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发展 > 无线网络发展历史

无线网络发展历史

发布时间:2021-02-05 23:55:16

⑴ 网络的发展史

Internet(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可以大略地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1987—1993年,也是研究试验阶段。在此期间中国一些科研部门和高等院校开始研究InternetInternet技术,并开展了科研课题和科技合作工作,但这个阶段的网络应用仅限于小范围内的电子邮件服务。

第二阶段为1994年至1996年,同样是起步阶段。1994年4月,中关村地区教育与科研示范网络工程进入Internet,从此中国被国际上正式承认为有Internet的国家。

之后,Chinanet、CERnet、CSTnet、Chinagbnet等多个Internet络项目在全国范围相继启动,Internet开始进入公众生活,并在中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至1996年底,中国Internet用户数已达20万,利用Internet开展的业务与应用逐步增多。

第三阶段从1997年至今,是Internet在我国快速最为快速的阶段。国内Internet用户数97年以后基本保持每半年翻一番的增长速度。增长到今天,上网用户已超过1000万。

据中国Internet络信息中心(CNNIC)公布的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3年6月30日,我国上网用户总人数为6800万人。这一数字比年初增长了890万人,与2002年同期相比则增加了2220万人。

(1)无线网络发展历史扩展阅读

Internet的最早起源于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DARPA(Defenc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的前身ARPAnet,该网于1969年投入使用。由此,ARPAnet成为现代计算机网络诞生的标志。

互联网发展史是从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按编年体的形式,详细历数了互联网一步步走向成熟的发展过程,由美国国防部编制。

50年代

1957 苏联发射了人类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Sputnik。作为响应,美国国防部(DoD)组建了高级研究计划局(ARPA),开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军事领域(:amk:) 。

⑵ 什么叫无线局域网它的发展历史

无线局域网络(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WLAN)是相当便利的数据传输系统,它利用射频(Radio Frequency; RF)的技回术,取代旧式碍手碍脚答的双绞铜线(Coaxial)所构成的局域网络,使得无线局域网络能利用简单的存取架构让用户透过它,达到信息随身化、便利走天下。无线网络的历史起源可以追溯到五十年前,当时美军首先开始采用无线信号传输资料,并且采用相当高强度的加密技术。这项技术让许多学者得到了一些灵感,1971年,夏威夷大学的研究员开创出了第一个基于封包式技术的被称作ALOHNET的无线电通讯网络,可以算是早期的无线局域网络(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WLAN)。这最早的WLAN包括了7台计算机,横跨四座夏威夷的岛屿。从那时开始,无线局域网络可说是正式诞生了。 七十年代中期,无线局域网的前景逐渐引起人们注意,并被大力开发,而在八十年代,以太局域网的迅速发展一方面为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希望能帮上你

⑶ 关于wifi的产生以及发展过程

Wi-Fi是一种可以将个人电脑、手持设备(如PDA、手机)等终端以无线方式互相连接的技术。 Wi-Fi是一个无线网路通信技术的品牌,由Wi-Fi联盟(Wi-Fi Alliance)所持有。目的是改善基于IEEE 802.11标准的无线网路产品之间的互通性。 现时一般人会把Wi-Fi及IEEE 802.11混为一谈。甚至把Wi-Fi等同于无线网际网路。 Wi-Fi联盟成立于1999年,当时的名称叫做Wireless Ethernet Compatibility Alliance (WECA)。在2002年10月,正式改名为Wi-Fi Alliance。 通俗说法: WIFI就是一种无线联网的技术,以前通过网线连接电脑,而现在则是通过无线电波来连网;常见的就是一个无线路由器,那么在这个无线路由器的电波覆盖的有效范围都可以采用WIFI连接方式进行联网,如果无线路由器连接了一条ADSL线路或者别的上网线路,则又被称为“热点”。 现在市面上上常见的无线路由器多为54M速度,再上一个等级就是108M的速度,当然这个速度并不是你上互联网的速度,上互联网的速度主要是取决于WIFI热点的互联网线路。 说白了就是无线局域网,"Wireless Fidelity”基于IEEE 802.11b标准的无线局域网,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 无线上网 ( WIFI )。 IEEE 802.11 第一个版本发表于1997年,其中定义了介质访问接入控制层(MAC层)和物理层。物理层定义了工作在2.4GHz的ISM频段上的两种无线调频方式和一种红外传输的方式,总数据传输速率设计为2Mbit/s。两个设备之间的通信可以自由直接(ad hoc)的方式进行,也可以在基站(Base Station,BS)或者访问点(Access Point,AP)的协调下进行。 1999年加上了两个补充版本:802.11a定义了一个在5GHz ISM频段上的数据传输速率可达54Mbit/s的物理层,802.11b定义了一个在2.4GHz的ISM频段上但数据传输速率高达11Mbit/s的物理层。 2.4GHz的ISM频段为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通用,因此802.11b得到了最为广泛的应用。苹果公司把自己开发的802.11标准起名叫AirPort。1999年工业界成立了Wi-Fi联盟,致力解决符合802.11标准的产品的生产和设备兼容性问题。Wi-Fi为制定802.11无线网络的组织,并非代表无线网络

