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軍事戰爭 > 抗日戰爭時間段

抗日戰爭時間段

發布時間:2021-02-05 21:08:00

Ⅰ 抗日戰爭的各個階段、時間、標志

抗日來戰爭分為三個階源段,戰略發展階段,這一階段從1937年開始到1940年末結束,標志事件是稱為百團大戰的北方戰役勝利結束,我國我軍力量得到快速發展,建立了各級軍區各級政權,組織了起來,具備了同敵人在全國各地戰斗的力量,有人說北方戰役過早暴漏了力量這是不對的,無論有沒有北方戰役戰略發展階段都將結束,日本軍隊絕不會放視我們的發展。第二階段,戰略防禦和發展階段,這一階段由於我各軍區軍分區力量快速增長,因為民族大義人口眾多,我們的力量發展速度是很快的,有在各軍事地域超過敵人的危險,敵人必然拚命在各地反撲,我們要通過內外線作戰機動靈活戰術打退敵人進攻並進一步鞏固發展自己,這到1942年末結束,第三階段,戰略進攻階段,從1943年初開始,各軍區部隊進一步壓縮敵人空間,向敵人各要點進攻奪取這些要點,發展自己,在1944年下旬就已經具備了發動大規模運動戰和進攻敵人佔領的大中城市的力量,在前兩階段是不具備進攻大中城市的力量,要深扎基礎,不要一開始就想玩大的,這時國際局勢不利和開會和思考部署進攻奪取大城市。

Ⅱ 史上抗日戰爭時期是什麼時候

1931年-1945年。

抗戰時間從1931年9月日九一八事變開始算起,至1945年結束,共十四年抗戰。

1931年,侵華日軍發動九一八事變後,完全侵佔中國東北,並成立偽滿洲國,此後陸續在華北、上海等地製造事端、挑起戰爭,國民政府則採取妥協政策避免沖突擴大。

1937年7月7日,日軍在北平附近挑起盧溝橋事變,中日戰爭全面爆發。1941年12月7日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後,12月9日重慶國民政府正式對日宣戰。

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同盟國無條件投降。

抗日戰爭結束。

(2)抗日戰爭時間段擴展閱讀:

抗日戰爭,是中國人民反抗日本軍國主義侵略、爭取民族解放、捍衛自由獨立的正義戰爭,是鏟除法西斯、保衛世界和平、拯救人類文明的殊死較量。

在這場中國近代規模最大、時間最長、范圍最廣和對手最兇殘、犧牲最慘重的反侵略戰爭中,中國人民實現了偉大的民族覺醒,迸發出空前的團結抗敵巨大能量,展現出氣貫長虹的抗戰精神,終結了百年來列強侵華的歷史。

抗日戰爭不但是中國近代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反侵略戰爭,而且是中華民族由災難深重走向偉大復興的歷史轉折點。

中國抗日戰爭歷時14年,經歷了局部抗戰和全國抗戰兩個時期。局部抗戰從1931年9月18日持續到1937年7月,不但是中國抗戰的開端,也拉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帷幕。

全國抗戰從1937年7月7日開始,到1945年9月3日結束,分為戰略防禦、戰略相持、戰略反攻三個階段,開辟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

在抗日戰爭中,中國軍民殲滅日軍150多萬人,受降日軍128萬人。中國在戰爭中付出巨大犧牲,人員傷亡達3500萬以上,按照1937年的比價,直接經濟損失1000多億美元,間接經濟損失更是超過5000億美元。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抗日戰爭

