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新奥法的发展历史
1934年,新奥法主要创始人 L.V. 拉布采维茨在就试图将喷浆方法用于地下工程。
他在1942~1945年建造的洛伊布尔隧道中采用了双层薄衬砌,即先喷一层混凝土,待变形收敛后再喷一层。
1944年,他发表了有关喷混凝土的论文,并指出了围岩动态随时间变化的重要性。
1948年,又指出了量测工作的重要性。又公布了新喷敷方法。
1948~1953年喷混凝土在奥地利首次用于卡普伦水力发电站的默尔隧洞。
最早在欧洲推广使用锚杆的是1951~1953年建造的伊泽尔-阿尔克电站的有压输水隧洞。
1953~1955年修建普鲁茨-伊姆斯特电站的有压输水隧洞时,按照拉布采维茨的建议,充分采用锚杆而获得成功。
1957~1965年是着手发展新奥法的时期。拉布采维茨于1963年将这一方法正式命名为新奥地利隧道施工法。
1964~1969年又提出了在岩石压力下隧道稳定性的理论分析,强调采用薄层支护,并及时修筑仰拱以闭合衬砌的重要性。根据实验证实,衬砌应按剪切破坏进行设计计算。
奥地利的马森贝格道路隧道由于地质不良,用比国法失败后,改用新奥法使闭合隧道衬砌环的经验取得成功,并在1971年及1974年分别用于地压很大的陶恩隧道和阿尔贝格隧道。
② 试述新奥法,矿山法和浅埋暗挖法的异同
不同点:
1、新奥法、矿山法适用于岩石地层,浅埋暗挖法适用于软土地层。
2、新奥法采用光面爆破技术,力求减少超挖,对围岩破坏小,矿山法采用普通爆破,对围岩损害较大。
3、浅埋暗挖法要求支护刚度及承载力较大,并提前架设,靠支护为围岩提供承载力,保持稳定,对支护时间要求严格,即“随开挖,随支护”,而新奥法采用柔性混凝土层及锚杆作为支护,力求将岩石、混凝土和锚杆结成一个整体,依靠围岩的自承载力。矿山法在爆破、清孔后架设支护(撑),在时间上及支护类型上没有严格要求,但由于工法对围岩破坏较大,经常需要加强支撑。
4、浅埋暗挖法对土质要求高,对不良土质要求预先通过注浆等方式改良,而矿山法和新奥法是对围岩爆破,无此要求。
相同点:
1、新奥法由矿山法发展而来,浅埋暗挖法由新奥法发展而来,三种方法的基本原理都是先使岩体松动,然后开挖并架设支撑。
2、三种方法均能用于城市地下隧道的施工。
3、三种方法均采用钻爆法开挖。
4、三种方法的衬砌结构类似。
5、三种方法的初期衬砌结构均为现浇。
5、浅埋暗挖法主要利用土层在开挖过程中的短期自稳能力,因此工程施工段多而短,每段工程力求在短时间内完成,新奥法主要利用岩层的自承载力,通过光面爆破、锚喷支护及量测就能实现,矿山法的承载主要靠支撑实现,速度较慢,两种方法对每一段的施工速度没有严格要求。
③ 简述新奥法的基本原理,有何工程指导意义
新奥法是应用岩体力学理论,以维护和利用围岩的自承能力为基点,采用锚杆和喷射混凝土为主要支护手段,及时的进行支护,控制围岩的变形和松弛,使围岩成为支护体系的组成部分,并通过对围岩和支护的量测、监控来指导隧道施工和地下工程设计施工的方法和原则。
