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物流发展的历程
第一阶段 20世纪初~50年代
工业化时期,大多数欧美国家陆续进入工业化社会 制造业发展迅速,社会分工不断细化 物流发展规模小,渠道不畅,成不高,其作用未受到应用的重视 从经济学角度建立了物流学科(PD);“二战”时期,从技术角度确立了物流学科的地位
第二阶段 20世纪60~90年代
世界各国大都采用了“大量生产——大量销售——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社会发展模式 制造业的大规模化与零售业的大规模化并举 物流产业逐步形成和壮大,多品种、少批量的配送成为这一阶段主要的物流形式 各国对物流的认识开始由PD转向Logistics,第三方物流理论的出现确立了物流产业
第三阶段 20世纪90年代至今
网络化时代到来 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知识经济初露端倪 发展到供应链管理阶段 支撑物流学科发展的物流经济学科、物流管理学科、物流技术学科初步形成理论体系,综合性的物流学科正在发展从上表可以看出,物流及物流学科的产生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
各个阶段物流的发展特点是与同期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相适应的。因此,政府或者企业在进行物流规划、管理及制定物流政策时,决不能脱离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在物流科学研究中,应该注意分析社会经济发展对物流发展的影响及物流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1)配送方面的历史发展趋势扩展阅读
中国物流快递运单量年均400亿以上,生产总值万亿以上,随着高铁加入货运竞争,传统公路运输的速度逐渐呈现劣势。
速度永远是物流行业的核心优势。随着Swift.Express加入物流业,将会改变目前高铁的窘境和物流业的格局。企业运用高铁的速度结合共享经济的创新模式运营直接降低物流资费。以每公斤10-20元的价格服务于广大用户。
这种创新经营的模式,通过分享、协作方式搞创新,实现闲置资源充分利用,形成新的增长点,为经济注入强劲动力。此外,共享经济的另一大特点是,人人皆可参与、人人皆可受益,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Swift.Express是通过高铁+共享经济进入物流业,实现了真正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模式,未来也将会主导物流业发展。
运营优点:
1、高铁时速350公里,实现快递包裹全国内一日达。
2.共享经济从民生角度进行考虑的话,不仅能够降低人们的日常出行费用,同时也促使高铁客流量增大。
3.企业的运营模式是以人为本,通过乘客出行的条件实现货物运输,让乘客出行既获得的收入。
Swift.Express通过这样的运营模式创新物流行业,从根本上解决了高铁快运的发展,以及受惠于广大人群。
B. 物流配送的发展趋势
未来物流配送更加精细化。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各产业、部门、企业之间的交换关系和依赖程度也愈来愈错综复杂,物流是联系这些复杂关系的交换纽带,它使经济社会的各部分有机地连接起来。在市场需求瞬息万变和竞争环境日益激烈的情况下,要求物流在企业和整个系统必须具有更快的响应速度和协同配合的能力。更快的响应速度,要求物流企业必须及时了解客户的需求信息,全面跟踪和监控需求的过程,及时、准确、优质地将产品和服务递交到客户手中。协同配合的能力,要求物流企业必须与供应商和客户实现实时的沟通与协同,使供应商对自己的供应能力有预见性,能够提供更好的产品、价格和服务;使客户对自己的需求有清晰的计划性,以满足自己生产和消费的需要。国际物流为了达到零阻力、无时差的协同,需要做到与合作伙伴间业务流程的紧密集成,加强预测、规划和供应,共同分享业务数据、联合进行管理执行以及完成绩效评估等。只有这样,才能使物流作业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要。由于现代经济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相当一些企业除了自己生产一部分主要部件外,大部分部件需要外购。国际间的加工贸易就是这样发展起来的,国际物流企业伴随着国际贸易的分工布局应运而生。为了适应各制造厂商的生产需求,以及多样、少量的生产方式,国际物流的高频度、小批量的配送也随之产生。早在20 世纪90年代,台湾电脑业就创建了一种"全球运筹式产销模式",就是采取按客户订单、分散生产形式,将电脑的所有零部件、元器件、芯片外包给世界各地的制造商去生产,然后通过国际物流网络将这些零部件、元器件、芯片集中到物流配送中心,再由该配送中心发送给电脑生产厂家。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欧洲等一些发达国家开始进行了一场"物流革命",其内容是对物流各种功能、要素进行整合,使物流活动系统化、专业化,出现了专门从事物流服务活动的"第三方物流"企业。随后,各种专业化的物流服务企业在欧美发达国家大量涌现并加速发展,使物流服务功能更强大,服务质量更精细。物流产业已经成为发达国家服务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C. 快递的发展历史和趋势
中国快递行业发展历程
快递行业是过去十年中国民营经济最大闪光点之一。回顾中回国快递行业发展答历程,中国快递业从国有快递企业垄断、到民营快递企业相继创立群雄混战的局面,再到 2016
年“三通一达”集中上市,快递企业出现分化。2019年中国快递行业收入达到了7497.8亿元,在十年内行业收入翻了13倍多。中国快递行业的“黄金十年”是伴随着中国电商经济爆发式增长而实现的。目前,中国快递行业已进入分化阶段,速尔、优速、安能等企业纷纷退出快递市场;京东、苏宁等电商探索自建物流。
——更多物流行业相关规划及信息请参考于前瞻物流产业研究院。
D. 你认为配送发展的趋势将会如何
我认为配送发展趋势将会越走越好。
E. 现代物流有哪些发展趋势
快递物流三大趋势
1数智化技术:降本增效是关键
