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马克思主义哲学题
时间、空间是
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在本质上是
多样性的物质统一体
下列说法属于不可能性的是
水中捞月
从信息的角度看,反映的发生就是
接受和保留信息的过程
辩证的同一是
以差别、对立为前提的同一
在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中的认识是
理性具体阶段的认识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是指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
自然和社会统一的基础是
劳动
理解整个人类发展史的钥匙是
生产劳动发展史
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主要的物质标志是
生产工具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阶级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
社会生产力
表象
属于感性认识,是对知觉的再现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因为
它渗透在生产力诸要素之中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成现实的生产力
我国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的核心是
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当生产关系完全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时候,阻挠生产关系的变革所引起的后果是
形成全面的社会危机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是否进步,取决于
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
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人民群众之所以成为历史的创造者,最根本的原因是
人民群众是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
从个人和社会统一的观点出发,人的自我价值在于通过自己的活动
满足社会和自我的多方面的需要
人类生活的现实世界是
人化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统一体
② 2011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从研究对象上看,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C )
A、 包罗万象的“科学之科学”
B、 关于客观世界一切规律的科学
C、 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
D、 关于人和人生问题的学说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D )
A、 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
B、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C、 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
D、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3、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D )
A、运动性
B、规律性
C、可知性
D、客观实在性
4、马克思主义哲学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A )
A、 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B、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C、 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D、 本质和现象的关
5、对哲学的物质范畴作了明确规定和深刻阐述的是( C )
A、马克思
B、恩格斯
C、列宁
D、斯大林
※6、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这句话是指( D )
A、意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客观的
B、意识是沟通主观和客观的桥梁
C、意识的形式是客观的
D、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
※7、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 A )
A、 对立统一规律
B、 质量互变规律
C、 否定之否定规律
D、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8、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这一基本原则的哲学基础是( C )
A、 矛盾特殊性原理
B、 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相结合的原理
C、 矛盾共性与个性辩证统一的原理
D、 矛盾发展不平衡原理
※9、“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说的是( B )
A、形而上学和诡辩论的统一
B、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C、物质和运动的统一
D、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一
※10、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 )
A、 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B、 否定的观点
C、 矛盾的观点
D、 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观点
11、新生事物是指( A )
A、 符合历史发展规律和前进方向的东西
B、 从旧事物中产生出来的东西
C、 在形式和现象上都新的东西
D、 一经产生就是强大、完善的东西
※12、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 )
A、 对抗性矛盾决定的
B、 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C、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共同决定的
D、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共同决定的
13、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在人类认识起源过程中起着决定作用的是( B )
A、生活方式
B、社会劳动
C、思维的产生
D、大脑发育程度
※14、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因为唯有实践才是( A )
A、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
B、客观的活动
C、能动的活动
D、能产生具体实际结果的活动
※15、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 C )
A、地理环境
B、社会存在
C、生产方式
D、人口因素
16、生产力的客观性在于( A )
A、它是构成生产关系这种物质关系的基础形式
B、它是人们在生产中所结成的物质关系
C、它是一种人们不能选择的既得的物质力量
D、它的实体就是客观自然界
17、社会存在的含义是( B )
A、人的客观的活动
