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軍事戰爭 > 抗日戰爭部隊從新一軍到多少軍

抗日戰爭部隊從新一軍到多少軍

發布時間:2021-03-10 00:09:23

A. 新一軍在解放戰爭中戰鬥力為什麼不及74師

糾正一下樓上的錯誤
整編74師抗日是以軍為番號
在其第二任指揮者王耀武時達到巔峰
全軍近5萬人 屬於有4個師的加強軍
內戰時國民黨對其部隊進行了所謂的「整編」
軍對外一律稱為整編師
74師仍有3個作戰旅 共計3萬2千與人
至於樓主
新一軍是遠征軍淬煉出的王牌
又有一個美式155榴彈炮團 共36門
其戰力相比74可謂只高不低
樓主知道不?
現在已編入歷史書的中國遠征軍救出英美聯軍
7000人便是新1所為
其軍長孫立人也贏得了個「東方隆美爾」
的稱號 連英國女王都給他親自授勛
而張靈甫抗戰時是從團長做起
一步一步爬至軍長的
自然不能與孫相提並論
解放戰爭初期 新1由鄭洞國掛帥
全軍指戰員因孫軍長不在而作戰不積極
張在抗戰時表現也稱得上一位英雄
但還未到與孫相提並論的程度

B. 新一軍1.7萬人消滅日軍10.9萬人是事實嗎要是是怎麼做到的

假的,新1軍是整軍,大約3.5萬的編制

新1軍在緬甸作戰,當面日軍一共大約有5萬左右,後回國作戰,也沒有太大的戰役,怎麼會10.5萬,

當然,你要是算偽軍算我沒說

C. 問抗日戰爭時期國軍新一軍,新六軍的具體裝備情況

步兵班裝備美式M1903步槍和M1A1湯姆森沖鋒槍,少量裝備M1917型步槍
輕機槍是布朗尼的自動搶M1918(BAR),重機槍是勃朗寧的M1917A1型(水冷式)
M1型卡賓槍只是少量裝備通訊、後勤、軍官。另外軍官配備加拿大生產的9毫米勃朗寧手槍
迫擊炮有兩種,一種是步兵連裝備的美製M1型60毫米迫擊炮,另一種是步兵團裝備的M1A1型81毫米迫擊炮。107毫米迫擊炮沒有裝備
山炮是美式M1A1型75毫米山炮(師級裝備)
野炮是美式M2A1型105毫米榴彈炮(屬軍級)
155毫米加農炮屬於獨立編制,不屬於這兩個軍的編制
另外在戰斗中曾繳獲過日制武器,但沒有正式獵裝

D. 抗戰讓日軍害怕的新一軍,為什麼解放戰爭不堪一擊

第一:新一軍經歷過一次拆編,分成了好幾個軍,力量也隨之分散了,而國軍的編制補給系統,你懂得,各種編制嚴重不足,吃空餉,我真不知道這拆完了之後還能不能把兵力補上來。
第二:新一軍仍然算是相當能打的,只不過解放戰爭中,它打的仗國共雙方都不說而已:四戰四平!
四平戰役是解放戰爭中,解放軍打的最慘的幾場戰役之一,而此戰解放軍的對手,就是新一軍的主力。
國共雙方在各個戰場都有象徵著力量對比轉折點的戰役,全國戰場是大別山,山東戰場的是孟良崮,西北戰場是保衛延安,東北就是四平戰役。(三大戰役和渡江戰役中,都是國軍的力量已經處於劣勢了,只是解放軍將優勢轉化為勝勢的戰爭,上面那幾個是從劣勢轉化為優勢的)
挺近大別山:戰略上的意義至關重要,而且打的也不錯,是大局觀上的經典之作,可以宣傳。
孟良崮戰役:解放軍打的相當好,可以說是教科書式的戰役,這是可以抬高自己的硬貨,當然要宣傳;國軍打的堪稱丟人,自己當然不說。
保衛延安:4次戰役實際上有3次打得好,但是還有一次解放軍吃虧了,算不上完美,既然有更好的可以說,自然要先提更好的;國軍那是基本一直在輸,也不可能抹黑自己去說這個。
四平戰役:四戰四平實際上是4次,解放軍吃了3次虧,提它那是給自己抹黑,要吹自己當然提打得好的,不會提這打的不好的;反過來,國軍最後畢竟還是輸了,也不好意思提。
除此之外,還有這幾次戰役作者的問題:大別山是劉鄧(286在里頭),孟良崮是陳粟,保衛延安是彭總,四平是林彪(可這廝後來是個反派啊~)

