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軍事戰爭 > 中國民國主要戰爭

中國民國主要戰爭

發布時間:2021-03-10 04:18:16

❶ 舊中國發生了什麼戰爭

舊中國是指1840年至1949年這一段時間,從鴉片戰爭開始,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這一段時間。
舊中國的戰爭有:
一、清朝末期:
1、清朝末期列強入侵中國的戰爭中,除中法戰爭外,多數以清政府的失敗而告終,簽訂很多不平等條約。
有: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法戰爭、甲午中日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等。
2、清末國內的戰爭主要有太平天國運動,最後清朝剿滅太平天國取得勝利。
二、民國時期
1、辛亥革命推翻了滿清政府
2、北伐戰爭,國民革命軍取得勝利
3、十年內戰。
1927~1937年間,蔣中正領導的南京國民政府為統一全國而進行的統一戰爭,包括收服北洋軍閥殘余勢力的第二期北伐,討伐國民黨內部各派系軍事集團的歷次戰爭和圍剿中共領導的工農紅軍和紅色革命根據地的歷次戰爭。因後者是中共領導的工農紅軍和紅色革命根據地人民反抗蔣中正政府的革命戰爭,所以又稱為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或土地革命戰爭。
4、抗日戰爭
是指20世紀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場民族性的全面戰爭。從1937年七七事變國民政府發表《告全體將士書》至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結束,歷時八年,被稱為八年抗戰、或簡稱抗戰;另一說法抗戰的時間應從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開始算起,至1945年結束,共十四年抗戰。
5、第二次國共內戰
1945年8月至1949年9月間的戰爭。中國共產黨及中華人民共和國稱之為解放戰爭,也稱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國民黨稱之為「戡亂」。戰爭的結果是中國共產黨於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而國民黨政府於1949年在中國大陸戰敗後退往台灣。

❷ 中國抗日戰爭的國軍比較重要的戰役有哪些

1.淞滬會戰自1937年8月13日晨,日軍以日租界和黃浦江上的軍艦為基地,向閘北一帶進行炮擊,我軍奮起還擊開始,至11月12日我軍西撤結束。
這次戰役,日軍以松井石根大將為總司令,先後投入陸,海,空與特種兵部隊近30萬人,動用艦船130餘艘,飛機400餘架,戰車300餘輛,狂妄地宣稱1個月內佔領上海。當時的國民政府先由馮玉祥,後由蔣中正(兼)任第3戰區司令長官指揮。先後調集中央部隊,廣東,廣西,湖南,四川,貴州,雲南等地部隊和稅警總團,中央軍校教導總隊,以及部分省市保安總隊,總計兵力約70萬余師,奮勇迎戰。
2.「上高戰役」聞名中外,又稱「錦江會戰」。上高會戰,中國軍隊擊斃日軍少將指揮官岩永、大佐聯隊長濱田,殲滅日軍16000餘人,擊落敵機1架,繳獲日軍軍馬2800餘匹,輜重物資無數。軍委會參謀總長何應欽將稱之為「抗戰以來最精彩的一戰」。蔣介石對擔任攻擊主力的74軍甚為滿意,特以軍委會名義授予74軍「飛虎旗」一面,此為國民革命軍中最高獎勵。
3.太原會戰包括有:天鎮戰役、平型關戰役、忻口戰役、娘子關戰役、太原保衛戰。1937年(民國二十六年)10月至11月,在抗日戰爭中,中國第2戰區部隊同日軍華北方面軍在山西省北部、東部和中部地區進行的大規模的戰略性防禦戰役。
南口張家口戰役後,日本關東軍察哈爾派遣兵團獨立混成第1旅團一部共1500餘人於1937年9月13日佔領山西大同,立即以一部向豐鎮(今屬內蒙古)進攻,主力向雁北地區進攻。日軍第5師團從河北宣化、新保安西下,連陷廣靈、靈丘、渾源等晉東北城鎮。9月下旬,日軍統帥部命板垣征四郎率第5師團及察哈爾派遣兵團主力共5萬餘人進攻山西內長城防線,企圖向太原城發展進攻。中國第二戰區司令長官閻錫山指揮所部退守內長城的平型關、雁門關、神池一線。以第6集團軍總司令楊愛源為右地區總司令,指揮3個軍防守平型關東西一線;以第7集團軍總司令傅作義為左地區總司令,指揮4個軍防守雁門關東西一線;以第71、第72師為預備軍,位於繁峙;令第18集團軍(八路軍)朱德總司令以第115、第120、第129師分別馳援平型關、雁門關、五台山配合作戰。
4.台兒庄大捷,又稱台兒庄戰役、魯南會戰或血戰台兒庄。台兒庄戰役的起止時間有幾種說法,一般認為從1938年3月16日開始至4月15日結束。戰役由滕縣戰斗、臨沂附近戰斗、台兒庄戰斗和日軍的潰退,中國軍隊的追擊作戰等部分組成。
在歷時1個月的激戰中,中國軍隊約29萬人參戰,日軍參戰人數約5萬人。中方傷亡約5萬餘人,斃傷日軍約2萬餘人(日軍自報傷亡11984人 )。
它打擊了日本侵略者的囂張氣焰,堅定了全國軍民堅持抗戰的信心。這次戰役鼓舞了全民族的士氣,改變了國際視聽,消滅了日本侵略者的威風,殲滅了日軍大量有生力量。此次大捷是中華民族全面抗戰以來,繼長城戰役、平型關大捷等戰役後,中國人民取得的又一次勝利,是抗日戰爭以來取得的最大勝利,也是徐州會戰中國民革命軍取得的一次重大勝利。

