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发展 > 中原大战历史意义九上

中原大战历史意义九上

发布时间:2021-03-13 23:43:21

① 中原大战有什么历史意义

中原大战的历史意义:中原大战是民国史上非常重要一场军阀大战,其规模宏大,持续时间长,战场广阔,伤亡惨重,当时中国几乎所有重要的军阀都卷入其中,无论从规模还是从持续时间上在中国近代史上都是空前的。如此大规模的一场战争,那么这场战争又带给了我们什么历史意义呢?接下来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吧。
中原大战如此重要的一场大战,却不受重视,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国共两党。中原大战是国民党史上的一大丑事,有趣的是国民党历史上调集兵力最多的一场大战正是中原大战,只不过中原大战的交战双方都是国丅民党;中原大战于共产党又无直接关系,所以国共双方对中原大战都不热心。在本人看来,爆发于民国中期的中原大战在民国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不仅因为它的规模之大,更是在于它直接决定了民国历史的转折与后二十年的历史进程,以下是本人的几点分析:
一、中原大战是民国军阀混战高潮的颠峰与结束
民国的军阀混战的高潮始于1920年的直皖战争,虽然此战只持续了五天,甚至被称为只是一场政变,但是它却标志着民国军阀混战高潮的来临。此前,实力最强的北洋军阀虽已事实分裂,但是主要派系并未互相征戈,以直皖战争为标志,军阀混战开始进入高潮,随后北洋各派之间相继又爆发了两次直奉战争,国奉战争,孙奉战争,随之而来的是国丅民党军阀联盟合力讨伐北洋军阀的北伐战争。北伐胜利后,军阀混战又在国丅民党各派之间爆发,军阀混战进入了新的阶段,在此期间,蒋介石相继打赢了蒋石战争、蒋唐战争、蒋桂战争、两次蒋冯战争,成为国丅民党中最强大的军阀势力。为了对抗蒋介石的咄咄之势,反蒋军阀再次走向联合,继而在1930年爆发了空前规模的中原大战。中原大战是自直皖战争以来的军阀混战的最高潮,中国最强大的军事势力——蒋、粤、桂、冯、阎、奉、川、滇、湘等一齐上阵,造就了这一中国近代军阀混战的颠峰之作。战争的结局以冯、阎、桂、粤(张)为首的反蒋阵营被蒋、奉、粤(胡陈)联盟打败,在此以后大规模的军阀混战归于平淡,十年军阀大战的高潮到至此结束。
二、中原大战直接造就了蒋家王朝
在中原大战之前,蒋介石虽然在军阀大战中屡战屡胜,让冯、桂两系军阀元气大伤,使自己的地盘和军力超越了其它各路军阀,但是仍然没有在中国政坛真正占据主导地位。中原大战中,能征善战、实力强大的的冯系军阀土崩瓦解,地盘尽失,部众或降或灭,彻底失去了问鼎中原的实力;长期积蓄力量,等待时机的阎系军阀,值此一搏,再也没有勇气去挑战蒋介石,桂系在经历了蒋桂战争中大伤元气之后,重新崛起的努力又遭重创。中原大战中与蒋结盟的奉系军阀得以再次入关,收复失地。而蒋介石在这场以反蒋为主要目的军阀混战不仅赢得了胜利,更重要的是从此之后,其势力更是远超其它军阀。在中原大战前,名义上也属于粤系的蒋介石,在战后踢开了在军阀混战中一直与其合作的胡汉民、陈济棠一派的粤系,蒋粤彻底分家,蒋奉联盟成为战后中国政坛的主宰力量,而随着奉系在“九丅·一八”中元气大伤,蒋介石更是独霸了中国政坛。可以讲,中原大战是蒋介石主宰中国政丅治走势的开始,蒋家王朝从此建立。
三、中原大战与日军侵华的关系
自袁世凯死后,至中原大战结束,中国的政坛始终缺乏一个强有力的统治者,由于长期的军阀混战,中国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从日本的角度来看,并不希望中国实现统一。国丅民党北伐后,势如破竹,引起日本的恐慌,日本竟然出兵干涉,制造了“济南惨案”,并炸死长期拒绝独立的张作霖,唆使张学良割据东北独立。在这一切归于失败,尤其是随着国民党军阀大战的开始,日本的侵华脚步趋缓,但是中原大战又改变了这一切,蒋介石的强势崛起,重新加快了日本的侵华进程。第二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侵华由缓慢到骤然提速。
四、中原大战对其它势力的影响
1、对共产党的影响:自1927年武装起义以来,在经历了初期的一系列失败后,逐步站稳脚根,渐成燎原之势,但在中原大战之前,红军很少与蒋介石直接发生冲突,通常只有地方军阀在与红军作战。然而中原大战之后,形势发生了变化,蒋介石有机会直接对付红军,从1930年底,中原大战一结束,到1933年,相继发动了五次围剿,最终在1934年,取得胜利,迫使红军开始长征。中共武装斗争的重心由些开始由南向北转移。
2、对四川军阀的影响:经过长期的战争,刘文辉、刘湘叔侄成为川中最主要的军阀势力,刘文辉当上了四川省主席,统一四川的主要障碍就是刘湘。面对川外的军阀混战,二刘采取不同的态度,刘湘支持蒋介石,而刘文辉支持反蒋势力。蒋介石获胜后,开始帮助刘湘反刘文辉,1932年二刘大战开始,刘湘取得了一系列胜利,最终当上的四川王,而刘文辉只得退到川西大山,当了贫穷的西康王。
3、对绥远的影响:傅作义本是阎锡山的部下,中原败后,得到张学良支持的傅作义,出任绥远主席,从此开始了经营绥远,脱阎自立的过程,在抗战中正式独立。傅作义经营绥远十余年,拉出了自己的队伍,到解放战争时,绥系军阀屡屡给解丅放军制造麻烦,由于战功卓著被蒋介石委以剿总司令的职位,负责稳定华北,成为四大剿总司之一,也是仅有的两个杂牌剿总司令之一(另一个是白崇禧)。可以讲,中原大战正是绥系军阀崛起的开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② 中原大战各方实力对比 中原大战有什么历史意义

