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軍事戰爭 > 抗日戰爭以少勝多戰役

抗日戰爭以少勝多戰役

發布時間:2021-02-05 21:18:00

『壹』 抗日戰爭中以少勝多的戰役

中國援緬戰爭
黃橋決戰
黃崖洞兵工廠保衛戰

『貳』 中國 抗日戰爭 以少勝多 軍民

整體的大戰役,抗日戰爭還是以多勝少,有些戰役中的一些環節性的回小戰役有過以少勝多答

1943年的常德會戰算是一例,國民黨中央軍虎賁師8000多人獨自抵抗日軍兩個師團四萬多人,最終虎賁師只有64人活下,消滅1萬三千多日軍,傷亡更多。最終因為國民黨大股部隊擊敗大量的外圍日軍,常德會戰的日軍不得不敗退。

1944至1945在緬甸一帶,國民黨遠征軍以少勝多的戰役有那麼幾個。

『叄』 中國人民解放軍歷史上最有名的以少勝多戰役

按課本上解放軍以少勝多的戰役很多了,像抗戰後的三大戰役,就說平津戰役了,雖然和平解放了北平,但是我覺得解放軍犧牲的人不在少數!反關國民黨軍隊,裝備精良,有一半人都是投降了,不是書本上的全殲!樓主想一下,如果現在國民黨當政,歷史就是另一回事了!

『肆』 抗日戰爭以少勝多的戰役有什麼詳細的·急

仁安羌戰役
孫立人是抗日戰爭時期立過赫赫戰功的國民黨將領,曾率領中國遠征軍進軍緬甸,在緬甸的仁安羌戰役中,以少勝多大敗日軍,救出被敵圍困多日彈盡糧絕的英緬軍七千多人,舉世聞名,大振國威,為中華民族增添了不少光彩。為此,英皇授予他「英國帝國司令」勛章,美國總統羅斯福授予他「美國豐功勛章」。孫後來被蔣介石提升為僅次於陳誠的陸軍總司令,但為時不久,即被蔣介石以莫須有的罪名,軟禁長達33年之久,直到蔣氏父子死後,方解除軟禁,恢復自由。

平型關大捷與平型關戰役

創造了抗戰初期中國軍隊以少勝多的模範戰例。八路軍平型關首戰大捷,是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以來中國軍隊的第一個大勝仗,也是在抗日戰場上中國軍隊第一次主動向日軍發動攻擊並取得全勝的戰斗。

齋郎村戰役
1935年4月21日,紅軍挺進師進駐齋郎村,在齋郎村與敵軍展開了一次「以少勝多」的紅軍著名戰役,齋郎村的主戰場——大放牛場,現位於慶元縣。

岱崮保衛戰

1943年,八路軍魯中軍區11團8連93名指戰員,為捍衛民族尊嚴,在這里與20倍於己的日偽軍血戰18天,創造了八路軍戰史上以少勝多的又一模範戰例。

1943年11月9日,日寇糾集了1萬余兵力開始對魯中抗日根據地進行掃盪。岱崮山區處於敵人進犯沂蒙腹地的咽喉地位,為粉碎日軍的掃盪企圖,魯中軍區決定留下少量部隊在內線堅持斗爭,牽制日軍主力,掩護我主力部隊轉至外線作戰。魯中軍區11團8連93名指戰員奉命駐守南北岱崮。

『伍』 抗日戰爭中以少勝多的事例

平漢戰役:我軍以少勝多

1941年(民國三十年)12月,在抗日戰爭中,中國八路軍第129師一部在(北)平漢(口)路高邑、邯鄲段對日軍的破襲戰役。

是月,八路軍第129師為摧毀平漢路兩側日軍之封鎖線,打通路東、路西之交通,決定對平漢路高邑、邯鄲段舉行大破襲戰役,遂以第385旅及太行第1、第5、第6軍分區部隊為第1破擊集團,對沙河至贊皇段之路西地帶開展破襲,置重點於鐵路西側邢台、臨城地段;以新編第8旅主力及冀南第3軍分區部隊為第2破擊集團,對王化堡、沙河段之路東地帶開展破襲,置重點於永(年)北及沙河、臨紹關鐵路東側地段;以新編第4旅及冀南第2軍分區部隊為第3破擊集團,對邢台、鴨鴿營段以東之滏西地帶開展破襲,置重點於任縣、堯山地區與乎漢路內丘、官莊段東側。以太行第5軍分區部隊同時向雙廟邯鄲段以西地帶展開破襲,鉗制迷惑日軍,以策應第1路破擊集團作戰。戰役於18日開始,至23日結束,經過5晝夜激戰,在群眾2.6萬餘人直接參戰支援下,八路軍進行大小戰斗45次,斃日偽軍536人,俘獲偽軍380人,平毀封鎖溝109公里,破壞公路69公里、鐵路4公里,摧毀碉堡52座。八路軍傷亡352人。
平型關大捷,八路軍115師擊斃日軍號稱精銳部隊的板塬師團第21旅1000餘人,擊毀汽車100餘輛,繳獲大量槍支彈葯,取得了中國抗日戰爭以來中國軍隊的第一個大勝利。

