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散文发展历史30字
最早的散文应该是记载历史的。接着又有语录体散文《论语》,对话提散文《孟子》,后来发展成为专题论文。比如荀子的《劝学》。
② 求中国散文发展史(从古至今的)
散文
prose
文学体裁之一。其概念古今有所不同。中国古代散文指与韵文、骈文相区别的散体文章,包括经传史书在内。中国文学散文是从应用文字和学术论著(最早是经、史、子)发展而来的,而且与它们始终不曾完全脱离关系。中国现代散文指与诗歌、小说、戏剧文学并称的一种文学样式,包括杂文、小品、短评、随笔、速写 、通讯 、游记 、报告文学 、书信、日记 、回忆录等 。按其内容和性质 ,它大致又可分为 3 类,即侧重抒情的散文,侧重叙事的散文,侧重议论的散文。在西方,散文并不像中国这样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而是泛指一切不是韵文的文字作品,因此,非韵文的小说和戏剧作品都可以是散文,散体的日常应用文字也属散文之列。
散文题材广泛,写法灵活自由,多种多样。它可以叙事,可以抒情,可以描写,可以议论,可以像小说那样描写形象,刻画心理,渲染环境,烘托气氛,可以像诗歌那样运用比喻、象征 、拟人等手法创造意境 , 这就是散文的“散 ”的特点。但散文贵“散”而又忌散 , 必须做到散而不乱 , 散而有致,通过形散而神不散的技巧,把深刻的思想、美好的情怀凝聚为生动的画面,而且要做到内情与外物相融合,诗意与境界相交织,精练优美,朴素自然,音节铿锵,情感浓郁,既具有时代的生活气息,又具有个人的风格特点。
散文诗
prose poem
兼有诗歌与散文特点的一种现代抒情文学样式。它以散文体式表现诗的意趣情调 ,将诗的凝练概括和散文的自由灵活有机结合起来,兼有自然舒展的散文美与谐调合拍的音乐美,是一种充满诗意的、乐曲般的、没有节律没有韵脚的散文。具有这些特点的作品中国早已有之,欧洲在16、17世纪不少作家也写过很有诗意的散文,但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流行起来,还是在19世纪中叶以后。法国的波德莱尔、俄国的屠格涅夫、印度的泰戈尔、英国的王尔德等,是自觉创作散文诗的先行者。在中国,刘半农率先译介外国散文诗,并试作过几篇。此后,鲁迅、郭沫若、冰心、许地山、徐玉诺 、焦菊隐、郭风、柯蓝等人都创作过散文诗。
③ 散文是如何诞生与发展的
我国古代散文早在先秦时期就已得到充分的发展,当时的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等,在今日的文学史著作中,几乎无一例外地被视为文学散文的先驱。然而在当时,散文并不是一种独立的语言艺术的审美形态,而是与其他实用性或学术性的文章混合在一起,包括哲学、政治、历史、文学、经济、法律、军事等所有门类的用散行文字书写的文章。这种状况启发我们又一次深切感到,文学艺术作为人类的审美需求,总是滞后于人类的实用需求。依照这样的理由,可以说,自从人类发明文字之始,当人类第一次用它来记录实际生活中语言交流的情况,散文也就诞生了。我国现今发现的最早的文字记载,是距今三千三百年左右的殷墟甲骨卜辞,如果依据广义的散文概念,完全可以说,那一片片甲骨上的散行文字,就是一篇篇简短的散文,而已发现的约十几万片甲骨文字汇总起来,就可称得上我国最早的散文集。甚至这还不是散文的源头。如果我们比照诗歌的发展状况,并承认诗歌曾有口耳相传的阶段的话,那么也应当认同散文也有口耳相传的阶段,也就是说,当人类有了语言,第一次用来表达或交流实际生活中的需要时,散文实际上也就诞生了。
魏晋南北朝以还,随着自觉的文学观念的建立,文学开始从其他学科门类中独立出来,人们对文体的认识也日渐深化。如魏文帝曹丕的《典论·论文》把文体分为四类:“夫文本同而末异,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晋朝陆机的《文赋》将文体分为十类:诗、赋、碑、诔、铭、箴、颂、论、奏、说;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主编的《文选》,更将文体分为三十九类;而同时代的刘勰,在其《文心雕龙·总术》篇则总结出著名的“文笔说”:“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别目两名,自近代耳”。综合以上这些文体分类实践和理论阐述,我们可以感觉到,当时人对于有韵的诗赋的文学特性,认识是清楚的。这比起先秦两汉时期,已是一个不小的进步。但对于无韵之“笔”抓即散文,却没有划清文学与非文学的界限。反映于散文创作的实践,便有这样的事实:当时虽然也有一些审美性的散文出现,甚至有极重形式美的骈文问世,但占据主流的,仍然是学术性或非学术性的论议和其他实用文章,骈文的形式通常不过是用来为这类文章增加一些文学的色彩而已。不仅魏晋南北朝如此,通观中国古代社会,人们对文学散文和非文学散文始终没有清楚的认识,因此散文的文学性,通常总是依附于原本非文学的文体门类而得以体现,并随之发展,如历史散文、诸子散文、游记散文、笔记散文等等。这实质上也是对作者的一种无形引导,使他们更加深了注重实用的意识,这是我国古代散文发展的重要特点。
至于注重其文学性的、狭义的散文概念,是受着西方文艺理论的影响,在近代才建立起来的。在此之后,散文的审美特性才得以独立并得到张扬。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文学散文又或称作“美文”、“抒情文’等,但这毕竟是很晚才出现的事。
④ 散文发展历史的详细资料.
