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20世纪20年代中国历史背景
20世纪初,受民主思想的影响,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的中国中央政府,不得不顺应历史潮流,采用西方的民主政治体制来维护其统治地位。
这期间主要经历了晚清政府和北洋军阀政府,它们形式上打着西方的君主立宪制或民主共和制的招牌,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国政治体制的进步。
但由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先天不足和后天畸形发展,资产阶级没有真正掌握实权,所以这种所谓的民主体制实际上只是地主阶级为扼制革命而采取的自救措施。中国仍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广大人民群众继续陷于苦难的深渊。
(1)钦廉防城起义历史意义扩展阅读
20世纪初革命党人发动的武装起义在进行革命宣传的同时,革命党人组织发动了一系列反清武装起义。
同盟会直接领导和发动的武装起义主要有:1906年的萍浏醴起义,1907年的潮州黄冈起义、惠州七女湖起义、钦廉防城起义、镇南关起义,1908年的钦廉上思起义、河口起义,1910年的广东新军起义,1911年的广州黄花岗起义。光复会领导的有1907年的安庆起义。
岳王会领导的有1908年的安庆新军起义。这些起义的主要依靠力量,前期是会党,后期逐渐转向新军。由于会党存在缺乏政治觉悟和严格纪律的弱点,而新军却有一定文化水平,容易接受革命思想,其战斗力和组织程度较前者更强,所以这个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这个转变,以发生在1908年夏秋之交的安徽安庆新军起义为标志。这次起义虽然很快失败,但它打开了革命党人的眼界,看到清政府用来镇压革命的军事力量,经过革命的宣传和组织工作,可以转化为反对清政府的力量。这是革命党人认识上的一个重大进展。
⑵ 1860年到1945年的中国历史故事
1、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维新变法、维新运动,是晚清时期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人士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戊戌变法从1898年6月11日开始实施。其主要内容有: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吸引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
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训练新式陆军海军同时规定,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但因变法损害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利益而遭到强烈抵制与反对。
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等发动戊戌政变,光绪帝被囚,康有为、梁启超分别逃往法国、日本,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被杀,历时103天的变法失败。
2、甲午战争
中日甲午战争(日本称:日清战争,朝鲜半岛称:清日战争,西方国家称:Sino-Japanese War/第一次中日战争),是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按中国干支纪年,战争爆发的1894年为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
1894年(光绪二十年)7月25日丰岛海战爆发,甲午战争开始,由于日本蓄谋已久,而清朝仓皇迎战,这场战争以中国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告终。中国清朝政府迫于日本军国主义的军事压力,1895年4月17日签订了《马关条约》。
