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发展 > 十堰的历史文化

十堰的历史文化

发布时间:2021-02-05 23:18:25

A. 十堰名字的由来

十堰地名由来:十堰历史悠久,过去农民为了饮水灌溉,在当地的白二河和张湾河上修建了10个小水库,分别为一堰二堰。。。。十堰由此得名。后来历尽变迁,堰就成了地名。

很有意思的是:十堰人问你住在那里时,喜欢问:你在几堰?呵呵。

个人认为十堰这个地名是无比优美的,让人想到田野阡陌,小桥流水,山岚叠翠,清泉淙淙。民风纯朴,情意浪漫。夏天想到这个地名就透出清凉无比,冬天想到这个地名就透出暖意融融。一些人主张把十堰市改为武当市车城市东风市南水北调市,我看纯粹是瞎折腾。这么多地名,叫也叫不过来啊!干脆一年改一个,轮番着叫。那才不落俗套呢,呵呵。

据地方志记载,十堰最早的地名叫陈家街。曾经是郧县的一个区。实际上“十堰”这个地名早就有了,是个村庄名,在现今火车站附近,后来推而广之,泛指整个市区。

B. 求湖北十堰发展的历史

湖北,有18万平方公里的面积,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境内以江汉平原为代表的大小冲击平原,以及以鄂西浅丘和平坝河谷相间地带等具备中国最好的农业生产条件的地区占本省面积的2/3还强.境内大多数地区水资源及其丰富,气候适宜,是中国最早的水稻生产地和以铁犁和水稻生产为特征的南方农业文明的发源地,大多数水田可以种两季甚至三季稻.自古以来就号称鱼米之乡.
湖北,地理位置优越,位于中国腹心地带,水陆交通及其发达,长江沿线城市大多可通行万吨轮船,武汉铁路局位居我国四大铁路枢纽中心.自古号称九省通衢.
湖北,汉文化的重要单元楚文化的发源地,屈原的故里,生长明妃应有村的所在,张居正,李时珍,孟浩然,皮日休,李四光的故乡.近代中国将星最为璀璨的地域.悠久的古代文明和天上九头鸟的近代俚称.高考收分位列全国前三的这个所在.
湖北,湖广熟,天下足的所在,一个拥有武汉这个曾经全国第二的城市,拥有襄樊,荆州,孝感这样的历史文化名城,一个拥有宜昌水电城,十堰汽车城,这样的城市群的省份.
湖北,在任何一个人的心目中.即使不得今日外向型经济之便,它也当是繁荣的,富足的和文明的.因为他是九省通衢,是鱼米之乡,是九头鸟的聚居地,是拥有灿烂的文明和深厚的人文积淀的省份.
然而,今日湖北之落后,今日湖北之尊严无存,今日湖北人之不自信,今日湖北人之不自爱,今日湖北人之不作为.即使做为一个不相干的外地人,看着也是触目惊心和我见犹叹的.
湖北,你应该为自己哭泣!

一:宜昌:
宜昌的城市人口有75万余,加上对周边就业人口的吸引,宜昌已经具备100万人口级别大城市的雏形.
依托于三峡大水电建设,以及国家的移民资金的投入,并且,鄂西山地的丰富的矿产资源以及蓬勃兴起的掘宝运动中.宜昌在15年的时间里实现了经济的腾飞.06年宜昌的GDP有约700亿,这个数字在中西部的非副省级的城市里,排名非常靠前.
不过,这个GDP数字中间,三峡等中央直属企业的贡献犹大,因为从湖北城市的财税收入排名来看,宜昌只有宜都一个区的财税收入能够排在第10名.显然是因为三峡等中央直属企业的财税支付关系不在宜昌的原因.
按照市面的繁荣指数来看,宜昌的市容市貌也支持不了约700亿的GDP的经济数字.或者又是另外一场的数字出官的游戏吧!
宜昌当地,出国有垄断行业和大国资以外,平均收入水平较低.尤其不懂对于一个450万人口,700亿GDP的城市来讲.这样的收入水平是怎么得来的,或者说,宜昌的700亿GDP是怎么算出来的.
在湖北的城市中间,宜昌算是城市环境比较清洁,城市规划相对合理,城市秩序相对有序的地方了.
赞一个,在湖北如此粗砺的人文环境底下,宜昌总算是没有把一个城市混沌成一个自由市场,
虽然出宜昌国贸附近和长江沿线的滨江路以外.宜昌的城市建设还是显得有些破旧,有些凋敝,对于沿公路的生资市场,汽车修理.临时的商铺等比较有伤形象的商铺,没有统一规划,集中经营.
但在这样的人文环境地下,做成这样,已经殊为不易了.
但有一点必须提醒宜昌兄弟.
宜昌的妓院太多了,而且当地是乎对此熟视无睹.
一个地方,一个政府,基本的尊严是要的.虽然色情业的存在是全国普遍存在的事实.但请把它们搬离进城的主干道好不好!但请把亮红灯的铺子在一条街上的数量控制到不要超过十家八家好不好!
对于这个状况的熟视无睹,可否能够看成是一个地方的人民失去尊严的表示呢!?

