行者是酆悌。出事后舆情大哗,蒋介石派员去查办,张治中和酆悌商议,由酆悌承认全部责任,张治中可以从中斡旋,理由是如果两个人都牵涉在里面,就没有人好发言,酆悌一人担当了,张治中就有权发言了。酆悌同意这个办法,把一切责任承认下来,并在调查报告上签名画押,查办大员马上取出蒋介石的手令来,上面有八个大字:“查明主犯,立即正法。”酆悌才知道上了张治中的大当,临刑时大骂张治中做了圈套害他(另有人传说:枪决的不是真酆悌,真酆悌放走了。理由是酆悌死后,他的老婆几乎没有哭过。此说不足信,但另一方面也说明蓝衣社常做假事情,惯于偷天换日,所以有此传说流行)。
因此,蓝衣社活跃的人物,就只有贺衷寒、戴笠、康泽、邓文仪四人。
蓝衣社的工作,可分为:调查(情报)、行动(监视、禁锢以及暗杀)、组训、筹款四大类,尤以情报与行动为主,筹款则比较简单,除财政部拨给军事委员会的巨额机密费,及向各地方军事、行政长官索取报效(实际类于摊派,如借口举办事业,代募股金,或收买货物,代垫货款等)外,主要就是制造贩卖吗啡、海洛因等毒品。
抗战之前,上海就有两个大规模的制毒机关,一个在上海北郊长江边的浏河镇附近,是蓝衣社直接经营的;一个设在南市保安队队部里面,是孔祥熙、吴铁城、杜月笙经营的,要缴纳一定的利润给蒋介石作机密费用(即蓝衣社特务费)。后者的开始,是在蒋介石自兼禁烟总监,雷厉风行地禁烟之后,在汉口抄到一批鸦片土,有五十余万两(是四川军阀的,他们贩运这大批烟土,没有和蓝衣社合作,所以被抄没了),蒋介石就交给孔祥熙去制造吗啡,孔即转交给吴铁城(那时的上海市长兼淞沪警备司令)和杜月笙办理。这个吗啡厂就设在南市一个保安队的中队部,当然十分保险,没有任何人敢去碰它。这个事情很秘密,怎样会暴露出来的呢?因为上海市保安队(杨虎统率的)不知道浏河的吗啡厂是蓝衣社开设的,想去发横财,把这个吗啡厂抄没了。后来杨虎和吴铁城知道了,把抄没的东西大部分发还,但“太保”们认为奇耻大辱,就采取报复行为,冲到保安队所保护的吗啡厂去,把毒品和制造机器都搬走了。这样一来,就闹得满城风雨,上海市知道的人就不少。吴铁城因为他的吗啡厂是蒋介石批准的,当然于心不甘,但蓝衣社却提出证据,说五十余万两烟土早已过头了,过去虽是“奉命”,现在却是私造,制毒贩毒成为蓝衣社的独占副业(抗战中期,一九四○——四一年,蒋介石又在川康滇黔各省“严厉禁烟”、没收了二千余万两烟土,结果贴上“军用品”的封条,运到广东去转销于沿海各省,这次由孔祥熙与蓝衣社合作,没有内哄起来)。
组训工作就是各种“训练团”及部队中的政治训练,其目的有二:一、灌输法西斯思想,加强盲从教育;二、监视并侦察受训人员。他们在“训练团”中常发动对国民党政府的批评,蓝衣社份子常首先发言,把一些官吏痛骂一顿,以引起别人说出心中不满的话,因此判定谁是“不稳”份子,加上种种帽子。这一工作,主要由贺衷寒、邓文仪两人负责。贺衷寒在抗战以前任军委会政训处长两年多,还兼任“中央新闻检查所所长”一年多(在贺衷寒之前这一职由国民党中宣部叶楚伧兼任),一开口就骂新闻记者没有“国家观念”,是一个极端狂妄的人。据说他读过很多社会科学和马克思主义的书籍,他读书的目的并不是为了研究什么问题,而是从一字一句中去找“漏洞”(不顾具体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以充实他的反共理论。抗战后曾任政治部的厅长及第一战区的政治部主任。
