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发展 > 肇庆历史文化

肇庆历史文化

发布时间:2021-02-06 02:30:51

㈠ 肇庆有什么风俗习惯

●舞狮
舞狮在肇庆城乡有着悠久的传统,春节舞狮采青拜年,是肇庆城乡的习俗,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当地的农村、企业都有不少的舞狮团。每逢节日和喜庆,这些舞狮团都会以舞狮助兴,进行惊险刺激的表演。
肇庆电力醒狮团是一支钦誉海内外的狮团,曾多次出国代表中国参加国际大赛。1998年,这个狮团的少年狮队在全国南北狮王争霸中夺得亚军。这个狮团独创的“九天揽月”、“踩沙煲上桩”等套路堪称惊险与艺术的交融,令万千观众倾倒。
●舞龙
肇庆市德庆县是传说中龙母的故乡,德庆、封开一带素有舞龙的习俗,有火龙、彩龙、旱龙三种。每逢节庆,当地的人们都会舞动巨龙欢庆。德庆电力集团舞龙队是一支颇有名气的舞龙队,曾多次代表广东参加全国舞龙大赛,并获得过季军。
●水上醒狮
水上醒狮表演设在七星岩桂花轩前的主游道旁湖面上。在跨度近30米的粼粼碧波上面,竖立着70多根柱桩,高桩离水面2.4米,低桩距水面0.6米。柱桩尽头处,立着一个面积为25平方米的表演平台。两头醒狮踩桩舞动,跃向湖面,并在水上表演各式惊险、精彩的传统南狮套路。
由市旅游委精心设计,肇庆旅游醒狮团演出的水上醒狮表演,以别出心裁的形式发掘并丰富了南国醒狮表演的传统艺术,扩展了景区的文化内涵。
● 九龙湖客家风情
在肇庆鼎湖区九龙湖山下,是一万多客家人聚居的地方,淳厚的山民、典雅的民居、古朴的婚俗、好客的主人、淳朴浓郁的客家风情,还有独特的、被国内外建筑学家列为中国五大传统民居之一的客家围屋,构成了九龙湖特有的客家民俗文化。那原始的古法造纸、精炼桂树油等,正是当地客家人与自然相融、保护自然生态、服务人类自身的典型表现。在凤凰台上,地地道道的客家小伙子和姑娘们表演的客家风情,让您赏心悦目,还有甜美的山歌对唱、优雅的山村舞蹈、独特古朴的婚礼……。
●肇庆婚俗
肇庆人结婚有许多奇特而有趣之处。结婚前一天,新人各自在家准备,互不见面。男家在良辰燃放鞭炮,接着请好命公﹑好命婆(一般是有儿子的中年夫妇)开床设账。是夜,新郎不得睡在新床上。次日清晨,新郎由好命公﹑好命婆为之梳头。女家,不管嫁妆多少,父母都要为女儿准备一对小火笼,内装木炭,上盖大红纸,以预祝女儿婿结婚后生活红火。结婚前一天晚上,新娘彻夜不眠。次日凌晨,新娘由伴娘陪伴,梳妆打扮。吉日早上,迎亲的花车来到女家,伴郎即大声嚷着要见新娘,但新娘却由伴娘陪伴着,躲在闺房之中,迟迟不出,这叫依依不舍,如新娘之兄长未婚,要避开,绝对不能看着小妹出门。同时,新娘的母亲要将一条男裤放在闺房的门上,八字儿摆开,以让女儿从裤档下跨出闺房。接着,一对新人开始向女家的长辈端茶拜别。拜别后,母亲将一篮象征如意吉祥的十宝--红包﹑红糖﹑红枣﹑桂圆﹑酒饼﹑米花﹑莲子﹑百合﹑花生﹑桂面--交新娘。这时,新郎领着新娘跨出大门门槛,新娘的兄长未婚,则由新娘的父亲为新郎打红伞遮阳。花车回到男家时,男家派一个已生养有儿子的妇女在鞭炮齐鸣声中接过红伞,打开遮住新郎,向新房走去。是时,新郎的父母和兄弟姐妹均不可看着新郎﹑新娘走下花车,直至走进新房,这叫回避,以免见外。新娘在伴娘的陪伴下,走近新房后,与新郎并排坐在床沿上,叫坐床。继而他们登厅拜堂,先拜祖先,后拜父母。
●疍家婚俗
肇庆沿西江之水上人家,称疍家,其嫁家伙娶颇奇趣:男子未聘,则置盘草于艇梢:女子未受聘,则置盘花于艇梢,以致媒妁。结婚前3天,男女互不见面。至吉日良辰,特设酒艇,张灯结彩,旗灯照耀,好不热闹。吉时,鞭炮齐鸣,于是一好命公便伴着新郎哥,驾起一叶花舟,驾向新娘子的红船。新娘子被接回后,旋即登船见过家公家婆,与新郎哥一同拜祭祖先。傍晚时分,亲朋戚友驾方舟赴宴。宴席上,无论菜多小,"香芋扣肉"一菜绝不可少,且特别大碗,同时要由主家女尊长亲手泡制。饮宴沸沸扬扬,一直闹至深夜才散去。小家疍户还有养童养媳之风习,长大后而结婚者谓之转髻。现今绝大部份水上人家已迁居岸上,虽然其生活习惯已与岸上人家同化了,但其婚俗仍留有一些古痕迹。