事实上,随着不少快递企业纷纷登陆资本市场后,同时在快递价格战频发、业务增长放缓、运营成本攀高的压力下,快递行业也在面临转型:必须从过去粗放式管理发展模式向精细化运营方向发展。数智化技术自带降低成本,提升效率的天赋属性,这也就为了快递企业精细化运营提供了现实的途径和切实的手段。
在本次“双11”,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的规模化应用已成为现实。全国建成200多个智能化分拨中心,顺丰、京东、菜鸟、苏宁等在全国建立多个无人仓。百世快递风暴分拣系统实现了全智能分拣,自动化设备数量同比增长55%。圆通仅仅是2019年上半年上马的自动化设备就增加了一倍。中通则将自己位于全国各地的单层自动化分拣线升级为双层。目前,中国快递业自动化流水线已经超过5000公里;在今年“双11”期间,我国快递公司投入的自动化设备数量普遍同比增加50%以上。
在数字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牵引下,中国快递业的效率在此基础之上也大幅提高:今年上半年,中国快递业整体时效对比去年同期就加快将近5个小时。这也是今年可以提前4个小时送达“双11”第1亿个包裹的根本原因。
综上所述,物流基础设施面向数智化的转型升级已经是中国快递业乃至物流业的一大趋势。
2绿色环保化:关注行业可持续发展
为了推广绿色环保,国家邮政局于今年年初便开始大力推动实施“9571工程”,即到2019年底,电子运单使用率达到95%、50%以上电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装、循环中转袋使用率达到70%、在1万个邮政快递营业网点设置包装废弃物回收装置。
而今年“双11”在物流上的一大创举,就是菜鸟联合圆通、中通、申通、韵达、百世等快递公司在覆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很多城市的共计4万个菜鸟驿站、3.5万个快递公司网点,发起了中国物流行业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绿色“回箱计划”,获得了生态环境部、共青团中央等多个国家部委官微支持和全社会响应。“回箱计划”在“双11”后将延续:“回箱计划”已经成为“四通一达”的董事长工程,由几家公司总部联合采购,并在全国展开推广。
随着政策加持以及头部企业大力推广电子面单与“回箱计划”行动的落实,绿色化、减量化、可循环发展的快递物流发展势必会成为一个长期态势。
3物流布局细分化:城市配送、下沉市场、物流网络
当电商市场份额流量几乎固化、快递价格战频发,越来越多的快递公司也开始意识到要去开拓更多的场景,以挖掘新的获利渠道。
顺丰从高价高质服务向低价、同城等单价相对较低的服务延伸,致力于解决物流“老大难”的末端配送问题。在“双十一”期间,顺丰通过同城急送业务全面助力末端配送,为顺丰速运承接的部分运单补充了运力,既拓展了业务,又进一步完善了自身的物流供应链。
京东物流则把重心放到了下沉市场以及下沉市场的“最先一公里”布局。过去,京东物流更多围绕着社会供给能力与核心仓进行“销地供应链”布局。在过去的半年中,京东物流开始对应下沉市场,围绕着“最先一公里”布局。尤其在本次“双11”期间,京东物流的布局已经初见成效:通过“4624”计划(注:“4624”计划就是除了在一二线城市做到订单24小时送达之外,京东物流希望在全国范围内做到“千县万镇”四到六线城市从下单到收货24小时内送达。),京东物流直接打通一些乡镇的政府管理者、农户、头部企业,将货物直接对应到销地供应链中。用最快的短链,让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
菜鸟则致力于物流网络的架构。阿里通过入股“四通”(圆通、中通、百世、申通)快递公司,打造物流网络平台模式。该模式不仅做到了下沉市场的大面积覆盖,还可以共享仓配资源。例如,在“双11”期间,菜鸟通过共享仓配资源,共计调动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49个仓库、15个分拨中心、3127个菜鸟站点参与其中,最终实现了“预售极速达”84%商品的当日达。在此之前,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就不止一次对外表示,未来5年将继续投入1000亿元,夯实物流基础实施,加快建设全球领先的物流网络,完成阿里巴巴物流体系“全国24小时、全球72小时”送达的愿望。
图片来源:菜鸟官网
F. 物流配送行业发展大趋势
物流配送虽然是最近发展起来的新兴行业,但是在我国的古代就已经有了其发展的雏形。那个时候的“镖局”从功能角度来看就是今天的物流公司,只不过由于当时的科技水平比较落后,“镖局”的物流形式与内容还比较单一。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购物方式与商品的中转渠道都发生着前所未有的改变,物流已经成为今天商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物流配送体系中,同城物流的发展可以说是异军突起,并逐渐在今天的商品流通中发挥着更大的作用。但是随着消费者对物流配送标准的提高,同城物流配送从企业信息系统到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不足,因此立足同城物流配送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寻求问题的解决路径和对策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同城物流配送的基本内涵及特点
关于同城物流的基本概念与内涵,现在还没有达成普遍的共识,简单来说,同城物流配送是物流配送的发展过程中的业务衍伸。它主要是指在某一城市内物流公司为客户提供的货物定时与定量的物流服务。根据货物的具体类型可以分为单一货物的配送或者是多种货物的配送。
在整个物流配送环节中,同城物流的基本特征是趋同于物流行业的整体规范与要求的,其中也包括客户的下单,仓储的调运以及后续的信息追踪和反馈等诸多环节。目前。同城物流的发展模式主要是以第三方的形式存在并且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同城物流配送对于整个物流体系来说,是物流链条的最后的一环,也是颇为关键的一环。它将物流体系的最后环节做到了客户的家门口。所以有专家曾经做过这么一个生动的比喻,如果把整个物流体系比作一个城市或地区的供水管道,那么同城物流配送则是整个供水管道系统的最后一站,也就是每个用户的家中的自来水管道。所以,对于整个物流体系来说,同城物流配送的作用与地位都是不可或缺的。
