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广东有个龙江为什么叫龙江,为什么一定要叫龙江龙江与龙有什么联系
名字的由来 龙江镇以江流曲折纡绕、势若蟠龙而得名。镇境明清时期属龙江、龙山、甘竹堡地,民国时期划为第七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1956年3月仍称第七区,1956年4月改称龙江区,1958年2月改称龙山乡,同年10月成立龙山人民公社(1961年5月起“龙山”改为“龙江),1983年11月起恢复区的建制,1987年2月撤区建镇。 历史上,该镇是经济作物区,盛产蚕桑和塘鱼。改革开放后,成为珠江三角洲工业卫星镇,主要行业有家具、啤酒、家电、纺织、化工等。家具批发市场规模庞大。“三高”农业重点发展优质塘鱼、禽畜养殖。
好奇楼主为什么要问这个问题~~龙江人顶
『贰』 顺德的历史文化
http://ke..com/view/30600.htm
食在顺德 厨出凤城
--------------------------------------------------------------------------------
在珠三角一带,顺德美食的名气最大。以往早有“食在顺德,厨出凤城”之说。
名菜小吃远近闻名
顺德厨师的整体素质高,到处都有美食的踪迹。光是鸡就有多种不同的烹任手法,出名的就有桂州南桥的盐局鸡、勒流山庄的白切阉鸡、顺府餐厅的四杯鸡等。顺德近年来还评出了十大金牌名菜,包括大良野鸡拼锅贴牛奶。均安煎鱼饼、顺德鱼腐、金榜牛奶炒龙虾球、菜远炒水蛇片、秘制网鲍、菩提雪衣上素、一品海参等。光听名字,已教人垂涎。
值得一提的还有顺德的小吃,如大良的双皮奶、南乳花生、南乳崩沙、凤城的金榜牛乳、龙江煎堆、乐从伦教糕等,都远近闻名,为食家津津乐道。
港澳食客钏情勒流美食
说到顺德勒流,港澳食客无人不晓。据当地人介绍,香港食客到顺德,总要驾车专程入勒流“吃餐劲”,有时是两至三人,有时是整整一个旅行团。
这里的菜软炒水蛇片是顺德的金牌名菜:蛇肉色泽雪白、肉质爽甜不韧、鲜美可口。据说,水蛇片之所以不韧,关键是新鲜,把蛇肉起肉后,最好即炒,否则半个钟头后,肉质就大打折扣。这里的煎焗甘鱼也很特别,由于是煎不是炸,所以,鱼能保持一定水分,吃起来特别鲜美,此外,煎焗鱼嘴、胜瓜鱼头汤、烧鹅都是这里的著名菜式。
集北水蛇粥一条街
顺德龙江集北,是广州和四乡食客觅食的必到之地,这里的招牌美食是水蛇粥。在集北水蛇粥食街的两边,一溜都是水蛇粥店;可谓名符其实的水蛇粥城。这些粥店都有一定的规模,最大的可以摆四五十张大桌,供500多人进餐,最少的也有二三十张桌。
据最早开水蛇粥店的醉记老板介绍,这里的水蛇粥都是即点即做,客人在蛇笼中挑选好蛇后,送到厨房即 即煮,买多少水蛇煮多少粥都是顾客自便。这里的蛇有三种规格,各种规格的蛇相差5至10元,除水蛇外还有其他蛇可供选择。粥城内还有粉面、油菜等供应,也可以把挑选购买的蛇做成椒盐蛇碌、白灼蛇等。
『叁』 顺德龙江 古迹 故事 求快啊!!快的加分!