邓文仪现任“国防部新闻局长”,蒋军中的政训机构现已改变名称为“新闻处”或“新闻室”,“新闻”两字的意义就可想见。上面曾说过邓文仪曾干过情报,这一部分工作被戴笠所并吞了。在这同时,邓文仪还是蓝衣社文化工作的主持者,有一个叫做“中国文化建设学会”的团体,办了几十个刊物,每月的经费达二十万元之多(是民国二十一二年的事)。后因航空署长徐培根火烧飞机场案件,蒋介石派邓文仪去调查,徐培根拿了八万元钞票出来,对邓文仪说:“飞机场的失火事件确是我有意纵火的,我并对你说真话,我挪用公款去做交易所,本想赚一些钱,不料一次次蚀本,累积到两三百万元,无法弥补,所以只好放火,把挪用的款子作汽油、飞机机件、机场设施等报销。造假报销的钱除送在交易所扣我用去外,只剩下这八万元。现在只有两条路:一条是你收这八万元代我弥补过去;另一条则是你不收这八万元,我就一枪先打死你,然后开枪自杀。你如据实报告,我就有性命危险,同是一死,不如请你陪我一陪,做鬼也热闹些。”邓文仪经徐培根一耍流氓手段,吓慌了,就把八万元收进了,事后报告蒋介石,说:“飞机场因汽油太多,储藏不密,天热蒸发而起火。”但另外有人报告蒋介石,徐培根撤职后,在南昌关了一年左右,而邓文仪也一度失宠,不仅原来已预定的南昌市长没有到手,每月二十万元的文化事业经费也取消了,“文化建设学会”就为CC所主持的“文化建设协会”所代替(文化建设协会的实际主持者为后来投敌任汪记中央大学伪校长的樊逆仲云,主要的“理论家”为托匪叶青。叶青在CC系统下虽十分卖力,但并不得意,抗战前后转入蓝衣社后,始被胡宗南优待。国民党六全大会时以反共有功被提拔为中委)。直到日本投降前后,邓文仪才逐渐取得重要地位。
情报工作与行动分不开,主要由戴笠负责。戴笠(字雨农)在黄埔学生中班次较低,资望较浅,但实权则最大。在抗战之初,戴笠的阶级是上校,但他的部下却有不少“少将”,还有经过他保荐而做民政厅长的,当然他是最得蒋介石信任的。蒋介石对他所以特别信任,其原因之一也是为了他是浙江人。戴笠所主持的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简称军统局)为国民党特务的中心机关,其工作分为下列几方面:第一位的当然是对付革命党派与革命民众,其方法为阴谋破坏与血腥镇压,从造谣中伤、挑拨离间、收买威胁、打入内线、做情报、分化破坏,到行刺暗杀,以及勾引极少数败类叛变,还有制造假团体、假冒进步、淆惑群众等,这是阴谋的一套;另一套则为监视、绑架、非刑拷打、劳动集中营,以至活埋枪杀,这是镇压的一套。关于这方面,大家知道得很多,无庸细说。其次是对于资产阶级的自由主义分子、知识分子,或反对国民党的专制独裁者,威胁殴打,强迫解职,绑架囚禁,以至于暗杀,如对杨杏佛、史量才、李公朴、闻一多、马寅初、马叙伦等。其次就是对付地方势力,那些地方势力与蒋介石没有什么分别,同样代表地主买办资产阶级,但不愿为蒋介石所并吞,因此内部有矛盾。蒋特的方法,分为:刺探内情,收买分化,造谣挑拨,配合军事压力,造成内哄,而瓦解分裂之,必要时则加以毒害暗杀,如对浙江省主席鲁涤平及四川的刘湘。刘湘的死得不明不白,已成公开的秘密;鲁涤平则一般人只知道他是中风而死,明白真相者甚少,需稍加叙述:民国二十四年蒋特刺杀史量才于沪杭国道,蒋介石为掩人耳目,令鲁涤平严缉凶手。鲁涤平奉令后果真认真查缉,而这个暗杀案做得并不机密,杭州、海宁一带的人民都知道凶手坐的是杭州警官学校的汽车,主要布置这一暗杀案的是警官学校的教务主任赵龙文(警官学校的校长是蒋介石,校务主任即实际校长是戴笠)。