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共各大会议简称、内容、影响和意义(中国历史)
太多了,例如:
1、西湖会议
1922年8月29日—30日西湖会议在杭州西湖举行,会议讨论了共产党同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问题。
2、1926年中共中央北京特别会议
1926年2月21日—24日中共中央北京特别会议举行。会议的中心是解决“五卅”运动以后革命的总的战略方针问题。
3、1927年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委会会议
会议确定的决策和措施,在大革命失败的紧急关头,挽救了革命,挽救了党,奠定了开创中国革命新时期的良好基础。
4、八七会议
八七会议给正处在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中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新的出路,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
5、1927年中央临时政治局扩大会议
1927年中央临时政治局扩大会议,一方面,包含着一些正确的思想和主张;但另一方面,也发展了八七会议以来滋长起来的“左”倾情绪。
6、古田会议
古田会议总结了红四军成立以来军队建设方面的经验教训,确立了人民军队建设的基本原则,规定了红军的性质、宗旨和任务。
7、全军第一次青年工作会议
随着三次反“围剿”作战的胜利,大批青年加入红军。加强青年团的组织和积极开展青年工作,成为加强红军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8、遵义会议
王明“左”倾错误统治全党已达4年之久,造成严重损失。同时,中央红军攻占遵义,取得短期休整的机会,这些都为遵义会议召开提供了条件。
9、长征中的会议
黎平会议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意见,改变了中央红军的前进方向,使红军避免了可能覆灭的危险。
9、瓦窑堡会议
瓦窑堡会议是从土地革命战争到抗日战争历史转折时期,党召开的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解决了政治路线问题。
10、党的全国代表会议和党的白区工作会议
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和党的白区工作会议一起为迎接全国抗日战争的到来,在政治上、组织上做了重要的准备。
11、洛川会议
洛川会议指出了国共两党两条不同的抗战路线的原则区别,为实现党对抗日战争的领导权和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政治思想基础。
⑵ 黎平会议的内容对遵义会议的影响
黎平会议是遵义会议的奠基石,黎平会议最后确定了向贵州转兵的战略决策,毛泽东的正确意见终于被党中央采纳,避免了陷入重围的危险,使红军争取了主动。黎平会议是长征以来具有决定意义战略转变的关键,为遵义会议的召开作了重要的准备。
1934年12月18日党中央在黎平召开的政治局会议,在我党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如果没有黎平会议所制定的新的战略方针和一系列措施,就不可能有遵义会议的历史性转折,党和红军也就不可能转危为安,中国革命的航船也不可能在惊涛骇浪中继续前进。因此,如果说遵义会议是我党历史上生死故关的转折点,黎平会议就是遵义会议的序幕和奠基石。
(2)黎平会议的历史意义扩展阅读:
黎平会议由周恩来主持,开了一天一夜,争论十分激烈,最后接受了毛泽东的正确意见。会议通过了《中央政治局关于战略方针之决定》。
决议指出:“鉴于目前所形成之情况,政治局认为过去在湘西创立新的苏维埃根据地的决定在目前已经是不可能的,并且是不适宜的”。“政治局认为新的根据地区,应该是川黔边地区,在最初应以遵义为中心之地区,在不利的条件下应该转移至遵义西北地区,但政治局认为深入黔西、黔西南及云南地区,对我们是不利的。我们必须用全力争取实现自己的战略决定。”
决议还指出:“在向遵义方向前进时,野战军之动作应坚决消灭阻拦我之黔敌部队。对蒋、湘、桂诸敌,应力争避免大的战斗,但在前进路线上与上述诸敌部队遭遇时,则应打击之,以保证我向指定地区前进。”
决议最后说:“为着保证这个战略决定之执行,必须反对对于自己力量估计不足之悲观失望的失败情绪,及增长着的游击主义的危险。”会议还决定在适当的时候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以便审查黎平会议的决定和总结第五次反“围剿”以及长征以来军事指挥上的经验教训。
⑶ 遵义会议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
主要内容:会议纠正了中央领导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肯定了专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属确立毛泽东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⑷ 遵义会议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是什么
主要内容:
遵义会议作出的四条决定:
(1)毛泽东同志选为常委;
(2)指定洛甫同志起草决议,委托常委审查后,发到支部中去讨论;
(3)常委中再进行分工;
(4)取消“三人团”,仍由最高军事首长朱德、周恩来为军事指挥者,而周恩来同志是党内委托的对于指挥军事上下最后决心的负责者。
(5)肯定了毛泽东同志的正确主张。
会议意义:
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路线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正确领导,把党的路线转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轨道上来。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的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我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4)黎平会议的历史意义扩展阅读:
启示:
遵义会议启示我们,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与时俱进地提出和贯彻正确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
