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发展 > 国人暴动历史意义

国人暴动历史意义

发布时间:2021-03-15 08:37:04

A. 西周的国人暴动是怎么一回事情

“国人”指的是居住在都城内的人,还有一个相对于“国人”的“野人”,也就是居住于城外的农民。那么城里人为什么要暴动呢?这就要说到以周厉王为首的统治阶级和国人之间的矛盾。
周厉王(姬姓,名胡)即位后,周厉王宠信一个名叫荣夷公的大臣(卿士),听从他的建议实行“专利政策”,垄断山林川泽的收益,霸占了一切湖泊、河流等天然资源,不准人们利用这些谋生。这一年是公元前844年。
这个类似于现在的土地资源国有化的“专利政策”,不应该是一个馊主意。两百年后,改革家管仲率先在齐国实现山林川泽专利,把山林水泽收为国君独有(等于国有),这就极大地增加了齐国财力,为富国强兵推波助澜。而民众,则只能在每年山林水泽定期短暂开放的时候,进去伐木渔猎获利。直到今天,森林、河流、矿产这些东西都是国家组织专营开采的。
周厉王用暴力堵住人们的嘴,暂时将矛盾压了下去。矛盾无法宣泄,越积越多,人们忍了三年后,终于忍无可忍,在公元前841年爆发。
国人举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暴动,围攻王宫,要杀周厉王。要杀厉王。厉王得知风声,慌慌忙忙带了一批人逃出周都镐京,渡过黄河,止于彘(zhì,今山西霍县东北)。
国人打进王宫,没有搜到周厉王。有人探知周厉王的太子“靖”逃到召穆公家躲了起来,又围住召穆公家,要召穆公出太子靖。
召穆公没奈何,只好把自己的儿子冒充太子靖送出去,才算把太子靖保护了下来。(假冒太子有没有被人杀了,这个任何一本书中都没有提到,估计是九死一生。)
厉王出走后,朝廷里没有国王,怎么办呢。经大臣们商议,由召穆公和另一个大臣周公主持贵族会议,暂时代替周天子行使职权,历史上称为“共和行政”。共和行政维持了十四年。

B. 西周历史上的“国人暴动”是什么典故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大肆搜刮民财

夷王去世后,其子胡即位,就是西周历史上有名的暴君周厉王。厉王初即位,就喜欢主张专利的荣夷公。荣夷公是荣国国君,在周王室担任一定官职,“夷”是其死后的谥号。所谓“专利”,就是把国都附近的山林川泽,都封锁起来,不让人民进去打柴、采集、捕鱼、捉水产品。谁要进入这些地区,就要缴纳高额的税金。周王可以借专利之机大发横财。但是,国都附近的平民和工商业者,当时称为“国人”的人,生活就发生了困难。

这时,周宫廷中有个贤臣芮良夫评论此事道:“山林川泽之有物,是天地所生。天地百物,大家都以此为生,怎么可以专利?专利激怒的人甚多,荣公以此教王,王能长久吗?在王身边的人,应引导物质利益布施于上下,使神人百姓各得其所。即使是这样,还要经常忧惧怨恨的产生。《文王》诗说:‘布施赐利,以成周业。’现在王学专利的结果必然归附者少。王用荣公,周朝必败。”厉王听到芮良夫的议论,只当耳边风。由于利欲的驱使,厉王还是起用荣夷公为卿士,实行专利政策,大肆搜刮民财,以供自己奢侈享用。

堵住民众的嘴巴

专利政策推行后,国人由于被王室官府盘剥,难以维持生活,纷纷表示不满。王室重臣召穆公向厉王进谏道:“百姓已经不能忍受贪暴的政令了!”然而厉王不但不放松专利的剥削,并且从卫国招来巫师,要他们监督京城内百姓,发现谁发表“诽谤”王上的言论,就立即加以杀戮。这样,国人再不敢发怨言。亲戚朋友在道路上相见,也不敢说话。只眨一下眼睛,表示对王室贪婪剥削和残暴镇压的愤怒。厉王看到这种情况,高兴地对召穆公说:“你看,我能够消除百姓的诽谤,现在他们都不敢说话,天下太平了。”