中原大战如此重要的一场大战,却不受重视,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国共两党。中原大战是国民党史上的一大丑事,有趣的是国民党历史上调集兵力最多的一场大战正是中原大战,只不过中原大战的交战双方都是国丅民党。

中原大战于共产党又无直接关系,所以国共双方对中原大战都不热心。在本人看来,爆发于民国中期的中原大战在民国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不仅因为它的规模之大,更是在于它直接决定了民国历史的转折与后二十年的历史进程。

中原大战是指1930年(民国十九年)5月至10月,蒋介石与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等在河南、山东、安徽等省发生的一场新军阀混战,又称蒋冯阎战争、蒋冯阎李战争、因为这次战争主要在中原地区进行,所以又称为“中原大战”。

战争由中国国民党内北伐战争后各派系因军力编遣肇生不满,失势的国民党左派领导人汪精卫联合反共右倾西山会议派和国民党军阀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张发奎发起,意图夺权挑战蒋介石的南京国民政府,最终以蒋介石的胜利告终。中原大战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耗时最长的军阀混战。

(2)中原大战历史意义九上扩展阅读:

中原大战的性质是非正义的,争权略地是贯穿战争全过程的实质,战争双方基本上都是代表城市买办阶级和乡村豪绅阶级利益的新军阀,他们曾联合镇压了人民革命,并且在混战中也不忘以“纵共”指责对方。

以阎锡山为首的反蒋派虽最终败北,但他们喊出的“反对专制、独裁”的口号,揭集的“民主政治”旗帜,制定的具有联邦精神的宪法,其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

蒋介石在军事上打败了对手,可在政治上却很被动而不得不接受反对派的主张,召开了国民会议、颁布了约法,并提前召开了国民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国民政府”则形成了蒋介石主军、汪精卫主政,蒋汪分治共管的“均权制”局面。

