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軍事戰爭 > 馬爾維納斯群島戰爭中國支持

馬爾維納斯群島戰爭中國支持

發布時間:2021-03-09 19:01:47

A. 馬爾維納斯群島戰爭的國際輿論

就一般來說英國民眾普遍支持收復屬地,盡管馬島從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在南大西洋爆發小小的但是悲壯的福克蘭島戰役之後(Battle of theFalklandIslands,德國損失了老夏霍斯特號/Scharnhorst與老格耐斯瑙號/Gneisenau,共1,871名官兵陣亡,包括司令官史丕/Maximilian von Spee將軍),到這一次開戰前,這一塊遙遠而微小的英國領土重要性其實根本抵不過英國職業足球賽中的那一顆球。
國際間輿論分歧,有若幹人士認為,英國身為一個前殖民主義國家應該以外交方式交涉解決紛端,以武力尋求從地區性強國收復屬地的做法,反而會成為阿根廷獲得自己民眾支持的信息;而作為一個老牌民主國家卻被軍事獨裁者佔領的英國也博得支持與好感。雖然號稱外交上會保持中立,但是大部分歐洲國家及美國早就倒向英國;大部分拉丁美洲國家都支持阿根廷,除了全世界最窄的國家智利之外,因為從70年代起智利跟阿根廷爆發過邊境沖突,盡管皮諾切特將軍根本就跟加爾鐵里將軍是同一掛踐踏人權與貪腐的高手,但是智利當局擔心的是萬一阿根廷因此在馬島上立下萬世基業,回過頭來夾著餘威會讓智利的國土變的不是更窄就是更短;因此智利向英國提供了「極其重要的」(vital)協助,舉例來說,阿國空軍只要一起飛出任務,英國在外海的艦隊就會收到智利的預警通知,其重要性在智利空軍於馬島戰役期間將南部的雷達站關閉24小時進行維修保養,英國皇家海軍輔助艦隊(RFA)中的加拉哈爵士號(Sir Galahad)與踹斯川爵士號(Sir Tristram)就在這要命的一天中遭到擊沉。
至於一直使用英語的馬島居民以「擁有英國文化身份是不可忽視的」作為反對阿根廷佔領的訴求,所以英國將外交手腕集中於主張福克蘭人享有聯合國民族自決的原則,以表示妥協的意願。聯合國秘書長德奎里亞爾以自己對英國的認知而對英國的提議感到驚愕,不過提議也被阿根廷以1945年之前擁有領土主權的主張及當時聯合國尚未成立的理由而拒絕;有些聯合國成員國了解到假如重提古代領土主權,「領土侵略」一說反而會出現正當性,只會造成許多國家對於國土主權的不安全性問題(如果這個理由成立,德國得要求波蘭歸還東普魯士,這樣波蘭的海岸線就會變成一寸也沒有)。1982年4月3日的聯合國安全理事會通過SCR502決議案,呼籲阿根廷自福克蘭停火及撤軍。4月10日歐洲共同體同意開始對阿根廷進行貿易制裁。當時的美國總統里根與美國政府政府考量到美國身為美洲國家的一份子因此並無直接對阿根廷提出外交上的譴責,但是基於歷史文化的關系反而向英國提供衛星情報支援。

B. 馬爾維納斯群島戰役的交戰雙方是什麼國家

英國和阿根廷於1982年4月2日至6月14日在南大西洋進行一場局部戰爭,稱為馬爾維納斯群島之戰,又稱福克蘭群島之戰。

C. 馬爾維納斯群島戰役是怎樣發生的

英國和阿根廷於1982年4月2日至6月14日在南大西洋進行一場局部戰爭,稱為馬爾維納斯群島之戰,又稱福克蘭群島之戰。這是一場島嶼爭奪戰,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一次規模較大、持續時間較長的現代化海空作戰,歷時74天。

馬島位於阿根廷東南,距阿根廷海岸最近處約510公里,距英國本上約1.3萬余公里。該群島由索萊達島和大馬爾維納島等346個島礁組成。總面積約1.58萬平方公里,人口約2000人,其中絕大多數是英國移民的後裔。位於馬島以東1000餘公里的南喬治亞群島和南桑德韋奇群島是馬島的附屬島嶼。馬島雖然人口稀少,但戰略地位非常重要。

它位於大西洋通往太平洋的海上交通要道,成為過往麥哲倫海峽和合恩角的船隻的必經之地,特別是當巴拿馬運河被封閉或停航時,經麥哲倫海峽或繞道合恩角的航線將成為溝通兩洋的唯一海上通道。馬島海岸線曲折漫長,港灣較多,在兩次世界大戰期間都是英國在南美的重要立足地和它在大西洋南部的唯一海軍基地。戰後,馬島又成為開發南極的前進基地和補給點。

