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軍事戰爭 > 中國古代政黨的戰爭

中國古代政黨的戰爭

發布時間:2021-03-11 10:25:15

『壹』 中國共產黨經歷了哪幾次重大歷史轉折

1、1927至1937年的土地革命戰爭時期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嚴黨領導的武裝起義有100多次,遍及14省140多縣(市),參加起義的工農群眾和革命士兵有數百萬人。

這些起義,高舉土地革命和武裝斗爭的旗幟,給國民黨反動派的屠殺政策以有力的回擊。起義保存下來的武裝成為中國工農紅軍的主要來源。

2、1937至1945年的抗日戰爭時期

抗日戰爭(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簡稱抗戰,指20世紀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場民族性的全面戰爭。

國際上稱作第二次中日戰爭(Second Sino-Japanese War)、 日本侵華戰爭(Japanese War of aggression against China)。抗戰時間從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開始算起,至1945年結束,共十四年抗戰。

3、1945至1949年的全國解放戰爭時期

解放戰爭,亦稱「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國民黨方面稱為「動員戡亂」,是1945年8月至1949年9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為推翻國民黨統治、解放全中國而進行的戰爭,國共內戰第二階段。

4、1949年至今的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

中國社會主義革命指從新中國成立的1949年到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的1956年。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標志著中國人民完成了社會主義革命,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

(1)中國古代政黨的戰爭擴展閱讀

中國共產黨革命歷程

第一階段(1919~1927)

1919年爆發的五四運動成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並直接促成1921年7月23日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新民主主義革命擁有了堅強的領導核心。此後,中國共產黨不斷發起工人暴動,反抗北洋政府統治。

第二階段(1927~1937)

這一階段被稱為「土地革命」時期。由1927年8月1日南昌起義開始,中國共產黨代表人民群眾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秋收起義後,確定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開辟了以井岡山為代表的無數農村革命根據地,並成功粉碎國民黨數次「圍剿」。1936年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後,國共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

第三階段(1937~1945)

這一階段被稱為「抗日戰爭」 時期。以「七七事變」為起點,中國人民進入了艱苦卓絕的八年全面抗戰時期。以國共第二次合作為代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形成,全國人民團結一心,最終打敗了日本侵略者,維護了國家的主權獨立,極大地提高了國際地位。

第四階段(1945~1949)

這一階段被稱為「解放戰爭」時期。1945年抗戰勝利後,國共進行重慶談判,簽訂關於和平建國問題的協定(即「《雙十協定》」)。1946年,蔣介石撕毀《雙十協定》,發動內戰。在中國共產黨的英明領導和人民群眾的大力支持下,解放戰爭最終獲得勝利。

『貳』 請你分別列舉中國國民黨中國共產黨在抗戰中的典型事件(戰役)各一例.這次戰爭的勝利對中國歷史產生的影響

台兒庄
(一)台兒庄戰役的結局,這是日軍一次戰役進攻中的敗退。這在日軍侵華戰爭以來尚屬首次。在日軍來說,這不僅是在兵力數量上的損失,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挫折。「大日本皇軍不可戰勝」的神話破滅了。日軍《步兵第10聯隊戰斗詳報》載「不識他人,徒自安於自我陶醉,為國軍計,更應以此為慎戒」。
(二)台兒庄戰役的勝利,在政治上增強了全國軍民抗戰必勝的信心,鼓舞了抗日軍隊的士氣,用勝利的事實證明了「亡國論」是沒有根據的。而李宗仁更是以偏師弱旅戰勝驕狂不可一世之強敵,更說明了只要眾志成城,精誠團結中國人民是不可戰勝的。
(三)台兒庄戰役的勝利,改變了國際上對中日戰爭前途的看法。抗戰爆發以來,國際上對中國抗戰的前途大多抱悲觀的看法。台兒庄戰役勝利的消息傳出,有的國家甚至不敢相信。1938年4月9日路透社電訊說;「英軍事當局對於中國津浦線之戰局極為注意,最初中國軍隊獲勝之消息傳來,各方面尚不十分相信,但現在證明日軍潰敗之訊確為事實。」所以,英贊揚此戰勝利的評論。顯然,這次勝利提高了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並為爭取外援增強了有利條件。