E. 抗戰勝利後新一軍進入東北後怎麼了為什麼會敗的那麼悲慘

孫立人不再指揮新一軍自然會敗,而孫立人為人過於天真,況有功高蓋主之嫌,自然蔣主席也不會再用他,最終孫立人這位在緬甸立下神勇戰功的將軍,落得個軟禁下的下場已經不實屬不易了,不是因為他的名聲,也許蔣主席也直接槍斃了!
陳誠赴東北,拆散新一軍組成新一軍、新七軍、並把新一軍原有主要武器移交其他黃埔系將領。並且將原本已編入地方保安,接受日本精良訓練的原滿軍裁撤。使許多滿軍因頓時失去生活來源而紛紛加入共產黨軍隊,大大增加了共產黨在東北的實力。孫立人離開東北時,東北局勢雖已被動但尚未惡化至不可為地步,是國軍在東北唯一全身而退的主要將領。
孫立人離開後,潘裕昆任軍長,新六軍、新一軍則在1948年先後在東北遼沈戰役中被包圍殲滅,新六軍軍長廖耀湘被俘。

F. 中日戰爭中,中國哪一支軍隊滅敵最多

http://..com/question/13735352.html?fr=qrl3
靠大會戰消滅最多的是薛岳
靠自己單個兵力消滅日軍最多的是孫立人

四次長沙會戰的指揮官,國軍名將,薛岳

薛岳被稱為中國抗日第一戰將。他是抗日戰爭時期殲滅日軍最多的戰將,僅他指揮的四次長沙會戰,就殲滅日軍十餘萬人。

薛岳詳細介紹
http://www.zbook.cn/ChapterInfo/984/984070.asp

孫立人,率領三十八師(新一軍)在印度蘭加接受全副美式裝備以及訓練,戰鬥力極強,後入緬甸與日軍作戰,新一軍在歷時兩年的第二次緬戰中,共擊斃日軍3個聯隊長以下3萬3千餘人,傷日軍7萬5千餘人,俘虜大尉以下323人。繳獲大炮186座,戰車67台,汽車552台,攻取公路646英里。新一軍傷亡1萬7千人。沒有任何其他一個中國軍級戰斗編制的戰績能和新一軍相比。