B、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即以生产方式为主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C、全部社会关系
D、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18、理解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是( )
A、生产关系的发展史
B、生产劳动的发展史
C、社会意识的发展史
D、阶级斗争的发展史
19、划分阶级的唯一标准是( A )
A、经济标准
B、政治标准
C、思想标准
D、文化标准
20、杰出人物是指( D )
A、各阶级的领袖人物
B、统治阶级的政治代表人物
C、同情劳动人民的历史人物
D、对社会历史发展起促进作用的历史人物
21、严格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是指( B )
A、思想文化技术领域的重大变革
B、革命阶级反对反动统治阶级的国家政权的斗争
C、统治阶级内部政权的更替
D、反动阶级对革命政权的篡夺
※22、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因为唯有实践才是( A )
A、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
B、客观的活动
C、能动的活动
D、能产生具体实际结果的活动
23、生产力的客观性在于( )
A、它是构成生产关系这种物质关系的基础形式
B、它是人们在生产中所结成的物质关系
C、它是一种人们不能选择的既得的物质力量
D、它的实体就是客观自然界
※24、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在于( D )
A、人脑的主观创造
B、人脑的客观反映
C、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主体选择
D、人脑对客观事物的能动反映
※25、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是:( D )
A、感性认识飞跃和理性认识飞跃
B、从感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和从实践到感性认识的飞跃
C、第一次飞跃和第二次飞跃
D、从实践到认识的飞跃和从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26、“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这是( C )
A、诡辩论
B、实用主义观点
C、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D、形而上学的观点
27、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 B )
A、社会历史现象的知识总汇
B、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C、生产发展的理论
D、经济关系的学说
※28、在生产关系体系中,最本质最基本的关系是( D )
A、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及相互关系
B、交换关系
C、产品分配关系及消费关系
D、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
29、一个社会的生产方式,是指该社会 ( B )
A.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的有机结合和统一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和统一
C.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有机结合和统一
D.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劳动者的统一
※30、 肯定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这是( )。
A、 辩证法的观点
B、 形而上学的观点
C、 唯心主义的观点
D、 可知论的观点
31、 认为物质是原子的观点是( )。
A、主观唯心主义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客观唯心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
32、 一元论认为世界统一于( D )
A、物质或精神
B、物质和精神
C、存在
D、具体的物质形态
※33、意识的本质是( D )
A、人脑分泌的一种物质
B、客观事物
C、一种特殊的物质
D、人脑的机能,人脑对物质的反映
※34、“任何一个事物都和物质世界的其他事物处于普遍联系之中”这是( B )
A、 唯心主义诡辩论的观点
B、 唯物辩证法的正确观点
C、 相对主义的观点
D、 形而上学的错误观点
※35、辩证法所说的否定是指在事物发展中(B )
A、 简单地宣布某一事物不存在
B、 对旧事物既克服又保留
C、 要对旧事物采取全盘否定、抛弃的态度
D、 要对一切现存事物都特怀疑的态度
※36、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 C )
A、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种真理
B、真理发展中的两个阶段
C、客观真理的两种不同的属性
D、可以独立存在的真理
37、“任何具体真理都带有近似正确的性质,”这是( D )
A、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B、唯心主义观点
C、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D、相对主义观点
38、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 B )
A、社会历史现象的知识总汇
B、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C、生产发展的理论
D、经济关系的学说
※39、 唯心主义英雄史观和唯物主义的群众史观的根本对立在于( D )
A、是否承认阶级斗争
B、是否承认无产阶级专政
C、是否承认社会意识的反作用
D、是否承认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决定力量
※40、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因为( B )
A、人民群众的一切活动都推动社会历史前进
B、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C、人民群众的行动就是社会规律
D、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规律的创造者
41、构成生产力的基本要素是( D )
A、人力、风力、畜力等之和
B、各种力量之和
C、各种知识之和
D、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者
42、经济基础是生产关系的总和,这个总和是指( D )
A、一定历史阶段上所有生产关系的总和
B、一定历史阶段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
C、一定历史阶段上科学技术和经济管理的总和
D、一定历史阶段上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
4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两对社会基本矛盾的关系是( C )
A、前者和后者相互决定
B、前者和后者并行不悖
C、以前者为基础,两者相互制约、相互作用
D、以后者为基础,推动前者矛盾的解决
44、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C )
A.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B.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D.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矛盾