Ⅲ 抗日戰爭時期的最重要十個時間段

抗日戰爭十大戰役分別是:淞滬會戰,上高會戰,南京保衛戰,長沙會戰,徐州會戰,武漢保衛戰,桂南會戰,滇緬之戰,湘西會戰,太原會戰。
中文名
抗日戰爭十大戰役

淞滬會戰
簡介
淞滬會戰自1937年8月13日晨,日軍以日租界和黃浦江上的軍艦為基地,向閘北一帶進行炮擊,我軍奮起還擊開始,至11月12日我軍西撤結束。
這次戰役,日軍以松井石根大將為總司令,先後投入陸,海,空與特種兵部隊近30萬人,動用艦船130餘艘,飛機400餘架,戰車300餘輛,狂妄地宣稱1個月內佔領上海。當時的國民政府先由馮玉祥,後由蔣中正(兼)任第3戰區司令長官指揮。先後調集中央部隊,廣東,廣西,湖南,四川,貴州,雲南等地部隊和稅警總團,中央軍校教導總隊,以及部分省市保安總隊,總計兵力約70萬余師,奮勇迎戰。
戰果
淞滬會戰挫敗了日軍中央突破,速戰速決的戰略意圖,粉碎了他們3個月滅亡中國的美夢。它是我國從局部抗戰轉向全面抗戰的歷史轉折點。
這次戰役,日傷亡6萬多人,被我軍擊毀擊傷飛機200多架,艦船20餘艘。但是我軍以落後的武器死守被日軍優勢火力控制的戰線,加上指揮失當,傷亡重大,有大約30萬將士獻出了寶貴的生命,我軍團級幹部損失過半,導致我軍中下層出現斷層,致使我軍戰力在後續出現下滑。
淞滬會戰,一寸山河一寸血!!!
上高會戰

Ⅳ 抗日戰爭戰略相持階段時間

抗日戰爭戰略相持階段時間1938年11月——1943年12月。
抗日戰爭的三階段:
第一階段:1937年7月7日至1938年10月,是抗日戰爭的戰略防禦階段。盧溝橋事變標志著日本帝國主義妄圖將中國變為其獨占的殖民地的全面侵華戰爭的開始。中國掀起了全國性的反對日本侵略的民族解放戰爭。在此期間,國民黨軍隊在正面戰場上頑強抵抗,與日寇浴血奮戰。國民政府先後組織了淞滬會戰、太原會戰、徐州會戰、武漢會戰等四次大規模會戰,這些大會戰極大地消耗了日軍的作戰實力和精銳部隊,中國軍隊以空間換時間,粉碎了日軍迅速滅亡中國的圖謀,使抗戰進入對中國有利的戰略相持階段。自武漢會戰後,日軍再無力發起大規模地戰略進攻。與此同時,八路軍、新四軍開辟了廣闊的敵後戰場,放手發動群眾,壯大人民武裝力量。
第二階段:1938年到1943年底,是抗日戰爭中時間最為漫長的戰略相持階段。戰略相持階段又可以分為前期和後期。1938年11月至1941年11月是戰略相持階段的前期。日本帝國主義佔領武漢後,開始改變策略,對國民黨採取「政治誘降為主,軍事打擊為輔」的方針。汪精衛集團投敵叛國,在日本的扶持下建立了偽中央政權。國民黨頑固派加劇了反共摩擦活動。中國共產黨堅持團結抗戰、反對妥協和分裂的方針,敵後戰場開始發展為抗日戰爭的重要戰場。
1941年12月至1943年底,是戰略相持階段的後期。太平洋戰爭爆發,美國對日宣戰,世界反法西斯陣營正式形成。中國戰場成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戰場,牽制了日軍的大量兵力,使其不能北上進攻蘇聯,亦不能西進進攻印度。國民黨堅持一黨專政,大發國難財,使其統治日趨腐朽。共產黨領導敵後抗日軍民度過了抗戰中最困難的階段。
第三階段:1944年初至1945年8月,是局部反攻和抗日戰爭勝利結束的時期。盟軍在太平洋戰場轉入反攻。國民黨軍在滇西緬北作戰中取得了重大勝利,贏得了美英盟國的巨大贊譽,但在豫湘桂戰役中卻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大潰敗。豫湘桂戰役的潰敗激起了全國人民的強烈憤慨,引發了民主運動的新高漲。中國共產黨提出成立民主聯合政府的主張,獲得人民的熱烈響應。1945年8月,美國在日本本土先後投擲了兩顆原子彈,蘇聯出兵我國東北。國民黨軍和共產黨領導的武裝舉行反攻。日本帝國主義於8月15日宣布無條件投降。中國抗日戰爭取得了偉大勝利。中國人民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做出了巨大犧牲和貢獻,中國躋身世界四大國之列,國際地位大大提高。

