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軍事戰爭 > 抗日戰爭最後是美國

抗日戰爭最後是美國

發布時間:2021-03-10 02:03:42

㈠ 抗日戰爭究竟是中國的勝利還是美國蘇聯的勝利各項數據如下:

中國贏得了世界大國的地位...但卻讓矛廁竊取了勝利果實...嚴重影響國家政治經濟發展..阻礙了民豬(那個zhu發不出來)進程..是歷史的倒退...賊人竟然以外蒙還俄國人支持..並不能追回不平等條約割的土地..難怪當時印度諷刺中國..說俄國人還他們非法割占的..它們就把藏南還我們...台現在的地圖外蒙..流球都是我們的...唉...悲劇...其實真正的贏家是蘇聯..它們分離了中國..美國當時承認外蒙是中國的..但美國最終還是失去了中國這個盟友..所以美國是第二大贏家...中國是虧得最大的"贏家"...

㈡ 為什麼有的說抗日戰爭真真意義上是敗給美國

那是一些政治任務說的,並不客觀。抗日戰爭沒有美國中國一樣會勝利,只是時間更長代價更大而已,美國只是讓日本加快滅亡。說抗日戰爭真正意義上是敗給美國1:日本人說的,那時為了不想中國認輸因為他們看不起中國,及所謂的優等民族論等等。2:台灣,為的是突出國民黨在當時的作用親美。3:美國,突出美國在二戰的作用,凸顯國際地位也有貶低共產黨的意思。

㈢ 中國抗戰勝利是佔美國光嗎

抗日戰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一部分,除了中國戰場,還有歐洲戰場內,北非戰場,容太平洋戰場。
抗戰初期,美國給予了我國很多援助。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本抽調了在中國戰場很大一部分兵力去太平洋與美國交戰,所以減輕了我國的軍事壓力。同時也開辟了滇緬公路,我國得到美國援助的充足的戰爭資源。
戰爭後期,美國在廣島長崎投下兩顆原子彈,日本宣告無條件投降。
但此時東北還有日本扶持的偽滿洲國軍隊和大部分關東軍,有較強的戰力。可成三分天下之勢。此時蘇聯進攻偽滿,滅國,消滅關東軍在東北勢力,國共進入接受勝利果實,是以徹底結束抗戰。
因為太平洋戰場的失敗,戰火很快會燒到日本本土。同時因為原子彈,日本將遭受極大的損失。故日本選擇投降。
所以中國的抗戰勝利,是沾了美國和蘇聯的光。

㈣ 有人說 抗日戰爭的勝利是美國人的功勞也有人說是蘇聯的功勞對還是錯為什麼

中國人的功勞最大。要不為什麼抗日戰爭又叫中日戰爭。

㈤ 1945年抗日戰爭歸屬於誰中國蘇聯還是美國!需要准確回答。

當時真實情況是
我們的對手小倭瓜;它的軍隊安戰鬥力分為四大集團。戰鬥力最強的是關東軍,在中蘇邊境上。當時主要就是防止北極熊南下。第二集團是鎮守本土及南洋。第三集團和老美直接作戰。第四集團突破老蔣防線及鎮守佔領的疆土。
老美,當時兩線作戰。陸軍航空軍及陸軍在歐洲戰場及北非戰場。海軍和部分陸軍在東太平洋與小倭瓜作戰。特別是海軍可以說在太平洋戰爭起到了主導的作用。
北極熊,一面作戰一面牽制。歐洲戰場這塊不說了。主要說說西伯利亞對日進行牽制。當時如果日把關東軍全部投放到中原戰場的話,可以不客氣的說,老蔣一定被橫掃出局。
那麼老蔣當時在做什麼呢?對日作戰,把全部家底全面投入到抗戰中,數次易都。同時還要防止毛在背後搗鬼。經過幾次大的會戰可以說主力損失殆盡。
那麼我們當時在做什麼呢?算了吧。對內哥們進行數次su清,對己因女大學生的到來引發一場換妻風,對外數次與日談判達成互不侵犯條約。
所以樓主可以比較一下
說的不對請樓下勿拍磚。