❸ 中國從鴉片戰爭到中國民國成立,中國共經歷多少戰爭

大的戰爭主要有,第一次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太平天國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中日甲午戰爭,辛亥革命。

❹ 中國近代的主要戰爭年表

1840年6月至1842年8月 鴉片戰爭

近代史開端,歷時兩年多,簽《南京條約》。「初辦外洋交涉,多不得當,喪失權利,在在皆是」。如記載,二鴉前兩廣總督耆英與英人訂條約,本人從不出面談判,他「派家人張禧偕首府某公出而協定」。後被賜自盡。君臣文武兒戲軍國大事

1856年至1860年 第二次鴉片戰爭

《南京條約》簽訂後12年,各國要求修改《南京條約》等既有條約,提高要價,遭清廷拒絕,列強醞釀挑起戰爭。

1883年12月至1885年4月 中法戰爭

中法爭奪越南宗主權,中國失去東南亞藩屬國。這一戰中國損失相對不大, 開戰近半年,法佔領越南的山西、北寧、興化等地。6月,法國與越南訂立最後的保護條約,將清軍逐出越南。

1894年7月25日至1895年4月17日 甲午戰爭

爭奪朝鮮控制權,戰爭持續10個月,戰前大部分預測中國將勝,不料金玉其外的中國陸海軍皆慘 敗,失去朝鮮藩屬國,割地賠款。

1917年7月到1918年5月 第一次護法戰爭

段政府宣布不再恢復《臨時約法》和國會,孫中山聯合滇桂實力派陸榮廷、唐繼堯宣布護法,持續近一年。陸唐竟然可任命其它省督軍,孫卻被架空回滬。吳佩孚首登歷史舞台。至24年國共合作「一大」改稱國民革命前,「護法」一直是孫中山的號召口號 。

1927年8月1日 南昌起義

在南昌,中共聯合國民黨左派,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揭開了中共獨立領導武裝斗爭和創建革命軍隊的序幕。8月1日成為建軍節。當時仍用國民黨左派名義,剛出南昌不久第10師長蔡廷鍇驅逐該師共產黨員脫離起義軍

1931年9月18日至1932年2月 九·一八事變

關東軍栽贓中國炸毀滿鐵沈陽柳條湖路軌。炮轟沈陽北大營,次日佔沈陽,當時相對獨立的張學良 誤判形勢奉行「不抵抗政策」和平移交次年2月東北全境淪陷。隨後偽滿洲國傀儡政權建立,開始14 年殖民統治。

1945年8月至1950年6月 解放戰爭

中國人民解放軍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援下,為推翻國民黨統治、解放全中國而進行的戰爭,期間共殲滅國民黨軍625萬餘人,摧毀了國民黨各級反動政權,從根本上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在中國的統治。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

(4)中國民國主要戰爭擴展閱讀

中國近代史是從第一次鴉片戰爭1840年到1949年南京國民黨政權覆亡為止、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歷史。歷經清王朝晚期、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時期、北洋軍閥時期和國民政府時期,是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逐漸形成到瓦解的歷史。

