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軍事戰爭 > 抗日戰爭三個師長

抗日戰爭三個師長

發布時間:2021-03-11 10:54:00

① 抗戰時期,「八路軍」下轄3個師和一個直屬隊,劉伯承在哪個師

129師
師長劉伯承、副師長徐向前、政訓處主任張浩、副主任宋任窮、參謀長倪志亮、參謀處長李達;

385旅
385旅旅長王宏坤、副旅長王維舟、參謀長唐天際;

769團團長陳錫聯、副團長汪乃貴
770團團長張才千、副團長胡奇才
386旅
386旅旅長陳賡、副旅長陳再道、政訓處主任王新亭、參謀長李聚奎;
771團團長徐深吉、政訓處主任吳富善、副團長韓東山、參謀長黃新友;
772團團長葉成煥、政訓處主任謝富治、副團長王近山、參謀長孫繼先;
教導團團長張賢約

抗日戰爭爆發後,任八路軍第一二九師師長,組織指揮所部進行了夜襲陽明堡、七亘村伏擊戰以及長生口、神頭嶺、響堂鋪等戰斗,後又取得了晉東南反「九路圍攻」和冀南反十一路「掃盪」的勝利,創建了晉冀豫抗日根據地。1940年組織部隊參加百團大戰。後組織正規軍、游擊隊和民兵匯合的武裝集團,實行主力地方化,並組建大量武裝工作隊,實行「敵進我進」,向敵占區的城鎮據點和交通線出擊,挫敗日偽軍的「蠶食」和「掃盪」,鞏固和擴大了抗日根據地。同時多次反擊國民黨頑固派軍隊對根據地的進犯。

② 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三哥師下設各旅旅長是誰

三四四旅:一一五師主力部隊之一,由紅十五軍團而成,旅長徐海東、副旅長黃克誠,參謀長盧紹武,下轄687團團長韋傑,688團團長韓先楚。1937年8月22日,從陝西三原出發,東進抗日,開赴山西抗日前線。1938年冬旅主力開赴山東,楊得志、崔田民率該旅旅直一部與當地武裝合並為冀魯豫支隊,並成立六八九團、獨立團、挺進縱隊等,1938年2月曾歸一二九師指揮,1940年2月隸屬於八路軍第二縱隊。南下以後又編入八路軍第四縱隊,皖南事變後編者按入新四軍第三師。

三五八旅:一二○師主力部隊之一,由紅二軍團和紅二十八軍改編而成,旅長盧冬生(未到職1945年在東北被老毛子老大哥槍殺)、張宗遜、副旅長李井泉、參謀長姚哲,下轄715團團長王尚榮、副團長賴星雲,716團團長宋時輪、副團長賀炳炎、政治處主任劉道生。改編後於9月3日開赴山西抗日前線。當月由宋時輪組建宋支隊,後與鄧華支隊會合開辟冀東抗日根據地,1938年1月忻縣獨立團編為714團列入該旅序列,夏天李井泉帶部分部隊組成大青山支隊挺進大青山地區開辟抗日根據地,1939年由彭紹輝接任旅長,羅貴波任政委(也叫彭八旅)。9月將獨二旅也改稱三五八旅,張宗遜為旅長,張平化政委(稱張八旅)。1940年9月彭八旅改編為獨立第二旅,1945年9月,三五八旅及獨二旅均編入晉綏野戰軍。

三五九旅:一二○師主力部隊之一,由紅六軍團和紅三十二軍、總部特務團一營改編而成,旅長陳伯鈞、副旅長王震、參謀長唐子奇,下轄七一七團團長劉轉連、政委晏福生、參謀長歐陽家祥,七一八團團長文年生、黃新廷、參謀長帥榮。除七一八團留守延安外,其餘全部於9月3 日開赴山西抗日前線,1938年1月平山獨立團改編為七一八團、崞縣獨立團改編為七一九團列入該旅序列,1939年在旅長王震率領下三五九旅主力調回陝甘寧邊區駐防,1940年冬該旅開赴南泥灣執行屯田任務。1944年10月,中共中央決定三五九旅主力改編為八路軍第一支隊(也叫南下支隊)分別由王震、王首道任司令員、政委,南下湘粵邊,打通與廣東東江縱隊的聯系並開辟根據地,後該支隊開辟了湘鄂贛根據地,留駐陝甘寧的三五九旅一部由副旅長蘇進率領作為南下第二梯隊。

