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发展 > 古代人物画的发展历史

古代人物画的发展历史

发布时间:2021-03-14 17:50:52

A. 在古代中国,为什么人物画最先繁荣发展起来

因为在古代没有相机,摄影机这些,人们为了保留下来自己的影响就会请他人为自己画像,所以人物画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B. 中国古代绘画史的成熟和发展阶段大概出现在哪一个朝代

中国绘画萌芽于原始社会时期,逐步形成于春秋战国时代,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飞速发展,隋唐时期达到了极盛,以后的宋元明清时期,中国的绘画进一步成熟发展。
1、原始社会时期
岩画是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中国岩画的记载最早见于五世纪北魏时的《水经注》,中国的岩画大多存在于少数民族地区。汉族先民的绘画足迹要到当时使用的石器、骨器等工具及装饰品的刻画中去寻找,而其灿烂地显现是在彩陶纹饰中。
2、奴隶社会——人物肖像画出现
进入奴隶社会后,绘画的范围日益扩大,西周时期甚至出现了专门掌管绘画的官吏,同时,人物肖像画出现。不过,夏商周的装饰艺术主要表现于青铜纹饰。
3、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战国的艺术冲破浓厚神秘的气氛而走向现实生活的新境界,到战国厉期,这种表现现实生活,注重写生的风格已胸然成风。战国时期壁画大盛,还出现了帛画、漆画,同时画院萌芽。
4、秦汉时期
秦汉时期,绘画也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它具备了两个特点,它是一个浪漫主义与理性精神并存;神话、历史、现实同在;南北风俗混合一体。汉代绘画的另一个特点是具有气势美。在汉代画幅中,一个个具体形象都没有细节,没有修饰,没有个性表达,也没有主观抒情。相反,突出的是高度夸张的形体姿态,是手舞足蹈的大动作,是异常单纯简洁的整体形象。在这粗略轮廓的整体形象的飞扬流动中,表现力量、运动、速度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气势”美。这确实是繁荣强盛的汉帝国的写照。
5、魏晋南北朝时期——绘画的大发展时期
魏晋南北朝形成新的美学思潮造就了五彩缤纷的绘画高潮。这时期的绘画处于独往开来的地位,它有两个新的特征:一是佛教艺术的影响;二是知识分子专业画家登上了画坛。
6、隋唐时期——绘画的极盛时期
隋统一中国,结束了魏晋以来近四百年的大动荡、大分裂的局面。经过唐帝国的励精图治,中国走向一统和繁荣,绘画在唐代达到了极盛时期。唐代的绘画成就空前,影响深远,人物画达到了顶峰时期,隋唐的壁画也超越了前代,山水画走向成熟,花鸟画兴起,绘画理论也有重大发展。
7、两宋、五代十国时期
这一时期绘画也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具有以诗入画,追求细节的忠实描写两大特点。花鸟画成熟并达到了高峰时期,水墨花鸟异军突起,绘画理论有巨大发展。五代开始正式设立画院。两宋时期绘画职业化倾向表现得十分突出。
8、元明清时期
在历代绘画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元代是一个风尚骤转的时期。原集中了很多画家的御用创作机构——画院,已不复存在,归隐的文人画家成了艺术创作的主要力量。因此,绘画的商品性也有所减弱,专业画家的创作便明显萧条下来。
明代画坛,流派林立,纷繁杂沓,但是土大夫绘画的思想内容和画境、画意,似乎总是在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中发展,他们在自己的作品中,明显地反映出“万事不关心”的冷漠态度,对现实生活没有热情。总的来看,明代的卷轴绘画,无论是宫廷还是民间,“行家”或是“逸家”,在表现内容上大都远离社会和时代,描写现实生活的人物画和社会风俗画更加衰微。但是,反映生活的现实主义的文学插图版画却在明代中叶兴起,并随着民间文学的空前繁荣而蓬勃发展,并为清代版画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清代绘画作品中融入金石的气质,追求深沉、换漫、浑朴、自然的拙越,而力避繁妍,形成了晚清水墨写意画的新格局。
在清代,民间绘画中极为兴盛的是年画。