Ⅳ 抗日戰爭發生的時間是什麼時候,結束的時間是什麼時候

抗日戰爭發生的時間1931年9月18日,結束的時間是1945年8月15日。1931年9月18日夜,在日本關東軍安排下,鐵道「守備隊」炸毀沈陽柳條湖附近的南滿鐵路路軌(沙俄修建,後被日本所佔),並栽贓嫁禍於中國軍隊。

日軍以此為借口,炮轟沈陽北大營,是為「九一八事變」。次日,日軍侵佔沈陽,又陸續侵佔了東北三省。1932年2月,東北全境淪陷。此後,日本在中國東北建立了偽滿洲國傀儡政權,開始了對東北人民長達14年之久的奴役和殖民統治。

「九一八事變」是日本帝國主義長期以來推行對華侵略擴張政策的必然的結果,也是企圖把中國變為其獨占的殖民地而採取的重要步驟。它同時標志著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開始,揭開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東方戰場的序幕。

1945年8月14日,中國與蘇聯簽訂《中蘇友好同盟條約》;15日,日本照會中、蘇、美、英四國,表示接受《波茨坦公告》。15日正午,日本裕仁天皇通過廣播發表《終戰詔書》,宣布無條件投降。

(5)抗日戰爭時間段擴展閱讀

抗日戰爭結束於1945年8月15日,但對於其開始的時間存在爭議。比較普遍的觀點認為,全面的抗日戰爭起於1937年7月7日的盧溝橋事變,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無條件投降時結束,歷時九十七月又八天,共為八年,八年抗戰名稱因此而來。

另一種觀點認為這場戰爭可追溯到1931年9月18日的九一八事變,這是政府私下主導的局部抗戰的開始,因此又有十四年抗戰之說。但期間6年,中日雙方出於各自原因,始終控制戰爭規模沒有擴大到國戰。

也有觀點認為,1941年12月9日在珍珠港事件爆發後兩天,中華民國政府才公開宣布正式同日本宣戰,因為依據當時中國落後的重工業水平和國際地位,提前公開宣戰,只能面對國際武器禁運,無法彌補戰爭損失。

如果這樣,抗日戰爭歷時不到4年。在這段時間里,戰爭擴大到整個太平洋地區,中國和美國、英國等同盟國共同抗日,而中國的抗戰也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Ⅵ 抗日戰爭的時間是什麼時候結束的時間是什麼時候

抗日戰爭開始時間是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結束時間是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同盟國無條件投降。

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後,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中國局部抗戰開始興起。這一時期,由於國民黨政府對日採取不抵抗政策,致使日本侵略軍迅速佔領中國東北,同時侵犯上海,並炮製偽「滿洲國」。

1937年7月7日,日本挑起盧溝橋事變,發動全面侵華戰爭,中國軍民奮起抵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中國掀起了全民族抗戰的高潮。7月31日,蔣介石發表《告抗戰全體將士書》,宣告戰爭已經全面爆發。

1937年9月22日,國民黨中央通訊社發表《中國共產黨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次日,蔣介石發表《對中國共產黨宣言的談話》,承認中國共產黨的合法地位,第二次國共合作正式形成。

1937年12月13日,日本軍隊侵佔南京後,發生了震驚中外的南京大屠殺,作為摧殘中國民眾士氣的手段,約三十萬無辜的中國人被日本軍隊殘暴地殺害。

1938年10月下旬廣州、武漢失守以後,全國抗日戰爭進入戰略相持階段。

1941年12月9日,《中華民國政府對日宣戰布告》、《中華民國政府對德意宣戰布告》發表,中國國民政府正式向德、意、日宣戰。

從1943年7月開始,共產黨領導的敵後軍民在華北、華中、華南地區,對日偽軍發起反攻。

1945年4月25日,聯合國大會召開。5月8日,德國法西斯無條件投降。至此,歐洲戰爭結束,盟軍作戰重心迅即東移,全力對付日本法西斯。

1945年7月26日,美、英、中三國共同發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無條件投降。

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同盟國無條件投降。

(6)抗日戰爭時間段擴展閱讀:

抗日戰爭期間,中國平民則約有900萬死於戰火,另有800萬平民死於其他因素,9500萬人成為難民。

1947年2月,國民政府行政院發布的《關於抗戰損失和日本賠償問題報告》中公布全國軍民人口傷亡統計數字如下:平民傷亡9134569人(其中死亡4397504人,負傷4739065人)。全國軍民人口傷亡總計達12784974人。此數字不包括台灣省、東北地區和解放區軍民的傷亡數字。

中國在戰爭中所承受的損失極大,直接財產損失313億美元,間接財產損失204億美元,此數尚不包括東北、台灣、海外華僑所受損失及41.6億美元的軍費損失和1000多萬軍民傷亡損害。此外,七七事變以前中國的損失未予計算;中共敵後抗日所受損失也不在內。

Ⅶ 中國抗日戰爭的大事記錄,時間,具體內容要詳細一點啊,謝謝!

1、九一八事變(1931年9月18日)

日本在中國東北蓄意製造並發動的一場侵華戰爭,是日本帝國主義侵華的開端。

1931年9月18日夜,在日本關東軍安排下,鐵道「守備隊」炸毀沈陽柳條湖附近的南滿鐵路路軌,並栽贓嫁禍於中國軍隊。日軍以此為借口,炮轟沈陽北大營,是為「九一八事變」。

次日,日軍侵佔沈陽,又陸續侵佔了東北三省。1932年2月,東北全境淪陷。此後,日本在中國東北建立了偽滿洲國傀儡政權,開始了對東北人民長達14年之久的奴役和殖民統治。

「九一八事變」是日本帝國主義長期以來推行對華侵略擴張政策的必然的結果,也是企圖把中國變為其獨占的殖民地而採取的重要步驟。它同時標志著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開始,揭開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東方戰場的序幕。

2、七七事變(1937年7月7日)

1937年7月7日夜,日軍在北平西南盧溝橋附近演習時,借口一名士兵「失蹤」,要求進入宛平縣城搜查,遭到中國守軍第29軍嚴辭拒絕。日軍遂向中國守軍開槍射擊,又炮轟宛平城。第29軍奮起抗戰。

這就是震驚中外的七七事變,又稱盧溝橋事變。七七事變是日本帝國主義全面侵華戰爭的開始,也是中華民族進行全面抗戰的起點。

3、淞滬會戰(1937年8月13日),

淞滬會戰是中日雙方在抗日戰爭中的第一場大型會戰,也是整個中日戰爭中進行的規模最大、戰斗最慘烈的一場戰役。

淞滬會戰是盧溝橋事變後,蔣介石為了把日軍由北向南的入侵方向引導改變為由東向西,以利於長期作戰,而在上海採取主動反擊的戰役。中日雙方共有約100萬軍隊投入戰斗,戰役本身持續了三個月。

淞滬會戰中日軍因遭到國民黨的頑強抵抗而損失慘重,這場戰役對於中國而言,標志兩國之間不宣而戰、全面戰爭的真正開始,盧溝橋事變後的地區性沖突升級為全面戰爭,並徹底粉碎了日本「三個月滅亡中國」計劃。

4、台兒庄大捷(1938年3月16日——1938年34月15日)

戰役由滕縣戰斗、臨沂附近戰斗、台兒庄戰斗和日軍的潰退,中國軍隊的追擊作戰等部分組成。在歷時1個月的激戰中,中國軍隊約29萬人參戰,日軍參戰人數約5萬人。中方傷亡約5萬餘人,斃傷日軍約2萬餘人。

打擊了日本侵略者的囂張氣焰,堅定了全國軍民堅持抗戰的信心。這次戰役鼓舞了全民族的士氣,改變了國際視聽,消滅了日本侵略者的威風,殲滅了日軍大量有生力量。

此次大捷是中華民族全面抗戰以來,繼長城戰役、平型關大捷等戰役後,中國人民取得的又一次勝利,是抗日戰爭以來取得的最大勝利,也是徐州會戰中國民革命軍取得的一次重大勝利。

5、百團大戰(1940年8月20日——1941年1月24日)