㈡ 肇庆简介,最好详细D``急用!!!

广东肇庆简介
肇庆是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星湖是全国首批4A级风景区、全国首批十大文明风景示范区之一,以星湖风景区为中心的西江旅游走廊逐步形成;肇庆还是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 肇庆的古代历史文化璀璨夺目,光彩照人。境内春秋战国墓出士的大量精美青铜器,表明肇庆地区在先秦时期是岭南地区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之一。秦汉时中原文化主要经西江传播到岭南地区,而肇庆正是西江通衢必经之地。汉代交趾刺史部绝大部分时间设在苍梧郡治广信县,使之成为岭南早期的文化中心之一。汉代研究《左传》的专家陈钦、陈元,我国最早的佛教学者牟融,都是广信县人。陈钦曾向王莽讲授《左氏春秋》,自名为《陈氏春秋》;其子陈元,潜心为其父所著书训诂,自成一家,陈元子坚卿在经学上也有造诣,后人称之为"三陈"。著名学者刘熙、许靖、许慈、袁徽、黄豪亦曾到广信避难、讲学,开岭南学术研究风气之... 广东肇庆简介 肇庆是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星湖是全国首批4A级风景区、全国首批十大文明风景示范区之一,以星湖风景区为中心的西江旅游走廊逐步形成;肇庆还是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 肇庆的古代历史文化璀璨夺目,光彩照人。境内春秋战国墓出士的大量精美青铜器,表明肇庆地区在先秦时期是岭南地区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之一。秦汉时中原文化主要经西江传播到岭南地区,而肇庆正是西江通衢必经之地。汉代交趾刺史部绝大部分时间设在苍梧郡治广信县,使之成为岭南早期的文化中心之一。汉代研究《左传》的专家陈钦、陈元,我国最早的佛教学者牟融,都是广信县人。陈钦曾向王莽讲授《左氏春秋》,自名为《陈氏春秋》;其子陈元,潜心为其父所著书训诂,自成一家,陈元子坚卿在经学上也有造诣,后人称之为"三陈"。著名学者刘熙、许靖、许慈、袁徽、黄豪亦曾到广信避难、讲学,开岭南学术研究风气之先。三国时的士燮一家及南朝至隋唐时期的泷州陈氏,不但是一方豪族,而且颇有学识。他们在西江一带的活动,对促进肇庆古代文化的发展也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唐大中五年(公元851年),封州(今封开县)人莫宣卿高中状元,时年17周岁,成为岭南第一个状元。 良好的文化环境和优美的自然景观,吸引了历代文人驻足咏叹。仅唐代就有15位宰相来过肇庆。唐代的李邕、李绅、沈亻全期、宋之问,宋代的包拯、郭祥正、郑敦义、黄公度,明代的陈献章、俞大猷、汤显祖、王泮,清代的王夫之、屈大均、陈恭尹、翁方纲、袁枚、阮元、张之洞、景日珍、林召棠等,都曾在肇庆兴利除弊,为为老百姓办好事。文人学者们或开设学堂,传播文化知识;或以他们的生花妙笔,写下精彩的诗文,尤其是李邕,以《端州石室记》一文,使端州誉满长安。这些人的活动,促进了当地文化的发展。 肇庆是我国佛教传播重地之一。唐代禅宗六祖惠能,开创了禅宗南派,主张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在中国思想史和佛教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惠能弟子、唐代佛教学者石头和尚陈希迁(高要人),所著《参同契》传到日本,成为日本曹洞宗和尚必诵经典。他的肉身至今还供奉在日本横滨总持寺。 端州与海外文化交往始于唐代。日本留学僧荣睿因与鉴真五次东渡未果,于天宝七年(公元748年)辗转来到端州,染病圆于龙兴寺。天宝十三年(公元754年)鉴真终于按荣睿遗愿东渡日本成功,传授中国佛教、医学和文化艺术。1963年鉴真和尚圆寂1200周年,在鼎湖山建立荣睿纪念碑,日本友好代表团专程来参加落成典礼。 深厚的文化基础,有赖于源远流长的教育传统。宋代开始在西江兴办官学。西江各县大部分学宫,均始建于宋。包拯兴建的星岩学院,是岭南最早的书院之一。明万历年间创办的端溪书院,至清初发展成为岭南学术研究的中心之一。乾、嘉学派鼻祖全祖望,以及何梦瑶、冯敏昌、马俊良、谢兰生、林召棠、苏廷魁、梁鼎芬、朱一新、林绍年、傅维森等全国知名的学者也曾在该书院掌教。清代肇庆除了端溪书院外,还有星岩书院、三都书院、培风书院等20多间。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康有为的学生陈焕章在今鼎湖区砚洲创立颖川两等学堂,为两广近代学堂之较早者。此后的肇庆府中学堂、广罗肇工艺学堂等,培养了不少杰出人士,著名社会活动家谭平山就毕业于广罗肇工艺学堂。民国年间成立的宾兴局,赞助本地子弟出洋留学,著名物理学家吴大猷、数学家吴大任、经济学家吴大业,就是出洋留学生中的佼佼者。