㈥ 抗日戰爭中國和美國是什麼關系

同盟關系。來
1943年,在世源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曙光初露的時候,中美英三國首腦美國總統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1882~1945)、英國首相溫斯頓·丘吉爾和中國國民黨總裁、中華民國國民政府主席、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介石於1943年11月22日至26日在開羅舉行會議(即:開羅會議),此後的1943年12月1日,美國白宮發表宣言,宣示了協同對日作戰的宗旨,承諾了處置日本侵略者的安排。這就是有名的《開羅宣言》。

㈦ 為什麼說抗日戰爭我們勝利了打敗日本的是美國,是同盟國

中國的抗日戰抄爭歷時十四年,期間,中國人民付出了極大的戰爭代價,也極大的消耗,牽制和打擊了日本的巨大有生力量,為減輕亞洲其他國家抗日壓力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在日本窮途末路之際,為盡快結束日本的侵略戰爭,中國請求蘇聯紅軍出兵東北,毀滅性的打擊了日本關東軍,這時候的日本其實已經奄奄一息了!
美國和日本發生太平洋戰爭後,也極大的打擊了日本,可以說也為日本的最後投降做出了貢獻。
在日本垂死掙扎之際,美國為了試驗其原子彈威力,在日本長崎和廣島投下了原子彈,這也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實戰使用原子彈,極大的打擊了日本民眾的戰爭信念。
所以說中國是抗日戰爭最大的受害者,也是抗日戰爭最大的勝利者,因為不論蘇聯還是美國,都是中國抗日戰爭勝利的輔助者,主戰場在中國的抗日戰爭,中國才是最終的勝利者。

㈧ 中國抗日戰爭時期的美國

美國對中國的援助復可以說制是各帝國主義國家中最干凈的,因為美國對中國沒有領土要求,它只希望維持一個各方在華勢力均衡的局面,從而保障它在中國的經濟和政治利益.主要是以貸款,無償援助和武器捐贈
前期不願捲入戰爭,主要採取對日本進行經濟制裁;援助中國主要通過滇緬公路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緬甸英軍被日軍擊潰,援助則依靠空運,從印度最東面起飛穿越青藏高原的空中禁區,對中國進行援助.以及民間組建的飛虎隊,對日本空軍也造成了一定打擊,增強了一點的防空能力.
後期,對與國民黨高層腐敗的失望,美國減少了對華的援助;二戰後在馬歇爾計劃和冷戰的影響下重新對國民黨政府予以援助.
美國的目的不是讓中國拖住日軍,而是希望中國方面能夠主動反擊.這與蔣中央的精神是相抵制的.

