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汉朝初年,“无为而治”的真相到底是啥
汉惠帝为什么如此着急要破局呢?是因为汉惠帝对吕后的所作所为不满意。
汉惠帝一心保护自己的幼弟刘如意,却被吕后毒杀;汉惠帝一心尊敬自己的大哥刘肥,却被吕后一杯毒酒吓得逃回齐国。至于虐待戚夫人的种种作为,让汉惠帝都觉得,那根本就不是人干的事。
孝惠见,问,乃知其戚夫人,乃大哭,因病,岁余不能起。——《史记》·吕太后本纪
汉惠帝如此着急地破局,也是因为他对帝国的现状也非常不满意。因为整个帝国上层,都是一种混吃等死的状态。当然了,帝国统治者对此心满意足,并美其名曰无为而治。
但利益集团的既得利益肯定不会长期受到保护,只要有一位强势皇帝崛起,利益集团的一切谋算都会化成泡影。
如果惠帝大权在握,就一定会大肆提拔新人。到时,无论是功臣集团还是外戚集团,都只能眼睁睁地看着。
届时,皇帝虽然会继续尊重外戚集团和功臣集团,但是也会给普通老百姓留下一些机会。只有有本事和机会,普通老百姓也可以和外戚集团、功臣集团平起平坐。
但可惜的是:因为外戚集团与功臣集团达成了某种默契,所以皇帝永远也无法摆出傀儡的命运。汉惠帝是傀儡,汉惠帝之后的两个皇帝依然是傀儡。等到外戚集团被清理出局之后,功臣集团选择了汉文帝,也是因为他们认为,汉文帝比较好控制。
但他们看错了汉文帝,汉文帝最终没有成为傀儡,反而把功臣集团给收拾得服服帖帖的,继而大刀阔斧地改革,开启了“文景之治”。
Ⅱ 你认为在什么样历史背景中,适合采取“无为而治”的治国理念
“无为而治”的历史背景,历朝中较为明显的是汉朝的文景之治,这样的宽松政策可以说是休养生息,也可以说是放任自流,实行了70年。文帝景帝崇尚道家,其核心的政策是无为而治,70年经济大发展使得利益集团的格局出现了极其剧烈的变化。但也造成了很多的弊端,比如自由商人崛起成为了一股强大的势力,控制了国民经济,地方诸侯势力庞大,中央集权出现旁落的迹象,权贵与商人结成同盟,极大地破坏了吏制。因此到了景帝后期,有人提出了削弱地方的极权主张。这一历史背景是在秦末以后,整个经济匮乏实行的一个休养生息的政策。可以放活民间实现繁荣。所以无为而治的治国理念只是在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中央与地方的集权分权,自古难以平衡,甚至可以说是非此即彼,不可调和。
Ⅲ 汉代历史背景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继短暂的秦朝之后出现的朝代,分为“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与“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两个历史时期,后世史学家亦称两汉。西汉为汉高祖刘邦所建立,建都长安;东汉为汉光武帝刘秀所建立,建都洛阳。其间曾有王莽篡汉自立的短暂新朝(公元9年-公元23年)。另外,部分学者亦将蜀汉列入汉朝的延续而将其归入汉朝的一部分,如此汉朝灭亡则是在263年,但大部分说法均将由蜀汉昭烈帝刘备建立的蜀汉政权归入三国史中。
西汉建立(前206年-前202年)
楚汉战争秦朝末年天下大乱,到处出现割据势力,而刘邦和项羽也在这时崛起。项梁找到了楚王的后代,立为楚怀王(后为楚义帝),并且各自出兵,打算攻灭秦朝。
刘邦听从谋士的安排,于公元前207年12月首先攻入关中,秦王子婴投降,刘邦入据秦都咸阳。刘邦未实现“先入关者为王”的约定,因自己的实力不及项羽,退军霸上。此后项羽渐握大权,凭借自己强大的武力进行统治,分封诸侯。立楚怀王为义帝,封自己为“西楚霸王”。他将刘邦封在蜀地,且将刘邦的国号定为汉。该年中国有18个诸侯,1个义帝。不久,刘邦在自己的封地整顿军队对项羽进行进攻,前期并不占据优势。不过,刘邦的军事才能虽然无法与项羽相比,但刘邦善于使用人才,他重用萧何、张良、陈平等谋士为他效力。更重要的是,他得到了不被项羽重用的将领韩信,正是他出色的军事才能使局面逆转。在最后的垓下战役中,刘邦赢了项羽,而项羽拒绝了属下东渡乌江卷土重来的建议之后,他在乌江边自尽,为楚汉战争画上了句号。刘邦
公元前202年2月28日,刘邦称皇帝,定国号为汉。6月定都长安,西汉王朝诞生。
休养生息(前202年-前141年)