百團大戰
百團大戰是抗戰時期中國工農紅軍主動出擊日軍的一次最大規模的戰役,它打出了敵後抗日軍民的聲威,振奮了全國人民爭取抗戰勝利的信心,在戰略上有力地支持了國民黨正面戰場。

『叄』 中國政黨的發展歷程

中國政黨的發展,大體可分為四個階段。
19世紀末至辛亥革命這是中國政黨產生和最初發展的時期。中國古代雖然早有「朋黨」、「同黨」等名稱,但科學意義上的政黨是近代才出現的。1840年的鴉片戰爭,打開了中國的大門。在外國資本主義的刺激下,中國的資本主義企業逐步產生和發展起來。到19世紀70~80年代,終於形成了中國的民族資產階級。在1894年甲午戰爭至1911年辛亥革命期間,中國的民族資本主義得到了進一步發展,民族資產階級隨之變成了一支政治力量。面對中華民族的危亡,他們提出了救亡圖存、變法圖強的要求,並為此展開了初步的政治斗爭。與此同時,從19世紀70年代起,主張向西方學習的知識分子逐漸將西方的政黨政治介紹到國內,為民族資產階級的政治斗爭提供了一個新的武器。由於受中國歷史上「結黨營私」的傳統偏見的束縛,這時成立的政黨一般都沒有冠以黨的名稱,通常稱為「會」或「社」。當時民族資產階級的中下層勢力較弱,政黨活動首先始於上層。政黨斗爭的中心是革命還是改良,即推翻還是維護清朝的封建統治。1895~1898年戊戌變法時期,資產階級改良派康有為、梁啟超等組織的強學會、南學會、保國會等,開始具有政黨色彩。1894年11月24日,資產階級革命派孫中山在美國檀香山的華僑中創立了興中會,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正式的資產階級革命派的政黨 (見彩圖)。

這個時期還成立了許多介於國共兩黨之間的中間黨派。支持國民黨的主要有:國家主義派曾琦、李璜於1923年12月在巴黎近郊成立的中國青年黨(1924年秋其中心移至國內);標榜國家社會主義的張君勱於1934年10月成立的中國國家社會黨(1946年 8月與其他黨合並為中國民主社會黨)。在抗日戰爭時期,它們曾擁護國共兩黨合作抗戰,起過一定的積極作用,但在1946年國民黨發動內戰後,很快投靠國民黨,支持國民黨的獨裁統治。最早開展反對蔣介石獨裁統治及參加抗日救亡活動的民主黨派有:國民黨左派鄧演達等於1930年成立的中國國民黨臨時行動委員會(即第三黨,1935年11月改名為中華民族解放行動委員會);李濟深、陳銘樞等於1933年11月成立的生產人民黨及1935年7、8月間成立的中華民族革命同盟;沈鈞儒等於1936年5、6月間成立的全國各界救國聯合會(1945年冬改名為中國人民救國會)。在抗日戰爭時期,一些民主黨派隨著民主憲政運動的發展,於1941年 3月共同組成了中國民主政團同盟(其前身為1939年1月成立的統一建國同志會,1944年9月改為中國民主同盟),他們大多擁護共產黨的主張,反對國民黨的獨裁統治。到解放戰爭時期,國共兩黨斗爭激化,同時又成立了一些新的政黨。1945年12月黃炎培等於重慶成立中國民主建國會,馬敘倫等於上海成立中國民主促進會;1946年 5月許德珩等於重慶成立九三學社;1947年 2月章伯鈞等將中華民族解放行動委員會改組成中國農工民主黨;同年 5月中國致公黨在香港完成改組工作(1925年10月成立於美國舊金山);同年11月謝雪紅等於香港成立台灣民主自治同盟;1948年 1月在香港成立由三民主義同志聯合會、中國國民黨民主促進會組成的,以宋慶齡為名譽主席、李濟深為主席的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這些民主黨派站在共產黨一邊,反對國民黨的獨裁統治,是中國共產黨的重要同盟軍,是民主運動的一支有生力量,在推動愛國民主運動、反對國民黨獨裁統治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後這是中國政黨發展的新時期。中國共產黨在領導人民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後,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執政黨,領導全國人民進行了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並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同中國共產黨長期合作的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中國民主同盟、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國民主建國會、中國農工民主黨、中國致公黨、九三學社、台灣民主自治同盟8個民主黨派,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的基礎上繼續同中國共產黨合作。生產資料所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完成後,原來代表民族資產階級和城市小資產階級及其知識分子、具有階級聯盟性質的民主黨派,逐漸變成了各自聯系一部分社會主義勞動者和一部分擁護社會主義愛國者的政治聯盟,成為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政黨,在社會主義建設中發揮了重大的作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共產黨與各民主黨派堅持「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方針。各民主黨派是參政議政黨,不是在野黨,更不是反對黨。堅持和完善這種政黨體制和政治協商制度,切實發揮各民主黨派和各界愛國人士的參政、議政和民主監督作用,有利於堅持和改善共產黨的領導,有利於廣泛聯系和團結各階層群眾。
中國國民黨及其追隨者中國青年黨、中國民主社會黨退居台灣後,長期以來台灣省只有這三個政黨,並一直由國民黨執政。1986年 9月28日,台灣出現了代表中產階級的民主進步黨,它主張與大陸和平競爭。1989年,民進黨在「立法委員」選舉中獲得21個「立法委員」席位,在「縣市長」選舉中獲得6個縣長席位,成為台灣省僅次於中國國民黨的主要政黨。該黨1990年通過「台灣事實主權獨立」決議案,公開主張「台灣獨立」。1991年10月民進黨「五大」又將「台灣獨立」與「建立台灣共和國」的主張列入黨綱,加快「台獨」步伐。1987年 7月,國民黨當局宣布在台灣地區解除實施了30多年的戒嚴令後,台灣省出現了台灣工黨、中國民眾黨、台灣自由民主黨、台灣中國自由黨、中國民主正義黨等數十個政黨。其中1987年12月6日成立的台灣工黨影響較大,它宣布以「勞動人民為主體」,「以和平民主方式」「實現社會主義、經濟平等與政治民主」,主張加強海峽兩岸的交流與來往,以民主、和平方式解決台灣問題。到1990年,在台灣包括中國國民黨在內的政黨共有50多個。