3、八国联军侵华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Siege of the International Legations),指公元1900年5月28日(清光绪二十六年)。
以当时的大英帝国、美利坚合众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德意志帝国、俄罗斯帝国、日本帝国、意大利王国、奥匈帝国为首的八个主要国家组成的对中国的武装侵略战争。
侵华军队总人数前后约为5万人,装备精良,声势浩荡,1900年,8月14日,北京城彻底沦陷,八国联军所到之处,杀人放火、奸淫抢掠。
从紫禁城、中南海、颐和园中偷窃和抢掠的珍宝更是不计其数!其中著名的万园之园“圆明园”继英法联军之后再遭劫掠,终成废墟。
4、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是指发生于中国农历辛亥年(清宣统三年),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
狭义的辛亥革命,指的是自1911年10月10日(农历八月十九)夜武昌起义爆发,至1912年元旦孙中山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前后这一段时间中国所发生的革命事件。
广义上辛亥革命指自十九世纪末(一般从1894年兴中会成立开始,但也有学者认为从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算起)迄辛亥年成功推翻清朝统治在中国出现的连场革命运动。
5、五四运动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无暇东顾,日本乘机加强对中国的侵略,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中国人民的反日情绪日渐增长。
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伟大的五四运动。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
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阶层共同参与的,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又称“五四风雷”。
⑶ 同盟会的政治纲领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成立伊始
1905年7月,在黑龙会领袖内田良平的牵线下,孙中山返回日本东京,倡导筹备成立中国同盟会。
1905年8月20日,在东京赤坂区头山满提供的民宅二楼榻榻米房,中国革命同盟会成立(中国同盟会由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合并而成),孙中山被推举为总理,黄兴等任庶务;除制定了《军政府宣言》《中国同盟会总章》和《革命方略》等文件,并决定在国内外建立支部和分会,联络华侨、会党和新军,成为全国性的革命组织。[3]其机关刊物是《民报》。孙中山为其总理,黄兴为副总理。会上通过了孙中山起草的《中国同盟会宣言》、《中国同盟会对外宣言》以及由黄兴等起草的会章。会章共30条,以后经过修改、成为24条。当天,还选举了总部的主要干部。孙中山被一致推选为中国同盟会总理。黄兴被推为负责执行部的庶务。中国同盟会的本部设在日本东京。
中国同盟会确认其政纲为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十六字纲领,该纲领后又被解释为三民主义学说;发行《民报》作为机关刊物(原名《二十世纪之支那》,为华兴会机关刊物,同盟会成立后易名《民报》)。《民报》在章炳麟、陶成章等主编下,由胡汉民、汪精卫等执笔,与由康有为、梁启超执笔的主张保皇的《新民丛报》展开激烈论战,成为革命思想的重要阵地。
中国同盟会的前身是湖南华兴会(黄兴、宋教仁、陈天华等)和广东兴中会(孙中山、胡汉民、汪精卫等)。继兴中会之后,全国各地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相继出现,主要还有江浙光复会(陶成章、章炳麟、蔡元培、秋瑾等)、科学补习所等多个组织。
中国同盟会在1907年一度分裂。孙中山因未经众议收受日本政府资助离开日本,导致光复会退出。孙中山与汪精卫、胡汉民等于南洋另组总部;而黄兴则继续支持孙中山。