我们党的全部历史表明,党的理论和路线正确与否,是关系全局、决定一切的。党要形成正确的理论和路线,关键在于深刻认识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深刻认识和掌握中国国情,并把两者正确地统一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之中。
中国党过去的失败,“都是指导上的失败”,“而并不是工作上的失败”。这是“过去历史上我们最吃亏的地方”。这些话思想深刻、耐人寻味。这里所说的“指导上的失败”,就是指党在理论和路线上发生的错误。
遵义会议是我们党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问题的会议,由此中国革命开始摆脱不真正了解中国情况的共产国际的干预和束缚而显示出无穷的生命力。
⑸ 简述红军在黔东南的活动及其产生的重要意义
1930年,红七军曾转战我州从江、榕江、黎平等三县,给黔东南的革命历史揭版开了新的一页。权1934年9-10月间,红六军团西征入黔,先后经过我州黎平、锦屏、天柱、剑河、三穗、台江、施秉、黄平、镇远、岑巩等十县,与实行重兵围堵的敌人进行顽强的战斗。1934年12月,中央红军进入黔东南期间,举行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黎平会议。1936年,红二方面军长征,又经过我州岑巩县。红军在黔东南的活动遍及我州十二个县,越过了无数的苗乡侗寨。红军进入黔东南地区期间,认真宣传党和红军的任务,严格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实行民族平等、武装苗民以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国民党统治,解放弱小民族;不打苗民土豪
⑹ 遵义会议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
一、主要内容
事实上确定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
《中共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的决议》即遵义会议决议,后来在长征途中的扎西会议上通过。
陈云手稿记载的遵义会议作出的四条决定:
(1)毛泽东同志选为常委;
(2)指定洛甫同志起草决议,委托常委审查后,发到支部中去讨论;
(3)常委中再进行分工;
(4)取消“三人团”,仍由最高军事首长朱德、周恩来为军事指挥者,而周恩来同志是党内委托的对于指挥军事上下最后决心的负责者。
(5)肯定了毛泽东同志的正确主张。
遵义会议是指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的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扩大会议。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为了纠正博古“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而召开的。
二、历史意义
举世闻名的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结束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党内的统治,从而使党领导的民主革命和革命战争转危为安,转败为胜,大大加快了我国革命胜利发展的进程。
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问题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会议。这次会议初步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遵义会议的历史背景
1934年1月中共六届五中全会以后,在中国共产党和根据地的各项工作中,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得到更加变本加厉的推行。在这种错误领导下,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了,迫使红军放弃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
长征初期,“左”倾教条主义者从进攻中的冒险主义变成退却中的逃跑主义,并且把战略转移变成搬家式的行动,使部队的行军速度非常缓慢,致使敌人有充分的时间调集兵力,对红军实行围追堵截,红军在突围过程中损失惨重。
为了摆脱尾追和堵击的敌军,毛泽东同志建议中央红军放弃去湘西同红二、六军团会合的企图,改向敌军力量薄弱的贵州挺进。1935年1月7日,红军攻克黔北重镇遵义。
⑺ 瓦窑堡会议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瓦窑堡会议确立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总政策,提出红军的行动部署应以打版通抗日路权线为中心任务,规定必须实现由国内革命战争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变,扩大陕甘苏区。瓦窑堡会议后,为了实现战略目标,红一方面军于1936年2月至7月,先后发起东征、西征战役,发展了根据地,扩大了红军,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⑻ 红军在黔东南活动产生的意义
1930年,红七军曾转战我州从江、榕江、黎平等三县,给黔东南的革命历史揭开了新专的一页。1934年9-10月间,红六军团西属征入黔,先后经过我州黎平、锦屏、天柱、剑河、三穗、台江、施秉、黄平、镇远、岑巩等十县,与实行重兵围堵的敌人进行顽强的战斗。1934年12月,中央红军进入黔东南期间,举行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黎平会议。1936年,红二方面军长征,又经过我州岑巩县。红军在黔东南的活动遍及我州十二个县,越过了无数的苗乡侗寨。红军进入黔东南地区期间,认真宣传党和红军的任务,严格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实行民族平等、武装苗民以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国民党统治,解放弱小民族;不打苗民土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