G. 問幾個抗日戰爭期間的部隊編制問題~

關於國民革命軍中的路軍在網上找到以下資料:
第一路軍 總指揮 陳調元 (該路軍原為直軍齊燮元的蘇軍、皖軍所部)
第二路軍 總指揮 劉峙上將(該路軍為蔣介石嫡系,顧祝同部)
第三路軍 總指揮 韓復榘上將(該路軍原為西北軍主力,1929年降蔣)
第四路軍 總指揮 何建上將(該路軍原為唐生智湘軍,1929年降蔣)
第六路軍 總指揮 朱紹良上將
第七路軍1 總指揮 劉湘上將(該路軍為四川地方軍閥部隊)
第七路軍2 總指揮 毛維壽上將(原十九路軍分化)
第八路軍1 總指揮 唐生智上將(原第四路軍分化)
第八路軍2 總指揮 陳濟棠上將(該路軍為廣東地方軍閥部隊,原李濟深舊部)
第八路軍3 總指揮 朱德上將 副總指揮 彭德懷上將(中共領導的原中國工農紅軍)
第九路軍 總指揮 魯滌平上將(該路軍為湖南部隊,原譚延闓舊部)
第十路軍 總指揮 龍雲上將(該路軍為雲南地方軍閥部隊,原唐繼堯舊部)
第十一路軍 總指揮 劉鎮華上將(該路軍為袁世凱年代鎮嵩軍)
第十二路軍 總指揮 田頌堯上將(該路軍為四川地方軍閥部隊)
第十三路軍 總指揮 石友三上將(該路軍原為西北軍主力,1929年降蔣)
第十四路軍1 總指揮 鄧錫侯上將(該路軍為四川地方軍閥部隊)
第十四路軍2 總指揮 顧祝同上將(該路軍為蔣介石嫡系)
第十五路軍 總指揮 馬鴻逵上將(該路軍為北洋軍閥時期回族部隊)
第十六路軍 總指揮 徐源泉上將(該路軍原為張宗昌舊部)
第十七路軍 總指揮 楊虎城上將(該路軍原為陝西部隊,源出靖國軍)
第十八路軍1 總指揮 毛光翔上將(該路軍為貴州地方軍閥部隊)
第十八路軍2 總指揮 陳誠上將(該路軍為蔣介石嫡系,而且是王牌)
第十九路軍 總指揮 蔣光鼐上將(該路軍原為廣東部隊,陳銘樞、李濟深舊部)
第二十路軍 總指揮 張鈁上將(該路軍為收編萬選才、樊鍾秀殘部後組成)
第二十一路軍 總指揮 夏斗寅上將(該路軍為黎元洪時代鄂軍石星川殘部)
第二十二路軍 總指揮 吉鴻昌上將(該路軍原為西北軍主力,中原大戰後降蔣)
第二十五路軍 總指揮 梁冠英上將(該路軍原為西北軍主力,中原大戰後降蔣)
第二十六路軍 總指揮 孫連仲上將(該路軍原為西北軍主力,中原大戰後降蔣)
第二十七路軍 總指揮 馮欽哉上將(原十七路軍分化)
第二十九路軍 總指揮 宋哲元上將(該路軍原為西北軍主力,中原大戰後降張學良,間接降蔣 )
僅八路軍先後就有三個當然他們不是同時存在,而是先後存在的。共產黨的八路軍在1937年9月以後改稱第十八集團軍,八路軍總指揮朱德改稱第十八集團軍總司令朱德,但是此後第十八集團軍在習慣上仍稱八路軍,一般只是在與國民政府的正式交往(比如正式的公文電報往來)中稱第十八集團軍。
http://..com/question/90603965.html

