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關於抗日戰爭時期的革命根據地
有一個山東抗日根據地
最早由山東民兵自主創立的游擊隊開辟,以沂蒙山區為根據地版中心。當地民兵在權1938年被編為八路軍山東縱隊,1939年羅榮桓率領八路軍115師與山東縱隊匯合。於1940年8月成立戰時工作推行委員會作為山東抗日根據地的最高政權,黎玉為首席代表。
活動范圍由山東大部與河北、江蘇一小部分,總面積約30萬平方公里。
八年抗戰中當地武裝與日本軍隊及偽軍作戰1.9萬余次,斃傷日偽軍約15萬人。
還有一個晉綏抗日根據地
1938年,八路軍120師一部進入大青山地區開辟抗日根據地,這就是晉綏抗日根據地最早的雛形。
由晉西北抗日根據地和大青山抗日根據地合並而成,1942年合並後,以晉綏邊區行政公署為正式領導機構。公署主任續范亭。
范圍包括山西西北部與綏遠東南部,是陝甘寧邊區的前衛陣地。
八年抗戰中當地武裝與日本軍隊及民兵作戰1.01萬余次,斃傷日偽軍約10.07萬人。
❷ 能詳細說一下沂蒙地區的抗戰歷史
沂蒙山區景色沂蒙,又稱沂蒙山區,是指山東省內沂水流域和蒙山山系所經地區的總稱,地處魯東南,瀕臨黃海,處於亞歐大陸橋橋頭堡位置,南鄰江蘇省,境內山地佔總面積的1/3,其四周基本為平原地貌,所以在舟車不便且極度落後的近代被稱為山區,是抗日戰爭、國內戰爭時期中共在國內最重要的根據地之一,為淮海戰役的勝利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也是國內戰爭時期國民黨重點進攻的解放區(陝北解放區、山東解放區)之一,是中共山東省政府、中共華東局的創立地,多位中國高級將領以及領導人曾經在此戰斗並工作過,包括張自忠、陳毅、粟裕、張靈甫,其中抗日時期,張自忠將軍在臨沂成功阻擊著名的板垣師團, 為台兒庄戰役的部署取得了時間,並多次參與剿匪事宜,為臨沂的穩定做出了巨大貢獻,張自忠將軍是抗戰時期中國犧牲的軍銜最高的將軍。還有一個著名的群體就是沂蒙紅嫂,他們的大無畏精神後來被概括為沂蒙精神,經濟建設時期仍激勵著廣大人民在新的領域闊步前進。 光輝的歷史遮掩不住現時的落魄,由於長期受到戰爭的摧殘,工業基礎極度薄弱,加之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沒有得到應有的喘息機會,現在的沂蒙在所處的大區淮海經濟區以及山東省內的經濟實力並不突出,但可喜的是近幾年的經濟增長速度較為可觀,取得了長足的進展,前國家主席江來臨沂視察時曾為其題字「事在人為,後來居上」。
11月12日至12月上旬為"清剿"與反"清剿"階段。日偽軍多次合擊撲空後,從11月12日起實行分區"清剿",將沂蒙山區劃分為東、南、西、北四個"清剿"區。在"清剿"區內遍設據點,修築公路,挖封鎖溝,捕捉壯丁,挨村挨戶搜查,尋找主力決戰。並在"清剿"區實行燒光、殺光、搶光的"三光"政策,基本區內許多村莊被洗劫一空或燒成廢墟,根據地遭到嚴重破壞。 為打破日偽軍的"清剿",保衛根據地,山東分局和第115師,一面令教導第2旅、山東縱隊第2旅主力繼續在外線濱海地區打擊、牽制日軍;一面親率山東縱隊第2旅、抗大第1分校、蒙山支隊各一部,返回沂蒙山區,在內線開展反"清剿"斗爭。