C. 概述中国古代绘画的起源与发展脉络

起源于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纹饰和岩画。
先秦绘画己在古籍中有记载,己达到较高的水平。
秦汉多是神话人物,气势恢宏。魏晋南北朝,出现文人画。隋唐发展快,产生名家。宋朝发展到高峰,元明清相继发展。

中国古代绘画起源很早,五六千年前的先民们就用矿物颜色在岩石上涂画拙朴的动植物纹样和人形图案,在陶器上描绘各种美丽的图案纹饰,之后又在青铜器上刻铸纷繁神秘的花纹及其他图形。这些作品由于年代的久远,所保存下来的实属凤毛磷角,却使我们得以一窥早期绘画的面貌。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最早绘制于纸绢上的独幅绘画作品,是出土于墓葬的随葬品,距今己有2000多年的历史。

早期的中国绘画以作品的题材划分为若干画科,如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等。公元17世纪前后,欧洲绘画传入中国,为了与本土传统绘画相区别,舶来之欧洲绘画作品冠名为"西洋画",本土绘画自然就称为"中国画"。因此,中国画最初的称谓,是相对于西洋绘画(泛指欧洲绘画)而言的。

中国画是东方绘画艺术的主流,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无论在艺术内容、形式,还是表现手法上,中国画与西方绘画都有极大的差别。

工笔重彩画与水墨写意画

在多数人的印象中,传统的中国画似乎就是水墨写意画,其实这是一个误会。中国画按照其技法及风格可分为两大类型,即工笔重彩画和水墨写意画。工笔画又称"细笔画"。其绘画风格工整细致,以规整并富有表现力的线条勾画出物象的轮廓,并注重于细部的刻划,然后再敷以厚重、鲜亮的颜色。工笔画所用颜料大多以矿物质制成,历经多年,仍然可以保持原有的色彩;整个画面漂亮明丽,有着很强的装饰效果。正因为这部分绘画作品具有富丽堂皇的外观,中国历史上大多数宫廷画家部采用此种画法,以表现皇家气派。

相对于工笔画的就是写意画,又称 "粗笔画"。其画风简略,通过尽量简练的笔墨,着重描绘物象的神韵相意态,而并不十分在意所画对象的逼真与形似。画家在画中多采用概括、夸张的手法,运用丰富的联想,最大限度地抒发自己的情绪,张扬不同的个性。因此,写意画作品带有一定的即兴性、随意性和偶然出现的意外效果,较难临仿和描摹。它们几乎部是用水墨完成的,有着素淡、清雅的外观。这类作品在后期中国画坛上占有很大的比例。

从中国画发展的历史来看,早期的(公元12世纪以前)画幅均为工笔重彩画。晚期的作品则多是水墨写意画;再从作者的情形来看,工笔重彩画的作者大都是职业画家或工匠画家,水墨写意画的作者则大多兼有文人的身份。

当然,在工笔画和写意画之间还有一片开阔地带,供画家们在两端取舍,从而形成折中的即半工笔半写意的画法。

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

传统的中国画离不开诗词。题款。篆刻,是诗"书。画、印相结合的艺术表述。

早期中国的许多文字,是根据对象的形状或意义,用简练的 线条描绘出来的象形艾宇。这与使用线条画画相似。中国文字的这一特点,加上书写文字的形式本身带有很强的艺术创造性,因而与绘画有着某种天然的联系,人谓之"书画同源"。中国画家(尤其是文人画家。在作画的过程往往十分自然地将写字的笔法运用到绘画中去;他们在创作中的情感,很多时候以诗句的形式——直接题在画面上;并按中国文人的习惯,在画的落款处盖上刻有自己名号的朱砂红印章。强调线条的表现力,强调绘画笔墨的书法情趣,是品评中国画作品格调高下的重要标准。

中国绘画非常讲究画家综合的艺术修养,画家在下笔之先,一般已经将题诗的内容、宇体及印章在画面中的位置作了通盘的考虑。画中的诗何与图像相辅相成,对画面意境和构图起到了某种补充和平衡的作用;印章的红颜色义与黑白的(水墨)图画形成色彩的差异。将诗、书、画、印四个分割的因素融为一体,组成一幅统一的画面,是中国画一个很重要的特色。