『肆』 中國共產黨經歷了哪幾個主要歷史時期

1、1927至1937年的土地革命戰爭時期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嚴黨領導的武裝起義有100多次,遍及14省140多縣(市),參加起義的工農群眾和革命士兵有數百萬人。

這些起義,高舉土地革命和武裝斗爭的旗幟,給國民黨反動派的屠殺政策以有力的回擊。起義保存下來的武裝成為中國工農紅軍的主要來源。

2、1937至1945年的抗日戰爭時期

抗日戰爭(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簡稱抗戰,指20世紀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場民族性的全面戰爭。

國際上稱作第二次中日戰爭(Second Sino-Japanese War)、 日本侵華戰爭(Japanese War of aggression against China)。抗戰時間從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開始算起,至1945年結束,共十四年抗戰。

3、1945至1949年的全國解放戰爭時期

解放戰爭,亦稱「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國民黨方面稱為「動員戡亂」,是1945年8月至1949年9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為推翻國民黨統治、解放全中國而進行的戰爭,國共內戰第二階段。

4、1949年至今的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

中國社會主義革命指從新中國成立的1949年到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的1956年。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標志著中國人民完成了社會主義革命,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

(4)中國古代政黨的戰爭擴展閱讀

歷史條件:

一、俄國十月革命為中國送來馬克思主義,為中國無產階級的革命做了榜樣,隨後馬克思主義為李大釗,陳獨秀等先進知識分子所接受並傳播,使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有了很好的人民基礎,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提供了理論基礎。

二、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革命發展的客觀需要,是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產物。1840年鴉片戰 爭以後,國際資本主義、帝國主義的勢力侵入中國,中國的社會性質由封建社會逐步演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三、從鴉片戰爭到五四運動,中國人民為了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統治進行了英勇不屈的斗爭,其中主要的是太平天國農民起義和資產階級領導的辛亥革命,但都相繼失敗了。歷史證明,中國的農民階級和資產階級由於歷史局限性和階級局限性,都不能領導民主革命取得最終勝利。

四、隨著帝國主義的入侵和現代工業的發展,中國產生了無產階級,而且在不斷發展壯大。無產階級的產生和發展,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奠定了階級基礎。