前不久,顺德向外界发布了一条令人振奋的消息:在顺德开展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中,在龙江左滩麻祖岗发现了新石器晚期文化遗址,由此,顺德的考古发现被推进了1000多年。从此,“先秦时期顺德即有先民生活”成为证据确凿的事实而不再是推断。那么,这一突破性的文化遗址是怎样被发现的呢?说来,还有一段有意思的故事———几十年来,关于“顺德先秦时期到底有没有人类居住”的猜想“顺德在先秦时期到底有没有人类居住”,这是一个困挠了考古专家、更困扰了关心这块土地历史的顺德人几十年的问题。
从1958年开始,特别是从1976年以来,考古学家在南海官山的西樵山东麓发现了多处4000多年前的“新石器”制造工场遗址,之后,又陆陆续续在珠三角及沿海一些岛屿中发现了100多处史前人类活动的文化遗址。这其中,包括顺德周边地区的新会、中山、鹤山、高明、番禺以及石湾等多处地方。令人遗憾的是,偏偏位于珠三角腹地的顺德,却没有发现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一直以来,顺德考古发现的时代上限仅到春秋时期,更早期的历史或说人类活动痕迹都无从可寻。于是,就有人推论,顺德的平原发育较迟,新石器时期顺德可能还是一片汪洋。但是,也有学者乃至顺德人都认为:顺德未发现新石器文化遗址不等于顺德没有新石器文化遗址存在,只是还未找到而已。
张永锡,这位在此次麻祖岗文化遗址发现中起了重要作用的顺德人,近十年来就一直坚定地持后一个观点。考古并非他的专业,并且退休前他从事的也是与考古完全不相关的行业,那么他为什么会坚持这一观点呢?
张永锡说,八年前,他受聘主持编写反映龙江历史文化的一本书《龙江千年回眸》。在编写过程中,一个“龙江的历史最早从什么时候开始”的问题促使他对顺德早期人类历史发生了兴趣,通过资料他了解到顺德尚未发现新石器文化遗址的情况,从此这个问题就一直放在他心上。2004年,广东省进行第三次文物普查,张永锡被任命为龙江镇文物普查工作小组组长。借这次机会,他把龙江跑了个遍,对龙江的地形地貌有了个全面细致的了解。2005年,他受委托在龙江新世纪农业园搞一个珠江文化纪念馆,由此,他又对珠江的文化源流有了一次全面的了解。那段时间,他参观了很多岭南地区的博物馆和古代文化遗址,尤其是顺德周边地区的文化遗址都基本考察过。
经过对多处史前文化遗址的考察,张永锡得出一个结论:山与水是先民生存的先决条件。因为山上林木是生产资料和生活燃料的来源;河湾氹澳能够聚鱼,可供先民渔猎;其次山泉溪涧可供先民饮用(4000年前的珠江口还是一片汪洋,咸潮注入内河,不能饮用);再者是背北向南的土丘、台地,因背北向南冬暖夏凉。
根据这个结论,张永锡发现,龙江有好几处地方,包括今天发现新石器文化遗存的龙江左滩大金山以南的一大片地方,具备这种人类生存的条件。于是,一个大胆的猜想在张永锡脑中形成:龙江可能存在证明顺德史前人类活动的文化遗址,过去的考古工作可能把龙江遗漏了。
几天后,张永锡与龙江文化站长冯顺球被这个村民带到发现贝壳的鱼塘边。他一看,这正是四个重点考察点之一。他拿起地上的贝壳一看,都是咸水生物类的贝壳。“这个时候,我心中有数了”,张永锡说。
之后,张永锡与同事又到那个地方去了几次,一次比一次更有信心。区文体局主管文物工作的罗瑞强副局长和区博物馆馆长凌建得知这一信息后,也到现场探察,他们看了也很兴奋,认为要进一步开展勘探,弄清楚情况。
当他们把这一消息告诉区、镇有关领导和专家时,大家都激动不已。一线发现顺德史前人类活动遗址的曙光展现在前头。经过省、市、区专家的充分论证,顺德区、龙江镇相关部门的领导做出决定,在麻祖岗进行考古试挖。
“从来没有在这么小的地方挖过这么多东西”
今年8月底,南方的汛期一过,试挖工程就正式开始。邱立诚副所长亲自划定三个考古坑,省内权威考古专家参与挖掘。