③ 918事变跟中原大战有关系吗

有关系,中原大战使国家元气大伤,“国力之疲,已如风前之烛奢”。东北军的入关,造成边防空虚,入关后的张学良和东北军,转而关注于华北事务,予日本以可乘之机,一年后的同一天,日本发动“九· 一八”事变。

从九一八事变开始,中华民族同日本帝国主义展开了14年艰苦卓绝的反侵略战争,以伤亡3500万同胞的惨痛代价,才换来抗战的最后胜利。

“九·一八事变”爆发时,张学良正在北平看戏,对日本入侵采取“不抵抗策略”,并把所有东北军撤到关内。

关于不抵抗策略,张学良在1991年重获自由后曾多次在多个场合表示当年不抵抗策略是自己和东北高层做出的决定,与蒋介石无关。

另一个说法是,蒋介石向张学良下达的不抵抗命令,最著名的是洪钫的“铣电”说——洪钫乃张学良部下,后来回忆蒋介石曾向张学良下达不抵抗命令。

④ 中原大战导致了什么后果

1930年4~11月,蒋介石同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等,在河南、山东、湖南等省进行的大规模新军阀混战。又称"中原大战"。

"中原大战"的后果:

弊端:1.反蒋军各派由于各怀异志,保存实力,缺乏统一组织指挥而被击败。混战使双方官兵共伤亡30余万人,给人民造成深重灾难的同时也使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
2.中原大战为日后国民党内部党派纷争埋下祸端,后期国民党内部不团结,也正是由于蒋介石是采用武力统一,造成内部人心不稳.

有利:1.基本结束了中国大地上军阀割据局面,在张学良改旗易帜后,中国进入了形式上的大一统,为中华民族的统一进了一大步.
2.中原大战为中共赢得了时间,1930年底开始蒋才开始兵压中共领导的红军和根据地.

⑤ 介绍一下1930年中国发生的中原大战

中原大战是民国时期非常重要的一次战争,虽然发生时间短,从1930年2月揭开序幕,10月就结束了,但参与的人数非常多,达到170多万,伤亡人数达40万,消费军费达5亿元。更为重要的是,这场战争,对民国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原大战一方是国民党员蒋介石,张学良,另一方是国民党员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双方投入上百万部队在十几个省厮杀了了七个月,所在地区民众超过两亿。

(5)中原大战历史意义九上扩展阅读

中原大战影响:

蒋介石彻底打败对其威胁最大的角逐的军事力量。其后蒋扣押胡汉民,酿成新的“宁粤对峙”事件,并迅速形成了国民党内前所未有的各派反蒋势力的大联合 。

西北军队战力强但军备差,在中原大战之后被初步瓦解。东北军军备强但战力差,幸运的是未受战事影响。晋绥军战力与军备实力相差不大,也未受战事影响。新桂系军备差而战力强,但是由于蒋桂战争,实力被大大的削弱。中原大战之后的局势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

冯玉祥领导的西北军彻底瓦解,分裂成了四大派系。阎锡山领导的晋绥军也受到重创,内部的商震和傅作义等将领也前后联合成一个系别。

东北军因为进入关中帮助中央军,所以在战后得到了华北的地盘,紧随其后又收编了大量的西北军和晋绥军派系的残余势力,一举成为全中国第二大的军事派别。新桂系撤退回广西以后,在陈济棠派粤军的帮助下自保。与此同时,派系领袖中的黄绍竑退出了新桂系。

在中原大战之后一些小军阀的势力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建国豫军的首领樊钟秀阵亡,他领导的派系也在战后被收编了。石友三领导的西北军由张学良收编。而后因唯密谋夺取华北,被蒋介石和张学良左右夹击致使全军覆没。

杨虎城领导的陕军因为协助蒋介石而得到了陕西地盘。张发奎领导的粤军因战斗实力大损,不得不依附于新桂系。陈济棠领导的粤军在帮助了蒋介石后并未得任何好处,导致矛盾激化。后来以胡汉民被囚为口,和新桂系联合反对蒋介石。