二:荆州和沙市:
对不起,在荆沙,我既没有看到州,也没有看到市,我只看到了荆村和沙庄.
从经济数字来讲,荆州06年有440亿的GDP,荆沙的城市人口有约60万.这个数字,在中西部地区也算是过得去了.
但我第一眼看见荆沙的时候,我清楚的记得我被震惊的感觉:
要怎样一个无能的政府,才能把一个历史文化名城维持的如此破败和凋敝?
要怎么样的懒惰和无能的人群,才能把一个地势平整,交通方便,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的所在摧残的如此惨不忍睹.
要怎么样的麻木和不求上进,才能忍受生活在这样一个村庄级别的”城市里”!
漂亮的荆州古城墙和破旧的荆州市区的反差是如此的强烈.蝗虫一般绝对不遵守交通规则的人群和蛮横霸道横冲直撞的乱鸣喇叭的汽车简直就是一副末世的图景.所有的商店以超过120分贝的喇叭的叫卖以及满地的甘蔗渣.任何一个垃圾回收桶及周围的混乱使你产生一个错觉:这个是非洲还是中国,是蛮荒的不开化之地还是21世纪的现代都市.
更加可笑的是,这个60万人口的城市居然没有一个人行横道的红绿灯.整个城市没有一片干净的让一个绅士好意思立足的土地.
在我游历中国的经历中,我还从来没有见到过这样的一个城市,地处亚热带城市的绿化比北方城市还要萧条,人口达到中等城市规模却象一个农村集市一样混乱和缺少秩序.具备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基础条件却贫穷落后如斯而且不思进取.有着南方的地理和气候却沿袭着北方人的生活习惯和品行,以刁蛮凶横为荣却不愿意为改变自己的生活而努力.对于自己城市的破败和萧条熟视无睹且自己也亲自参与到积极破坏城市秩序的阵列中间.
对不起,荆州的兄弟们,请原谅我的恶毒吧!
但荆州真的是我在中国南方看到的最糟糕的城市之一.

三:荆门:
荆门位于江汉平原的腹地,市区人口有约30万人,境内有荆门石化,葛洲坝水泥以及金龙泉啤酒等较大的企业,是新兴的工业城市.人均的GDP过万元,在湖北算是相对富裕的城市之一.
荆门的城市比较小,与农村融合在一起,显得比较土气,城市改造的进程任重道远,老房子显得比较多.所以,仍然具备一个湖北城市的典型特征:城市缺少规划,旧城改造的进度比较慢,城市绿化差,市容市貌乏善可陈,城市管理秩序混乱等.
但荆门这个小城却给了我比荆州这等更大的城市更多的信心.因为我觉得当地的政府有城市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城市改造的具体举措.无论是步行街的改造也好,从东方到中商等商场的开设也好.还是行政中心的外移以及依托与行政中心外移所带动的新市区的建设也好.荆门还算是举措比较具体,行动的比较早的城市.
再有,荆门境内,有工业化的基础和一年7亿多的地税收入.在经营城市的基础之上再加上招商引资和对本地资源的善加利用,荆门总体给人一种比较有希望的,事业初创的感觉.
再有,同情一下,当地出行政及垄断行业以外,工资水平很低,一般服务性行业员工的薪水很难过千元,但当地的物价水平并不算太低.
湖北所有的城市都有这个情况,无论当地的经济数字如何煌煌,但体现在居民收入和消费指数上的水平让人同情,这个也是大多数以国有资本为经济主渠道的城市的共有特征,如经济远远比湖北发达的山东和略微强一点的辽宁,莫不如此.
莫非国资是最狠心的那部分资本?
再有就是荆门地处江汉平原腹心,离襄樊和荆州各有100多公里,沿途的小集镇建设和县城建设极差,形成典型的城乡二元经济机构.在湖北人口密度如此之大,一个县动辄百万人口的情况底下,县域经济的萧索,小城镇建设的不作为,城市化率的低水平,可能就是湖北在经济数字尚可,但实则老百姓穷困潦倒的内在机制之一吧!
总体来讲,荆门代表着苏醒的那部分湖北城市,虽然基础很差,但已经开始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步伐.
祝福荆门,一路走好.

四:十堰:
著名的汽车城,在中国今天的汽车工业的发展中又显得有点落寞.不但很不幸的被一汽远远抛在后面,上汽,广起,北汽都成了横埂在二汽人面前的一坐大山.搞的不好,连重庆长安,安徽奇瑞都有可能把二汽甩在后面了.
是二汽选错了湖北,还是湖北辜负了二汽呢?
更加让十堰人沮丧的是,就连这个五六七八汽,也被武汉政府把其中最有油水的轿车部分端到武汉去了.剩在十堰的,是载重汽车和配件项目.
不过,我要说,湖北政府的决策是正确的,如果二汽还仍然萎缩于十堰,最多在十年以内,在中国汽车供应商的名单上,再也不会有第二汽车这个名字了.
十堰,深挖洞时代的产物,湖北人均GDP最高,平均工资最高的城市,湖北工业化水平最高的城市.
十堰,于鄂西山脉的深处,美丽的武当山和中国最大的水利工程南水北调的中心枢纽水库丹江口水库就在城市的附近.有着山水城市的先天的条件.
十堰,湖北唯一进入市民化消费的时代的城市,在湖北,只有三个城市会出现塞车的情况,那就是车多路窄不讲交通规则的武汉,路窄车不多的襄樊,和汽车市民化时代的十堰.在出高速公路到十堰市区的公路两侧,有很多的"农家乐",生意还颇为兴旺.食客的汽车停满了停车场.这个其实才是一个地方的经济是否发达的最好的标志.
不是豪华的场所,标志性的建筑物,辉煌的经济数字,而是老百姓开得起普通的车否,吃得有没有讲究.生活的有没有情趣.生活的范围的宽窄.
在整个湖北的行走过程中,只有十堰提供了这样的一个关于百姓生活的"清河上明图".
但深入了解的十堰,仍然是让人失望的.
十堰,一个由高素质的移民构成的城市,
一个由高度组织起来的工人阶级构成的城市,
一个由一个企业主导发展,政令统一的城市.
不晓得是湖北的水土浸瑞了二汽人的精神气质,
还是二汽人本身就出生草莽,不晓得城市生活的个中三味.
十堰的气质不是工业化的,现代化的和都市化的.十堰也没有实现产业结构的转移和优化.
相反,十堰的气质是粗鲁的,农业的,混乱的和无序的.
十堰的精神气质象一个夹手夹脚,咋富还贫的乡镇企业.
以十堰的地方财力,
以二汽人主导地方经济发展的组织性来讲.
十堰的城市建设,商业及其他三产的发展,城市规划,城市绿化,城市清洁,城市管理是非常的令人失望的.
特别是步行街之混乱,破烂,秩序,基础设施的完整等等等等.不向是一个从事着现代化的大产业的富裕城市应该有的水平.
十堰应该是湖北的城市建设和管理的标兵,去浸染了湖北的粗砺和农村气息.
十堰本该有山水城市的美名.却象一个衣衫破旧的乡村女子一样蓬头垢面.
十堰应该明白,通过城市建设和管理,是实行居民福利的重要途径.
十堰应该明白,城市建设和管理是带动三产发展, 完善产业梯度的必由途径.
十堰应该明白,良好的城市管理,是锻造一只高素质的市民队伍的必然条件.是改变城市气质和实现十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十堰,请你还我们一个山水园林城市的明珠吧!!