新奥法是在利用围岩本身所具有的承载效能的前提下,采用毫秒爆破和光面爆破技术,进行全断面开挖施工,并以形成复合式内外两层衬砌来修建隧道的洞身,即以喷混凝土、锚杆、钢筋网、钢支撑等为外层支护形式,称为初次柔性支护,系在洞身开挖之后必须立即进行的支护工作。因为蕴藏在山体中的地应力由于开挖成洞而产生再分配,隧道空间靠空洞效应而得以保持稳定,也就是说,承载地应力的主要是围岩体本身,而采用初次喷锚柔性支护的作用,是使围岩体自身的承载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第二次衬砌主要是起安全储备和装饰美化作用。
基本原理
充分利用围岩的自承能力和开挖面的空间约束作用,采用以锚杆和喷射混凝土为主要支护手段,及时对围岩进行加固,约束围岩的松弛和变形,并通过对围岩和支护结构的监控、测量来指导地下工程的设计与施工。
意义
新奥法的发展是和喷锚支护的材料、方法和机具等的发展密切相关的。要进一步研制初期和长期强度都高、回弹少、粉尘低、生产率高的喷射混凝土系统,并和高效能的集尘器、自动喷射装置、周期短的材料供应系统配套。研究能缩短喷敷时间,又无公害的新喷敷方法。研究不需用临时堆放场地、易于运输的喷射材料和新的施工工艺,如钢纤维加强喷射混凝土、SEC喷射混凝土、光面爆破和深孔爆破技术、液压凿岩台车(兼作安装锚杆用)、喷射车组(包括机械手)、各种混凝土喷射机、液体速凝剂、粉尘防止剂、树脂锚杆等。
④ 新奥法的详细说明
缩称NATM。应用岩体力学的理论,通过对隧道围岩变形的量测、监控,采用新型的支护结构,尽量利用围岩自承能力指导隧道设计和施工的方法。其特点是在开挖面附近及时施作密贴于围岩的薄层柔性喷射混凝土和锚杆支护,以便控制围岩的变形和应力释放,从而在支护和围岩的共同变形过程中,调整围岩应力重分布而达到新的平衡,以求最大限度地保持围岩的固有强度和利用其自承能力(见围岩压力)。因此,它也是一个具体应用岩体动态性质的完整力学方法,其目的在于促使围岩能够形成圆环状承载结构,故一般应及时修筑仰拱,使断面闭合成圆环。它适用于各种不同的地质条件,在软弱围岩中更为有效。
新奥法的原理虽然可用于各种类型的支护,但是,最为适用的是喷锚支护。因此喷混凝土、锚杆、量测被认为是新奥法的三大要素。它产生和发展的历史与这三者密切相关,但不能把喷锚支护误解为新奥法的同义语。 其基本观点是根据岩体力学理论,着眼于洞室开挖后形成塑性区的二次应力重分布,而不拘泥于传统的荷载观念。所以它主要不是建立在对于坍落拱的“支撑概念”上,而是建立在对围岩的“加固概念”基础上。在合理的临界限度内,它所需要的表面支护抗力Pi是与围岩塑性区半径R、洞室周边位移ur、以及围岩的内聚力с、内摩擦角φ等参数成反比,而支护能提供的抗力则与其刚度成正比。
图中表示了隧道围岩应力再分布和支护抗力之间的关系。围岩特征曲线1表明,若不允许围岩壁面位移发展,洞壁径向压应力非常大;而若允许位移发展,则径向压应力减小,当位移达到某一数值时,围岩径向压应力,也就是支护抗力,为最小(Pimin)。如果接近开挖面修筑支护,则位移ur较小。支护特性曲线2表示随着ur的增加,Pi也增加,并在与曲线 1的交点处取得应力稳定,此时的径向压应力为Pi。如果修筑刚性更大的支护如曲线3所示,径向压应力增大如图中的P。新奥法就是根据上述理由,接近开挖面适时施作密贴围岩的薄层柔性支护的。如果施作支护时间过迟,则使围岩位移过大而产生塌落荷载。如图中斜线阴影部分,也使径向压应力P增大,如曲线4所示。
新奥法