从画面布局上看,中国传统绘画与欧洲绘画有一个明显不同,就是中国画很注重在画面留有空白。空白处并不是空无一物,它可以是山中的云蔼,可以是江面的晨雾,也可以是日月的光华,甚至可以什么都不是。有人认为,"布白"是中国画中最为人关注的要点。画家强调画面诗意的传达,那些空白处也许正是诗意的不确定性、模糊檬拢的象征,留给观赏者想象的余地。公元11世纪时的中国大画家、大文学家苏拭(1036-1101)曾提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主张,这也是后来历代画家追求的境界。

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三足鼎立

在中国画中,人"物、山水、花鸟是三个最大的科目,也是最常见的题材。它们大致可以和欧洲绘画中的人物、风景、静物相对应。

以人物形象为赛主体的绘画,是中国"古代绘画各科目中出"现最早的,美术考古发现也证明了这一-点。原始社会的先民"们用白茎、红矾土、霸炭黑在岩壁上画的人寨形和动物图案,可以"说首开人物画的先霸河。至大约1500年前的魏昔南北朝时期,人物画的艺术发展逐渐成熟。这一时代的霞著名画家、艺术理论家顾档之(348-409)提出了人物画应"以形传神"、"形神兼备"的主张,认为画家不仅应当正确地描绘人物的外形,而且要注意刻划人物的精神、气质,即内在的东西。在此后的漫长岁月里,艺术家。艺术评论家几乎无一例外地依循这一认识,从事创作和品评。人物画在中国绘画发展的前期有极其辉煌的历史。

以描写山川自然景色为主体的绘画称为山水画,是中国画中最重要,也是影响最大的一个科目。它的兴起比人物画要晚得多,大约在唐代(618-907)趋于成熟,此后名家辈曲 名作不断,盛极一时。山水画的兴盛,有其中国传统文化上的深层的原因。中国古代哲人崇尚"天人合一",认为人与天地万物是相通的,人的善性天赋能感知自相通的,人的善性天赋能感知自然。即便人在官场市井,心也向往着山水林木;亲近自然、融人自然,成为中国文人 (包括画家)最大的愿望。画家们在描绘自然景色中寄托内心的感情和追求,同时给予观赏者以许多联想与启示。纵观中国古代的绘画史,山水画画家在所有画家电 所占比例是最大的。

中国画的另一门类,以描写花卉、竹石、鸟兽,虫鱼为主体,其中最常见的是将花、鸟组合在一起,故称之为花鸟画。花鸟画给人一种特殊的观赏情趣,其兴起较山水画为早,起先用于工艺品的纹样上,到唐代开始成为中国画中的一个独立门类。中国古代文人喜好梅、兰、竹、菊,认为它们清雅高贵,表现了文人清高脱俗的气质。因此,梅兰竹菊是花鸟画中常见的题材。

D. 综述中国古代人物画发展概要(东晋到五代时期)

中国古代人物画的重要特点:
(1)中国古代人物画对于人物的描绘,不仅仅是满足外形的肖似,而是更着重人物性格与内心世界的揭示,即所谓的传神。例如:
从以上作品可以见到,唐代人物画达到的高度艺术水平。
五代人物画的杰作——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
其他如明代“写真”代表作——曾鲸的《张卿子像》,作者在传统肖像画法强调“墨骨”和“传神”的基础上,融合西洋画法创造了更重墨染和体积感的“凹凸法”,为中国传统肖像画开辟了新路子。画中描写了杭州名医张卿子的肖像,惟妙惟肖地表现了这位医学家不求名利、和善坦荡的神态风貌。
(2)中国古代人物画的独特传统,还表现在善于运用长卷的形式,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真实而细致地描绘现实生活的场景及其人物活动。除了前面介绍的《韩熙载夜宴图》属于传统的长卷式的人物画外,场面更为繁广的应推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3)中国古代人物画的独特传统,还表现在高度的笔墨技巧与技法的多样性。
例如,上面谈话到的人物画,从画法上讲都属于工笔画。其中有工笔重彩,如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也有工笔淡设色,如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和曾鲸的《张卿子像》。 应当指出的是,中国古代人物画既有如上述的刻画工细的工笔画,还有画法洗练纵逸的简笔人物或写意画。后者的代表作以梁楷的《李白行吟图》最为典型。寥寥数笔就把大诗人李白那种才华横溢的风度神韵,刻画得十分传神,真可谓笔简意赅。
以上所谈到的中国古代人物画,都是著名画家的作品。中国历史上一些不知名的工匠创作的人物画中也有不少优秀的作品,古代的工匠们发挥了他们的聪明才智,创造了动人的艺术形象。