第一编 先秦散文 11
概述 11
第一章 历史散文 13
第一节 卜筮之文 14
第二节 政令之文 23
第三节 史传之文 30
第二章 哲理散文 47
第一节 语录体:《论语》、《墨子》、《孟子》 48
第二节 传诵体:《易传》、《老子》、《大学》 65
第三节 寓言体:《庄子》 72
第四节 论辩体:《荀子》、《韩非子》 77
第五节 余论 89
第二编 秦汉散文 90
概述 90
第一章 赋体之文 94
第一节 歌颂之赋 97
第二节 抒情之赋 105
第二章 史传之文 118
第一节 司马迁和《史记》 118
第二节 班固和《汉书》 127
第三章 论理之文 133
第一节 史论和时论 133
第二节 哲理之作 141
第四章 奏疏书启之文 152
第一节 上疏之文 152
第二节 书启之文 160
第三节 余论 169
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散文 172
概述 172
第一章 赋体之文的发展 175
第一节 魏晋之赋 178
第二节 两晋之赋 187
第三节 南北朝的辞赋和骄文 195
第二章 奏疏章表、书信札记文 208
第一节 建安之文 209
第二节 魏晋之文 219
第三节 南朝之文 230
第三章 其他散文 237
第一节 写景抒情之文 237
第二节 叙事之文 245
第三节 南北朝的小品杂文 252
第四节 余论 256
第四编 唐代散文 259
概述 259
第一章 中唐古文家 273
第一节 中唐古文家的先锋 273
第二节 韩愈的散文 275
第三节 柳宗元的散文 288
第二章 中唐以后的散文 302
第一节 韩愈同时代的平易和奇崛两派 302
第二节 韩柳以后的两种散文创作倾向 305
第三节 晚唐小品 311
第四节 余论 315
第五编 宋元散文 319
概述 319
第一章 北宋六大散文家 329
第一节 欧阳修的散文 329
第二节 曾巩和王安石的散文 336
第三节 苏轼的散文 342
第四节 苏洵、苏辙及其他作家的散文 348
第二章 南宋散文 355
第一节 陆游的散文 355
第二节 表现爱国主题的散文 358
第三节 笔记和野史 364
第四节 理学家的散文 371
第三章 元代散文 376
第一节 元代散文概论 376
第二节 元代议论文 384
第三节 元代记叙文 386
第四节 元代笔记文 388
第五节 余论 392
第六编 明代散文 397
概述 397
第一章 明代前期散文 398
第一节 明初散文 398
第二节 形式主义文风和台阁体 405
第二章 明代中叶散文 408
第一节 前后七子的文学复古运动 408
第二节 唐宋派 411
第三章 明代后期散文 419
第一节 李贽和“童心说” 419
第二节 公安派 421
第三节 竟陵派和晚明小品 429
第四节 明末爱国主义散文 434
第五节 余论 442
第七编 清代散文 447
概述 447
第一章 清初散文 450
第一节 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的散文 450
第二节 侯方域、魏禧、汪琬的散文 459
第二章 桐城派古文 467
第一节 桐城古文的兴起 467
第二节 方苞的“义法”及其创作 468
第三节 刘大櫆和姚鼐的散文 473
第四节 阳湖派 481
第三章 清代其他散文 486
第一节 廖燕的散文 486
第二节 郑燮的散文 489
第三节 袁枚的散文 493
第四节 其他作家的散文 497
第五节 余论 502
第八编 近代散文 509
概述 397
第一章 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革命时期的散文 513
第一节 近代散文的先行者龚自珍 515
第二节 经世文派的崛起 524
第三节 桐城派的中兴与复归 530
第二章 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运动时期的散文 538
第一节 康有为与谭嗣同的政论散文 539
第二节 梁启超的“新文体”及其新体散文 543
第三节 严复的政论与翻译和林纾的古文 550
第三章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的散文 556
第一节 章炳麟、章士钊的政论散文 557
第二节 邹容、陈天华的通俗散文 563
第三节 秋瑾的政治性杂文 568
⑤ 中国古代散文的发展历程
一、先秦散文
中国古代散文的发端,可以追溯到殷商时代,商朝的甲骨卜辞中,已经出现不少完整的句子。西周青铜器上的铭文,有的长达三、五百字,记录贵族事功、诉讼原委或赏赐情由等等,记叙的内容已经相当丰富。这些可以看作是古代散文的雏形。
