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泉州永宁古镇,到底有哪些地方让一些资深驴友流连忘返
走进永宁品味历史:
一条街:中国历史文化名街——永宁老街
二书院:鳌水书院(文祠) 、莺山书院
三寺庙:城隍庙、慈航庙、梅福寺
四商行:日茂商行、永进商行、霞源商行、荣兴商行
五大门:东宁门(大东门)、东瀛门(小东门)、永清门(西门)、金鳌门(南门)、玉泉门(北门)
六洋楼:宁东楼、养浩楼、云阁楼、汉林楼、尊良楼、迎薰楼
七小吃:阿潭水煎包、梅港芋圆、松碧肉粽、郑氏壶仔饭、陈氏牛肉羹、西厝薯粉粿、全兴花生
八景观:镇海石、骊龙珠、观日台、浸月池、玉带桥、丹凤朝阳、犀牛望月、海天一色
九古大厝:大夫第、日茂古厝(十三架)、 永进古厝、霞源古厝、陈氏古厝、黄氏古厝、东源古厝、干氏祖厝、白刃故居
十老店号:万通布庄、建昌布庄、合益米行、益通信局、黎明像馆、万兴馆、永芳珍糖品、同化酱园、和安堂药店、达生医馆
百家姓氏: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百”姓聚居、和谐共处
千年古镇:宋朝建水寨、明朝设卫城
万事如意:福地永宁 、“永”葆安“宁”
★清幽古街★
永宁古卫城依山而建,东西倾斜度达20多米,老街从慈航庙直落西门外,长一公里多,宽度约4米至5米。明朝时,此街称西直街。府志记载:“右千户所,营房八百四十间,在永清门西直街。”改革开放前,它一直是永宁商贸的集中地,如供销社、菜市场、手工作坊,甚至银行、税务、邮电等单位,无不拥挤在这条狭窄的老街上。
★中外结合—番仔楼★
番仔楼(又称:番客楼)是一种中西合璧的闽南(特别是泉州)民居建筑。番仔楼是闽南一带对于洋楼的称呼。番仔楼多为民国时期,由闽南的南洋归国华侨所建,因为建筑样式中西合璧,与闽南传统古民居截然不同,且建筑材料多为南洋直接运输而来,故被称为番仔楼(“番仔”是过去闽南一带对南洋人的贬称)。番仔楼集闽南传统古民居与南洋建筑的优点,因设计师建筑想法各异,工艺价值高,各种石雕、砖雕、彩画、拼砖、灰塑等让人惊叹,是闽南侨乡的一颗颗建筑瑰宝。番仔楼以闽南泉州数量及精品为多,番仔楼不仅建造精美,并且富含华侨南洋打拼的辛酸血泪,每一栋番仔楼背后都有一段下南洋、抗战、国共对峙、文革等的故事,极具传奇色彩。其中以泉州永宁镇丰富的番仔楼样式及丰富内涵为代表。
★城隍庙★
永宁城隍庙座落在石狮永宁南门与小东门之间,始建于明朝洪武二十年(1387),为永宁至今保留较完整的一座古寺庙。该庙居高临下,放眼远眺,深沪湾历历在望,故有背五虎而面金狮之称。其以气势之雄伟,庙貌之壮观,被誉为永宁福地。
B. 永宁州古城的古城历史
据文物专家考察,永宁州古城,在五百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在军事上曾起过极重要的作用,是兵家必争之地。每次改朝换代,永宁州古城必遇兵灾战火。但它能历经五百多年风风雨雨还能比较完整地保存下来,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永宁州古城地处桂林至融安的险要地段,仅有一条古道从这里的大峡谷中通过。古城就建在古道的必经之处,两面有天然河流为护城河,四周数十公里都是高山大岭。其北面6公里处有绵亘十余公里的险要关隘——三台岭(旧称三厄岭)。永宁州古城就处在三台岭险隘下的古道上,它就像一个关隘,进可攻,退可守,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据《永福县志》记载,明弘治五年(1492)后,由韦朝威、覃万贤、韦银豹所率领的壮族农民起义队伍,曾攻占永宁州古城80余年,使这座大山之中的古城,一度成为广西农民起义的中心。