以人物活动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中国画传统画科。 曾因题材类别的不同分为许多支科:描写历史故事与现实人物者称人物; 描写仙佛僧道者称道释; 描写社会风俗者称风俗; 描写妇女者称仕女; 肖像画称写真。 又曾因画法样式上的区别分为若干类别:刻画工细勾勒着色者名工笔人物; 画法洗练纵逸者名简笔人物或写意人物; 画风奔放水墨淋漓者名泼墨人物; 纯用线描或稍加墨染者名白描人物; 以线描为主但略施淡彩于头面手足者名吴装人物。 人物画是中国画里直接反映现实的画科。 它在体现中华民族审美意识特点的同时也较全面、较充分的反映了政治、哲学、宗教、道德、文艺等社会意识,在中国画各科中最富于认识价值与教育意义。
人物画的产生早于其他中国画科。 据《孔子家语》记载,在周代即有劝善戒恶的历史人物壁画。 至战国秦汉,以历史现实或神话中人物故事和人物活动为题材的作品大量涌现。 战国楚墓出土的《人物龙凤》与《人物驭龙》帛画是已知最早的独幅人物画作品。 其后大量出土的帛画、壁画、画像砖石,表现出这一时期人物画的兴盛发达。 魏晋隋唐是中国人物画重要发展时期。 魏晋时期,思想的解放,佛教的传入,玄学的风行,专业画家队伍的确立,促成人物画由略而精,宗教画尤为兴盛,出现了以顾恺之为代表的第一批人物画大师,也出现了以《魏晋胜流画赞》,《论画》为代表的第一批人物画论,奠立了中国人物画的重要传统。 盛唐时期吴道子则把人物宗教画推到更富于表现力,也更生动感人的新境地。 五代两宋是中国人物画深入发展的时期。 随着宫廷画院的兴办,工笔重彩着色人物画更趋精美,又随着文人画的兴起,民间稿本被李公麟提高为一种被称为白描的绘画样式。 宋代城乡经济的发展,宋与金的斗争,社会风俗画和具有现实意义的历史故事画亦蓬勃发展。 作品在体现对象的社会属性上,在表达人物内心的复杂性上,在宏伟的构图能力上,都有飞速进步,张择端的杰作《清明上河图》便产生于这一时期。 自南宗受禅宗思想影响,写意人物画肇兴以来,此后中国人物画开始朝另一方向发展。 从重视教育认识功能,转向重视审美作用; 从为对象传神,转向更多地抒发作者情感。 仕女画、高士画大量出现。元明清以来,虽较多的文人画家转而致力于山水画与花鸟画,但接触民生、关心国事、接受了具有萌芽状态反封建意识的文人或职业画家仍不乏人物画的优秀创作。 明末的陈洪绶、清末的任伯年便是杰出的代表。 现代的中国人物画,深入研究传统,广泛吸收外来技巧,表现新的时代生活,做出了前无古人的贡献.