11月14日,日偽軍集中7000餘人,反復合擊蒙山西部地區,山東分局與第115師師部及時轉移到費縣東北的大谷台。17日午後,敵又對大谷台進行合擊,機關部隊適時轉移至蒙陰東南的北村,使敵撲空。分局和師部重返沂蒙山區後,立即領導軍民開展反"清剿"斗爭。在垛庄、舊寨、三角山、綠雲山、李村等地伏擊、襲擊、阻擊"清剿"之敵。僅師特務營十天之內就連戰7次,殲敵300餘人。該營9連在李村遭敵包圍,與敵展開反復激烈的肉搏戰,殺傷300餘敵,最後全連干戰都壯烈犧牲。30日,分局、師部領導機關一部轉移至大谷台以南的大青山時,又遭日偽軍合擊,部分機關幹部陣亡,國際友人希伯在突圍中殉難。隨後,分局和師部機關再次轉向外線天寶山區;留在內線的部隊由山東縱隊指揮。 12月上旬以後為撤退與反擊階段。12月8日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偽軍除留少數部隊在根據地繼續"掃盪"外,主力陸續從沂蒙山區撤出。12月23日,敵主力開始分路撤退。第115師、山東縱隊各部一面截擊、尾擊撤退的敵軍,一面襲擾留在根據地內的敵人,破壞交通,拔除據點,收復朱滿、蔣庄、大橋、馬牧池、岸堤、河陽等據點數十處。至28日,基本恢復了沂蒙山區根據地,歷時50餘天的反"掃盪"戰役宣告結束。
點評:在近兩個月的反"掃盪"戰役中,八路軍第115師和山東縱隊共殲滅日偽軍2200餘人,連同鄰近各根據地配合作戰共殲敵4000餘人,攻克據點160餘處。這次戰役,勝利粉碎了日軍妄圖消滅山東領導機關和主力部隊、摧毀魯中抗日根據地的狂妄企圖,保存了有生力量,堅持了沂蒙山區抗日根據地。但抗日軍民也付出了沉重的代價,部隊傷亡1400餘人,群眾被殺害和抓走1.4萬餘人,糧食被搶走160餘萬斤。
❸ 沂蒙地區抗戰事跡
1、1938年,黨中央根據抗日戰爭爆發後全國革命斗爭的新形勢,先後派遣徐向前、羅榮桓率八路軍115師深入山東,開辟了沂蒙山革命根據地。從此時到全國解放的12年間,沂蒙山區作為八路軍115師司令部、中共中央山東分局、新四軍軍部和中共中央華東局、華東軍區、華東野戰軍、山東省人民政府等黨政軍機關的所在地,成為華東地區革命斗爭的指揮樞紐和全國著名的革命根據地,被譽為「華東延安」。在這片英雄的土地上,留下了劉少奇、徐向前、羅榮桓、陳毅、粟裕、肖華、谷牧等老一輩革命家和領導人戰斗、工作的大量革命遺跡。
2、1940年2月14日,八路軍一一五師六八六團、特務團和蘇魯支隊一大隊等部集中優勢兵力對白彥之敵發動猛烈進攻,消滅了孫鶴齡部1000多偽軍,解放了白彥。但敵人不甘心失敗,組織力量伺機向白彥反撲。
3月7日,鄒縣城後據點100餘日軍向白彥撲來,被一一五師特務團伏擊,敵人丟下數具屍體,倉惶逃遁。
3月12日,日偽軍又糾集起700餘人,帶著鋼炮和輕重機槍,從城後、平邑、梁邱等據點向白彥進犯,開始了第二次進攻。我阻擊東路之敵的部隊先掩護群眾撤離白彥,後節節阻擊敵人,直到黃昏日偽軍才爬進白彥。西路進犯之敵一接近南徑,即遭到我阻擊部隊伏擊,後該敵竄至黃草坡村外的一片山地里。我六八六團一連的勇士們連續發起3次沖鋒,擊斃日寇50餘人。余敵趁我部隊轉移之機,於黃昏時攻佔了白彥。入夜,我六八六團一部趁敵立足未穩,勇猛地襲擊白彥,又給敵以重大殺傷。