八路軍(第十八集團軍)的主力部隊是:
115師
115師師長林彪、副師長兼政委聶榮臻、參謀長周昆、政訓處主任羅榮桓、副主任肖華(兼)、參謀處長王秉璋;
343旅
343旅旅長陳光、副旅長周建屏、參謀長陳士榘;
685團團長楊得志、副團長陳正湘、政訓處主任鄧華、副主任王麓水、吳法憲、參謀長彭明治;
一營營長劉德元、副營長胡炳雲、二營營長曾國華、教導員袁子清、副營長陳祖林、參謀長楊承德、三營營長梁興初;
四連連長龍宗義、指導員陳德、五連連長曾賢生(後任譚端志)、指導員楊俊生、六連連長周志輝(後任王志華)、七連連長匡斌、八連連長龍書金(後升任副營長)、齊釘根;
特務隊隊長夏德勝;
686團團長李天佑、副團長楊勇、政訓處主任符竹庭、參謀長彭雄;
344旅
344旅旅長徐海東、政委黃克誠、參謀長陳漫遠;
687團團長張紹東、副團長韓振紀、趙凌波、田守堯、常玉清、參謀長蘭國清、政訓處主任崔田民;
688團團長陳錦綉、副團長韓先楚、政訓處主任劉震、副主任吳信泉、參謀長盧紹武;
一連指導員:黃薇;
689團團長韓先楚、政委崔田民(1937年底組建)、參謀長胡繼成(37年底組建);
115師獨立團團長楊成武、政訓處主任羅元發、參謀長熊伯濤;
營長一營曾保堂、二營季光順、三營黃壽發;
教導員一營張文松、二營張襄國、三營李水清;
副營長一營袁昇平、二營肖思明、三營邱蔚;
連長李湘
115師隨營學校
校長孫毅
115師補充團團長彭雄、政委符竹庭(37年底組建);
115師騎兵營營長劉雲彪、參謀長李鍾奇;
二連指導員蔡順禮(不久任騎兵營教導員);
120師
師長賀龍、副師長蕭克、政訓處主任關向應、副主任甘泗淇、參謀長周士第、參謀處長彭紹輝;
358旅
358旅旅長盧冬生、副旅長李井泉、參謀長姚喆、政訓處主任張平化;
715團團長王尚榮、副團長頓星雲、政訓處主任黃延卿;
716團團長宋時輪、副團長廖漢生、參謀長曾來古、政訓處主任伍雲甫;
三營營長王祥發;
714團團長頓星雲、政委彭德大(38年1月組建);
359旅
359旅旅長陳伯鈞、副旅長王震、參謀長唐子奇、政訓處主任袁任遠;
717團團長劉轉連、副團長陳宗堯、參謀長歐陽家祥、政訓處主任劉理明;
718團團長文年生、副團長賀慶積,參謀長帥榮,政訓處主任羅志敏(該團轉隸留守兵團);
新718團團長陳宗堯,政委劉子奇(38年1月組建);
719團團長賀慶積,政委陳文彬(38年1月組建);
教導團
團長彭紹輝(兼)、政委蘇啟勝;
129師
師長劉伯承、副師長徐向前、政訓處主任張浩、副主任宋任窮、參謀長倪志亮、參謀處長李達;
385旅
385旅旅長王宏坤、副旅長王維舟、參謀長唐天際(該旅旅直轉隸留守兵團);
769團團長陳錫聯、副團長汪乃貴,政訓處主任丁先國;
770團團長張才千、副團長胡奇才(該團轉隸留守兵團);
386旅
386旅旅長陳賡、副旅長許世友、政訓處主任王新亭、參謀長李聚奎;
771團團長徐深吉、政訓處主任吳富善、副團長韓東山、參謀長黃新友;
772團團長葉成煥、政訓處主任謝富治、副團長王近山、參謀長孫繼先;
教導團
團長張賢約
陝甘寧留守兵團
司令員兼政委肖勁光、參謀長曹里懷、政治部主任莫文驊;留守兵團轄:第1、2、3、4、5、6、770團和保安部隊。
八路軍總部特務團(前身系1935年11月成立的軍委特務團,1936年4月改編為紅軍前敵總指揮部特務團轄7個連,1937年2月擴編為大團,實行3個營9個步兵連加3個直屬連編制,1937年8月改編為八路軍總部特務團,後稱集總特務團)團長韋傑(未到職,後黃鵠顯代理)政委邱創成(後謝振華接任),參謀長劉興隆(後尹先炳接任,尹後任團長),政訓處主任肖文玖(後李治明接任)。
二營營長歐致富(後任團長)。
八路軍總部炮兵團(系邱創成帶總部特務團炮兵連與1937年10月在臨汾擴編為炮兵團)團長武亭,政委邱創成。

八路軍在敵後實施戰略展開後,部隊發展很快,根據第18集團軍集總發布的正規番號就有以下師級縱隊:
八路軍第一縱隊(原山東縱隊為基礎改編,與山東縱隊機關合並,統一指揮山東境內與冀魯邊、蘇北八路軍各部隊,後撤銷番號,主力並入山東軍區)司令員徐向前,政委朱瑞,副司令張經武,副政委黎玉;
八路軍第二縱隊(太行區南部集總直屬部隊,後撤銷番號,主力並入太行軍區和冀魯豫軍區)司令員左權,副司令(後接任司令員)楊得志,政委黃克誠;
八路軍第三縱隊(冀中區部隊,後撤銷番號,主力調晉綏軍區)司令員呂正操,副司令孟慶山,政委王平(後為程子華);
八路軍第四縱隊(晉察冀派往冀東支援的部隊,後撤銷番號,主力並入冀熱察挺進軍)司令員宋時輪,政委鄧華,參謀長李鍾奇;
八路軍第四縱隊(第二個第四縱隊,系八路軍344旅、新2旅主力和新四軍第六支隊主力合編,後改編為新四軍第四師)司令員彭雪楓,政委黃克誠,參謀長張震,政治部主任肖望東;
八路軍第五縱隊(由344旅南下華中部隊主力和蘇魯豫支隊、隴海南進支隊、新四軍第6支隊第4總隊等合編,後改編為新四軍第三師)司令員兼政委黃克誠,參謀長韓振紀;
八路軍山東縱隊(山東地方游擊隊升編,後並入八路軍第一縱隊機關,但山東縱隊名義保留,後撤銷番號,歸山東軍區統一指揮)指揮張經武,政委黎玉,副司令王建安,參謀長王彬,政治部主任江華;
八路軍東進抗日挺進縱隊(八路軍第五支隊和冀魯邊地方游擊隊合編,後撤銷番號,機關和主力調歸冀魯豫軍區)司令員兼政委肖華,副司令鄧克明,政治部主任符竹庭;
八路軍冀熱察挺進軍(冀東暴動殘部和八路軍第四縱隊主力改編,後撤銷番號,歸晉察冀軍區)司令員蕭克,政委陳漫遠,參謀長程世才,政治部主任伍晉南。
http://ke..com/view/1042723.htm