失去民心的大祸

召穆公严正指出:“这是堵塞人民的口啊!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堵壅河水一旦决口,伤人必多;堵塞人民的怨言不让发表,更会如此。所以治理河水要疏通,使之流畅,治理人民要开导他们把话都讲出来。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士大夫都献诗,盲人乐官献曲,史官献书,师官劝告,百工进谏,庶人传话。在近臣都进行规劝、亲戚观察补缺、各方面都发表意见之后,王再进行归纳、斟酌、取舍,这样王事就能顺利而不发生逆乱。人民有口,就像土地有山川一样,财富从那里出来,衣食在那里生成,善恶兴败在那里出现。人民心中有思虑,口中就发言,倾其言而行就能成功,怎么可以堵塞?堵塞人民的口不让讲话,终究会酿成大祸!”

无法阻挡的暴动

厉王不听召穆公的劝谏,仍一意孤行,对各种自然资源都实行专利,有怨言者即行斩首。这样过了三年,国都中的人民再也忍无可忍。他们便联合起来,愤怒地冲进王宫,守宫的卫队无法抵挡。厉王见这么多人汹涌而来,知道民众起来造反了。他知道被愤怒的民众抓住,后果一定不堪设想,连忙命人驾车,从宫后门溜出,狼狈逃窜。厉王的车马不停蹄,一直向东北方向亡命奔逃。他渡过黄河,来到彘邑(即今山西霍州市东南),认为国人不可能再追来抓他了,才在那里找一块地方,避居下来。

C. “国人暴动”是什么事件

公元前841年,我国历史上有确切纪年开始,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而这个纪年记载的第一件事就是"国人暴动"。"国人"是指生活在城市中社会最底层的人民,迫使他们揭竿而起,为生存而斗争的是西周的第10位君王--周厉王姬胡。

D. “国人暴动”大概是什么内容

画像砖中描述的“国人暴动”国人暴动,又称彘之乱,是公元前841年发生在西周首都镐京(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西北)的以平民为主体的暴动。 ]事件背景 西周自周成王、周康王之后,社会矛盾开始激化。到周昭王、周穆王时期,由于贵族内部的分化现象越来越严重,许多失势的贵族和贫困的士阶层,社会地位不断下降,也在城中与一般平民杂处,成为“国人”的组成部分。另外,在“国人”中还有百工、商贾等工商业者以及社会的下层群众。 在周代,所营筑的城邑通常有两层城墙,从内到外分别为城和郭,城内称“国人”,城外的称“野人”或者“鄙人”。 西周的土地基本制度是“井田制”,将大块的田地分割成九块,排成“井”字形。中央一块田地由大家合耕,收获归国家所有,为公田;其余八块收获物归各家所有,为私田。井田制下受田的人,平时向授予者交纳贡赋,战时有服兵役的义务。天子是最高的土地所有者,有权向每一位生活在土地上的贵族和庶民取得贡赋,有权向接收土地者收回土地。 西周行使取得贡赋权的方法有两种,其一,庶民助耕公田;其二,诸侯采邑主朝觐贡献。到周夷王时,已有诸侯不朝。同时,随着私田的不断开发,使西周的井田制度遭到破坏。国人不断依靠从山林湖泽捕鱼、打猎营利,这都对西周朝廷的经济收入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1] 事件原因 周夷王死后,其子周厉王姬胡继位。为了改变朝廷的经济状况,周厉王任用荣夷公为卿士,实行“专利”政策,将山林湖泽改由天子直接控制,不准国人进入谋生。 周都镐京的国人因不满周厉王的政策,怨声载道。大臣召穆公(又称召公虎、邵公)进谏说:“民不堪命矣!”(人们已经受不了了,都在议论纷纷)周厉王又命令卫巫监谤,禁止国人谈论国事,违者杀戮。 在周厉王的高压政策下,国人不敢在公开场合议论朝政。人们在路上碰到熟人,也不敢交谈招呼,只用眼色示意一下,然后匆匆地走开,这就是“道路以目”。周厉王得知后十分满意。对召穆公说:“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我有能力制止人们的非议,他们再也不敢议论了!) 召穆公劝谏周厉王道:“是障之也!”(这是用强制的手段来堵住民众的嘴啊!)、“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此!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这样堵住人们的嘴,就像堵住了一条河。河一旦决口,要造成灭顶之灾;人们的嘴被堵住了,带来的危害远甚于河水!治水要采用疏导的办法,治民要让天下人畅所欲言)周厉王对此却置若罔闻。 周厉王的高压政策,进一步激化了社会矛盾。公元前841年,爆发了“国人暴动”。 [2] [3] [ 事件过程 公元前841年,因不满周厉王的暴政,镐京的“国人”集结起来,手持棍棒、农具,围攻王宫,要杀周厉王。周厉王下令调兵遣将。臣下回答说:“我们周朝寓兵于国人,国人就是兵,兵就是国人。国人都暴动了,还能调集谁呢?”周厉王带领亲信逃离镐京,沿渭水河岸,一直逃到彘(今山西省霍州市),并于公元前828年(周共和十四年)病死于该地。 国人攻进王宫,没有找到周厉王,便转而寻找太子姬静。召穆公将姬静藏了起来,国人围住召穆公家,要召穆公交出太子,召穆公“乃以其子代王太子”,《竹书纪年》记载:“(国人)执召穆公之子杀之”。 在大臣周定公、召穆公的劝解下,国人平息了一些怨恨,纷纷离去。此时宗周无主,周公和召公根据贵族们的推举,暂时代理政事,重要政务由六卿合议。这种政体,称为共和(一说由共国国君共伯和代行天子职务)。史称“周召共和”或“共和行政”。 [2] [3] ]事件影响 《史记》一书于公元前841年(共和元年)开始记年记事,因此发生“国人暴动”、厉王被逐、“共和行政”的这一年,被视为中国历史有确切纪年的开始。 “国人暴动”动摇了西周王朝的统治,直接导致了周王室日趋衰微,逐步出现了分崩离析的局面。尽管有短暂的宣王中兴,但周宣王之后,周幽王烽火戏诸侯,西周最终被犬戎所灭。 [1] [4]