清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南北城楼曾被大火烧毁,城墙多处崩塌,后修复。清光绪三十八年(1902),附近爆发了覃老发抗清斗争,抗清队伍向永宁州进发,州城岌岌可危。清朝急派大部队增援,方保住古城。
民国十二年,当地土匪韦侯凡被桂林自治军收编后,进驻永宁州古城自称县长,向百姓纳税派粮,引起民众暴动。当地群众上千人拿着大刀、长矛、火铳等,猛烈攻打古城多天。但由于石城坚固,难以攻下。暴动的群众围困古城七天七夜后,韦九勾被迫向暴动的群众投降。
民国二十四年,中(渡)、融(安)、百(寿)三县人民反对广西实行的“三自三寓”政策和“国民军训”,融(安)县一青年逃避征练,被政府枪决,激起七、八千人民众爆动。当年8月26日,有两千余群众攻打永宁古城。但由于武器低劣,群众对坚固而高峻的石城一时无法攻破。国民党援城部队赶到后,攻城群众被迫迅速分散逃离。
民国三十三年,日本侵略军进犯百寿,曾两次攻陷永宁古城,并盘据古城8个月之久。在这期间,抗日自卫队与日军间交战160余次。
民国三十八年,全国临近解放,国民党“广西反共救国军”第十三军下辖2个师,第七军一七二师共5000多人退入百寿,妄图盘据古城进行顽抗。中国人民解放军四十九军一四六师和一四七师将百寿包围,为了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人民解放军劝敌军长周祖晃投降。万余敌人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纷纷放下武器投降。古城免遭炮火轰击,从而完整的保存下来。
C. 永宁古城怎么样
经过了几个小时的走走停停,终于在中午到达了目的地——永宁古城。不过古城里已经看不见真正的古物了,有的只是仿古街道。老城区很是安静,四条大街从玉皇阁伸向东西南北方。为了开展旅游,临街都修建了仿古建筑,跟北京琉璃厂相似,只不过卖文玩的少,卖日用百货的居多,锅碗瓢勺、农具等摆在店门口,透出乡土气息。
D. 泉州的西街的由来
西街是泉州最早开发的街道和区域,早在宋朝,它就已经象征了泉州的繁荣,它还是泉州市区保存最完整的古街区,保留着大量具有历史原貌的建筑。
一千多年来,这条古街区犹如一串耀眼的珍珠链,将泉州唐宋以来众多绚丽多彩的文物胜迹和古街古民居以及附于其间的名贤逸事、民间传说一一贯穿起来。除了开元寺、东西塔、城心塔,名人宅第、近现代洋楼外,还保留着大量风姿独特的古大厝,古色古香的木楼群,简直是一个活的建筑博物馆,既蕴含着古城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又诉说着古城革故鼎新的百年沧桑巨变。
五塔巷三十五号廖宅,二落五开间,保存完整。两侧榉头留有走廊,木窗为圆形结构,颇具特色;会通巷五十八号严宅,三落三开间,檐墙有砖雕壁图,有天井和双榉落三间张,面前堂建筑上砖下石,两侧砖壁各开设一个花漏窗,保存尚好。
E. 永宁镇城皇庙相关历史故事