与民休息也就是我们历史上常说的“修养生息”政策
休养生息政策指大动荡、或长期战争以后,统治者不搞劳民伤财、严刑峻法的统治,改以宽刑薄赋的政策,保养民力,增殖人口,以达到恢复和发展经济、稳定统治的目的。休养生息政策自汉高祖开始,历经几代皇帝(惠帝、吕后、文帝、景帝),执行了六七十年。结果是“海内殷富,国力充实”。班固说:“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
无为而治汉高祖称帝后,有鉴于秦亡经验,遂在政策上采取道家“黄老治术”、“无为而治”的理念。
首先,采取“郡国制”,郡县和封国并存。皇帝分封侯国和王国,其中侯国只享有封地内的税收无军事和行政权并受郡的管辖,而王国则拥有独立的政治和军事权力。另外,对内注意兴修水利,减免赋税,为恢复农业发展创造条件;对外则和亲匈奴,维持边区和平。汉朝这一系列政策大体维持了一时和平,但亦引致一系列问题,对内的轻徭薄赋政策,令地方上一些豪强势力日大,形成土地兼并;对外则匈奴侵略日频,威胁边区和平。
在执行这些政策之余,汉高祖也对在楚汉相争中有大功的异姓诸侯王们起了猜忌之心。韩信就是在这时候被萧何用计被吕后处死,随后彭越、英布等人也相继被铲除。异姓诸侯王几乎全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刘姓诸侯王。刘邦在白马之盟上对众人说了一句话:“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
刘邦在讨伐英布叛乱时受伤,不治死亡。时为前195年。
吕后专权汉高祖死后,政权渐渐被高祖皇后吕太后所掌握,继位的太子汉惠帝因受到吕后的刺激,不理政事,惠帝死后,吕太后连立两傀儡皇帝,并渐渐削弱刘氏,并封诸吕为王,掌权长达八年。这种局面一直到吕后死后,周勃和陈平夺禁军权,斩杀吕产等人,才告消灭。
文景之治吕太后死后,由于诸吕掌握兵权,而功臣更不满吕氏专权,太尉周勃、丞相陈平施计夺取吕氏的兵权。由于汉高祖只余下两个儿子,朝臣以淮南王母家赵氏强横,代王母家薄家善良,故以吕太后所立的傀儡皇帝非惠帝亲生为由,迎立代王恒即帝位,是为汉文帝。他减轻人民的负担,减轻刑罚,其子景帝即位后,也持续此种政策,因此历史上将此时期称为“文景之治”。文景二帝都是道家思想的推崇者,主张无为而治,休养生息。在此期间,国家稳定发展,国力大大增强。
只是,景帝在位期间,听取晁错的意见,进行削藩。操之过急,结果发生了“吴楚七国之乱”,为此时期唯一的一次动乱,且为期不到一年,结果由周勃的儿子周亚夫所平定。七国之乱后,朝廷设法剥夺各个诸侯王的力量,加强中央集权。
大汉盛世(前141年-前48年)
对外战争
西汉中期算是汉朝最强盛的时段。景帝死后,太子刘彻即位,即汉武帝,一上台便改“无为而治”的治国策略,对外三度攻匈奴,把匈奴驱逐至漠北地区、打通西域,造成“丝绸之路”;对内则实行“推恩令”,削弱诸侯王的力量;并召开“盐铁会议”将制盐和制铁的事业收为国有。但武帝对外的战争也是有代价的,武帝三打匈奴后继续对匈奴攻伐,令匈奴边患再次复燃;武帝时国家的税收再次增加,同时武帝将刑罚也再次加严,武帝后期因此发生了一些暴乱;开销甚大,因此创立“均输”、“平准”官,与民争利。另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成为了中国固有的文化潮流。
刘彻死后,刘弗陵、刘病己继承遗志,他们在任时,汉国的经济最繁荣,政治最稳固,文化最昌盛,科技最发达,疆域最辽阔,综合国力是世界第一,史称武昭宣盛世。
武帝晚年,发表了著名的轮台之诏,这也表达了汉武帝对自己深刻的反省,国家也渐渐稳定下来,使汉武帝虽有亡秦之失却无亡秦之祸。
衰败灭亡(前48年-公元9年)
衰于元成
宣帝于43岁时病死,太子汉元帝即位。元帝以后,豪强大地主兼并之风盛行,中央集权逐渐削弱,社会危机日益加深。加上汉成帝沉迷于温柔乡。王氏的权力愈来愈大,自王太后的亲戚王凤以来,全由王氏子侄出任大司马大将军,王氏在朝廷的势力日渐巩固。
败于哀平
汉成帝死后,成帝皇后赵飞燕联同太子合力排挤王氏。太子即位是为汉哀帝。把哀帝祖母傅太后及生母丁太后入主宫禁。大司马王莽见大势已去,向太皇太后王氏建议暂时退让,结果王莽辞官回到新野新乡封国。
汉哀帝不事政纲,让汉朝逐渐衰弱。而“断袖之癖”典故中的的宠奴董贤,二十二岁时拜为大司马辅政。