试挖点第二天就传捷报。在挖到地下七八十公分的时候,“宝贝”就出现了。三个坑当天就挖了100 多件夹砂陶片和一些磨制过的细石器。挖了10天之后,共挖出陶片、石器及陶制网坠200 多件。
一位参与挖掘的省内专家说,他从来没有在这么小的地方(50平方米左右)挖出过这么多东西,这说明,这是一块含金量很高的遗址。
一个困挠了专家和顺德人几十年的历史存疑终于得以破解。顺德人终于知道,早在35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
『肆』 顺德哪些地方 有历史文化
顺德境内绝大部分的陆地,在远古时期基本上被海水覆盖。距今约2500年到5000年,由于河流的沉积作用,杏坛、勒流、龙江逐渐成为陆地。春秋战国时期,居住在今粤北和粤中一带的“南越”人来到了顺德,他们是顺德的第一批居民。
自秦始皇统一岭南,设置郡县,至南北朝,顺德属南海郡番禺县。隋代起,属番禺县分出的南海县,五代南汉时属南海县分出的咸宁县,宋初又重新并入南海县。到明朝初年,顺德的果基鱼塘已具规模,文化昌盛,人口已经超过七万人。
顺德建县以前,是南海、新会两县的地方。顺德早在宋朝就已有人定居。南宋末年,民众随同朝廷逃难,使顺德人口快速增长。1452年,在勒流龙眼爆发的黄萧养起义,为了强化统治,促使明王朝在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将南海的东涌、马宁、鼎安、西淋四都37堡和新会的白藤堡(1958年10月复归新会县)划出,设置顺德县,取“顺天明德”之意,以其中的太艮堡为县治,并改名大良。过去民间常把顺德叫作凤城 。
顺德建县以后,明、清均属广州府,辛亥革命隶属粤海道,1920年废道,顺德先后隶属国民党政权广东省政府和中区绥靖委员公署、第一行政督察教导员公署。
2011年2月11日下午,广东省编办正式通报,广东省近日正式发文确定佛山市顺德区为广东省首个省直管县试点,由此拉开广东“省直管县”改革序幕。
顺德具有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自古人文蔚盛,著述宏富。明清两代,科甲居于全省前列,出过文武三状元、两探花,近三百多名文进士,近二千多名文举人;诗社、文社、 画会绵亘不绝,涌现过孙蕡、欧大任、梁有誉、陈邦彦、陈恭尹、黎简、张锦芳、黄丹书、梁廷枏、苏六朋、苏仁山、李文田、简朝亮、黄节、麦孟华、邓实、罗瘿公、罗复庵、岑仲勉等驰誉南北的文化名人。
粤剧以及粤讴、龙舟说唱、锣鼓柜、鱼灯会等民间艺术亦普及城乡,孕育了千里驹、白驹荣、薛觉先、马师曾等大师级表演艺术家。
在饮食文化方面,善于博取众长,推陈出新,烹饪河鲜和蒸炒各种菜肴以风味清淡香脆驰誉海内外;早在清代,游宦广东的省外人士即称道“顺德乳蜜之乡,言饮食,广州逊其精美”;及至近世,“食在广州,厨出凤城(大良)”的说法,更获得外界普遍公认,广州、香港、澳门和海外粤人聚居地的酒楼餐馆,多喜聘用顺德厨师,以“凤城名厨”以广招徕。
在建筑艺术方面,亦备见雅致华赡,现今已成为旅游资源的祠堂、庙宇、文塔、钟楼、镬耳屋、石拱桥以及名列“岭南四大名园”的清晖园等古建筑,无一不显示着先民的精湛工艺和灵巧心思。
『伍』 嘿龙江省绥化市普光寺现在的状况怎样
现在的状况是关门了没人去
『陆』 龙江镇的历史沿革
2011年由原舒家营街道办事和龙江镇合并成立龙江街道办事处。
龙江镇
龙江镇原为汉中市汉台区辖镇。位于市区西北部,距市区8公里,汉江东畔。1950年设龙江乡,1959年改管理区,1961年改公社,1969年更名文革公社,1984年复改乡,1992年改镇,阳安铁路和汉龙公路过境。辖龙江、张码头、周营、柏花、竹林、王坟、新营、张山、谭堰、桂花、张营、西郑营、刘台、龙台、孤山、梧凤、黄营、唐营18个村委会。
舒家营街道办事处