曲线 5表示由于围岩应力重分布和衬砌之间相互作用而存在的四个显著的特征阶段。第Ⅰ阶段是围岩不受支护的约束而能够向洞室内自由位移的时期。第Ⅱ阶段是修筑一次支护时由于支护抗力而使变形速度减小,并且这个抗力还和支护的刚度有关。第Ⅲ阶段是由于修筑了仰拱,支护刚度变大而使变形速度越来越小。最后当仰拱完全受力,就达到第Ⅳ阶段,变形基本停止。 可归纳为以下7点:
①洞室开挖后,应使围岩自身承担主要的支护作用,而衬砌只是对围岩进行加固,使成为一个整体而共同发生作用。因此,须最大限度地保持围岩的固有强度,以发挥围岩的自承能力。如及时喷混凝土封闭岩壁,就能有效地防止围岩松弛,而不使其强度大幅度降低,同时也不存在因顶替支撑而使围岩变形松弛。总之应使围岩经常处于三轴应力约束状态,最为理想。
②预计围岩有较大变形和松弛时,应对开挖面施作保护层,而且应在恰当的时候敷设,过早或过迟均不利。其刚度不能太大或太小,又必须是能与围岩密贴,而要做成薄层柔性,允许有一定变形,以使围岩释放应力时起卸载作用,尽量不使其有弯矩破坏的可能。这种支护和传统的支护不同,不是因受弯矩而是受压剪作用破坏的。由于混凝土的抗压和抗剪强度比抗拉和抗弯强度大得多,从而具有更高的承载能力。一次支护的位移收敛后,可在其光滑的表面上敷设高质量的防水层,并修筑为提高安全度的二次支护。前后两次支护与围岩之间都只有径向力作用。
③衬砌需要加强的区段,不是增大混凝土的厚度,而是加钢筋网、钢支撑和锚杆,使隧道全长范围采用大致相同的开挖断面。此外,因为新奥法不在坑道内架设杆件支撑,空间宽敞,从而提高了安全性和作业效率。
④为正确掌握和评价围岩与支护的时间特性,可在进行室内试验的同时,在现场进行量测。量测内容为衬砌内的应力、围岩与衬砌间的接触应力以及围岩的变位,据以确定围岩的稳定时间、变形速度和围岩分类等最重要的参数,以便适应地质情况的变化,及时变更设计和施工。量测监控是新奥法的基本特征,量测的重点是围岩和支护的力学特征随时间的变化动态。衬砌的做法和施作时间是依据围岩变位量测决定的。
⑤隧道支护在力学上可看作厚壁圆筒。它是由围岩支承环和衬砌环组成的结构,且两者存在共同作用。圆筒只有在闭合后才能在力学上起圆筒作用,所以除在坚硬岩层之外,敷设仰拱使衬砌闭合是特别重要的。
围岩的动态主要取决于衬砌环的闭合时间。当上半断面超前掘进过多时,就相应地推迟了它的闭合时间,在隧道纵方向形成悬臂梁的状态而产生大弯曲的不良影响。另外,为防止引起围岩破坏的应力集中,断面应做到无角隅,最好采用圆形断面。
⑥围岩的时间因素还受开挖和衬砌等施工方法的影响,它对结构的安全性起着决定的作用。考虑掘进循环周期、衬砌中仰拱的闭合时间、拱部导坑的长度以及衬砌强度等变化因素,把围岩和支护作为一个整体来谋求稳定。从应力重分布角度去考虑,全断面一次开挖是最有利的;分部开挖会使应力反复分布而造成围岩受损。
⑦岩层内的渗透水压力,必须采取排水措施来降低。
新奥法的支护结构至今仍处于经验设计的阶段,它的前提是要科学地进行围岩分类,并根据已经修建的类似工程的经验,提出支护设计参数或标准设计模式。这种工程类比法还只考虑了岩体结构、岩块单轴抗压强度、弱面特性等工程地质性质、坑道的跨度以及围岩自稳时间等主要因素,需在各种设计与施工规程的实施过程中,依据量测数据加以修正。现场监控设计,一般分成预先设计阶段和最后设计阶段,后者是根据现场监控量测数据,经分析比较或计算后,最后提出设计。理论解析和有限元数值计算,至今还不能得出充分可靠和满意的结果,必须由上述两种方法即经验和量测加以验证。 新奥法的施工作业必须根据事前的调查决定下列 4个问题:①开挖方法;②支护布置及进行支护的最适宜时机;③是否设置仰拱及设置的时间和方法;④是否采用辅助施工方法及其种类等。用新奥法施工的绝大多数工程均采用各种台阶法进行开挖,其次是采用全断面法。新奥法要求保证光面爆破的质量,避免凹凸不平而引起应力集中和减少超挖,从而节约为填平表面所需的大量混凝土。