戰爭背景馬島戰爭起因於英國和阿根廷兩國關於馬島主權的爭議。這一爭議,由來已久,而且有其復雜的歷史背景。早在阿根廷獨立之前,英國同西班牙就對馬島主權存在著爭議,雙方也曾為此進行過戰爭。1770年,西班牙以武力將英國趕出大馬爾維納島。1806年,英國又趕走了西班牙。阿根廷獨立後,以繼承西班牙對馬島的主權為名,宣布馬島是阿根廷領土的一部分,而英國則聲明馬島主權歸屬英國。1832年和1833年,英國先後出兵佔領了大馬爾維納島和索萊達島,建立了殖民地。

此後,馬島便一直被英國所佔領,但阿根廷從未放棄對馬島的主權要求。聯合國曾多次敦促英、阿兩國通過談判解決爭端。然而,英、阿雙方雖經多次談判,但始終未獲結果。1982年2月英、阿談判破裂後,阿根廷政府決定用武力收復馬島。而英國則為了維護其對馬島的殖民統治,也隨即訴諸武力。

於是爆發了英阿馬島戰爭。戰爭經過英阿馬島戰爭大致分為3個階段:第1階段阿軍收復馬島與英特混艦隊開赴南大西洋。1982年3月中旬,南喬治亞島發生阿根廷工人升國旗、英國提出抗議的事件。隨後,阿根廷馬爾維納斯戰區指揮部奉命提前執行其代號為「羅薩里奧行動」的武力收復馬島的計劃。阿海軍組成了3支特混編隊。第一支特混編隊,由2艘導彈驅逐艦、2艘導彈護衛艦、1艘坦克登陸艦、1艘潛艇、1艘破冰船和1艘補給船以及海軍陸戰隊2個營、1個野戰炮營和2個海軍航空兵中隊組成。該特混編隊負責佔領馬島的斯坦利港。第二支特混編隊,由1艘導彈護衛艦和1艘南極供應艦組成,負責收復南喬治亞島。第3支特混編隊,由7艘艦船組成,負責這次作戰行動的戰役掩護。作戰總指揮為馬爾維納斯戰區首腦、陸軍第5軍軍長奧斯瓦爾多·豪爾赫·加西亞中將。

1982年3月末,阿根廷第40和第60兩棲特混編隊離開貝爾格拉諾港和德塞阿多港,向目的地進發。4月1日黃昏後,第40兩棲特混編隊駛抵斯坦利港外分別展開,並准備登陸。午夜時分,阿海軍陸戰隊偵察隊80人在彭布羅克角登岸。然後直撲斯坦利市區。4月2日凌晨2時,「聖菲」號潛艇派出10名「蛙人」登上約克海灘察看登陸點的情況,准備迎接主力登陸。6時30分阿陸戰隊第2營及20輛履帶人員登陸車乘坦克登陸艦,在龍克灣登陸,攻佔機場和港口區。8時30分以後,阿機降部隊分乘7架運輸機陸續在斯坦利地區著陸。登島阿軍最後增至4000人。阿軍在登陸過程中,與島上英軍戰斗約2小時。4月2自9時許,英駐馬島總督雷克斯·亨特率領所部80餘人投降。

與阿軍第40兩棲特混編隊行動的同時,阿第60兩棲特混編隊到達南喬治亞島附近;並於4月3日在南喬治亞島首府格里特維肖港遣送登陸兵上陸。駐島英軍23人被俘。至此,阿軍順利地完成了控制馬島及其附近島嶼的作戰行動,隨即加緊向馬島運送部隊、武器彈葯和補給品,以備擊退英軍的反撲。

阿軍佔領馬島的行動,使英國受到極大震動。4月3日,英國政府正式宣布派特混艦隊去南大西洋,准備以武力奪取馬島。4月5日,英特混艦隊的艦艇分別由朴次茅斯和直布羅陀起航。駛往南大西洋。

這支特混艦隊由40餘艘艦艇組成。其中包括「無敵」號和「競技神」號2艘航空母艦,載運地面部隊約4000人,「鷂」式飛機20架和各種直升機45架。與此同時,已在中、南大西洋活動的4艘英國核潛艇也奉命駛往馬島附近水域。4月7日,英國宣布馬島周圍200海里為封鎖區。4月24日,英特混艦隊的先遣部隊抵達南喬治亞島附近海域。4月25日,英海軍陸戰隊在南喬治亞島登陸,阿守軍156人未經頑強抵抗便繳械投降。英軍佔領南喬治亞島之後,使其在南大西洋獲得了一個重要的立足點和前進基地。