原舒家营街道办事处位于汉台区西郊汉龙路三公里处,辖6个行政村、38个村民小组,1个社区居委会,全处总面积7.7平方公里,总人口12161人,其中非农业人口占40%。辖区内有省、市、区企业4个,镇村企业44个,2003年总收入达1.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150元。佛教协会、万寿寺也在辖区内。
『柒』 龙江县的历史沿革
上古三代属肃慎地。周迄汉为神貊地。柜三迄晋时大扶余奴隶制王国的属地。后魏、北齐时期属豆莫娄地。
隋为靺鞨黑水部。唐代属黑水靺鞨苦仆固两部。辽代属东京道长春州北境及东北路统军司伯斯鼻骨德部;金代属蒲与路。元属斡赤厅分地。后属荸苦江军民万户府。明时设置拜苦卫、兀刺忽卫,隶属奴儿干都司统辖。
清天聪年间此地为索伦、达斡尔两部所据。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设副都统,隶属黑龙江将军管辖。同治三十八年(1699年)黑龙江将军移驻于此。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设黑水厅,十二月废副部统。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由黑水厅升为龙江府。
民国二年(1913年)改为龙江县,划属黑龙江省龙江道所辖。民国十八年(1929年)东北政务委员会成立,废道制,县归省直辖,龙江县直隶黑龙江省,为一等县,伪满洲国建国之初仍沿用旧制,至康德元年(1934年)十二月伪满洲国实行地方行政机构改革,将东北划分十四省,龙江县划归新设的龙江省管辖。康德三年(1936年)由龙江县析置齐齐哈尔市。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4月,龙江县从齐齐哈尔市区迁至富拉尔基。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六月五日公布东北新省区方案,将伪省改为九省,取消龙江省,龙江县划归嫩江省管辖。
1949年,龙江县划属黑龙江省所辖。
1955年9月,龙江县由富拉尔基迁驻朱家坎镇,
1956年,景星县又并入龙江县。
1958年9月,将朱家坎镇改为龙江镇。
1985年实行市管县的新体制,撤销嫩江地区,龙江县归齐齐哈尔市所辖。
2003年,撤销合山乡,将其行政区域划归龙江镇管辖,镇人民政府驻龙江镇镇府街;撤销永发乡,将其行政区域划归景星镇管辖,镇人民政府驻景星村;撤销雅鲁河乡,将其行政区域划归龙兴镇管辖,镇人民政府驻龙兴村;撤销对宝乡,将其行政区域划归山泉镇管辖,镇人民政府驻平安村。
『捌』 龙江镇的历史故事
你需要买一本叫做《龙江千年回眸》的书看看,里面相当详细。
『玖』 龙江得名的由来和古今变迁
龙江县,隶属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龙江县地处大兴安岭南麓与松嫩平原过渡地带、雅鲁河畔。龙江县是著名的杂粮产区,畜牧大县,龙江县幅员6175平方公里(2013年),辖5镇9乡,人口60万(2014年)。2010年,龙江县地区生产总值实现61.7亿元。[1-4] 龙江县有龙兴镇张公馆、沙家街古城遗址、金长城遗址、景星镇缸窑遗址、七棵树镇望海遗址等历史文化遗址。是全国文化先进县。
上古三代属肃慎地。周迄汉为神貊地。柜三迄晋时大扶余奴隶制王国的属地。后魏、北齐时期属
龙江县 (14张)
豆莫娄地。
隋为靺鞨黑水部。唐代属黑水靺鞨苦仆固两部。辽代属东京道长春州北境及东北路统军司伯斯鼻骨德部;金代属蒲与路。元属斡赤厅分地。后属荸苦江军民万户府。明时设置拜苦卫、兀刺忽卫,隶属奴儿干都司统辖。