百團大戰是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在華北敵後發動的一次大規模進攻和反「掃盪」的戰役,由於參戰兵力達105個團 ,故稱「百團大戰」。百團大戰是抗日戰爭相持階段八路軍在華北地區發動的一次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戰役。

據八路軍總部1940年12月10日的統計,百團大戰僅前三個半月期間,進行大小戰斗共1824次,重擊了日偽軍的反動氣焰,有力地配合了國民黨軍正面戰場的作戰,極大地振奮了全國的抗戰信心。

Ⅷ 中國抗日戰爭時間段有幾種說法

1、日本把1931年日本侵略東北到1945年日本投降,叫做中日十五年戰爭,一般稱為日本侵華戰版爭。

2、中國把1937年日本侵華稱權為八年抗日戰爭。

我黨是不承認中日十五年戰爭的。我黨認為1931-1937年,中日矛盾不是在主要矛盾。中國的國內問題是才是中國的主要問題。在這7年年,戰爭並非是國內主流問題。

但是東北的中國現代史學者大多支持十五年戰爭理論。
其實英法百年戰爭,也並非一直打了100年,也是打打停停,不是一直大眾,國內主流問題也非打仗,但是這次戰爭也叫英法百年戰爭。

Ⅸ 抗日戰爭三個階段的具體時間怎麼劃分

抗日戰爭三個階段的劃分:

第一階段:1937年7月7日至1938年10月,是抗日戰爭的戰略防禦階段。盧溝橋事變標志著日本帝國主義妄圖將中國變為其獨占的殖民地的全面侵華戰爭的開始。中國掀起了全國性的反對日本侵略的民族解放戰爭。在此期間,國民黨軍隊在正面戰場上頑強抵抗,與日寇浴血奮戰。

國民政府先後組織了淞滬會戰、太原會戰、徐州會戰、武漢會戰等四次大規模會戰,這些大會戰極大地消耗了日軍的作戰實力和精銳部隊,中國軍隊以空間換時間,粉碎了日軍迅速滅亡中國的圖謀,使抗戰進入對中國有利的戰略相持階段。

自武漢會戰後,日軍再無力發起大規模地戰略進攻。與此同時,八路軍、新四軍開辟了廣闊的敵後戰場,放手發動群眾,壯大人民武裝力量。

第二階段:1938年到1943年底,是抗日戰爭中時間最為漫長的戰略相持階段。戰略相持階段又可以分為前期和後期。1938年11月至1941年11月是戰略相持階段的前期。日本帝國主義佔領武漢後,開始改變策略,對國民黨採取「政治誘降為主,軍事打擊為輔」的方針。

汪精衛集團投敵叛國,在日本的扶持下建立了偽中央政權。國民黨頑固派加劇了反共摩擦活動。中國共產黨堅持團結抗戰、反對妥協和分裂的方針,敵後戰場開始發展為抗日戰爭的重要戰場。

1941年12月至1943年底,是戰略相持階段的後期。太平洋戰爭爆發,美國對日宣戰,世界反法西斯陣營正式形成。中國戰場成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戰場,牽制了日軍的大量兵力,使其不能北上進攻蘇聯,亦不能西進進攻印度。

國民黨堅持一黨專政,大發國難財,使其統治日趨腐朽。共產黨領導敵後抗日軍民度過了抗戰中最困難的階段。

第三階段:1944年初至1945年8月,是局部反攻和抗日戰爭勝利結束的時期。盟軍在太平洋戰場轉入反攻。國民黨軍在滇西緬北作戰中取得了重大勝利,贏得了美英盟國的巨大贊譽,但在豫湘桂戰役中卻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大潰敗。

豫湘桂戰役的潰敗激起了全國人民的強烈憤慨,引發了民主運動的新高漲。中國共產黨提出成立民主聯合政府的主張,獲得人民的熱烈響應。1945年8月,美國在日本本土先後投擲了兩顆原子彈,蘇聯出兵我國東北。

國民黨軍和共產黨領導的武裝舉行反攻。日本帝國主義於8月15日宣布無條件投降。中國抗日戰爭取得了偉大勝利。中國人民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做出了巨大犧牲和貢獻,中國躋身世界四大國之列,國際地位大大提高。