三八五旅:一二九師主力部隊之一,由紅一軍團改編而成,旅長王宏坤、副旅長王維舟,參謀長耿飈、唐天際,下轄七六九團團長陳錫聯、副團長汪乃貴,七七○團團長張才千、副團長胡奇才。旅部與七七○團留守陝甘寧邊區,之後將警備第三、七團編入該旅序列,並劃歸八路軍後方留守兵團指揮。1942年6月,陝甘寧晉綏聯防軍司令部成立後,又歸聯防軍司令部領導,抗戰勝利後編入陝甘寧邊(軍)區。該旅第七六九團跟隨一二九師開赴山西抗日前線,1938年新的三八五旅在太行根據地成立,由陳錫聯任旅長,謝富治任政委,轄769團、獨立團、汪乃貴支隊。該旅一直在太行山抗日根據地生活戰斗,1945年8月,晉冀魯豫軍區成立,該旅編入晉冀魯豫軍區第三縱隊。

三八六旅:一二九師主力部隊之一,由紅十五軍團改編而成,旅長陳賡、副旅長陳再道、許世友,政委王新亭、參謀長李聚奎,下轄七七一團團長徐深吉、政委吳富善、副團長韓東山、參謀長黃新友,七七二團團長葉成煥、政委謝富治、副團長王近山、參謀長孫繼先。9月30日,該旅隨一二九師出兵山西抗日前線。1938年1月成立獨立團,由韓東山任團長,7月,七七一團編入一二九師獨立旅,不久獨立旅與青年抗日游擊縱隊合編為青年抗日縱隊。1940年改編為新四旅,1942年11月七七一團歸冀南第四軍分區,1944年春,該團又調往延安,編入新編第四旅。抗戰勝利後編入陝甘寧晉綏聯防軍。1940年5月該旅兼太岳軍區,對外稱太岳縱隊,1941年1月三八六旅改為機動兵團,一直在太岳抗日根據地。1943年3月兼太岳第二軍分區,抗戰勝利後該旅分別編入太岳第十九軍分區和晉冀魯豫軍區第四縱隊。

③ 八路軍下轄哪三個師

八路軍下轄的三個師分別是115師、120師和129師,其師長分別是林彪、賀龍和劉伯承。

最後,我認為戰爭的勝利真的是民心所向,八路軍就是很好的例子,只有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才會獲得人民的力量,而反觀國民黨和其他的侵略外敵,雖然軍事力量更好,但肆意的燒殺搶掠,只是為了戰爭的勝利而忽視人民的穩定生活,那樣註定是失敗的,沒有人能夠站在人民的對立面而取得勝利,所以我們也應該像八路軍前輩們致敬,沒有他們就沒有新中國,就沒有我們現在安穩幸福的生活!

④ 抗日初期共產黨的三個師領導分別是誰

共產黨剛組建的三個師分別是:115師,120師,129師。
一、115師
115師師長林彪。115師全稱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後改為第十八集團軍)第115師,不但是八路軍編制上的第一師,而且也是八路軍中最先從陝北出發,渡過黃河,並第一個與日軍進行交戰的師。它是名副其實的八路軍第一師。
二、120師
120師師長賀龍。120師屬於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1937年8月25日由紅二方面軍改編成,下轄358旅、359旅、教導團,初期師長為賀龍,副師長蕭克,政訓處主任關向應,副主任甘泗淇,參謀長周士第,1940年和129師參與百團大戰。
三、129師
129師師長劉伯承,政委鄧小平。129師全稱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第129師,受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共領導的三個主力師之一,1937年8月25日由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第4、第31軍,西北紅軍第29、第30軍和獨立第1、2、3、4團以及第15軍團的騎兵團等改編而成,全師共1.3萬餘人。劉伯承任師長,原紅四方面軍總指揮徐向前任副師長,倪志亮任參謀長,張浩任政訓處主任,宋任窮任副主任。