先秦散文是中国散文的发轫。主要保存在《尚书》、《春秋》、《左传》、《国语》和《战国策》中。包括《左传》、《国语》等先秦叙事散文和《论语》、《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
先秦时期,文学与非文学的界限还不分明。当时的散文,只能说是与韵文相对的一种文体,基本上是哲学、政治、伦理、历史方面的论说文和记叙文,但由于它们具有较强的文学性,在中国文学的发展中产生过很大影响,因而被视为先秦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汉代
散文到了汉代,又在国家政权启封建大一统的广阔社会背景之下,继续发展起来,取得很高的成就,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汉代散文在前世的基础上品类更加繁多,凡刘勰在《文心雕龙》文体论中所涉及的颂、赞、祝……等三十种散文文体都已独立出现,而每种文体往往又会细分为若干不同式样用途的小类。
三、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大分裂时期,在多元政治和政权频繁更叠的同时,思想家于一尊的局面早已不复存在,代之而起的是玄学、佛学的盛行,以及儒、释、道三家并存局面的出现。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又一思想相对活跃、开放的时期,散文的发展也呈现出许多新特点。
四、唐宋
在古文运动的推动下,散文的写法日益繁复,出现了文学散文,产生了不少优秀的山水游记、寓言、传记、杂文等作品,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也在此时涌现。
五、明代
先有“七子”以拟古为主,后有唐宋派主张作品“皆自胸中流出”,较为有名的是归有光。
六、清代散文
以桐城派为代表的清代散文,注重“义理”的体现。桐城派的代表作家姚鼐对我国古代散文文体加以总结,分为13类,包括论辩、序跋、奏议、书说、赠序、诏令、传状、碑志、杂说、箴铭、颂赞、辞赋、哀奠。
(5)散文的发展历史扩展阅读
新时代的散文:
新时期散文的创作在内陆主要继承了四十年代解放区以记实为主的记实性散文和古典散文,导致建国初期“通讯”、“报告”极盛一时,后者则促成六十年代“诗”化的散文创作的热潮。
在前二十七年的时间里,散文创作缓慢而有限地发展,无论创作方法,艺术个性,还是品种样式,风格流派,都比较单调,甚至趋于雷同化、模式化、公式化。
为了摆脱这样的框架和模式,一辈散文作者回归“五四”散文创作传统,他们在作品中高扬个性意识、文体品位和文体意识,使现代散文得以薪火相传。
只有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思想个性的解放,封闭体制的打破,艺术视野的扩大,才使大陆散文经历了长时间的徘徊与停滞之后,迎来了真正的转机,散文创作形成热潮。正是在振兴散文创作的诉求下,一直被认为是超稳定结构的散文文体从八十年代开始在台海两岸掀起变革热潮。
在大陆,首先是一批老作家突破了散文“简约”、“抒情”的审美规范,接着是一批学者、小说家、诗人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大散文”的理论主张,重新恢复散文的大度和洒脱。
真正给传统散文美学观念带来天翻地覆的变革,并在散文文体的创新发展上具有革命性意义的是唐敏、赵玫、黄一鸾、斯妤等女作家和曹明华、胡晓梦、元元、苇岸、钟鸣、张锐锋等新生代散文家。
⑥ 历史散文的发展过程
历史散文的发展过程
第一编 先秦散文 11
概述 11
第一章 历史散文 13
第一节 卜筮之文 14
第二节 政令之文 23
第三节 史传之文 30
第二章 哲理散文 47
第一节 语录体:《论语》、《墨子》、《孟子》 48
第二节 传诵体:《易传》、《老子》、《大学》 65
第三节 寓言体:《庄子》 72
第四节 论辩体:《荀子》、《韩非子》 77
第五节 余论 89
第二编 秦汉散文 90
概述 90
第一章 赋体之文 94
第一节 歌颂之赋 97
第二节 抒情之赋 105
第二章 史传之文 118
第一节 司马迁和《史记》 118
第二节 班固和《汉书》 127
第三章 论理之文 133
第一节 史论和时论 133
第二节 哲理之作 141
第四章 奏疏书启之文 152
第一节 上疏之文 152
第二节 书启之文 160
第三节 余论 169
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散文 172
概述 172
第一章 赋体之文的发展 175
第一节 魏晋之赋 178
