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发展 > 河南的历史文化

河南的历史文化

发布时间:2021-02-05 22:58:36

Ⅰ 河南的历史文化有那些

中国之中来,自古兵家必争之地源,几乎每座城都是历史名城,几千年文化河南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也是中国姓氏的主要发源地,中国300个大姓中根在河南的有171个,依人口数量多少而排列的100个大姓中有78个姓氏的源头或部分源头在河南,有“陈林半天下,黄郑排满街”之称的海内外四大姓氏均起源于河南。道家、墨家、法家、名家、纵横家等思想均发源于河南。

Ⅱ 河南省有哪些历史文化背景

河南省是中原风格区的主体构成。河南古属豫州,居华夏九州之中,所以向有“中原”、“中州”之称。春秋战国时分别为宋、卫、郑与韩、魏、赵等国所属,元代开始设置行政省。

Ⅲ 河南省的历史有哪些

河南地处黄河中下游,是中国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至迟在50万年前就有人类在这里生息和繁衍。七八千年前的裴李岗文化时期,这里就产生了农业、畜牧业和制陶等手工业;到了4000多年前的龙山文化中晚期,中原进入了石、铜器并用时代,产生了私有制和阶级的萌芽。夏朝时期,夏朝在中原地区建立。商朝时期,先后定都于亳、西亳、嚣、相、邢、殷和朝歌等地。西周,周成王营建都城成周洛邑。东周,定都洛邑(今洛阳)。春秋战国时期,宋国、陈国、卫国、管国、郑国、许国、应国、蔡国、魏国、韩国等诸侯国都城在河南境内。东汉,刘秀定都洛阳。东汉末期,迁都许昌。曹魏,曹操定都洛阳,末期迁都许昌。西晋,司马炎定都洛阳。北魏统一后,孝文帝迁都洛阳。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均定都安阳。隋朝,以洛阳为东都,在河南设立河南郡、荥阳郡、陈留郡、梁郡等郡。唐朝,以洛阳为东都,期间数度迁都洛阳,在河南境内设立都畿道和河南道。武周,武则天定都洛阳,改洛阳为神都。五代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均定都于开封、洛阳。北宋定都开封,以开封府(今开封)为东京、以河南府(今洛阳)为西京、以应天府(今商丘)为南京。南宋,赵构定都南京应天府(今商丘)继承了宋朝皇位,为了延续宋朝皇统和法统,定国号仍为宋,史称南宋。金朝贞祐二年(1214年),迁都开封,末期迁都商丘。宋、金划淮河而治之后,河南省淮河以南地区属南宋。元朝,在河南境内设置河南江北行省,开封为省会。明朝,河南省下辖8个府和1个直隶州。清朝,基本沿袭了明朝区划。中华民国时期,洛阳曾是吴佩孚的基地。1926年(民国十五年),冯玉祥参加北伐战争,进驻河南。1928年(民国十七年),张国焘、徐向前等在大别山区开辟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信阳新县是根据地的首府。1930年(民国十九年)5月,河南省会驻地从开封市移驻商丘市。同年10月6日,河南省会驻地由商丘市迁驻开封市。1932年(民国二十一年),一二八事变后,中华民国迁都洛阳。1939年(民国二十八年),彭雪枫等无产阶级革命家开辟豫皖苏抗日根据地,商丘永城为根据地的首府。1949年1月10日,淮海战役胜利结束,河南全境解放。1949年8月,黄河以北地区成立平原省,省会驻新乡市,河南省保留黄河以南地区。1952年11月,撤销平原省,其行政区域大部分并入河南省。1954年10月,河南省会驻地从开封市迁驻郑州市。

Ⅳ 河南都有哪些历史文化

他们回答的都是什么啊!河南有什么?我用外省人的眼光回答:中岳嵩山,少林寺,北宋都城开封,包青天,豫剧,龙门石窟,更重要的是中原指得就是河南!记住这些足矣!