㈨ 抗日戰爭中國勝利的因素是美國的那兩顆原子彈嗎

這樣說:其實美國參戰後,日本戰敗只是時間上的問題了,即使在太平洋戰爭初期日本一度橫掃東南亞和太平洋,結局也基本註定了,只是時間問題。因為人家美國年產百萬輛汽車的工業產值擺在那裡,工業潛力和生產力都遠遠不是日本能夠比的,加上美國地大物博,資源豐富,基本不依賴外國就可以做到自給自足,只要工業潛力被動員起來轉為軍工,是相當可怕的,當時包括山本五十六在內的一批日本將領認識到和美國開戰得不償失,可惜日本高層被勝利沖昏了頭腦,判斷錯了方向,低估了美國的潛力和戰爭決心,以為只要珍珠港後打幾場勝仗,美國就會妥協。結果只是喚醒了這個巨人。就算不投原子彈,戰爭後期日本的失敗也是必然的,1945年初日本國民經濟基本崩潰,工業生產力已經透支,戰爭潛能已經挖盡,一度輝煌的日本聯合海軍艦隊消耗殆盡,基本已經名存實亡,不得不動用臭名昭著的神風敢死隊繼續垂死掙扎抗衡美國海軍,本土被美國人轟炸得體無完膚,戰線上,美國人的跳島戰術,突破了日本人的島鏈防線,東南亞各國先後被英美軍隊解放,緬北中國遠征軍和英國軍隊開始反攻,中國戰場上,中國軍隊從戰略對峙轉為戰略進攻,據點紛紛失守,塞班島、硫磺島兩個戰略要點被佔領,不久後美國人還發動了沖繩戰役將戰火擴大到日本本土,另外在歐洲東線戰場蘇聯對德國的局勢基本已成定局,蘇聯可以抽調出更多的兵力投入遠東。美國之所以投放原子彈,其實也是從沖繩戰役後決定的,沖繩戰役作為第一場發生在日本本土的戰役,美軍在絕對優勢的情況下依然因為日軍的不計手段的抵抗下傷亡慘重(包括強迫沖繩平民做肉盾沖鋒、人體炸彈,甚至不少日軍違反國際法詐降,美軍過去受降的時候突然開火等等),這場戰役的殘酷性大大震驚了美軍高層,而且當時日軍大本營已經做好了一億國民一億兵,全民玉碎的准備,給留在本土的老弱病殘發放竹槍、弓箭、軍刀之類的武器,雖然無法改變戰敗的大局,但是美軍根據沖繩戰役預計到如果登陸日本本土的話,那將付出100萬美軍士兵陣亡的代價。最後為了加快戰爭結束的進程,投放了原子彈
另外要提到的一點是:反法西斯戰爭中中國的因素是不可忽略的,1941年日軍橫掃太平洋和東南亞諸國,打得美英荷盟軍抬不起頭,聯合艦隊橫行一時的時候,已經在中國的戰爭泥潭中拖了四年了,而且結束始終遙遙無期,中國方面的抵抗決心超出了日方的預計,不斷投入裝備、資金和兵員依然不見勝利,其實進攻東南亞一定程度上也是想打破中國戰場的僵局。太平洋戰爭後,日本陸軍在中國戰場上被拖住了70%的兵力,如果中國投降的話,日本就可以騰出大量的兵力,加強東南亞和太平洋島嶼的守備力量,那美國人會打得更艱難。
說實話日本人腦子也確實進了水,鴉片戰爭後列強對中國的控制僅限於經濟上的控制為主,將中國作為傾銷市場,軍事進攻為輔,簽訂不平等條約爭取外商的政策優勢和國家全面的經濟利益,並將其合法化,經濟和技術上有限地資助地方勢力和軍閥以為日後的控制,借中國代理人和買辦的勢力滲透進而控制中國,外國勢力直接控制的也就沿海和長江沿岸的幾座港口城市而已。唯有日本人不知道吃錯了什麼葯,非要對中國全面開戰並進行全面的軍事征服,失敗也是難免的。希望能幫到你

㈩ 抗日戰爭的時候 日本為什麼說沒有戰敗給中國 而是戰敗給美國

日本人怎樣看二戰?

8月15日——「終戰紀念日」。這個日子對日本國民的意味特殊而復雜。中午,東京日本武道館,「全國戰死者追悼儀式」在炎熱中舉行,7200名二戰遺屬出席了儀式。天皇向310萬名「戰死者」表示哀悼,強調日本必須始終走和平道路。

1945年8月14日正午,日本天皇裕仁向全國廣播了接受中美英三國聯合發表的《波茨坦公告》、實行無條件投降的詔書。15日日本政府正式宣布無條件投降。

作為日本國民,我自然也為「戰死者」默哀了一分鍾。66年前,日本人從戰敗的廢墟中站起來,成為一個民主國家,制定了和平憲法,重建了國家社會。戰後,日本自衛隊沒有殺過一個人,沒有一個自衛隊員被殺。事實充分證明,日本戰後的發展路線是和平的。

此次,日本首相菅直人和執政黨閣僚都沒有參拜靖國神社,遵守了政治公約。至於52名在野黨等國會議員參拜靖國神社,當屬預料之內,情理之中。在信仰、言論自由且多元化的日本社會,讓國民在面對一場歷史事件時,採取統一的價值觀,永遠屬於不可能。何況,就執政黨和在野黨的政客們而言,歷史認識早就超越了個人信仰本身,而成為了奪取權力,迎合大眾的工具。從功利角度出發,把歷史認識和政治利益結合起來,掛鉤在一起,也是世界許多國家和地區政治家的普遍謀生法。