清天聪年间此地为索伦、达斡尔两部所据。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设副都统,隶属黑龙江将军管辖。同治三十八年(1699年)黑龙江将军移驻于此。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设黑水厅,十二月废副部统。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由黑水厅升为龙江府。
民国二年(1913年)改为龙江县,划属黑龙江省龙江道所辖。民国十八年(1929年)东北政务委员会成立,废道制,县归省直辖,龙江县直隶黑龙江省,为一等县,伪满洲国建国之初仍沿用旧制,至康德元年(1934年)十二月伪满洲国实行地方行政机构改革,将东北划分十四省,龙江县划归新设的龙江省管辖。康德三年(1936年)由龙江县析置齐齐哈尔市。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4月,龙江县从齐齐哈尔市区迁至富拉尔基。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六月五日公布东北新省区方案,将伪省改为九省,取消龙江省,龙江县划归嫩江省管辖。
1949年,龙江县划属黑龙江省所辖。
1955年9月,龙江县由富拉尔基迁驻朱家坎镇,
1956年,景星县又并入龙江县。
1958年9月,将朱家坎镇改为龙江镇。
1985年实行市管县的新体制,撤销嫩江地区,龙江县归齐齐哈尔市所辖。
2003年,撤销合山乡,将其行政区域划归龙江镇管辖,镇人民政府驻龙江镇镇府街;撤销永发乡,将其行政区域划归景星镇管辖,镇人民政府驻景星村;撤销雅鲁河乡,将其行政区域划归龙兴镇管辖,镇人民政府驻龙兴村;撤销对宝乡,将其行政区域划归山泉镇管辖,镇人民政府驻平安村。
『拾』 求顺德的历史文化事件,要求详细
顺德早在先秦时期已经有越族先民活动痕迹,属于百越的地方。后来秦朝统一岭南,设置南海郡。
秦末,赵佗建立南越国。
自隋朝,被编入南海县。
唐代的顺德开始出现市集。顺德古称咸宁县。
五代十国时期,南汉刘岩政权割据岭南时,乾亨元年(917)改广州为兴王府,并仿唐代首都长安建置,分新会县为咸宁、常康(在兴王府附郭)(即民国南海县)二县及永丰、重合二场,以拱卫都城。咸宁县治所在今佛山市顺德区北窖镇简岸路村。
宋开宝四年(971),潘美平南汉;五年,并咸宁、常康二县与永丰、重合二场及番禺、四会为南海县。广东咸宁县仅仅存在了56年。到了宋朝就已有人定居,譬如区内的碧江村就是当时建立,并以造纸和腌笋闻名。南宋末年,民众随同朝廷逃难,使顺德人口快速增长。
明朝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黄萧养起义爆发。起义失败后,为加强统治,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朝廷将南海的东涌、马宁、鼎安、西淋四都和新会的白藤堡(1958年10月复归新会县)划出,置顺德县,取“顺天明德”之意,县治太艮堡,并改名大良。明、清两代由广州府管辖。
民国时,全县分为十区。1914年6月,后属粤海道管理。1920年,废道后直属省。
1949年10月2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顺德,10月30日,容(容奇)良(大良)军事管制委员会成立。1950年3月20日,顺德县人民政府正式成立,隶属珠江行署。
1955年,顺德县人民委员会成立,隶属粤中行署。1958年,顺德和番禺两县合并,改名番顺县,隶属佛山专区。
1959年6月,顺德、番禺两县建制恢复,顺德仍隶属佛山专区。1968年,顺德县革命委员会成立,隶属佛山专区。
1970年,佛山专区决定由顺德县负责围垦位于珠海县的大横琴与小横琴岛之间的中心沟。1980年,恢复顺德县人民政府,隶属佛山地区。
1983年6月,撤销佛山地区,实行市管县体制后,隶属佛山市。
1992年3月26日,民政部批准顺德撤县设县级市,4月30日,顺德市人民政府正式成立。