中國近代史,是一部充滿災難、落後挨打的屈辱史,是一部中國人民探索救國之路,實現自由、民主的探索史,是一部中華民族抵抗侵略,打倒帝國主義以實現民族解放、打倒封建主義以實現人民富強的斗爭史。

參考鏈接中國近代歷史_網路

❺ 中華民國時期有哪些重大歷史

民國時期從來1912年元旦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前自夕。在第一屆政治協商會議上確立我們採用公元紀年。這一時期發生的大事情很多,
1919年五四運動,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1921年中共一大召開,是中國歷史上開天闢地的大事。
1926年,國共第一次合作,進行北伐戰爭,基本推翻北洋軍閥的反動統治
1927年,國民黨右派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七一五反革命政變。大革命失敗
1927年,中共進行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建立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找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
1928年,井岡山會師
1930年,中原大戰。
1930年開始,蔣介石對中央革命根據地發動五次圍剿。
1931年,九一八事變
1934年--1936年,紅軍長征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變
1937年七七事變,全民族抗戰開始
抗戰時期有四大會戰。百團大戰。中國加入國際反法西斯聯盟
1945年,中共七大,抗戰勝利,台灣回到祖國懷抱
1945年,重慶談判
1946年,內戰爆發
1947年挺進大別山
1948--1949年三大戰役
1949年渡江戰役,解放南京,第一屆政治協商會議。
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民國結束。

❻ 從中華民國到現在歷經了哪些戰爭

1、抗日戰爭

抗日戰爭(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簡稱抗戰,指20世紀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場民族性的全面戰爭。

2、解放戰爭

解放戰爭,亦稱「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國民黨方面稱為「動員戡亂」,是1945年8月至1949年9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為推翻國民黨統治、解放全中國而進行的戰爭。是一場事關中國前途命運的決戰。



3、對越自衛反擊戰

對越自衛反擊戰(國際稱「中越戰爭」,越南稱「反中國擴張主義戰爭」),指1979年2月17日—3月16日期間在中國和越南之間的戰爭。中國人民解放軍在短時間內佔領了越南北部20餘個重要城市和縣鎮,一個月之內便宣稱取得勝利。隨後解放軍開始對越南北部的基礎設施進行系統毀滅後撤出越南。

4、抗美援朝

抗美援朝,又稱抗美援朝運動或抗美援朝戰爭,是20世紀50年代初爆發的朝鮮戰爭的一部分,僅指中國人民志願軍參戰的階段,也包括中國人民支援朝鮮人民抗擊美國侵略的群眾性運動。