前一陣,橫濱市教育委員會為初中生採用了被部分中國媒體稱為「美化戰爭,陷入自我歷史觀的右翼教科書」。從2012年春季4月開始的4年內,橫濱市內149所市立初中學校均將使用育鵬社出版的歷史和公民科目教科書。這一消息不僅在中國國內,在日本國內也引起了大爭議。不少日本有識之士表示反對說,「使用此教科書對孩子們培養健康歷史觀不利」,支持方則主張說,「此教科書有利於培養孩子們的愛國主義精神。」

教科書問題是造成日中之間隔閡的老問題。教科書和普通書籍不一樣,普通圖書,由於出版自由,出版商出什麼都可以。在日本有很多類似於「我們要打敗中國」這樣的書,就像中國網路上憤青之間也會流傳「中國打敗美國」的書籍一樣,可以自由出版。

我閱讀過飽受爭議的「右翼教科書」。其內容確實有「美化戰爭」的味道。這本教科書對於日本侵略亞洲國家的那段歷史寫得相對少一些,模糊一些。裡面說,作為東方國家,在日俄戰爭中第一次打敗西方強國的日本試圖解放亞洲。這本教科書也提到日本走向擴張的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從盧溝橋事變起,那些對日本不利的負面因素或多或少被掩蓋了。

如果作為普通書籍,此類書的刺激性和煽動性應該說很低。在日本,「歪曲歷史的中國共產黨」;「對本國歷史一無所知的中國人」;「南京大屠殺存在嗎?」等挑釁性的書籍眾多。問題是,教科書需要通過文部科學省(等於中國教育部)審批的。所有學校都有權利自主選擇教科書,而2005年4月,由「新日本歷史教科書編撰會」支持的扶桑社出版了《新歷史教科書》,成為了在中國國內引起「反日遊行「的重大起因。

由扶桑出版社出版的教科書之採用率不到0.1%。從這一數字能夠發現,日本的教育機構、學校以及老師們還是有良知的,尤其在歷史、語文、道德等對孩子人格影響重大的科目上,盡可能避免煽動性、情緒化的內容。當然,這絕不是採用率百分之多少的問題,把它審批通過本身損害國家形象,也給即將面向社會和未來的孩子們帶來不良影響。

我曾在初中、高中階段學習的教科書里有著關於南京大屠殺的描寫,只是沒有像中國孩子閱讀的「抗日戰爭史」那麼突出。它寫著:「至於死亡人數多少,在兩國政府之間存在立場上的不同,有待進一步討論」,我的歷史老師也這么告訴我們的。

有一點是難以避免,即每個歷史老師的價值觀五花八門,政府讓所有學校使用審查過的教科書是一回事,使用教科書的歷史教師怎麼講課,講得多深又是另一回事。因為,政府不可能統一所有歷史教師的教學方法。每一個老師都保持自己的風格和方式,教育才能豐富多彩。教育的核心目的絕不是簡單灌輸知識,而是以能吸引學生好奇心和注意力的方式去引導學生思考問題,否則歷史教育變成洗腦課了,陷入本末倒置的長期惡性循環。

日本的教育平台可能與中國有些差異。日本有一些老師特別「右」,有些特別「左」。我曾參與組織東京大學和北京大學學生之間互訪交流的京論壇(Jing Forum)。我專門安排讓兩校的學生參觀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和日本一所著名高中,並對老師和高中生進行采訪。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采訪日本高中老師和學生的中國大學生很驚訝,對我說,「日本每個歷史老師的觀念都不一樣。有一個女生跟我分享感想:「在這所高中,所有老師用的教科書都是一樣的,但每一位老師之間的教學方法卻截然不同。有的老師很重視教科書的作用,有的不怎麼用,完全以講故事的方式與學生聊歷史,我覺得這個很有趣」。

每一個歷史老師對歷史的觀念、理解和立場不同,就跟中國的關系而言,有的老師熱愛中國古代史,在講解世界歷史的時候絕大多數時間都在講中國史。有的老師喜歡中國,他們對當年侵華戰爭的態度甚至比中國人還激進。當然也有『偏右'、『極右'的老師,他們承認日本侵略了中國,但講到侵略時卻把侵略行為模糊化。