五:襄樊;
襄樊,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诸葛亮隐居的所在,伍子胥的老家,也是传说郭大侠血战蒙古人的地方.
襄樊是中西部较大的城市之一,06年GDP约630亿元,城市人口80万左右.是湖北出武汉以外最大的城市.
湖北文化,受两个亚文化圈的影响.既楚湘文化和中原文化.而襄樊则明显受中原文化的影响更大一些.襄樊的很多县市,口音已经是很明显的河南口音.我以为这个也是透视襄樊的城市性格的性格密码!
襄樊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襄樊硕大无朋的火车站和低矮破旧的商业街,华洋堂商品和管理的档次以及襄樊整个商业规划的混乱和无序.车不多但混乱拥挤的交通,以及随意横穿马路的行人.
襄樊是一个初具规模但匪气十足的城市.这个跟荆沙不同,荆沙是土气,襄樊是匪气,在襄樊的三天里,听说过太多的江湖仇杀,目睹了三个吸毒的混混抢出租车50块钱并导致司机死亡的事件.50块钱,就买了活生生的三条人命呀!
襄樊人,以当混混为荣,以礼貌斯文为耻!
另外,对于襄樊的经济发展模式存疑,襄樊的工业,有来源于二汽的产业梯度转移,有以前的老军工,还有一些乱七八糟的比如纺织,火电,化纤等制造业.但我很迷惑沿高速公路沿线,没有看到过象样的集镇和中小企业群体,没有看到开发区经济,郊区经济,小城镇经济,中小产业带等经济形式.所以,我以为出二汽的”天籁”项目和发电项目以外,襄樊的工业发展是完全的假象.
很难想象一个制造业发达的城市,城郊居然没有递展,出城以后就直接面对成片的农田.
也很难想象,一个民间经济不活跃,城市的房地产业不活跃,空具一个中大型城市的规模,但缺乏经营城市和管理城市的思维的地方,支撑得起经济的秩序发展和民生的改善.
襄樊,是一个还在梦着自己是个大城市的乡下

六:随州:
随州是2000年立市的地级市.古代随国的故地,随州因此得名,随州的历史悠久,曾侯乙墓及战国编钟就出土在随州.境内有诸多的战国遗址,是国家的历史文化名城.
随州是传统的农业经济区,境内工业基础薄弱,06年GDP总量有210亿元,城市人口近28万.是湖北经济基础较差的城市之一.
对于随州我不想有更多的恶评,因为着毕竟是一个刚刚立市7年的城市.
对于随州我也不想苛刻,因为随州的破落和羸弱已经经不起任何的打击.
对于随州我只想给出两点建议.
一,随州立市是正确的决策,所以,广水的兄弟们也不需要可以强调什么随县,孝感的分别了。
湖北人口巨大无朋,到处都是人口100几十万的县城,这样的县城,城镇规模过小,农村化的比例太高,县域管理范围过大,管理职能不容易履行,在这样的行政框架下,小城镇发展不起来,城市化率提高不起来,依托与城市的三产和工业也无从发展.就只有一个穷字到头了.
湖北境内,行政区划极不合理,人口分布与行政力量一点都不匹配.
设立随州,不但在襄樊和孝感之间完善了行政布局和城市布局,也有利于促进城市发展,增加就业和提高经济水平.
我以为,随州立市,在行政区划上走的还不彻底,象曾都区这样的人口170万的区还是过分巨大了,还有进一步划分的必要.
我以为在当前湖北的地理人口分布情况底下,以每50万设立一区县为宜.
二:随州的城市建设毕竟是从新开始,应该充分吸取先进省份,先进城市在城市规划和管理上的经验,高起点,长远规划,和科学布局.
不要走湖北城市在城市建设上的弊病,摆脱湖北城市建设混乱无须的惯性.
说句实话,我不太看好随州行政当局的能力,
那一条随州商业街,规划得,怎么说呢?
一个农村供销社!!
实在是为随州担心,低水平的建设将浪费随州立市百年难得的机遇,遗祸无穷.
随州,在没有希望的田野上!