5、西藏平叛

1959~1961年,中國人民解放軍駐西藏部隊平息西藏地方上層反動集團發動武裝叛亂的作戰。

❼ 中國近100年來發生的戰爭或重大事件有哪些

1900年(清光緒二十六年)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1911年10月10日(清宣統三年八月十九日) 武昌起義
1911年(清宣統三年)10月至1914年(民國三年)8月 白朗農民起義
1911年(清宣統三年)11月至12月 南京之戰
1915年(民國四年)12月至1916軍6月 護國戰爭
1917年(民國六年)9月至1918年11月 護法戰爭
1920年(民國九年)7月 直皖戰爭
1922年(民國十一年)4月至6月 第一次直奉戰爭
1923年(民國十二年)3月 成都之戰
1924年(民國十三年)1月至1927年7月 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
1924年(民國十三年)9月至10月 第二次直奉戰爭
1925年(民國十四年)2月至3月 第一次東征
1925年(民國十四年)10月至11月 第二次東征
1926年(民國十五年)4月至11月 西安戰役
1926年(民國十五年)7月至1928年12月 北伐戰爭
1926年(民國十五年)8月 汨羅江戰役
1926年(民國十五年)8月 汀泗橋之戰
1926年(民國十五年)8月30日 賀勝橋之戰
1926年(民國十五年)9月至10月 武昌戰役
1926年(民國十五年)9月至11月 江西戰役 年(民國六年)9月至1918年11月 護法戰爭
1927年(民國十六年)8月至1937年7月 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
1927年(民國十六年)9月至1928年1月 涿州戰役
1927年(民國十六年)11月 蚌埠戰役
1927年(民國十六年)8月 南昌起義
1927年(民國十六年)8月至9月 龍潭戰役
1927年(民國十六年)9月 秋收起義
1927年(民國十六年)10月 第一次蘭封戰役
1927年(民國十六年)11月 第二次蘭封戰役
1927年(民國十六年)11月至12月 黃麻起義
1927年(民國十六年)12月 廣州起義
1928年(民國十七年)1月至2月 第一次反進剿
1928年(民國十七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 濟南戰役
1928年(民國十七年)5月 第三次反進剿
1928年(民國十七年)7月 平江起義
1929年(民國十八年)8月至12月 中東路戰爭
1929年(民國十八年)12月 百色起義
1930年(民國十九年)3月至11月 中原大戰
1930年(民國十九年)7月 長沙戰役
1930年(民國十九年)10月至12月 紅二軍團南征
1930年(民國十九年)11月至1931年1月 第一次反圍剿
1930年(民國十九年)11月至1931年1月 鄂豫皖蘇區第一次反圍攻剿
1931年(民國二十年)1月至2月 洪湖蘇區第一次反圍攻剿
1931年(民國二十年)3月至5月 鄂豫皖蘇區第二次反圍攻剿
1931年(民國二十年)4月至5月 第二次反圍剿
1931年(民國二十年)7月至9月 第三次反圍剿
1931年(民國二十年)9月18日 九·一八事變
1931年(民國二十年)9月至1933年春 東北抗日義勇軍對日作戰
1931年(民國二十年)10月至11月 江橋抗戰
1931年(民國二十年)11月至1932年6月 鄂豫皖蘇區第三次反圍剿
1931年(民國二十年)11月至12月 黃安戰役
1931年(民國二十年)12月 寧都起義
1932年(民國二十一年)1月至3月 淞滬抗戰
1932年(民國二十一年)1月至1945年8月 東北抗聯游擊戰爭
1932年(民國二十一年) 一·二八淞滬空戰
1932年(民國二十一年)1月至2月 商湟戰役
1932年(民國二十一年)2月至3月 贛州戰役
1932年(民國二十一年)3月至5月 蘇家埠戰役
1932年(民國二十一年)4月 漳州戰役
1932年(民國二十一年)6月 潢光戰役
1932年(民國二十一年)10月至1933年9月 川軍二劉大戰
1932年(民國二十一年)10月至12月 紅四方面軍轉移之戰
1933年(民國二十二年)1月至5月 長城抗戰
1933年(民國二十二年)2月至3月 第四次反圍剿
1933年(民國二十二年)2月至6月 川陝蘇區反三路圍攻
1933年(民國二十二年)2月至3月 熱河抗戰
1933年(民國二十二年)7月至8月 岷江戰役
1933年(民國二十二年)9月至1934年10月 第五次反圍剿
1933年(民國二十二年)11月至1934年9月 川陝蘇區反六路圍攻
1934年(民國二十三年)秋至1937年冬 南方三年游擊戰爭

❽ 中國近代戰爭史的主要戰爭簡介

1,鴉片戰爭:

第一次鴉片戰爭(First Opium War)英國經常稱第一次英中戰爭(First Anglo-Chinese War)或「通商戰爭」,是1840年至1842年英國對中國發動的一場戰爭,也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閉關鎖國後的清朝逐步落後於世界大潮,但是在外貿中,一直處於貿易順差地位。 為了扭轉對華貿易逆差,英國開始向中國走私毒品鴉片,獲取暴利。

1838年(道光十八年)冬,道光帝派湖廣總督林則徐為欽差大臣,赴廣東查禁鴉片。林則徐到任後,嚴行查繳鴉片2萬余箱,並於虎門海口悉數銷毀。為打開中國市場大門,英國政府以此為借口,決定派出遠征軍侵華,英國國會也通過對華戰爭的撥款案。1840年6月,英軍艦船47艘、陸軍4000人在海軍少將懿律、駐華商務監督義律率領下,陸續抵達廣東珠江口外,封鎖海口,鴉片戰爭開始。

戰爭前期中國軍民奮起抵抗,沉重打擊英國侵略者,但是腐朽的封建制度抵抗不住英國的侵略,戰爭以中國失敗並賠款割地告終。簽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中國開始向外國割地、賠款、商定關稅,嚴重危害中國主權。鴉片戰爭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喪失獨立自主的地位,並促進了自然經濟的解體。同時揭開了近代中國人民反抗外來侵略的歷史新篇章。