中原大战使国家元气大伤,“国力之疲,已如风前之烛奢” 。东北军的入关,造成边防空虚,入关后的张学良和东北军,转而关注于华北事务,予日本以可乘之机,一年后的同一天(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九· 一八”事变。

中原大战,使国民党地方实力派和中央互相削弱,消耗实力,同时放弃进攻红军,成为中共领导的红军和红区的存在和发展的有利条件 。在中原大战期间,中共领导下的农民战争区域已蔓延到江西、湖北、福建、广东、广西、湖南、河南、四川、安徽、江苏、浙江等11省。

红军共成立14个军,人数约10万,并建立了中央(赣南、闽西)、湘鄂赣、鄂豫皖、洪湖湘鄂西、闽浙赣、广西右江左江等根据地,革命力量得到较快较大的发展。中原大战结束后,蒋介石即开始对中央苏区发动了第一次军事“围剿”,而政治上则再次陷入内部纷争的混乱局面

⑥ 为什么会有中原大战

中原大战指1930年在中国发生,中国国民党内北伐后失势的国民党左派领导人汪精卫联合反共右倾西山会议派和亲国民党军人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张发奎发起夺权挑战蒋介石中央政府及国民党中央会议的内战,共产党称之为蒋冯阎战争,或蒋冯阎李战争。 在一九二七年宁、汉分裂的时候,冯玉祥与蒋介石在徐州会议,表示与蒋介石合作,这就给了蒋介石很大的支持。这年八月,蒋因内部矛盾,曾经一度下野东渡日本,冯玉祥除分电国民党中央及国民政府促蒋复职外,并约同阎锡山联名电蒋请其主持北伐大计。蒋回国复职后,深感进一步拉冯的必要,在他一次到开封与冯会晤的时候,和冯结拜为换谱弟兄。在北伐战争后一个阶段,蒋和冯在郑州、柳河、新乡、党家庄等处数度晤面,并且每次都进行了长时间的密谈。在当时,蒋、冯都拥有雄厚的兵力,在蒋看来,冯对他的拥戴,不但在军事上增加了声势,更为重要的是,在政治上提高了他的威望。在冯看来,蒋介石既有中央政府的凭借,只要与蒋靠拢,则一切困难和问题就会得到他的帮助。所以在这段时期内,蒋、冯之间一直保持着密切合作的关系。在北伐军事结束以后,冯为了表达对蒋拥戴之诚,甚至要在郑州为蒋铸造铜象(经左右劝阻未果)。蒋对冯也是推崇备至,蒋的代言人吴稚晖有一次给冯的电报中,誉冯为“一柱擎天,唯公有焉”。 他们这种相互利用的结合,随着形势的发展,逐渐地发生了变化,最后终于走向分裂。分裂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一是河北省和北平、天津两市地盘的问题。在北伐战争最后阶段,冯派鹿钟麟指挥韩复榘等部战胜奉军,进兵河北,直取平津。因鹿和韩都是河北人,他们都抱着打回老家、取得地盘的迫切要求。冯以长期局促于西北瘠苦之区,更是早就有了向外发展的打算。他还曾对人说过:“我们连个海口也没有,向国外购买一些军事装备,真是太不方便。”虽然这时蒋介石已将山东省的地盘许冯,但胶东和济南都在日军占领控制之下,是一个残缺不全的省分,远非河北、平、津可比。当时冯认为他的军队在河北打退奉军付出的代价最大,论功行赏,应该把河北、平、津分配到自己名下。不料在一九二八年五月间蒋介石到石家庄与阎锡山会面之后,却使冯的希望落了空。阎对蒋说:“请你翻开历史看看,哪个人没有吃过冯的亏?”这句话正好触动了蒋的心事。他们经过计议之后,蒋便秘密决定把河北省和北平、天津两市的地盘都分配给阎。后来蒋为了对冯敷衍,把北平市长一职给了冯的部属何其巩,但是北平警备司令张荫梧和北平市公安局长赵以宽都是阎的人,实际上统治北平市的人却是兼任平津卫戍总司令的阎锡山。