作为物流配送体系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同城物流配送在具有大物流体系的共有属性与特点之外,还具有自己的特点。
首先,同城物流的地域属性,这也是同城物流配送的最大特点。如果说大物流配送体系属于国家或国际级别的物流网络,类似于今天的互联网。那么同城物流则是一个微观的局域网络,它的功能的发挥与物流的实施,很大程度上受着地域的限制以及当地的城市特色的影响。
其次,同城物流配送直接与每一个具体的企业与客户相联系,这是大物流配送体系所无法实现的功能。因为,所有的物流配送在经过中间的物流配送环节之后,最后都要通过同城物流这一最后的分流配送环节来实现货物的最后的传递。所以同城物流对于物流市场信息的捕捉与敏感度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这里并没有说同城物流比大物流更加重要,两者各有自己的分工与职责,互相协作,产生合力才会实现共赢。
最后,同城物流的优点是它的地域属性,同样这也是它的一个不足。由于同城物流的业务范围受着自己所在地域的影响,所以它的影响力中心与业务的覆盖范围都是有限的。因为,同城物流的配送体系都是以所在的城市与地区为核心,进行周边区域的延伸,但由于城市发展规模的限制,以及物流配送交通系统的不完善,很多地方的同城物流配送网络并没有完全铺开。因此,同城物流的发展空间还是受到一定的限制的。这种地理区域的空间限制,会让未来的同城物流的发展遭遇到市场拓展的瓶颈。如何打开这种由于地域的限制而造成的市场发展的限制是同城物流配送发展过程中所面对的共同问题。
二、同城物流配送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同城物流在整个物流行业的发展还是非常迅速的,目前全国很多大中小城市的同城物流已经基本做到了全面的覆盖。从地理空间上来看,这种覆盖的成就与规模还是比较喜人的,但是由于具体的同城物流企业的规模及营运观念的不同,同城物流所暴露出来的问题也是比较严重的。具体来说:
首先,同城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相对比较滞后。在互联网经济日益繁荣的时代,无论是物流的上游供应商企业还是下游的客户,都希望能够通过互联网络来实现对自己的货品的实时监控与跟踪。虽然,很多同城物流企业在互联网、信息化建设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但是由于资金及技术方面的不足,从整体来看,同城物流配送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还是无法满足物流网络使用者的具体要求。特别是在一些比较落后的中小城市,物流配送的方式还比较原始,内部的信息网络建设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其次,同城配送企业的服务质量有待提高。根据今年的消费者协会受理的消费维权投诉统计,针对同城物流的配送质量的投诉数量呈上升趋势。具体表现在同城物流人员的服务理念以及从业者的职业素质等方面。特别是今年出现的多起因为同城配送人员的不规范操作而导致的违禁品的配送以及客户个人信息的泄露等恶性事件的发生,为我们的同城物流企业的员工招募及培训敲响了警钟。部分物流企业为了短期的经济利益而做出的违规行为将会对整个物流行业的声誉与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作为服务业的一种,物流配送企业的服务观念与意识需要大力的加强与提高。
最后,同城物流企业之间的不规范竞争影响着同城物流配送行业的健康发展。作为一种新兴的发展行业,很多投资方将物流业作为投资的蓝海,来赚取更大的市场份额。由于缺乏统一的行业规范,在某一地区的同城物流配送企业之间存在着不正当的竞争。例如互相压价,互相攻击的行业行为屡屡见诸报端,加之在部分城市的配套设施的不完善,以及发展成本的不断提高都为整个同城物流企业的发展带来的巨大的挑战。没有统一的行业规范,各自企业的闭门造车行为不利于未来行业竞争力的提高。 三、同城物流配送问题解决对策
首先,提高同城物流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在同城物流企业内部要加强物流员工的职业素养水平。由于各种不可控制因素的存在,同城物流配送过程中会出现很大的操作风险与市场风险。这些物流中存在的风险除了环境的不可控所造成的损失之外,很大的一部分是由于员工的操作规范及自身职业素养的欠缺导致的。因此,要强化同城物流从业人员业务素养,并从公司规章制度等方面对员工的业务素质进行把关。同时,采取不定时的考核与抽查制度,对员工的操作行为进行监督与矫正。对于发现的问题要及时予以处理和纠正,要避免“人情”在物流配送企业监管中的影响。借鉴国外先进的物流人员管理的经验,按照行为标准量化的方式对员工的从业道德风险进行评估,并把这种机制进行常态化处理,作为日后员工晋级的重要参考标准。虽然由于文化及社会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差异,我国同城物流配送行业,在这方面的发展相对比较滞后,但是这种员工培训与考核的体系还是具有很好的推广意义的。
其次,在同城物流企业间建立信息发布平台。由于在市场中,存在着千变万化的市场波动,所以同城物流配送企业之间的彼此互通有无就显得弥足珍贵。一方面可以通过彼此信息的共享来有效的规避,由于信息交流的不畅而产生的物流配送的问题。另一方面,在信息共享平台的指导下,可以最大限度的提高物流中转的速度与效率,实现物流企业的商业创收。只有在统一的信息发布平台的调度与指挥下,才会避免过往的信息欺诈及其它的商业不道德行为而对整个行业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因此,在同城物流企业间建立信息发布平台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再次,建立行之有效的同城物流配送风险识别与控制的预警机制。预警是在危机与危险还未发生以前,通过一系列的有效的举措与应对方案来将潜在的风险降低在萌芽状态。从目前的同城物流配送体系来看,这种预警机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方面,通过这种协同合作的预警机制,一旦当市场发生大的变动,可以发挥整个行业的力量来实现对危机与风险的有效抵制。另一方面,这种风险预警机制的存在,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行业的整体优势,产生规模效应。随着行业间竞争的不断加剧,这样的以行业为竞争单位的趋势将会成为未来市场竞争的主要方式。特别是,竞争的局面将会在未来的世界市场中更加激烈。在这套预警机制中,最为关键的是为行业的风险设立一个最低警戒线,或者最低的承受阈值。一旦这样的风险阈值设定,那么一旦市场中的变动触及这一最低的警戒线,那么一系列的报警机制与同城物流配送各企业间的沟通与协调机制就会展开,共同应对即将到来的风险。