中国古代人物画造型的基本描法在传统上可归纳为“十八描”,分别是:高古游丝描、琴弦描、铁线描、行云流水描、蚂蝗描、钉头鼠尾描、混描、镢头描、曹衣描、折芦描、橄榄描、枣核描、柳叶描、竹叶描、战笔水纹描、减笔描、枯柴描、蚯蚓描。

E. 古代人物画起源于什么时期

人物画是中国画里直接反映现实的画科,它在体现中华民族审美意识特点的同时也较全面、较充分地反映了政治、哲学、宗教、道德、文艺等社会意识,在中国画各科中最富于认识价值与教育意义。

人物画因其画法样式上区别分为若干类别。如刻画工细勾勒着色者叫作“工笔人物画”;画法洗练纵逸者叫作“简笔人物画”或“写意人物画”;画风奔放水墨淋漓者叫作“泼墨人物画”;纯用线描或稍加墨染者叫作“白描人物画”;以线描为主但略施淡彩于头面手足者叫“吴装人物画”。

人物画的产生,据史料记载,在周代就有劝善戒恶的历史人物壁画。到战国秦汉时期,以历史现实或神话中人物故事和人物活动为题材的作品大量涌现。

后来发现的战国时期楚墓的《人物龙凤》与《人物驭龙》帛画,是已知最早的独幅人物画作品。其后大量出土的帛画、壁画、画像砖石,表现出这一时期人物画的兴盛发达。

汉代,人物画发展已经基本成熟。人物画创作上,不仅有造型准确的画像,还有以形传神和夸张、变形的作品,其中许多画像,都具有鲜明的写意性。

F. 人物画的历史发展

战国楚墓出土的《人物龙凤》与《人物驭龙》帛画是已知最早的独幅人物画作品。到了汉代,人物画发展已经基本成熟。在人物画的创作上,不仅有造型准的画像,还有以形传神和夸张、变形的作品。许多画像,都具有鲜明的写意性。确魏晋时期,思想的解放,佛教的传入,玄学的风行,专业画家队伍的确立,促成人物画由略而精,宗教画尤为兴盛,出现了以顾恺之为代表的第一批人物画大师,也出现了以《魏晋胜流画赞》、《论画》为代表的第一批人物画论,奠立了中国人物画的重要传统。盛唐时期吴道子则把人物宗教画推进到更富于表现力、也更生动感人的新境地 。五代两宋是中国人物画深入发展的时期。随着宫廷画院的兴办,工笔重着色人物画更趋精美,又随着文人画的兴起,民间稿本被李公麟提高为一种被称为白描的绘画样式。宋代城乡经济的发展,宋与金的斗争,社会风俗画和具有现实意义的历史故事画亦蓬勃发展。张择端的杰作《清明上河图》便产生于这一时期。自南宋受禅宗思想影响,梁楷的泼墨、简笔写意人物画,标志着写意人物画肇兴,中国人物画开始朝另一方向发展。仕女画、高士画大量出现。之后,明末的陈洪绶、清末的任颐都创作了不少人物画的优秀作品。现代的中国人物画,深入研究传统,广泛吸收外来技巧,表现新的时代生活,作出了前无古人的贡献。