2,第二次鴉片戰爭

第二次鴉片戰爭是英、法在俄、美支持下聯合發動的侵華戰爭。是英國與法國為了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擴大在華侵略利益、趁中國太平天國運動之際,以亞羅號事件及馬神甫事件為借口,聯手進攻清朝政府的戰爭。

因為英法分別以亞羅號事件及馬神甫事件為借口發動戰爭,所以被英國人稱為「亞羅號戰爭」(The Arrow War)。又稱「英法聯軍之役」(Anglo-French expedition to China)或「第二次中英戰爭」(Second Anglo-Chinese War)。同時因為這場戰爭可以看作是第一次鴉片戰爭(即鴉片戰爭,相對於第二次而言)的延續,所以也稱「第二次鴉片戰爭」。

1860年,英法聯軍攻入了北京,清帝逃往承德,英法聯軍闖入圓明園並掠奪珠寶、將其焚毀。戰爭中沙俄出兵後以「調停有功」自居,並脅迫清政府割讓15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從而成為最大的贏家。戰爭以清政府被迫簽訂《北京條約》結束。

第二次鴉片戰爭迫使清政府先後簽訂《天津條約》和《北京條約》中俄《璦琿條約》等和約,列強侵略更加深入。中國因此而喪失了東北及西北共15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戰爭結束後清政府得以集中力量鎮壓了太平天國,維持統治。

3,甲午中日戰爭

中日甲午戰爭,是19世紀末日本侵略中國和朝鮮的戰爭。按中國干支紀年,戰爭爆發的1894年為甲午年,故稱甲午戰爭。

明治維新的日本開始走上資本主義道路,對外積極侵略擴張,確定了以中國為中心的「大陸政策」;此時的清朝是一個通過洋務運動迴光返照的帝國,政治腐敗,人民生活困苦,官場中各派系明爭暗鬥、爾虞我詐,國防軍事外強中干,紀律鬆弛;世界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逐步向帝國主義過渡,日本的侵略行徑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西方列強的支持。

1894年,朝鮮爆發東學黨起義,朝鮮政府軍節節敗退,被迫向宗主國清朝乞援,日本乘機也派兵到朝鮮,蓄意挑起戰爭。

1894年(光緒二十年)7月25日豐島海戰爆發,甲午戰爭開始,由於日本蓄謀已久,而清朝倉皇迎戰,這場戰爭以中國戰敗、北洋水師全軍覆沒告終。中國清朝政府迫於日本軍國主義的軍事壓力,1895年4月17日簽訂了《馬關條約》。

甲午戰爭的結果給中華民族帶來空前嚴重的民族危機,大大加深了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另一方面則使日本國力更為強大,為其躋身列強奠定了重要基礎。

4,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Siege of the International Legations)指公元1900年5月28日(清光緒二十六年),以當時的大英帝國、美利堅合眾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德意志帝國、俄羅斯帝國、日本帝國、義大利王國、奧匈帝國為首的八個主要國家組成的對中國的武裝侵略戰爭。

1900年春,義和團運動成為了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的導火索,以此為借口,八國聯軍以鎮壓義和團之名行瓜分和掠奪中國之實。

侵華的聯合國軍總人數前後約為5萬人,裝備精良,聲勢浩盪,1900年8月14日,北京城徹底淪陷,八國聯軍所到之處,殺人放火、姦淫搶掠!從紫禁城、中南海、頤和園中偷竊和搶掠的珍寶更是不計其數!八國聯軍總司令瓦德西在後來也承認,『』所有中國此次所受毀損及搶劫之損失,其詳數將永不能查出,但為數必極重大無疑。『』1901年9月7日,以《辛丑條約》的簽訂為結果,中國自此徹底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給當時的國家和人民帶來了空前沉痛的災難。

5,北伐戰爭

北伐戰爭,是由中國國民黨領導下的國民政府以國民革命軍為主力,蔣介石為總司令於1926年至1928年間發動的統一戰爭。1926年7月9日,國民政府成立國民革命軍從廣東起兵,在連克長沙、武漢、南京、上海等地以後,國民政府內部因對中國共產黨的不同態度而一度分裂,汪精衛和蔣介石決裂,北伐陷於停頓。寧漢合流後,國民革命軍繼續北伐,並在西北的馮玉祥和山西的閻錫山加入下,於1928年攻克北京,致使北洋奉系的張作霖撤往東北並被日本刺殺於皇姑屯,其子張學良宣布東北易幟。至此北伐完成,中國實現了形式上的統一。