革命活动
中国同盟会曾在中国多处组织起义,试图推翻清政府,但都没有成功。
自1906年起,中国同盟会联合地方会党,先后发动了萍浏醴起义(1906年12月,又称“丙午萍浏之役”)、黄冈起义(1907年5月,又称“丁未黄冈之役”)、七女湖起义(6月,又称“丁未惠州七女湖之役”)、钦廉防城起义(9月,又称“丁未防城之役”)、镇南关起义(12月,又称“丁未镇南关之役”)、钦廉上思起义(1908年3月,又称“戊申马笃山之役”)、云南河口起义(4月,又称“戊申河口之役”)、广州新军起义(1910年2月,又称“庚戌广州新军之役”)和黄花岗起义(1911年4月27日,农历三月二十九日,又称“辛亥广州起义”、“辛亥广州三月二十九日之役”)。
⑷ 概述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人为推翻专制政体所进行的革命斗争的史实。
自1906年起,同盟会联合地方会党,先后发动了萍浏醴起义(1906年12月,又称“丙午萍浏之役”)、黄冈起义(1907年5月,又称“丁未黄冈之役”)、七女湖起义(6月,又称“丁未惠州七女湖之役”)、钦廉防城起义(9月,又称“丁未防城之役”)、镇南关起义(12月,又称“丁未镇南关之役”)、钦廉上思起义(1908年3月,又称“戊申马笃山之役”)、云南河口起义(4月,又称“戊申河口之役”)、广州新军起义(1910年2月,又称“庚戌广州新军之役”)和黄花岗起义(1911年4月27日,农历三月二十九日,又称“辛亥广州起义”、“辛亥广州三月二十九日之役”)。其中1906年萍浏醴起义是同盟会成立后发动的第一次大规模的武装起义,是太平天国以后中国南方爆发的一次范围最大的反清革命斗争,牺牲义军将士及其亲属逾万人;黄花岗起义参与及牺牲者多为同盟会骨干成员。1911年10月爆发的武昌起义,虽然有中国同盟会的成员参加,但中国同盟会并未起领导作用。
⑸ 中国同盟会的历史沿革
1905年7月,在黑龙会领袖内田良平的牵线下,孙中山返回日本东京,倡导筹备成立中国同盟会。
1905年8月20日,在东京赤坂区头山满提供的民宅二楼榻榻米房,中国革命同盟会成立(中国同盟会由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合并而成),孙中山被推举为总理,黄兴等任庶务;除制定了《军政府宣言》、《中国同盟会总章》和《革命方略》等文件,并决定在国内外建立支部和分会,联络华侨、会党和新军,成为全国性的革命组织。 其机关刊物是《民报》。孙中山为其总理,黄兴为副总理。会上通过了孙中山起草的《同盟会宣言》、《同盟会对外宣言》以及由黄兴等起草的会章。会章共30条,以后经过修改、成为24条。当天,还选举了总部的主要干部。孙中山被一致推选为同盟会总理。黄兴被推为负责执行部的庶务。同盟会的本部设在日本东京。
同盟会确认其政纲为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十六字纲领,该纲领后又被解释为三民主义学说;发行《民报》作为机关刊物(原名《二十世纪之支那》,为华兴会机关刊物,同盟会成立后易名《民报》)。《民报》在章炳麟、陶成章等主编下,由胡汉民、汪精卫等执笔,与由康有为、梁启超执笔的主张保皇的《新民丛报》展开激烈论战,成为革命思想的重要阵地。
同盟会的前身是湖南华兴会(黄兴、宋教仁、陈天华等)和广东兴中会(孙中山、胡汉民、汪精卫等)。继兴中会之后,全国各地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相继出现,主要还有江浙光复会(陶成章、章炳麟、蔡元培、秋瑾等)、科学补习所等多个组织。
同盟会在1907年一度分裂。孙中山因未经众议收受日本政府资助离开日本,导致光复会退出。孙中山与汪精卫、胡汉民等于南洋另组总部;而黄兴则继续支持孙中山。 中国同盟会曾在中国多处组织起义,试图推翻清政府,但都没有成功。
自1906年起,同盟会联合地方会党,先后发动了萍浏醴起义(1906年12月,又称“丙午萍浏之役”)、黄冈起义(1907年5月,又称“丁未黄冈之役”)、七女湖起义(6月,又称“丁未惠州七女湖之役”)、钦廉防城起义(9月,又称“丁未防城之役”)、镇南关起义(12月,又称“丁未镇南关之役”)、钦廉上思起义(1908年3月,又称“戊申马笃山之役”)、云南河口起义(4月,又称“戊申河口之役”)、广州新军起义(1910年2月,又称“庚戌广州新军之役”)和黄花岗起义(1911年4月27日,农历三月二十九日,又称“辛亥广州起义”、“辛亥广州三月二十九日之役”)。