G. 高中历史必修Ⅲ,概述中国古代绘画的起源与发展脉络.

中国古代的绘画起源于新石器时代,发展脉络如下:
1、绘画的萌芽
石器时代是中国绘画的萌芽时期,伴随者石器制作方法的改进,原始的工艺美术有了发展。但在若干年以前,我们所掌握的中国绘画的实例还只是那些描画在陶瓷器皿上的新石器时代的纹饰。但近年来,在中国的许多省份发现了岩画,使得史学家们将中国绘画艺术的起源推前至旧石器时代。在这些众多的发现中,也包括了许多描绘人的图像,有些堪称宏幅巨制。内蒙古阴山岩画就是最早的岩画之一。在那里,我们的先人们在长达一万年左右的时间内创作了许多这类图像,这些互相连接的图像把整个山体连变成了一条东西长达300公里的画廊。据推测,是宗教或巫术的感召促使先人们不辞辛劳地创作了这些图像。类似的图像还可以在苏北的连云港孔望山将军崖岩画遗址中见到。
2、新石器时代的绘画艺术
探讨新石器时代的绘画,我们仍然要把目光投向那些地处边远地区的神秘岩画。在云南沧源发现的岩画反映了人类的活动,包括狩猎、舞蹈、祭祀和战争。岩画的构图更趋于复杂,所表现的内容也由单个的物体发展为互相关联的具有动感的人。它们的存在使我们看到了中国绘画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当然,这个时期艺术家们在绘制岩画的时候并没有任何的边界的限制,岩面也并没有作任何的处理,它们的创作是无拘无束的。
这一切的改变源自于陶器和木结构建筑的出现,具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的艺术家们马上就发现这些材料是绝好的作画之处,于是,缤纷的色彩和丰富的纹样出现在这些器物上。以质朴明快、绚丽多彩为特色的仰韶文化与马家窑文化的彩陶图案,是我国先民的杰出创造。此外,大汶口文化、红山文化、河姆渡文化等,也有一定数量的彩陶。仰韶类型的彩陶以在西安出土的半坡陶盆《人面鱼纹盆》最具特色,也最耐人寻味,关于这种图案具体的含意一直在猜测之中。庙底沟类型的彩陶的图像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绘制于陶缸上的《鹳鸟石斧图》,出土于河南临汝闫村。该图以写实手法所描绘的鸟、鱼及斧据说代表了鹳氏族兼并鱼氏族的历史事件。此外,在青海大通出土的马家窑类型的舞蹈纹彩陶盆,描绘了氏族成员欢快起舞的景象,堪称新石器时代绘画艺术的杰作。
3、先秦绘画概况
在整个"先秦"时代中,春秋以前属于奴隶制社会,战国以后则进入了封建社会。伴随着社会分工的扩大,各种手工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出现了所谓的"青铜文明"。统治阶级的需要带动了美术各门类的发展,绘画当然也不例外,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我们今天能够见到的先秦绘画遗迹少之又少,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被推测为大部分的绘画都绘制在了易于腐烂的木质或者布帛上面。在商代的多处墓葬中发现了残存的彩绘布帛,在商代王室的墓葬中更是发现了很多的木质品上的漆画残留。可见,用漆作为颜料绘制器物在当时已很广泛了,常用的黑、红两种基本色的并置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据说,那时的漆绘制品经常是与铮亮的青铜器以及白色的陶器摆在一起的,极富观赏性。在殷墟也曾发现过建筑壁画的残块,以红、黑两色在白灰墙皮上绘出的卷曲对称的图案,颇有装饰趣味。西周、春秋、战国时期都有庙堂壁画创作的情况被记载下来,楚国屈原著名作品的《天问》就是在观看了楚先王庙堂的壁画后有感而作的。
幸运的是,在长沙的楚墓中先后出土了两幅战国时期的带有旌幡性质的帛画,它们都属于公元前3世纪的作品。两画描绘的都是墓主的肖像,一幅为妇人,其上方绘有飞腾的龙凤;另一幅则是一位有身份的男子,驾驭着一条巨龙或龙舟。墨线勾勒的侧面肖像及伴有象征意义的动物是两画的相同之处,所不同的是《人物御龙图》所表现出来的画家技巧要熟练了许多。