㈢ 谁介绍一下肇庆啊

肇庆学院是公办全日制综合性本科大学,距广州90公里,位于广东珠三角城市——肇庆。肇庆市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肇庆星湖风景名胜区是我国首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国十大文明风景区示范点之一。肇庆学院两个校区均坐落在星湖风景名胜区内,总占地面积1500亩,环境优美,校园建筑风格与优秀旅游城市建设要求相适应,先后被评为全国部门绿化400佳单位、广东省文明单位、肇庆市花园式单位,是读书治学的好地方。学校党委被授予先进党委称号,学生中党员比例达18%。
肇庆学院现有全日制学生10973人,其中本科生9791人,外国留学生65人。全校目前共有教职工1112人,其中专任教师637人。学校有“双聘”院士1人,教授52人,副教授等199人,博士43人,硕士、研究生学历教师241人,在读博士、硕士126人。同时,学校还聘请了一批外籍教师、客座教授和兼职教授。现有教学仪器设备总值7000多万元,学校图书馆藏书115万册,开通了《中国期刊网》、综合性的科技文献数据库《维普期刊数据库》、可提供400余种外文电子版学术期刊的《Springer Link》、《EBSCOHost》等多种全文期刊数据库,并设有《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的相关链接。学校拥有省重点实验室光电信息技术教学重点实验室、省扶持学科基础数学学科。
学校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经常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活动和比赛并屡获殊荣。 近年来我校学生在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共获得全国及省级一、二、三等奖共25项,总成绩在全省高校中名列前茅;在2002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我校学生荣获一等奖;在“CCTV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广东省复赛中,我校学生以全省专业组第二名的优异成绩取得决赛资格,是广州以外的本科院校中唯一进入决赛的选手,并在决赛中获得优胜奖;在2003年举行的广东省第六届大学生运动会上,我校共获得29枚奖牌,奖牌总数在全省31所本科院校中列第5名;学校共9年被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和全国学联评为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
学校治学严谨,教学管理严格规范,坚持“突出特色、以质立校;以生为本,崇尚创新”的办学理念, 以“团结、奋进、求实、创新”为校训,具有优良校风和学风。学校注重教学质量,教授、博士在教学第一线为本科生上课。学校大力提倡并帮助本科生考研,取得显著成绩。办学以来,共为国家培养了6万多名本专科毕业生,他们以服务意识好、基础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强、安心基层工作而受到社会一致好评,2002年我校毕业生的总体就业率为94.3%,2003年为97.2%,2004年就业率达到99.68%,2005年就业率达到98.73%。
2003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在视察学校时指出:“肇庆学院近年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并提出了“突出特色,注重质量,建设名校”的殷切期望。肇庆学院正以此为目标,开拓创新,加快发展,为建设名校而奋斗!
我校现有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等九个学科门类,36个本科专业,22个专科专业。学校在广西、湖南、甘肃、湖北、河南、河北、江西、辽宁、云南、山西、吉林、海南、贵州、陕西 、山东等15个省招收本专科学生,还招收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