六:孝感:
孝感,因24孝的故事而得名,24孝的故事,有三个都发生在孝感,分别是董永卖身葬父,黄香温衾,孟宗哭笋.我想,能够在一地集中这么多的孝悌的先贤,当然不是侥幸,而是有其内在的文化基因.
孝感,位于江汉平原腹心,距离武汉60公里,06年GDP约400亿,城市人口30万左右.
在湖北的城市中间,孝感的城市是最干净,最整洁的,城市的主要街道的路面和绿化看起来都是有规划的和付出了彻实的努力的。城市不大,街面平整宽敞,主要的街道也不象襄樊,荆州等城市,显得人流特别拥挤,所以显得很有秩序.
另外,具不完全统计,貌似孝感是湖北所有城市中极少数安装了人行横道红绿灯的城市.
其间,与孝感人有一些交流,总体觉得孝感人可能是因为有好文重仪的传统,觉得市民的平均文明程度较湖北其他城市为高.说话的方式和言行举止显得更加文明.
所以,我倒觉得民间关于孝感人奸猾的传言不地道!
孝感是个小城,有着小城本有的寒酸和拘谨,但这个小城让人的感觉觉得是自爱的,自珍自重的,有教养的,小家碧玉一样的城市.街道虽然谈不上宏伟壮观,但至少干净整洁.城市虽说谈不上现代都市,但至少规划合理,节制有度,城区的商业街,从业态分布,商铺装潢,经营环境来看,在湖北都是秩序井然,布局合理和运营规范的.
这个也体现出孝感行政当局在湖北的环境底下的先知先觉和孝感人的基础素养.
整个湖北的工业,目前出了能源以外,几乎都依托于二汽带动下的汽车产业链.孝感的工业也是如此.当地富有磷矿,盐矿和石膏矿,可惜这些矿种都不是很有效益的矿种,还有一些机械,纺织,电子,食品一类的工业门类.工业基础较差,产业竞争能力不强,严格意义上来讲应该还没有有竞争力的工业门类和产业带.所以,我觉得孝感辖地内400亿的GDP都多有水分.
以孝感衔接武汉,交通方便,劳动力丰富,教育资源发达的情况来看,工业化显然是孝感最短的那块板.
孝感,寒门中的孝子,一个贫穷但自尊的城市.
祝福孝感,知道自爱的人不会没有春天.

八:鄂州:
鄂州是个很有传统的城市,曾经的吴王故城,并且,真正的承接了云梦大泽,百湖之城的血统,最能代表江汉平原的地理特征的所在,同时也是武昌鱼的故乡.
鄂州,城区人口约28万,06年GDP约合130亿元,是一个袖珍的小城.
鄂州城市建设依西山傍洋澜湖,背依长江,是真正的江南水城,鱼米之乡.
特别是从高速下来,洋澜湖湖滨公路一带,那真正植被葱茏,水面初平,微风袭来,锦波粼粼.城市建筑夹杂其中,即使西湖之美,犹不及洋澜湖壮阔,是我平生所见城市水景之美之大成也.
然穿越湖滨,进入到城区以后,鄂州与任何一个湖北城市并没有什么不同.商业凋敝,市容破败,城市比较农村化,从核心失去来看,城市气质拘谨小气,有比较重的乡村印象在里面,好在城市犹小.城市虽破,还不显得乱.
从鄂州行政区划,和开发区的设立等措施看,可以见得湖北有拿鄂州做经济社会改革的试点的意思.
一是划小行政区划,进行小城镇建设和特色产业区的建设,二是建立产业开发的高薪技术园区.再有就是农业的产业化开发和以旅游等三产业的发展.
这一思路本身,有高层见甑的大局观,并且应该也是适合湖北情况的好路子.
可惜鄂州开发经有十数年.以湖北省支持,和鄂州所占之区位优势.
鄂州试点,可以总结成画虎不成反类犬.鄂州在十几年的开发过程中成果乏善可陈,结局可比喻为一地鸡毛.
这个也可见历届执政当局之无能,或者说湖北的草莽文化对现代化建设的迟滞力之巨大.
鄂州,一个眼高手低,前途渺茫的城市.

九:黄冈"
黄冈出了有200多个将军以外,还有就是有一个比黄冈还出名的中学:
黄冈位于鄂豫交界之地,长江北岸,大别山南麓.黄冈城区人口在30万以内,06年全市GDP约近400亿元.全市人口超过700万.是出恩施以外人均GDP最低的湖北城市.
对黄冈有个误会,一直以为黄冈境内皆是山地,所以,可以理解为黄冈之穷,在于地理环境限制,其实黄冈境内真正的山地只有三成不到,其余地方,皆是具备很好的农耕条件的平原和丘陵.黄冈之穷,得抛开地理限制的原因另究根源.
后来听朋友说到一个典故,我以为可以揭开黄冈贫困的原因.那就是在红安县,温州商人投资之出租汽车公司,被当地人租赁以后,既不还车,也不缴款,温州商人集体败走红安.
黄州民风之彪悍由是可知,在革命的时代,表现出的是反抗精神,在治平之世,这种反抗精神就表现为刁蛮和凶悍了.
但黄州的民风又是这样的奇怪,在这样的民风底下,黄州人又是及其重视教育的,这里是宋代活字印刷术发明人毕升,明代医圣李时珍,现代地质科学巨人李四光,爱国诗人学者闻一多,国学大师黄侃,哲学家熊十力,文学评论家胡风的共同的故乡,这里有全国最出名的高中黄冈中学,还有在全国也比较高的教育普及率和中学升学率.
另外黄冈地区的黄梅县,还是黄梅戏的故乡,婉约细腻的黄梅戏,一直是我最喜欢的戏种.
彪悍和细腻,蛮横和教化,哪一个才是黄冈的真相呢?
黄州市区,面积较小,城市分新旧两个部分,新城建了一个很漂亮的澳康步行街,不过旧城仍然是目前的商业中心和行政中心.
黄州的建设,受制于黄州薄弱的财力,显得寒酸和局促.整个城市的格局看起来更象是一个小县城,而不应该是一个700万人口的行政中心.服务业,零售业,等各业的水平很差,当地的购买力明显不足.市场吸引力很差.
其实在整个武汉周边的所有城市都有这个问题,羸弱的武汉不但无力负担牵引周边发展的责任.而且以中心城市的虹吸作用吸取周边城市的资源和机会.武汉和周边城市不是一种分工关系,而是一种竞争关系.甚至在零售业这种初级产业上,武汉巨大的市场吸引力也扼杀了周边城市商业和服务业的发展空间.而湖北政府在行政区划上的设置也是在胡闹.
为什么把一个700万人口的行政中心设立在整个地区的边缘,武汉的旁边呢?,为什么不设置在这个地区的中心,比如麻城等城市呢?
一个依附于武汉的地区的行政中心,出了对黄州的市民有益以外,对于其他的600多万居民是一个正解吗?
嘿嘿,整个湖北省的行政区划的设置,不但多变,而且及其业余,湖北的落后,可见湖北的官老爷是要承担主责的呀!
霍霍,说远了.
黄冈,一个谜语一样的城市.