(9)抗日戰爭時間段擴展閱讀:

抗日戰爭中的10個著名戰役:

一、淞滬會戰

盧溝橋事變爆發37天後,日本侵略軍又向上海發動了大規模進攻。中國軍隊英勇抗擊,進行了歷時3個月的淞滬會戰。1937年8月9日,駐滬日海軍陸戰隊官兵兩人,驅車闖入虹橋機場進行武裝挑釁,當即被中國守軍擊斃。

8月13日,日軍以此為借口,大舉進攻上海(即八一三事變)。駐上海的中國軍隊第九集團軍,在張治中率領下奮起抵抗。國民黨政府陸續調集6個集團軍70餘萬人抗擊,初戰獲勝。從8月23日起,日軍多次在長江口登陸,攻擊守軍左翼,遭頑強抗擊。隨後,日軍逐次增兵,加強上海派遣軍的力量。

中國軍隊也陸續增援,不斷調整部署。9月30日拂曉,日軍向中國軍隊發起猛攻,中國守備部隊陷於苦戰,傷亡慘重。10月26日晚,中國軍隊第88師第524團第2營400餘人在副團長謝晉元、營長楊瑞符的指揮下,奉命據守蘇州河北岸的四行倉庫,掩護主力部隊連夜西撤。

在日軍的重重包圍下,守衛四行倉庫的中國軍隊孤軍奮戰,誓死不退,堅持戰斗4晝夜,擊退了敵人在飛機、坦克、大炮掩護下的數十次進攻。11月5日,日軍一部從杭州灣登陸,迂迴守軍側後,合圍上海。守軍被迫撤退。

11月12日,上海市區陷落。日本帝國主義進攻上海,嚴重威脅到蔣介石的統治,國民黨政府被迫實行抗戰,從此,全國進入了抗日戰爭。

二、平型關戰役

1937年9月中旬,沿平綏路西進的侵華日軍佔領大同後,兵分兩路向雁門關、平型關一線進攻,企圖進逼太原。為了配合友軍作戰,阻擋日軍的攻勢,八路軍第115師在師長林彪、副師長聶榮臻指揮下,奉命開抵平型關地區集結待機。

9月23日,第115師派出獨立團和騎兵營插到靈丘-淶源-廣靈之間地區活動,以鉗制和打擊增援平型關之日軍。24日夜,又以3個團的兵力冒雨設伏於平型關東北公路兩側山地,等待來犯之敵。

25日7時許,日軍第5師團(板垣師團)第21旅後續部隊全部進入設伏地域,八路軍預伏部隊居高臨下,迅速向敵發起猛烈攻擊,頓時打亂了日軍的指揮系統,敵軍的車輛自相碰撞,人仰馬翻,亂成一團。

這時,我軍戰士勇猛地沖向公路,對敵實行分割圍殲,雙方展開了短兵相接的白刃肉搏戰。經過一天的激戰,八路軍取得了平型關戰役的勝利,也是全國抗戰開始以來中國軍隊的第一個大勝利。

三、忻口戰役

忻口戰役是抗日戰爭初期中國軍隊在晉北抗擊日本侵略軍的一次大規模的戰役。戰役從1937年10月13日至11月2日,歷時21天。參加作戰的部隊有閻錫山的晉綏軍、國民黨的中央軍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又稱第十八集團軍)。

這次戰役是由第二戰區指揮實施的太原會戰的中心戰役。該戰役創殲敵逾萬的紀錄,是國共兩黨團結合作、在軍事上相互配合的一次成功範例。

四、台兒庄戰役

台兒庄戰役是抗日戰爭初期中國軍隊和日本侵略軍在山東南部台兒庄(今屬棗庄市)地區進行的一次會戰。日本侵略軍1937年12月13日和27日相繼佔領南京、濟南後,為了迅速實現滅亡中國的侵略計劃,連貫南北戰場,決定以南京、濟南為基地,從南北兩端沿津浦鐵路夾擊徐州。