这一来,蒋介石和戴笠都慌了,怕重蹈袁世凯刺宋教仁的覆辙(民国二年袁世凯使代理国务总理内务总长赵秉钧、总统府秘书洪述祖布置暗杀国民党领袖宋教仁于上海北火车站,事后为掩人耳目,令江苏都督程德全、民政长应德闳缉凶。程应将真凶捉到,把赵秉钧、洪述祖等的往来电报和其他证据都抄查出来,加以公布,使袁世凯非常狼狈,结果毒死赵秉钧,洪述祖最后亦被正法),于是先下手为强,将鲁涤平毒死。鲁涤平的猝死,他的如夫人曾看出疑点来,于是第二天她也死了,说是“殉夫”。再其次是监视嫡系与准嫡系,卫立煌赌钱的故事,就是一个例子。
蓝衣社中如果那一个人想自己形成一套势力,或代替蒋介石做了比较重要的机密工作,那就要遭杀身之祸。前者如杨永泰之死,后者如唐绍仪的惨遭横死。抗战以后,蒋介石为刺探日寇的“和平”条件,叫唐绍仪在上海与土肥原住来,土肥原要唐绍仪“出山做总统”,谈好了许多方面可以“自主”的条件,后来又到北平去劝吴佩孚,要吴佩孚做“副总统”,吴佩孚也敷衍他:“如唐少川上台,我也可以考虑。”土肥原回东京覆命,说“唐、吴均肯出山”,日本政府就命令土肥原来华“导演”这出傀儡戏,而唐绍仪以刺探日本态度的目的已达到,向蒋介石报告了,任务已完,拒绝与土肥原见面。土肥原无法交代,就通过陈中孚与蓝衣社合作刺唐,而蒋介石正要杀唐以灭口,于是把七十几岁的唐绍仪用利斧劈死。唐死后,蒋介石政府下了一道褒奖令,但刺唐的凶犯被上海法租界捕房逮捕了,因为是“中国政府机关人员”,以“驱逐出境”送到宁波完事。为了这件事,法租界捕房的督察长曹某也被蓝衣社暗杀了。最后则为国际情报,除派遣大批特务出外做“见习领事”与“领事”(从民国二十六年开始)之外,没有什么特殊业绩。
以戴笠为首的蓝衣社特务系统,除军统局与中美合作所两个(实际是一个)公开特务机关外,还有几个重要部门:第一是警察,从杭州警官学校开始,逐渐遍及各大都市,这一方面以曾任内政部次长、警务署长的唐纵为第一号狗头,戴笠死后即由唐纵负责。第二是武装部队,抗战时期为“忠义救国军”,日寇投降后大部分改编为“交通警察总队”;这一部分原来是抗战开始时戴笠与杜月笙合作搞起来的,绝大部分为地痞流氓,抗日毫无用处,殃民则有余,因此声名狼藉,为了与顾祝同的部队矛盾重重,互相攻讦,蒋介石曾一度要取消它,戴笠发急了,就求救于胡宗南,由胡宗南推荐马志超当“总指挥”,才算保留下来(抗战时期还有一个“交通监察处”,旅客往来,特别是买飞机票,一定要经它批准,但实际上即由军统局兼办,不过有一个公开名义而已)。第三是联络参谋与谍报参谋,上自军委会军令部,下至各级参谋处,大部分是军统局可以直接指挥的特务。第四是宪兵,所谓“中央”嫡系的宪兵团几乎全是特务,不过其中有一部分则和戴笠系统有矛盾(因争权夺利),不能完全指挥如意。
以“铲共义勇队”起家的康泽,资格虽高于戴笠,但他极端死硬顽固,而且专信任他的四川同乡(最相信是同县而又是中学小学时同学的),只要是同乡同学,不论是怎样饭桶,都得到重用。抗战以后就担任“三民主义青年团”的组织处长,三青团是他的势力范围。虽然其他部门也渗杂一些康泽系统的人,因为大部分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蠢才,所以作用并不大。

阅读全文

与国外社团的发展历史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