13日拂曉,敵倉惶組織逃遁,我則窮追猛 打。敵人快逃到南徑村時,突然向我追擊部隊施放催淚瓦斯,然後竄進了南徑村,毒氣一過,我軍迅速對敵實施包抄,敵人則連連施放毒氣。黃昏時,我軍對困在村中之敵開始了攻擊。當晚7時,南徑村完全被我控制。兩天激戰,我軍共斃傷日偽軍200多人。
我軍獲捷後,日寇再度糾集2500多人,向白彥發動第3次進攻。3月19日早晨,守衛在官莊山頭的一一五師六八六團一部的勇士們,,發現了在一片樹木稠密的凹地里慢慢行進的1000餘名敵人。待敵人進入伏擊圈,我4挺機槍吐出火舌,手榴彈瀑布似的落了下去,這股敵人嚎叫著爬進了山溝。待他們清醒過來以後,便在官莊的兩個山頭和一片起伏的山嶺上與我軍展開了激烈的爭奪戰。與此同時,另一股敵人從官莊斜插向太皇崮,與我特務團展開了激戰。不久即被我軍指戰員打得丟盔卸甲,哇哇叫著四散逃命。這時,官莊方向又槍聲大作。原來,敵人的脊背正遭我蘇魯支隊一大隊痛擊,死傷慘重。時至黃昏,官莊之敵潰敗了。
21日清晨,2000多名日軍分別進佔了白彥和官莊。上午9時許,兩架敵機低空盤旋一陣後,向守衛在東山頭上的我蘇魯支隊狂轟濫炸,但未能給我們造成什麼損失。我主力部隊在白彥四周休整待命,敵人則抓民夫搶修工事。夜晚,六八六團開進了白彥西北的一片密林,特務團佔領了白彥東北的一片高地,蘇魯支隊占據了與白彥相對的青山。凌晨2時,我強襲白彥的隊伍出發了。六八六團一連直插原漢奸孫鶴齡的住宅,解救出被鬼子抓來抬炮彈的老百姓,運出300多發炮彈和幾十箱子彈。一營朱營長帶領戰士摸到一個屋子跟前,見敵人正在熟睡,他便把所有的槍支遞出門外。最後他在拾起一把日本指揮刀時被發覺了,便迅速跑出來,手持大刀貼在門旁,一連劈死了9個往外逃竄的鬼子。
這時,白彥的西北角和東北角都打響了,激烈的白刃巷戰也開始了,憤怒的喊殺聲在夜空中回響著。發了瘋的鬼子端著刺刀硬向我沖鋒,我被切斷聯系,六八六團的一個排被敵人團團圍困。勇士們用刺刀手榴彈消滅了3倍於己的鬼子後,全部壯烈犧牲。殘酷的白刃戰達到了高潮,鬼子的指揮官森川也受了重傷。此時,天將破曉,殘敵急忙施放大量毒氣,扔下300多具屍體狼狽逃竄了。
當旭日東升朝霞滿天的時候,白彥又重新回到了抗日軍民手中。此次白彥爭奪戰歷經14個晝夜,大小10餘次戰斗,殲敵800餘人,繳獲長短槍350餘支和大量彈葯及軍用物資。白彥爭奪戰的勝利,極大地鼓舞了我抗日軍民,為創建以抱犢崮為中心的魯南抗日根據地掃清了障礙。
❹ 抗日戰爭時期的主要的根據地有哪些
抗日戰爭時期的主要的根據地:
抗日戰爭時期:陝甘寧抗日根據地:中國共產黨中央所在地,成為全國抗日戰爭的指導中心,陝甘寧邊區也成為全國抗日根據地的總後方。
晉察冀抗日根據地:包括北嶽、冀中、冀熱遼三區,下轄108個縣,人口約2500萬。在聶榮臻率領下,以山西五台山為中心。抗戰八年,粉碎日軍多次「掃盪」,與日偽軍作戰3.2萬余次,斃傷日偽軍35萬餘人。
晉綏抗日根據地:包括山西西北部和綏遠(今並入內蒙古自治區)東南部廣大地區。下轄46個縣,320萬人口。由賀龍、關向應領導創建,後又與當地武裝相結合,開辟大青山抗日游擊根據地。自1937年至1944年春,根據地軍民和日偽軍作戰10100多次,斃傷日偽軍10萬餘人。
晉冀豫抗日根據地:以太行山為依託,西起同蒲鐵路,東至平漢鐵路,北接正太鐵路,南臨黃河北岸,是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在山西、河北、河南三省邊界地區領導創建的抗日根據地。它是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軍總部機關所在地,是華北戰略要地之一。