求采纳

⑷ 无线网络是怎么产生的

无线网络发展历史

无线网络的历史起源可以追朔到五十年前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第一代(1G)移动通信系统

20世纪70年代诞生的模拟蜂窝移动通信系统,1G系统采用模拟信号传输方式实现语音业务,使用频分多址FDMA接入技术划分信道。

第二代(2G)移动通信网

由于1G系统存在诸如频谱利用率低、语音质量差、接入容量小、保密性差和不能提供数据通信服务等先天不足,目前已被数字蜂房移动通信系统取代,形成了覆盖全球的第二代(2G)移动通信网。

目前2G移动通信系统主要有: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和码分多址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两大移动通信标准。

第三代蜂窝移动通信网

国际电信联盟ITU早在1985年就提出了第三代(3G)移动通信的雏形。因此,统一标准和频段、提高频谱利用率和支持多媒体移动通信正是3G移动通信与2G的主要区别。欧洲提出的宽带WCDMA采用频分双工FDD(frequency division plex)信道。WCDMA的支持者主要是欧洲、日本等国家的GSM网络运营商和生产厂商,能够在现有GSM网络基础上,途径GPRS逐步过渡到3G移动通信。

⑸ 无线网络传感器的历史发展

无线网络传感器 其巨大的商业军事应用价值,吸引了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关注。Intel、微软内等IT业巨头开始了无容线网络传感器方面的研究工作。日本、德国、英国、意大利等科技发达国家也对无线网络传感器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纷纷展开了该领域的研究工作。我国在传感器网络方面的研究工作还很少,目前,国内一些高等院校与研究机构已积极开展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相关研究工作,主要有清华大学、中科院软件所、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科院自动化所、中国人民大学等。目前国内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穿戴式计算、上下文感知环境、智能教室等领域,在支持普适计算的操作系统或软件架构系统的研究尚不多见。

⑹ 关于无线网络的发展历史有哪些

蜂窝无线移动网络么?目前发展了4代
第一代是模拟技术的,就是手机是大哥回大的那一代,目前早已完全答退出历史舞台
第二代是以gsm和cdma为代表的数字蜂窝技术,严禁版本加入了gprs,edge,cdma1x等数据业务网络。
第三代是以wcdma,tdscdma,cdma2000位主流的网络技术
第四代是我们所说的4G,或者LTE,也是目前商用了的最先进的技术
第五代还在研究中预计2020前后出商用系统