C. 十堰四方山历史文化典故

四方山植物园是92年才建的,不存在什么历史典故。不过植物园的环版境很好,你可以权引用古诗词来描述它里面的景物。
如:这里山不高而秀,池不深而清,地不阔而平坦,林不大而茂盛。园内海拔最高处578公尺,登高环 视,四周山峦起伏,车城风姿尽收眼底。

D. 十堰市名称的由来

十堰地名抄由来:十堰历史袭悠久,过去农民为了饮水灌溉,在当地的白二河和张湾河上修建了10个小水库,分别为一堰二堰,十堰由此得名。后来历尽变迁,堰就成了地名。

十堰最早的地名叫陈家街。曾经是郧县的一个区。实际上“十堰”这个地名早就有了,是个村庄名,在现今火车站附近,后来推而广之,泛指整个市区。

(4)十堰的历史文化扩展阅读:

十堰市地处中纬度地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域内多年平均气温15.4℃,年极端最高气温为41.9℃(1996年7月19日),年极端最低气温为零下11.9℃(1976年1月16日);多年平均降水量为769.6mm,降雨量多集中在6、7、8、9四个月;

降水量达456mm,占全年降雨量的59.2%。降雨量表现为东南部略多于西北部。区内年总平均降水日数为115-120天,夏季最多(34.5天),秋季略高于春季(分别为32.2天和30.7天),冬季最少(仅15.8天)。

十堰市境内以青峰断裂为界,南属扬子准地台区的青峰台褶束,北为秦岭褶皱系。其中秦岭褶皱系区又以两郧断裂、竹山断裂分别隶属于金鸡岭复向斜区、武当山复背斜区及北大巴山褶皱区,各区构造形迹差异明显。

E. 十堰的介绍

十堰市位于中国秦巴山区汉水谷地,湖北西北部,汉江中上游,四季分内明,气候宜人,与容鄂、豫、陕、渝四省市交界,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十堰拥有“南船北马、川陕咽喉、四省通衢”之称。辖三区四县一市及两个市政府派出机构,总面积2.4万平方公里,人口350万。十堰市是鄂、豫、陕、渝毗邻地区唯一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是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核心城市。十堰是世界著名道教圣地武当山、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源头丹江口水库、中国第一世界前三的东风商用车公司总部所在地。1十堰有着悠久的历史,东临“三国”襄阳、南望神农架、西依大巴山、北屏古秦岭,三千里汉江自西向东横贯全境。现今的城区于清朝因人们在百二河和犟河拦河筑坝十处以便灌溉,由此得名十堰。1969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十堰市(县级市),1973年升格为省辖市。1994年10月,原十堰市和郧阳地区合并,成立新的十堰市(地级市)。

F. 十堰市历史简介

来源于十堰镇。相传古时此地原名张家庄,后改名陈家街,清代中叶,人们在陈家街东侧的百二河拦河筑坝,沿河先后筑起头堰、二堰、三堰、四堰、五堰、六堰,

在花果园犟河上拦河修起了头堰、二堰、三堰、岳竹堰,两处共有十个堰;自此筑起十个堰以后,十堰便成为行政区划的一个专名;

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十堰只是一个荒凉小镇,因明朝筑十堰引溪水灌溉田地得名。1963年开始的三线建设政策,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第二汽车制造厂(东风汽车公司)等工程和企业的陆续上马,

推动了当地工业大跃进式的发展,正是基于这种政策才催生了一座新的城市的诞生,十堰一跃成为一座现代化的汽车城。

今十堰市城区原为郧县的一部分,是随中国二汽落户此地发展起来的新型工业城市。1967年划郧县的十堰、黄龙两区和茶店区的茅坪公社成立十堰办事处,1969年成立县级十堰市,1973年将十堰市升为地级市。

1949年设两郧专区,属陕南行署区领导。两郧专署驻郧阳县,辖郧阳、均县、房县、竹山、竹溪、郧西等6县;

1950年两郧专区划回湖北省,改称郧阳专区,郧阳县改为郧县,郧阳专署驻郧县;

1952年撤销郧阳专区,原郧阳专区所属各县并入襄阳专区;

1965年复设郧阳专区,专署驻郧县;襄阳专区所属郧县、均县(驻丹江镇)、房县、竹山、竹溪、郧西6县划入郧阳专区;

1969年设立十堰市,属郧阳专署领导;郧阳专区辖1市、6县;

1970年郧阳专区改称郧阳地区,行署驻十堰市,辖十堰市及郧县、房县、竹溪、均县(驻丹江镇)、竹山、郧西等6县;

1973年十堰市改由省直辖,郧阳地区辖6县;

1994年9月29日,原郧阳地区与十堰市地、市合并为新的十堰市至今,代管原省辖县级市:丹江口市;

2014年12月17日,郧县改为郧阳区,十堰现辖房县、竹溪、竹山、郧西、丹江口市、张湾区、茅箭区、郧阳区。

(6)十堰的历史文化扩展阅读:

十堰位于湖北与河南、陕西和重庆四省市交界处,南与重庆市巫溪县、湖北神农架林区接壤,东南和湖北保康县、谷城县和老河口市为邻,东北与河南省邓州市、淅川县交界,北与陕西省商南、山阳县毗邻,西和陕西镇安、旬阳、白河、平利和镇坪县相邻。

大巴山东段逶迤于南,秦岭余脉屏障其北,汉水自西向东穿越全境,最高海拔2740米,最低海拔87米。境内的最大河流为汉水,自西向东贯穿全境,流经郧西、郧县、丹江口两县一市;境内50公里以上的有堵河、滔河、马栏河、神定河等30余条。