Ⅳ 河南有哪些历史文化名城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名单
河南省8个第一批:洛阳、开封 第二批:安阳、南阳、商丘、内第三批:郑州、容浚县 参考: http://news.sina.com.cn/c/2004-10-11/19104544319.shtml

Ⅵ 河南境内的历史文化传说

少林寺,位于中国的河南省,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地方,并且也许是世界最著名的佛教寺庙。然而,令人惊奇的是,今天由于他与武打艺术紧密相连,他更多的因武打而不是因佛教而闻名于世。少林武功强调长期静心修炼,在中国有着牢固的根基,同时也深深地影响了日本的历史和文化,使它成为禅宗圣地。

据说,少林寺是武术的诞生地,虽然有许多人对此表示怀疑,即使中国武功并不起源于少林寺,但事实上,武术和佛教的首次融合,确实发生在这里。这种融合可以追溯到1500年以前,并且对今天武术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甚至现在尽管有许多年轻人到少林寺是专门学习武功的,但也有许多人是专门来学佛教的。事实上,在少林寺,这两者是不可分割的。

几个世纪以来,武打和佛教的奇妙结合,使少林寺造就了历代武术大师,并流传有无数个传说。关于少林寺,有如此多的故事、书刊、影视剧,以致于经常使人真假难分,以下本文叙述的几个故事,是有关少林寺的过去、少林寺时代流传的故事。它们是事实,还是虚构,有待读者自己斟酌。

少林寺由魏孝文帝建造于公元495年,孝文帝是一位新宗教信仰的支持者。他下令建造少林寺,目的是让印度僧人沙门跋陀在中国传教。跋陀是一名早期的传教士,他自印度来到中国传播佛教,倍受孝文帝的青睐。少林寺位于登封县西北,建造在沿着嵩山山脉的少室山脚下。据说,因它与山东北部接壤而命名,故寺庙称少林,意思是“少山的森林”。

跋陀是第一位寺院的大主持,直至终生。他翻译了婆罗门经典中的箴言(佛教所写的书),而且在寺庙中传授佛经,据说跋陀热衷于中国武术,而且吸收了有武功绝技的人为门徒。

惠光与僧稠

跋陀有几位杰出的门徒,其中有一名名叫慧光,跋陀是在旅行到洛阳附近时,遇到慧光的,他走过时,注意到一个男孩正在踢键子,这对大多数中国孩子来说,是很寻常的。通常在身体前方踢,而这个孩子却在自己的身后踢,这是较难的技巧。

僧人注意到这位男孩踢键子五百次而没有落地,更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这个男孩正在做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动作:站在高高的石院墙上向下俯瞰,如果失去平衡,男孩就会掉下去。

跋陀被这个男孩的专注和胆量所感动,他设法接近这男孩。男孩也完全被他吸引住了,后来经父母同意,他跟随僧人跋陀来到寺庙。以后跋陀给男孩取法名叫慧光。

据说慧光成为僧人之前就身怀特技,他被人们认为是武术引进少林寺课程的非常有影响的人物。他与沙门跋陀在一起修炼,并翻译和编写了许多佛经中有关释加牟尼原话(婆罗门经典中的箴言)的注释,被认为是佛经学派的创始人。

僧稠是受沙门跋陀赏识的另一位弟子。僧稠成长在河南省安阳县,他28岁时,发誓成为一名佛教僧侣。跋陀收他为弟子不久,他的聪明才智和惊人的记忆力为世人所知。哪怕最枯燥的经文他只要读一遍,就能理解和背诵。

僧稠体魄非常强壮,据说他精通武术,喜欢摔跤,常在假日和节日期间为参观寺庙的人表演,据说没一人能打败他。为了娱乐,他爬上房间,至少离地面十二英尺的主梁上,然后从这条梁上跳到另一条,两跟梁之间的距离至少十英尺。他也喜欢以神奇的速度敏捷地在高墙上行走。

Ⅶ 河南有什么传统文化

1、少林武术节

少林武术是中国武术中的奇葩,国之瑰宝。为了弘扬中华武术,扩大对外开放,郑州自1991年开始举办“中国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隔年举行。