㈣ 肇庆市历史

历史古迹

肇庆是远古岭南土著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考古发现表明,距今14万年左右,肇庆已有人类活动;距今l万年左右,这里已开始向新石器时代过渡;大约5000年前,肇庆的先民已有锄耕农业、家畜饲养业、编织业以及较先进的制陶业。境内的春秋晚期至战国墓葬出土的青铜器,有受中原商周文化和长江流域楚越文化影响的痕迹,也有岭南文化的显著特征。

肇庆是历史悠久的岭南名郡。早在南越国时期,骆越酋长安阳王曾北上建都于封溪(今封开境内)。赵佗击败安阳王之后,在封溪一带建立苍梧国,作为南越国的属国。汉武帝平定南越之后,在今高要、肇庆市区、高明和三水西部、云浮东部等地设置高要县,属苍梧郡。县名得自境内的高要峡,高要峡则因峡山高峻、峡水如腰而得名。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始置端州,辖高要、端溪等九县。大业三年(公元607年)废州置郡,端州改为信安郡。唐武德年间复为端州,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称高要郡,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又复为端州。直到北宋元符三年(l101年),宋徽宗赵佶因即位前为端王,端州为其"潜邸",故在端州置兴庆军节度;政和三年(ll13年)改端州为兴庆府;重和元年(1118年)又亲赐御书"肇庆府",自此更名为肇庆。

肇庆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原文化和岭南文化的交汇处,有着灿烂的历史文化。梅庵、悦城龙母祖庙、崇禧塔、宋城墙、阅江楼、丽谯楼、文明塔、黄岩洞、泰新桥、高要学宫、德庆学宫、文塔、七星岩摩崖石刻群, 周其鉴故居等300多处具有科学研究价值文物古迹。据考证,肇庆还是粤语的发源地呢!星湖风景名胜区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最近,又被评为首批全国十大文明景区示范点之一。七星岩湖光山色,美不胜收。七座岩峰布列,矗立在6. 5平方公里的湖面上,整个景区山环水绕,亭楼阁榭,波光岩影,浑为一体,自然风光绝佳,构成一座奇丽的山水盆景,享有“岭南第一奇观”、 “人间仙景”之美誉。近年,七星岩风景区的8公里的堤路和七座岩峰上新装饰各种霓虹灯, 再造了一个“夜星湖”。 鼎湖山是广东四大名山之首,被称为 “北回归线上的绿宝石”,“活的自然博物馆”。

肇庆是岭南土著文化的发祥地,广府汉族地域文化和白话(广府话)的发祥地,以及两种文化交叉演进的核心地域,也是中原文化与岭南文化、西方文明与中国传统文明交汇最早的地区之一,曾经是西江流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史称“岭南名郡”。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在今肇庆封开(古称广信,取意“初开粤地宜广布恩信”)设管辖岭南各郡的“交趾刺史部”长达375年;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至清乾隆十一年(1747年),肇庆为两广总督府驻地长达183年。1583年9月,被誉为“沟通中西文化第一人” 的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带着自鸣钟、日晷和世界地图等代表欧洲文艺复兴的成果来到肇庆,并于1585年建成中国历史上第一座天主教堂‘仙花寺”,绘制出版了第一幅中文世界地图《山海舆地全图》。

古 往今来,肇庆孕育出汉代著名古文经学家陈钦和陈元父子,唐代两广第一位状元莫宣卿等一大批出类拔萃的人物。唐代文学家、书法家李邕、日本高僧荣睿、佛教禅宗惠能,北宋名臣包拯,意大利传教士罗明坚、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以及北伐名将叶挺等众多历史人物在肇庆留下遗迹。

㈤ 请问肇庆市的一些介绍

肇庆市位于广东省中西部、西江的中游。土地总面积1.5万平方公里,人口390多万,下辖有端州区、鼎湖区和广宁、德庆、封开、怀集4县,代管高要、四会2个县级市,设立了省级的肇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市政府驻端州区城中路49号。

肇庆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汉置高要,隋称端州,宋重和元年(公元1118年),宋徽宗赵佶因即位前曾封端王,故亲赐御书,将端州改为肇庆,意为“喜庆吉祥之始”。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岭南文化的发祥地,肇庆人文荟萃,古迹林立。梅庵、宋城墙、七星岩摩岩石刻、悦城龙母祖庙、德庆学宫等数十处国家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与佛教禅宗六祖惠能、李邕、包拯、汤显祖、利玛窦、孙中山、叶挺等中外名人的足迹交相辉映,撰写了肇庆文风流远的璀璨诗篇。