有丹江口水电站,位于丹江口市境内,连接三省五县市,总水域面积745平方公里。

G. 湖北的十堰地名的来历

十堰地名由来:十堰历史悠久,过去农民为了饮水灌溉,在当地的白二河和张湾河上修建了10个小水库,分别为一堰二堰。。。。十堰由此得名。后来历尽变迁,堰就成了地名。
很有意思的是:十堰人问你住在那里时,喜欢问:你在几堰?呵呵。
个人认为十堰这个地名是无比优美的,让人想到田野阡陌,小桥流水,山岚叠翠,清泉淙淙。民风纯朴,情意浪漫。夏天想到这个地名就透出清凉无比,冬天想到这个地名就透出暖意融融。一些人主张把十堰市改为武当市车城市东风市南水北调市,我看纯粹是瞎折腾。这么多地名,叫也叫不过来啊!干脆一年改一个,轮番着叫。那才不落俗套呢,呵呵。
据地方志记载,十堰最早的地名叫陈家街。曾经是郧县的一个区。实际上“十堰”这个地名早就有了,是个村庄名,在现今火车站附近,后来推而广之,泛指整个市区。
拦水用的堤坝叫做“堰”,十堰,即十道拦水堤坝。十堰作为地名存在,其来历有两种说法。一说:十堰的地名来源于十堰镇。相传,古时此地原名张家庄,后改名陈家街。清代中叶,人们在陈家街东侧的百二河拦河筑坝,沿河先后筑起头堰、二堰、三堰、四堰、五堰、六堰,在花果园犟河上拦河修起了头堰、二堰、三堰、四堰,两处共有十个堰。自从筑起十个堰以后,十堰便成为行政区划的一个专名。另一说:明代志书记载堰有10处。即十堰、九倾坪堰、虎尾堰、白龙堰、尖山堰、黄龙堰、双龙堰、佃户堰(白浪上堰)、么堰(白浪中堰)、谭家堰(白浪下堰),十堰作为地名,便由此而来。
现在横穿市区的百二河已经被修成了一个水泥河道,只留下中间窄窄的一个小水道。因为水量太小,所以也没有一个在堰坝。非汛期河道里干涸的河道,成了人们散步的地方,以前在河道上建的很多菜市场因为环境脏乱差,严重污染了河道前年已经全部取消了。河道的用途网上也流传着很多说法,可是目前仍像是一个水泥的大沟

H. 原来的十堰是什么样的

十堰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辖五县一市两区和一个经济技术开发区,即郧县、郧西
县、竹山县、竹溪县、房县、张湾区、茅箭区、丹江口市和白浪经济技术开发区。全市
国土总面积2.3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46万。十堰城区既是一座因车而建、因车而兴、
因车而名的车城,也是一座灵山秀水环抱、四季风景迷人的山城、旅游城,是鄂豫川陕
渝毗邻地区的中心城市。

十堰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这里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1991年,考古工作者在郧县曲远河畔发掘的两个完整的
南方古猿头骨化石,定名为“郧县人”。人类学家认为,这一发现填补了亚洲人类发展
“链条”上空缺的一环,被列为当年“世界考古十大发现”之首。十堰市域在商、周时
属绞、庸等国;战国时属楚国;秦汉时属汉中郡长利县;东汉、魏时属锡县;唐、宋时
属武当郡郧乡县;元代始设郧县。现今的城区,于清朝因人们在百二河和犟河拦河筑坝
十处以便灌溉,由此得名十堰。1967年,国家为建设第二汽车制造厂(现东风汽车公司
),设立了郧县十堰办事处,1969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十堰市(县级市),1973年
升格为省辖市。1994年10月,原十堰市和郧阳地区合并,成立新的十堰市。这里是道教
和“武当拳”的发祥地,武当道教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武当山古建筑群被联合国列入世
界文化遗产名录。

十堰是一个资源富市。 矿产资源储量丰富,现已探明的矿藏有绿松石、金、银、石煤
、稀土、铁锡、钒、锑、铅、锌、大理石、石棉、重晶石、铀、钾、钼、钴等50多种,
潜在价值在4000亿元以上。水力资源丰富,年平均经流量达100亿m2,过境客水280 亿m2
,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达500万kw,其中可供开发利用的有340kw;林特资源闻名遐迩,
茶叶、食用菌产量丰富,质优品高,房县被誉为全国“燕耳之乡”; 药材资源品类繁多,
共生产药材2700余种,在国家确定的363个重点品种中我市约占235种,占总数的65%,素
有“天然药库”的美称;旅游资源更是得天独厚,十堰是三峡——神农架——武当山——
西安黄金旅游线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六大类25处各具特色的风景名胜遍及全市,境内有道
教圣地武当山,有轰动中外的郧县猿人遗址和恐龙蛋化石群,有亚洲第一大人工湖——丹
江口水库,还有新近发现的鸟脚类恐龙骨架化石。

十堰又是一座新兴的现代化汽车城,是东风汽车集团总部所在地。 东风汽车公司跻身
于世界三大卡车厂家之列,已与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个厂家建立了贸易联系。
全市与东风汽车公司配套的地方工业企业多达200余家,具有很强的综合配套能力。

十堰市具有良好的投资环境。 近年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服务功能不断完善
。目前十堰城区已建成20多条街道,道路绿化率达到62%。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科教
等设施配套、功能齐全。 交通通讯便捷,襄渝铁路横贯东西,每天有13对客车通过,可直达
北京、上海、武汉、郑 州、重庆、成都、西安等地。209和316国道交汇十堰,四通八达。汉
江黄金水道运输可通江(长江)达海(上海)。老河口和襄樊两机场毗邻我市,班机可直飞
北京、上海、广州等大中城市。随着火车提速、(武)汉——十堰(堰)一级汽车专用公路
及十堰空港的建设,交通条件将进一步改善。十堰市邮电通讯已实现了传输光纤化、长途自
动化,可与160个国家和地区直拨电话。十堰有两座大型自来水厂,有丹江口水电站、黄龙
滩水电站、十堰热电厂、东风汽车公司热电厂等众多大中型电厂,全市供水、供电、供气、
供热等设施的综合配套服务能力居国内先进水平。