同一天,在英軍實施南喬治亞島登陸戰斗的過程中,英直升機發現並攻擊了阿潛艇「聖菲」號。「聖菲」號被重創後搶灘,艇員68人上岸後被俘,潛艇在拖帶時沉沒。4月29日,英特混艦隊主力抵達馬島水域。

第2階段,英軍對馬島實施海空封鎖,阿軍進行反封鎖。4月30日,英特混艦隊完成了對馬島周圍200海裏海空封鎖的部署,並開始對馬島進行襲擊活動。阿軍則出動飛機進行還擊。5月2日16時,英核潛艇「征服者」號在馬島西南236海里處,以2條「虎魚」式線導魚雷擊沉阿根廷巡洋艦「貝爾格拉諾將軍」號。從此,阿軍為保存海軍實力,將艦艇撤回大陸沿岸基地和近海。再未出戰。5月4日,阿「超級軍旗」式戰斗轟炸機在馬島以北40海里處用「飛魚」式空對艦導彈擊沉英導彈驅逐艦「謝菲爾德」號。

在這一階段的作戰中,英阿雙方的損失都很大。英國在封鎖、轟炸和炮擊馬島的同時,不斷向南大西洋增派兵力。到5月20日,英軍基本上切斷了馬島阿軍的海空補給線,達到了封鎖馬島的目的,並作好了在馬島登陸的准備工作;阿軍為反封鎖而對英特混艦隊實施的多次空襲,也取得了顯著戰果。

第3階段,阿軍抗登陸失敗英軍重占馬島。英軍決定於5月21日在馬島進行登陸。截至此時,阿軍防守馬島的部隊為1個海軍陸戰旅和3個摩托化步兵旅,共約1.3萬餘人。

根據馬島的軍事地理特點和對英軍登陸企圖的錯誤判斷,阿軍把防禦重點放在東南地區,而北部海岸的防禦極為薄弱。阿軍的兵力部署情況如下:在斯坦利港——道格拉斯一線部署4個營和支援部隊約1萬餘人,在馬島西北部的達爾文港——古斯格林港一線部署1個多營,在聖卡洛斯地區只部署1個新兵連,在大馬爾維納島南端的福克斯灣部署1個多營。阿軍抗登陸作戰指揮由駐馬島最高軍事長官司梅嫩斯將軍擔任。到5月20日,英軍特混艦隊共有113艘艦船,其中作戰艦艇33艘,兩棲艦船8艘,後勤艦船22艘,商船5艘;飛機42架。登陸部隊為:海軍陸戰隊第3突擊旅和傘兵團的2個營約5500人,第5步兵旅3500人,以及一些支援勤務分隊,總共約9000人。此外,還有海軍陸戰隊的「特別舟艇中隊」和陸軍的「特別空中勤務團」等特種部隊。英軍將登陸部隊分編成先頭突擊梯隊、突擊梯隊和後續梯隊。先頭突擊梯隊為1個多營的兵力,約1000人。

其任務是奪占登陸地段,保障後續梯隊上陸;突擊梯隊為2個陸戰營和2個傘兵營以及一些支援分隊,約4500人,其任務是發展先頭突擊梯隊的勝利,上陸後兵分兩路,最後包圍和攻擊斯坦利港;後續梯隊為3個營和後勤分隊,約3500人,其任務是開辟新的登陸地域。「特別舟艇中隊。和「特別空中勤務團」則負責偵察、襲擾和排除障礙等。

5月20日晚,英特混艦隊的2艘航空母艦在數艘驅逐艦和護衛艦的掩護下,由斯坦利港東側向馬島以南航行,並不斷向南部沿海阿軍據點炮擊,以給阿軍造成英軍即將在馬島南部登陸的錯覺。與此同時,一支由載運登陸部隊的兩棲登陸艦、大型運兵船和供應艦組成的登陸編隊,在20艘驅逐艦和護衛艦的護航下,沿馬島北部海岸向聖卡洛斯航行。21日3時30分,英「特別空中勤務團」的突擊小隊在聖卡洛斯港著陸,英艦對聖卡洛斯港實施猛烈炮擊。3時40分,英軍2個陸戰營和2個傘兵營約2500人從16艘登陸艦艇上出發,利用夜暗在聖卡洛斯港地區分4處登陸。登陸部隊未遇抵抗,前後共用4個小時即上陸完畢。登陸部隊上陸後遂向阿守軍發起進攻。阿軍進行輕微抵抗後,除少數被俘外其餘趁黑夜潰逃。到21日黎明時,英軍已建立了一個25平方公里的登陸場,上陸兵力達4000~5000人。