1999年7月27日,在维持顺德市目前县级建制不变的前提下,除党委、纪检、监察、法院、检察院等系统和国家垂直管理部门仍维持现行管理权限由佛山市代管外,其他所有的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事务,赋予顺德市行使地级市的管理权限,并直接对省负责。
2003年1月8日,顺德并入佛山,撤县级市设佛山市顺德区。2004年1月28日,顺德固网电话号码升位,原有的区码0765被取消,换成与佛山一样的0757,并在所有固网电话号码之前加上"2"字,成为8位的电话号码。
2009年8月17日 ,广东省委、省政府正式批复,同意佛山市顺德区继续开展以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核心的综合改革试验工作。批复同意在维持顺德区目前建制不变的前提下,除党委、纪检、监察、法院、检察院系统及需要全市统一协调管理的事务外,其他所有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事务,赋予顺德区行使地级市管理权限。
2010年4月,经广东省国土、规划等相关部门的协调,并报请省政府同意,由珠海市横琴新区管委会收回佛山市顺德区在横琴岛中心沟顺德围垦区内的全部国有土地使用权。
2011年2月11日下午,广东省编办正式通报,广东省近日正式发文确定佛山顺德为广东省首个省直管县试点,由此拉开广东“省直管县”改革序幕。广东确定顺德区为“省直管县”试点后,顺德区享有地级市管理许可权和行政执法许可权,并实施“省直管县”财政体制,佛山市和顺德区统一按照广东省的财政管理体制要求,各自编制本级财政收支预算和年终决算,分别报省汇总;佛山市、顺德区不得要求对方分担应属自身事权范围内的财政支出责任;转移支付、税收返还、所得税返还等由省财政直接核定并补助到顺德区;国家、省级财政的专项资金对顺德区实行单列划拨,顺德区可直接向省级财政等有关部门申请专项拨款补助,由省财政直接下达顺德区。[3] 1950年,全县行政区划设10个区、2个区级镇,区以下设57个乡、5个乡级镇,7个居民区、269村。1952年6月,四区石肯乡划给南海县管辖。1958年2月,撤销区级建制,全县农村划分15个大乡,辖290个农业社。原2个区级镇及5个乡级镇不变。
1961年5月,全县10个人民公社调整为10个区,辖37个公社,393个生产大队。凤城、容奇城镇人民公社恢复为区级镇。1963年1月,撤销区级建成制,全县37个公社归并为10个农村公社和1个水上公社。
1983年11月,撤销人民公社建制,全县设10个区、2个区级镇,14个乡级镇、220个乡。1986年12月,全县开始撤销生产大队和生产队,改设经济联合社和经济合作社。
1987年2月,撤销区级建制,全县分设12个镇。1993年,大良、德胜、伦教、勒流4镇改设街道。2000年2月2日,撤销容奇镇、桂洲镇,成立容桂镇。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顺德市总人口1694152人,其中(4个街道、7个镇):大良街道216177人、德胜街道43087人、伦教街道131515人、勒流街道166186人、容桂镇307226人、陈村镇113489人、北窖镇166340人、乐从镇172247人、龙江镇144608人、杏坛镇125150人、均安镇108127人。
2000年12月22日,大良镇和德胜区合并,设置大良区(街道)办事处;2003年1月,改称大良街道办事处。2002年2月,撤销容桂镇,成立容桂区;2003年1月8日,容桂街道办事处正式挂牌成立。
2002年,顺德区辖4个街道(大良勒流伦教容桂)、6个镇(陈村均安杏坛龙江乐从北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