最后,建立同城物流企业的行业法规及规范。任何一个行业的运营与发展都应该是建立在国家的法律法规与相关的行业规范的基础上。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全球化发展,我国的很多行业标准与规范开始向国外接轨,这将我们的行业规范与标准的设立提上了议事日程。物流配送从某种层面上来说关系着社会民生的各个方面。随着网络营销,电子商务的不断普及,物流配送,特别是同城物流配送将面临着更大的发展空间。因此建立同城物流企业的行业法规与规范也是大势所趋。具体表现在:国家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应该在借鉴欧美发达国家物流行业的发展经验与我国的具体发展国情的基础上,严格同城物流配送企业准入制度。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在经济的各个领域铺开,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看到物流配送供应这一未来发展的蓝海中间所蕴含着的巨大发展潜力与市场空间。所以行业的参与企业数量会不断地增加,如果缺乏统一的规范将会导致很多同城物流配送企业的资质与服务水平的不达标,而最终影响着整个行业的发展,甚至还会造成社会发展的不稳定。所以,从市场经济的长远的发展角度,国家相关部门应该从具体的国情出发,抬高我国同城物流配送企业的准入门槛,并设定相应的考察标准,从企业自身的角度来为同城物流行业的健康有序的发展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当然这种门槛的调高应该从当前的具体实际出发。在鼓励具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并且在物流配送行业中表现比较积极的中小企业参与进来的同时,通过这种企业本身的行业约束机制,来实现同城物流配送企业间的有序竞争。最终实现同城物流配送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四、同城物流配送的发展趋势
物流行业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经济,文化,信息等诸多领域的发展。在社会不断进步的过程中,未来的同城物流配送行业的发展中将会呈现出以下几个发展趋势。
首先,“大同城”物流配送网络将会形成。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未来的中国的城市发展,无论是从城市自身的发展规模,还是辖区的覆盖范围都为“大同城”物流配送网络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一个坚实的物质基础。国家相关部门也会通过改善道路交通设施,完善公路网络等措施为“大同城”物流配送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持。所以,届时,同城配送网络的覆盖范围将会越过自身城市的限制,并且通过公路快速网络与更大的城际配送网络实现无缝对接。
其次,同城配送网络将呈现行业联盟的发展趋势。中国是一个具有非常大的经济发展潜力的国家,特别是近期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催生了我国物流配送企业的兴起与发展。目前,根据统计,在国家政府主管部门登记的同城物流配送企业的数量已经有上千家,另外还有数以千计的物流企业正在申请过程中。因此,随着市场秩序的不断规范,最终会确立以某些巨头物流企业为代表的行业联盟的出现。这种行业联盟的出现会有效提高我国物流配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效预防国外物流巨头对我国物流配送的竞争与压制。
最后,同城物流企业间的信息化建设水平将会更加成熟。在未来的物流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信息化建设将会成为企业面对市场竞争发展的重要领域。这种信息化假设不仅体现在基础通信设备的不断完善,还体现在物流企业的配送方式将会更加富有科技含量。例如,随着人工智能与全球定位系统的技术的不断进步,在我国南方比较发达的城市已经出现了无人自动配送业务。这种业务是利用无人驾驶的小型直升机在相关技术的支持下,帮助有紧急配送服务客户在第一时间进行物品的配送,满足其需求。这是物流技术与信息技术发展的结果,也是未来同城物流配送企业发展的一个方向。
G. 我国的物流配送的发展及趋势
我国的物流企业,已开始起步。现在建设和营运的物流配送中心基本上是大型商场或连锁店内部服务型的,还没有实现社会化配送。
目前,上海商业物流中心,配送商品从起初的几种发展到包括:食品饮料、 药品、化妆品等数百种,同时为20多家合资企业提供物流服务,向合同制物流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广东省华大物流中心,同香港慎昌(广东)有限公 司合资创办的广东慎昌华大物流有限公司,刚在探求全方位的物流服务。
我国目前已有700余家连锁企业,不论其规模大小,大部分都在探索建设自己的配送中心问题。 但是,就总体来看,我国物流中心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发展还不平衡, 主要存在问题有:
(一)缺乏支持社会化配送中心运作的综合物品流通系统,难以满足现代化物流发展需要,也难以同国际接口。
(二)受条块分割的管理模式影响,物流中心还未具有规模效益。
(三)目前在配送中心的建设和其营运中,专业人才不足。