世纪更替,千年之交。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十堰市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
继《1998—2020十堰市经济科技社会发展战略纲要》提出建设“汽车城、旅游城、生态城和区域 性中心城”的战略目标之后,市委、市政府又高瞻远瞩地规划建设“三路两港两站”,即建设至武 汉、西安、重庆的高等级公路,建设信息港和航空港,建设十堰火车站及武当山火车站。随着
这一宏伟战略的实施,十堰在国家西部开发战略中的支点作用将进一步凸现,十堰人民以勤劳、
智慧的双手建设着美好的家园,十堰的明天必将更加光辉灿烂。

呵呵,现在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也合到十堰了,有时间来玩啊

I. 十堰地方文化有哪些突出的特点

一、十堰地区文化资源的构成
(一)十堰地区具有丰厚的远古文化遗存。考古工作者发掘出距今约70—80万年前的郧县梅铺猿人遗址、约50万年前的郧西白龙洞猿人遗址和约100万年前的郧县猿人遗址。特别是在“郧县人”遗址中,发现了两具完整的古人类头骨化石。这证明了汉水中上游的十堰地区是人类的发祥地之一。在旧石器文化遗址中,最值得一提的是神农架红坪犀牛洞遗址。它的发掘为高海拔山地旧石器时代考古提供了良好前景,为深入研究南方旧石器时代文化类型提供了珍贵的新材料。十堰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也十分丰厚,主要分布于汉江两岸及其支流的河谷,其中最重要的是房县七里河遗存。
(二)十堰地区文化中,最基本最原始的成分是神农文化。海拔3100多米的神农架,被称为“华中屋脊”。相传炎帝神农氏在十堰这片土地上“斫木以耜,揉木以耒”,开创了农耕文明和医药文明。神农文化里重要价值成分是草药文明。这里草药文化博大精深。房县历史上曾为楚地,但是盛行于楚的巫术在这里并不盛行。绝大多数病人信草而不信巫。草药改变了人们的观念和信仰,这是神农文化里的重要价值成份。
(三)十堰地区的文化底蕴是楚文化。十堰地区的文化是多样的,蕴含着秦文化、楚文化、巴文化,以及长江文化、汉水文化、巴山文化,但最基本的文化底蕴是楚文化。《楚辞·九歌》即源于楚地民间祭神歌舞。楚辞的宗师是屈原,据传十堰是屈原创造楚辞“骚体”的源泉之一。楚人尊凤,凤凰象征高贵圣洁、吉祥如意,是楚人崇拜和敬仰的图腾。楚长城是我国最早的内长城。其中心地段在十堰境内竹溪县和竹山县,全长180公里。这是古老祖先留给中华民族的珍贵文化遗产,对我们研究长城起源、楚文化、古代战争等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
(四)十堰地区最负盛名的是武当文化。武当文化从其内涵上讲,应定义为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以道教精神为核心,以武当山地域为中心,在周边文化的影响下,经长期实践,所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武当文化的内在动力和思想基础是:道法自然,清静无为;保合太和,天人合一;重人贵生,诚心向善等思想;这些构成了武当文化的精神实质和典型特征。
(五)十堰地区最具特色的是移民文化。十堰地区历史上是一个著名的移民区,从先秦到当代,大体经历了五次移民潮。十堰房陵(房县)、上庸(竹山)等地,崇山峻岭,地广人稀,历来是古代废黜帝王诸侯的流放地。在历史长河中,被史学家浓墨重彩记载的流放到房陵的王侯将相就有十五位之多。最具代表性的是唐中宗李显,被贬谪流放到房县达14年之久。这种宗室贬官的流放,不仅带来了宫廷礼仪、饮食、风俗等上层文化,而且使十堰本土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很大促进作用。尤其值得关注的文化植入现象是武当山建筑群。明初永乐九年到二十二年(公元1411—1424年),明成祖调集军民工匠20余万人大修武当山,由此汇集的多元移民文化和风俗彼此融合,交互影响,积累了丰厚的武当文化资源。移民改变了文化的时空分布。十堰本土文化正是在对外来文化的选择、改造、吸收与融合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地区文化特色,积累起丰富深厚的文化资源。
(六)十堰地区具有多姿多彩、古朴稚拙的民俗民间文化。自古以来,秦巴山区的农副土特产品和手工艺品在此集散,巴蜀秦楚文化在此交流积淀,这里的民间故事、民间歌谣和剪纸、刺绣等民间工艺品风貌醉人,地方特色浓郁,表现出十堰地区古朴稚拙的民俗文化的秀美画卷。地处汉水之滨的武当山区伍家沟村,蕴藏着深厚的民间文化积淀,使民间文学作品透出朴实、地道、稚拙、原始的风貌。民俗民间文化是民众生存和精神需要的产物。鄂西北地区社会生活习俗特色鲜明,民间文学艺术及地方戏曲多姿多彩,蕴含着人伦为本的思想道德、天人合一的生态观念及合和圆满的生活理想的精神内涵。
二、十堰地区文化资源的特征
(一)十堰地区文化资源具时代性。时代性是十堰地区文化的一个显著特征。它浓缩了中国历史与文化在时代变迁中产生、延续、继承和发展的每一个过程。从郧西、郧县三次发现古人类化石,尤其是在郧县曲远河口发掘的两具100万年前的人类头骨化石,为我们探索人类起源和进化提供了重要依据。旧石器、新石器、古文化遗址考古发现,使我们感受到了鄂西北地区文化悠久古老的历史。神农炎帝传说,周朝时期以上庸国为首的“西土八族”,楚人立国使荆楚文化的植入,明代武当道教文化的兴盛直至到十堰现代发展和车城的崛起,都可以从文化的脉络中把握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和文化传承的时代性。