新奥法的量测十分重要。在制定现场量测计划时,要根据隧道及地下工程的规模、地质资料、各量测项目的作用,并考虑工点所需解决的问题和量测计划的经济效益,选择合理的量测项目和方法。同时还必须考虑采用切实可靠的手段和仪表,保证量测工作准确安全,并尽可能不妨碍施工。
在应力应变、接触应力、位移等三大类量测项目中,新奥法应以位移的量测为主。通常是用收敛计量测收敛变形,用伸长计量测围岩在不同半径处的变形和获得围岩动态的范围,用水平仪量测围岩表面垂直位移和地面沉陷。此外,还可用量测锚杆测得锚杆的轴向应力,用压力盒测定接触应力,用应变计测定支撑和衬砌应力等。 经20多年的实践和推广,新奥法已在欧洲一些国家如奥地利、联邦德国、瑞典、瑞士、法国等的山岭隧道中普遍使用(占70~80%),并已用于地下铁道,且取得沉降量特别小的显著成果。日本从1976年以来,已有近100座隧道采用了新奥法。
中国从60年代初开始推广喷锚支护新技术,到1981年底,采用喷锚支护的地下工程和井巷的总长度已接近7500公里。2012年以来,又在普济、下坑、大瑶山等铁路隧道采用新奥法进行施工。
新奥法的适用性很广,中国已在亚粘土和黄土隧道施工中取得成功。但在下列情况下,一般都应采取适当的辅助措施才能施工:①涌水量大的地层;②因涌水产生流沙现象的地层;③围岩破碎使锚杆钻孔和插入都极为困难场合;④开挖面不能自稳的围岩。 新奥法的发展是和喷锚支护的材料、方法和机具等的发展密切相关的。要进一步研制初期和长期强度都高、回弹少、粉尘低、生产率高的喷射混凝土系统,并和高效能的集尘器、自动喷射装置、周期短的材料供应系统配套。研究能缩短喷敷时间,又无公害的新喷敷方法。研究不需用临时堆放场地、易于运输的喷射材料和新的施工工艺,如钢纤维加强喷射混凝土、SEC喷射混凝土、光面爆破和深孔爆破技术、液压凿岩台车(兼作安装锚杆用)、喷射车组(包括机械手)、各种混凝土喷射机、液体速凝剂、粉尘防止剂、树脂锚杆等。
⑤ 新奥法施工的方法
参考资料: 新奥法是奥地利人根据本国多年隧道施工经验总结出的一种施工法。特点是采用光面爆破;以锚喷作一次支护,必要时加钢拱支架;根据围岩地压及变形实测数据,再合理进行二次支护;对软岩强调封底。 新奥法是应用岩体力学理论,以维护和利用围岩的自承能力为基点,采用锚杆和喷射混凝土为主要支护手段,及时的进行支护,控制围岩的变形和松弛,使围岩成为支护体系的组成部分,并通过对围岩和支护的量测、监控来指导新奥法是在利用围岩本身所具有的承载效能的前提下,采用毫秒爆破和光面爆破技术,进行全断面开挖施工,并以形成复合式内外两层衬砌来修建隧道的洞身,即以喷混凝土、锚杆、钢筋网、钢支撑等为外层支护形式,称为初次柔性支护,系在洞身开挖之后必须立即进行的支护工作。