百團大戰,百團大戰共進行大小戰斗1824次,斃傷日軍20645人、偽軍5155人,俘日軍281人,俘偽軍18407人,日軍投降47人,偽軍反正1845人;破壞鐵路474公里,公路1500多公里,火車站、橋梁和隧洞260多處,摧毀大量敵堡和據點;繳獲各種炮53門,各種槍5800餘支和一批軍用物資。

中國援緬戰爭 中國遠征軍新編第38師師長孫立人僅以一師之力與數倍於己之敵連續英勇作戰,以少勝多,解救出被圍困數日瀕臨絕境的英緬軍第1師,轟動英倫三島。新編第28師師長戴安瀾呂建奇功,掩護了英軍的平安撤退,後在作戰中不幸受傷身亡。戰役結束後,英美政府高度頌揚並給孫立人與戴安瀾將軍追贈了功勛章。

『陸』 抗日戰爭中的以少勝多戰役

淮海戰役\\百團大戰\\南京之戰 徐紹楨 約萬人——約2萬人 攻堅戰

第一次反回圍剿 毛澤東答、朱德 約4萬——約10餘萬 殲1.2萬

第二次反圍剿 毛澤東、朱德 3萬——20萬 殲3萬

第三次反圍剿 毛澤東、朱德 3萬餘人——30萬 殲3萬

第四次反圍剿 朱德、周恩來 約7萬——近40萬 殲萬餘人

鄂豫皖蘇區第三次反圍剿 徐向前 近3萬——不詳 殲6萬餘人

川陝蘇區反六路圍攻 徐向前 近8萬——20萬 殲8萬人

黃橋戰役 粟裕 7千——1.5萬餘人 殲敵1.1萬餘人

蘇中戰役 粟裕 3萬餘人——12萬 殲敵53700人

魯南戰役 粟裕 不詳 殲敵53530人

萊蕪戰役 粟裕 不詳 殲敵56800人

孟良崮戰役 粟裕 不詳——約45萬人 殲敵32680人

晉中戰役 徐向前 6萬餘人——約13萬人 殲敵100370人

豫東戰役 粟裕 不詳 殲敵93970人

淮海戰役 粟裕、劉伯承 60萬——80萬 殲敵555570人

九連山戰斗 不詳 不詳 5戰5捷,殲6個連又1個排

『柒』 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戰役有哪些

1、淮海戰役: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我華東野戰軍和中原野戰軍在地方部隊的配合和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援下,歷時66天,在以徐州為中心,東起海州、西至商丘、北自臨城、南達淮河的廣大區域內,發起了偉大的淮海戰役(國民黨方面稱為「徐蚌會戰」)。

戰役首殲黃伯韜兵團,繼殲黃維兵團,再殲杜聿明集團,解放軍以傷亡13.4萬餘人的代價,殲滅國民黨軍5個兵團、22個軍、56個師,共計55.5萬餘人,創造了戰爭史上以少勝多的奇跡。淮海戰役是解放戰爭戰略決戰中歷時最長、規模最大、殲敵數量最多的一次戰役。

2、赤壁之戰,是指東漢末年,孫權、劉備聯軍於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長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帶大破曹操大軍的戰役。這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役之一,是三國時期「三大戰役」中最為著名的一場,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在長江流域進行的大規模江河作戰,標志著中國軍事政治中心不再限於黃河流域。

3、官渡之戰,是東漢末年「三大戰役」之一,也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役之一。建安五年(200年),曹操軍與袁紹軍相持於官渡(今河南中牟東北),在此展開戰略決戰。曹操奇襲袁軍在烏巢的糧倉(今河南封丘西),繼而擊潰袁軍主力。此戰奠定了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的基礎。

4、淝水之戰,發生於公元383年,是東晉十六國時期北方的統一政權前秦向南方東晉發起的侵略吞並的一系列戰役中的決定性戰役,前秦出兵伐晉,於淝水(現今安徽省壽縣的東南方)交戰,最終東晉僅以八萬軍力大勝八十餘萬前秦軍。

5、巨鹿之戰:秦朝末年,天下大亂,諸侯割據,軍閥混戰。公元前207年,秦軍上將軍章邯打敗楚地反秦義軍首領項梁後,認為楚地已不足憂,遂率20餘萬秦軍北上攻趙,並急調上郡的王離部20萬秦軍南下,圍困趙王歇於巨鹿(今河北平鄉),無奈之下趙王派使者向楚懷王以及各國諸侯求援。當時秦軍十分強大,救趙諸軍駐扎在巨鹿城北,沒有人敢前去迎戰。