※45、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区别在于( D )
A、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两个不同的劳动过程
B、具体劳动是体力劳动,抽象劳动是脑力劳动
C、具体劳动是简单劳动,抽象劳动是复杂劳动
D、具体劳动生产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价值
③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 科学的本质()
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最一般的科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在社会生活和社会历史领域的运用。
其基本观点是:1、人类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2、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的前提和基础。3、社会历史有自身的发展规律。4、劳动发展史是揭开人类社会发展历史的钥匙。5、社会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6、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有反作用。7、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历史唯物主义(historical materialism)历史唯物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和认识、改造社会的一般方法论。亦称唯物史观。
历史唯物主义为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他们称它为“唯物主义历史理论”或“唯物主义历史观”。恩格斯1892年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一书英文版导言中用“历史唯物主义”这个名词来表述这一科学的社会历史观。
历史观是人们对于社会历史的根本见解。在历史唯物主义诞生以前,人们总是从神的意志、卓越人物的思想或某种隐秘的理性,即从某种精神因素出发去解释历史事件,说明历史的发展。其结果不是曲解人类史,就是完全撇开人类史。资产阶级历史观用“人”的观点解释历史,比起中世纪用神的意志说明历史的神学观点是一个重大进步。但它所理解的人是一种抽象的人,即脱离历史发展条件和具体社会关系、孤立地站在自然面前的生物学上的人,或失去感性存在的玄虚的“自我意识 ”。从这种抽象的人出发,必然把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动力归结为人类的善良天性或者神秘的理性。这仍然是用非历史因素、人们想象和思考出来的东西去解释历史,因而不可能正确地认识历史以及历史研究的对象。
历史唯物主义用以观察社会历史的方法与以前一切历史理论不同。它承认历史的主体是人,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但历史唯物主义所说的人不是处在某种幻想的与世隔绝和离群索居状态的抽象的人,而是处于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发展过程中的现实的活生生的人。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现实的人无非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人格化,他们所有的性质和活动始终取决于自己所处的物质生活条件。只有从那些使人们成为现在这种样子的周围物质生活条件去考察人及其活动,才能站在现实历史的基础上描绘出人类发展的真实过程。历史唯物主义考察问题的方法明确规定,它的研究对象是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以社会生活某一局部领域、某一个别方面为对象的各门具体社会科学不同,它着眼于从总体上、全局上研究社会的一般的结构和一般的发展规律。它的任务就是为各门具体的社会科学提供历史观和方法论的理论基础。
历史唯物主义者认为历史发展是有其特定规律的,即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最终走向共产主义社会。
④ 历史唯物主义对人类社会历史是如何认识的
以研究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为对象,揭示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关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论述的学说,称为历史唯物主义,也称为唯物史观,由马克思、恩格斯共同研究与创造的。
研究社会发展的规律,要把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区分开来:一般规律是在一切社会形态都普遍发生作用的规律;特殊规律首先是指某些社会形态中长期起作用的规律,此外还包括只在某一社会形态中起作用的规律,以及在社会生活中各个不同领域中起作用的规律。这类特殊规律也可叫个别规律,它们不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对象,而是各门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历史唯物主义和各门具体社会科学的关系,也是既联系又相互区别、相互作用的。
历史唯物主义是唯一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它的创立是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是社会历史观的一场深刻革命。
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唯物主义的自然观早已存在并不断发展着,但是在社会历史领域中,虽然已产生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萌芽,可总的来说,对社会历史的认识,人们却长期陷入混乱之中,对社会历史未作出科学的解释,唯物史观一直未建立起来。
历史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所实现的变革,最根本的就在于它第一次正确解决了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即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马克思指出:不是人们的社会意识决定人们的社会存在,相反,正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社会意识。这是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同时,马克思主义在阐述这一原理时又指出,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又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这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原理的制定,唯物史观的形成,彻底克服了旧的社会历史理论的根本缺陷,结束了唯心史观长期独占的统治地位,从根本上宣告了唯心史观的破产。这是马克思主义对社会历史观的划时代的贡献。这样,过去对社会历史所持的极其混乱的、片面和武断的见解,为一种极其严密的科学所代替,使社会历史理论第一次成为真正的科学。从此,人们不仅有了从总体上认识社会历史及其一般规律的科学历史观,而且有了指导具体社会科学研究的科学方法论。