⑺ 无线应用通讯协议的发展历史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以及Internet技术的发展,WAP(Wireless Application Protocol)技术已经成为移动终端访问无线信息服务的全球主要标准,也是实现移动数据以及增值业务的技术基础。1997年6月,移动通信界的四大公司爱立信、摩托罗拉、诺基亚和无线星球组成了无线应用协议(WAP,WirelessApplication Protocol)论坛,目地是建立一套适合不同网络类型的全球协议规范。1997年7月,WAP论坛出版了第一个WAP标准架构。1998年5月,WAPl.0版正式推出。WAP.1版也在1999年5月正式发行。2001年8月WAP2.0正式发布。无线应用协议(WAP)于1998年初公布,这是一项网络通信协议,是全球性的开放标准。它的出现使移动Internet 有了一个通行的标准,标志着移动Internet标准的成熟。
WAP目前已成为通过移动电话或其他无线终端访问无线信息服务的全球实施标准。它的发展与应用是无可限量的,可以说唯一的限制就是你的想像力,WAP不但使现有的许多应用得到了突飞猛进的改变,同时也催生出更多崭新的增值业务。
比如用来支持特定商业程序,信息发送或领域维护,其中包括客户服务与备件提供、消息通知与呼叫管理、电子邮件、基于电话的增值业务、群体计划、气象与交通信息、地图与位置服务、新闻与体育报道等;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它使得广泛应用于网上的信息服务,逐渐由纯信息的提供向更加交互化与最终电子商务化发展。

⑻ 无线局域网安全发展历程

LANBased.0f802.11and.ItsDeVel0Pment802·11无线局域网及其发展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软件与理论专业邓达Abs【ractIhetecllnlaueOtWL—AN(WireIessLocalAreaNet’work)lsde—veIOpingrapIdIytheseyears,andltsap—pIlcationlssprea(})asecIOf80211Dr0tocolln3aspec:ts:developmenI.princIple,andItsse(:urltv近年来,无线局域网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与长足的发展。当今国内,教育科研、医疗卫生等领域及制造业、仓储业等各行各业都在广泛应用无线网络。越来越多的公司、企业为提高竞争力,都在争相采用无线网络,以方便移动性的网络接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长期的投资成本。一、无线局域网的概念无线网络是利用电磁波在空气中发送和接受数据,而无需线缆介质连接形式的网络。它是对有线连网方式的一种补充和扩展,使网上的计算机具有可移动性.能快速、方便地解决使用有线方式不易实现的网络连通问题。随着个人无线移动设备的普及,传统的有线网络在一些场合下难以满足人们移动办公的要求。而无线网络具有传统有线网络无可比拟的优势(1)灵活性。在有线网络中,网络设备的安放位置受网络位置以及地理位置的限制.而无线局域网只要在无线信号覆盖区域内,任何一个位置都可以接入网络。无线局域网另一个优点在其移动性.连接到无线局域网的用户可以在信号覆盖范围内任意移动且能同时与网络保持连接。(2)安装简易。无线局域网可以免去或最大程度地减少网络布线的工作量,一般只要安装一个或几个接入点设备,就可以建立覆盖整个区域的局域网络。(3)容易维护。有线网络如果出现了由于线路连接不良而造成的网络故障.往往很难检查,而且检修线路需要付出很大的费用。无线网络则容易定位故障.只需要更换设备即可恢复网络连接。(4)易于扩展。无线局域网有多种配置方式.可以很快从只有几个用户的小型局域网扩展到上千用户的大型网络.并且能够提供节点之间诸如”漫游“等有限网络无法实现的特性。目前广泛应用的无线网络.主要包括以蓝牙、lEE即0211以及H0meRF等为代表的一些无线连接技术。本文主要对基于lEEE80211系列协议的无线局域网(WireIessLOcaIAreaNetworkWLAN)进行介绍。二、无线局域网的历史及发展无线局域网的历史起源可以追溯到半个多世纪前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当时美国陆军采用无线电信号用作资料传输.他们研发出一套无线电传输技术.并且采用了相当高强度的加密技术,美军和盟军都广泛使用这项技术。1971年,夏威夷大学的研究人员从美军在二战时期应用的这项技术中得到灵感,创造了第一个基于封包式技术的无线电通讯网络。这个被称作ALOHNET的网络.包括7台计算机,它们采用双向星型拓扑,网络横跨四座夏威夷的岛屿,中心计算机放置在瓦胡岛上。它可以称作无线局域网的鼻祖。1985年.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授权普通用户可以使用“工业、科技、医学”(IsM)频段.从而无线局域网向商业化发展。IsM的工作频率在902MHz一585GHz之间。该工作频段正好位于蜂窝电话频段的上面。JsM频段为无线网络设备供应商提供了产品频段,而且终端用户无需向Fcc申请就能直接使用设备。lsM频段对无线产业产生了巨大的积极影响,保证了无线局域网元件的顺利开发。随着无线局域网的发展.各项相关规范建立的迫切性越来越突出.20世纪90年代.作为全球公认的局域网权威,IEEE802工作组陆续建立起了一组以协议形式表述的无线局域网规范标准.并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和应用。这些协议包括8023以太网协议、8025令牌环协议和80232100BAsE—T快速以太网协议等。I旺E于1997年发布了无线局域网领域第一个在国际上被认可的协议一一80211协议。1999年9月,lEEE提出80211b协议.用于对80211协议进行补充,之后又推出了80211a、80211g等一系列协议,从而进一步完善了无线局域网的规范。lEEE80211工作组制订的具体协议如下:(1)802.11a:80211a采用正交频分(0FDM)技术调制数据.使用5GHz的频带。0FDM技术将无线信道分成以低数据速率并行传输的分频率.然后再将这些频率一起放回接收端.可提供25Mbit/s的无线ATM接口和10Mbit/s的以太网无线帧结构接口以及TDD/T[)MA的空中接口。在很大程度上可提高传输速度,改进信号质量.克服干扰。物理层速率可达54Mblt/s,传输层可达25Mblt/s.能满足室内及室外的应用。(2)802.11b:80211b也被称为wi—FJ技术