項羽為報秦軍殺叔父項梁之仇主動請纓,於是楚懷王便以宋義為上將軍,項羽為次將,范增為末將,率軍六萬余北上以解巨鹿之困。

(7)抗日戰爭以少勝多戰役擴展閱讀:

淮海戰役是在經濟落後、交通不便的農村地區進行的。戰役規模空前,作戰時間長,戰區面積大,軍用物資的供應量和傷員的運送量都很大。淮海戰役發起之前,毛澤東和中共中央就一再指示要充分發動群眾,做好戰役的後勤准備工作。

地方各級黨組織和人民群眾,積極響應中央的號召,將一針一線、一塊銅板、一粒糧食節省下來,集中起來,送往前線,人民群眾提出了「一切為了支援前線」,「傾家盪產,支援前方」的豪邁口號。各地涌現出許多父子爭著上前線、妻子送郎去前方的動人場面。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淮海戰役期間,先後有12個縱隊在徐州東南作戰,每天需要糧食300萬斤,後來隨著戰事的演進,每天需要500萬斤之多。前線和後方的解放區人民,節衣縮食,想方設法為子弟兵籌集糧食、碾米磨面、運送糧草。

婦女們為了不讓子弟兵受凍,不分晝夜地縫制棉衣、棉被、軍鞋,甚至不顧寒冬把自己的棉衣棉被拆了給子弟兵做軍衣軍鞋。整個戰役期間,空曠的皖北平原上,一條條送糧長龍在風雪中行進,構成了一幅氣吞山河、蔚為壯觀的歷史畫卷。

以少勝多 讀音:yǐ shǎo shèng ō

釋義:以少量的精兵強將,戰勝強大的敵人。

出處:鄧小平《我們有信心把中國的事情做得更好》:「抗日戰爭打了八年,抗美援朝打了三年,我們有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傳統。」

『捌』 求抗日戰爭以少勝多的名戰

好像是平行關吧 貌似抗戰都是以多勝少

『玖』 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三大以少勝多的戰役

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

1.巨鹿之戰

巨鹿之戰,是秦末農民大版起義中,項羽率權領6萬楚地義軍同秦將章邯、王離所率40餘萬秦軍主力部隊在巨鹿(今河北平鄉)進行的一場重大決戰性戰役,也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之一。

2.官渡之戰

官渡之戰,是是東漢末年「三大戰役」之一,也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役之一。東漢獻帝建安五年(200年),曹操軍與袁紹軍相持於官渡(今河南中牟東北),在此展開戰略決戰。曹操奇襲袁軍在烏巢的糧倉(今河南封丘西),繼而擊潰袁軍主力。此戰奠定了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的基礎。

3.赤壁之戰

赤壁之戰是指三國形成時期,孫權、劉備聯軍於漢獻帝建安十三年(208)在長江赤壁(今湖北赤壁西北)一帶大勝曹操軍隊,奠定三國鼎立基礎的著名戰役。戰爭日期在公元208年七月—十二日。是歷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之一。

參考資料網路——三大戰役

『拾』 在抗日戰爭中以少勝多的戰役

仁安羌戰役 孫立人是抗日戰爭時期立過赫赫戰功的國民黨將領,曾率領中國遠征軍進軍緬甸,在緬甸的仁安羌戰役中,以少勝多大敗日軍,救出被敵圍困多日彈盡糧絕的英緬軍七千多人,舉世聞名,大振國威,為中華民族增添了不少光彩。為此,英皇授予他「英國帝國司令」勛章,美國總統羅斯福授予他「美國豐功勛章」。孫後來被蔣介石提升為僅次於陳誠的陸軍總司令,但為時不久,即被蔣介石以莫須有的罪名,軟禁長達33年之久,直到蔣氏父子死後,方解除軟禁,恢復自由。 平型關大捷與平型關戰役 創造了抗戰初期中國軍隊以少勝多的模範戰例。八路軍平型關首戰大捷,是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以來中國軍隊的第一個大勝仗,也是在抗日戰場上中國軍隊第一次主動向日軍發動攻擊並取得全勝的戰斗。 齋郎村戰役 1935年4月21日,紅軍挺進師進駐齋郎村,在齋郎村與敵軍展開了一次「以少勝多」的紅軍著名戰役,齋郎村的主戰場——大放牛場,現位於慶元縣。 岱崮保衛戰 1943年,八路軍魯中軍區11團8連93名指戰員,為捍衛民族尊嚴,在這里與20倍於己的日偽軍血戰18天,創造了八路軍戰史上以少勝多的又一模範戰例。 1943年11月9日,日寇糾集了1萬余兵力開始對魯中抗日根據地進行掃盪。岱崮山區處於敵人進犯沂蒙腹地的咽喉地位,為粉碎日軍的掃盪企圖,魯中軍區決定留下少量部隊在內線堅持斗爭,牽制日軍主力,掩護我主力部隊轉至外線作戰。魯中軍區11團8連93名指戰員奉命駐守南北岱崮。

閱讀全文

與抗日戰爭以少勝多戰役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