4、秦汉绘画概况
秦汉时期,是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时期,也是中国民族艺术风格确立与发展的极为重要的时期。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政治、文化、经济领域的一系列改革使得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为了宣扬功业,显示王权而进行的艺术活动,在事实上促进了绘画的发展。西汉统治者也同样重视可以为其政治宣传和道德说教服务的绘画,在西汉的武帝、昭帝、宣帝时期,绘画变成了褒奖功臣的有效方式,宫殿壁画建树非凡。东汉的皇帝们同样为了巩固天下,控制人心,鼓吹"天人感应"论及"符瑞"说,祥瑞图像及标榜忠、孝、节、义的历史故事成为画家的普遍创作题材。汉代厚葬习俗,使得我们今天可以从陆续发现的壁画墓、画像石及画像砖墓中见到当时绘画的遗迹。秦汉时代艺术以其深沉雄大的气魄,在中国美术史上放射着夺目的光彩。
5、汉代帛画
汉代画在缣帛上的作品很多,但历经千年之后,遗存极少。目前最重要的发现有本世纪70年代分别出土于湖南长沙马王堆、山东临沂金雀山的汉墓中的西汉帛画。马王堆1号墓中出土的帛画的含意最为隐晦,学者们的解释极为多样,但一般都认为帛画的上部和底部分别描绘的是天界和阴间,中间两部分则表现的是死者軑侯夫人的生活场景。墓主及各种神禽异兽的刻画极为生动,勾线流畅挺拔,设色庄重典雅,显示了西汉绘画的卓越水平。此外,马王堆3号墓中的三幅帛画的重要性也不容忽视,除墓主人外,还描绘有"导引"、仪仗等内容,精美非常。金雀山的帛画内容与马王堆汉墓帛画相近,上有日月仙山、下有龙虎鬼怪,中间部分描绘的是墓主人的人间生活景象,此画"没骨"与勾勒相结合,反映了汉画技法
6、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绘画概况
三国魏晋南北朝的历史,是由统一而分裂的过程。先是魏、蜀、吴三国鼎立,随后由司马家族统一为西晋,但十六国的连年战乱,使得中国再次进入了一个分裂的时代。5世纪时,由北魏的统一和相继分裂而形成的北朝和西晋王朝偏安江左后被宋、齐、梁、陈替代形成的南朝相互对峙。政治的不稳定、时局的混乱动荡,带来的是经济的普遍衰退,但在意识形态领域却有了超乎寻常的改变。此时的统治阶级早已被儒家思想所左右,民间的风气也随之俯仰。纷乱的社会,又给宗教的蔓延和传播创造了极好的机会,社会各个阶层都对佛教有了更为迫切的需要和更为广泛的接受。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映象之一的书画艺术在此时也发生了强烈的变化。绘画中的人物画得到了突出的发展,对其他对象的描绘则还处在很不成熟的阶段
在中国绘画发展史上,隋唐是魏晋南北朝之后的又一重要时期。隋朝书画,继往开来,酝酿着新风格的出现。初唐的书画则承袭了隋朝的风尚,崇尚法度,但已呈现出不同的面貌。这一转变到盛唐时就已经完成了。各科画家先后涌现,风格趋向于健美飞动。以吴道子为代表的人物画(包括宗教画)与山水画,展现了唐代绘画的卓越成就。中晚唐的绘画又发生了新的变异,它的影响直到五代时仍能体现出来。 魏晋南北朝时期在艺术方面的变化更多的是体现在书法艺术方面,楷书真正出现了。绘画艺术的变化虽然不象书法那么显著,但是社会风气的变化,崇佛思想的上扬,都让本来简略明晰的绘画进一步变得繁复起来。曹不兴创立了佛画,他的弟子卫协在他的基础上又有所发展。作为绘画走向成熟的标志之一,南方出现了顾恺之、戴逵、陆探微、张僧繇等著名的画家,北方也出现了杨子华、曹仲达、田僧亮诸多大家,画家这一身份逐渐地进入了历史书籍的撰写之中,开始在社会生活中扮演愈来愈重要的角色。
在这一时期中,发展得最为突出的是人物画(包括佛教人物画)和走兽画,而中国绘画中的其他各科还远未成熟,东晋顾恺之的传世作品《洛神赋图》中出现的山水只是作为人物故事画的衬景,山水画的逐步独立直到南北朝后期才趋于完成。之所以会这样,也是由于这一时期绘画的主要任务决定的--为政教服务,"是知存乎鉴戒者图画也"。这也是那时绘画的一个主要特点。