肇庆风光秀丽,旅游资源丰富。城区的七星岩,湖山一体、波光岩影,兼有阳朔之山、桂林之水形胜,美不胜收,素有“岭南第一奇观”的美誉;鼎湖山山高林密,峰峦竞秀,古木参天,绿荫蔽日,鸟语花香,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人和生物圈”生态定位研究站。以星湖风景区为中心,沿西江、绥江溯江而上,盘龙峡、“天下第一石”、千层峰、广宁竹海大观、燕岩等景点次递展开,构成了千里旅游走廊的绚丽画卷。

肇庆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肇庆东邻穗、深、港、澳等经济发达地区,背靠祖国大西南,是经济发达地区通往西南各省的重要交通枢纽。国道321线、324线,三茂铁路(广州至湛江)贯穿全境;西江“黄金水道”通江达海,初步形成了陆路、水路、铁路协调互补、快捷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体系。

肇庆物华天宝,自然资源丰富。不仅拥有丰富的土地、农林资源和水力资源,而且拥有黄金、玉石等50多种矿产资源,被誉为广东的“黄金之乡”、“中国砚都”。

肇庆民风淳朴,文明法治蔚然成风。在长期的精神文明建设实践过程中,肇庆人形成了“开放兼容、务实进取”的现代肇庆人精神,爱国爱乡、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知书达礼,营造了文明法治、和谐安康的社会氛围。

天有厚赠,人当勉力。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实践,肇庆市已打下了较为坚实的产业基础、体制基础和环境基础:国民经济发展加快,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城市规划建设力度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加快;“十项民心工程”顺利实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科教兴市战略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加强;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上新水平,社会各项事业全面推进;政府行政效能进一步提高,转变机关作风效果明显。在新的时期,天时、地利、人和俱备的肇庆人民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建设繁荣活力、文明法治、和谐安康肇庆为目标,谋全局、促发展、重为民、抓落实,努力将肇庆建设成为花园式、生态型、现代化大城市。

㈥ 肇庆有什么地区

肇庆市辖端州区、鼎湖2区及广宁、怀集、封开、德庆4县,代管高要市、四会2市。

1949年11月设西江专区,辖高要、四会、广宁、封川、开建、德庆、郁南、罗定、云浮、新兴、高明、等11县及肇庆市(县级),西江区专员公署驻肇庆市(时“专区”非地级市政权,属省政府派出机构,全称为西江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1950年3月,改称广东省西江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9月,改称广东省人民政府西江区专员公署。1950年1月,高明县划归珠江专区;3月,肇庆市改镇并入高要县。1951年5月,怀集县从广西平乐专区划入西江专区。1952年12月撤销西江专区,设立粤中行政区(地区级),驻地江门市(1955年9月后驻佛山市),隶属的各县不变。

(6)肇庆历史文化扩展阅读:

肇庆地区是中国广东省曾经存在的一个旧地级行政区名字,由肇庆专区改名而来,存在于1970年10月到1988年1月,现在已经撤销,管辖范围为今地级肇庆市和云浮市。

肇庆是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旅游资源丰富,拥有众多的文物古迹和独特的自然景观。星湖,兼有阳朔、西湖的山水之美,是国家AAA-景区和全国十大文明景区示范点之一;鼎湖山,拥有北回归线上罕见的原始次森林,生态环境一流,负离子含量居全国之最,被誉为“天然氧吧”、华南生物种类的“基因储存库”和“活的自然博物馆”。

以500公里环市公路为连线,以德庆悦城龙母庙、封开龙山、怀集燕岩、广宁竹海、四会贞山、高要生态园和高尔夫球场为主要支撑网点,集度假、疗养、会议、购物、文化、娱乐、商务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大型旅游网络“千里旅游走廊”已颇具规模。

肇庆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古称端州,有2100多年的历史,是岭南文化的发祥地,明清时期是西江流域政治、经济网站、文化、军事中心,180多年的两广总督府所在地;岭南第一状元莫宣卿、唐代文学家李邕、日本入唐留学僧荣睿、佛教禅宗六祖惠能、北宋名臣包拯、沟通中西文化第一人利玛窦、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等众多历史名人都在肇庆留下足迹。

全市有360多处有历史科学研究价值的文物景点。当前,肇庆正以宋文化、包公文化、广信文化、生态文化、革命文化、民俗文化、科普文化为重点,积极打造和建设文化。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肇庆

