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论十大关系》的基本方针和意义
《论十大关系》确立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论十大关系》的发表,标志着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开始形成一个初步的然而又是比较系统的思路。以后,毛泽东在总结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经验时,仍然把它看作是一个转折。
《论十大关系》提出的一些新思想、新方针,为党的八大的召开作了重要准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这些指导思想和方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得到进一步的运用和发展。
时代背景
1956年初,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不断取得胜利的形势下,中共中央开始把党和国家工作的着重点向社会主义建设方面转移。社会主义建设,从1953年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算起,已有3年多的实践经验。
对于苏联经济建设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也逐步有所了解。以苏联的经验教训为戒鉴,总结自己的经验,探索一条适合中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任务,已经提到了中国共产党面前。
1956年2月后,毛泽东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先后听取了中央34个部委的汇报,汇报的内容主要是有关经济建设问题的调查研究。
关于正确处理十大关系的思想,就是在这个基础上,经过中央政治局的几次讨论,由毛泽东集中概括出来的。同年4月25日,毛泽东在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
『贰』 十大关系对中国建设的影响和指导意义
社会主义制度建成后,就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毛泽东做出论十大关系的报告(什么轻工业、农业、重工业的关系,内地和沿海城市的发展关系,
等),给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还提出了集中一切力量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总方针
『叁』 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的内容和意义
十大关系是:在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问题上,要用多发展一些农业、轻工业的办法来发展重工业;在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问题上,要充分利用和发展沿海的工业基地,以便更有力量来发展和支持内地工业;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问题上,在强调加强国防建设的重要性时,提出把军政费用降到一个适当的比例,增加经济建设费用。只有把经济建设发展得更快了,国防建设才能够有更大的进步;在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问题上,三者的利益必须兼顾,不能只顾一头,既要提倡艰苦奋斗,又要关心群众生活;在中央和地方的关系问题上,要在巩固中央统一领导的前提下,扩大地方的权力,让地方办更多的事情,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在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问题上,要着重反对大汉族主义,也要反对地方民族主义,要诚心诚意地积极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在党和非党的关系问题上,共产党和民主党派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在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问题上,必须分清敌我,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在是非关系问题上,对犯错误的同志要实行“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要允许人家犯错误,允许并帮助他们改正错误;在中国和外国的关系问题上,要学习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包括资本主义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要反对不加分析地一概排斥或一概照搬。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讲话,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提出了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 《论十大关系》中关于从中国国情出发走自己的路的思想,关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方针,关于中国工业化道路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若干设想,等等,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使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它对于党的八大路线的确立,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论十大关系》的基本精神和主要主张,实际上都融入到八大制定的路线和通过的有关报告、决议中去了。所以,把这个报告,连同八大确立的路线和毛泽东稍后发表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看作是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取得的主要成果,是符合实际的。
『肆』 标题 论十大关系的提出对当时中国的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明确地指出建设社会主义的明确方向,给人民指出了一条光明的大道。
『伍』 联系实际,论述<论十大关系>的现实意义
《论十大关系》中关于从中国国情出发走自己的路的思想,关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方针,关于中国工业化道路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若干设想,等等,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使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它对于党的八大路线的确立,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论十大关系》的基本精神和主要主张,实际上都融入到八大制定的路线和通过的有关报告、决议中去了。所以,把这个报告,连同八大确立的路线和毛泽东稍后发表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看作是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取得的主要成果,是符合实际的。50年的实践表明,毛泽东当年提出的基本思想和主张,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是富有生命力的。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反映了我们党对发展问题的新认识,是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发展的指导方针。这个战略思想既包含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又反映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鲜经验。因此,结合新阶段的新任务重温《论十大关系》的基本思想,对于我们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推动中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陆』 如何准确把握 论十大关系 的意义