E. 春秋时期奴隶起义、国人暴动及其历史作用

在春秋时期的奴隶器,光能把东西历史作用春秋时期,那么那些人说生活的很艰难,他们只有几亿来推动社会发展,是的那些奴隶主满他们进行各种改革。

F. 公元前841年国人暴动怎么回事

国人暴动周厉王任用荣夷公为卿士,实行专利政策,又命令卫巫监谤,禁止国人谈论国事,违者杀戮。当时国人有参与议论国事的权利,甚至对国君废立、贵族争端仲裁等有相当权利,同时有服役和纳军赋的义务。国人在高压政策下,「道路以目」。召公虎规谏厉王,但监谤更甚,国人忍无可忍,于公元前841 年,举行暴动,攻入王宫,国王仓皇逃奔彘,公元前828 年,国王死于彘。宗周无主,朝政由周定公、召穆公共同执掌,史称周召共和或共和行政。
在周成王、周康王统治的时期,周朝政局比较安定。后来,由于封建主贵族加重剥削,加上不断发动战争,国人的不满情绪也随着增长。周朝的统治者为了镇压人民,采用十分严酷的刑罚。周穆王的时候,制订了三千条刑法,犯法的人受的刑罚有五种,叫做"五刑"。像额上刺字、割鼻、砍脚等等。但是,刑罚再严,也阻止不了人民的反抗。到了西周第十位国王周厉王即位后,对人民的压迫更重了。周厉王宠信一个名叫荣夷公的大臣,实行"专利",他们霸占了一切湖泊、河流,不准人民利用这些天然资源谋生;他们还勒索财物,虐待人民。那时候,住在野外的农夫叫"野人",住在都城里的平民叫"国人"。周都镐京的国人不满厉王的暴虐措施,怨声载道。大臣召公虎听到国人的议论越来越多,进宫告诉厉王说:"百姓忍受不了啦,大王如果不趁早改变做法,出了乱子就不好收拾了。"厉王满不在乎地说:"你不用急,我自有办法对付。"于是,他下了一道命令,禁止国人批评朝政,还从卫国找来一个巫师,要他专门刺探批评朝政的人,说:如果发现有人在背后诽谤我,你就立即报告。"卫巫为了讨好厉王,派了一批人到处察听。那批人还敲诈勒索,谁不服他们,他们就随便诬告。厉王听信了卫巫的报告,杀了不少国人。在这样的压力下,国人真的不敢在公开场合里议论了。人们在路上碰到熟人,也不敢交谈招呼,只交换了一个眼色,就匆匆地走开。厉王见卫巫报告批评朝政的人渐渐少了下来,十分满意。有一次,召公虎去见厉王,厉王洋洋得意地说:"你看,这回儿不是已经没有人议论了吗?"召公虎叹了一口气说:"唉,这怎么行呢?堵住人的嘴,不让人说话,比堵住河流还要危险哪!治水必须疏通河道,让水流到大海;治国家也是一样,必须引导百姓说话。硬堵住河流,就要决口;硬堵住人的嘴,是要闯大祸的呀!"厉王撇撇嘴,不去理他,召公虎只好退出。厉王和荣夷公的暴政越来越厉害,过了三年,也就是公元前841年,国人忍无可忍,终于举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暴动。起义的国人围攻王宫,要杀国王。国王得知风声,慌慌忙忙带了一批人逃命,一直逃过黄河,到彘(音zhì,今山西霍县东北)地方才停下来。国人打进王宫,没有搜到国王。有人探知王子靖逃到召公虎家躲了起来,又围住召公虎家,要召公虎交出王子。召公虎没奈何,只好把自己的儿子冒充太子送出去,才算把王子保护了下来。厉王出走后,朝廷里没有国王,怎么办呢。经大臣们商议,由召公虎和另一个大臣周公主持贵族会议,暂时代替周天子行使职权,历史上称为"共和行政"。“共和”一词由此而来。从共和元年,也就是公元前841年起,中国历史才有了确切的纪年。共和行政维持了十四年之后,周厉王在彘死去。大臣们立太子姬静即位,就是周宣王。宣王在政治上比较开明,得到诸侯的支持。经过这一场国人暴动,周的政治重新恢复了民主。