1937年前的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軍:
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一軍軍長鄧寶珊。(這個軍與以後從印度反攻的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一軍不是同一個軍)
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二軍軍長馬步芳。
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三軍軍長潭曙卿。
http://www.chinaname.cn/article/2009-4/43619_2.htm

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
軍長 葉挺(皖南事變後陳毅為代理軍長) 副軍長 項英 參謀長 周子坤 政訓處主任 袁國平
第1支隊司令 陳 毅 副司令 傅秋濤
第1團 團長 傅秋濤 副團長 江渭清
第2團 團長 張正坤 副團長 劉培善
第2支隊司令 張鼎丞 副司令 粟 裕
第3團 團長 黃火星 副團長 邱金生
第4團 團長 盧 勝 副團長 葉道之
第3支隊司令 譚震林
第5團 團長 餆守坤 副團長 曾昭銘
第6團 團長 葉 飛 副團長 吳 焜
第4支隊司令 高敬亭 參謀長 林維先
第7團 團長 楊克志 副團長 曹玉福
第8團 團長 周駿明 副團長 林 凱
新四軍以高敬亭第4支隊兵力最大,不久又擴編第9團,團長顏士鄉,手槍團長詹化雨。1938年6月,又將高部分編為第4支隊,徐海東任司令;第5支隊,羅柄輝任司令;又以豫東地方黨武裝增建第6支隊,彭雪楓任司令。
http://www.hjcz.org/bbs/read.php?tid=109508
這是初創時期的情況,更多詳細情況請在網路中輸入「新四軍」。

新四軍和八路軍的活動區域:
八路軍主要是在山東`河南兩省及其以北的華北地區活動主要包括:陝甘寧`山西`綏遠`察哈爾`熱河`河北`河南`山東等省;而新四軍主要是在江蘇`湖北兩省及以南地區活動主要包括:湖北`安徽`江蘇`江西`浙江等省,特別是江蘇安徽兩省。 至於東北,那就是相對來說自成體系的東北抗聯了。