在河北省和平、津两市地盘分配问题尚未揭开之前,蒋还征求过冯的意见。冯对这类问题,向来不肯直接了当地说出自己的真正意图,唯恐别人说他是争权夺利。他表示一切以蒋的意旨为意旨,以示对蒋的尊重。蒋便趁势说出把河北、平、津交阎的主张。他的理由是:第二集团军拥有鲁、豫、陕、甘、宁、青六省,已不为少;第三集团军才不过冀、晋、察、绥四省,并不为多。况且平、津两地外交关系复杂,不易应付,万一发生意外,难保不造成第二个济南惨案。他认为冯性情刚直,不宜于外交折冲,故以交阎应付为宜。冯对蒋的话不便当面表示异议,问题就这样决定下来。这个问题解决之后,冯在新乡给部队讲话,提出“地盘要小,军队要少,工作要好”的口号,是说漂亮话,也是发牢骚,其实在这一问题上,冯的内心对蒋、阎是极为不满的。这是蒋、冯关系发生变化的第一个因素。 第二个因素是军队的编遣问题。一九二八年七月,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等在北平汤山会商东北问题和裁兵问题,冯在前往北平路过保定的时候,为了迎合蒋介石的心理,同时也为了收揽人心,发出一个歌(七月五日)电,提出了统一军权、收缩军队、减轻民困和废除不平等条约等主张。在编遣会议正式开会之前,蒋介石提出了一个全国共编五十个师的指标(东北除外),要大家进行讨论。冯对军队的编遣,首先提出一个编遣准则,即:“强壮者编,老弱者遣;有枪者编,无枪者遣;有训练者编,无训练者遣;有革命功绩者编,无革命功绩者遣。”他并根据这个准则提出一个方案,即:第一、第二集团军各编十二个师,第三、第四集团军各编八个师,其它不属于各集团军的军队共编八个师。原来他认为第二集团军兵员最多,素质最好,训练最精,战功最大,论道理应该多编几个师;可是他又考虑到,如果按照自己的编遣准则,第二集团军应编的人数就要占第一位,就要超过第一集团军,必然得不到蒋介石的支持,而且会影响到与蒋合作的关系,所以他的方案是,把第一、二两集团军拉平,把阎、李的第三、四两集团军和其它杂军压低,以为这样就可以蒋、冯的团结为中心,控制其它方面,蒋对冯案采取了不置可否的态度。阎锡山看透了蒋的意图,便提出另一方案。这个方案是:第一、二、三、四集团军各编十一个师,另设一个中央编遣区,亦为十一个师。不言而喻,这个中央编遣区,当然要由蒋介石掌握。这个方案,表面上是抬蒋压冯,而骨子里还有着离间蒋、冯关系的作用。蒋看到阎案于己有利,看不透阎要借着这一方案来拆散冯和他合作关系的阴谋,故授意何应钦积极支持阎案。李宗仁和白崇禧对此案亦表同意。在编遣会议正式开会之前,冯案受到多数的反对,而阎案遂得以通过。冯遭此打击,在正式开会时,即称病不再出席。而阎在这时便到处说冯的坏话,说他如何反复无常,如何不讲信义,使冯陷于孤立。 冯托病不出,召鹿钟麟到南京,拟令其代理军政部长,以便于借故离开南京。但因鹿是常务次长,不能代理部务,冯亦无如之何。蒋介石虽明知冯是托病,但也曾两度偕宋美龄亲往探视慰问,以示关切。还有一次,冯正在和部属谈话,忽报孔祥熙来访,冯立即卧床蒙被,呻吟不止。当时外边很多人都说冯患的是“心病”。 冯这次在南京,本想与蒋能有进一步的结合,以便在国民政府占一个重要的地位,同时在蒋的支持下保持自己的强大实力,以形成内外呼应之势。不料在编遣会议上遭到失败,使他看清了不可能再和蒋介石合作下去,于是在一九二九年二月五日以养病为借口离开南京,前往豫北辉县之百泉村。这是蒋、冯分裂公开化的表现。 http://ke..com/view/37758.htm