冀魯豫抗日根據地:抗日戰爭時期,黨領導的敵後抗日武裝在河北、山東、河南三省交界的廣大地區創建了一個東至津浦路,西至平漢路,北至石德路、滏陽河,南跨隴海路的敵後抗日根據地。
山東抗日根據地:包括渤海、魯中、魯南、膠東、濱海五區,還有河北、江蘇各一部分,下轄96個縣,1350萬人口。1937年冬至1938年,共產黨先後建立魯南、膠東、清河根據地。1939年3月,羅榮桓率八路軍115師主力進入魯西,與之會合。從1937年至1944年,粉碎日軍多次「掃盪」,和日偽軍作戰1.9萬余次,斃傷日偽軍15萬餘人。
華中抗日根據地:包括江蘇絕大部分,安徽、湖北、河南、浙江和湖南的一部分。1938年4月,粟裕率新四軍先遣支隊深入華中敵後,開展游擊戰爭。5月和7月,陳毅和張鼎丞分別率新四軍第一、第二支隊挺進江南,創建蘇南根據地。8月,譚震林率新四軍第三支隊進入皖南,開辟豫皖蘇根據地;6月,羅炳輝率新四軍第五支隊挺進皖東,建立皖東根據地;年底,新四軍一部在八路軍配合下,開辟皖東北和淮海區。自1938年至1944年春,和日偽作戰17500餘次,斃傷日偽軍24萬餘人。
華南抗日根據地:包括東江、瓊崖抗日根據地。1938年日軍侵佔廣州後,原在東江一帶的紅軍游擊隊,在曾生等領導下,組成抗日游擊隊,建立東江根據地。1939年2月,日軍侵入海南島,原在當地的紅軍游擊隊和海南島人民,在馮白駒等領導下,建立瓊崖根據地。兩地都成立了抗日民主政權,粉碎敵人多次「掃盪」,給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擊。
東北抗日聯軍:1936年2月,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東北各抗日部隊統一改編為東北抗日聯軍,由楊靖宇領導。「盧溝橋事變」後,抗日聯軍團結廣大群眾,進一步開展了廣泛持久的抗日武裝斗爭。他們以打擊敵人後方和援助關內抗日為中心任務,破壞交通,使日本侵略軍疲於奔命。後來,日軍主力回師敵後,東北抗戰轉入極端困難時期。東北抗日聯軍被迫出沒在大森林中。在冰天雪地,彈盡糧絕的情況下,和裝備優勢的日軍堅持斗爭,直到獲得最後勝利。
蘇北抗日根據地:包括淮(陰)海(州)、鹽(城)阜(寧)兩個地區,物產豐富,人口眾多。它是聯結華北八路軍和南方新四軍的重要樞紐,是華中敵後抗戰最有利、最能發展的地區,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
蘇中抗日根據地:位於江蘇省中部,包括揚州、泰州、南通等地區,東臨黃海,南至長江,與蘇北、淮北、淮南、皖江等華中抗日根據地相連。皖南事變前統稱蘇北。1941年3月,蘇中區黨政領導機構成立,蘇中抗日根據地開始形成。
蘇浙皖抗日根據地:1938年5月4日,中共中央和毛澤東對新四軍發展華中敵後游擊戰爭作了具體部署,要求新四軍「在廣德、蘇州、鎮江、南京、蕪湖五區之間廣大地區,創造根據地,發動民眾的抗日斗爭,組織民眾武裝,發展新的游擊隊」,「在茅山根據地大體建立起來之後,還應准備分兵一部進入蘇州、鎮江、吳淞三角地區去,再分一部分渡江進入江北地區。」