H. 有关中国古代人物画的介绍。

中国古代人物画的重要特点:
(1)中国古代人物画对于人物的描绘,不仅仅是满足外形的肖似,而是更着重人物性格与内心世界的揭示,即所谓的传神。例如:
从以上作品可以见到,唐代人物画达到的高度艺术水平。
五代人物画的杰作——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
其他如明代“写真”代表作——曾鲸的《张卿子像》,作者在传统肖像画法强调“墨骨”和“传神”的基础上,融合西洋画法创造了更重墨染和体积感的“凹凸法”,为中国传统肖像画开辟了新路子。画中描写了杭州名医张卿子的肖像,惟妙惟肖地表现了这位医学家不求名利、和善坦荡的神态风貌。
(2)中国古代人物画的独特传统,还表现在善于运用长卷的形式,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真实而细致地描绘现实生活的场景及其人物活动。除了前面介绍的《韩熙载夜宴图》属于传统的长卷式的人物画外,场面更为繁广的应推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3)中国古代人物画的独特传统,还表现在高度的笔墨技巧与技法的多样性。
例如,上面谈话到的人物画,从画法上讲都属于工笔画。其中有工笔重彩,如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也有工笔淡设色,如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和曾鲸的《张卿子像》。 应当指出的是,中国古代人物画既有如上述的刻画工细的工笔画,还有画法洗练纵逸的简笔人物或写意画。后者的代表作以梁楷的《李白行吟图》最为典型。寥寥数笔就把大诗人李白那种才华横溢的风度神韵,刻画得十分传神,真可谓笔简意赅。
以上所谈到的中国古代人物画,都是著名画家的作品。中国历史上一些不知名的工匠创作的人物画中也有不少优秀的作品,古代的工匠们发挥了他们的聪明才智,创造了动人的艺术形象

I. 中国古代人物画发展史

中国古代人物画发展史大致可以划分为五个时期。

1、原始时期人物画

美术史中对人物形象的描绘自古有之,原始美术中的《人面鱼纹盆》、将军崖岩画等就是最早的例子,其中都有对人类形象的描绘。

2、魏晋时期人物画

魏晋时期的中国人物画成为独立画科,并形成中国人物画的三个特征。它的特点是以线造型、以形写神、人物画具有记功录事功能。人物画具有记功录事功能体现社会意义和政治目的,成教化、助人伦,具有题材的道德性,这一特点在唐代阎立本《历代帝王图》、《步辇图》中亦有表现。

3、唐代人物画

唐代是中国人物画走向成熟的时期,这主要表现在道释人物画和仕女画创作中。在人物位次安排上,遵丛“主大从小,尊大卑小”原则;画面背景留白,计白当黑,仕女画早在初唐就受到重视,并已有高水平的作品出现。

4、宋代人物画

宋代以降,由于文人画的兴起和发展,人物画因其题材所限,难能出现兴盛的面貌。但仍有人物画家及作品值得一记。武宗元的《朝元仙仗图》在用线上显出吴带当风的特色。李公麟的人物画长于形象塑造,能画出不同地域、民族、阶层的人物特点,勇于突破陈规,别创新样。

5、明清人物画

明清人物画出现变形主义,与此同时的曾鲸及其影响下的波臣派,在人物画的创作上更具特色。清中后期人物画受西法影响,并在作品中有所显现,郎世宁等西方画家供职于宫廷,作品上出现了中西画法融合的风格特征。

(9)古代人物画的发展历史扩展阅读:

明清人物画相对前朝较弱,直至晚明时代,人物画得到振兴,出现了陈洪绶、崔子忠、丁云鹏、吴彬等画家。他们糅合晋唐五代传统与民间艺术传统,在浙派和吴派之外,别树一帜,开辟出一条“宁拙勿巧,宁丑勿媚”的艺术道路,反映了明末清初书画艺术共同追求的一股时代风尚。

明末清初题材多道释人物,造型夸张变形,饶有装饰意趣,笔法遒劲,设色古雅,称得上是人物画史上的变形主义。突出代表人物为陈洪绶、崔子忠,史称“南陈北崔”。

曾鲸创墨骨画法,在人物形象的刻画上,不光注重表现人物的外貌特征,而且深入揭示人物的精神气质。在画法上他既吸收民间写真的传统技巧,又糅合文人画的审美取向,力图出新,故而其作品文质相间,形成独具特色的风格。

而到了乾隆时期,由于帝王的好尚,西法逐渐成为宫廷画家学习的对象,一些院画家不仅掌握了西画技术,尤能逐步将传统技法和西法相协调,画出既具立体感而又有中国笔墨趣味的人物画作品。

J. 有关中国古代人物画的介绍和发展,每时期的不同特

五代时期是顾闳中,代表作《韩熙载夜宴图》。
发展高峰的是阎立本的代表作《列帝图》,《步辇图》。

阅读全文

与古代人物画的发展历史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