我国未来社会化、专业化的配送中心将成为发展趋势,同时,也将形成区域性布局的发展趋势。这种布局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中国流通领域的物流 走向合理化,也将在很大程度上决策制造商和各级供货商的销售体制和物 流线的调整。
现代化、社会化配送中心的建立必将在我国商业物流管理方面起到示范和促进作用,并将推动我国流通领域的发展。其特点有:
(一)采用当今国际上先进的供应链系统物流模式,全面优化商业物流管理, 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增强竞争能力。
(二)具有商业物流从无序走向有序的现代特征。
(三)采用先进的管理机制开发适合国情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
(四)采用物流管理中的现代技术和方法,同时和当代电子商务发展相融合, 涉及有Internet技术、EDI技术、POS技术、电子商务安全技术,等等。
(五)符合我国商业物流的发展方向,具有极强的生命力。
近几年来,我国政府和各省市政府已开始认识到物流对于推动经济发展、改善投资环境和提高地区经济和工商企业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能力的重要性,把发展现代物流作为一项涉及经济全局的战略性问题来抓。把发展现代物流作为经济腾飞的重要措施和支撑点之一。可以说,当今中国,现代物流已经走到了经济发展的前台,成为了社会的热点,这是因为:
1、生产与物流相互依存。我国工业生产中,物流所占用的时间几乎为整个生产过程的90%,物流费用占商品总成本的比重,账面反映为40%,全社会物流费用支出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9%,而美国物流费用支出仅占其国民生产总值的9%,且呈下降趋势。我国的物流还有广阔的空间。
2、生产企业对物流的重视从营销策略到营销战略。专业化分工导致对市场专业物流的需求加大。许多生产企业为使产品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需求,将主要精力用于企业核心能力的开发,如新产品和技术的创新等,开始尝试将本企业的物流业务整体转交给物流企业来承担,希望通过专业分工协作提高运行效率。由专业物流企业设计物流方案并提供产品促销、仓储、加工、配送、信息等一条龙、全过程物流服务。物流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3、生产的集中化趋势,需要物流实现规模化、网络化。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一些技术和产品比较成熟的生产企业显现集中化趋势,如家电等行业,采取低成本扩张等方式迅速壮大企业实力。一方面,企业生产规模越来越大,其产品需要经过各种通道送达全国乃至国外客户手中,需要网络化的物流企业做为其分销网络的组成部分帮助其实现销售,拓展市场;另一方面,竞争导致产品本身成本的压缩空间减小,希望通过物流企业的规模效益和综合服务降低物流的总成本,从而提高市场竞争力。康佳、长虹每年都有几百万台家电产品需要集散和配送,钱江摩托、济南轻骑等厂家每年要有上千万辆摩托车需要运送。每个大的商场背后都需要强大的物流网作为支撑。
(三)当前我国物流市场的细分
1、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六大趋势
①吃穿用的高档化。三亿人口进入小康,生活讲究精细,追求名牌(20-30岁),如大屏幕高清晰等。
②新三件。私人汽车、住房、现代通讯,带动相关产业120多个。
③生命生物工程。凡有利于人的健康,青春保护、寿命延长的都属此概念。保健、化妆品(目前城市15%的人使用)。
④精神产品。教育、文化、娱乐、媒体、留学
H. 现代物流配送模式的现状及趋势是什么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物流产业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然而,技术支撑不够,缺乏专业的管理人才和完善的供应链,导致物流配送模式问题成为制约我国物流业发展的“瓶颈”。因此,充分借鉴发达国家的运作经验,建立现代物流配送模式,不仅能提升我国物流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也可以进一步促进国民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关键词:现代物流;配送模式;本土化;网络化 一、我国物流业配送的主要模式及存在的缺陷 目前,国内物流业主要存在以下四种配送模式:(1)自营配送模式,是指企业创建完全为本企业生产经营提供配送服务的组织模式。该模式要求企业自身物流具有一定的规模,可以满足配送中心发展的需要。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这种模式必将会向其他模式转化。(2)合作配送模式,是指若干企业由于共同的物流需求,在充分挖掘利用每个企业现有物流资源基础上,联合创建配送组织模式。通过合作和共享,这种模式打破企业之间的界限,实现物流高效化。(3)第三方物流,是指物流渠道中的专业化物流中间人,以签订合同的方式,在一定期间内,为其他公司提供所有的或某些方面的物流业务服务。这种模式对物流企业的运输管理、运作经验和管理水平有着很高的要求。(4)共同配送模式,是指物流配送企业之间为了提高配送效率以及实现配送合理化所建立的一种功能互补的配送联合作。这种模式以互惠互利为原则,可以促进物流行业整体的配送合理化。 近几年,我国物流业不断融合现代物流理念和管理技术,获得较快的发展。但与现代物流发展趋势和国际化竞争的要求相比,我国物流业还不具备向企业提供高质的综合物流服务的能力。根据国际研究机构的估计,美国第三方物流市场规模约相当于全社会物流成本支出的25%,欧洲为30%,亚洲的总体水平低于5%,而中国仅在2%左右。我国现有物流服务模式,即配送所采取的基本战略和方法,在实践中存在诸多问题和发展缺陷,没能很好地发挥物流配送支持城市经济和提高社会效率方面的作用。物流配送模式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物流业发展的“瓶颈”。 