公元前841年发生的国人暴动 直接导致了周王室日趋衰微.

G. 国人暴动在哪一年

国人暴动,又称彘之乱,是公元前841年发生在西周首都镐京(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西北)的以平民为主体的暴动。

事件背景
西周自周成王、周康王之后,社会矛盾开始激化。到周昭王、周穆王时期,由于贵族内部的分化现象越来越严重,许多失势的贵族和贫困的士阶层,社会地位不断下降,也在城中与一般平民杂处,成为“国人”的组成部分。另外,在“国人”中还有百工、商贾等工商业者以及社会的下层群众。
在周代,所营筑的城邑通常有两层城墙,从内到外分别为城和郭,城内称“国人”,城外的称“野人”或者“鄙人”。
西周的土地基本制度是“井田制”,将大块的田地分割成九块,排成“井”字形。中央一块田地由大家合耕,收获归国家所有,为公田;其余八块收获物归各家所有,为私田。井田制下受田的人,平时向授予者交纳贡赋,战时有服兵役的义务。天子是最高的土地所有者,有权向每一位生活在土地上的贵族和庶民取得贡赋,有权向接收土地者收回土地。
西周行使取得贡赋权的方法有两种,其一,庶民助耕公田;其二,诸侯采邑主朝觐贡献。到周夷王时,已有诸侯不朝。同时,随着私田的不断开发,使西周的井田制度遭到破坏。国人不断依靠从山林湖泽捕鱼、打猎营利,这都对西周朝廷的经济收入造成了巨大的威胁。[1]
编辑本段事件原因

周夷王死后,其子周厉王姬胡继位。为了改变朝廷的经济状况,周厉王任用荣夷公为卿士,实行“专利”政策,将山林湖泽改由天子直接控制,不准国人进入谋生。
周都镐京的国人因不满周厉王的政策,怨声载道。大臣召穆公(又称召公虎、邵公)进谏说:“民不堪命矣!”(人们已经受不了了,都在议论纷纷)周厉王又命令卫巫监谤,禁止国人谈论国事,违者杀戮。
在周厉王的高压政策下,国人不敢在公开场合议论朝政。人们在路上碰到熟人,也不敢交谈招呼,只用眼色示意一下,然后匆匆地走开,这就是“道路以目”。周厉王得知后十分满意。对召穆公说:“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我有能力制止人们的非议,他们再也不敢议论了!)
召穆公劝谏周厉王道:“是障之也!”(这是用强制的手段来堵住民众的嘴啊!)、“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此!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这样堵住人们的嘴,就像堵住了一条河。河一旦决口,要造成灭顶之灾;人们的嘴被堵住了,带来的危害远甚于河水!治水要采用疏导的办法,治民要让天下人畅所欲言)周厉王对此却置若罔闻。
周厉王的高压政策,进一步激化了社会矛盾。公元前841年,爆发了“国人暴动”。[2-3]
编辑本段事件过程