英軍在聖卡洛斯港登陸後,阿空軍和海軍航空兵出動飛機對英登陸地域附近的英軍艦船實施了持續不斷的猛烈襲擊。5月21日,炸沉英護衛艦「熱心」號,並重創和擊傷其他英艦4艘,阿損失飛機14架。後於23~26日4天中,阿航空兵平均每天出動飛機約120架次,對英艦和灘頭陣地進行大規模空襲。23日,炸沉英護衛艦「羚羊」號;25日,炸沉英導彈驅逐艦「考文垂」號。擊沉英貨船「大西洋運送者」號,並重創和擊傷其他英艦船4艘。此間,阿軍損失飛機30餘架。

5月27日,英軍開始陸上戰斗。英軍兵分南、北兩路,發動鉗形攻勢,向斯坦利港推進。南路部隊於5月28日佔領達爾文港和古斯格林機場,北路部隊在攻克道格拉斯和蒂爾灣等據點後,直逼斯坦利港。

由於阿軍採取收縮外圍、集中全力於斯坦利港與英軍決戰的戰術,兩路英軍所到之處均未遇到阿軍抵抗。6月1日。兩路英軍在斯坦利港外會合。6月8日,英後續部隊35血餘人在斯坦利港西南布拉夫灣登陸。阿軍發覺後,立即派出大批飛機對集結在布拉夫灣的英艦進行猛烈轟炸,從而導致了一場激烈的、持續兩天的海、空戰。6月8日,阿A4型飛機用炸彈炸沉英登陸艦「加拉哈德爵士」號,炸傷登陸艦「特里斯特拉姆」號和護衛艦「普利茅斯」號。在這場戰斗中,英軍死50人,傷130人,占馬島戰爭全過程中英軍死亡總數的20%;阿軍損失飛機11架。6月20日,阿軍從岸上用「飛魚」式導彈擊傷英驅逐艦「格拉摩根」號。

6月11日和12日,英軍以密集的航空火力和艦炮火力,摧毀了阿守軍陣地,攻佔了數處,阿守軍主力傷亡慘重。6月13日,英軍向斯坦利港發起總攻。至6月14日中午,英軍先後攻佔了無線嶺、欲墜山和威廉山等地,進抵距市區約4公里的地方。阿軍放棄陣地。丟棄大量重武器退向市區。6月14日午後,英阿雙方達成非正式停火協議。阿軍於6月14日21時放下武器,停止抵抗。至此,馬島戰爭基本結束。

戰爭結果英軍獲勝,重占馬島。在這次馬島戰爭中,英軍被擊沉艦船6艘,擊傷18艘,損失飛機37架,傷亡、被俘1100餘人,阿軍被擊沉艦船5艘,擊傷6艘,損失飛機100餘架,傷亡、被俘1.37萬人。英阿馬島戰爭是一次現代化條件下的島嶼爭奪戰。這次戰爭表明,在現在條件下,精確制導武器具有較大的戰斗威力,但傳統武器仍具有生命力,電子對抗在戰爭中處於重要地位;海上艦艇編隊的主要威脅來自空中,編隊防空必須大力加強;後勤保障的規模大,組織復雜。

D. 什麼是馬爾維納斯群島戰役

英國和阿根廷於1982年4月2日至6月14日在南大西洋進行一場局部戰爭,稱為馬爾維納斯群島之戰,又稱福克蘭群島之戰。這是一場島嶼爭奪戰,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一次規模較大、持續時間較長的現代化海空作戰,歷時74天。

E. 馬爾維納斯群島戰役是什麼時期的事情

英國和阿根廷於1982年4月2日至6月14日在南大西洋進行一場局部戰爭,稱為馬爾維納斯群島之戰,又稱福克蘭群島之戰。這是一場島嶼爭奪戰,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一次規模較大、持續時間較長的現代化海空作戰,歷時74天。

馬島位於阿根廷東南,距阿根廷海岸最近處約510公里,距英國本上約1.3萬余公里。該群島由索萊達島和大馬爾維納島等346個島礁組成。總面積約1.58萬平方公里,人口約2000人,其中絕大多數是英國移民的後裔。位於馬島以東1000餘公里的南喬治亞群島和南桑德韋奇群島是馬島的附屬島嶼。馬島雖然人口稀少,但戰略地位非常重要。

它位於大西洋通往太平洋的海上交通要道,成為過往麥哲倫海峽和合恩角的船隻的必經之地,特別是當巴拿馬運河被封閉或停航時,經麥哲倫海峽或繞道合恩角的航線將成為溝通兩洋的唯一海上通道。馬島海岸線曲折漫長,港灣較多,在兩次世界大戰期間都是英國在南美的重要立足地和它在大西洋南部的唯一海軍基地。戰後,馬島又成為開發南極的前進基地和補給點。