汉哀帝死后,王氏权力再起,此时,王莽以君子之姿逐渐干预朝政。最后,他杀孝平,废孺子,于9年1月10日正式称帝,改汉为新,西汉亡。
西汉的“大事年表”http://ke..com/view/20338.htm
Ⅳ 是谁让刘邦推行无为而治的,这对汉朝有什么积极作用
根据确切的历史记载,在汉朝建立之初,有一个叫做陆贾的官员,首先向汉高祖刘邦提出了:逆取顺守,文武并用,这个观点,并且建议刘邦遵从儒家治国之道来治理国家,还提倡黄老无为而治的国家方略。在当时的朝堂之上是有不少的大臣,比较的尊崇黄老的,所以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也就这么敲定了下来。
而无为而治带来的好处就是通过整个理念治理国家,重视农民,高度发展农业,鼓励发展生产行业,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汉朝快速的恢复元气。并且抑制了商人的发展,禁止了商人的一些权力,增收了商人的赋税。还有就是减轻了徭役,帮助百姓去除了一些压力。并且还废除了一些过路费,鼓励百姓开垦荒山,种植粮食或者其他事物。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使得汉朝在结束秦末动乱之后快速的恢复过来,还促进了发展,国家也是积累了大量的财富,为后来的文景之治,奠定了基础。
Ⅳ 汉朝无为而治的好处
汉初,为了恢复社会生产,稳定封建统治秩序,实行无为而治、轻徭薄赋。内在思想上,容主张清净无为和刑名之学的黄老学说受到重视。武帝即位后,社会经济已有很大的恢复和发展,从政治上和思想上进一步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已成为封建统治者的迫切需要。在这种情况下,儒家的“春秋大一统”思想、仁义思想和君臣伦理观念,显然更适应汉武帝时加强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于是,汉武帝开始提倡儒学,“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而延聘“儒者数百人”,引起天下学士“靡然向风”。
Ⅵ 了解初汉的无为而治(原因,背景,结果).论述题. 我要求的是汉朝采取的关于无为而治的表现和结果
原因和背景可通用,稍加修改即可
1.经济:连年战乱,战争的破坏,百姓生活困难.农业生产停滞,落后.
2.政治:汉政权初立,修养,稳定统治根基.
3.思想:道家的王老学说.
鄙人才疏学浅,望补充.
结果
1.生产得到恢复
2.社会稳定
Ⅶ 汉朝推行无为而治的原因 主要政策表现
经历战乱,民生凋敝,需要修养生息。另外,秦朝重法家,政令繁多,二世而亡。让汉统治者觉得法家为的太多不太好吧,倾向于无为了吧 。 我随便说说,我也不知道
Ⅷ 西汉时期的时代背景
西汉(前206年-9年)是中国古代的一个朝代,与东汉合称汉朝。前206年刘邦被西楚霸王分封为汉王,而后经过历时四年的楚汉战争,刘邦取胜后,前202年最终统一天下称帝,建国号为“汉”,定都长安。史称西汉。至9年1月10日王莽称帝,改国号为新,西汉灭亡,一共210年。假如不算少帝、昌邑王等一些在位时间较短且为吕雉等人的傀儡的皇帝的话,西汉一共经历了12个皇帝。也有人把王莽推翻后的更始帝也算作西汉,这样西汉灭亡则是在26年。
西汉极盛时的疆域东、南到海,西到今巴尔喀什湖、费尔干纳盆地、葱岭一线,西南到今云南、广西以及今越南中部,北接大漠,东北至今朝鲜半岛北部。
项羽以“巴蜀汉中四十一县”封刘邦,以治所在汉中称“汉王”,称帝后遂以封国名为王朝名。又刘邦都城长安位于刘秀所建汉王朝都城雒阳之西,为加以区别,故史称“西汉”,有时又以都城与刘秀所建汉王朝的相对位置代称为“西京”。而刘邦建立的汉王朝在刘秀所建汉王朝之前,因此历史上又称前者为“前汉”。
西汉是中国文化发展的一个高峰,社会经济、文化全面发展,对外交往日益频繁,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之一。西汉定都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陵寝遍布关中,文物遗存十分丰富,显示出“汉并天下”、多姿多彩的时代风貌。