公元前841年,因不满周厉王的暴政,镐京的“国人”集结起来,手持棍棒、农具,围攻王宫,要杀周厉王。周厉王下令调兵遣将。臣下回答说:“我们周朝寓兵于国人,国人就是兵,兵就是国人。国人都暴动了,还能调集谁呢?”周厉王带领亲信逃离镐京,沿渭水河岸,一直逃到彘(今山西省霍州市),并于公元前828年(周共和十四年)病死于该地。
国人攻进王宫,没有找到周厉王,便转而寻找太子姬静。召穆公将姬静藏了起来,国人围住召穆公家,要召穆公交出太子,召穆公“乃以其子代王太子”,《竹书纪年》记载:“(国人)执召穆公之子杀之”。
在大臣周定公、召穆公的劝解下,国人平息了一些怨恨,纷纷离去。此时宗周无主,周公和召公根据贵族们的推举,暂时代理政事,重要政务由六卿合议。这种政体,称为共和(一说由共国国君共伯和代行天子职务)。史称“周召共和”或“共和行政”。[2-3]
编辑本段事件影响

《史记》一书于公元前841年(共和元年)开始记年记事,因此发生“国人暴动”、厉王被逐、“共和行政”的这一年,被视为中国历史有确切纪年的开始。
“国人暴动”动摇了西周王朝的统治,直接导致了周王室日趋衰微,逐步出现了分崩离析的局面。尽管有短暂的宣王中兴,但周宣王之后,周幽王烽火戏诸侯,西周最终被犬戎所灭。

H. 周厉王时的暴动的历史事件产生了什么影响

《史记》记载,公元前841年(共和元年)开始记年记事,因此发生“国人暴动”、厉王被逐、“共和行政”的这一年,被视为中国历史有确切纪年的开始。
由于周朝是一个由原始部落步入文明社会不久的早期国家,有氏族成员转化而成的国人,是维持周朝统治稳定的主要力量,国人暴动导致了周人中上层贵族与平民阶层之间的分裂,因而极大地削弱了西周王朝的统治基础。
“国人暴动”动摇了西周王朝的统治,直接导致了周王室日趋衰微,逐步出现了分崩离析的局面。尽管有短暂的宣王中兴,但周宣王之后,周幽王烽火戏诸侯,西周最终被犬戎所灭。