因为蕴藏在山体中的地应力由于开挖成洞而产生再分配,隧道空间靠空洞效应而得以保持稳定,也就是说,承载地应力的主要是围岩体本身,而采用初次喷锚柔性支护的作用,是使围岩体自身的承载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第二次衬砌主要是起安全储备和装饰美化作用。隧道施工和地下工程设计施工的方法和原则。新奥法施工基本原理:充分利用围岩的自承能力和开挖面的空间约束作用,采用以锚杆和喷射混凝土为主要支护手段,及时对围岩进行加固,约束围岩的松弛和变形,并通过对围岩和支护结构的监控、测量来指导地下工程的设计与施工。 通过对隧道围岩变形的量测、监控,采用新型的支护结构,尽量利用围岩自承能力指导隧道设计和施工的方法。其特点是在开挖面附近及时施作密贴于围岩的薄层柔性喷射混凝土和锚杆支护,以便控制围岩的变形和应力释放,从而在支护和围岩的共同变形过程中,调整围岩应力重分布而达到新的平衡,以求最大限度地保持围岩的固有强度和利用其自承能力(见围岩压力)。因此,它也是一个具体应用岩体动态性质的完整力学方法,其目的在于促使围岩能够形成圆环状承载结构,故一般应及时修筑仰拱,使断面闭合成圆环。它适用于各种不同的地质条件,在软弱围岩中更为有效。新奥法的原理虽然可用于各种类型的支护,但是,最为适用的是喷锚支护。因此喷混凝土、锚杆、量测被认为是新奥法的三大要素。它产生和发展的历史与这三者密切相关,但不能把喷锚支护误解为新奥法的同义语。
⑥ 新奥法优缺点
新奥法优点
1、及时性
新奥法施工采用喷锚支护为主要手段,可以最大限度地紧跟开挖作业面施工,因此可以利用开挖施工面的时空效应,以限制支护前的变形发展,阻止围岩进入松动的状态,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进行超前支护,加之喷射混凝土的早强和全面粘结性因而保证了支护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在巷道爆破后立即施工以喷射混凝土支护能有效地制止岩层变形的发展,并控制应力降低区的伸展而减轻支护的承载,增强了岩层的稳定性。
2、封闭性
由于喷锚支护能及时施工,而且是全面密粘的支护,因此能及时有效地防止因水和风化作用造成围岩的破坏和剥落,制止膨胀岩体的潮解和膨胀,保护原有岩体强度。
巷道开挖后,围岩由于爆破作用产生新的裂缝,加上原有地质构造上的裂缝,随时都有可能产生变形或塌落。当喷射混凝土支护以较高的速度射向岩面,很好的充填围岩的裂隙,节理和凹穴,大大提高了围岩的强度。
同时喷锚支护起到了封闭围岩的作用,隔绝了水和空气同岩层的接触,使裂隙充填物不致软化、解体而使裂隙张开,导致围岩失去稳定。
3、柔性
喷锚支护属于柔性薄性支护,能够和围岩紧粘在一起共同作用,由于喷锚支护具有一定柔性,可以和围岩共同产生变形,在围岩中形成一定范围的非弹性变形区,并能有效控制允许围岩塑性区有适度的发展,使围岩的自承能力得以充分发挥。
另一方面,喷锚支护在与围岩共同变形中受到压缩,对围岩产生越来越大的支护反力,能够抑制围岩产生过大变形,防止围岩发生松动破坏。
新奥法缺点:
1、实施不仅要求有良好的施工组织和管理,也要求技术人员和量测人员都十分熟练,没有这一点就易于发生错误;作业质量都与每一个人的仔细操作有关。
2、开挖暴露出的地质会立即改变其状态,因此要求施工地质人员要亲临现场,以便发现问题;