⑼ 简述无线传感网发展历史的阶段划分和各阶段的技术特点

无线传感器
无线传感器的组成模块封装在一个外壳内,在工作时它将由电池或振动发电机提供电源,构成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它可以采集设备的数字信号通过无线传感器网络传输到监控中心的无线网关,直接送入计算机,进行分析处理。如果需要,无线传感器也可以实时传输采集的整个时间历程信号。
发展历程
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出现了将传统传感器采用点对点传输、连接传感控制器而构成传感器网络雏形,我们把它归之为第一代传感器网络。随着相关学科的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传感器网络同时还具有了获取多种信息信号的综合处理能力,并通过与传感控制器的相联,组成了有信息综合和处理能力的传感器网络,这是第二代传感器网络。而从上世纪末开始,现场总线技术开始应用于传感器网络,人们用其组建智能化传感器网络,大量多功能传感器被运用,并使用无线技术连接CONTROLENGINEERING China版权所有,无线传感器网络逐渐形成。
无线传感器网络是新一代的传感器网络,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其发展和应用,将会给人类的生活和生产的各个领域带来深远影响。发达国家如美国,非常重视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发展CONTROLENGINEERING China版权所有,IEEE正在努力推进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和发展,波士顿大学(BostonUnversity)还于最近创办了传感器网络协会(Sensor Network Consortium),期望能促进传感器联网技术开发。除了波士顿大学,该协会还包括BP、霍尼韦尔(Honeywell)、Inetco Systems、Invensys、L-3Communications、Millennial Net、Radianse、Sensicast Systems及Textron Systems。美国的《技术评论》杂志在论述未来新兴十大技术时,更是将无线传感器网络列为第一项未来新兴技术,《商业周刊》预测的未来四大新技术中,无线传感器网络也列入其中。可以预计,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广泛是一种必然趋势,它的出现将会给人类社会带来极大的变革。
应用现状
虽然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大规模商业应用CONTROLENGINEERING China版权所有,由于技术等方面的制约还有待时日,但是最近几年,随着计算成本的下降以及微处理器体积越来越小,已经为数不少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开始投入使用。目前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主要集中在以下领域:
1 环境的监测和保护
随着人们对于环境问题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需要采集的环境数据也越来越多,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出现为随机性的研究数据获取提供了便利,并且还可以避免传统数据收集方式给环境带来的侵入式破坏。比如,英特尔研究实验室研究人员曾经将32个小型传感器连进互联网,以读出缅因州"大鸭岛"上的气候,用来评价一种海燕巢的条件。无线传感器网络还可以跟踪候鸟和昆虫的迁移,研究环境变化对农作物的影响,监测海洋、大气和土壤的成分等。此外,它也可以应用在精细农业中控制工程网版权所有,来监测农作物中的害虫、土壤的酸碱度和施肥状况等。

⑽ 网络的发展史经过几个阶段,有什么特征急!!!!!!

