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人机的发展历史
第一架无人机
简单来说,“无人机”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种是能够自主飞行的飞行器,完全不需要人工干预。另一个更像是遥控飞行器:仍旧需要飞行员进行指挥,但他们会在地面上、房间里的电脑屏幕前来看着无人机,并进行操作。这两种类型的无人机分别涉及不同的技术,有不同的潜力,但它们都被算作是无人机,在本文中,我们将其视为一种。
无人机的概念早在一个世纪以前就已经出现了,它并不是一个非常新奇的概念。往前追溯的话,可以找到好几个源头。比如在1898年,电气工程学家尼古拉·特斯拉(Nikola Tesla)就进行了“远程自动化”演示,他就利用无线电频率远程控制了一艘小船。还有查尔斯·凯特林(Charles Kettering),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建造了自动导弹"Kettering Bug"。也许是Queen Bee,这是第一个可重复使用的无人驾驶飞行器,英国军队在20世纪30年代用它来进行军事目标训练。
不论无人机的想法到底是从哪里开始的,这几十年来,它都是一个军事项目。无人机是一种完美的监视工具,小而灵活,可以在飞越敌方领空时避免被发现——如果它们被发现并被摧毁,唯一的代价就是再建造一个。后来,士兵们开始在无人机上安装炸弹,这样他们就可以在行动中发现并摧毁他们的目标。“捕食者”(Predator)无人机设计于20世纪90年代,自那以后飞行了数百万小时。无论是好是坏,它都改变了美国打仗的方式, 无论是好是坏。尽管“捕食者”的袭击可以非常精确,但它们已经杀害了数百名平民。无人机战争从一开始就备受争议——这既是一场技术辩论,也是一场道德辩论。
在消费级方面,无人机从一个由遥控飞机的飞行员组成的社区中崛起。在2000年代后期, 一些业余爱好者发现他们的手机包含了自动驾驶系统所需要的所有部件, 所以他们开始把手机装到了飞机上,然后用一个手机操控另一个。也有一些人购买了单独的部件——一个用于测量运动的加速度计,一个用于定向的陀螺仪,一个小处理器——并将它们直接安装到他们的设备中。由于手机的发展速度非常快,这些零部件变得越来越便宜,越来越好,而且电池也越来越耐用。很快,只要一个人有基本的编程知识和一个空闲的下午,就可以买一个工具包,来制造他们自己的无人机。
2. 航拍无人机的发展过程是什么
无人机是“无人驾驶飞机”的简称(Unmanned Aerial Vehicle,缩写为UAV),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机,包括无人直升机、固定翼机、多旋翼飞行器、无人飞艇、无人伞翼机。从某种角度来看,无人机可以在无人驾驶的条件下完成复杂的空中飞行任务和各种负载任务,可以说是“空中机器人”。
首先是1990年后,全球共有30多个国家装备了师级(大型)战术无人机系统,代表机型有美国“猎人”“先驱者”,以色列“侦察兵”“先锋”等。
其次是1993年后,中高空长航时军用无人机得到迅速发展,以美国“蒂尔”无人机发展计划为代表,在波黑战争中大放异彩。
最后是20世纪末,旅团级(中小型)固定翼和旋翼战术无人机系统出现,其体积小、价格更低、机动性好,标志着无人机进入大规模应用时代。
无人机不受人员生理与生命风险的限制,减少了战斗人员伤亡或被俘虏的风险;有人驾驶的航空载具,在机动性、速度等很多方面都会受驾驶员身体素质的制约,比如已经退役的SR-71黑鸟无人侦察机,飞行速度最高达到3.4马赫,飞行员必须穿得像宇航员一样才能够承受得住,而无人机就不再受人类体质的制约;无人机的成本,相对有人驾驶的航天载具来说更加低廉,更方便维护和保养。
3. 历史课导入的方法有哪些
4. 无人机飞行技术发展历程
无人机研制背景:
无人机是一种由无线电遥控设备或自身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无人驾驶飞行器。
20世纪20年代最早出现,当时是作为训练用的靶机使用的。是一个许多国家用于描述最新一代无人驾驶飞机的术语。从字面上讲,这个术语可以描述从风筝,无线电遥控飞机,到V-1飞弹从发展来的巡航导弹,但是在军方的术语中仅限于可重复使用的比空气重的飞行器。
研发历程:
20世纪40年代,二战中无人靶机用于训练防空炮手。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後将多於或者是退役的飞机改装成为特殊研究或者是靶机,成为近代无人机使用趋势的先河。随著电子技术的进步,无人机在担任侦查任务的角色上开始展露他的弹性与重要性。
20世纪55年到74年的越南战争,海湾战争乃至北约空袭南斯拉夫的过程中,无人机都被频繁地用于执行军事任务。
1982年以色列航空工业公司(IAI)首创以无人机担任其他角色的军事任务。在加利利和平行动(黎巴嫩战争)时期,侦察者无人机无人机系统曾经在以色列陆军和以色列空军的服役中担任重要战斗角色。 以色列国防军主要用无人机进行侦察兵,情报收集,跟踪和通讯。
1991年的沙漠风暴作战当中,美军曾经发射专门设计欺骗雷达系统的小型无人机作为诱饵,这种诱饵也成为其他国家效彷的对象。