3、 用能控制的施工量测,往往给施工带来不便;
4、干喷射带来的灰尘以及由于易受化学药品的损害必须加强防护,尤其是对眼睛的防护,湿喷虽然可以避免此缺点,但在同样条件下,不如干喷那样有效的支护岩体。
(6)新奥法发展历史扩展阅读:
基本要点:
1、洞室开挖后,应使围岩自身承担主要的支护作用,而衬砌只是对围岩进行加固,使成为一个整体而共同发生作用。
因此,须最大限度地保持围岩的固有强度,以发挥围岩的自承能力。如及时喷混凝土封闭岩壁,就能有效地防止围岩松弛,而不使其强度大幅度降低,同时也不存在因顶替支撑而使围岩变形松弛。总之应使围岩经常处于三轴应力约束状态,最为理想。
2、预计围岩有较大变形和松弛时,应对开挖面施作保护层,而且应在恰当的时候敷设,过早或过迟均不利。其刚度不能太大或太小,又必须是能与围岩密贴,而要做成薄层柔性,允许有一定变形,以使围岩释放应力时起卸载作用,尽量不使其有弯矩破坏的可能。
这种支护和传统的支护不同,不是因受弯矩而是受压剪作用破坏的。由于混凝土的抗压和抗剪强度比抗拉和抗弯强度大得多,从而具有更高的承载能力。一次支护的位移收敛后,可在其光滑的表面上敷设高质量的防水层,并修筑为提高安全度的二次支护。前后两次支护与围岩之间都只有径向力作用。
3、衬砌需要加强的区段,不是增大混凝土的厚度,而是加钢筋网、钢支撑和锚杆,使隧道全长范围采用大致相同的开挖断面。此外,因为新奥法不在坑道内架设杆件支撑,空间宽敞,从而提高了安全性和作业效率。
4、为正确掌握和评价围岩与支护的时间特性,可在进行室内试验的同时,在现场进行量测。量测内容为衬砌内的应力、围岩与衬砌间的接触应力以及围岩的变位,据以确定围岩的稳定时间、变形速度和围岩分类等最重要的参数,以便适应地质情况的变化,及时变更设计和施工。
量测监控是新奥法的基本特征,量测的重点是围岩和支护的力学特征随时间的变化动态。衬砌的做法和施作时间是依据围岩变位量测决定的。
⑦ 什么是新奥法
1、光面爆破2、锚喷支护3、监控量测。
这些都是NATM的实现手段或外在表现形式,要想了解NATM就必须从本质上理解。新奥法不是一种施工方法,它是一种设计理念的改变。
简单的说,在新奥法出现以前,人们消极的认为所有的支护结构都是被动的承受围岩压力。而新奥法彻底改变了这一观念,围岩不仅是主动荷载,同时也是一种承载结构。新奥发的指导思想就是充分利用围岩自身的承载能力,尽量保护围岩,所以采用光面爆破、弱爆破尽可能少的扰动围岩。锚喷支护能及时的封闭围岩,尽量减少围岩松动,控制围岩变形。监控量测能直观的监视围岩的收敛变形,因为目前,对于隧道特别是深埋隧道的有限元分析,基本上属于扯蛋。当你进入隧道看过一次掌子面,你就会对建立的模型感到绝望的。
新奥法出现以前,隧道的初期支护或临时支护大多是为了保证施工期间的安全,而衬砌(整体式衬砌)才是纯粹的支护结构;而目前的新奥法,多采用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的复合式衬砌,二者都是按永久性结构设计的。理论上初期支护承受全部荷载,而二次衬砌属于安全储备。实际设计中,考虑到目前国内对隧道NATM理念的认知程度以及施工水平和施工现状,二次衬砌考了一部分围岩压力,或30%或50%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