㈦ 肇庆有无什么特色文化

历史文化:宋城墙、阅江楼、梅庵、悦城龙母祖庙、七星岩摩崖石刻群等回。
语言文化答:肇庆是粤语和岭南土著文化的发源地,更是广府汉族地域文化和白话(广府话)的发祥地,以及两种文化交叉演进的核心地域,也是中原文化与岭南文化、西方文明与中国传统文明交汇最早的地区,曾经是西江流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史称“岭南名郡”。
风景旅游:七星岩旅游风景区、仙女湖旅游风景区、鼎湖山旅游风景区。其中七星岩享有“岭南第一奇观”、 “人间仙景”之美誉;而鼎湖山是广东四大名山之首,被称为 “北回归线上的绿宝石”,“活的自然博物馆”。
人文建筑:星湖牌坊音乐喷泉,奇幻多变,精彩纷呈。
商业文化:市中心广百、好世界、大润发、沃尔玛四大商场组成一个密集的商业圈。
饮食文化:裹蒸是肇庆的特产食物,正宗裹蒸色香味俱全,采用糯米、绿豆、肥猪肉等原材料,以冬叶包制,呈四角山包形状,讲究叶绿、米粘、豆软、肉香,另需配有上等芝麻,才算是肇庆正宗的裹蒸,等闲不易吃得到的。

㈧ 肇庆民俗有哪些..肇庆的历史文化

在历史的长河中,肇庆积累了丰富多彩的各种民俗,且具有其独特的历史个性。比如,肇庆的醒狮、古法造纸、客家山歌对唱、客家婚俗、疍家婚俗等等这些具有肇庆特色的岭南民俗.具体介绍可看 http://www.ctsgz.cn/tpl/index/display_article_detail_web.do?bh=20071029144201肇庆的历史文化可看:肇庆市历史文化资源调查报告 http://unn.people.com.cn/GB/22220/54467/54468/54471/3823037.html

㈨ 肇庆宋文化作文

肇庆·宋文化之都

肇庆历史沿革

肇庆的古代历史文化璀璨夺目,光彩照人。境内春秋战国墓出土的大量精美青铜器,表明肇庆地区在先秦时期是岭南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之一。秦汉时中原文化主要经西江传播到岭南地区,而肇庆正是西江通衢必经之地。唐大中五年(公元851年),封州(今封开县)人莫宣卿高中状元,时年17周岁,成为岭南第一个状元。

深厚的文化基础,有赖于源远流长的教育传统。宋代开始在西江兴办官学。清代肇庆除了端溪书院外,还有星岩书院、三都书院、培风书院等20多间。民国年间成立的宾兴局,赞助本地子弟出洋留学,著名物理学家吴大猷、数学家吴大任、经济学家吴大业,就是出洋留学生中的佼佼者。

粤地肇庆

杨芳/文

肇庆,从字面理解代表着“吉祥喜庆的开端”。这个由宋徽宗赐予的名字至今沿用已近900年了,但肇庆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远远却不止此。

大凡成名,总该有点来历的。

上控苍梧,下扼南海,两广咽喉,粤西重镇。优越的地理位置给予了它一个特定方域的标识——“岭表南来第一州”。它不仅为粤地最早首府的所在,岭南文化的故里,两广得名的起源,而且它还是粤语的滥觞地,还在古书所说“瘴疠南蛮”之地的年月里,它已经孕育着灿烂的百越文明。

翻过沉沉的史页,遥望岁月深处,我们仿佛看到,深远的黄岩洞里,繁衍着不息的南粤族群,石器时代的先民们精打细磨的工件撞击出岭南文明的曙光;远眺当年秦汉大帝,挥舞着统一的猎猎大旗,打造出南越的广袤江山;灵渠开凿一冲天然屏障,它更无可替代地成为了中原文化南下的要冲,开风化之先的领地;汉设高要盐官,西江两岸物丰民盛,商贾云集,舟车频往的一幕幕至今未曾退却;它又曾品尝过隋设端州府,宋置兴庆军节度,南明永历帝登位之地的滋味。两千年来,西江一脉长流,滔滔大潮日夜拍打着它,它通过自己的血脉,源源不断地为中华文明输送营养液,亦成就了自己特殊的功业。因此,400多年前明朝著名文学家徐渭就说过:“古来谁不重端城。”