记得采纳啊

⑦ 中原大战是什么时候开始的交战双方都有谁,最终结果如

中原大战是指1930年5月至11月,蒋介石与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等在河南、山东、安徽等省发生的一场新军阀混战,共产党称之为蒋冯阎战争,或蒋冯阎李战争;因为这次战争主要在中原地区进行,所以又称为“中原大战”。
最终蒋介石胜利。

⑧ 中原大战的情况谁知道

中原大战指1930年在中国发生,中国国民党内北伐后失势的国民党左派领导人汪精卫联合反共右倾西山会议派和投降的亲国民党地方军阀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张发奎发起夺挑战蒋介石中央政府及国民党中央会议的内战,共××出于政治宣传的目的,称为蒋冯阎战争,或蒋冯阎李战争。

1930年9月18日,张学良通电拥蒋,从而决定了中原大战的胜负,以及中国后来的历史格局。
1930年5月中原大战爆发后,东北边防军司令张学良成为交战双方竞相争取的对象。北平反蒋派任命张为陆海空军总司令、国府委员,蒋则任命张为陆海空军副总司令,并让出青岛地盘由张部接防,还任命张部于学忠为平津卫戍司令,王树常为河北省主席,王家桢为外交部次长,又以3000万元巨款收买。应蒋请求,英、法驻华公使也出面对张施加压力。9月18日,张通电拥蒋并决定出兵华北.9月18日,张学良发出〈巧电〉,宣布停止内战,于两日后带几万名东北军入关。10月中央军攻下潼关、陜西等地,重兵包围山西残军败将,张学良趁势大举接收翼东、河北地区,并呼吁停战。11月4日,阎锡山,冯玉祥通电下野。阎出走天津,西北军则被张学良收编接管。张学良带30万东北军入主华北,势力大增。至此中原大战告一段落。
中原大战是北伐统一全中国之后国民党内最大的内战,战事蔓延河南、河北、山东、湖南、湖北,各方投入兵力超过一百三十万,造成官兵伤亡在三十万以上。互相用包括以职位、金钱收买对手部下,拉拢一派打击另一派的结果,更加恶化中国各派别军阀间的团结。中华民国为了应付战事经费而到了接近破产的边缘。本来准备“剿共”的国军亦多数被调出,让共产党乘机坐大,有了喘息发展的机会。战胜的蒋中正顺利收编地方军队,裁撤地方军人掌握的厘金,统一全国税赋,达成国家体系的巩固。从更高的层面看,战事反映了国民党表面上的北伐统一,背后却有重大的隐患危机:国民党无法以政治方法,去解决中央与地方军阀军事冲突而要诉诸武力。中原大战的结果虽然以代表中央的蒋中正胜出,但是他被东北军强制止战后,并没有彻底消灭地方军阀的势力。;东北军入关以后,更造成东北关外防务空虚亦间接成为了日后东北四省在九一八事变沦陷于日本的原因之一。日后的西安事变,以至抗战胜利后国共战争国民政府军的败退,在某程度上都是这种危机的再现。

⑨ 中原大战 (给我随便概述一下,历史书上竟然没有,就三四百字吧,谢...

是这样的。
国民革命军北伐成功以后,国民党内的四支武装集团(蒋介石、李宗仁、阎锡山、冯玉祥)由于不满利益分配而发生的战争。战场主要是在中原大地,史称中原大战。
国民大革命时期,蒋介石、李宗仁集团由两广地区北伐,阎锡山、冯玉祥等投机革命,加入北伐。蒋介石定都南京后,首先与李宗仁集团在湖南湖北一带由于利益关系爆发战争,李宗仁战败。而后国民政府全国军事整编,引发阎锡山、冯玉祥等不满,于是阎、冯、李联合起来共同反对蒋介石南京国民政府。在中原一带打得难解难分,后由于张学良表态支持蒋介石,率兵入关,蒋介石取得中原大战的胜利。
中原大战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和沉重的灾难。蒋介石及国民政府的胜利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政权的完整,为后来抗日战争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另外,由于军阀战争,给南方的红色革命根据地急剧扩展提供可乘之机,接下来就是所谓“围剿”战争。