冷靜下來思考,每一個人對任何一段歷史的看法和立場不同,天經地義。我們不是死板的機器,而是會思考的人類。不同的思考肯定產生不同的觀念和立場。

中國人和日本人之間在認識歷史問題上存在較大差距,這再正常不過。生長環境不同,接受的教育不同,輿論處境不同。我不認為中國人要接受日本人的歷史觀,只是從相互理解,共同發展的角度,渴望中國人知道一點點日本人的歷史觀為什麼不簡單地符合中國人的標准和要求,日本人對二戰的認知為什麼如此復雜、微妙。

日本人對中國、美國、二戰、東京審判等認知錯綜復雜,至今為止沒有絲毫的定論。大家天天討論,「你不對,缺乏證據」;「你也不對,缺乏道德」;「你這個賣國賊,真丟臉」;「你這個缺乏國際視野的陳舊人物,滾出去」……,這種討論沒完沒了,至少在我生存的這個時代,應該不會結束,其實也不應該結束。歷史認識也需要實事求是,沒有一成不變的歷史認識。它是通過人類不斷的討論和探索,一步一步梳理、更新、深化的進程。這一面對歷史認識的基本立場應該成為全球公民的思想共識。

不言而喻,日本政府和老百姓普遍認為,日本投降是因為美國向廣島和長崎兩座城市投了原子彈。對於日本人來說,兩顆原子彈足以使得國民認識到「我們是受害者」。這里我說的是老百姓、國民,他們絕大多數也是無辜的,是被動捲入戰爭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敗給美國,日本人的挫敗感以及「受害者」意識特別濃厚。

然而,大部分日本人不認為自己敗給了中國,更不認為敗給了中國共產黨。此時此刻,我正好在日本東京,路過了位於東京九段下的靖國神社。我在街上隨機跟中學生們聊天,問及如何看待二戰,他們表達得基本一致:「我們主動發動戰爭是事實,也侵略過中國,傷害過中國人,但在整個二戰格局上打敗日本的是美國,從而,我們成為戰敗國。我們並不是敗給了中國。」據我所知,這一觀念代表了大部分日本國民的「二戰觀」。其中一名似乎對歷史有濃厚興趣的男生跟我說,「對了,我想問一下,加藤哥,在日中戰爭上,始終與我們打仗的是不是國民黨啊,其實共產黨在前線沒打幾仗?」

「日本侵略中國」與「日本敗給中國」是兩個概念。中國人說「我們打敗了日本」的時候,世界戰爭的局勢已經發生深刻變化。日中戰爭不僅是中國和日本之間的問題,也取決於錯綜復雜的國際局勢以及受此影響的兩國的綜合實力。

日本人的認識是:「中國是戰勝國之一,日本是戰敗國之一,但日本沒有直接敗給中國」。之所以迫不得已投降,是因為被美國投了原子彈。

中國人的立場不一樣:日本是侵略方,中國是被侵略方,中國為抗日戰爭付出了巨大犧牲。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中壯大,在對國民黨「內戰」上佔了優勢,最終奪取了國家政權。

日本人值得認真反思;我們為什麼總給中國人一種「不承認歷史」的錯覺?不可否定,對方國家政府的教育方式和媒體的宣傳方式始終在為執政黨的意識形態服務。以點蓋面,故意放大的政治宣傳比比皆是。但這也是對方國家政權維持其統治的需要,我們不可能,也沒有能力干涉其內政。

既然歷史問題是日本在國際社會上健康生存下去的責任,日本人應該更謙卑地思考:在歷史認識這一點上,怎樣才能贏得國際社會的尊重?目前日本政府的表態、媒體報道、教育方式、民間輿論等議題上存在著哪些問題和矛盾?

不要指望對方應該怎麼著,而必須從本國利益需求的角度出發,認真反思有什麼問題,能做什麼,該怎麼改。相對來說,這既是最有效的途徑,也是最公平的方式。

閱讀全文

與抗日戰爭最後是美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