就我国物流配送发展的历程来看,配送模式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相关的制度和政策法规尚未完善。企业在改善自身物流效率时,必然要在企业内外重新配置物流资源。然而,管理资源的不合理配置、经济体制的行业分割管理、制度和法规的缺陷阻碍了企业对物流资源的再分配,尤其是与我国物流企业有关的产权转让制度、融资制度和市场准入与退出制度等方面的改革还远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 2、技术支撑不够。作为企业增强活力与竞争力的推动力量,企业信息化建设可以极大地提高物流服务的准确性与及时性。然而,我国物流业普遍存在物流设施和设备的现代化水平较低,信息系统不完善,技术设备、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不健全,物流作业效率、服务质量和技术含量不高的问题。根据中国仓储协会2006年公布的第五次中国物流市场供需情况调查报告,我国物流企业中有信息系统支持的77%的企业中,采用一体化物流管理的企业占23%,实施了供应链管理优化的企业占18%,50%以上的企业订单处理准确率在98%以上。我国物流企业还不能有效地运用网络信息和电子技术进行现代企业管理。同时,计算机的应用主要集中于日常事物的管理,很少在配送中心的选址、货物组配方案、运输的最佳路径和最优库存控制等方面发挥决策作用。 3、缺乏专业的管理人才。我国物流企业大多是由传统运输和仓储企业发展而来,严重缺乏具有现代物流配送管理理念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在管理手段上,现有的物流从业人员以手工操作和经验决策为主,很难从信息和物流的专业角度,以最低的成本提供客户所需要的物流管理和服务。 4、缺乏完善的供应链。我国物流企业普遍存在物流组织难度高、缺乏柔性和灵活性,经营成本高和运转时间较长的问题。我国物流企业的服务内容主要集中于仓储、运输或搬运,很难从原材料采购、生产计划、运输和销售的整个过程中进行资源整合,更别提使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合作提供一体化的服务和按物流管理思想对物流企业进行优化配置。 二、现代物流配送模式的发展趋势 发达国家的物流业以高科技为依托,以实现规模效益为目标,采取灵活多样的配送模式,形成了从生产资料到最终商品的现代化流通体系。比如:以超级市场为主体的美国规模化物流体系、以批发市场为核心的日本一体化物流体系和以零售行业为中心的欧盟专业化物流体系。分析发达国家的现代化物流配送模式的特点和规律,对于了解现代物流配送模式的发展趋势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信息化。作为物流管理现代化的基础,物流信息化是指企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物流过程中产生的全部或部分信息进行采集、分类、传递、汇总、识别、跟踪和查询等一系列处理活动,以实现对货物流动过程的控制,从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管理活动。在发达国家,供应商、批发商和零售商通过网络实现信息共享,并将条码技术、数据库技术、电子定货系统和电子数据交换等信息技术应用于现代物流业,有利地促进了信息流和物流的结合,从而实现物流业高度的信息化与集成化。 2、规模化。作为一种规模经济运动,物流规模化是指物流企业的规模化经营或者规模化经营的物流企业。随着社会化分工的细化和专业化的发展,规模经营会提高经营效率、降低经营成本、实现经营集约化和产生规模效益。规模化经营是流通产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在发达国家,以统一进货、统一配货、统一管理的规模经营,不仅会降低流通费用和社会交易成本,取得规模效益,提高的核心企业竞争力,而且会整合社会存量资源,充分提高社会物流效率。 3、完善的供应链管理。从发达国家来看,完善的供应链管理(SCM)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资产利用率,减少库存和降低存货管理成本,而且可以缩短商品的交付时间,提高对顾客的快速反应能力和提高企业的经营利润。例如美国戴尔公司依靠其直销模式和高效供应链,使其物料库存降低到只相当于4天的出货量,其物料成本平均每星期下降l%。 4、标准化。发达国家经验表明,标准化的参与和实施主体是企业,标准的直接推动者来自市场的需求。企业之间网络系统的建立和货物的高效配送,要求相关企业在编码、通信程序、数据交换格式和包装等方面实行标准化,以消除不同企业之间的信息沟通障碍,为企业间的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 三、发展现代物流配送模式的探索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我国物流企业应依托原有的设施基础和客户网络方面的优势,充分借鉴国外成功的运作经验,引入先进技术、供应链管理和现代物流理念,不断拓展和延伸其物流服务,逐步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化。比如海尔机器人有限公司在整合国内外资源后,建立的海尔国际物流中心不仅采用世界上最先进的激光导引无人运输车系统、巷道堆垛机、机器人和穿梭车等技术,全部实现了现代物流的管理自动化和智能化,而且根据企业国际化战略的需要,实施物流重组,建立“一流三网”的物流管理系统,成功提高对客户订单的响应速度,打造出品牌竞争优势。具体来说,建立符合现代物流配送模式发展趋势的现代物流配送模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完善物流配送有关的法律法规。只有建立健全有关法律法规,才能促进政府有关部门转变职能,强化服务意识,并为解决物流配送过程中的问题提供明确的法律依据,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加强对不正当行政干预和不规范经营行为的制约,创造公平、公正和公开的竞争环境,推进现代物流的建立。 第二、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实现物流信息化。我国物流企业要加大对现代技术设备硬件的投入和软件开发的力度,以提高物资供应时效和降低物流成本为目标,积极利用网络和信息技术,加速企业的信息化进程。