永宁城隍庙与石狮及台湾鹿港城隍庙有着特殊渊源。据传:明朝嘉靖年间,倭寇攻陷永宁城,百姓纷纷出逃,有王、陈、洪、何、商等十余姓居民逃往石狮,永宁城隍神像被一商姓信士背负到石狮,遂将其供奉起来。迨至万历二十年(1592)于石狮券内(今宽仁街)建城隍庙崇祀。每年古历五月二十八日城隍爷生日,石狮善男信女都到永宁进香。石狮城隍庙有一对联:“鳌城香火分来久,狮地风云拂去多”记载了这一渊源。
永宁城隍庙分支台湾鹿港则另有一段故事。明清期间,永宁与台湾商业往来频繁,永宁商家定居在鹿港、漳化者众多。至今鹿港镇仍有泉州街、永宁街等街名。时有永宁一高姓商家在鹿港开设“日兴”商行,专营大陆土产,规模颇大。有一次商行失窃,损失惨重。但案发多时未能侦破,高姓商人正为此烦恼之时,有人建议请家乡永宁城隍爷渡海来台断案。高姓商人听从此议,遂返回永宁请城隍爷过水到台湾。果然一到鹿港,贼人心生惧怕,不多日便自往投案,献出赃物。自此永宁城隍在台湾声名远播,每年城隍爷诞辰之日,台湾乡亲即到永宁大做寿庆。数年后,并于鹿港为永宁城隍爷建了庙宇(鳌亭宫)。近年来,海峡两岸气氛缓和,闽台两地宗教文化渐趋活跃,台湾同胞组团前来永宁进香者犹多。
F. 泉州西街的历史文化
泉州西街
西街是泉州最早开发的街道和区域,早在宋朝,它就已经象征了泉州专的繁荣,它还是泉州市区保属存最完整的古街区,保留着大量具有历史原貌的建筑。
一千多年来,这条古街区犹如一串耀眼的珍珠链,将泉州唐宋以来众多绚丽多彩的文物胜迹和古街古民居以及附于其间的名贤逸事、民间传说一一贯穿起来。除了开元寺、东西塔、城心塔,名人宅第、近现代洋楼外,还保留着大量风姿独特的古大厝,古色古香的木楼群,简直是一个活的建筑博物馆,既蕴含着古城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又诉说着古城革故鼎新的百年沧桑巨变。
五塔巷三十五号廖宅,二落五开间,保存完整。两侧榉头留有走廊,木窗为圆形结构,颇具特色;会通巷五十八号严宅,三落三开间,檐墙有砖雕壁图,有天井和双榉落三间张,面前堂建筑上砖下石,两侧砖壁各开设一个花漏窗,保存尚好。
G. 泉州西街杨家大院的历史
泉州西街杨家大院,位于福建省石狮市永宁镇的后杆柄村,这是一座鹤立鸡群、傲然矗立于闽南民居群中的大楼。杨家大楼,也被乡人称为“九十九间古大厝”。杨家大楼之所以称为“九十九间古大厝”,顾名思义,是因为这座大楼规模宏大,传说当中拥有多达九十九间的房间。
大楼主体由四栋传统民居、四栋洋楼构成,左边是始建于清代的杨家祖厝,至今仍保留“五间张”、“两进”、“双护龙”式的闽南传统古建筑特色;右边则是有着中西合璧风格的“六也亭”大楼。
由旅菲侨胞杨氏家庭集团建造的这座“古大厝”(当地人语),不仅是泉州规模最大的华侨民居之一,也是民国时期闽南华侨建筑的典范。
杨家大院建筑中,最著名的是高耸蓝天的“六也亭”楼,西洋式的外观引人注目。虽历经近百年的苍海桑田与风雨侵蚀,墙壁伤痕斑驳,但整栋大楼看上去仍然气宇轩昂,威风不减。1930年,杨氏家族集团返乡建设“六也亭”,当时钢筋水泥建筑在闽南还非常罕见,杨家大楼的图纸设计、主要建筑材料均由杨家的公司由美国进口运往大陆。历时数年,“六也亭”终于1933年完工。 “六也亭”规模宏大,从一楼通往二楼的楼梯就有7处,二楼也有4个楼梯通往三楼。整栋主厝一至三楼皆为连廊相通。在“六也亭”主楼旁,还有一排守更楼、佣人房。“六也亭”人丁兴旺时,曾四代同堂,有200多嫡亲人口,加上一两百号佣人,共有300多人。
你若有时间,可以到福建去看看土楼,游游鼓浪屿,逛逛杨家大楼,在南普陀寺净化净化心灵!