事实上,Internet的时代早已经来临,只是限于连接速率和费用的问题,很多人并没有真正能够好好地利用、享受它。如今,各种各样的连接方式和越来越快的连接速率使得人们能够很好地享受宽带网(Broadband Networking)所带来的冲击和给我们生活、学习、工作方式的冲击,让我们生活真正地生活、工作、享受在一个宽带的时代!

事实上,Internet的时代早已经来临,只是限于连接速率和费用的问题,很多人并没有真正能够好好地利用、享受它。如今,各种各样的连接方式和越来越快的连接速率使得人们能够很好地享受宽带网(Broadband Networking)所带来的冲击和给我们生活、学习、工作方式的冲击,让我们生活真正地生活、工作、享受在一个宽带的时代!

在学习宽带网之前,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网络的发展历史,对于我们深入理解和使用网络大有裨益!

一、Internet的用处

Internet是世界各地的电脑相互间通信的方法和手段,是信息的载体和传输系统,是连接全世界计算机的纽带,同时也是一个功能强大的“工具”。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网络,几乎覆盖了整个世界的范围,它集新闻、通信、娱乐、资源共享于一体,是现代社会进行信息交流的高速公路。企业不仅可以从网上索取大量的商业信息,更可以通过Internet向国际社会展现自己。是当今世界上覆盖范围最大,用户最多,资源最丰富、最实用的计算机网络。

Internet的信息内容非常庞大,我们不仅可以把它当作一个计算机网络,而要把它视为一个庞大的、实用的、可享受的信息源。我们也希望你把Internet当作一个面向芸芸众生的社会来理解,世界各地上百万的人可以用Internet通信和共享信息源。可以送出或接受电子邮件通信;可以与别人建立联系并互相索取信息;可以在网上发布公告,宣传你的信息;可以参加各种专题小组讨论;可以免费享用大量的信息源和软件资源。

二、Internet发展简史

随着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后的十多年时间内,由于价格很昂贵,电脑数量极少。早期所谓的计算机网络主要是为了解决这一矛盾而产生的,其形式是将一台计算机经过通信线路与若干台终端直接连接,我们也可以把这种方式看做为最简单的局域网雏形。

最早的Internet,是由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ARPA)建立的。现代计算机网络的许多概念和方法,如分组交换技术都来自ARPAnet。ARPAnet不仅进行了租用线互联的分组交换技术研究,而且做了无线、卫星网的分组交换技术研究-其结果导致了TCP/IP问世。

1977-1979年,ARPAnet推出了目前形式的TCP/IP体系结构和协议。1980年前后,ARPAnet上的所有计算机开始了TCP/IP协议的转换工作,并以ARPAnet为主干网建立了初期的Internet。1983年,ARPAnet的全部计算机完成了向TCP/IP的转换,并在UNIX(BSD4.1)上实现了TCP/IP。ARPAnet在技术上最大的贡献就是TCP/IP协议的开发和应用。1985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组织NSF采用TCP/IP协议将分布在美国各地的6个为科研教育服务的超级计算机中心互联,并支持地区网络,形成NSFnet。1986年,NSFnet替代ARPAnet成为Internet的主干网。1988年Internet开始对外开放。1991年6月,在连通Internet的计算机中,商业用户首次超过了学术界用户,这是Internet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从此Internet成长速度一发不可收拾。

三、中国的Internet

1.Internet的阶段性发展

Internet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可以大略地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1987—1993年,也是研究试验阶段。在此期间中国一些科研部门和高等院校开始研究InternetInternet技术,并开展了科研课题和科技合作工作,但这个阶段的网络应用仅限于小范围内的电子邮件服务。