这个南方的城市四季并不分明,这里的人脾气也没有大起大落,这也许与这里气候有关。它是淳厚而静气的,没有慷慨言辞,既不故作深沉高尚,又不骄横浮靡。

这里是西江诗意的栖居地,人与自然和谐的雅歌。无灯红酒绿的迷醉,无纸醉金迷的喧嚣,域内无比的清新爽朗,人与自然和谐的搭建,真真实实成了一座最容易接近的城,一座最适合老百姓居住的通俗之城,一座有着山水相映和江湖襟带风光的现代城市。而生活哲学的熏染,更使得肇庆人注意劳逸的结合,在闲暇忙碌之余,他们会捧起紫砂壶,端起茶盏,在袅袅茶香中静赏粤曲或邀两三知己慢慢品尝;他们还会赏摩岩唐碑,登岩崖洞穴,或沐氧弄瀑戏水或自驾船游星湖;他们还崇尚健体,无论是夜色降临或是晨雾初现,道旁堤边,大大小小运动场观内,处处可见肇庆人活跃矫健的身姿。

但凡岸边的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魅力。站在崇禧塔上俯瞰古端城,你会深深地被这座城市秀美的容颜所吸引。近处,西江如玉带飘然东去,虹桥飞架,车船穿梭,直指苍穹的两岸四支明代宝塔遥遥对视,擎起了一个西江流域的中心地带的广阔天空。近处,星湖边的垂柳依然轻荡,宋城墙的气魄让人震慑,梅庵香雪年年飘落,鼎湖山的飞瀑声势喧天,宝月台的夏荷重又繁茂,红楼在夜色中更显凝重,包公寺的香火四时鼎盛,北岭山的架势千载不移,一条条街道绿意盎然,令人心怡神往。

心中存有不少诗是关乎肇庆的,我以为,尤以叶剑英的这首《游七星岩》最能将这一方秀丽山水卷诠释得熨帖。

借得西湖水一圜,更移阳朔七堆山。堤边添上丝丝柳,画幅长留天地间。

情结千千宋城墙

游思壁/文

我一直认为,来过肇庆的人,便会有一丝关于宋城墙的情结。那份情结就仿佛七星岩或者鼎湖山的某一颗许愿树上挂满的红丝,在耀眼的苍穹下显得格外迷人。

凡登临过宋城墙的人,都会被它绵延达2800多米的雄壮深厚、古朴凝重的气势所震撼。远眺城墙,它们犹如一条连绵不绝的巨龙,其中点缀着挺立的披云楼……天高云淡之时,是景色最美的时候,特别是向西眺望,在明净澄澈的晴空下,远处滚滚的西江水把城墙衬托得格外美丽。登临古城墙,俯视城下,环城林带,滴红流翠;高楼耸立,相映成趣。耳畔,还有风吟唱的声音,是一种令人沉醉的声音。

那一次,我来过宋城墙之后,便梦牵魂绕。当我双脚踏上那一片神奇的土地时,我的心在颤抖。而那时,春天的暖风,安卧在清新阳光中。我抚摸着一块块如古书般厚重的古城砖,突发思古之幽情,我开始想像,在这个魅力无穷的地方,在这个草长莺飞的季节,在这个阳光明媚的时刻,我开始想像这座经过一千多年中国文化淘洗和净化的城市,到底还蕴含着多深的精华?

我沿着宋城一路不断地走着,不断地被一些难以表达的灵感追赶,我可以为古城砖上那密密麻麻的青苔所感动;也可以被“朝天门”那伟岸端庄的气势所震撼。宋城墙之于我,便像一本尘封多年的历史著作,曾经的气势磅礴,也不因为沧海桑田,不因为白云苍狗而丧失。我站在“朝天门”前,站在一半是车水马龙的繁杂现代都市,一半是静寂安详的宋朝城墙的中间,仔细地端详着这段蜿蜒的历史,就像一本厚重的历史著作,其间记载着这样或那样一段段令人激动的文字与沧桑——

肇庆古城墙位于肇庆市区旧城区,周长2800米,宽8.5~18米,残高6.5~10米。古城墙始为土城墙,宋政和三年(1113年)将土城扩大,城墙外皮砌砖,内为夯土并筑为砖城。宋代的城墙开四门:东曰宋崇、西曰镇南、南曰端溪、北曰朝天。城门之上各有城门楼一座,四门之外有瓮城,城墙四角各有角楼一座,城外还有护城河。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踏着一块块青石拼成的石路,我感到了脚步的匆忙与恍惚。我静立在青石路的崎岖身躯上,身旁有人经过,有人伫立或者凝视,我仿佛身处过去炮火喧嚣、人声鼎沸的高楼,风在我的耳边猎猎作响,仿佛是有一位青楼的歌伎在轻轻地吟唱:“千秋金壁地,陈迹使人伤。”