H. 泉州有哪些乡土文化
泉州位于我国东南之滨,与台湾隔海相望。现辖鲤城区、丰泽区、洛江区、泉港区和晋江市、石狮市、南安市、惠安县、永春县、安溪县、德化县、金门县(待回归)以及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面积11015平方公里,人口768万。
泉州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自然观景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历史文化名城、海上丝路起点、世界宗教大观、中国著名侨乡”是泉州旅游形象的集中概括。
人间四月天最美是江南 全球花样酒店生猛爆料 海港城亚非欧文化明珠 聚焦国内知名企业 历史文化名城。泉州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从唐代景云2年泉州建制以来,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全市文物众多,遍布各处。列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0处,省级48处,市级600多处。巍然屹立的东西石塔,气势雄浑的洛阳古桥,令人敬仰的郑成功史迹,保存完好的屈斗宫古窑址,无不闪烁着泉州历史文化的光彩。
海上丝路起点。泉州作为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早在宋元时期,曾经是“东方第一大港”的泉州刺桐港就与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通商贸易,呈现“涨海声中万国商”的繁荣景象。东西方文化的汇合交融,结出了灿烂的文明硕果。晋江陈埭、惠安白崎、丰泽云麓、永春达埔等乡村,还聚居着古代阿拉伯移民的后裔3万多人。风格迥异的灵山圣墓、清净寺、草庵摩尼教遗址,“山中无石不刻字”的九日山摩崖石刻,气宇轩昂的天后宫、六胜塔,无不记载着与东南亚、阿拉伯国家友好往来的历史珍迹。
世界宗教大观。泉州被誉为世界宗教博物馆,保存着丰富的中世纪以来伊斯兰教、印度教、古基督教、犹太教、摩尼教等宗教遗址,朱熹曾誉泉州“此地古称佛国”,佛教名刹开元寺、崇福寺、承天寺是闽南三大丛林,道教则有“老子天下第一”的老君造像,同时,泉州城乡均有大量香火远播的民间信仰的大小宫庙。泉州的多种宗教和睦相处,体现了泉州文化的多元性。
中国著名侨乡。泉州是全国著名侨乡和台湾汉族同胞的主要祖籍地。旅居海外的泉州籍华侨680万、港澳同胞70万、台湾同胞900万,他们身居异域,心系故土,热心桑梓公益,鼎力支持家乡的两个文明建设事业,海外乡亲不仅是泉州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旅游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客源。
素有“山川之美为东南最”的泉州四季如春,景色似画。“四时有花常见雨,一冬无雪却闻雷。” 被列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1处、国家4A级旅游景区4处、国家地质公园2处、国家森林公园1处。秀丽的戴云山、九仙山、清源山、紫帽山层峦叠嶂,妖娆多姿。德化岱仙瀑布、永春牛姆林原始森林、安溪茶叶大观园等自然生态别具风采。海滨沙滩也极富魅力,惠安崇武、石狮永宁、晋江金井、衙口几处海滨,连绵沙堤,天风海涛,是休闲度假、浣沙浴日的好地方。而洛阳江、西湖及山美人工湖、龙门滩水库等江湖,山光水色,苍松翠柏,足以怡情悦目,使人流连忘返。
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是泉州旅游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泉州到处弥漫着浓郁的乡土文化气息,至今流传着南音、梨园戏、木偶戏、高甲戏,不仅是我国戏曲艺术的宝贵遗产,也是海外乡亲倍感亲切的乡音。拍胸舞粗犷诙谐,火鼎公、火鼎婆妙趣横生。发祥于泉州的南派少林武术,影响遍及台湾、东南亚、日本等地。还有,泉州的民间工艺和地方特产也独具特色。德化瓷器工艺精巧,自宋代就远销世界各国,被誉为“国际瓷坛明珠”。泉州的石雕技术高超,题材多样,以惠安的雕工为最,有“石雕之乡”之称。木偶头雕刻、彩扎、竹编、刻纸、纸织画等工艺品也名扬中外。而安溪铁观音茶是乌龙茶的极品,早就作为贡品列为名茶,畅销海内外。
泉州市委、市政府对旅游业的发展极为重视, “十一五”把旅游业作为我市国民经济发展的三大主导产业之一,实行“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多元投入,共托朝阳”的倾斜政策和优惠措施,加以扶持培植。市政府先后出台《泉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发展旅游业的若干意见》,扶持旅行社发展和旅游车队发展的有关规定,从政策上给予扶持。目前,泉州已有星级酒店82家,其中五星级1家、四星级17家、三星级50家,客房1万多间,床位二万余张;旅行社89家,其中国际旅行社5家、国内旅行社84家。并且拥有一支经过大学、职专、函授专业训练的旅游从业人员近5万人。全市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安定稳定,精神文明建设成绩斐然,先后被评为“全国文化模范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中国最佳魅力城市”、“国际花园城市”。
泉州以其优美秀丽的山光水色,目不暇接的文物古迹,群星璀灿的历史人物,绚丽多姿的戏曲艺术,脍炙人口的传说故事,异彩纷呈的民俗风情,构成了旅游资源浓郁的文化氛围和独特的地方风貌而别具魅力。泉州是旅游观光度假休闲的好去处,也是投资开发建设盈利的好乐园。
如果帮到您,请采纳。
I. 永宁古街作文
很多事实证明,自信是大多数有所共同具备的品质,也是一个人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人们常说,一个人在生活中不怕被别人击倒,他会再次爬起来,最可怕的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