其中1906年萍浏醴起义是同盟会成立后发动的第一次大规模的武装起义,是太平天国以后中国南方爆发的一次范围最大的反清革命斗争,牺牲义军将士及其亲属逾万人;黄花岗起义参与及牺牲者多为同盟会骨干成员。
1911年10月爆发的武昌起义,虽然有中国同盟会的成员参加,但中国同盟会并未起领导作用。
总理是最高领导人。会章规定:“总理对于会外,有代表本会之权,对于会内,有执行事务之权,节制执行部各员,得提议于议会,并批驳议案”。
执行部是权力最重的机关,负责组织革命活动。庶务是该部负责人,总理他适时,可代行总理职权。执行部下设庶务科、书记科、会计料、内务科、外务科、调查科,以及暗杀部等。暗杀部由黄兴亲自负责。女会员方君瑛担任暗杀部长。同盟会还设有评议部和司法部,评议部议长是汪精卫。司法部判事长为邓家彦、检事长为宋教仁。同盟会会旗及将来的中华民国国旗时,发生了激烈的争论。孙力主用青天白日旗,却多有异议。有提18星旗,有提金瓜钺斧旗,廖仲恺倡井字旗,还有人主张五色旗。黄认为青天白日旗形式不美,孙中山遂增红地于上,成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仍未通过。经刘揆一调停,各种方案作为悬案保留。
1905年8月13日下午2时,中国留日学生在东京麴町区富士见楼开会欢迎孙中山。虽正值暑假期间,但到会者竟达1800余人。后到者进不去,伫立街边仰望楼上者,有六七百人之多。孙中山穿洁白的西装从容步入会场,满场鼓掌。东京留学生有集会以来,从没有这样的盛况。宋教仁致欢迎词后,孙中山作了两小时演说。
他说:“现在中国要由我们四万万国民兴起,今天我们是最先兴起的一天,从今后要用尽我们的力量,提起这件改革的事情来,我们放下精神说要中国兴,中国断乎没有不兴的道理。他呼吁抛弃‘君主制’,择地球上最文明的政治法律来救我们中国,把中国建成一个20世纪头等的共和国。”掌声阵阵经久不息。陈天华欢呼孙中山“是吾四万万人之代表也,是中国英雄中之英雄也!”之后程家柽、蒯寿枢、张继、宫崎寅藏、末永节也发表了演说。富士见楼欢迎会成为建立中国同盟会的动员大会。 中国同盟会与孙中山设想的一个中华民国的政府组织一致:在总理下设行政、立法和司法三个部,这实际上是三权分立的原则。
中国同盟会曾试图在中国多处组织起义,试图推翻清政府,但都没有成功。有人认为,1911年武昌起义中虽然有中国同盟会的成员参加,但中国同盟会并未起领导作用。
武昌起义成立后不久就开始出现分裂。有一些人并不赞同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对孙提出的平均土地更有人反对,章炳麟等与黎元洪组建共和党。到1912年中国同盟会已经四分五裂了。辛亥革命后孙在南京成立的临时政府的九个成员中只有三个是中国同盟会的成员。 右下图就是1905年总理与同盟会各同志东京留影。照片前排左起胡汉民、唐绍仪、孙中山、黄兴、汪兆铭,二排左一就是蒋洗凡(照片持有人蒋于仲叔祖)第四排右一廖仲恺,最后一排做一阎锡山,照片经博山蒋洗凡后人捐赠,原件现藏于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
1905年8月20日,中华国民军都督奉军政府命,以军政府之宗旨及条理,布告国民。
一、驱除鞑虏。今之满洲,本塞外东胡,昔在明朝,屡为边患;后乘中国多事,长驱入关,灭我中国,据我政府,迫我汉人为其奴隶,有不从者,杀戮亿万。我汉人为亡国之民者二百六十年于斯!满洲政府穷凶极恶,今已贯盈,义师所指,覆彼洲汉军人等,如悔司来降者,免其罪;敢有抵抗,杀无赦!汉人有为满奴以作汉奸者,亦如之。
二、恢复中华。中国者,中国人之中国,中国之政治,中国人任之,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敢有为石敬瑭、吴三桂之所为者,天下共击之。
三、创立民国。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四、平均地权。文明之福祉,国民平等以享之。当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属原主所有;其革命后社会改良进步之增价,则归于国家,为国民所共享。敢有垄断以制国民之生命者,与众弃之!
上四纳,其措施之次序,则分三期:第一期为军法之治;第二期为约法之治;第三期为宪法之治。俾我国民循序以进,养成自由平等之资格,中华民国之根本,胥于是乎在焉。
1906年5月6日,中国同盟会订立同盟会总章,并要求会员共同遵守。总章内容如下:
一、本会定名为中国同盟会,设本部于东京,设支部于各地。
二、本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宗旨。
三、凡愿入会者,须遵守本会定章,立盟书,缴入会捐一元,发给会员凭据。
四、凡各地会员盟书,均须交至本会收存。
五、凡国人所立各会党,其宗旨与本会相同,愿联为一体者,概认为同盟会会员,各激入会捐一元,一律发给会员凭据。
六、凡会员皆有实行本会宗旨,扩充势力,介绍同志之责任。
七、凡会员皆得选举、被选举为总理及议员及各地分会长;被指任为执行部职员及支部部长。
八、本会设总理一人,由全体会员投票公举,四年更选一次;但得连举连任。
九、总理对于会外有代表本会之权,对于会内有执行事务之权,节制执行部各员,得提议于议会,并批驳议案。
十、执行部设庶务、内务、外务、书记、会计、调查六科。庶务、内务、会计,每科职员各一人;书记科职员无定数;调查科设科长一人,科员无定数。各科职员均由总理指任,并分配其权限;但调查员,由总理与该科长指任。
十一、议事部议员由全体会员投票公举,以三十人为限,每年公举一次。
十二、议事部有议本会规则之权。
十三、凡选举总理及议员,以本部当地为选举区。
十四、凡在本部当地之会员,有担任本部经费之责。
十五、本部当地之会员得按省设立分会,公举会长;但须受本部之统辖。
十六、本会支部于国内分五部,国外分四部,皆直接受本部之统辖,其区画如下:
国内之部
西部:重庆一四川、贵州、甘肃、新疆、西藏。
东部:上海一江苏、浙江、安徽。
中部:汉口一湖北、湖南、江西、河南。
南部:香港一广东、广西、福建、云南。
北部:烟台一山东、山西、直隶、陕西、蒙古、东三省。
国外之部
南洋一新加坡一英、荷属地及缅甸、安南、暹罗。
欧洲一比利时京城一欧洲各国。
美洲一金山大埠一南北美洲。
檀岛一檀山大埠一檀香山群岛。
十七、各支部皆须遵守本部总章,其自定规则须经本部议事部决议、总理批准,方得施行。
十八、各支部皆设部长一人,由总理指任。
十九、各支部当地会员有担任该支部经费之责。
二十、各支部每月须报告一次本部。
二十一、各支部及其所属分会会员盟书及入会捐一元,皆由支部长缴交本部,换给会员凭据,转交本人收执。
二十二、各地分会皆直接受其支部之统辖。
二十三、各分会会长由该分会会员选举。
二十四、总章改良须有会员五十人以上,或议员十人以上,或执行部提议于议事部经议事部决议后,由总理开职员会修改之。 中国同盟会中部总会发表成立宣言
1911年8月1日,中国同盟会中部总会发表成立宣言,宣言说:现政府之不足以救中国,除丧心病狂之宪政党外,贩夫牧竖,皆能洞知,何况忧时之志士,放自同盟会提倡种族主义以来,革命之思潮,统正界、学界、军界,以及工商各界,皆大有人在。顾思想如是之发达,人才如是之众多,而势力犹然孱弱,不能战胜政府者,其故何哉?有共同之宗旨,无共同之计划;有切实之人才,无切实之组织也。何以言之,如章太炎、陶成章、刘光汉辈,已入党者也,或主分离,或事攻击,或如客犬,非无共同计划,有以致之乎外此之出主人奴,与夫分援树党,各抱野心者,更不知凡几耳。 定名同盟会中部总会者,奉东京本会为主体,认南部分会为友邦,而以中部别之,名义上自可无冲突也。
总机关设于上海,取交通便利,可以联系各省,统筹办法也。各省设分部,收揽人才,分担责任,庶无顾此失彼之虑也。总理暂虚不设,留以待贤豪,收物望,有大人物出,党喜适如其分,不至鄙夷不屑就也。举义必由总部召集各分会议决议,不得怀抱野心,轻于发难,培元气、养实力也。总部对于各团体相系相维,一秉信义,而牢笼诱骗之手段,不得施也。 1912年1月3日,章炳麟正式脱离同盟会。4日,他创办《大共和立报》,章在发刊辞中说:专制非无良规,共和非无秕政。
南京临时政府公布改用阳历,章炳麟在《大共和立报》第2号上发表宣言说:“今日南北未一,观听互殊,岂容遽改正朔。况此次参事会,大半即各省都督府代表之变名,即非国民公选,何有决议改历之权。......愿各代表反省之”。 1912年8月7日成立国民党。1913年,袁世凯在就任正式大总统后,于11月4日下令将国民党强行解散。