戰爭背景馬島戰爭起因於英國和阿根廷兩國關於馬島主權的爭議。這一爭議,由來已久,而且有其復雜的歷史背景。早在阿根廷獨立之前,英國同西班牙就對馬島主權存在著爭議,雙方也曾為此進行過戰爭。1770年,西班牙以武力將英國趕出大馬爾維納島。1806年,英國又趕走了西班牙。阿根廷獨立後,以繼承西班牙對馬島的主權為名,宣布馬島是阿根廷領土的一部分,而英國則聲明馬島主權歸屬英國。1832年和1833年,英國先後出兵佔領了大馬爾維納島和索萊達島,建立了殖民地。

此後,馬島便一直被英國所佔領,但阿根廷從未放棄對馬島的主權要求。聯合國曾多次敦促英、阿兩國通過談判解決爭端。然而,英、阿雙方雖經多次談判,但始終未獲結果。1982年2月英、阿談判破裂後,阿根廷政府決定用武力收復馬島。而英國則為了維護其對馬島的殖民統治,也隨即訴諸武力。

於是爆發了英阿馬島戰爭。戰爭經過英阿馬島戰爭大致分為3個階段:第1階段阿軍收復馬島與英特混艦隊開赴南大西洋。1982年3月中旬,南喬治亞島發生阿根廷工人升國旗、英國提出抗議的事件。隨後,阿根廷馬爾維納斯戰區指揮部奉命提前執行其代號為「羅薩里奧行動」的武力收復馬島的計劃。阿海軍組成了3支特混編隊。第一支特混編隊,由2艘導彈驅逐艦、2艘導彈護衛艦、1艘坦克登陸艦、1艘潛艇、1艘破冰船和1艘補給船以及海軍陸戰隊2個營、1個野戰炮營和2個海軍航空兵中隊組成。該特混編隊負責佔領馬島的斯坦利港。第二支特混編隊,由1艘導彈護衛艦和1艘南極供應艦組成,負責收復南喬治亞島。第3支特混編隊,由7艘艦船組成,負責這次作戰行動的戰役掩護。作戰總指揮為馬爾維納斯戰區首腦、陸軍第5軍軍長奧斯瓦爾多·豪爾赫·加西亞中將。

1982年3月末,阿根廷第40和第60兩棲特混編隊離開貝爾格拉諾港和德塞阿多港,向目的地進發。4月1日黃昏後,第40兩棲特混編隊駛抵斯坦利港外分別展開,並准備登陸。午夜時分,阿海軍陸戰隊偵察隊80人在彭布羅克角登岸。然後直撲斯坦利市區。4月2日凌晨2時,「聖菲」號潛艇派出10名「蛙人」登上約克海灘察看登陸點的情況,准備迎接主力登陸。6時30分阿陸戰隊第2營及20輛履帶人員登陸車乘坦克登陸艦,在龍克灣登陸,攻佔機場和港口區。8時30分以後,阿機降部隊分乘7架運輸機陸續在斯坦利地區著陸。登島阿軍最後增至4000人。阿軍在登陸過程中,與島上英軍戰斗約2小時。4月2自9時許,英駐馬島總督雷克斯·亨特率領所部80餘人投降。

與阿軍第40兩棲特混編隊行動的同時,阿第60兩棲特混編隊到達南喬治亞島附近;並於4月3日在南喬治亞島首府格里特維肖港遣送登陸兵上陸。駐島英軍23人被俘。至此,阿軍順利地完成了控制馬島及其附近島嶼的作戰行動,隨即加緊向馬島運送部隊、武器彈葯和補給品,以備擊退英軍的反撲。

阿軍佔領馬島的行動,使英國受到極大震動。4月3日,英國政府正式宣布派特混艦隊去南大西洋,准備以武力奪取馬島。4月5日,英特混艦隊的艦艇分別由朴次茅斯和直布羅陀起航。駛往南大西洋。

這支特混艦隊由40餘艘艦艇組成。其中包括「無敵」號和「競技神」號2艘航空母艦,載運地面部隊約4000人,「鷂」式飛機20架和各種直升機45架。與此同時,已在中、南大西洋活動的4艘英國核潛艇也奉命駛往馬島附近水域。4月7日,英國宣布馬島周圍200海里為封鎖區。4月24日,英特混艦隊的先遣部隊抵達南喬治亞島附近海域。4月25日,英海軍陸戰隊在南喬治亞島登陸,阿守軍156人未經頑強抵抗便繳械投降。英軍佔領南喬治亞島之後,使其在南大西洋獲得了一個重要的立足點和前進基地。