五、1919年爆發的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作了思想上和組織上的准備。

『伍』 中國近代歷史概述國共兩黨戰爭 然後抗日戰爭 誰能詳細說下嗎

先是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國民黨瘋狂撲殺共產黨,從此開始了國共兩黨的內戰,1937年日本乘虛佔領我國東三省,此後日本鬼子先後佔領了上海和南京,國民黨政府從南京遷都到了重慶,國民黨蔣介石被張學良將軍脅迫與共產黨聯合抗日,此時抗日戰爭全面暴發,從1937-1944八年抗戰,日本戰敗無條件投降,此後國共兩黨又開始內戰,直到1949年共產黨解放全中國。

『陸』 抗日戰爭時期黨的歷史

面對日本法西斯的瘋狂侵略,在中國共產黨大力倡導並積極促成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旗幟下,中國各族人民萬眾一心,同仇敵愾,英勇奮戰,最終打敗了窮凶極惡的日本侵略者,為奪取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全面勝利作出了偉大的歷史性貢獻。在這場為人類文明、進步而戰、為中華民族生存、自強而戰的殘酷較量中,中國共產黨以及其領導的人民武裝逐步成長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堅強脊樑和核心力量,成為中華民族團結抗戰中的堅不可摧的中流砥柱。

一、中國共產黨首先提出武裝抗日的愛國主義主張,率先吹響了抗日的號角,主動履行抗日救國承諾,迅即擔負起號召和領導中國人民武裝抗日的歷史責任
二、中國共產黨全力倡導並積極促成了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全力維護和鞏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為抗日戰爭的勝利奠定了堅實的政治基礎
三、中國共產黨提出了全面抗戰路線和持久戰的戰略總方針,回答了人們頭腦中存在的種種疑慮,極大地增強了人民爭取抗戰勝利的信心,為奪取抗日戰爭的勝利指明了正確的道路
四、中國共產黨領導抗日軍民開展敵後游擊戰爭,開辟敵後戰場,建立敵後抗日根據地,並使敵後戰場逐步上升為全國抗戰的主要戰場,對奪取抗日戰爭的勝利起了決定性作用
五、中國共產黨的清明政治實踐和英勇抗日行動為全國人民樹立了光輝榜樣,提供了全新的政治選擇,鼓舞了廣大人民群眾抗戰熱情,喚醒了中國人民民族覺醒和戰斗精神
http://..com/question/214787367.html

『柒』 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戰役有哪些

1、淮海戰役: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我華東野戰軍和中原野戰軍在地方部隊的配合和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援下,歷時66天,在以徐州為中心,東起海州、西至商丘、北自臨城、南達淮河的廣大區域內,發起了偉大的淮海戰役(國民黨方面稱為「徐蚌會戰」)。

戰役首殲黃伯韜兵團,繼殲黃維兵團,再殲杜聿明集團,解放軍以傷亡13.4萬餘人的代價,殲滅國民黨軍5個兵團、22個軍、56個師,共計55.5萬餘人,創造了戰爭史上以少勝多的奇跡。淮海戰役是解放戰爭戰略決戰中歷時最長、規模最大、殲敵數量最多的一次戰役。

2、赤壁之戰,是指東漢末年,孫權、劉備聯軍於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長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帶大破曹操大軍的戰役。這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役之一,是三國時期「三大戰役」中最為著名的一場,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在長江流域進行的大規模江河作戰,標志著中國軍事政治中心不再限於黃河流域。

3、官渡之戰,是東漢末年「三大戰役」之一,也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役之一。建安五年(200年),曹操軍與袁紹軍相持於官渡(今河南中牟東北),在此展開戰略決戰。曹操奇襲袁軍在烏巢的糧倉(今河南封丘西),繼而擊潰袁軍主力。此戰奠定了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的基礎。

4、淝水之戰,發生於公元383年,是東晉十六國時期北方的統一政權前秦向南方東晉發起的侵略吞並的一系列戰役中的決定性戰役,前秦出兵伐晉,於淝水(現今安徽省壽縣的東南方)交戰,最終東晉僅以八萬軍力大勝八十餘萬前秦軍。