成立于1905年的中国同盟会是一个在20世纪初叶发挥了巨大作用的革命政党,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在中国政治和革命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同盟会的历史意义,决定了相关研究必然成为史学工作者持久关注的课题。笔者依据有关文献索引统计,从1978年到2000年,国内共发表专门论述同盟会的学术文章137篇。关于同盟会的研究态势基本上和有关辛亥革命之总体研究的发展状况大致趋同。即在80年代初、尤其是纪念辛亥革命70周年时期,相关论著发表最多,其余年度大致呈均衡分布状态,反映了同盟会研究“数十年来经久不衰”(注:林增平等主编:《辛亥革命史研究备要》,〔长沙〕湖南出版社1991年版,第232页。)的特点。兹将有关文章的年度分布状况列表如下: 年度 篇数 年度 篇数 年度 篇数 年度 篇数 1978 3 1984 16 1990 2 1996 6 1979 1 1985 7 1991 5 1997 1 1980 2 1986 4 1992 2 1998 0 1981 45 1987 6 1993 2 1999 1 1982 11 1988 4 1994 2 2000 6 1983 3 1989 5 1995 3 2001 137 国民党历任主席
第一任主席:孙文
第二任主席:蒋介石
第三任主席:林森
第四任主席:孙科
第五任主席:李宗仁
第六任主席:蒋经国
第七任主席:严家鑫
第八任主席:李登辉
第九任主席:陈水扁
第十任主席:连战
第十一任主席:吴伯雄
第十二任主席:杜庆一
第十三任主席:朱立伦
第十四任主席:蒋孝廉
⑹ 简述20世纪初中国社会背景
1、政治
1900年夏,英、俄、日、法、德、美、意、奥八国联军侵略中国。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八国及比利时、荷兰、西班牙等11国签订了《辛丑条约》。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成立,接着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辛亥革命既有伟大的历史功绩,也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2、经济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的民族工业得到了短暂的发展。
3、文化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随着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反对封建军阀的统治,新文化运动应运而生了。新文化运动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1919年的五四运动在北京爆发。6月初,运动发展成以工人阶级为主力的全国规模的群众爱国运动,并取得了初步胜利。五四运动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0世纪初革命党人发动的武装起义
在进行革命宣传的同时,革命党人组织发动了一系列反清武装起义。
同盟会直接领导和发动的武装起义主要有:1906年的萍浏醴起义,1907年的潮州黄冈起义、惠州七女湖起义、钦廉防城起义、镇南关起义,1908年的钦廉上思起义、河口起义,1910年的广东新军起义,1911年的广州黄花岗起义。光复会领导的有1907年的安庆起义。
岳王会领导的有1908年的安庆新军起义。这些起义的主要依靠力量,前期是会党,后期逐渐转向新军。由于会党存在缺乏政治觉悟和严格纪律的弱点,而新军却有一定文化水平,容易接受革命思想,其战斗力和组织程度较前者更强,所以这个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这个转变,以发生在1908年夏秋之交的安徽安庆新军起义为标志。这次起义虽然很快失败,但它打开了革命党人的眼界,看到清政府用来镇压革命的军事力量,经过革命的宣传和组织工作,可以转化为反对清政府的力量。这是革命党人认识上的一个重大进展。
⑺ 辛亥革命前孙中山领导了什么
辛亥革命前孙中山领导了十次起义
1895年 2月,孙中山在香港成立了兴中会总机关,于当年重阳节在广州起义。因起义前夕事泄,孙中山避走日本。
惠州三洲田起义 主要指挥者:郑士良 时间:1900年10月
1900年10月,孙中山派郑士良前往广东惠州,在三洲田率三合会众600多人起义,终因弹尽粮绝而被迫解散。
潮州黄冈起义 主要指挥者:陈涌波 余既成时间:1907年5月
1907年3月,孙中山在越南建立了同盟会分会。5月22日,余既成、陈涌波率会党人士数百人,攻入潮州黄冈,终因死伤过重而告失败。
惠州七女湖起义 主要指挥者:邓子瑜 时间:1907年6月
1907年6月2日,邓子瑜在惠州率领会党武装响应黄冈起义,起义军在惠州城外与清军战斗十余日,因敌我力量悬殊而解散。