同一天,在英軍實施南喬治亞島登陸戰斗的過程中,英直升機發現並攻擊了阿潛艇「聖菲」號。「聖菲」號被重創後搶灘,艇員68人上岸後被俘,潛艇在拖帶時沉沒。4月29日,英特混艦隊主力抵達馬島水域。

第2階段,英軍對馬島實施海空封鎖,阿軍進行反封鎖。4月30日,英特混艦隊完成了對馬島周圍200海裏海空封鎖的部署,並開始對馬島進行襲擊活動。阿軍則出動飛機進行還擊。5月2日16時,英核潛艇「征服者」號在馬島西南236海里處,以2條「虎魚」式線導魚雷擊沉阿根廷巡洋艦「貝爾格拉諾將軍」號。從此,阿軍為保存海軍實力,將艦艇撤回大陸沿岸基地和近海。再未出戰。5月4日,阿「超級軍旗」式戰斗轟炸機在馬島以北40海里處用「飛魚」式空對艦導彈擊沉英導彈驅逐艦「謝菲爾德」號。

在這一階段的作戰中,英阿雙方的損失都很大。英國在封鎖、轟炸和炮擊馬島的同時,不斷向南大西洋增派兵力。到5月20日,英軍基本上切斷了馬島阿軍的海空補給線,達到了封鎖馬島的目的,並作好了在馬島登陸的准備工作;阿軍為反封鎖而對英特混艦隊實施的多次空襲,也取得了顯著戰果。

第3階段,阿軍抗登陸失敗英軍重占馬島。英軍決定於5月21日在馬島進行登陸。截至此時,阿軍防守馬島的部隊為1個海軍陸戰旅和3個摩托化步兵旅,共約1.3萬餘人。

根據馬島的軍事地理特點和對英軍登陸企圖的錯誤判斷,阿軍把防禦重點放在東南地區,而北部海岸的防禦極為薄弱。阿軍的兵力部署情況如下:在斯坦利港———道格拉斯一線部署4個營和支援部隊約1萬餘人,在馬島西北部的達爾文港———古斯格林港一線部署1個多營,在聖卡洛斯地區只部署1個新兵連,在大馬爾維納島南端的福克斯灣部署1個多營。阿軍抗登陸作戰指揮由駐馬島最高軍事長官司梅嫩斯將軍擔任。到5月20日,英軍特混艦隊共有113艘艦船,其中作戰艦艇33艘,兩棲艦船8艘,後勤艦船22艘,商船5艘;飛機42架。

F. 阿根廷為什麼不能向中國收香港一樣收回馬爾維納斯群島

樓主你好,同你一樣,除了中國,我最嚮往的國家就是阿根廷和荷蘭。阿根廷的足球、美麗的潘帕斯草原,還有熱情奔放的探戈,這些都是我年少的夢想。對於馬島問題,我一直偏向阿根廷。個人感覺這些資本主義強國總是仗勢強大的軍事力量和政治力量對發展中國家進行制裁。阿根廷地處南美洲,本身在地球村的位置相對偏僻,它的周邊國家,比如烏拉圭、巴拉圭、秘魯、智利等等,都是小國,就算巴西作為「金磚四國」之一,其國際影響力還是有限,更不用說阿根廷在美洲、在世界的地位了。周邊國家弱小、外交失利、以農副產品出口為主,這就決定了阿根廷人在國際上落後於英國。因為他們在上世紀80年代發生過一次戰爭,到現在又舊事重提,在國際次貸危機影響局勢下,如果英國的布朗政府收到人民質疑,他必定會以轉移國內人民視線、鞏固執政地位而和阿根廷開戰的,畢竟英國是美國的走狗,有主人袒護,它就會猖狂。因為沒有涉及到其他大國的經歷利益,因此國際上最多給予譴責,不會進行懲罰的。我特痛恨這種行為,期待阿根廷能崛起,期待潘帕斯雄鷹能在南非世界盃上幹掉英格蘭,希望他們能走的更遠。

G. 馬爾維納斯群島戰爭的介紹

馬爾維納斯群島戰爭,簡稱馬島戰爭(西班牙語:Guerra de las Malvinas,拉丁語族國家又稱Guerra del AtlánticoSur,即「南大西洋戰爭」)全稱馬爾維納斯群島戰爭(英語:Malvinas W-ar)或福克蘭群島戰爭(英語:FalklandsWar)或福克蘭海戰,也有部分媒體簡稱為福島戰爭,是1982年4月到6月間,英國和阿根廷為爭奪馬島(阿根廷稱「馬爾維納斯群島」)的主權而爆發的一場戰爭。