淮北抗日根據地:位於河南、安徽、江蘇、山東四省交界的廣大地區,由豫皖蘇、皖東北、邳睢銅3塊根據地組成。它處於日寇占據的徐州、蚌埠、淮陰三大軍事重鎮之間,是八路軍和新四軍的聯系樞紐,戰略地位十分重要。
淮南抗日根據地:由原皖東抗日根據地演變而來,它位於安徽省東部和江蘇省西部,東起運河,西至淮南路、瓦埠湖,北抵淮河,南瀕長江,津浦路縱貫其間。以津浦路為界,分路西、路東2個地區。
皖江抗日根據地: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1937年11月,八路軍駐南京辦事處派李世農到皖中無為地區組建了中共皖中工作委員會,恢復和重建各地黨組織,組織群眾參加抗日團體,團結了一批愛國進步人士投入抗日民族解放斗爭,推動了皖中地區的抗日救亡運動蓬勃開展。
浙東抗日根據地:浙東抗日根據地是皖南事變後由浦東南進的抗日武裝、浙東地方黨以及華中局和新四軍軍部派來的一大批幹部,經過艱苦奮斗,而逐步建立起來的。它包括四明、會稽、三北(指餘姚、慈溪、鎮海3縣姚江以北地區)和浦東4個地區,總面積約2萬平方公里。
河南抗日根據地:開辟河南新區,是抗日戰爭後期中共中央的一項重要戰略部署。經過八路軍、新四軍的共同努力,開辟了豫西,發展了豫南,擴大了豫東,恢復了豫皖蘇邊區根據地,打通了華北、華中與陝甘寧邊區的聯系,對於堅持全國抗戰,控制中原戰略要地,有著重要的意義。
鄂豫皖抗日根據地:鄂豫皖抗日根據地是1938年武漢陷落後逐步開辟的,習慣上稱鄂豫皖湘贛抗日根據地或鄂豫邊區,也稱豫鄂邊區、鄂豫皖邊區、湘鄂豫皖邊區。抗日戰爭勝利前夕,鄂豫皖根據地發展到東起安徽宿松,西至湖北宜昌,北接河南舞陽,南到湖南洞庭湖的廣大地區,面積9萬多平方公里,人口約1300萬。
湘鄂抗日根據地:1938年日軍侵佔武漢後,中共鄂南特委成立,組織、發動群眾,建立地方黨組織,開展游擊戰爭,開辟了鄂南抗日游擊區。1942年,新四軍第五師第十四旅主力南渡長江,建立了以大幕山為中心的鄂南抗日根據地。後因國民黨頑固派大舉進攻鄂南根據地,部隊除留一部堅持當地游擊戰爭外,主力部隊撤退鄂中,打退了敵人多次進攻,在極端困難中堅持了抗日陣地。
東江抗日根據地:地處珠江江口、廣(州)九(龍)鐵路兩側,包括東莞、惠陽、寶安、增城、博羅等縣。這裡面向大海,背靠廣州,是日軍進攻廣州、侵犯華南的交通要道,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
瓊崖抗日根據地:1938年12月初,長期戰斗在海南島的瓊崖紅軍游擊隊,改編為廣東省民眾抗日自衛團第十四區獨立隊。馮白駒、馬白山分任正副大隊長,下轄三個中隊,隊員300多人。1939年2月10日,日軍數千人在海口一線登陸,國民黨軍撤退,海口、榆林淪陷。是日,獨立隊派一中隊在敵東進必經之地潭口設伏,戰斗從早晨持續到黃昏。潭口阻擊戰,揭開了瓊崖抗戰的序幕。
解放戰爭:
晉冀魯豫、
大別山、
晉察冀、
豫皖蘇、
陝甘寧、
山東
望採納謝謝。
❺ 沂水沂蒙山根據地
以前是五是八,去了一次再也不想去了,今年路過一次感覺很蕭條,好象免費開放似的!沒什麼好不好玩的,就是導游帶你參觀革命遺物以及據說是當時他們的辦公室,然後去路西面繼續參觀陳舊的戰斗工具,其實就是一量老吉普,一架大炮,一量飛機,以及一台大炮,還有就是老式的手磨煎餅,老舊的手推車,枯井.