1996年3月,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研制出两架试验机:X-36试验型无尾无人战斗机。该机长5.7米,重88公斤,其大小相当于普通战斗机的28%。该机使用的分列式副翼和转向推力系统比常规战斗机更具有灵活性。水平垂直的机尾既减轻了重量和拉力,也缩小了雷达反射截面。无人驾驶战斗机将执行的理想任务是压制敌防空、遮断、战斗损失评估、战区导弹防御以及超高空攻击,特别适合在政治敏感区执行任务。
20世纪晚期之前, 他们不过是比全尺寸的遥控飞机小一些而已。美国军方在这类飞行器上的兴趣不断增长,因为他们提供了成本低廉,极富任务弹性的战斗机器,这些战斗机器可以被使用而不存在机组人员死亡的风险。
20世纪90年代,海湾战争后,无人机开始飞速发展和广泛运用。美国军队曾经购买和自制先锋无人机在对伊拉克的第二次和第三次 海湾战争中作为可靠的系统。
5. 航拍无人机的发展历史是怎么样的
先说说航拍无人机两个比较重要的部件
1.飞控
2.无刷电机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飞内过没有飞控的飞机,有兴趣的容可以去淘宝搜索100元以下的手掌大小的无人机,那种就是没有飞控的无人机,遥控器的每一个操作都是直接作用在无人机上,飞的好不好纯粹看经验。所以如果没有完善的飞控,则不能让无人机相对平稳安全的飞行而去拍摄相对好的画面。而目前航拍无人机的龙头大疆DJI, 在做精灵系列无人机之前一直是在研究无人直升机的飞控为之后一炮走红的精灵系列做到了技术积累。
6. 无人机教学方案
无人机教学方案指从无人机实验室一体化建设,到无人机系列课程,再到无人机相关科普活动,为学校及培训机构提供无人机教学一体化建设。
现在好多公司都可以做这套方案,如果专门用来教学,还是建议找做教育的无人机公司,老师轻松教学,学生轻松学习。
7. 历史课堂教学导入新课的几种做法
导入新课是教师讲授新教材的重要环节之一,是一种教学艺术。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课堂导入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有目的有准备听课,有效引导学生集中思维,从而为整堂课的进行打好基础。
初中历史教学中常见的有效导入新课的方法有如下几种。
一、 复习导入法。复习导入属于历史课传统教学中最常用的导人法。它是根据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找准新旧知识的联结点,以旧引新或温故而知新,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虽然这种导人法往往缺少趣味性,但是历史课是时间连贯性很强的课程,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利用复习旧课而引入新课,有利于知识间的衔接,使学生理解历史概念的因果联系,从而使学生的认识更全面。如学习夏、商、周历史时,用暴君的残暴统治衔接导人效果会更好。夏桀的昏庸,商纣的残忍,周厉王的专制,其结果是毁灭了一代王朝,直接或间接促使了新王朝的建立。这样的衔接,前后照应,过渡自然,使学生容易从以前的知识中转人即将学习的课堂上来。
二、 悬念导入法。在众多的非智力因素中,兴趣是学生接受教育的感情基础,是非智力因素中最为活跃的一个,是入门的向导,是学生探求知识、促进思维发展的巨大动力。通过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抓住学生的内心,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教学《“五四”爱国运动》一节时,老师就可以先通过讲火烧赵家楼,痛打章宗祥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激发他们探讨的愿望,然后提出如下疑问:“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中国也是战胜国,为什么在巴黎和会上被当作战败国被瓜分?”通过这样的问题的设置,学生们的兴趣被调动起来,并急切想了解新课内容。又如在教《秦的统一》一课时,我设计了“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是谁吗?为什么他要称自己是皇帝呢?为什么秦朝要修建长城”等问题。这几个疑问,像磁铁一样紧紧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地引入到新课中。所以教师在进行导入设计时要注意激发学生兴趣,并有意识的设一些疑点,要让学生意识到历史课程的趣味性和探索性。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引导学生主动地去掌握历史知识。