物流信息化是提高物流服务效率的重要前提。同时,政府应该积极构建网络平台,为零售商、制造商和供应商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共用做出重要贡献。 第三、大力培养和引进高素质物流管理人才。作为现代物流发展的关键因素,大力培养和引进高素质物流管理人才,尤其是熟悉现代化流通规则和技术的专业人员,会使我国物流行业尽快与国际接轨,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设备应用的专业化,促进物流行业的健康发展。 第四、通过物流企业间的并购实现规模化经营。物流企业并购是指在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两个或更多的物流企业根据特定的法律制度所规定的程序,通过签订一组市场合约的形式合并为一个新物流企业的行为。依据经济效益和规模化原则,物流企业间的并购不仅会带来企业经营绩效的改善和物流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而且会推进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经济全球化的机遇。 第五、一体化的供应链服务。加强供应链与物流一体化体系建设的核心是现代物流的纵向集成和物流一体化体系的建设。实施供应链管理,需要企业加大了对现代物流信息系统的投入,了解并掌握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同时,通过多种方式的宣传和培训,让企业的管理人员理解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思想和树立供应链管理的观念。 第六、推进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和加强物流标准化建设。由政府或行业协会牵头,制订商品以及与商品流通有关的设施、设备的标准化规格,建立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对各个区域内物流相关信息的采集,以完成企业各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和实现信息共享。加强物流标准化建设,可以从制定通用的物流技术类标准、物流信息类标准、物流管理类标准和物流服务类标准开始,逐步形成协调统一的现代物流技术标准化体系,从而提高企业的数据连接性和供应链可视化,普遍降低现代物流社会总成本,提高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作者单位: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I. 物流配送的产生和发展
在成为WTO成员以后,我国的超级市场在应对国内竞争的同时,将面临来自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等国际零售巨头激烈的国际竞争。分析国外超级市场的发展历程,结合我国超级市场的现状,我们可以看出,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国超市发展的最新动向和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业态多元化
目前,我国超市业态类型已经由原来千店一面逐渐分化出不同种类型,其中包括超级市场、大型综合超市、仓储式商场和便利店。综合型超市的营业面积在2000—5000平方米,主要为特定的居住区顾客服务,目标是成为该地区的“购物第一站点”;大卖场的营业面积在1万平方米以上,实行廉价销售,经营品种齐全,有足够的辅助面积;便利型超市的营业面积一般在1000平方米以下,主要经营食品和日用百货。
此外,我国连锁超市的业态类型不断推陈出新,除以食品、小百货为主的综合性超市外,专业性的超市如家具超市、日杂土产超市、家电超市、电脑超市、建材超市、文化超市等也相继兴起。
预计今后的业态将进一步细分为:以生鲜食品超市作为基本生活满足型的主力业态;以大型综合超市作为消费需求满足型的主力业态;以仓储式商场作为小型商店、集团采购作为满足型的主力业态;以便利店作为服务满足型主力业态;以专业、专卖店作为差异化个性需求满足型主力业态。
经营规模化
随着超市行业的发展,超市的经营规模正呈现出上升的趋势。这种上升趋势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连锁超市公司的总体规模急剧上升;另一方面超市的单店面积也在不断扩大。
通过连锁经营发挥规模效益是超市发展制胜的重要秘诀。作为薄利多销的超市更是要突出规模效益,而实现超级市场规模效益的重要途径是积极开展连锁经营。自从特许连锁经营开始被一些大型连锁超市公司采用以来,超市的规模迅速扩大。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效率高、规模化、购物环境舒适的超级市场正在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连锁超市已经成为我国商业零售业的主流业态。商务部2003年8月6日公布的2003年上半年前30家连锁企业中,22家以超市为主的连锁企业总店铺数量已经达到8013家。一些老牌国有商业企业改制后,将连锁经营引入传统百货店经营中,并向超市渗透。连锁超市正在迅速向大中城市蔓延,新增店铺数量迅速增加。这些都说明连锁超市已经成为我国商业零售业的主流业态。
市场定位差别化
在国外,不同形式商店的特点非常鲜明,在价格上体现得尤为明显。便利店、食品超市、家居俱乐部、大卖场的差别也是很明显的,不会相互混淆。凯玛特和沃尔玛都是大卖场,但他们之间很少打价格战,而是通过提供鲜明的商品来吸引顾客。
国内很多大型超市正在突破以食品为主的传统格局,经营品种日益多样化,食品结构也比以前更加合理。今后中国超市的发展也会不断明确各种超市业态本身的市场定位,千军万马走独木桥的局面将会远去。市场导向作用在各超市企业将有所加强,成熟的超市企业在进一步拓展经营规模时,将不断细分市场,找准市场定位。在居民区内的连锁超市就要在“鲜”字上多做文章,并不断增添新品,淘汰滞销品,开发绿色商品。便利店空间小,价格上无优势,应在“便”字上下功夫。
自有品牌系列化