台兒庄是徐州的門戶,它位於徐州東北30公里的大運河北岸,臨城至趙墩的鐵路支線上,北連津浦路,南接隴海線,扼守運河的咽喉,是日軍夾擊徐州的首爭之地。1938年3月24日,瀨谷支隊向台兒庄發起進攻,與中國守軍第2集團軍第31師展開激戰。日軍一部突入東北角,被守軍擊退。

27日,瀨谷支隊主力一部突入北門,第31師與敵展開拉鋸戰,守軍傷亡甚重。4月3日,中國軍隊向日本侵略軍發起攻擊。戰至7日凌晨,除一部分日軍突圍至峰縣附近固守待援外,被圍之敵大部被殲。在歷時半個月的激戰中,中國軍隊付出了巨大犧牲,參戰部隊4.6萬人,傷亡失蹤7500人。

在中國軍隊的英勇抗擊下,共殲日軍1萬餘人。此次戰役是繼平型關大捷之後全國抗戰的又一重大勝利,沉重地打擊了日本侵略者的凶焰,鼓舞了全國軍民堅持抗戰的鬥志。

五、百團大戰

1940年8月20日夜,晉察冀軍區、第129師、第120師在八路軍總部統一指揮下,發動了以破襲正太鐵路(石家莊至太原)為重點的戰役。戰役發起第3天,參戰部隊已達105個團,故稱百團大戰。百團大戰是抗日戰爭相持階段八路軍在華北地區發動的一次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戰役。

自1939年冬以來,日軍以鐵路、公路為支柱,對抗日根據地進行頻繁掃盪,並企圖割斷太行、晉察冀等戰略區的聯系,推行所謂「以鐵路為柱,公路為鏈,碉堡為鎖」的「囚籠政策」。八路軍總部決定發動交通破擊戰,重點破襲正太鐵路和同蒲路北段,給日本華北方面軍以有力打擊。

百團大戰粉碎了日軍的「囚籠政策」,推遲了日軍的南進步伐,增強了全國軍民取得抗戰勝利的信心,提高了中國共產黨和八路軍的聲望。

六、黃土嶺之戰

1939年11月7日,八路軍晉察冀軍區在河北淶源黃土嶺伏擊日軍,擊斃號稱「名將之花」的日軍中將阿部規秀。此役殲敵900餘人,繳獲大量軍用物資。 昆侖關大捷

1939年12月18日,中國第五軍在軍長杜聿明指揮下,向被日軍佔領的位於廣西南寧東北50公里處的昆侖關發起攻擊。至12月31日,昆侖關戰役勝利結束。昆侖關大捷是抗戰以來中國軍隊罕見的一場成功的正面攻擊戰。

七、五原大捷

1940年3月20日晚,傅作義將軍親率主力奇襲五原。至3月22日徹底消滅日偽軍,擊斃綏西警備總司令永川信夫中將、特務機關長桑原中佐以下日偽軍3000多人。

八、上高戰役

1941年3月15日至4月9日,中日軍隊在贛北上高進行了為時25天的會戰。中國軍隊斃傷日軍少將指揮官岩永以下1.5萬多人。對中國軍隊來說,這是一次難得的、始終掌握戰場主動權的會戰。

九、仁安羌大捷

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為了保障當時中國唯一有效的國際交通線滇緬公路,並援助新結成的盟友英國,1942年3月,中國10萬遠征軍入緬作戰。1942年4月17日,遠征軍派新編66軍38師113團前往解救被日軍圍困在仁安羌的英軍。

經過激烈戰斗,我軍終於佔領了仁安羌油田地區,使被圍被俘英軍及500餘名美國傳教士、新聞記者得救脫險。

十、常德會戰

1943年秋,日軍集中8萬餘人的兵力和130餘架飛機,對常德地區的中國軍隊發動進攻。中國軍隊集中28個師約19.4萬人、飛機100餘架,進行防禦。1943年11月2日,會戰打響。常德會戰歷時65天,這在抗戰相持階段是少見的。

中國軍隊不僅頂住了日軍的進攻,而且將日軍趕出了常德,保住了這一戰略要地。

閱讀全文

與抗日戰爭時間段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