H. 新一軍介紹

國民革命軍新編第1軍 代表人物:鄭洞國/孫立人
國民革命軍新編第1軍是中國駐印軍主力「天下第一軍」。新1軍的前身為新38師。該師的底子就是財神爺宋子文大名鼎鼎的財政部稅警總團改編而來。
特別說明稅警總團自組建之後在1932、1937年的兩次上海大戰中傷亡殆盡,1940年重組之後由孫立人將軍任指揮。所以新38師與「一二八」、「八一三」沒有什麼關系。
1941年底隨66軍進入緬甸作戰,仁安羌一戰中,孫將軍僅率領一個113團前往解圍,以少勝多,大敗日軍,救出了7000多英軍和記者,蔣介石、羅斯福、英王喬治都給他授勛章,由此聲名大振,甚至被媒體稱為「東方隆美爾」,同時113團也傷亡過半。隨後由於遠征軍指揮混亂,孫立人未隨大部隊北撤,而是完整撤退到印度。過境時英國軍隊竟要求新38師解除武裝,以「難民」身份入境!孫將軍當即回絕,下令加強警戒、准備戰斗,後來英軍參觀了新38師營地,軍裝雖破卻干凈齊整,槍械雖差但擦得鋥亮,還帶來2門迫擊炮4挺重機槍。與那些連褲子都扔在逃跑路上的英軍絕對天壤之別。英國人一下被折服了,第二天就奏樂鳴炮歡迎。大快人心!
1943年撤退到印度的新22、30、38合編為新1軍,首任軍長鄭洞國,此時新22師也在其建制之中,出國遠征的中國士兵,在美英盟軍的幫助下,在蘭姆伽整軍經武,刻苦訓練,練就叢林戰的過硬本領,日後的新7軍軍長李鴻作為「蘭姆伽營地的開拓者」因為干練堅決而被史迪威稱為「東方的蒙哥馬利」。
第二次印度緬甸戰役,今非昔比的新38師,士兵身強力壯,武器新穎精良,智取強攻,一下沖開野人山的第一關隘「鬼門關」。打掃戰場,8名日軍生俘,110餘名日軍被燒死悶死在堡壘內,戰勝種種困難,逐一殲滅盤踞在野人山的敵寇,10月29日新三十八師終於突破險峻的野人山。激戰90天的孟拱之戰,經新38師兩晝夜的奮勇拼殺,以勝利攻佔而告終。
1944年4月與美軍聯合圍攻密支那,斃敵2000人,俘虜70人。新1軍攻擊八莫,新38師作為主力,在美國轟炸機的配合下,惡戰一個月,與日軍一個戰壕、一個地堡地爭奪,這一仗消滅日軍2400餘人。盟軍當局後來將八莫的一條馬路以新38師師長李鴻的名字命名。1944年8月孫立人升新1軍軍長。
整個反攻戰役中戰果輝煌:擊斃日軍聯隊長以下官兵33000人,打傷75000,繳獲大炮186門,戰車67台,汽車552台,攻佔公路646英里(大約1140公里)。自身傷亡17000餘人。值得一提的是,在戰役中曾俘虜日軍1200多人,時任新38師長的孫將軍對日本俘虜的態度:對那些曾沾滿中國人鮮血的禽獸,盡管成了俘虜也照樣格殺勿論,全部活埋。只有一人倖存,因為孫將軍得知他是台灣人。也讓日本人明白,殺降可不是他們的專利。日軍後來一聽新1軍、新38師大名望風而逃。使新1軍博得「天下第一軍」的美譽。緬北與滇西的反攻戰,是八年抗戰中,中國軍隊取得徹底勝利的一次殲滅戰,對中國抗日戰爭與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勝利都起了重要作用。到1945年6月,新一軍凱旋迴國。
1946年1月1日,孫立人奉命參加聯合國參謀首長會議。2月17日,新一軍開始奉調船運秦皇島。3月下旬全軍運抵東北。隨即北上鐵嶺,錦州,遼中,沈陽,新民等地,並無大的戰斗,倒是驅逐了一些每日搶劫強奸的蘇聯紅軍。
東北第一場大仗為四平之戰,自4月17日開始直到5月18日結束,足足啃了一個月。東北民主聯軍為了執行軍委「化四平為中國的馬德里」的命令,調集14個旅(師)構成綿延上百里的防線,此戰相當激烈,雙方都拼盡全力,殺得昏天黑地,甚至出現了新1軍50師用重炮、120多挺輕重機槍打爛泊羅子陣地的戰例,呈現僵局態勢,最終以新6迂迴威脅解放軍退路,解放軍被迫撤退而告終。
此戰前軍長孫立人前往英國接受英王勛章,新1軍沒有軍長在營已有4月有餘。大戰在即卻仍不見帶領他們一齊斬關奪隘,橫掃印緬的軍長歸隊,全軍將士士氣浮動。熊式輝派鄭洞國臨時指揮新1軍。鄭洞國雖曾是新1軍軍長,但一直在後方負責後勤,訓練等,威信無法和孫立人相比。故從4月21日開始攻擊四平,師長都態度消極,火炮打得凶,地面步兵卻不努力攻擊。無疑影響了戰力發揮。而且16日,剛投入四平方向擔任左翼迂迴的71軍主力在四平近郊遭受重創,喪失戰鬥力,只剩下新1軍獨力從正面強攻四平。如此條件下,以一軍之力攻佔四平顯然不現實,無可厚非。5月中旬,民主聯軍7師向新38發動進攻,損失1000多。15日,孫立人趕到新1軍軍部,連夜制定攻擊計劃。新1軍官兵見軍長回來了,士氣大振,奮勇猛撲林彪防線,在新6的配合下終於第一個攻進四平。