I. “国人暴动”一词中的“国人”是指:

西周时期,住在野外的农夫叫"野人",住在都城里的平民叫"国人"。

事件背景
西周自周成王、周康王之后,社会矛盾开始激化。到周昭王、周穆王时期,由于贵族内部的分化现象越来越严重,许多失势的贵族和贫困的士阶层,社会地位不断下降,也在城中与一般平民杂处,成为“国人”的组成部分。另外,在“国人”中还有百工、商贾等工商业者以及社会的下层群众。 在周代,所营筑的城邑通常有两层城墙,从内到外分别为城和郭,城内称“国人”,城外的称“野人”或者“鄙人”。 西周的土地基本制度是“井田制”,将大块的田地分割成九块,排成“井”字形。中央一块田地由大家合耕,收获归国家所有,为公田;其余八块收获物归各家所有,为私田。井田制下受田的人,平时向授予者交纳贡赋,战时有服兵役的义务。天子是最高的土地所有者,有权向每一位生活在土地上的贵族和庶民取得贡赋,有权向接收土地者收回土地。 西周行使取得贡赋权的方法有两种,其一,庶民助耕公田;其二,诸侯采邑主朝觐贡献。到周夷王时,已有诸侯不朝。同时,随着私田的不断开发,使西周的井田制度遭到破坏。国人不断依靠从山林湖泽捕鱼、打猎营利,这都对西周朝廷的经济收入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事件原因
周夷王死后,其子周厉王姬胡继位。为了改变朝廷的经济状况,周厉王任用荣夷公为卿士,实行“专利”政策,将山林湖泽改由天子直接控制,不准国人进入谋生。 周都镐京的国人因不满周厉王的政策,怨声载道。大臣召穆公(又称召公虎、邵公)进谏说:“民不堪命矣!”(人们已经受不了了,都在议论纷纷)周厉王又命令卫巫监谤,禁止国人谈论国事,违者杀戮。 在周厉王的高压政策下,国人不敢在公开场合议论朝政。人们在路上碰到熟人,也不敢交谈招呼,只用眼色示意一下,然后匆匆地走开,这就是“道路以目”。周厉王得知后十分满意。对召穆公说:“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我有能力制止人们的非议,他们再也不敢议论了!) 召穆公劝谏周厉王道:“是障之也!”(这是用强制的手段来堵住民众的嘴啊!)、“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此!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这样堵住人们的嘴,就像堵住了一条河。河一旦决口,要造成灭顶之灾;人们的嘴被堵住了,带来的危害远甚于河水!治水要采用疏导的办法,治民要让天下人畅所欲言)周厉王对此却置若罔闻。 周厉王的高压政策,进一步激化了社会矛盾。公元前841年,爆发了“国人暴动”。
事件过程
公元前841年,因不满周厉王的暴政,镐京的“国人”集结起来,手持棍棒、农具,围攻王宫,要杀周厉王。周厉王下令调兵遣将。臣下回答说:“我们周朝寓兵于国人,国人就是兵,兵就是国人。国人都暴动了,还能调集谁呢?”周厉王带领亲信逃离镐京,沿渭水河岸,一直逃到彘(今山西省霍州市),并于公元前828年(周共和十四年)病死于该地。 国人攻进王宫,没有找到周厉王,便转而寻找太子姬静。召穆公将姬静藏了起来,国人围住召穆公家,要召穆公交出太子,召穆公“乃以其子代王太子”,《竹书纪年》记载:“(国人)执召穆公之子杀之”。 在大臣周定公、召穆公的劝解下,国人平息了一些怨恨,纷纷离去。此时宗周无主,周公和召公根据贵族们的推举,暂时代理政事,重要政务由六卿合议。这种政体,称为共和(一说由共国国君共伯和代行天子职务)。史称“周召共和”或“共和行政”。
事件影响
《史记》一书于公元前841年(共和元年)开始记年记事,因此发生“国人暴动”、厉王被逐、“共和行政”的这一年,被视为中国历史有确切纪年的开始。 “国人暴动”动摇了西周王朝的统治,直接导致了周王室日趋衰微,逐步出现了分崩离析的局面。尽管有短暂的宣王中兴,但周宣王之后,周幽王烽火戏诸侯,西周最终被犬戎所灭。[

J. 历史上第一次“国人暴动”是发生在哪个统治者身上

公元前841年,因不满周厉王的暴政,镐京的“国人”集结起来,手持棍棒、农具,围攻王宫,要杀周厉王。周厉王下令调兵遣将。臣下回答说:“我们周朝寓兵于国人,国人就是兵,兵就是国人。国人都暴动了,还能调集谁呢?”周厉王带领亲信逃离镐京,沿渭水河岸,一直逃到彘(今山西省霍州市),并于公元前828年(周共和十四年)病死于该地。 国人攻进王宫,没有找到周厉王,便转而寻找太子姬静。召穆公将姬静藏了起来,国人围住召穆公家,要召穆公交出太子,召穆公“乃以其子代王太子”,《竹书纪年》记载:“(国人)执召穆公之子杀之”。 在大臣周定公、召穆公的劝解下,国人平息了一些怨恨,纷纷离去。此时宗周无主,周公和召公根据贵族们的推举,暂时代理政事,重要政务由六卿合议。这种政体,称为共和(一说由共国国君共伯和代行天子职务)。史称“周召共和”或“共和行政”。[

阅读全文

与国人暴动历史意义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