北伐結束後,南京國民政府正式統治全中國,成為中國在國際上唯一代表政權。但實際上,國民政府內外仍有不同勢力割據,造成日後發生中原大戰等連串內斗沖突。北伐期間,中國共產黨與國民政府決裂,第一次國共內戰爆發。

6,抗日戰爭

抗日戰爭(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簡稱抗戰,指20世紀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場民族性的全面戰爭。國際上稱作第二次中日戰爭(Second Sino-Japanese War)、日本侵華戰爭(Japanese War of aggression against China)。抗戰時間從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開始算起,至1945年結束,共十四年抗戰。

1931年,侵華日軍發動九一八事變後,完全侵佔中國東北,並成立偽滿洲國,此後陸續在華北、上海等地製造事端、挑起戰爭,國民政府則採取妥協政策避免沖突擴大。1937年7月7日,日軍在北平附近挑起盧溝橋事變,中日戰爭全面爆發。1941年12月7日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後,12月9日重慶國民政府正式對日宣戰。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同盟國無條件投降。

中國戰場是二戰的主戰場之一。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是二戰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中華民族歷史上最偉大的衛國戰爭,是中國人民反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正義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近代以來抗擊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

7,解放戰爭

解放戰爭,亦稱「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是1945年8月至1949年9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為推翻國民黨統治、解放全中國而進行的戰爭,國共內戰第二階段。

1947年7月,解放軍軍由戰略防禦轉入戰略進攻,接著連續進行了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基本上消滅了國民黨軍主力。1949年4月,解放軍橫渡長江,解放南京,基本宣告了國民黨統治的覆滅 。1949年10月1日,在解放軍向全國進軍途中,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北京宣告成立。到1950年6月,殘存在華東、中南、西南、西北戰場上的國民黨軍被全部殲滅,僅有少量逃往台灣。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至此,解放軍完成了解放全國大陸和近海島嶼的任務,中國人民解放軍取得第二次國共內戰勝利,統一了中國大陸。

(8)中國民國主要戰爭擴展閱讀:

北伐戰爭的意義:

1,打擊軍閥勢力

北伐戰爭僅二年時間,沉重地打擊了帝國主義和北洋軍閥在中國的統治,基本消滅了軍閥吳佩孚、孫傳芳的軍隊,重創了軍閥張作霖的軍隊,基本消滅了北洋軍閥,加速了中國革命歷史的進程,為以後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發展開辟了道路。

2,加深革命認識

1927年4月和7月,蔣介石和汪精衛先後在上海和武漢發動反革命政變,北伐戰爭的勝利果實被竊取。這次戰爭中途共產黨被拋棄、被屠殺的教訓,使共產黨深刻認識到建立以共產黨領導的無產階級軍隊,獨立開展武裝斗爭的極端重要性,從而開始走上創建中國工農紅軍,進行土地革命,以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國民黨政權的另一條革命道路。

3,保證國家獨立

如果沒有北伐的成功,國民政府沒有實現對全國的政治統一。等到日本全面侵華開始,北洋各個軍閥各自為戰,不能走向聯合抗擊日寇。中國是否能堅持八年抗戰那麼久,能不能保持獨立國家的性質就很難說了。所以說,北伐戰爭在中國近代史上有巨大的歷史意義與功績。

4,維護祖國統一

北伐戰爭是在國共合作的基礎上進行的,在戰爭的第一階段,國共兩黨廣大將士緊密合作,共同奮斗,浴血沙場,留下了許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跡。歷史事實證明,國共兩黨合則兩益,分則兩損。這一經驗教訓,對於我們今天實現振興中華、統一祖國的大業,仍然有著現實意義。

❾ 中國近代的四大戰爭

一、鴉片戰爭

虎門銷煙之後,英國開始對中國發動侵略戰爭。鴉片戰爭從道光二十年五月(1840年6月)開始到道光二十二年七月(1842年8月)結束,持續了兩年多的時間。1842年8月,英國侵略者又強迫清政府簽定了中國近代第一個不平等條約——中英《南京條約》。