❻ 中國四大革命根據地
中國四大革命根據地分別是沂蒙山根據地,井岡山根據地,延安根據地,大別山根據地。
1、沂蒙山根據地。是中國四大根據地之一,山東省省委前身,蘇魯豫皖邊區省委所在地,中共中央山東分局舊址,大眾日報創刊地,
2、井岡山根據地。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在湖南以及江西兩省邊界羅霄山脈中段創建的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
3、延安根據地。延安是中國革命戰爭時期最重要的三大老革命根據地之一。
4、大別山根據地。1947年劉鄧大軍重建。1947年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上寫下了光輝一頁。
(6)抗日戰爭中的沂蒙山根據地擴展閱讀:
1927年大革命失敗,國內政治局勢急劇逆轉。八七會議後,毛澤東作為中央特派員到湖南改組省委,並發動和領導了湘贛邊界的秋收起義。在攻打中心城市受挫後,以毛澤東為書記的前敵委員會當機立斷,毅然改變原定部署,決定到敵人控制比較薄弱的山區尋求立足地。
同年10月,毛澤東率領湘贛邊秋收起義的工農革命軍到達羅霄山脈中段的井岡山地區,開展游擊戰爭,進行土地革命,恢復和建立共產黨的組織。
❼ 沂蒙山革命根據地指的是那些地方
主要指的是以蒙山、沂水為地域標志的革命老區。
沂蒙山革命根據地是中國四大根據地之一,山東省省委前身,蘇魯豫皖邊區省委所在地,中共中央山東分局舊址,大眾日報創刊地,八路軍山東縱隊舊址,孟良崮戰役陳毅指揮所舊址,聖母山聖母堂,百年萬畝德國大櫻桃採摘園,沂蒙風情園,沂蒙頒發源地。革命老區夏令營,是國防教育基地,愛國教育基地,社會實踐基地,全國百家紅色旅遊區。
是全國著名的四大根據地之一沂蒙山根據地黨政軍指揮中心,素有「華東延安」之稱,是山東省建黨建軍開創時期的革命聖地。在革命斗爭史上被稱為「王莊時期」。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劉少奇、羅榮桓、徐向前、陳毅、粟裕等在這工作過,戰斗過。再這里,每一座山頭都燃燒過抗日戰爭的烽火,每一寸土地都滲透了抗日軍民的鮮血。景區內東、西文化底蘊深厚,歷史遺跡眾多:中共山東分局舊址、八路軍山東縱隊指揮部舊址、大眾日報創刊地及孟良崮陳毅指揮所舊址、百年天主教堂、聖母山聖母堂、沂蒙風情園、抗日烈士陵園、沂蒙山紀念館及根據地廣場等景點融教育、愛國、休閑、參與於一體。讓您走進根據地,感受沂蒙山,呼吸沂蒙山革命老區自然的清新,觸摸歷史的滄桑,接受文化的洗禮,激發生命的靈光與激情。
❽ 中國有六大抗日山區根據地,其中可以確定的有井岡山、太行山、大別山、沂蒙山、茅山,另外一個是什麼
毛澤東指出:「太行山、呂梁山、大青山、沂蒙山、大別山、洪澤湖、太湖、茅山、四明山、天目山等地,是建立抗日游擊根據地最理想的所在。」
沒有井岡山,井岡山在抗戰時不是根據地
——太行山、呂梁山、大青山、沂蒙山、大別山、茅山、四明山、天目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