⑩ 中原大战是什么

中原大战指1930年在中国发生,中国国民党内北伐後投降的军阀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发起挑战中央蒋中正之间的内战,又称蒋冯阎战争,或蒋冯阎李战争。

背景
反蒋联军以李宗仁的桂军为第一方面军,从广西出兵湖南,进攻武汉;冯玉祥的西北军为第二方面军,由河南经陇海、平汉路攻徐州、武汉;阎锡山的晋军为第三方面军,由山东配合西北军取徐州,经津浦路进攻南京;另石友三为第四方面军,以主力进攻衮州、济宁,一部协同晋军进攻济南;另外拟定东北军为第五方面军,湖南的何键与四川的刘文辉内定为第六、第七方面军,後又任命樊锺秀为第八方面军。蒋介石方面,主要以韩复榘为第一军团,守黄河南岸,阻浦津路之晋军;中央军由刘峙指辉,为第二军团,守徐州。

双方战略
5月中旬,战事揭开序幕。战场可分为南北两方面:北方主战场在河南,副战场在山东,分别沿平汉、陇海、津浦三条铁路进行;南方战场主要在湖南的岳州、长沙一带,沿湘江进行。
战争初期,蒋介石的中央军在陇海路进攻,在空军助战下,攻势猛烈。联军中,以西北军战力最强,5月底,西北军孙良诚、吉鸿昌於陇海路正面大败陈诚;蒋介石在前线视察时,几乎被俘。但由於晋军未能及时提供援助,西北军逐转守势。之後在开封,西北军亦击退了蒋军的反击,并且差不多成功包围蒋军。8月,晋军与西北军联合进攻徐州,与蒋军大战,双方伤亡在20万人以上。结果西北军再次因为得不到晋军的支持而功亏一篑。到了月中,晋军撤出济南,在渡过黄河时伤亡惨重。
至於在南方战场,桂系在攻占岳阳後,被效忠蒋介石的第十一军(後来的十九路军)切断而被迫撤回广西。
山东方面,晋军由傅作义指挥,在5月下旬进攻德州、东明等地,6月25日攻下济南,韩复榘、马鸿逵被迫退守。湖南战场结束後,南京方面决定自津浦线展开反攻,自青岛登陆,8月15日收复济南。津浦线战事结束後,国民政府将军队集中於平汉、陇海线上,并於8月底到9月初向西北军发动总攻击。9月18日,张学良发出〈巧电〉,宣布支持蒋介石,东北军於两日後大举入关。已接近强弩之末的西北军及晋军一时倒戈者众,阎锡山率兵向黄河以北撤退,西北军亦全面溃败。11月4日,阎锡山,冯玉祥通电下野。阎出走天津,冯的西北军则被张学良收编。至此中原大战告一段落。

经过
中原大战是北伐统一全中国之後国民党内最大的内战,战事蔓延河南、河北、山东、湖南、湖北,各方投入兵力超过一百三十万,造成官兵伤亡在三十万以上。南京国民政府为了应付战事经费而到了接近破产的边缘。本来准备“剿共”的国军亦多数被调出,使共产党有了喘息发展的机会。东北军入关以後,关外空虚亦间接导致了日後的九一八事变。从更高的层面看,战事反映了国民党北伐统一表面背後的重大隐患危机:国民党没有能力以政治方法,去解决中央与地方军事实力之间的矛盾而要诉诸武力。中原大战的结果虽然以代表中央的蒋介石胜出;但是他所倚仗的各种手法,包括以职位、金钱收买对手部下,拉拢一派打击另一派,虽然一时有效,但其实都无助增加国民党内派别间的团结。日後的西安事变,以至抗战胜利後国共战争国民政府军的溃败,在某程度上都是国民党这种危机的再现。

结果

中华民国史事日志
中原大战
国民革命军内战战斗列表

阅读全文

与中原大战历史意义九上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