第二阶段为1994年至1996年,同样是起步阶段。1994年4月,中关村地区教育与科研示范网络工程进入Internet,从此中国被国际上正式承认为有Internet的国家。之后,Chinanet、CERnet、CSTnet、Chinagbnet等多个Internet络项目在全国范围相继启动,Internet开始进入公众生活,并在中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至1996年底,中国Internet用户数已达20万,利用Internet开展的业务与应用逐步增多。

第三阶段从1997年至今,是Internet在我国快速最为快速的阶段。国内Internet用户数97年以后基本保持每半年翻一番的增长速度。增长到今天,上网用户已超过1000万。据中国Internet络信息中心(CNNIC)公布的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3年6月30日,我国上网用户总人数为6800万人。这一数字比年初增长了890万人,与2002年同期相比则增加了2220万人。

中国目前有五家具有独立国际出入口线路的商用性Internet骨干单位,还有面向教育、科技、经贸等领域的非营利性Internet骨干单位。现在有600多家网络接入服务提供商(ISP),其中跨省经营的有140家。

随着网络基础的改善、用户接入方面新技术的采用、接八方式的多样化和运营商服务能力的提高,接入网速率慢形成的瓶颈问题将会得到进一步改善,上网速度将会更快,从而促进更多的应用在网上实现。

2.今后发展重点

尽管取得了如此好的成绩,但政府还是对中国Internet今后的发展重点作了布署,了解它们对我们今后的宽带生活非常有用:

(1)根据国务院已颁布的《电信条例》和《Internet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修订已有的网络管理法规,并根据网络发展实际不断完善和制定新的法规;

(2)扩大网络规模,优化网络结构,避免重复建设,使网络向综合化,宽带化,智能化发展;

(3)在基础网络方面,要进一步引入竞争机制,促使价格降低,改善服务,解决带宽这个制约网络发展纳瓶颈问题;

(4)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如图书馆、公共数据库等,丰富网上中文内容;

(5)要十分重视网络安全问题。目前,国内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已有多项科研计划专门研究,一些成果已开始应用。

(6)加强中国与国际网络界的联系。中国教育和科研部门已经开始与国外的关于下一代Internet的合作研究。第一代Internet主要是由国外研究发展的,中国起步虽晚,但是通过努力已经逐渐拉近了与国际水平的距离。

四、Internet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Internet给全世界带来了非同寻常的机遇。人类经历了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当前正在迈进信息社会。信息作为继材料、能源之后的又一重要战略资源,它的有效开发和充分利用,已经成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和取得经济发展的重要生产要素,它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首先,网络缩短了时空的距离,大大加快了信息的传递,使得社会的各种资源得以共享。其次,网络创造出了更多的机会,可以有效地提高传统产业的生产效率,有力地拉动消费需求,从而促进经济增长,推动生产力进步。同时,网络也为各个层次的文化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Internet的确创造了一个奇迹,但在奇迹背后,存在着日益突出的问题,给人们提出了极大的挑战。比如,信息贫富差距开始扩大,财富分配出现不平等;网络的开放性和全球化,促进了人类知识的共享和经济的全球化。但也使得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成为非常严峻的问题;网络的竞争己成为国家间和企业间高技术的竞争和人才的竞争;网络带来信息的全球性流通,也加剧了文化渗透,各国都在为捍卫自己的网络文化而努力。中国拥有悠久的文化,如何使得这种厚重的文化在网络上得以延伸,这个问题显得尤其突出。

中国Internet发展中还存在着另一些问题。首先,中国Internet和国外还有一定的差距。在用户总数上,目前全球网民已超过两亿,其中有一半在美国、加拿大、英国、日本等国家的网民数量都领先于中国。但是已经有机构预测,在未来几年内,中国的网民数量将跃居世界前五位,乃至前三位,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太大,所以网络用户的普及率还十分低。加拿大、美国和日本的网络用户普及率达到了30%以上,而中国仅仅有1.4%。