⑤ 抗戰中,中國駐印軍的最高指揮官是誰最初下設那三個師

中國遠征軍是根據一九四一年成立的中英軍事民盟而組織的。當一九四○年歐洲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六月四日英法軍在敦克爾克棄甲丟盔大潰敗之後,英倫三島岌岌可危,英國希圖借中國人民長期抗戰的偉大力量,支援它在遠東殖民地特別是緬(緬甸)、印(印度)、馬(馬來亞)方面的軍事,挽救遠東大後方的危機。同時,在中國方面,為了要取得抗戰最後 的勝利,當時也必須確保滇緬路這條最後國際交通運輸線。因此,自一九四○年十月間起,英國首先開放封鎖已久的滇緬路,接著醞釀中英軍事民盟。一九四一年春,英國邀請「中國緬印馬軍事考察團」到緬甸、印度、馬來亞作軍事考察。以後幾經協商,才在同年十二月二十三日,簽訂「中英共同防禦滇緬路協定」,成立中英軍事同盟。 根據中國緬印馬軍事考察團的意見,中英軍事同盟本來早應成立,以便中國軍隊及早開入緬甸布防。可是英方遲遲不決,直到一九四二年二月間,中國軍隊才先後動員入緬;三月十二日,即仰光失守後第四日,才正式成立「中國遠征軍第一路司令長官司令部」(原定第二路在越南方面,以後情況變化未發表),指揮三軍在緬甸與英軍並肩作戰。這就是本文所稱的中國遠征軍。 中國遠征軍隨著當時情況的發展分為前後兩個階段和三種不同任務、不同作戰地區的組織。前一階段,自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十一日中國軍隊動員入緬開始。屬於中國遠征軍第一路司令長官司令部指揮范圍。第一次入緬遠征失敗後退入印度的部分軍隊改稱為「中國駐印軍總指揮部」,簡稱「駐印軍」或「中國駐印軍」;另一部分軍隊退至本國境內怒江東岸,連同以後新增加的部隊到一九四三年春重新成立「中國遠征軍司令長官司令部」,此為後一階段。但因一般都稱「遠征軍」,以致歷史資料中,經常混淆不清。特別是這三種任務不同的部隊在三個戰區作戰,先後又統歸史迪威指揮,更易造成錯覺。 現在我把中國遠征軍前後兩個階段、三種情況的實際組織分述如次:第一階段:可以概括為自珍珠港事變、日寇侵緬、中國出兵遠征的時期。 時間:自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十一日中國軍遠征軍開始入緬起,至一九四二年八月間。 地點:包括全境內同古(即東瓜)、葉帶西、斯瓦、仁安羌(即彥南陽)、喬克巴當、棠吉(即東枝)、臘戍、曼德勒(即瓦城)、惠通橋諸戰役及失敗後分頭撤退的地點。 部隊番號及指揮官:中國遠征軍第一路司令長官司令部司令長官衛立煌,未到任,由杜聿明代理,繼任羅卓英,副司令長官杜聿明;第五軍軍長杜聿明兼,第二百師師長戴安瀾、新二十二師師長廖耀湘、第九十六師師長余韶,游擊司令(即第五軍新兵訓練處)黃翔;第六軍軍長甘麗初,第四十九師師長彭璧生、第九十三師師長呂國銓、暫五十五師師長陳勉吾;第六十六軍軍長張軫,新三十八師師長孫立人、新二十八師師長劉伯龍、新二十九師師長馬維驥。 第二階段:可以概括為准備反攻及打通中印公路(亦稱史迪威公路)時期。在這一階段中又分為兩個方面:印度方面:時間:自一九四二年八月間中國遠征軍第一路司令長官部及新二十二師、新三十八師等部隊退入印度至一九四五年日本投降止。 地點:包括中緬印邊境孟拱、密支那、八莫及畹町會師、打通中印公路諸戰役。 部隊番號及指揮官:中國駐印軍總指揮部總指揮史迪威兼,副總指揮鄭洞國(前為羅卓英);新一軍軍長鄭洞國,繼任孫立人;新三十師師長胡素,繼任唐守治;新三十八師師長孫立人,繼任李鴻;第五十師師長潘裕昆;新六軍軍長廖耀湘,新二十二師師長李濤,第十四師師長龍天武。 中國方面: 時間:自一九四三年四月前後至一九四五年三月前後。 地點:包括中緬邊境松山、騰沖、龍陵、畹町會師諸戰役。 部隊番號及指揮官;遠征軍司令長官司令部司令官陳誠,繼任衛立煌,副司令長官黃琪翔;第十一集團軍總司令宋希濂,第二軍軍長王凌雲、第六軍軍長黃傑,第七十一軍軍長鍾彬、第五軍第二百師師長高吉人;第二十集團軍總司令霍揆彰,第五十三軍軍長周福成、第五十四軍軍長闕漢騫;直屬部隊,第八軍軍長何紹周。本文所述,只是遠征軍第一階段一些慘痛的回憶。

記得採納啊

⑥ 抗日戰爭新四軍幾個師,師長都是誰

新四軍共有七個師

新四軍在皖南事變前設四個支隊,皖南事變後改設七個師。
【第一師】
師長:粟裕
政委:劉炎
政治部主任:鍾期光
【第二師】
師長:張雲逸(兼)
政委:鄭位三
副師長:羅炳輝
參謀長:周駿鳴
政治部主任:郭述申
【第三師】
師長兼政委:黃克誠
參謀長:彭雄
政治部主任:吳法憲
【第四師】
師長兼政委:彭雪楓
參謀長:張震
政治部主任:蕭望東
【第五師】
師長兼政委:李先念
參謀長:劉少卿
政治部主任:任質斌
【第六師】
師長兼政委、政治部主任:譚震林
參謀長:羅忠毅
【第七師】
師長:張鼎丞
政委:曾希聖
參謀長:李志高
政治部主任:何偉