在武术节期间举行精彩的武术竞赛和表演,进行经贸、科技交流和各种富有民族与地方特色的文化、艺术、娱乐及旅游活动。

这是一项融经贸、文化、旅游、科技为一体的大型国际性综合活动,每次都吸引国内外数十万人云集郑州。

2、古荥龙舞

郑州市邙山区古荥镇的龙舞,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每逢农历正月十五龙灯节,方圆几百里的百姓都涌向古荥观看,据说清乾隆、光绪二帝都曾亲临古荥观看龙舞。1949年后,古荥龙舞得以创新发展,演技日益精湛。

它汲取了各种龙舞的特点,又不同于其他龙舞,故事完整生动,情节曲折感人,表演场面宏大,艺术风格独特。整场表演分为鱼跃龙门、金龙出南门、龙蜗玉柱、二龙相戏、解救青龙、二龙戏珠、胜利对舞等10个场面。

古荥龙舞流传至今,其影响之大,历史之悠久,在中原地区是不多见的。1988年古荥龙舞应邀参加了北京国际旅游年的龙舞大赛,誉满京城。

3、笑伞

流传于荥阳一带的民间艺术。传说隋大业十二年(616),瓦岗军起义,翟让用李密计,破金韩关,进取荥阳。

隋扬帝派大将张须陀为荥阳通守,协同荥阳大守郇王庆合兵讨伐。瓦岗军初战不利,于是乘正月十五玩花灯之机,巧扮民间歌舞艺人,

随民间社火一起混进城内,里应外合,一举攻克荥阳。笑伞就是义军当时扮演的节目之一。如今歌舞队中执伞的滑稽老人,即是赫赫有名的程咬金,其他男女演员各2人也是义军勇士。

4、律棒鞭

流行于荥阳一带的民间歌舞,起源年代不详。演员只有3人,男1女2。细乐器伴秦,白8~10人组成,其节奏轻松、流畅。曲牌有“谓调”、“剪剪花”、“剪剪花变新调”、“满州”、“双翠翠”、“下河”、“对花”等10多种。

表演时男演员饰相公,女演员饰小姐,手持竹眼钱。舞蹈动作从曲调过门开始,男演员即右手持扇,载歌载舞,而女演员则手持竹鞭,随节拍上下击鞭。舞蹈反映青年男女踏青相恋。

5、独角兽

流传于新郑一带的独特民间舞蹈。是古代劳动人民根据刑天舞戚的故事创造的,反映出对不畏强暴的断头英雄的崇拜。在伴秦中绕场蹦跳翻滚、窜桌子,并以腰部的夸张表演,表现独角兽暴躁怒吼或温顺平静的表情。

后在急迫的“闹台”乐曲伴奏中,斗兽者执鞭出场,与独角兽打斗拼搏。其“击头”、“击腿”、“滚翻”、“窜桌子”、“倒立”、“擒兽”等动作粗旷诙谐,生动有趣,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6、跳经担

流行于新密一带的民间舞蹈。在庙会期间,妇女们挑着自制的花篮(经担)到庙会神前进香,然后在神前空地上边哼经曲,边跳经担,以示对神灵的虔诚。跳经担的音乐与伴奏主要是经曲,使用的乐曲是木鱼和碰铃,伴唱的是经曲。

7、张公背张婆

流传于新密一带的民间舞蹈。参加演出的只有2人,服装道具简单,人物造型幽默风趣。表演时舞曲采用地方戏曲中的流水板、阳调、银扭丝、汉江等曲调。据传张公是晋国贵族介子推的家仆,介子推躲在绵山,不愿出仕,

晋文公为逼他出山而焚绵山,介子推被烧死。张公将介母背出火海,并认为义母。张公为人忠厚,外出时唯恐介母在家寂寞或遭野兽伤害,

因此无论耕地还是赶集都要背着介母,直至介母寿终。后人为纪念张公仗义行为,编排此舞,以表敬仰之心。

阅读全文

与河南的历史文化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