第二节 两晋之赋 187
第三节 南北朝的辞赋和骄文 195
第二章 奏疏章表、书信札记文 208
第一节 建安之文 209
第二节 魏晋之文 219
第三节 南朝之文 230
第三章 其他散文 237
第一节 写景抒情之文 237
第二节 叙事之文 245
第三节 南北朝的小品杂文 252
第四节 余论 256
第四编 唐代散文 259
概述 259
第一章 中唐古文家 273
第一节 中唐古文家的先锋 273
第二节 韩愈的散文 275
第三节 柳宗元的散文 288
第二章 中唐以后的散文 302
第一节 韩愈同时代的平易和奇崛两派 302
第二节 韩柳以后的两种散文创作倾向 305
第三节 晚唐小品 311
第四节 余论 315
第五编 宋元散文 319
概述 319
第一章 北宋六大散文家 329
第一节 欧阳修的散文 329
第二节 曾巩和王安石的散文 336
第三节 苏轼的散文 342
第四节 苏洵、苏辙及其他作家的散文 348
第二章 南宋散文 355
第一节 陆游的散文 355
第二节 表现爱国主题的散文 358
第三节 笔记和野史 364
第四节 理学家的散文 371
第三章 元代散文 376
第一节 元代散文概论 376
第二节 元代议论文 384
第三节 元代记叙文 386
第四节 元代笔记文 388
第五节 余论 392
第六编 明代散文 397
概述 397
第一章 明代前期散文 398
第一节 明初散文 398
第二节 形式主义文风和台阁体 405
第二章 明代中叶散文 408
第一节 前后七子的文学复古运动 408
第二节 唐宋派 411
第三章 明代后期散文 419
第一节 李贽和“童心说” 419
第二节 公安派 421
第三节 竟陵派和晚明小品 429
第四节 明末爱国主义散文 434
第五节 余论 442
第七编 清代散文 447
概述 447
第一章 清初散文 450
第一节 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的散文 450
第二节 侯方域、魏禧、汪琬的散文 459
第二章 桐城派古文 467
第一节 桐城古文的兴起 467
第二节 方苞的“义法”及其创作 468
第三节 刘大櫆和姚鼐的散文 473
第四节 阳湖派 481
第三章 清代其他散文 486
第一节 廖燕的散文 486
第二节 郑燮的散文 489
第三节 袁枚的散文 493
第四节 其他作家的散文 497
第五节 余论 502
第八编 近代散文 509
概述 397
第一章 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革命时期的散文 513
第一节 近代散文的先行者龚自珍 515
第二节 经世文派的崛起 524
第三节 桐城派的中兴与复归 530
第二章 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运动时期的散文 538
第一节 康有为与谭嗣同的政论散文 539
第二节 梁启超的“新文体”及其新体散文 543
第三节 严复的政论与翻译和林纾的古文 550
第三章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的散文 556
第一节 章炳麟、章士钊的政论散文 557
第二节 邹容、陈天华的通俗散文 563
第三节 秋瑾的政治性杂文 568
⑦ 中国现当代文学散文的发展历程
中国近现代散文发展历程如下:
特点是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某些片断或生活事件的描述,表达作者的观点、感情,并揭示其社会意义,其可以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加工创造。
不一定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而是着重于表现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具有选材、构思的灵活性和较强的抒情性,散文中的“我”通常是作者自己;语言不受韵律的限制,表达方式多样,可将叙述、议论、抒情、描写融为一体,也可以有所侧重。
根据内容和主题的需要,可以像小说那样,通过对典型性的细节如生活片段,作形象描写、心理刻画、环境渲染、气氛烘托等,也可像诗歌那样运用象征等艺术手法,创设一定的艺术意境。
散文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杂文、短评、小品、随笔、速写、特写、游记、通讯、书信、日记、回忆录等都属于散文。总之,散文篇幅短小、形式自由、取材广泛、写法灵活、语言优美,能比较迅速地反映生活。