1. 协调好农轻重三大关系
2. 统筹区域发展
3.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
4.坚持公平与正义,协调好国家,企业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
5.统筹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柒』 毛译东发表论十大关系的意义
毛译东发表论十大关系的意义如下:
1、《论十大关系》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实践证明,《论十大关系》所阐述的基本思想和提出的方针是符合中国实际的,是正确的,这些独创思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都有巨大贡献。
2、《论十大关系》以苏为鉴,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道路。
《论十大关系》各部分关系阐述都是总结和借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经验教训,分析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反对教条主义,大胆解放思想,走符合中国实际的建设的新路。
3、《论十大关系》初步探索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四位”一体发展新模式。
4、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提出了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
(7)论十大关系现实意义和历史地位扩展阅读:
浅析《论十大关系》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论十大关系》是毛泽东的经典著作,也是党的理论文献名篇。近60年前,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对社会主义建设面临的十种关系,做了极富前瞻性、革命性的战略思考。
虽然其深刻的思想由于后来“左”的错误没能得到贯彻,但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的“这篇东西太重要了,对当前和今后都有很大的针对性和指导意义”。
今天,重新研读这篇经典著作,依然能感受到超越时空的魅力,感受到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历史勇气和时代担当。
①.《论十大关系》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1956年,随着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期,党的工作重心也随之由阶级斗争转向社会主义建设。
第一个五年计划,在苏联帮助下成就喜人。但是,在许多方面基本照搬苏联,因而建设中还存在诸多迫切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 。
另一方面,当年2月,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上作了关于斯大林问题的秘密报告。毛泽东认为,这个报告一是揭了盖子,就是讲,苏联、苏共、斯大林并非一切正确。
这就警醒人们破除迷信,反对教条主义。国内外的形势使毛泽东认识到,如同革命道路不能照搬苏联经验那样,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也不能照搬苏联模式。
正因为如此,他在论“十大关系”时首先提出:“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
对此,我们要“引以为戒”。但是究竟该如何建设社会主义? 这是一个前无古人,且十分复杂而艰巨的任务。“走俄国人的路”行得通吗?这是当时必须回答的问题。
②.《论十大关系》以苏为鉴,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道路
《论十大关系》报告无论从它的形成过程,还是所阐述的内容,都贯穿一条红线--实事求是,就是“中苏对照,以苏为鉴、探索新路”。
一方面对每一关系的现状作了实事求是的分析,另一方面,主要就如何处理好这些关系 (矛盾) ,以苏为鉴,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了新的思想、观点和方针。
第一部分“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指出:如何处理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实质是走怎样的工业化道路。
这方面苏联东欧有教训,苏联片面地注重发展重工业,造成了重、轻、农三者的关系不协调,农业产量长期达不到十月革命前的最高水平,物资供应总是处于十分短缺的紧张状态。
我们怎么办?毛泽东辩证指出,我们要在以重工业为主,是投资的重点,但要适当地调整重工业和农业、轻工业的投资比例,更多地发展农业、轻工业。
③.《论十大关系》初步探索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四位”一体发展新模式
《论十大关系》的十条关系中,不仅涉及经济体制问题,政治体制问题,还涉及新中国文化和社会建设问题。
提出的一系列新方针,闪烁着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探索社会主义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四位一体”发展模式的新的思想火花。
贯穿“四位一体”新模式的基本方针,就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浅析《论十大关系》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捌』 《论十大关系》的意义
http://www.qfda.com/txthtm/jingxuan/ysjg0246.htm
在这个上面自己可以参考有用回的部答分
『玖』 根据毛泽东<论十大关系>对我们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对我国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
坚持把马列主义理论同中国具体实践紧密结合是我国取得事业成功的基础。
毛泽东同志长期以来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实践上都十分注重经典理论的消化及与中国实际的结合并以此指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当我国的经济建设与改革开放步入新的发展时期,我们是否要将马列主义理论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作为指导我们经济建设与改革开放的指导思想呢?回答是肯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十余年的改革路程充分证明了这一遍真理同我国具体实践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这是应坚持到底的。
2.批判的继承是取得事业成功的保证。
社会主义的建设初期,毛泽东同志没有采取固步自封,闭关自守的态度,而在正确分析国际,国内形势的基础上,以一个共产党人宽广的胸襟与博大的胸怀提出了向外国学习的口号,同时又以鲜明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强调对外国经验要进行科学的签别,批判地继承,而不能照搬、照抄,改革开放以来,为更好的建设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我们广泛学习、引进海外一些国家和地区发展和改革的经验与理论,这无疑是正确的,但对这些理论与经验应采取分析,继承的态度,多年来学习西方的做法就是在这一理论指导下进行的,而且取得了具大的成就。
3.勇于创新是我们事业成功的基石。
毛泽东同志一贯坚持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尊重苏联革命与建设的经验,但又不完全迷信,而是结合中国实际创造性地找到中国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改造独特的正确道路,取得了革命与建设的成功,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是人类社会发展上所开辟的一条新路子,其本身就是一项伟大的创新;毛泽东同志纵观局势以大无畏的创新精神走出一条建设社会主义的新路子,充分体现了毛泽东同志的首创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