「四平保衛戰,解放軍受到相當大的元氣損失,許多主力部隊失去戰鬥力,黃克誠部三師七旅,原為井崗山之老部隊,四平撤退後只剩3000餘人,失去戰鬥力;萬毅之三師原有12000人,經四平戰斗傷亡及撤退中被追擊潰散逃亡只剩4、5000人,失去戰鬥力;一師梁興初部剩5000人還保持有戰鬥力;二師羅華升部還保持有戰鬥力;鄧華部保一旅損失相當重;其次八旅、十旅、楊國夫部七師也弄得疲憊不堪和不少損失……」—摘自民主聯軍給軍委的總結報告。雖然戰後承認只損失8000多,但實際上遠遠不止,東野一直諱莫如深,具體的數字仍是迷。
而另外一場著名的戰斗為1947年3月德惠守衛戰。這是東北解放軍第一次向國民革命軍主力部隊進行的正規攻城作戰,潘裕昆的50師在德惠被圍,孫立人勉潘裕昆沉著固守,並告潘裕昆三日內將親率援軍解圍,同時親率部眾北上解圍;同時,71軍亦由農安側擊德惠。解放軍集中了4個師、80門火炮,4輛坦克,以6縱為主力,可以說是絕對優勢,且部隊剛打了勝仗,士氣旺盛。但是激戰3天,攻堅卻失利了。由此暴露出解放軍在正規戰、攻堅上的許多不足。德惠被圍攻之同時,新1軍留置在松花江北岸由50師149團第1營第2連連長鄭明發率部固守的橋頭堡亦受解放軍圍攻,長達24天。解圍後,堅守德惠的149團及鄭明發連,由蔣委員長特賜名為「中正團」及「中正連」,並頒發正式關防證書。但是在遼西會戰之前,新1軍進東北時編制的3個師曾經報銷過6個團,分別是新30師89、90團,新38師112、113團和50師149、150團,作為新1軍起家骨幹是新38師(地位相當於新6的新22師)先後有2個主力團被殲,戰績比起新6,相對「虎師」有所不足。在黑山阻擊戰中也曾發動進攻,可惜那時已經太晚了,隨著東野主力的到來,加上廖耀湘的病急亂投醫,胡家窩棚之戰,解放軍以凌厲的攻勢迅速搗毀廖耀湘司令部,逼其兵團退至唐家窩棚一帶,廖耀湘在撤回沈陽之際,手拿報話器發話:「我是廖耀湘,現在我宣布撤退命令......」。這時,第九兵團參謀長楊昆急步上前勸阻道:「司令官,不能用明語,千萬不能用明語......。」廖耀湘焦燥地打斷楊昆:「我現在需要的是時間!時間!」接著他用明語命令到:「現在敵情嚴重,潘軍長……我的司令部突然遭到襲擊!現在由你指揮新一軍、七十軍169師和重炮部隊,沿大虎山至新民地區向沈陽撤退。我親率新六軍22師、新三軍第14師經大虎山至老達房渡遼河向沈陽轉進,49軍隨後跟進.......」林彪聽了立即部署指揮,這時註定敗局已定,遼西成為了新1軍的最終歸宿。
新38師的底子為稅警總團,按理說乾的應該是鹽務緝私的買賣,不過我們的孫將軍心向戰場,一心要殺敵報國,執掌部隊以後完全按照正規陸軍的野戰科目進行訓練,最終在其一再請求下,將稅警總團1、4、6三個團編為新38師,編成後參加軍政部戰力校閱,名列第一,立刻從丙種師提升為加強師,編入了緬甸遠征軍。有人將新1、新6比喻為「連體嬰兒」,兩軍自成立到征戰,最後到終結,大部分時間都在一起戰斗,訓練、戰術、裝備也有許多相同之處,蘭姆伽營地的叢林作戰訓練在上文中已經說過了,這次說一說裝備上的些許差異,新編38師轄3個炮兵營,比新22多一個,由於「過剩」問題,即使被殲兩個團後,通過將庫存的武器補充後,仍能達到團有迫擊炮12門與戰防炮8門,營有8挺重機槍與4具火箭筒,連有六零炮6門,班有1挺輕機槍與2支沖鋒槍的水平。在軍紀上,從第一次遠征撤退不亂到接替新6軍駐守長春,前期平分秋色,後期略勝一疇。
當時東北流傳著「只要不打新一軍,不怕中央百萬軍」就是見識到其超強的戰鬥力後,很長一段時期由於恐懼而講出的。
在印度、緬甸的戰斗中新1軍可以說是占據上風,成軍早,馳名中外,許多高級將領都接受過外國頒發的勛章,說白了就是「受洋人重視」,這也難怪,孫立人在西點軍校時就和馬歇爾等人成為同學、朋友,關系非同一般,二戰結束後美軍曾經想讓新1軍代表中國擔任駐日佔領軍,只是國共急著內戰才作罷。在東北戰績上不如新6軍,另孫立人不是老蔣嫡系,從感情、受重視程度上說老蔣更偏重新6軍。最終孫立人也因為派系矛盾調離了新1軍,離開了東北,同時調走了幾百名骨幹親信,國民黨撤退到台灣後,這些人參與對新兵的訓練,由此將新1軍的傳統與練兵方法流傳下來,從這個方面考慮,最終還是將新6排在前面。