⑦ 抗日戰爭時共產黨分為幾個師

分為10個師,分別是八路軍的3個師,115師、120師、129師。新四軍的7個師, 第一師、第二師、第三師、第四師、第五師、第六師、第七師。

一、八路軍

1、115師:師長林彪、副師長兼政委聶榮臻、參謀長周昆、政訓處主任羅榮桓。

2、120師:師長賀龍、副師長蕭克、政訓處主任關向應,參謀長周士第。

3、119師:師長劉伯承、副師長徐向前、政訓處主任張浩、參謀長倪志亮、參謀處長李達。

二、新四軍

1、第一師:師長粟裕,政治委員劉炎,政治部主任鍾期光。

2、第二師:師長由副軍長張雲逸兼任,政治委員鄭位三,副師長羅炳輝,參謀長周駿鳴。

3、第三師:師長兼政治委員黃克誠,參謀長彭雄,政治部主任吳文玉(即吳法憲)。

4、第四師:師長兼政治委員彭雪楓,參謀長張震,政治部主任蕭望東。

5、第五師:師長兼政治委員李先念,參謀長劉少卿,政治部主任任質斌。

6、第六師:師長兼政治委員和政治部主任譚震林,參謀長羅忠毅。

7、第七師:師長張鼎丞,政治委員曾希聖,參謀長李志高,政治部主任何偉。

(7)抗日戰爭三個師長擴展閱讀:

8年抗戰,新四軍共計對日偽軍作戰24600餘次,斃傷日偽軍293700餘人.俘虜日偽軍124200餘人。另有投誠、反正的日偽軍60800餘人。

新四軍在廣泛開展敵後游擊戰爭的基礎上,光復國土25.3萬余平方公里,解放人口3400餘萬。占華中淪陷區人口的百分之五十以上。

八路軍共與日偽作戰12萬次,斃傷、俘虜日偽125萬人,創造面積達246萬平方公里,人口近1億的抗日根據地,為中國人民民族解放戰爭作出了貢獻。

八路軍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依靠根據地的人力物力,堅持了長期抗戰。同時,廣泛地發動群眾,組織群眾、武裝群眾,開展游擊戰爭,有效地打擊、牽制和吸引著大量敵軍。

⑧ 抗日戰爭新四軍幾個師,師長都是誰

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任命葉挺為軍長,項英任政委兼副軍長,張雲逸為參謀長,周子昆為副參謀長,袁國平為政治部主任,鄧子恢為政治部副主任。1937年12月25日,新四軍軍部在漢口成立,1938年1月6日移至江西南昌。全軍共一萬餘人,下轄四個支隊:第一支隊,陳毅任司令員,傅秋濤任副司令員;第二支隊,張鼎丞任司令員,粟裕任副司令員;第三支隊,張雲逸兼任司令員,譚震林任副司令員;第四支隊,高敬亭任司令員,杜平任副司令員。同時中共中央決定成立中央軍委新四軍分會,以項英為書記,陳毅為副書記

⑨ 《亮劍》中129師師長是誰抗戰時期共產黨的三個師的師長都是誰

129師師長是劉伯承,120師師長是賀龍,115師師長林彪。均在1955年被授予元帥。

⑩ 抗戰時期八路軍3個師為什麼115師發展的最好

115師主要發展了2個根據地,晉察冀、山東根據地。

1、優秀的領導。
115師林師長受傷後,陳光為代師長,後來陳被調走,由羅任領導。一元制領導,對根據地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晉察冀則由聶一手創立。

2、合適的政治環境。
115師入山東的時候,正是國民黨敗退,日本立足未穩的時候,也正是這個時候,最適合建立根據地。我軍就在這時候乘虛而入,建立起穩固的根據地。
晉察冀則處於三省交界,情況復雜,非常利於建立根據地。

3、優秀的地理位置。
山東自古就是富裕之地,魚鹽、黃金加上山東人比較善戰,另外山東根據地也包括蘇北、河北部分地區,這樣到了抗戰後,使山東解放區人口2400萬,解放區12.5萬平方公里。而且山東山區較多,佔了30%,水域也比較豐富,這樣使游擊戰爭成為便利的方式。
晉察冀則山多,太行山、燕山之類,自古易守難攻。

4、敵軍相關
抗日戰爭初期,新編第四師師長吳化文、新編第一師師長於懷安、東北軍第一一二師副師長兼三三四旅旅長榮子恆、魯西司令寧春霖等率部投降日本,這些軍隊戰鬥力不強,人數卻多(有16萬人),也就給我軍造成豐富的武器來源。
晉察冀則有閻錫山、有日本,有西北軍也是非常復雜,這樣有利於建立根據地。

5、人民的支持
紅嫂、地雷戰等都出自山東根據地。

閱讀全文

與抗日戰爭三個師長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