建立和发展自有品牌,充分发挥品牌效应是大型连锁超市发展的一个明显的趋势。自有品牌商品目前有两部分:一是自产,二是定牌。自产商品主要是投入小、销量大、周期短的产品。定牌商品发展迅速、潜力大。生产定牌产品的企业可不负责销售、广告,只管以销定产。自有品牌无论淡旺季,都可充分满足市场供应。而且可以利用无形的附加值与形象创造品牌商品,比起同类产品,更能激发购物者的忠诚度,并会使超市的规模化发展呈现出纵向化发展优势,为公司带来更多利润。
在超市竞争日趋白热化的经营环境中,要想达到既能降低进货销售成本,又能为消费者提供满意的商品之目的,开发和经营自有品牌的商品则是一条有效的途径。自有品牌具有风格独特、价格低廉、统一设计、统一货源、统一价格等优势,可以形成系列产品,一些大型零售商拥有自有品牌的比例已达到20%至25%。
生鲜食品主打化
目前,我国超市的商品结构已经发生了显著变化,生鲜食品经营的比重亦呈逐步上升势头。在上海、北京、武汉、广州、深圳等大中城市,这种趋势已日渐明显。生鲜品经营成为超市利润的主要来源。生鲜品是超市中附加值最高的产品,在南方一些超市,生鲜品的毛利大都在30%左右。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主体的需求也不断改变,对生鲜品的需求越来越大,以经营鲜活商品、食品等为主的中型超市业态,将成为提高消费者生活质量的购物好去处,并进一步与大型综合超市和部分餐饮业形成竞争态势。因而,在超市经营中,生鲜品是超市业发展的一个新生点。
中外资超市同台竞技
中国加入WTO后,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等一批国际连锁超市巨头更是加快了在中国内地扩张的速度。全球最大零售巨头沃尔玛自1996年登陆中国特区深圳至今,已将连锁店铺扩大到38家。世界第三大零售商德国的麦德龙在中国的店铺也已经达到18家,而2004年后则将以每年十家的速度发展。世界第二大零售商法国的家乐福在中国也已经有50家店。
上海是外资零售业集聚的城市,拥有各种形式的合资商业企业近百家,是内资零售业规模最大、最集中的地方。在中国,像联华、华联等超市从“洋超市”那里学到了有价值的东西,又进行了本土化的改良,更适应当地人的口味。经过一轮又一轮的商战,本土连锁商业企业不断合并,实战能力已有很大提高。这表明,未来的中国,内外资超市将同台竞技,使用各自的制胜法宝。
兼并与上市势在必然
流通领域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开放时间最早且开放力度最大的行业之一。到2004年12月11日,中国零售业将全面对外开放,届时,中外竞争的特点将转向连锁企业之间的收购和兼并。事实上,超市重组在我国有的城市已经开始。西单商场和上海华联超市正式签约,联手组建北京西单华联超市有限责任公司。在国际上,法国两大著名超市集团家乐福和普罗莫代斯宣布了一项总额为1622亿美元的“友好合并”计划,组成全球仅次于美国沃尔玛集团的第二大连锁超市集团。
预计在10年之内,我国中等城市的超市企业将从目前的十几家乃至数十家重组为3至5家;省会城市的超市将从上百家甚至几百家重组为5至10家大型连锁超市集团。
目前,中国大多数的超市公司是在运用供应商的商品结算沉淀资金来发展规模的,缺乏后续资金的支持。因此,让代表现代流通产业的连锁超市公司上市,通过证券市场融资解决发展资金,同时建立连锁超市公司的现代企业制度,确立现代商业企业形象,建立专家化和职业化的经营管理队伍,全面提升中国连锁超市公司的竞争力,具有十分现实和深远的意义。
投资主体多元化
超级市场因其较低的壁垒和独特的时空优势吸引了大量投资者,投资主体结构日益呈现多元化趋势。不仅旧体制下一统天下的国有商业进入超市,外资、私营等经济也大规模涌入超市领域,使连锁超市市场充满活力和生气。随着我国零售业开放步伐的加快,外资和私营的超市所占的比重将进一步提高。流通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到位和经营资源配置趋向合理化,多种所有制结构、多种经济成分的超市公司将诞生,各种所有制超市经营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物流配送中心快速发展
随着超市的发展,物流配送中心显得越来越重要,配送中心是企业降低经营成本的重要源泉之一。沃尔玛之所以取得较高利润,并非它从供货商那里得到了多少优惠政策,它是靠整体运行成本特别低的优势来获利。
超市对配送服务的选择有两种模式:一种是自建配送中心,即超市经营的所有商品全部由自己的配送中心配送,如沃尔玛的物流配送系统;另一种模式是内外配送服务并用,有些企业虽然建立了自己的配送中心,但是也使用第三方的配送服务,一般事关企业秘密的运输由自己做,但是需要专业的配送时,就委托第三方来做,因为第三方物流既专业又节约成本。
专业的物流配送中心运用先进的电子技术,将极大地提高超市运营效率,因此,配送中心的建立和蓬勃发展将是超市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之一。
通过以上分析,结合亚泰超市几年来的实际运行,不难看出,我们距离超市业的先进发展趋势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首先,亚泰超市处于单店单营状态,没有实现连锁经营,尚未形成一定规模,这样商品采购达不到一定的批量,自然也就不能以发展商品配送中心来有效降低采购成本,不利于提高利润水平和综合竞争能力,产生不了规模效益;其次,自有品牌少,没有形成系列化;三是,生鲜产品经营比例较低,有调查统计显示,中国消费者平均用于食品的消费占工资收入的38%左右,其中生鲜食品的消费占到了25%,因此生鲜产品市场潜力很大,这也是亚泰超市今后发展调整的一个主要方面。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超市业是一个进入门槛较低,业态活跃、竞争激烈的行业,我们必须密切跟踪行业发展趋势,同时也必须借鉴吸收国内外一些先进的经营模式,坚持本土化和国际化相结合,并根据自身定位和企业实际情况,做到与国际大卖场接轨,尤其是服务理念、服务标准、服务水平、服务质量的接轨,不断进行自我调整和完善,加强我们自身的应变能力。在营销和管理工作上加强学习,力求创新,走出自己的经营特色之路,最终在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
文章点评|2篇
参考资料:http://www.yatai.com/managize/shownews.asp?id=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