西汉时期,牛耕和铁器的使用已逐步推广。手工业也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尤其纺织业和瓷器制作发达。西汉是古代中国商业非常发达的一个朝代,社会的稳定和交通的发展为商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不仅国内贸易,而且对外贸易也非常发达。通过丝绸之路西汉甚至与大月氏、印度、帕提亚帝国、罗马帝国等国家有间接的贸易关系。西汉文化对当时的东亚和东南亚国家的也有一定的影响力,位于今越南中部和北部的交趾刺史部、位于朝鲜半岛北部的汉四郡县、弥生时代的日本等地区都受西汉文化的或多或少影响。
秦末民变和楚汉战争,造成期间全国人口减少。汉朝建立后实施的政治措施“无为而治,休养生息”,经过六十余年的休养生息;到元狩三年(前120年)时,全国人口达到4000万。从元狩三年(前120年)起,期间自然灾害频繁,并且赋税徭役沉重,到汉武帝末年(前91年),全国人口只有3200万。武帝之后,继任者吸取了教训,继而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至汉平帝元始二年(2年)的户口调查,户口达到12366470户,人口已经达到59594978人。根据现在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葛剑雄研究此时的实际人口超过了6500万人。
春秋战国时代有所谓“儒墨道法”,即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但自行法家之法的秦朝亡国后,汉朝有鉴秦亡经验,乃先用道家之法治国,是为黄老之术。直到汉武帝时,思想上已有大改变,那就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为儒学深深影响中国文化之始。
儒家在秦亡之后恢复得最快,并发展成具有汉朝的特色的两汉经学(详见《西汉经学传承列表》)。由于独尊儒术,儒家大量吸收法家的学说,把法家的思想纳入到自己的体系,从而使两汉时期的儒家已经与先秦儒家有了根本的不同。这一过程有时称为儒家的法家化。从而产生了所谓的“外儒内法”
法家学说并没有随着秦朝的结束而消亡。在汉初仍然是较有影响的学说之一。代表人物有晁错、张汤等。但是在汉代,法家学说已经有了新的发展变化,也就是法家的儒家化。西汉中期,自张汤开始,以儒释法之风逐渐盛行,到了东汉时期,法家已经完成了儒家化并消失,成为儒家思想内核的一部分。
在各边境国家中,西汉最常接触的乃匈奴,早在刚立国不久,汉太祖刘邦已出手派兵攻打匈奴,但失败外还在“白登之围”中被困。到汉武帝时曾十二次征伐匈奴,一度把匈奴驱出漠北,但随着征伐继续,匈奴问题始终都未能彻底解决。
汉宣帝时期,匈奴内乱加重,先是五单于争立,后是三单于互斗。汉朝充分利用匈奴内部的矛盾,扶植呼韩邪单于,并于汉元帝建昭三年(36年)在康居斩杀北匈奴郅支单于,使南匈奴统一成为汉朝的藩属国,算是解决了汉初以来的匈奴问题。
而为了对付匈奴,汉武帝先后两度派遣张骞出使西域,欲联络西域诸国夹击。虽未能达到目的,但此行却加深了西域与汉朝间的往来。武帝太初四年(前101年),汉军开始在西域的乌堡和蔚犁进行了屯田,这是汉朝势力伸入西域之始。之后,西域各国多数归降汉朝,接受汉朝的册封。宣帝神爵二年(前60年),在西域正式设立管理机构—西域都护府,西域至此正式纳入汉朝的疆域。之后历代统一的中原王朝都在一统中原之后,往往都会把西域纳入,即使就是明朝也纳入了吐鲁番和哈密力。
Ⅸ 西汉初期“无为而治”的治国的方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首先我们先了解实行无为而治的时代背景:秦国统一中国后,继续奉行严酷的法家思想,法家虽然强调依法治国,把法律作为奴役人民的工具,最终导致了民怨沸腾,最终秦朝二世而亡,西汉建立后,基于历史教训,统治者迫切需要寻找新的治国策略,其次是由于秦末农民战争和四年楚汉之争,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社会迫切需要通过休养生息来恢复社会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