次年,英國又強迫清政府簽定了《南京條約》的附件。鴉片戰爭剛剛結束,美法兩國以武力威脅下,迫使清政府分別和他們簽定了不平等的中美《望廈條約》和中法《黃埔條約》,擴大了侵略權益。

《南京條約》的簽訂,破壞了中國的領土完整與司法、關稅等主權,開創了以條約形式掠奪和奴役中國合法化的先例,中國從封建社會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從此,中華民族與帝國主義、人民大眾與封建主義的矛盾,成為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反帝反封建成為近代中國人斗爭的雙重歷史任務。中國歷史進入了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

二、第二次鴉片戰爭

1856年,英法借口修約,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1858年,俄、美、英、法四國先後強迫清政府分別簽定了《天津條約》。1860年10月下旬,英法兩國又強迫清政府簽定了中英、中法《北京條約》。

經過第二次鴉片戰爭和不平等的《天津條約》、《北京條約》的簽訂,中國領土又遭到進一步劫奪,外國侵略者進一步從中國攫得了大量權益,加緊了對中國的政治控制和經濟、文化侵略。資本主義各國通過其公使直接向清廷施加壓力,操縱、控制中國的內政和外交。

大批商埠的增開,從東南沿海一直擴大到沿海七省和長江中游,又使外國資本主義侵略更為深入。外國侵略者還直接管理中國海關,更從財政上加強控制清廷,從而便於擴大其政治影響。中國的主權喪失更多,進一步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三、甲午中日戰爭

1894年,朝鮮王室發生內亂,日本借口趁機出兵,戰火從平壤延燒中國邊境。日本為實現征服朝鮮,侵略中國,稱霸世界的夢想,准備對中國發動侵略戰爭。甲午中日戰爭爆發,北洋水師與日海軍激戰,北洋水師戰敗。

李鴻章下令不許出海,坐守山東威海衛。日軍分兩路,一面侵佔旅順、大連,一邊攻打威海衛,不久,大連、旅順相繼淪陷。在遼東大戰中,日軍在旅順進行瘋狂大屠殺,歷史稱(旅順大屠殺),殺死居民18000多人,全城僅剩36人,據說還是為了叫他們掩埋屍體才留下來的。

最後中國北洋水師全軍覆沒,李鴻章被迫在1895年4月17日同日本在馬關簽訂《馬關條約》。《馬關條約》的簽訂,使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

四、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公元1900年5月28日(清光緒二十六年),以當時的大英帝國、美利堅合眾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德意志帝國、俄羅斯帝國、日本帝國、義大利王國、奧匈帝國為首的八個主要國家組成的對大清帝國的武裝侵略戰爭。

1900年春,義和團運動成為了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的導火索,以此為借口,八國聯軍以鎮壓義和團之名行瓜分和掠奪大清帝國之實。

侵華軍隊總人數前後約為5萬人,裝備精良,聲勢浩盪,1900年,8月14日,北京城徹底淪陷,八國聯軍所到之處,殺人放火、姦淫搶掠!從紫禁城、中南海、頤和園中偷竊和搶掠的珍寶更是不計其數!其中著名的萬園之園「圓明園」繼英法聯軍之後再遭劫掠,終成廢墟。

八國聯軍總司令瓦德西在後來也承認,『』所有大清帝國此次所受毀損及搶劫之損失,其詳數將永不能查出,但為數必極重大無疑。『』1901年,9月7日,以《辛丑條約》的簽訂為結果,中國自此徹底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給當時的國家和人民帶來了空前沉痛的災難。

(9)中國民國主要戰爭擴展閱讀:

中國近代史是從第一次鴉片戰爭1840年到1949年南京國民黨政權遷至台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歷史。歷經清王朝晚期、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時期、北洋軍閥時期和國民政府時期,是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逐漸形成到瓦解的歷史。

中國近代史,是一部充滿災難、落後挨打的屈辱史,是一部中國人民探索救國之路,實現自由、民主的探索史,是一部中華民族抵抗侵略,打倒帝國主義以實現民族解放、打倒封建主義以實現人民富強的斗爭史。

中國近代史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從1840年鴉片戰爭到1919年五四運動前夕,是舊民主主義革命階段;第二個階段是從1919年五四運動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

閱讀全文

與中國民國主要戰爭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