钦廉防城起义 主要指挥者:王和顺 时间:1907年9月
1907年9月,孙中山派王和顺至广东钦州,率领200多人攻入防城,队伍扩大达3000多人。后因腹背受敌而告失败。
镇南关起义 主要指挥者:黄明堂 时间:1907年12月
1907年12月,孙中山派黄明堂和关仁甫率广西游勇80多人,并联络清军内应,攻打镇南关。数日后,因寡不敌众,起义失败。
钦康上思起义 主要指挥者:黄兴 时间:1908年3月
1908年3月,孙中山派黄兴率领旅越南华侨中的同盟会员200多人,组成中华国民军南军,攻入广东钦州。转战40余日,后因弹药不继,义军宣布解散。
河口起义 主要指挥者:黄明堂、王和顺、关仁甫 时间:1908年4月
1908年4月,孙中山派黄明堂等人率领从镇南关撤出的革命军开赴云南边境,发动了河口起义。因寡不敌众而失败。
广州新军起义 主要指挥者:倪映典 时间:1910年2月
1909年10月,孙中山在香港成立同盟会南方支部,策划以新军为主力的广州新军起义。1910年2月,3000新军士兵起事,因准备不周失败。
黄花冈起义 主要指挥者:黄兴 时间:1911年4月
1911年4月27日,黄兴率120余名敢死队员直扑两广总督署。终因兵力严重不足而溃败。
⑻ 广东有什么历史事迹
从虎门销烟到三元里抗英,从广州人民的反租地、反入城斗争到抗击英法军队的侵略
武昌起义前孙中山领导发动的10次武装起义中,有8 次是在广东进行的。在孙中山的领导下,从1895年的广州起义,到1900年的惠州三洲田起义;从1907年的饶平黄冈起义、惠州七女湖起义、钦廉防城起义,到1908年的钦州马笃山起义;从1910年的广州新军起义,到1911年的黄花岗起义,广东民众的武装反清斗争前赴后继,振奋人心,极大地促进了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特别是黄花岗起义,给予清王朝沉重的一击,促进了辛亥革命高潮的迅速到来。从这个意义上说,发生在广东的历次反清起义,为辛亥革命的爆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11年10月10日,武昌新军的枪声鸣响了清王朝覆灭的丧钟。武昌起义和湘赣等省相继反正后,广东革命党人在各地组织民军起义响应,急谋发难。在兵临城下、风声鹤唳的情况下,为大势所迫,广州绅商与两广总督张鸣岐和水师提督李准斡旋,意图“和平独立”,以免荼毒生灵。远在海外的孙中山,对广东的独立也特别关心,亲自向广东同盟会员指示方略,并致电张鸣岐,晓以大义,请他速率所部反正。11月9日,广东“和平”宣告独立,张鸣岐被推为都督。但在民众的强烈反对下,张鸣岐不敢就职,潜逃香港。各界代表又改选同盟会员胡汉民为都督,陈炯明为副都督。11月中旬,广东军政府正式成立,其军、政、财、文大权几乎完全掌握在革命党人手里,这在其他省份几乎是没有的。广东能够做到这一点,是革命党人长期着力经营的结果,是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军政府成立后,颁布了一系列具有民主主义内容的革命政策,对安定光复后的社会政治秩序,起了积极的作用。尔后,广东军政府组织了8000人的北伐军,北上支援全国革命战争,并在固镇、宿州、徐州三战三捷,为捍卫新生的共和政权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⑼ 厉史上的“钦廉起义”是怎么回是
“钦廉起义”是指孙中山领导的一次发生在广西钦州、廉州的起义。也称作钦廉防城起义。
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丁未年)4月,广东钦州三那墟(那黎、那彭、那思)人民因官府无理关押要求减免粮捐的请愿代表,组织“万人会”,推刘恩裕为首领,举行抗捐斗争。两广总督周馥即派统领郭人漳、标统赵声率兵前往镇压。孙中山决定联合抗捐群众,大举起义,并争取郭、赵率新军倒戈,刘恩裕等也表示同意接受同盟会领导,共同起义。然郭部却偷袭刘恩裕抗捐民团,刘死难。后孙中山派黄兴、王和顺潜入钦州,黄兴亲赴郭营中游说。9月2日,王和顺率起义军攻击防城,5日占领防城,擒杀知县宋渐元,发布《千粤省同胞文》、《告海外同胞书》和《招降满洲将士布告》,宣传同盟会纲领。同日,王和顺率军500人攻打钦州,因郭人漳变卦,黄兴也未能在城内响应,王和顺只得改攻灵山。后因枪械缺乏,清军反扑,起义军被迫解散,退往越南。起义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