走在那市井云烟的背后,走在那磅礴冲天的氛围里,我小心翼翼地记下了自己对于历史的领悟:在千年的风卷残云中,宋城墙代表的不再仅仅是它的厚重墙砖,而是墙砖里面的灵魂,灵魂深处的文化。宋城墙文化是人与时间拉锯的产物,而古城墙就成为了它依附的载体,并且一直为我们所仰望。

“古城墙是生长着的,它的强劲、它的韧性、它的节操,而它的灵魂也必定将人的精神引渡到另一个更加广阔的世界,能给人一个顶天立地、宇盖苍穹、风雨不阻、独立独行的肝胆。”而正是那一个个情结,才使我们在面对沧桑的历史时一直坚持着仰望的姿态,一直在文化灵魂的广阔天空恣意地翱翔。

㈩ 肇庆的历史

肇庆是远古岭南土著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考古发现表明,距今14万年左右,肇庆已有人类活动;距今l万年左右,这里已开始向新石器时代过渡;大约5000年前,肇庆的先民已有锄耕农业、家畜饲养业、编织业以及较先进的制陶业。境内的春秋晚期至战国墓葬出土的青铜器,有受中原商周文化和长江流域楚越文化影响的痕迹,也有岭南文化的显著特征。

肇庆是历史悠久的岭南名郡。早在南越国时期,骆越酋长安阳王曾北上建都于封溪(今封开境内)。赵佗击败安阳王之后,在封溪一带建立苍梧国,作为南越国的属国。汉武帝平定南越之后,在今高要、肇庆市区、高明和三水西部、云浮东部等地设置高要县,属苍梧郡。县名得自境内的高要峡,高要峡则因峡山高峻、峡水如腰而得名。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始置端州,辖高要、端溪等九县。大业三年(公元607年)废州置郡,端州改为信安郡。唐武德年间复为端州,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称高要郡,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又复为端州。直到北宋元符三年(l101年),宋徽宗赵佶因即位前为端王,端州为其"潜邸",故在端州置兴庆军节度;政和三年(ll13年)改端州为兴庆府;重和元年(1118年)又亲赐御书"肇庆府",自此更名为肇庆。

肇庆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原文化和岭南文化的交汇处,有着灿烂的历史文化。梅庵、悦城龙母祖庙、崇禧塔、宋城墙、阅江楼、丽谯楼、文明塔、黄岩洞、泰新桥、高要学宫、德庆学宫、文塔、七星岩摩崖石刻群, 周其鉴故居等300多处具有科学研究价值文物古迹。据考证,肇庆还是粤语的发源地呢!星湖风景名胜区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最近,又被评为首批全国十大文明景区示范点之一。七星岩湖光山色,美不胜收。七座岩峰布列,主体由阆风岩、玉屏岩、石室岩、天柱岩、蟾蜍岩、仙掌岩、阿坡岩七座石灰岩山峰组成,矗立在6. 5平方公里的湖面上,排列如北斗七星,另有五湖仙女湖、中心湖、波海湖、青莲湖和里湖。整个景区山环水绕,亭楼阁榭,波光岩影,浑为一体,自然风光绝佳,构成一座奇丽的山水盆景,享有“岭南第一奇观”、 “人间仙景”之美誉。近年,七星岩风景区的8公里的堤路和七座岩峰上新装饰各种霓虹灯, 再造了一个“夜星湖”。 鼎湖山是广东四大名山之首,被称为 “北回归线上的绿宝石”,“活的自然博物馆”。

肇庆是岭南土著文化的发祥地,广府汉族地域文化和白话(广府话)的发祥地,以及两种文化交叉演进的核心地域,也是中原文化与岭南文化、西方文明与中国传统文明交汇最早的地区之一,曾经是西江流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史称“岭南名郡”。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在今肇庆封开(古称广信,取意“初开粤地宜广布恩信”)设管辖岭南各郡的“交趾刺史部”长达375年;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至清乾隆十一年(1747年),肇庆为两广总督府驻地长达183年。1583年9月,被誉为“沟通中西文化第一人” 的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带着自鸣钟、日晷和世界地图等代表欧洲文艺复兴的成果来到肇庆,并于1585年建成中国历史上第一座天主教堂‘仙花寺”,绘制出版了第一幅中文世界地图《山海舆地全图》。

古 往今来,肇庆孕育出汉代著名古文经学家陈钦和陈元父子,唐代两广第一位状元莫宣卿等一大批出类拔萃的人物。唐代文学家、书法家李邕、日本高僧荣睿、佛教禅宗惠能,北宋名臣包拯,意大利传教士罗明坚、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以及北伐名将叶挺等众多历史人物在肇庆留下遗迹。

阅读全文

与肇庆历史文化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