H. 馬爾維納斯群島戰爭的戰況

英國和阿根廷的正式外交關系在沖突發生後已經中斷,因此雙邊協商的過程幾乎可以用曲折離奇形容,亦即透過某些國家扮演第三方代言人放話的角色,成為一種奇特的「穿梭外交」(shuttle diplomacy);秘魯和瑞士分別代表阿根廷與英國的代言人。當時的聯合國秘書長佩雷斯·德奎利亞爾(西班牙語:JavierPérez deCuéllar)承認,他爭取和平的努力沒有奏效;秘魯和瑞士的努力也不能阻止沖突的發生,一項由當時秘魯總統費爾南多·貝朗德·特里(FernandoTerry)起草的和平計劃也被看不出有任何妥協空間的英阿雙方拒絕了。 英國政府最終還是對馬島總督杭特(Governor Hunt)發出警告。為此,杭特向手邊象徵性的兵力發布戰備命令,並將指揮權交給駐守當地的陸戰隊指揮官麥克·諾曼少校(Maj. Mike Norman RM)。
至於阿根廷的軍事行動指揮官為海軍少校吉耶額摩·桑切斯-薩巴洛茲(GuillermoSanchez-Sabarots);Mullet creek)雷克岬(Lakepoint)登陸。他在夜視鏡的幫助下依靠漆黑夜色的掩護率領84個士兵向前推進,攻下「郁悶溪」(Moody Brook;Moodybrook)兵營、總督府以及斯坦利港。這一場仗有一名阿軍士兵陣亡,英軍有一名官兵受傷。 阿根廷盡管先前保證島上居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認同將維持不變,但仍然迫不及待地推行幾項不受歡迎的措施以改變當地的習俗。首先就是將「史坦利港」(Stanley)改名為「阿根廷港」(PuertoArgentino),將西班牙語定為馬島的官方語言,以及將車輛行駛規則從靠左行改為靠右行,又把街道的位置作了改變,交通號志也全部改為與阿根廷規定相同。事實上只要離開史坦利港之後馬路就變成單行道路,對於居民來說麻煩只有那一點點。阿軍上尉巴瑞·哈西(Cpt. Barry MelbourneHussey)由於具有英語能力而被選入當地行政局服務;聲稱將交通從左駕改為右駕是為了安全的考量。
他跟島民的協商中是這樣說的:「你們喜歡哪種方式?」「是讓我們徵招來的18歲的大孩子開著大卡車(lorry)盡量習慣靠左邊開車,還是你們開著小汽車靠右邊行駛?」
阿根廷憲兵(gendarmerie)抵達馬島之後展現了難得在拉美族裔行為中見到的「積極」;許多島民早已被憲兵列入檔案,憲兵們只憑檔案「按圖索驥」對島民進行拘捕與驅逐,經常批評阿根廷軍政府作為的人士就是優先逮捕目標,例如島民大衛·科維爾(David Colville)以及比爾·拉克斯頓(Bill Luxton);阿根廷軍方的此種做法卻向國際社會證明他們沒在乎過人權,尤其拉克斯頓的訪談紀錄證明他經常被拘留在馬島西島西南方的「狐灣」(Fox Bay)。
派翠休·道林少校(Major PatricioDowling)為愛爾蘭裔阿根廷高級警官,他常常不顧上級應給予島民尊重的指示而動輒越權,包括施行暴力行為。道林還隨心所欲的強行進入民宅搜索、在沒有證據與罪名的狀態下,任意拘捕,以及偵訊島民。幸好阿軍之中也有具遠見之士,指揮官卡羅斯·布魯摩-李維(Comodoro CarlosBloomer-Reeve )對於道林囂張的行徑而向梅南迪斯將軍(Brigadier-GeneralMenéndez)要求將道林以不適任撤職的方式調回本土,勉強給島民一個交代。
島民們幸好有布魯摩-李維與哈西兩位軍官共同維護權益,避免了許多民眾與駐守官兵的沖突;事實上布魯摩-李維在馬島戰爭爆發之前就住在馬島,經營一家名為「Lineas Aereas DelEstado」的航空公司,當然辦公室就在斯坦利港,布魯摩-李維對馬島的感情不會比任何人少。布魯摩-李維與哈西在人道上與道德勇氣上的貢獻,最終贏得所有島民的尊崇與愛戴。
馬島在佔領期間並沒有發生過大批沒收充公島民資產的行為,阿軍所需的物資都會向島民購買,只是島民基於氣憤,常常拒絕販賣商品;不過阿軍對於有問題的物資,常以跋扈的方式強行沒收。鵝綠灣(GooseGreen)發生過阿軍的軍官徵收島民資後又拘留島民的情況;不過後來再犯的官兵被送進軍事法庭受到嚴重處分。