I. 抗日戰爭哪支部隊厲害

個人認為新一軍和74軍,74軍參加了淞滬會戰、常德會戰、萬家嶺大捷,而新一軍是最早接受美軍訓練和裝備美械化,在東南亞與日軍甲種師團交戰

J. 孫立人的新一軍入緬甸作戰共殲滅多少日軍將軍在抗日戰爭時期有哪些戰績盟軍為什麼不切斷日軍石油補給

說句老實話,二戰時代的中國遠征軍比起國民黨中央軍絕對是神級的表現,但是對比當時的盟軍東南亞部隊確實不夠看。1942年英軍在東南亞的垃圾部隊被日本人平推,英國人病急亂投醫要求中國派遣遠征軍(其中也有美國的壓力),然後大部分被杜聿明帶進了野人山,小部分撤到印度,加上後來走駝峰航線的部分補充組成了駐印軍。在決定東南亞戰局的因帕爾戰役裡面基本在打醬油,但也有出彩表現。
例如松山之戰,雖然是在有重炮坦克的支援下進攻日本的區區幾個中隊,但是考慮到日本人的共識十分堅固(參考太平洋戰場),加上地形不利大部隊展開,可以說是國民黨軍隊在二戰中難得能夠和世界列強發揮出相同水平的戰役。
順便說一句,現在網路上的果粉為了吹捧遠征軍把英軍黑的一無是處,但是參考英軍在因帕爾戰役的表現,還是可以完爆當時所有的國民黨軍隊的。
關於盟軍對日本運輸線的攻擊,當時日本的主要糧食掠奪地是中國東北(華北和華中的日軍由於共產黨「非法武裝」的活躍甚至陷入了斷糧的悲慘境地),石油的主要來源是婆羅洲,美國為此發動了大規模的潛艇戰(除了知名度外完爆德國的「U艇狼群戰」),致使日本的商船噸數不斷下滑,美國潛艇甚至還時有擊沉日軍的主力戰艦。
當時日本國內掌權的軍人也陷入了腐敗的泥潭,國內特高科橫行,千辛萬苦運來的糧食被官員和財閥私藏也不發給民眾……所以盟軍對日本的封鎖還是相當成功的(相對於德國對英國的封鎖而言)

閱讀全文

與抗日戰爭部隊從新一軍到多少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