(二)十堰文化资源具有鲜明的地域性。所谓地域特色是指鄂西北地区虽然远离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但由于特殊地理位置、环境及不同时代形成的文化氛围,必然形成特殊的地域文化现象。鄂西北境内山脉分属三系:秦岭东段余脉延伸到本地区北部,武当山展布于中部,属大巴山延脉北支,南部为大巴山东段余脉构成的神农架为代表的中、高山地貌。在这三面环山的地形中,汉水由西向东横穿鄂西北北部,以及境内堵河等多条河流形成的河谷平地沿汉水两岸由西向东扩展,最终在东北部与地交鄂、豫两省的平原融为一体,从而在三面环山的封闭环境中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开放性。由于地处鄂、豫、陕、渝边缘地带,各种风格文化因子在这里聚合,在不断本土化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多元化的地方文化特点,与接纳吸收外来文化开放性的同时,封闭的地理环境对保存、延续已有的文化起到了积极作用。鄂西北独具特色的武当道教文化、上世纪80年代在神农架发现的被学术界称为“汉民族的创世史诗”的《黑暗传》,伍家沟民间故事村、武当吕家河民歌村及其所伴随的体现了当地传统特点的民俗活动,它们之所以能世世代代流传至今,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三)十堰文化资源具有鲜明的多元性。这是许多地方文化及区域文化不多见的现象。十堰地处鄂、豫、陕、渝四省交界之处,东西南北文化在此交汇。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分别属北方的仰韶文化、南方的屈家岭文化和石家河文化。十堰地区是历史上重要的移民区,从秦汉开始至明清,由于移民历史的长久性和来源的多元性,丰富的外来文化,以移民为载体,与本土文化交融交汇,相辅相成,形成了十堰地区文化多元形态。
(四)十堰地区文化资源具有兼容性与和谐性。循着十堰地区文化的历史渊源和发展的脉络,我们可感受到它的开放、兼容和博大。随着各色各样的移民往来,使十堰地区文化具有多元发生、多元并存、多维发展的样态,各种文化相互交融、兼纳并蓄,相互作用、和谐共生,形成文化创新和发展的动力。特别要提到的是武当道教文化,它始终具有一种开放和兼容并蓄的精神,它不仅吸收了老庄哲学思想,秦汉道家学说,儒家学说和阴阳五行学说,以及东汉以前的神仙信仰和方士方术、古代医学与体育卫生知识,而且吸收和保留了荆楚巫俗文化的许多因素。同时它也不排斥佛教等其它宗教,具有中国道教三教合一的特点。十堰地区的戏曲、民歌,采纳东西南北中,相互交融,各种风格曲调相得益彰。现代化的车城十堰,更是一个随着几十万建设大军的移入而带来的又一次多元文化的融合。
(五)十堰地区的文化资源具有极其富集和厚实珍贵性。在十堰地区文化中,有“郧县人”的100万年以前人类头骨化石,有大量旧石器和新时期时代的文化遗址,有被誉为汉民族神话创世史诗的《黑暗传》,有代表人类创造性的天才杰作——武当山古建筑群,有被誉为“民间文化半坡遗址”的伍家沟民间故事村,有被誉为“汉族民歌第一村”的吕家河民歌村,这都体现了十堰地区文化资源的富集和珍贵厚实,值得骄傲和尊重。
三、十堰文化资源的价值
(一)十堰地区文化资源极富精神价值。充分发挥文化资源的价值对于弘扬民族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传统,文化遗产体现了各个国家和民族长期以来形成的共同心理结构、意识形态、生产方式和风俗习惯等特点,这是民族精神赖以存在的深厚土壤和现实基础。而民族精神则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它决定着该民族大多数人的思维方式、行为选择和价值判断,因而民族精神可以深化人们对人生的理解,鼓励人们对人生创造性的追求,培养人们对人生事业的崇高感及进取奋发的意志,使整个民族在经济上获取快速发展的同时精神上也获得提升。蕴含着民族精神文化资源是我们民族深厚的文化根基,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其价值不可估量。从地域文化来说,文化资源承载着人们对故乡和家乡的丰富情感,珍惜这份文化资源,可以激发人们爱国、爱乡的巨大热情,从而产生建设祖国、建设家乡的不竭动力。
(二)十堰地区文化资源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十堰地区文化资源富集而且珍贵,它是漫长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有其自身演变、传承的过程,凝聚了我们祖先对事物本质规律的认识和实践经验,是极具历史价值的文化宝库,其中的许多成分是中华传统主流文化的核心和精髓。为文化创造提供了无限丰富的灵感资源,其精华是我们祖先对人、生命、社会和自然的一种关注和永恒的期盼,是一种灵动的文化自觉。重视它的历史文化精神,呼唤文化自觉意识,对于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和特殊意义。
(三)十堰地区的文化资源有着巨大的文化价值。十堰地区的文化资源丰富而灵动,为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提供了基因和动力。从宝贵的文化资源中寻找精神文明之根,认识它的文化价值,从文化资源中为文化的传承、创新寻找创造的灵感和源泉,为文化的繁荣发展提供动力和支撑。
(四)十堰地区文化资源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价值。十堰地区文化资源品位高而又密集、珍贵的文化资源,对本地区的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支撑和基础。一方面,通过文化资源的发掘的整理,积极推进地域文化的发展,使其在多样化、多层次发展基础上既有百花齐放、又不断融入主流文化中,从而充分发挥文化的导向、激励和规范功能。另一方面,文化资源又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价值,在发展地域文化的同时,挖掘整理本地区的文化资源,兴办文化产业,打造文化品牌,促进旅游发展,是促进本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如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古建筑群、神农架原始森林是现代旅游者的重要目的地,研究其文化资源内涵,为提高十堰区域文化地位,促进旅游经济发展,扩大在海内外的影响,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为十堰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做出贡献。

阅读全文

与十堰的历史文化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