三、 视听导入法。历史最大的特点就是其具有很强的时间性和空间性。对于中学生而言,平面的讲述往往很难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借助于某种环境因素的刺激作用是引导学生创造性思维活动的重要条件。在上新课前,适当地播放与讲授的内容有关的影片,通过直观的、生动的画面再现“史实”,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某个历史时期的背景或事件,能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发他们的情绪,还能很好地加强学生对新知识的了解。如在讲《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时,我们就可以从播放电视剧《宋氏三姐妹》中的一个情节入手导入新课。剧中有这样一个镜头:孙中山拿了一幅画给宋耀如等人看,诸人看了感慨万分,义愤填膺。然后教师提问:“这是一幅什么画?为什么会引起他们的愤慨?”接着告诉学生,这是一幅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图画,这幅画就是教材中的《时局图》,再由讲解该图转人新课的学习。电教情境的导入,作用于学生的感官,不仅使学生产生了向上的巨大力量,而且在整个课堂中始终处于聚精会神的心理状态,从而获得最佳教学效果。
四、 谈话导入法。谈话法导入新课的方法有两种。一是从大家熟悉的电影、小说谈起,唤起他们的回忆,增强感性认识,然后导入新课学习。如教学《鸦片输入和禁烟运动》一课就可通过对电影《林则徐》的描述来开头。现在有不少历史题材的电影,历史课中可以充分利用,来加强教学效果。二是概括谈话法。结合教材重点,先向学生概括展示本章节的主要内容,提出一些学生们熟悉的问题,使他们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求知的兴趣。如上《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一课时,可先简略介绍一下唐朝:“唐朝是同学们都比较熟悉的一个王朝,每当提到它,我们就会联想到许多动人的故事:善于纳谏的唐太宗,中国唯一的女皇武则天,伟大诗人李白,杜甫的千古绝唱,乘风破浪的日本遣唐使船,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它的古老文明千余年来影响着中国,影响着东方,日本至今还保留着某些唐朝风俗习惯,它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黄金时代。”这样的导语,把同学们带到了绚丽多彩的唐朝历史场景,吸引了同学们的注意力,为学习本课和以后几课的内容打下了基础。谈话法的优点是比较自由,富于启发性和灵活性。
8. 无人机的发展史
无人机研制背景:
无人机是一种由无线电遥控设备或自身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无人驾驶飞行器。
20世纪20年代最早出现,当时是作为训练用的靶机使用的。是一个许多国家用于描述最新一代无人驾驶飞机的术语。从字面上讲,这个术语可以描述从风筝,无线电遥控飞机,到V-1飞弹从发展来的巡航导弹,但是在军方的术语中仅限于可重复使用的比空气重的飞行器。
研发历程:
20世纪40年代,二战中无人靶机用于训练防空炮手。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後将多於或者是退役的飞机改装成为特殊研究或者是靶机,成为近代无人机使用趋势的先河。随著电子技术的进步,无人机在担任侦查任务的角色上开始展露他的弹性与重要性。
20世纪55年到74年的越南战争,海湾战争乃至北约空袭南斯拉夫的过程中,无人机都被频繁地用于执行军事任务。
1982年以色列航空工业公司(IAI)首创以无人机担任其他角色的军事任务。在加利利和平行动(黎巴嫩战争)时期,侦察者无人机无人机系统曾经在以色列陆军和以色列空军的服役中担任重要战斗角色。 以色列国防军主要用无人机进行侦察兵,情报收集,跟踪和通讯。
1991年的沙漠风暴作战当中,美军曾经发射专门设计欺骗雷达系统的小型无人机作为诱饵,这种诱饵也成为其他国家效彷的对象。
1996年3月,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研制出两架试验机:X-36试验型无尾无人战斗机。该机长5.7米,重88公斤,其大小相当于普通战斗机的28%。该机使用的分列式副翼和转向推力系统比常规战斗机更具有灵活性。水平垂直的机尾既减轻了重量和拉力,也缩小了雷达反射截面。无人驾驶战斗机将执行的理想任务是压制敌防空、遮断、战斗损失评估、战区导弹防御以及超高空攻击,特别适合在政治敏感区执行任务。
20世纪晚期之前, 他们不过是比全尺寸的遥控飞机小一些而已。美国军方在这类飞行器上的兴趣不断增长,因为他们提供了成本低廉,极富任务弹性的战斗机器,这些战斗机器可以被使用而不存在机组人员死亡的风险。
20世纪90年代,海湾战争后,无人机开始飞速发展和广泛运用。美国军队曾经购买和自制先锋无人机在对伊拉克的第二次和第三次 海湾战争中作为可靠的系统。
20世纪90年代后,西方国家充分认识到无人机在战争中的作用,竞相把高新技术应用到无人机的研制与发展上:新翼型和轻型材料大大增加了无人机的续航时间;采用先进的信号处理与通信技术提高了无人机的图像传递速度和数字化传输速度;先进的自动驾驶仪使无人机不再需要陆基电视屏幕领航,而是按程序飞往盘旋点,改变高度和飞往下一个目标。
参考链接:无人机_网络
http://ke..com/view/120502.ht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