其次,中国的网络规模距离网络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但是随着基础设施的增加,宽带技术的使用,在网络规模上会有稳步的发展。第三,中国的网络管理法规还相对滞后和不够完善,要根据国家已颁布的《电信条例》修订现有部门规章中不适应的部分,为新业务制定新规定,做到法规到位。第四,由于语言和观念的原因,中文信息资源上网还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另外,中国网络业在资本投入、经营模式、经营理念、技术创新等方面都需要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外国成功的方式有的在中国未必奏效,因此不能照搬,要发展适合中国国情的模式。

在学习宽带网之前,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网络的发展历史,对于我们深入理解和使用网络大有裨益!

一、Internet的用处

Internet是世界各地的电脑相互间通信的方法和手段,是信息的载体和传输系统,是连接全世界计算机的纽带,同时也是一个功能强大的“工具”。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网络,几乎覆盖了整个世界的范围,它集新闻、通信、娱乐、资源共享于一体,是现代社会进行信息交流的高速公路。企业不仅可以从网上索取大量的商业信息,更可以通过Internet向国际社会展现自己。是当今世界上覆盖范围最大,用户最多,资源最丰富、最实用的计算机网络。

Internet的信息内容非常庞大,我们不仅可以把它当作一个计算机网络,而要把它视为一个庞大的、实用的、可享受的信息源。我们也希望你把Internet当作一个面向芸芸众生的社会来理解,世界各地上百万的人可以用Internet通信和共享信息源。可以送出或接受电子邮件通信;可以与别人建立联系并互相索取信息;可以在网上发布公告,宣传你的信息;可以参加各种专题小组讨论;可以免费享用大量的信息源和软件资源。

二、Internet发展简史

随着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后的十多年时间内,由于价格很昂贵,电脑数量极少。早期所谓的计算机网络主要是为了解决这一矛盾而产生的,其形式是将一台计算机经过通信线路与若干台终端直接连接,我们也可以把这种方式看做为最简单的局域网雏形。

最早的Internet,是由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ARPA)建立的。现代计算机网络的许多概念和方法,如分组交换技术都来自ARPAnet。ARPAnet不仅进行了租用线互联的分组交换技术研究,而且做了无线、卫星网的分组交换技术研究-其结果导致了TCP/IP问世。

1977-1979年,ARPAnet推出了目前形式的TCP/IP体系结构和协议。1980年前后,ARPAnet上的所有计算机开始了TCP/IP协议的转换工作,并以ARPAnet为主干网建立了初期的Internet。1983年,ARPAnet的全部计算机完成了向TCP/IP的转换,并在UNIX(BSD4.1)上实现了TCP/IP。ARPAnet在技术上最大的贡献就是TCP/IP协议的开发和应用。1985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组织NSF采用TCP/IP协议将分布在美国各地的6个为科研教育服务的超级计算机中心互联,并支持地区网络,形成NSFnet。1986年,NSFnet替代ARPAnet成为Internet的主干网。1988年Internet开始对外开放。1991年6月,在连通Internet的计算机中,商业用户首次超过了学术界用户,这是Internet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从此Internet成长速度一发不可收拾。

三、中国的Internet

1.Internet的阶段性发展

Internet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可以大略地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1987—1993年,也是研究试验阶段。在此期间中国一些科研部门和高等院校开始研究InternetInternet技术,并开展了科研课题和科技合作工作,但这个阶段的网络应用仅限于小范围内的电子邮件服务。

第二阶段为1994年至1996年,同样是起步阶段。1994年4月,中关村地区教育与科研示范网络工程进入Internet,从此中国被国际上正式承认为有Internet的国家。之后,Chinanet、CERnet、CSTnet、Chinagbnet等多个Internet络项目在全国范围相继启动,Internet开始进入公众生活,并在中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至1996年底,中国Internet用户数已达20万,利用Internet开展的业务与应用逐步增多。