(7)散文的发展历史扩展阅读:
散文发展历程:
先秦时期:包括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诸子散文以论说为主,如《论语》《孟子》《庄子》;历史散文是以历史题材为主的散文,凡记述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文章和书籍都是历史散文,如《左传》。
两汉时期:西汉时期的司马迁的《史记》把传记散文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东汉以后,开始出现了书、记、碑、铭、论、序等个体单篇散文形式。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四人被后世誉为汉赋四大家。
唐宋时期:在古文运动的推动下,散文的写法日益繁复,出现了文学散文,产生了不少优秀的山水游记、寓言、传记、杂文等作品,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也在此时涌现。
明代时期:先有“七子”以拟古为主,后有唐宋派主张作品“皆自胸中流出”,较为有名的是归有光。
清代时期:以桐城派为代表的清代散文,注重“义理”的体现。桐城派的代表作家姚鼐对我国古代散文文体加以总结,分为13类,包括论辩、序跋、奏议、书说、赠序、诏令、传状、碑志、杂说、箴铭、颂赞、辞赋、哀奠。
⑧ 散文的发展历史简线
散文的发展历程:
(1)先秦散文
包括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诸子散文以论说为主,如《论语》《版孟子》权《庄子》;历史散文是以历史题材为主的散文,凡记述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文章和书籍都是历史散文,如《左传》。
(2)两汉散文
西汉时期的司马迁的《史记》把传记散文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东汉以后,开始出现了书、记、碑、铭、论、序等个体单篇散文形式。汉赋四大家——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四人被后世誉为汉赋四大家。另说,司马相如,枚乘,贾谊,淮南小山。
(3)唐宋散文
在古文运动的推动下,散文的写法日益繁复,出现了文学散文,产生了不少优秀的山水游记、寓言、传记、杂文等作品,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也在此时涌现。
(4)明代散文
先有“七子”以拟古为主,后有唐宋派主张作品“皆自胸中流出”,较为有名的是归有光。
(5)清代散文
以桐城派为代表的清代散文,注重“义理”的体现。桐城派的代表作家姚鼐对我国古代散文文体加以总结,分为13类,包括论辩、序跋、奏议、书说、赠序、诏令、传状、碑志、杂说、箴铭、颂赞、辞赋、哀奠。
⑨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史
散文的古今概况:
1.古代散文:我国古代,为区别于韵文、骈文,凡不押韵、不内重排偶的散容体文章,包括经、传、史书在内,一律称之为散文。
我国古代散文的发展历程:
(1)先秦散文:包括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诸子散文以论说为主,如《论语》《孟子》《庄子》;历史散文是以历史题材为主的散文,凡记述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文章和书籍都是历史散文,如《左传》。
(2)两汉散文:西汉时期的司马迁的《史记》把传记散文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东汉以后,开始出现了书、记、碑、铭、论、序等个体单篇散文形式。
唐宋散文:在古文运动的推动下,散文的写法日益繁复,出现了文学散文,产生了不少优秀的山水游记、寓言、传记、杂文等作品,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也在此时涌现。
(3)明代散文:先有“七子”以拟古为主,后有唐宋派主张作品“皆自胸中流出”,较为有名的是归有光。
清代散文:以桐城派为代表的清代散文,注重“义理”的体现。桐城派的代表作家姚鼐对我国古代散文文体加以总结,分为13类,包括论辩、序跋、奏议、书说、赠序、诏令、传状、碑志、杂说、箴铭、颂赞、辞赋、哀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