5、巨鹿之戰:秦朝末年,天下大亂,諸侯割據,軍閥混戰。公元前207年,秦軍上將軍章邯打敗楚地反秦義軍首領項梁後,認為楚地已不足憂,遂率20餘萬秦軍北上攻趙,並急調上郡的王離部20萬秦軍南下,圍困趙王歇於巨鹿(今河北平鄉),無奈之下趙王派使者向楚懷王以及各國諸侯求援。當時秦軍十分強大,救趙諸軍駐扎在巨鹿城北,沒有人敢前去迎戰。

項羽為報秦軍殺叔父項梁之仇主動請纓,於是楚懷王便以宋義為上將軍,項羽為次將,范增為末將,率軍六萬余北上以解巨鹿之困。

(7)中國古代政黨的戰爭擴展閱讀:

淮海戰役是在經濟落後、交通不便的農村地區進行的。戰役規模空前,作戰時間長,戰區面積大,軍用物資的供應量和傷員的運送量都很大。淮海戰役發起之前,毛澤東和中共中央就一再指示要充分發動群眾,做好戰役的後勤准備工作。

地方各級黨組織和人民群眾,積極響應中央的號召,將一針一線、一塊銅板、一粒糧食節省下來,集中起來,送往前線,人民群眾提出了「一切為了支援前線」,「傾家盪產,支援前方」的豪邁口號。各地涌現出許多父子爭著上前線、妻子送郎去前方的動人場面。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淮海戰役期間,先後有12個縱隊在徐州東南作戰,每天需要糧食300萬斤,後來隨著戰事的演進,每天需要500萬斤之多。前線和後方的解放區人民,節衣縮食,想方設法為子弟兵籌集糧食、碾米磨面、運送糧草。

婦女們為了不讓子弟兵受凍,不分晝夜地縫制棉衣、棉被、軍鞋,甚至不顧寒冬把自己的棉衣棉被拆了給子弟兵做軍衣軍鞋。整個戰役期間,空曠的皖北平原上,一條條送糧長龍在風雪中行進,構成了一幅氣吞山河、蔚為壯觀的歷史畫卷。

以少勝多 讀音:yǐ shǎo shèng ō

釋義:以少量的精兵強將,戰勝強大的敵人。

出處:鄧小平《我們有信心把中國的事情做得更好》:「抗日戰爭打了八年,抗美援朝打了三年,我們有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傳統。」

『捌』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戰爭是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人民戰爭嗎

中國革命戰爭中,中國共產黨領導和發動的人民戰爭是人類戰爭史上規模最大的一場人民戰爭。

『玖』 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從鴉片戰爭到最新一次國家大事

第一次鴉片戰爭發生在1840年,那時候還沒有中國共產黨呢。(中國共產黨是1921年成立的。)你是想問建黨至今的歷史還是第一次鴉片戰爭至今的歷史呢?

1921.07.01建黨——國共第一次合作——國共合作破裂,蔣介石開始剿共——1927.08.01南昌起義——井岡山會師——1934年第五次反圍剿失敗,長征——1937年抗戰全面爆發、西安事變,國共第二次合作——1945抗戰勝利——1946解放戰爭開戰——1949國民黨敗退台灣,共和國成立——1950到1953朝鮮戰爭——1959到1961三年自然災害——1966到1976文(和諧)革——1978改革開放——今天。

『拾』 請你分別列舉中國國民黨中國共產黨在抗戰中取得勝利的戰役各一項,這場戰爭的勝利對中國歷史產生的影響有

國民黨:台兒庄大捷,它打擊了日本侵略者的囂張氣焰,堅定了全國軍民堅持抗戰的信心。這次戰役鼓舞了全民族的士氣,改變了國際視聽,消滅了日本侵略者的威風,殲滅了日軍大量有生力量。此次大捷是中華民族全面抗戰以來,繼長城戰役、平型關大捷等戰役後,中國人民取得的又一次勝利,是抗日戰爭以來取得的最大勝利,也是徐州會戰中國民革命軍取得的一次重大勝利。
共產黨:平型關大捷,它是華北戰場上中國軍隊主動尋殲敵人的第一個大勝仗,有力地配合了正面戰場的防禦作戰,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振奮了全國人心,提高了共產黨和八路軍的威望

閱讀全文

與中國古代政黨的戰爭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