其次,历史唯物主义克服了以往唯物哲学的不彻底性,使它飞跃、发展为彻底的、完备的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唯物主义是半截子唯物主义,即在自然观上的唯物而在社会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唯物史观的创立,使哲学唯物主义的发展发生了巨大的飞跃,从此形成了彻底唯物主义的世界观。这就是以唯物论和辨证法、自然观和历史观相统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这集中地体现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不可分割的联系中,这个由一块钢铁铸成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正是以存在决定意识这个唯物主义的一般原理和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个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为其思想基础的。这两个原理的内在统一,正是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之间,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各组成部分,各原理之间相互贯通、相互补充的中心线索。
第三,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一起,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这是历史唯物主义最富于革命实践意义的伟大贡献。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的两个伟大发现。唯物史观的发现揭示了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在分析资本主义的经济关系、社会矛盾的基础上,指明了资本主义灭亡的不可避免性,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胜利的必然性。
因此,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它不仅胜利地指导了过去,而且也是指导我们在社会主义初期阶段进行改革开放的理论依据。
相互交流。
⑤ 如何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的过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简答题)
简单点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上认为人有两重性,一是社会性,另外一个则是自然性。人类社会是人创造的,所以其根本是随人变化的。不知道我解释得够吗?其实高二时的政治书上讲的更明白。详细些就是: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 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类社会
发展的客观性的科学论断。唯心史观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否认社会发展
的客观规律性。它们或者把社会的发展看作是杂乱无章的偶然事件的堆
积;或者虽也承认社会发展是有规律的,但不是从历史本身揭示这种规
律,而是从外部某种神秘力量那里把这种规律输入历史,归根到底仍把社
会看作观念的产物。只有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才第一次既唯物又辩证地考
察社会,把社会的发展看作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揭示了社会生活的客观
规律性。所谓“自然历史过程”,是指社会的发展和自然界一样,都是合乎
规律的客观过程。虽然社会区别于自然界的一个根本点是:社会不是自行
发展的,而必须通过有意识的、有自觉意图的人的实践活动来实现。但社
会的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是因为,人的意志不是主观自生
的,而都有其客观根源;而且,社会发展中的人的意志不是单一的,而是根
源于不同的客观条件的无数意志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合力,一种总的
平均数。因此,人们的行动虽有自觉的意图、预期的目的,但行动的结果却
往往不是预期的。社会的发展不是单个意志的产物,而是在总的经济运动
支配下各种力的相互作用的结果,它服从于社会内部的客观规律。揭示人
的意志、思想动机的物质根源是发现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唯一正确的途
径。马克思研究社会生活的方法是:从社会生活各领域中划分出经济领域
来,从一切社会关系中划分出生产关系来,把生产关系当作决定其余社会
关系的基本的原始的关系,并把它归结于生产力的高度,从而指明生产力
是全部历史的基础,揭示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一定
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等社会发展客观规律。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
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的科学论断,为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认识世界和改
造世界提供客观依据。
⑥ 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
总的来说,马克思主义分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包含丰富的内容,简单概括如下:
辩证唯物主义:
1、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
2、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
3、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
4、辩证唯物主义最主要、最显著的特点在于它的实践性。
历史唯物主义:
1、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的前提和基础。
3、社会历史有自身的发展规律。
4、劳动发展史是揭开人类社会发展史奥秘的钥匙。
5、社会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6、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有反作用。
7、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⑦ 为什么说劳动发展史是理解全部社会发展的钥匙
因为劳动在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形成中起了决定作用。劳动是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生产劳动创造了人类社会,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人类全部社会关系的物质根源,它孕育着社会有机体未来发展的一切萌芽。因此,恩格斯说:劳动发展史是理解全部社会发展史的“钥匙”。因此,说劳动发展史是理解全部社会发展的钥匙。
(7)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认为理解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是扩展阅读:
人们只有从劳动及其历史演变出发,才能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才能透过人类社会生活的纷繁复杂的现象,看到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的、必然的逻辑线索,看到人类解放的现实道路;才能理解为什么人类社会的发展只能经过这样的历史阶段,而不能跳过这些历史阶段;才能理解为什么在人类历史的一定阶段上,只能形成这样的社会形态和社会制度,而不能出现别的社会形态社会制度。
人类社会的一切现象归根到底都要受到劳动活动发展的制约。劳动的产生就是人类社会的产生,劳动的发展就是人类社会的发展,劳动的解放就是人类社会的解放。因此,科学的劳动范畴的确立不仅为唯物史观奠定了理论基础,而且为我们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史的奥秘提供了一把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