第三阶段从1997年至今,是Internet在我国快速最为快速的阶段。国内Internet用户数97年以后基本保持每半年翻一番的增长速度。增长到今天,上网用户已超过1000万。据中国Internet络信息中心(CNNIC)公布的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3年6月30日,我国上网用户总人数为6800万人。这一数字比年初增长了890万人,与2002年同期相比则增加了2220万人。

中国目前有五家具有独立国际出入口线路的商用性Internet骨干单位,还有面向教育、科技、经贸等领域的非营利性Internet骨干单位。现在有600多家网络接入服务提供商(ISP),其中跨省经营的有140家。

随着网络基础的改善、用户接入方面新技术的采用、接八方式的多样化和运营商服务能力的提高,接入网速率慢形成的瓶颈问题将会得到进一步改善,上网速度将会更快,从而促进更多的应用在网上实现。

2.今后发展重点

尽管取得了如此好的成绩,但政府还是对中国Internet今后的发展重点作了布署,了解它们对我们今后的宽带生活非常有用:

(1)根据国务院已颁布的《电信条例》和《Internet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修订已有的网络管理法规,并根据网络发展实际不断完善和制定新的法规;

(2)扩大网络规模,优化网络结构,避免重复建设,使网络向综合化,宽带化,智能化发展;

(3)在基础网络方面,要进一步引入竞争机制,促使价格降低,改善服务,解决带宽这个制约网络发展纳瓶颈问题;

(4)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如图书馆、公共数据库等,丰富网上中文内容;

(5)要十分重视网络安全问题。目前,国内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已有多项科研计划专门研究,一些成果已开始应用。

(6)加强中国与国际网络界的联系。中国教育和科研部门已经开始与国外的关于下一代Internet的合作研究。第一代Internet主要是由国外研究发展的,中国起步虽晚,但是通过努力已经逐渐拉近了与国际水平的距离。

四、Internet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Internet给全世界带来了非同寻常的机遇。人类经历了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当前正在迈进信息社会。信息作为继材料、能源之后的又一重要战略资源,它的有效开发和充分利用,已经成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和取得经济发展的重要生产要素,它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首先,网络缩短了时空的距离,大大加快了信息的传递,使得社会的各种资源得以共享。其次,网络创造出了更多的机会,可以有效地提高传统产业的生产效率,有力地拉动消费需求,从而促进经济增长,推动生产力进步。同时,网络也为各个层次的文化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Internet的确创造了一个奇迹,但在奇迹背后,存在着日益突出的问题,给人们提出了极大的挑战。比如,信息贫富差距开始扩大,财富分配出现不平等;网络的开放性和全球化,促进了人类知识的共享和经济的全球化。但也使得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成为非常严峻的问题;网络的竞争己成为国家间和企业间高技术的竞争和人才的竞争;网络带来信息的全球性流通,也加剧了文化渗透,各国都在为捍卫自己的网络文化而努力。中国拥有悠久的文化,如何使得这种厚重的文化在网络上得以延伸,这个问题显得尤其突出。

中国Internet发展中还存在着另一些问题。首先,中国Internet和国外还有一定的差距。在用户总数上,目前全球网民已超过两亿,其中有一半在美国、加拿大、英国、日本等国家的网民数量都领先于中国。但是已经有机构预测,在未来几年内,中国的网民数量将跃居世界前五位,乃至前三位,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太大,所以网络用户的普及率还十分低。加拿大、美国和日本的网络用户普及率达到了30%以上,而中国仅仅有1.4%。

其次,中国的网络规模距离网络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但是随着基础设施的增加,宽带技术的使用,在网络规模上会有稳步的发展。第三,中国的网络管理法规还相对滞后和不够完善,要根据国家已颁布的《电信条例》修订现有部门规章中不适应的部分,为新业务制定新规定,做到法规到位。第四,由于语言和观念的原因,中文信息资源上网还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另外,中国网络业在资本投入、经营模式、经营理念、技术创新等方面都需要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外国成功的方式有的在中国未必奏效,因此不能照搬,要发展适合中国国情的模式。

阅读全文

与无线网络发展历史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