事實上馬島戰役結束後,島民與英軍發現阿軍的確作到秋毫無犯,島民並沒有受到侮辱或歧視;不管是儲存的食物或私釀的酒絕大部分都原封未動。阿軍總督梅南迪斯將軍從一開始就表明斯坦利港不設防;阿軍第三步兵團二等兵聖地牙哥·卡利佐(Prv.SantiagoCarrizo)曾經提到他的排長在他們闖進民宅當陣地的時候特別交代,「要是「藻民」(Kelper;kelp是海藻的意思,海藻為當地綿羊飼料來源之一,引申為指當地島民的意思。) 反抗,斃了他!」不過全排官兵卻沒有遵守其命令。 英國迅速地以外交方式回應給予阿根廷壓力。但是由於距離遙遠,所有的軍事行動都必須仰賴皇家海軍出動特遣艦隊(Task force),317特遣艦隊由三至四個子艦隊所組成,以戰事的發展為擴編的考量。艦隊最高統帥(Commander-in-ChiefFleet)為海軍上將約翰·費德豪斯(Adm. Sir JohnFieldhouse)指揮。航空母艦為特遣艦隊317.8的核心武力,由海軍少將伍華德(Rear adm. John SandyWoodward)指揮。包含了兩艘航空母艦赫密士號(又譯競技神號)和新服役的無敵級航空母艦無敵號,其上20餘架海鷂式垂直升降戰機是整個特遣艦隊能用來對抗阿根廷軍隊的空中武力。這支特混艦隊享有自主權,能夠把兵力投射到福克蘭群島的沿海地區。
海軍准將麥可克拉普所指揮的另一支海軍特遣艦隊317.0,兩棲部隊為其主要力量。與通常認知的不同的是伍華德的指揮權並不及於克拉普的支隊。其搭載的特遣部隊317.1,由皇家海軍陸戰隊第三突擊旅組成(包含英國陸軍傘兵團和皇家裝甲團)。這個特遣部隊由陸軍准將朱利安湯姆生所領導。這支部隊大多部署在臨時徵用的堪培拉號郵輪上。
第三個特遣群(Task group)由潛艇所組成(TG 320.9),擁有三至四艘潛艇,由潛艇將官指揮。行動開始前,英國宣稱以福克蘭二百海里(三百七十公里)的范圍為禁航區(total exclusion zone),不許外國船隻進入。
在整個行動中,有四十三艘英國商船(英語稱ships taken up from trade/「自貿易徵召」)為特遣艦隊提供補給。提供燃料物資等的貨櫃船及油輪形成了一條來往英國至南大西洋的八千海里後勤線。
自艦隊起航到前線和五月一日反攻期間,艦隊曾經遭到阿根廷軍方以民航波音707客機進行跟蹤偵查。其中幾次在封鎖區外被獵鷹式戰機攔截,但沒有受到任何攻擊;主要原因是到真正開戰之前,英阿雙方的外交協商仍然在進行中,甚至英方對於是否開戰的立場猶疑不定。
順便一提的是英國皇室安德魯王子,也是第三順位的王位繼承人,在無敵號航空母艦上的820中隊以一名海王型(SeaKing)直升機飛行員的身份服役,他駕駛的直升機除了執行反潛和反艦任務外,還負擔充當臨時性機載預警平台,協助意外疏散、運送及搜救等行動。
英國將其反攻軍事行動代號為「共同作戰」(OperationCorporate)。當特遣艦隊由英國出發時,美國的《新聞周刊》雜志封面頭條為The Empire StrikesBack(帝國大反擊),用剛上畫的星際大戰電影名稱來幽默地關聯舊的大英帝國。

I. 馬爾維納斯群島戰役的戰爭背景是什麼

戰爭背景馬島戰爭起因於英國和阿根廷兩國關於馬島主權的爭議。這一爭議,由來已久,而且有其復雜的歷史背景。早在阿根廷獨立之前,英國同西班牙就對馬島主權存在著爭議,雙方也曾為此進行過戰爭。1770年,西班牙以武力將英國趕出大馬爾維納島。1806年,英國又趕走了西班牙。阿根廷獨立後,以繼承西班牙對馬島的主權為名,宣布馬島是阿根廷領土的一部分,而英國則聲明馬島主權歸屬英國。1832年和1833年,英國先後出兵佔領了大馬爾維納島和索萊達島,建立了殖民地。

J. 馬爾維納斯群島戰爭表明了什麼

這次戰爭表明,在現在條件下,精確制導武器具有較大的戰斗威力,但傳統武器仍具有生命力,電子對抗在戰爭中處於重要地位;海上艦艇編隊的主要威脅來自空中,編隊防空必須大力加強;後勤保障的規模大,組織復雜。

閱讀全文

與馬爾維納斯群島戰爭中國支持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